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7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十國春秋》:後蜀高祖以李皇后故,優待唐莊宗諸兒, 賜予千計。敕器用局以沉香、降真為缽,木香為匙箸。 《彥周詩話》:「韓熙載仕江南,每得俸給,盡散後房歌姬。 熙載披衲持缽,就諸姬乞食,率以為常。」

《貴耳集》:韶州南華寺,迺六祖大鑒禪師真身道場,有 達摩衣缽,所謂袈裟尚有髣髴,而缽猶存有一痕,偽 劉公主所觸。今寺有補缽莊,即公主所捨也,有虎夜 必來守衣缽。

《冷齋夜話》:皇祐中,大覺禪師懷璉以禪宗大振京師。 上又嘗賜璉以龍腦缽盂,璉對使者焚之曰:「吾法以 瓦缽食,此缽非法。」使者歸奏,上嘉歎之。

桂林僧景淳,工為五言詩,「居豫章乾明寺,終日閉門, 一室淡然,聞鄰寺齋鐘,即造焉。諸剎皆敬愛之,見其 至,則為設缽,其或陰雨,則諸剎皆為送食。」

《海寧縣志》:「宋郭昭乾號文勝,元符三年由汴南渡,放 情山水間,遇道人授以缽,黃封甚固,覆几上,且戒之 曰:『公家累世積德,以此報必一月乃開。道人去十三 日,公弟比部郎昭度以道人之紿之也,為開視,中有 牡丹花一朵,見花瓣中有字,一瓣具一方,凡十三瓣, 其餘瓣字跡隱隱難明,亟錄方罷,而花亦隨落。大異』」 之。遂按方療疾。無不奇驗。

《西湖志餘》:「賈似道嘗齋雲水千人,其數已足。有一道 士衣裾襤褸,至門求齋,主者以數足,不肯引入。道士 堅求不去,不得已,於門側齋焉。齋罷,覆其缽於案而 去。眾將缽力舉之,不動。啟於似道,自往舉之,乃有詩 二句云:『得好休時便好休,收花結子在綿州』。始知真 仙降臨而不識也。其曰綿州者,蓋木綿庵之兆云。」 《嘉善縣志》:「程洪,河南人,僑居魏塘,習冶鐵性,不造軍 器及刀斧等,茹素誦《金剛經》。有一僧欲造鐵缽十有 八,且曰:『我天台石梁橋放光寺僧也,資已罄,願以異 日取直』。洪諾。次年,洪往訪其寺,則廢久矣,僅有僧房 數楹。入謁,則手造鐵缽依然在也。眾僧苦留不得,以 大麥斗許贈之。歸途重不能負,悉傾去。」及歸,檢諸囊, 得合餘,乃《瓜子金》也。壽九十九而終。

缽部外編

《佛國記》:弗樓沙國佛缽即在此國。昔月氏王興兵來 伐,欲取佛缽,既伏此國,月氏王篤信佛法,欲持缽去, 故興供養。供養三寶畢,乃校飾大象,置缽其上,象便 伏地,不能得前。更作四輪車載缽,八象共牽,復不能 進。王知與缽緣未至,深自愧歎,即於此處起塔鎮守, 種種供養,可有七百餘僧。日將中眾僧則出缽與白 衣等種種供養,然後中食。至暮燒香時復爾,可容二 斗許,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瑩徹光澤。貧 人以少華投中便滿。有大富者,欲以多華而供養,正 復百千萬斛,終不能滿。寶雲僧景,只供養佛缽便還。 法顯在多摩梨帝國,聞天竺道人於高座上誦《經》云: 「佛缽本在毗舍離,今在犍陀衛,竟若干百年當復至 西月氏國。若干百年當至于闐國。住若干百年當至 屈茨國。若干百年當復來到漢地,住若干百年當復 至師子國。若千百年當還中天竺。到中天已,當上兜 術天上。」彌勒菩薩見而歎曰:「釋迦文佛缽至!」即共諸 天華香供養七日。七日已還閻浮提,海龍王持入龍 宮。至彌勒將成道時,缽還分為四,復本頻那山上。彌 勒成道已,四天王當復應念佛,如先佛法,賢劫千佛 共用此缽,缽去已,佛法漸滅。

《二石偽事》佛圖澄死,以生所服金杖銀缽送終後開 棺視之,惟見杖缽存焉。

《佛圖澄別傳》:「澄以缽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缽中生青 蓮花。」

《西域諸國志》:佛缽在乾陀越國,青玉也。受三升,許彼 國寶之供養,願乞終日。花香不滿,則如言也,滿亦如 言也。

支僧載外國事,「摩竭提國在迦維越之南,相去四十 由旬。貝多樹去摩竭提三十里,一名毘波黎。佛唯在 此一樹下坐,滿六年。長者女以金缽盛牛乳糜上佛。 佛得乳糜,往尼連禪河浴,浴竟于水邊噉糜。噉糜竟, 擲缽水中,逆流可百步許,然後缽復流河中。架梨郍, 龍王接取缽,在宮中供養。」

佛缽在大月氏國,一名佛律婆越國,是天子之都也。 起浮圖高四丈,七層,四壁裡有金銀佛像,悉如人高。 缽處中央,在第二層。上作金絡絡缽,鍊懸缽,缽是石 也。其色青。

《異苑》:「汲郡衛士度,苦行居士也。其母常誦經長齋,家 常飯僧,母出齋堂,忽見空中有一物下,正落其前,乃 是天缽,中滿香飯,舉坐肅然,一時禮敬。母自分行齋, 人食之,皆七日不饑,此缽猶云尚存。士度以惠懷之 際得道。」

《柳氏舊聞》:元宗嘗幸東都,天大旱,時聖善寺有天竺 乾僧無畏,善召龍致雨之術。上遣高力士疾召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