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7 (1700-1725).djvu/4

此页尚未校对

蕪』。」

謝承《後漢書》:「胡郡為淮南太守,使群下閣外炊曝作 乾飯,閣中不設釜竈。潁川尹暹為徐州刺史,以小銅 釜甑十日一炊。」

《三國魏志鍾繇傳》:「繇為前軍師,魏國初建,為大理,遷 相國。文帝在東宮,賜繇五熟釜,為之銘曰:『於赫有魏, 作漢藩輔。厥相維鍾,實幹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 百僚師師,楷茲度矩』。」

《晉諸公讚》杜預欲為平底釜,謂欲薪火為省。黃門郎 賈尋於世祖前面折預曰:「釜之尖下,以備沃洗。今若 平底,無以去水。」預亦不能折也。

《洛陽記》:「宮牆外有大鐵鑊,盛水以救火。鑊受百斛,百 步一置。」

《晉書桓宣傳》:豫州刺史祖逖遣參軍殷乂詣張平。乂 意輕平,見大鑊,欲鑄作鐵器。平曰:「此是帝王大鑊,天 下定後,方當用之,奈何打破?」乂曰:「卿能保頭不?而惜 大鑊邪?」平大怒,於坐斬之。

《廣州記》:「東官郡煮鹽,織竹為釜,以牡蠣屑泥之,燒用, 七夕一易。」

《鄱陽記》:「弋陽嶺上多密岩。宋元嘉中,有人見其岩內 三鐵鑊,鑊各容百斛,中生蓮花。他人往尋,不知所在。」 《異苑》:「廣陵郡東界有黃公塚、高墳二所,前有一井,而 廣數尺,每旱不竭。有人於其中得銅釜及罐各一。」 《山堂肆考》:「潤州甘露寺大鐵鑊二,梁武帝所鑄,造食 以施僧者。」

《冊府元龜》:元和九年八月,中書門下奏,「夏綏銀節度 使今月八日因取土修城,於西北角近倉掘得釜,大 小共計二百五十四,並容六㪷以下,五㪷以上,俱無 破損,如新器物者。伏以人天所資,粒食為本;錡釜之 大,火化是因。今大軍方興,此物自出,則知何時藏瘞, 蓋神誘其衷;今之彰呈,豈天有所助?聖作物感,一何 昭然。望付史館。」從之。

《杜陽雜編》:「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以金銀為釜鐺 之屬。」

《酉陽雜俎》:「古鑊,虢州陵縣石城岡有古鑊一口,樹生 其內,大數圍。」

《避暑漫抄》:「國初征澤潞時,軍士於澤中鐮取馬草,晚 歸鐮刃透成金色,或以草然釜底,釜成黃金。又有歙 客經於潛山中,見一蛇,其腹脹甚,徐遇一草,便嚙破, 以腹就磨,頃之脹消蛇去。客念此草必消脹毒之藥, 取置篋中。夜宿旅店,有為腹脹所苦,即取藥就釜煎 一杯飲之。至明,主人潔釜炊飲,則釜通體成金。」 《宋史·李濤傳》:「濤免相歸第時,中書廚釜鳴者數四。」 《揮麈後錄》:「李釜字元量,淮水人。家世業儒,其母懷娠, 誕彌之日,晨起庖下,釜鳴甚可畏,聲絕,免身育男,其 父即名之曰釜。既長,負才名,建中靖國龍飛,遂魁天 下。」

《水東記略》:程公信、白公圭偕赴春闈,時入旅肆中,其 家忽鍋鳴,二公以為不祥兆,遂出避之,鍋聲隨其車 數里而止。後二公相繼為大司馬。

《癸辛雜識》:達卿嘗為光祿寺令史,掌醴事,云「炊米之 器,皆以溫石為大釜,甑以白檀香。」

《金史太祖本紀》:撒改以都統伐留可,太祖以三十人 詣撒改軍,既破留可,還攻塢塔城,城中人以城降。初, 太祖過盆搦嶺,經塢塔城下,從騎有後者,塢塔城人 攻而奪之釜。太祖駐馬呼而謂之曰:「毋取我炊食器。」 其人謾言曰:「公能來此,何憂不得食?」太祖以鞭指之 曰:「吾破留可,即於汝乎取之!」至是,其人持釜而前曰: 「奴輩誰敢毀詳穩之器也?」

《元史孛朮魯翀傳》:「孛朮魯翀,字子翬。父居謙,用翀貴, 封南陽郡公。初,居謙辟掾江西,以家自隨,生翀贛江, 舟中釜鳴者三,人以為異。」

《霏雪錄》:會稽王某家雄於貲,至正間困於徭役,門戶 零落。一術士以六物推人禍福,主其家,禮遇甚厚。無 何與其人散步園中,其人指池水謂王曰:「君家積德 何厚,池中水皆銀也,吾能鍊之,用銀二三鎰作六釜, 俟吾西遊還試之。」如期而至,取池水熾炭瀹之,涸則 益以水,如是者一月,別以藥投之釜中,皆成銀。王氏 異之,厚贈其人別去。期再至,竟不來矣。權其釜,大虧 銖兩。所得之銀,即釜也。富家子弟愚騃而貪,為妄人 侮惑如此,大可為戒。

《遜國記》:「川中補鍋匠,亦不知何許人,往來夔、慶間,為 人補鍋,至州邑,不過三日即去。去或復來夔慶,有欲 學補者,即教之補鍋,不索謝錢,直令負擔從後曹。學 者至,即遣先學者去。如是數年,夔慶間人識之,皆呼 為老鍋匠。補鍋,或與錢布米,不擇當食時與之食,即 不復索錢。錢稍稍積囊中,遇風雨寒暑,不出補鍋,即」 出買酒飯,自飲食。嘗寄宿蕭寺中,忽夔州市中逢馮 翁者,二人相顧愕然。已而相持哭。哭已,相牽入山岩 中,坐語竟日。學補鍋者屏不得聞二人語。語已,又相 持哭,且別去。言「今永訣,不可復相見。」已竟莫知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