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第七十三行/图书/我的为什么

我的为什么 
                  

《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权力意志》批注01

   本书是尼采所写。按照我自己理解的方式来理解书的这些话的,这里的粗体字是尼采的,其他的字是我的。
 “人类怎样才能被提升到其显赫状况和权力的顶峰呢?”(尼采语)问题的提出让我们大吃一惊,按照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说这不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吗?然而,人类社会本身常常要发生这种事情,作为问题它是有着阐述的道理的。


   那么,怎么办也即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到达这个顶峰的目标呢?尼采是这样说的:“他本人一定要置身于道德之外。因为,从本质看来,道德的目的与此相反,它要阻止或摧毁那种向着显赫方向的发展。因为,实际上这种发展会吸引无数的人为其效力,以致出现一种逆流是自然的。弱者、娇生惯养者、平庸者必然群起抗拒生命和力的光辉,为此,他们必须对自身作出新的估价,借以谴责极度充盈的生命,可能的话,摧毁生命。因此,就道德蓄意制服各类生命而言,它本身就是敌视生命的惯用语。”这段话可以不可以这样理解:常理往往是一个相对环境稳定的秩序。一般之人都是这个常理的奴隶,若要解放自身非超越这个常理不可!所以说,逆常理而动就是要打破它对自身的枷锁。所谓道德观其实就是一种等级观。
   目的明确了,方法也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认识对象和支配它的问题了。
   对弱者的认识。尼采是这样说的:“人的内向化。鉴于和平的实现和社会的建立,强大的欲望无法向外发泄,就试图以幻象来保持内心深处的平静,于是内向化应运而生。对敌意、残忍、复仇和暴力的需求下降,即“倒退了”;贪婪和征服处在认识的意愿中;艺术家现出了衰退力和说谎力。因此,欲望变成了人们要与之斗争的怪物。等等。”一个稳定的环境诞生消灭了多数人向外的张力,而这表面化的张力则退化到了幻想之中。这里有个秩序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行为的动力?尼采说:驱使人前行的唯一原则乃是痛苦,痛苦高于快乐。快乐不是肯定的精神状态。快乐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往往贪欲更能说明人类本身的使命。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痛苦总是连接我们的希望让我们艰难的行驶着。人类此起彼伏的行为,总是围绕着一个原则:提升到其显赫状况和权力的顶峰。


   利益和快乐是一种悖论。尼采说:当今的奴隶制:是野蛮的表现!奴隶为之劳动的奴隶主在哪里?人们不必总是期待两个相辅相成的社会等级并存。利益和享乐是生命的奴隶理论。“赞美劳动”,这是奴隶对自身的美化——因为他们没有闲适的本事。一直以来,人类面临着二难选择,一方面,劳作是为了生存;另一方面,享乐总是厌恶劳作。个体的人往往是解决不了这个难题的,于是,出现了组织了,而这种组织则大张旗鼓的把一种意识强加在一般人头上即为道德。


   强者与弱者。尼采说:我们的苑囿和宫殿的实质(在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追求一切财富的实质)就是:把混乱和卑鄙置诸脑后,而给灵魂这个贵族营造一个安乐窝。当然,大多数人认为,那些优美安逸的东西使他们赏心悦目之际,他们的天性就更高了一层。因此,要去意大利行猎、旅行等等,要看书和观剧。他们想以此陶冶自己的性情——这是他们文化工作的意义所在!但是,强者、有实力者想的是陶冶别人,并且不愿意在自己身边见到异己!于是,也有人走进大自然,不是为使自身显现于其中,而是为了沉迷于自然,忘掉自身,这种“置身度外”乃是所有弱者和对自身不满者的愿望。其实,不是“美德带来幸福”——而是唯有强者才把自己的幸福状态宣称为美德。恶行属于强者和具有美德的人。因为卑劣的、低贱的行为属于屈从者。最强者,即具有创造性的人,必定是极恶的人,因为他反对别人的一切理想,他在所有人身上贯彻自己的理想,并且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他们。在这里,恶就是:强硬、痛楚、强制。像拿破仑这样的人应当一再出现才对,他们要巩固对个别伟人的专制统治的信仰。但他们自己却被他不得不采用的手段所腐蚀,从而失去高尚的性格。要是在另一类人中实施,他本来可以使用别的手段。那么,一个凯撒也不一定非变质不可。人类本身都愿意表面歌颂强者的美德,认为这种美德海纳了百川,从而由弱走强的,这是不是个真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