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为民路,留下爱民田”

“修好为民路,留下爱民田”
铁道兵某部党委
1971年5月23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遵照伟大导师毛主席《五·七指示》中关于“又能从事群众工作”,“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的教导,我们结合施工,帮助铁路沿线人民公社改土造田一千三百多亩,修建水塘、水库五十一座,开挖渠道一万四千多米,发扬了我军助民劳动的光荣传统,增强了军民团结,促进了部队革命化、战斗化建设。

我部是土方机械部队。在施工中,取土、弃土量很大,就近取、弃,占用农田,影响社员的利益;就远取、弃,运距太长,影响施工任务的完成。过去有少数同志认为:“修路占田,理所当然”。毛主席的光辉《五·七指示》发表以后,我们党委立即认真学习,组织部队狠批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彭德怀、罗瑞卿推行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揭露他们妄图把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三大任务篡改为单纯打仗,使我军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人民群众,脱离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罪恶目的。大家认识到,那种认为“修路占田,理所当然”的思想,是单纯军事观点的反映,从而增强了执行毛主席《五·七指示》的自觉性。同志们说:我们要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不仅为人民修好一条条铁路,而且要结合施工,为人民造田修水利。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党委认真研究了贯彻落实《五·七指示》的措施。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的教导,我们坚持以完成施工任务为主,兼搞助农,把施工和为民造田修水利紧密结合起来。党委要求部队,在施工中尽量做到不占农田;非占不可时,占了坏田“还”好田。二连在某地施工时,按原方案要到几百米外去取土,修一条机械运行的便道,需占用路边高地的旱田二十亩。这样,生产队每年要少打一万多斤粮食。二连党支部决心“修好为民路,留下爱民田”。他们一面发动全连同志献计献策,修改施工方案,一面和贫下中农、地方干部商量,实地作调查研究,制定出了从高地旱田取土,把高地改成低地,把旱田变成水田的施工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不仅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帮助群众改水田一百一十多亩。每亩年产粮食千斤以上。当地贫下中农万分高兴。他们激动地说:“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是好,为我们修起幸福路,又为我们造了幸福田。”

在二连的带动下,部队广大指战员胸怀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时时刻刻为群众利益着想,自觉地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同志们筑路取土时,为群众推平山头,铲走乱石,移山造田;挖山弃土时,为群众填平沟壑,平整土地,修筑水库。一次,部队在某地筑路。当地荒山秃岭,土地瘠薄,山谷里长年流水,但农田里却十年九旱。我们根据当地群众多年来修库灌田的强烈愿望,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决定在弃土时延长几百米距离,把挖出的土方填进山谷,修筑一座水库。当地的男女老少一齐出动,与部队并肩战斗,不但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建成了一座可灌农田三百多亩的小水库。同志们说:“弃土的运距虽然远了,但我们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在庆祝水库开闸引水的那天,广大贫下中农看到清清的渠水流进禾苗地里,情不自禁地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一位贫农老大爷紧紧地握住指导员黄安文的手,激动地说:“这水库把咱们军民的心永远联在一起!我们一定向解放军学习,奋发图强,多打粮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1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