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7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囊橐部雜錄

《易經坤卦》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 害也。本義「括囊」,言結囊口而不出也。朱子曰:六四 重陰不中,故有括囊之象。

《詩經大雅公劉》篇:「于橐于囊。」

《史記平原君傳》:「趙使平原君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 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餘無可 取者。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願備員而行。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譬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左右未有所稱誦,是 先生無所有也。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 耳』』。」使遂得蚤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淮南萬畢術》:「鴻毛之囊,可以渡江。」《盛》鴻毛滿囊,可 渡江不溺也。

《荊楚歲時記》:「八月十四日,以錦綵為眼明囊,遞相餉 遺。」

《資暇錄》:「被袋非古製,不知孰起也。比者遠遊行則用 太和九年,以十家之累者,邐迤竄謫,人人皆不自期, 常虞倉卒之遣。每出私第,咸備四時服用。舊以紐革 為腰囊,置於殿乘,至是服用既繁,乃以被易之,成俗 於今。大中已來,吳人亦結絲為之,或有餉遺,豪徒翫 而不用也。」

《清異錄》:「豹革為囊,風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 滌滯思而起清風。」每引此義,稱茶為「水豹囊。」

《演繁露》沈存中《清夜錄》:「丁朱崖敗,有司籍其家。有絳 紗籠數十,大率如燭籠,而無跋、無」不知何用,其家 曰聚螢囊也。詳其製,有火之用,無火之熱,亦已巧矣。 然隋煬帝已嘗為之,曰「大為之囊」,照耀山谷也。丁氏 之囊,蓋其具體而微者耳。

《西溪叢語》:「被紫荷橐。」按荷橐即持荷之荷也,或以為 紫荷囊,非也。宋子京云:「猥挈荷橐,預從豹乘。」皆緣習 之誤。《南史·劉杳傳》言簪筆持橐事甚詳。

《野客叢談》:懶真子讀杜牧之詩:「千秋佳節名空在,承 露絲囊世已無。」謂漢以金盤承露,而唐以絲囊,絲囊 可以承露乎?此不可解。按《華山記》,弘農鄧紹八月曉 入華山,見童子執五綵囊,盛柏葉露食之。此事在漢 武帝之前,是以武帝於其地造望仙等宮觀。又觀梁 簡文帝《眼明囊賦序》曰:「俗之婦人,八月旦多以錦翠」 珠寶為眼明囊,因凌晨拭目。唐人千秋節以絲囊盛 露,亦襲其舊正八月初故事。

前輩謂尚書紫荷囊事。案《晉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 紫為袷,綴之外服,加於肩上。又,《梁史》:周捨問劉杳:「尚 書著紫荷橐,竟何所出?杳曰:『張安世傳『持橐囊也』』。」荷 乃負荷之荷,人讀為平聲,遂有此誤。雖歐陽文忠公、 宋景文公有所不免。余謂不然,紫荷囊事,其說已久, 非歐宋之誤也。觀《唐類表》有云:「佩蒼玉,負紫荷。」歐、宋 之誤,豈無自邪?又考之沈約《宋志》、蕭子顯《齊志》,皆謂 「紫袷囊,俗呼曰紫荷,或曰負荷以行。」《隋志》曰:「朝服綴 紫荷。」錄令「左僕射左荷,右僕射尚書右荷。」是則紫荷 之說,自晉宋以來有之。劉杳謂持橐簪筆,出《張安世 傳》,不知出於趙充國《傳》;《漫錄》謂「左荷右荷」,出《隋·樂志》, 不知出於《禮志》。

《吳郡志》:「夏至以李核為囊帶之,云療噎。」

「懸笥瑣。」探《唐故事》,公卿皆搢笏於帶而後乘馬,張九 齡獨常使人持之,因設笏囊,自九齡始。今公卿多肩 輿,四品以下始乘馬,惟南京與外方面官迎詔送表 時,皆乘馬導引,有搢笏於帶者,有手自持者,有人為 持者,要之皆以意自便,無所謂故事。夫九齡使人持 笏有囊,而世因置笏囊,乃知古人舉動不苟如此,今 人借使能置。人亦無肯效者。

囊橐部外編

《續齊諧記》:弘農鄧紹嘗以八月旦入華山採藥,見一 童子執五綵囊,承柏葉上露皆如珠滿囊。紹問用此 何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言終便失所在。今世 人八月旦作眼明袋,此遺象也。或以全薄為之,遞相 餉焉。

《十六國春秋·前趙錄》:麟嘉二年春正月癸亥,大將軍 東平王約卒。至甲戌乃蘇,言道過一國曰猗尼渠餘 國。引約入宮,與皮囊一枚,曰:「為吾遺漢皇帝。」約辭而 歸,置皮囊於枕上。俄而蘇,謂左右曰:「枕上取囊來。」左 右取得開之,有一方白玉,馳使奏呈。後聰死,與此玉 并葬焉。

《搜神後記》:會稽剡縣民袁相根碩二人獵經深山,重 嶺甚多,有山穴如門,既入內甚平敞,有一小屋,二女 子住其中,年皆十五六,容色甚美,見二人至,忻然云: 「早望汝來」,遂為室家,忽二女出行,二人思歸潛去,二 女追還謂曰:「自可去。」乃以一腕囊與根等,語曰:「慎勿 開也。」於是乃歸。後出行,家人開視其囊,囊如蓮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