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7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龜蟲獸之形,則古者形制亦不一,特尊者有飾,故與

簋類。其無飾者,則不以龜為蓋,知為上士之器也。

敦部藝文

《商素敦說》
宋·黃伯思

按:古敦之存於今者,若周宰辟父敦、散季敦、牧敦、戠 敦、虢姜敦之屬,率皆有款識,言時稱伐,比他器為詳, 大抵皆周器也。此敦中無款識,外無文鏤,質古不華, 疑若商器然。又諸敦之有銘者,往往皆宗器也。此既 無銘,豈非燕饗所用,與周《大方鼎》同義乎?其制,為兩 蜼首,以吞吐雙耳,下有兩珥承之,猶其尾然。蓋若宗 彝之章,以智為義。《傳》曰:「知人者智。」夫智足以灼見俊 心而知之,故得忠臣嘉賓而饗之,然後得盡其心而 成其禮。然則燕饗之敦,設飾以蜼,其意或寓於斯。

敦部紀事

六一題跋終南古敦銘大理評事蘇軾為鳳翔府判 官,得古器於終南山下。其形制與今《三禮圖》所畫及 人家所藏古敦皆不同,初莫知為敦也。蓋其銘有「寶 尊敦」之文,遂以為敦爾。

張邦基《墨莊漫錄》:「宣和中,予客唐州外氏吳家,時兗 陽府光化縣村人耕穴一冢,得一器,類鼎而有蓋,蓋 及鼎腹皆雷紋,中有虯形,兩耳為饕餮,足為蚩尤,制 作甚精,一足微蝕損,尚可立也。表舅唐悊端仲數十 得之,以與舅氏。順圖好古博雅,乃以歸之,而強名曰 『虯鼎,且作歌以記之。予得熟觀焉,予以為古之鼎鼐』」 皆無蓋,而足皆圓直,無作獸形者,此乃敦耳。端仲以 其腹高如鼎,而敦乃形匾,故名之為鼎耳。其饕餮、蚩 尤,與李伯時《古器圖》所畫小敦耳足正同,但小敦耳 之兩獸間,口有飾玉處,古之玉敦多如此也。而此器 乃無飾玉之狀狀,復無款識耳。有按《呂氏春秋》云:「周 鼎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此蓋周器也。 古器多為饕餮,蚩尤者,深戒於貪暴也。兩舅皆以予 言為然,乃祇名曰虯敦,極寶惜之。時京西漕時道陳 聞有此器,諷太守王來取之。舅氏祕而不出。後欲 自攜往京師,并關中侯金印獻之上方。未幾而俶擾 外氏避地湘潭。平時玩好書畫寶玉,悉為賊有。不知 此器存亡何所,惜哉!

《節略》:「紹興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進 御筵。張俊進奉古器周敦二。」

《雲煙過眼錄》:「張受益所藏兩耳彝爐,下連方座,四周 皆作雙牛,文藻並起,朱綠交錯。」葉森按:此制非名彝 爐,當是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