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4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曰: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所以有和鸞,以正威儀,節行舒疾也。鸞者在衡,和者在軾。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其聲,名曰和敬。舒則不鳴,疾則失音,明得其和也。故《詩》云:「和鸞雍雍,萬福攸同。」 《魯訓》曰:「和,設軾者也;鸞,設衡者也。」 許慎曰:「《詩》云:『八鸞鎗鎗』,則一馬二鸞也。」 又曰:「輶車鸞鑣。」 知非衡也。《毛詩傳》曰:「在軾曰和,在鑣曰鸞。」 杜預注《左傳》亦云:「鸞在鑣,和在衡。」 傅元《乘輿馬賦注》曰:「鸞在馬勒鑣。」 干寶《周禮注》曰:「和鸞皆以金為鈴。」 《史記》曰:「前有錯衡,所以養目也。步中武象,驟中韶濩,所以養耳也。龍旂九斿,所以養信也。寢兕特虎,蛟韅彌龍,所以養威也。」 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後乘之,所以養安也。

天子五路:

《周禮》: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二曰金路,三曰象路,四曰革路,五曰木路。《釋名》曰:「天子所乘曰路。路亦軍事也,謂之路,言行路也。」

以玉為飾。

孔安國曰:「大路,以玉飾路也。」 服虔曰:「大路,總名也,如今駕駟高車矣。尊卑俱乘之,其采飾有差。」 鄭元曰:「玉路,以玉飾諸末也。」 傅元《乘輿馬賦注》曰:「玉路,重較也。」 《韻集》曰:「軛前橫木曰路。」

《鍚樊纓》,十有再就。

鄭眾曰:「纓謂當胸。」 《士喪禮》曰:「馬纓三就,以削革為之。三就,三重三匝也。」 杜預曰:「纓,在馬脅前,如索帬。」 《乘輿馬賦注》曰:「繁纓,飾以旄尾,金塗十二重。」

建太常,十有二斿,九仞曳地。

鄭眾曰:「太常,九旗之畫日月者。」 鄭元曰:「七尺為仞。天子之旗,高六丈三尺。」

「日月升龍」,象天明也。

崔駰《東巡頌》曰:「登天靈之威路,駕太一之象車。」

夷王以下,周室衰弱,諸侯大路。秦并天下,閱三代之 禮。或曰:「殷瑞,山車,金根之色。」

殷人以為大路。於是始皇作金根之車。殷曰桑根,秦改曰金根。《乘輿馬賦》注曰:「金根,以金為飾。」

漢承秦制,御為乘輿,孔子所謂「乘殷之輅」者也。 乘輿,金根安車,立車。

蔡邕曰:「五安五立。」 徐廣曰:「立乘曰高車,坐乘曰安車。」

輪皆朱班重牙。

《周禮》曰:「牙也者,以為固抱也。」 鄭眾曰:「牙,謂輪輮也,世間或謂之輞。」

貳轂兩轄。

蔡邕曰:「轂外復有一轂,抱轄其外,乃復設轄,抱銅置其中。」 《東京賦》曰:「重輪貳轄,疏轂飛軨。」

金薄繆龍,為輿倚較。

徐廣曰:繆,交錯之形也。較在箱上。《說文》曰:「𣝛文畫蕃」 ,蕃箱也。《通俗文》曰:「車箱為較。」

文虎伏軾。

《魏都賦注》曰:「軾,車橫覆膝,人所馮止者也。」

龍首銜軛」,「左右《吉陽筩》鸞雀立衡。

《徐廣》曰:「置金鳥於衡上。」

𣝛文畫輈,羽蓋華蚤。

徐廣曰:翠羽蓋黃裡,所謂黃屋車也。金華施橑,末有二十八枚,即蓋弓也。《東京賦》曰:「樹翠羽之高蓋。」 薛綜曰:「樹翠羽為蓋,如雲龍矣。金作華形,莖皆低曲。」

建大旂,十有二斿,畫日月升龍,駕六馬。

《東京賦》云:「六元虯之奕奕。」

象鑣,鏤鍚,金鍐方釳,插翟尾。

《獨斷》曰:「金鍐者,馬冠也,高廣各五寸,上如五華形,在馬髦前。方。釳,鐵也,廣數寸,在馬騣後,後有三孔,插翟尾其中。」 薛綜曰:「釳中央,兩頭高,如山形,而貫中,翟尾結著之。」 顏延之《幼誥》曰:「釳,乘輿馬頭上防釳角,所以防罔羅。釳以翟尾,鐵翮象之也。」 徐廣曰:「金為馬文髦。」

朱兼樊纓,赤罽,易茸金就,十有二。左纛,以氂牛尾為 之,在左騑馬軛上,大如斗。

《徐廣》曰:馬在中曰「服」 ,在外曰騑。騑亦名驂。蔡邕曰:「在最後左騑馬頭上。」

是為「德車。」《五時車》、安立亦皆如之,各如方色。馬亦如 之。白馬者,朱其髦尾,為朱鬣云。所御駕六,餘皆駕四, 後從為副車。

古文《尚書》曰:「予臨兆民,凜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馬 ,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周禮》,四馬為乘。《毛詩》天子至大夫同駕四,士駕二。《易》京氏《春秋》《公羊》說皆云天子駕六。許慎以為,天子駕六,諸侯及卿駕四,大夫駕三,士駕二,庶人駕一。《史記》曰:「秦始皇以水數制乘六馬。」 鄭元以為,天子四馬。《周禮》乘馬有四圉,各養一馬也。諸侯亦四馬。《顧命》時,諸侯皆獻乘黃朱,乘。亦四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