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6 (1700-1725).djvu/121

此页尚未校对

以朝食也,鼎十有二,牢鼎九,陪鼎三也。」鄭鍔曰:「其舉 也,則用鼎十有二;其食也,取鼎之物而載於俎,每鼎 之物皆有俎,則俎亦十二。」說者謂鼎俎奇,籩豆耦,鼎 俎以盛牲體,牲動物,屬陽,其數宜奇。今用十有二,何 也?攷於禮家之數,牛一,羊二,豕三,魚四,腊五,腸胃六, 膚七,鮮魚八,鮮「腊九」,所謂「正鼎九」也。又有膷一、臐二、 「膮三」,所謂「陪鼎三」也。或九或三,其數皆奇,合之以為 十二者,示人君之尊,宜法天之大數也。

《儀禮·少牢》:「雍人陳鼎五,三鼎在羊、鑊之西,二鼎在豕、 鑊之西。」

《管子大匡篇》:召忽曰:「吾三人者之於齊國也,譬之猶 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則必不立矣。」

《子華子》陽城胥渠問「神鼎,熟物之器也。」

周之九鼎,禹所以圖神姦也。黃帝之鑄一,禹之鑄九, 其造為者同,而所以之適焉者頓異。是可以決疑矣。 《莊子徐無鬼》篇:「莊子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 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魯遽曰:『是直以陽召陽,以陰召 陰,非吾所謂道也』。」

《呂子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 其身,以言報更也。

審應覽《周鼎》著倕而齕其指,有以見大巧之不可為 也。

白圭謂魏王曰:「市丘之鼎以烹雞,多洎之,則淡而不 可食,少洎之,則焦而不熟。然而視之,蝺焉美,無所可 用。惠子之言有似于此。」惠子聞之曰:「不然。使三軍饑 而居鼎旁,適為之甑,則莫宜之此鼎矣。」

「《恃君覽》周鼎著鼠,令馬履之」,為其不陽也。

《漢書五行志》:《史記》「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金震 木,動之象也。是時周室衰微,刑重而虐,號令不從,以 亂金氣。鼎者,宗廟之寶器也。宗廟將廢,寶鼎將遷,故 震動也。是歲,晉三卿、韓、魏、趙篡晉君而分其地,威烈 王命以為諸侯,天子不恤同姓,而爵其賊臣,天下不 附矣。後三世,周致德祚於秦,其後秦遂滅周而取九」 鼎。九鼎之《震》,「《木沴》金」,失眾甚。

《主父偃傳》:偃曰:「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 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阨日久矣。丈夫生 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瑞應圖。神鼎者,質文之精也,知吉凶存亡,能輕能重, 能息能行,不灼而沸,不汲自盈,中生五味。昔黃帝作 鼎象太乙,禹治水,收天下美銅,以為九鼎,象九州。王 者興則出,衰則去。」

《水經注·泗水注》:「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淪沒泗淵。秦 始皇時而鼎見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憙,使 數千人沒水求之不得,所謂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 未出,龍齒齧斷其系。」故語曰:「稱樂太早絕鼎系。」當是 孟浪之傳耳。

《補筆談》: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謂鬲也。 煎和之法,常欲湆在下體在上則易熟而不偏爛,及 升鼎,則濁滓皆歸足中。鼎卦初六,「鼎顛趾,利出否」,謂 濁惡下,須先瀉而虛之,九二陽爻,方為鼎實。今京師 大屠善熟彘者,鉤懸而煮,不使著釜底,亦古人遺意 也。

《蘇東坡集書》古銅鼎:「舊說明皇羯鼓棬以油注中不 漏,或疑其誕。吾嘗蓄古銅鼎,蓋之,煮湯而氣不出,乃 知舊說不妄。」

《鐵圍山叢談》:虞夏而降,制器尚象。後世由漢武帝汾 陰得寶鼎,始更其元年。而宣帝於扶風亦得鼎,款識 曰:「王命元臣官此物色。」及後和帝時,竇憲勒燕然還, 南單于遺憲仲山甫古鼎有銘,而憲遂上之。凡此數 者,咸見諸史記,所彰灼者,殆魏、晉、六朝、隋、唐亦數數 言獲古鼎器。梁裴之遴好古愛奇,在荊楚聚古器數 十百種,又獻《古器》四種於東宮,皆「金錯」字。然在上者 初不大以為事,獨國朝來浸乃珍重。始則有劉原父 侍讀為之倡,而成於歐陽文忠公,又從而和之,則若 伯父君謨、東坡數公云爾。

《東觀餘論》:「鼎屬七,甲鼎、乙鼎,非鼎,乃甗也,蓋甑之類, 丙鼎中有人形,蓋古子孫字,丁鼎,戊鼎中文。」兩目 之間非鼻,乃「父」字。耳上兩目,乃古瞿字,蓋其人曰瞿 父也。已,敦也,古盛黍稷器,《儀禮》所謂「全敦」,非鼎也。庚 此漢人香罏耳,非鼎也。

《容齋隨筆》: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顏率請 借救於齊,乃詣齊王許以鼎。齊為發兵救周,而秦兵 罷,齊將求鼎,周君又患之,顏率復詣齊曰:「願獻九鼎」, 不識何塗之從而致之齊,齊王將寄徑於梁於楚,率 皆以為不可,齊乃止。《戰國策》首載此事,蓋以為奇謀。 予謂此特兒童之見爾,爭戰雖急,要當有信,今一紿 齊可也,獨不計後日諸侯來伐,誰復肯救我乎?疑必 無是事,好事者飾之爾。故《史記》《通鑑》皆不取。

《容齋三筆》:夏禹鑄九鼎,唯見於《左傳》王孫滿對楚子 及靈王欲求鼎之言。其後《史記》乃有「鼎震,及淪入於 泗水」之說。且以秦之強暴,視衰周如几上肉,何所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