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800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古玩部彙考

洞天清錄

三代制

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其制器亦然。商器質素無文, 周器雕篆細密,此固一定不易之論,而夏器獨不然。 余嘗見夏琱戈於銅上,相嵌以金,其細如髮;夏器大 扺皆然,歲久金脫,則成陰竅,以其刻畫處成凹也。相 嵌,今俗訛為商嵌。《詩》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水土傳世三等古銅器

「銅器入土千年,純青如鋪翠,其色子後稍淡,午後乘 陰氣,翠潤欲滴,間有土蝕處,或穿或剝,並如蝸篆,自 然或有斧鑿痕,則偽也。銅器墜水千年,則純綠色而 瑩如玉,未及千年,綠而不瑩,其蝕處如前。」今人皆以 此二品體輕者為古,不知器大而厚者,銅性卒未盡, 其重止能減三分之一或減半;器小而薄者,銅性為 水土蒸淘易盡,至有鋤擊破處,並不見銅色,惟翠綠 徹骨,或其中有一線紅色如丹,然尚有銅聲傳世。古 則不曾入水,惟流傳人間,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者 其斑凸起如上等辰砂,入釜以沸湯煮之,良久斑愈 見。偽者以漆調硃為之,易辨也。

銅腥

三等古銅,並無腥氣,惟「土古」,新出土尚帶土氣,久則 否。若偽作者,熱摩手心以擦之,銅腥觸鼻可畏。

識文

夏用鳥跡篆,商用蟲魚篆,周用蟲魚大篆,秦用大小 篆,漢以小篆、隸書,三國用隸書,晉宋以來用楷書,唐 用楷隸,三代用陰識,謂之「偃囊」字,其字凹入也。漢以 來或用陽識,其字凸間有凹者,或用刀刻如鐫碑者。 蓋陰識難鑄,陽識易為,陽識決非古物也。

款文

識款篆字以紀功,所謂銘書鍾鼎,款乃花文以陽識。 古器,款居外而凸,識居內而凹。夏周器有款有識,商 器多無款有識。

款識真偽

古人作事必精緻,工人預「四民」之列,非若後世賤丈 夫之事。故古器款必細如髮,而勻整分曉,無纖毫模 糊。識文筆畫,宛宛如仰瓦,而又大小深淺如一,亦明 凈分曉,無纖毫模糊。此蓋用銅之精者,並無砂顆,一 也;良工精妙,二也;不吝工夫,非一朝夕所為,三也。今 設有古器款識,稍或模糊,必是偽作,顏色臭味,亦自 不同。

蠟模

古者鑄器,必先用蠟為模,如此器樣,又加款識刻畫 畢,然後以小桶加大而略寬,入模於桶中。其桶底之 縫,微令有漏處,以澄泥和水如薄糜,日一澆之,候乾 再澆,必令周足遮護訖,解桶縛,去桶板,急以細黃土, 多用鹽并紙筋固濟,於元澄泥之外,更加黃土二寸, 留竅中,以銅汁瀉入。然一鑄未必成,此所以為貴也。

句容器

句容器非古物,蓋自唐天寶間至南唐後主時,于昇 州句容縣置官場以鑄之,故其上多有監官花押。其 輕薄、漆黑、款細,雖可愛,然要非古器,歲久亦有微青 色者。世所見天寶時大鳳環瓶,此極品也。

偽古銅器

「其法用水銀雜錫汞,即今磨鏡藥是也。先上在新銅 器上令勻,然後以釅醋調細碙砂末,筆蘸勻上,候如 蠟茶之色,急入新汲水浸之,即成蠟茶色。候如漆色, 急入新汲水浸之,即成漆色。浸稍緩則變色矣。若不 入水,則成純翠色。」三者並以新布擦令光瑩,其銅腥 為水銀所匱,並不發露。然古銅聲徹而清,新銅聲洪 而濁,不能逃識者之鑒。

古銅瓶缽養花果

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花,花色鮮明,如 枝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實,若水銹傳世,古 則爾。陶器入土,千年亦然。

古銅器靈異

古銅器多能辟祟,人家宜畜之。蓋山精木魅之能為 祟者,以歷年多耳。三代鍾鼎彝器,歷年又過之,所以 能辟祟。范文正公家有古鏡,背具十二時,如博棋子。 每至此時,則博棋子明如月,循環不休。又有士人家 十二時鐘,能應時自鳴,非古器之靈異乎?

古印章

古之居官者必佩印,以帶穿之,故印鼻上有穴,或以 銅環相綰。漢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篆畫停勻,故左 有三字、右有二字者,或左二字右三字者。其四字印 則畫多者占地多,少者占地少。五代以前尚如此,今 則否。

古器無識文

古人惟鐘鼎祭器稱功頌德則有識,「盤盂寓戒」則有 識。他器亦有無識者,不可遽以為非古,但辨其體質、 款文、顏色臭味,則無餘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