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ROC1912-02-11臨時政府公報13.pdf/18

本页已校对

幸福之營求,是也。人以自衞力不平等而生强弱,人以自存力不平等而生貧富。有强弱貧富,而彼我差別之意識起。弱者貧者,苦于於幸福之不足,而營求之意識起。有人我,則于現象中爲種種之界畫,而與實體違。有營求,則當其未遂,爲無已之苦痛,及其旣遂,爲過量之要索,循環於現象之中,而與實體隔。能劑其平,則肉體之享受,純任自然,而意識界之營求泯,人我之見亦化。合現象世界各別之意識爲渾同,而得與實體脗合焉。故現世幸福,爲不幸福之人類,到達於實體世界之一種作用,蓋無可疑者。軍國民、實利兩主義,所以補自衞、自存之力之不足。道德敎育,則所以使之互相衞互相存,皆所以泯營求而忘人我者也。由是而進以提撕實體觀念之敎育。

提撕實體觀念之方法如何?曰:消極方面,使對於現象世界,無厭棄,而亦無執著;積極方面,使對於實體世界,非常渴慕,而漸進於領悟。循思想自由言論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學一宗門之敎義梏其心,而惟時時懸一無方體無終始之世界觀以爲鵠。如是之敎育,吾無以名之,名之曰世界觀敎育。

雖然,世界觀敎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且其與現象世界之關係,又非可以枯槁單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