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2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輿而土破,中得一銅章,視之,乃其姓名也。

《宋史五行志》:建炎元年,南京留守朱勝非夜防城,見 南門外火光燭地,掘之得銅印,有文曰「朱勝私印。」火 鑠金,金所畏也。後拜相,有明受之變,卒坐貶。

《趙開傳》:「張浚以知樞密院宣撫川蜀,素知開善理財, 即承制以開兼宣撫處置使司隨軍轉運使,專一總 領四川財賦。於秦州置錢引務,興州鼓鑄銅錢,官買 銀絹,聽民以錢引或銅錢買之。凡民錢當入官者,並 聽用引折納,官支出亦如之。民私用引為市,於一千 并五百上,許從便增高其直,惟不得減削。法既流通」, 民以為便。初,錢引兩料通行纔二百五十萬有奇,至 是,添印至四千一百九十餘萬,人亦不厭其多,價亦 不削。宣司獲偽引三十萬,盜五十人,浚欲從有司議, 當以死,開白浚曰:「相君誤矣。使引偽,加宣撫使印其 上即為真;黜其徒使治幣,是相君一日獲三十萬之 錢,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浚稱善,悉如開言。

《墨莊漫錄》:「河南縣尉司印,前後相傳不敢開匣,開必 境內有盜起,但以一木朱記,用代行移新舊官交易, 但易匣之封耳。」

建炎庚戌二月二十五日,北兵陷平江府,兩浙宣撫 使周望移軍退保崑山縣,泊舟馬鞍山下。湖邊吏方 用印,忽有風旋轉入舟,印與文移盡卷墮水,相視駭 愕,使水工探之不獲。望懼北兵之來襲也,欲亟走,屯 惠通鎮,為失印所撓,留吏求之。吏禱於馬鞍山神曰: 「靜濟侯者,印苟不獲,且將得罪,必焚廟而行。」縣宰亦 懼,乃作堰捍水以踏車涸之畚鍤如雲。鑿數尺始得 之。已淪於泥中矣。

《鞠堂野史》:「紹興五年春,永興軍田夫段義耕得玉璽, 上於尚書禮部,以為秦之傳國璽,其文曰『受命于天, 既壽永昌』。詔與禮部、翰林、祕書、御史、太常官驗定,集 議,方員二寸半,印文深琢如碑,字嘴白而地紅,字畫 乃蟲篆也。」

《東齋記事》:「紹興中,洞庭漁人獲一印,方僅二寸,制甚 古,鈕有連環四,兩兩相貫,上有一大環總之,蓋所以 佩也。漁者以為金競而訟于官,辨其文乃『壽亭侯印』 四字。關羽嘗封為漢壽亭侯,人疑必羽佩也,遂留長 沙官庫。守庫吏見印上時有光燄,回白於官,乃遣人 送荊門關羽祠中,光怪遂絕。淳熙四年,玉泉寺僧真」 慈。將獻之東宮。印已函而未發。或光燄四起。眾皆驚 愕。遂不復獻。

《志雅堂雜抄》:高宗朝手卷,畫前上用乾卦圓印,其下 有「希世藏匣。」卷後下用「紹興印」墨跡,無上面卦印,止 有「希世紹興印。」徽宗朝墨跡用雙龍鳳印,用泥金題 彩青綃狹簽頭。

《宋史張闡傳》:孝宗即位,闡權工部侍郎。時進太上皇 帝、太上皇后冊寶,工部例進官,闡辭。或曰:「公轉一階, 則澤可以及子孫,奈何辭?」闡笑曰:「寶冊非吾功也,吾 能為子孫冒吾功賞乎?」

《鎮江府志》:「淳熙十二年,耿秉作守,因建炎失印,借用 觀察使印。至是言於朝,詔思文院重鑄府印。給印之 日,僚吏祗拜受賀,視之府字畫偏,識者曰:『使君必不 久於此,當移他郡』。」纔一月,果徙四明。

《文獻通考》:淳熙十四年春,有聶事愿者,獲古印,其文 曰「皇帝車駕奉祀汾陰之寶。」吳琚以獻於朝,詔藏天 章閣。下工部考覈,乃銅也。按《汾陰記》:封金匱、石匱,用 受命寶及天下同文寶。此寶不見於紀載,朝論疑之, 卒不加賞云。

《宋史楊巨源傳》:「巨源在鳳州,以檄書遺金鳳翔都統 使,其辭若用間者,且自稱宣撫副使,而以參議官印 印之。」

《樂志》:淳熙十四年,詔山東、河北連城慕義,殊俗效順, 奉玉寶來獻。其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寶,實惟我祖 宗之舊。」

《文獻通考》:嘉定十四年十一月,京東河北節制司繳 進北方大將撲鹿花所獻皇帝恭膺天命之寶,并元 符三年御府寶圖一冊。又鎮江副都統制翟朝宗繳 進玉寶檢,時獲元符玉寶,而朝宗以玉檢來上,其文 若合符契。乃詔以來年元日受寶於大慶殿。時又得 玉璽,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禮官條具典禮,請 附於《皇帝恭膺天命之寶》,以獻宗廟。閏十二月,行奏 獻之禮,以內侍羅舜舉為內符寶郎,提舉奉安玉寶。 有司豫製緣寶法物及寶輿。

《宋史寧宗本紀》:十五年「春正月庚戌朔,御大慶殿,受 恭膺天命之寶。」

《文獻通考》:「十五年正月朔,皇帝服靴袍御大慶殿,設 黃麾半仗,受朝賀畢,次受玉寶進呈讀印文訖,於天 章閣安奉。己未,大赦天下。監司、帥守、在外從官以上, 令上表陳賀,及三衙諸軍都副統制親屬捧表進賀, 皆特推恩。臣僚請詔禮官集受寶儀注,勒為成書,藏 之祕閣。」

《齊東野語》:「賈涉為淮東制閫日,常遣都統司計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