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3 (1700-1725).djvu/117

此页尚未校对

者也 。李嘉會曰:「乘車五革車則兵車;田車則木車。木車輪低,逐獸利也。」

「六尺有六寸之輪」,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與轐焉」, 四尺也。人長八尺,登下以為節。

鄭康成曰:「此車之高也 。」 《易氏》曰:「輪中為轂,轂中橫截者謂之軸,轂之末謂之軹,輿後之橫木謂之軫,軸上之伏兔謂之轐。伏兔尾後即所以御軸。上載車軫者,自軫而上即車輿也。」 輪崇六尺有六寸,則軹居其中得三尺有三寸。加軫與轐之七寸,則車輿去地四尺矣。人長八尺,與車輿去地之尺適得其半,其長短升降適相稱焉,故曰「登下以為節。」

《鄭鍔》曰:「田車輪六尺三寸,則軹三尺一寸半。」

《圖說》曰:軹有二,轂末謂之軹,較之植者、橫者,亦謂之軹。《輿人》云「去一以為軹圍」 是也 。薛氏曰:「軹亦謂之轊,又謂之軌。」 《少儀》曰:「祭左右軹。」 鄭氏謂:軌、軹同是轊頭也 。鄭康成曰:「乘車之軌廣,取數於此,軌廣八尺,旁出輿亦七寸也。」

《輪人》為輪,斬三材必以其時。

鄭鍔曰:「有車無輪則車不行,為輪不專於一工則輪不精,此所以特立輪人之職。察車自輪始,此輪人所以居眾職之先 。」 陳氏曰:「總而言之謂之車,別而言之則車之體有三:輿也、蓋也、輪也,合此三者而成名者也。總而言之謂之輪,別而言之則輪之體有三:轂也、輻也、牙也,合此三者而成名者也。」

鄭康成曰:「三材,所以為轂、輻、牙者也 。」 《鄭鍔》曰:

轂輻牙各有所宜之木,而木有在陰者,有在陽者。斬之非時,則在陰者或失之太柔,在陽者或失之太剛,以之為轂,輻牙必不勝其任。故取材之道,要當順時。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因天時之冬夏,變木材之陰陽,其材必美。

三材既具,巧者和之。

王昭禹曰:「轂輻牙之材,生於天而成於人。和者天也,和之者人也,故曰『巧者和之 』。」 鄭康成曰:「和調其鑿內而合之 。」 鄭鍔曰:「三材以為輪,必為之孔,入轂入牙,皆使得所,是之謂和,非巧者不能焉。百工之制器,惟輪人為輪,弓人為弓,皆曰『巧者和之』者,蓋輪合三材以為之,弓合六材以為之,惟材之合者多,故貴乎工之」 巧,始能調和,使不乖戾。

轂也者,以為利轉也。輻也者,以為直指也。牙也者,以 為固抱也。

鄭鍔曰:「轂者眾輻之所湊,唯其中虛則輪得行,故《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於其無有之處而車賴之以為用,蓋唯中虛則運轉必利,故曰轂也者,以為利轉也。輻者所以實輪而湊輻者也,其入轂、入牙皆以直為貴,惟直而不曲則輪賴之以指其所之而不偏側,故曰輻者以為直指也』。」 《周圜》:「轂輻者」 謂之牙。牙,輪揉也。揉之使兩頭相迎,欲其堅固而合抱。惟其固而能抱,則輪賴之以久而不壞,故曰:「牙也者,以為固抱也 。」 王昭禹曰:「惟利能轉,惟直能指,惟固能抱。」

《輪敝三材》不失職,謂之「完。」

鄭鍔曰:「利轉者轂之任,直指者輻之任,固抱者牙之任,三者各有職矣,苟能各當其任,至於輪之久而敝,猶且各居其職任而不動,然後可以命之曰完。完也者,全而不闕之義。」

「望而眡其輪」,欲其幎爾而下迆也。「進而眡之」,欲其微 至也。「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趙氏曰:「此段是分別察輪之節目,據牙、輻、轂、綆四者而言,皆謂輪已成而眡其所作之善否,非謂方制輪之時,上文以轂為先,輻次之,牙次之,自內言之至於外也。此以輪為先,輻次之,轂次之,自外以及內也。方其制輪,則自內以及外;及其既成而眡之,則自外以及內 。」 王昭禹曰:「言望其輻,望其轂,而不言望其牙,輪」 兼於牙矣 。毛氏曰:「望者,遠眡也。進者,進其車而使之行也。望為遠眡,則進為近眡;進為行車,則望為止車。迆,邪也,與『既建而迆』之『迆』同戈迆則向上而稍邪,輪則向下而稍邪,故曰下迆。下迆者,勢也。微至者,本也。勢以遠而見,故必望眡之;體以近而見,故必近視之 。」 王昭禹曰:「輪貴於圜,故欲其幎爾而」 下。迆幎,如巾之羃物,言均致也 。鄭鍔曰:「其至地者微小,則其行必戚速。其所以取者無他,惟取其圜而已。蓋輪已圜,故能運轉而不滯。」

「望其輻」,欲其揱爾而纖也;「進而眡之」,欲其肉稱也。「無 所取之」,取諸《易》直也。

賈氏曰:「凡輻皆向轂。虞大向牙處小。言揱纖,據向牙處小而言 。」 陳用之曰:「揱爾而纖殺,如手之削然,欲其肉稱者,雖以纖殺為善,又欲其體之壯,不肉稱則體瘦而弱矣。肉稱,謂如手之削然,而又肉稱之也 。」 王昭禹曰:「《易》則無節,直則無撓曲 。」 鄭鍔曰:「遠而望之入牙者,欲其纖;近而眡之入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