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已校对
之言說襲而取之也。然則何道之由?曰:由美感之敎育。美感者,含美麗與尊嚴而言之,介乎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爲之津梁。此爲康德所創通,而嗣後哲學家未有反對之者也。在現象世界,凡人皆有愛惡驚懼喜怒悲樂之情,隨離合生死禍福利害之現象而流轉。至美術,則卽以此等現象爲資料,而能使對之者自美感以外,一無雜念。例如采蓮煮豆,飮食之事也,而一入詩歌,則別成興趣。火山赤舌,大風破舟,可駭可怖之景也,而一入圖畫,則轉堪展玩。是則對於現象世界,無厭棄而亦無執著也。人旣脫離一切現象界相對之感情,而爲渾然之美感,則卽所謂與造物爲友,而已接觸於實體世界之觀念矣。故敎育家欲由現象世界而引以到達於實體世界之觀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敎育。
五者,皆今日之敎育所不可偏廢者也。軍國民主義、實利主義、德育主義,三者,爲隸屬於政治之敎育。(吾國古代之道德敎育,則間有兼涉世界觀者,當分別觀之。)世界觀、美育主義,二者,爲超軼政治之敎育。
以中國古代之敎育證之,虞之時,夔典樂而敎胄子以九德,德育與美育之敎育也。周官以鄕三物敎萬民。六德六行,德育也。六藝之射、御,軍國民主義也。書、數,實利主義也。禮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