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wyb195727.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人,其中有私营企业转为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的人员和乡村干部共约三百万人。在七年中间,我们解决了约一千三百万人的就业问题,这是旧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1952年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是每人446元,1956年提高到610元。在四年中间,提高了将近37%。这样的工资增长速度,也是旧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有的人对新中国人民生活的这种显著变化熟视无睹,说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工人和农民是人民的最大多数,他们的生活改善了,怎么能说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了呢?应该承认,有少数高级知识分子和少数职工,他们的生活虽然比解放以前的几年有了改善,但是还没有恢复到抗日战争以前的水平。但是,考虑到广大工农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不能提高得太多太快。至于占人口极少数的旧社会的剥削者,他们的生活水平比解放以前降低了,这是完全应该的。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少数剥削者过着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而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人民却处于贫困的半饥饿状态。只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能够为全体人民的利益着想,首先保证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生活需要,同时也照顾到其他阶层的合理需要。那些说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的人,如果他们不是把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加分析地当作普遍的全体的现象来下断语,那就是在他们心目中只想到极少数的剥削者而没有看到广大的劳动人民。

  我们是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农业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穷,因此,人民生活水平比起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是很低的。解放以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快的,但是,按全国人口计算的平均产量,却增长得相当慢。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决定于生产的发展速度,而其中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农业的增长速度。我们是六万万人口的大国,如果每个人每年增加一元钱的购买力,全国人民的购买力就增加六亿元,国家也就必须相应地增加六亿元消费资料的供应。如果人们用来买吃的,就需要增加六十亿斤粮食的供应。如果人们用来买穿的,就需要增加两千万匹的棉布供应,也就是要增加两百万担棉花的生产。从1952年到1956年,我国消费资料的生产,平均每年大约增加三十多亿元。扣除小量的储备和每年人口增长所消费的部分,可以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每人每年只有四元左右。这些数字表明每年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出现消费资料供应紧张、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不平衡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