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四卷目录
柏部纪事
柏部杂录
柏部外编
草木典第二百四卷
柏部纪事
编辑《穆天子传》:“甲申,天子升于大北之邓,而降休于两柏 之下。”
《列士传》:延陵季子解宝剑挂徐君墓柏树。 《说苑》:智襄子为室美士茁曰:“《记》有之:高山峻原,不生 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今土木胜,人臣惧其不安 人也。”
《拾遗记》:“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之珍木,东得葱峦锦 柏。”
《三辅黄图》“汉文帝霸陵不起山陵稠种柏。”
《东方朔外传》:孝武皇帝时闲居,鹊鸣,新雨止,朔执戟 在殿上,呼问之,答曰:“殿后柏树有鹊立枯枝上,东向 鸣。”上遣视,如朔言。
《汉书武帝本纪》:“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注〉《三辅旧事》 云:“以香柏为之。”
《郊祀志》:李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 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按其刻,果齐桓公器, 一宫尽骇。〈注〉师古曰:“以柏木为寝室。”
《朱博传》:“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 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谢承《后汉书》“陈留虞延,马郡督邮。光武巡狩,至外黄, 问延园陵柏树株数,延悉晓之,由是见知。”
《地理志》:“华山生文柏,一名黄肠。”
《圣贤冢墓记》:“东平王归国,思京师。后薨,葬东平。其冢 上松柏皆西靡。”
《东观汉记》:“李恂遭父母丧六年,躬自负土树柏,常在 冢下。”
《汉官仪》:“正旦,饮柏叶酒上寿。”
《三辅旧事》:“汉诸陵皆属太常,不属郡县。有人盗柏者, 弃市。”
《初学记》:“后汉方储,丹阳人,遭母忧,负土成坟,种松柏, 鸾鸟栖其上,白兔游其下。”
《异苑》:“汉末,宫人小黄门上墓树上避兵,食松柏实,遂 不复饥,举体生毛,长尺许。魏武闻而收养,还食谷,齿 落头白。”
《楚国先贤传》:“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少而修德雅 正,确然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 屡造其门,值宾客猥积,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 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帝后为司空,辅汉朝,乃谓承 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心犹存’。帝 不悦,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语林》:“夏侯太初从魏帝拜陵,陪列于松柏下。时暴雨 霹雳,正中所立之树,冠冕焦坏。左右睹之皆伏,太初 颜色不改。”
《广州先贤传》:“顿琦至孝,母丧立坟,历年乃成。居丧逾 制,种松柏成行。”
《环氏吴纪》:孙皓尝问张尚曰:“《诗》云‘汎彼柏舟’,惟柏中 舟乎?”尚对曰:“《诗》言‘桧楫松舟’,则松亦中舟也。”
《华阳国志》:“王濬为益州刺史。蜀中山川神祠皆种松 柏,濬以为非礼,皆废坏烧除,取其松柏为舟船,惟不 毁禹王祠及汉武帝祠,及禁民作巫祝。于是俗无淫 祀之俗,教化大行。”
《晋书山涛传》:“涛除太常卿,以疾不就,会遭母丧,归乡 里。涛年逾耳顺,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王裒传》:“裒父仪,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 ‘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 欲委罪于孤耶’?”遂引出斩之。裒痛父非命,未尝西向 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 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 树,树为之枯。
《郭璞传》: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妙于阴阳筭历,王导 引参己军事。尝令作卦,璞言:“公有震厄,可命驾西出 数十里,得一柏树,截断如身长,置常寝处,灾当可消 矣。”导从其言,数日果震,柏树粉碎。王敦之谋逆也,收 璞诣南冈斩之。璞临行,谓行刑者欲何之,曰:“南冈头。” 璞曰:“必在双柏树下。”既至,果然。
《庾衮传》:衮事亲以孝称。母终,服丧,居于墓侧。或有斩 其墓柏,莫知其谁。乃召邻人集于墓而自责焉。因叩 头泣涕,谢祖祢曰:“德之不修,不能庇先人之树,衮之 罪也。”父老咸亦为之垂泣。自后人莫之犯。
《世说》: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曰“培𪣻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 始。”
《晋书许孜传》:“孜孝友恭让,二亲没,弃其妻,镇宿墓所, 列植松柏,亘五六里。”
《夏方传》“方家遭疫疠,父母伯叔群从死者十三人,年 方十四,夜则号哭,昼则负土,十有七载,葬送得毕,因 庐于墓侧,种植松柏,乌鸟猛兽驯扰其旁。”
《世说》: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 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会稽记》:“会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纳云雾。松 栝枫柏,摧干竦条,澄壑镜彻,清流写注。”
《三齐略记》:“尧山在广固城西七里,尧巡狩所登,遂以 为名。山顶立祠,祠边有柏树,枯而复生,不知几代树 也。”
《豫章古今记》:“松门在豫章北二百里,江水绕山,上有 松柏,则江西第五六重水口也。”
《西河旧事》:“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东西二百里, 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
《晋宫阁名》:“华林园柏二株。”
《述征记》:“柏谷,谷名也。谷中无回车地,夹以高原,柏林 荫蔼,穷日幽暗,弗睹阳景。”
《从征记》:“泰山庙中,柏皆二十馀围,夹两阶。赤眉尝斫 一树,见血而止。今斧创犹在。”
《泰山记》:“山南有泰山庙,种柏树千株,大者十五六围”, 长老传云,“汉武所种。”
《宋书江夏王义恭传》,“鲁郡孔子旧庭有柏树二十四 株,经历汉、晋,其大连抱,有二株先折倒。士人崇敬,莫 之敢犯。义恭悉遣人伐取,父老莫不叹息。”
《南史王俭传》:“俭幼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 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 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
《世说》: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时人谓张“屋下陈尸。” 《南齐书五行志》:建元四年,巴州城西古楼脚柏树数 百年忽生花。
永明六年,石子冈柏木长二尺四寸,广四寸半,化为 石。时车驾数游幸,应本传“木失其性”也。
《南史宗测传》:“测少静退,不乐人间。母丧,身自负土,植 松柏。”
《王晏传》:明帝即位,晏居朝端,数呼相工自视,云当大 贵。与客语,好屏人。上闻,疑晏欲反,遂有诛晏意。有鲜 于文粲探朝旨,告晏有异志,又左右单景儁、陈世范 等采巫觋言启上,云“晏怀异图。”乃召晏于华林省诛 之。晏之为员外郎也,父普曜,斋前柏树忽变成梧桐, 论者以为梧桐虽有栖凤之美,而失后凋之节。及晏 败果如之。
《徐伯珍传》:“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宅南九里有 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山多龙 须柽柏,望之五采,世呼为妇人岩,伯珍移居之。” 《江夏王锋传》:“明帝知权,藩邸危惧,锋尝忽忽不乐,著 《修柏赋》以见志。”
《隋书五行志》:“梁大同初,大蝗,篱门松柏叶皆尽。” 《南史裴邃传》:“邃庙在光宅寺西,堂宇弘敞,松柏郁茂。 范云庙在三桥,蓬蒿不翦。梁武帝南郊道经二庙,顾 而叹曰:‘范为已死,裴为更生’。大同初,都下旱蝗,四篱 门外桐柏凋尽,唯邃墓犬牙不入,当时异之。”
《张景仁传》:霸城王整之姊,嫁为卫敬瑜妻,年十六而 敬瑜亡。父母舅姑咸欲嫁之,誓而不许,乃截耳置盘 中为誓,乃止。遂手为亡婿种树数百株,墓前柏树忽 生连理,一年许,还复分散。女乃为诗曰:“墓前一株柏, 根连复并枝。妾心能感木,颓城何足奇。”雍州刺史西 昌侯藻嘉其美节,乃起楼于门,题曰“贞义卫妇之闾”, 又表“于台。”
《述异记》:“卢氏县有卢君古冢,冢㫄柏二株,枝条荫茂 二百馀步,树文隐起,皆如龟甲,根劲如铜石。”
《魏书甄琛传》:“琛丧父,于茔兆之内,手种松柏,隆冬之 月,负撅水土,乡老哀之,咸助加力,十馀年中,坟成木 茂。”
《水经注》:“沁水北有华岳庙,庙侧有攒柏数百根,对郭 临川,负冈荫渚,青青弥望,奇可翫也。”
《陉山子》产坟东有庙,旧有一枯柏树。其尘根故株之 上,多生稚柏,列秀青青,望之奇可嘉矣。
《北齐书魏兰根传》:“兰根,钜鹿下曲阳人也。身长八尺, 仪貌奇伟,汎览群书,诵《左氏传》《周易》。机警有识悟。起 家北海王国侍郎,历定州长流参军。丁忧,居丧有孝 称。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兰根以卓 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椁材。人或劝 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无疑惧。”
《周书齐炀王宪传》:“建德五年,大举东讨,宪率精骑二 万为前锋,守雀鼠谷。高祖亲围晋州,宪进兵屯于永 安。齐主闻晋州见围,乃将兵十万自来援之。时大将 军、永昌公椿屯鸡栖原,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遵常。汝今为营,不须 张幕,可伐柏为庵,示有形势,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 也。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返,齐人果谓柏庵为帐幕 也,不疑军退,翊日始悟。
《隋书王劭传》:“劭拜著作郎,上表言符命曰:‘陈留老子 祠有枯柏,世传云:老子将度世,云:待枯柏生东南枝, 回指当有圣人出,吾道复行’。至齐,枯柏从下生枝,东 南上指。夜有三童子相与歌曰:‘老子庙前古枯树,东 南状如伞,圣主从此去’。及至尊牧亳州,亲至祠树之 下,自是柏枝回抱其枯枝,渐指西北,道教果行。” 《唐书·郎馀令传》:“馀令博于学,擢进士第,授霍元王轨 府参军事。从父知年亦为王友。元轨每曰:‘郎家二贤 皆入府,不意培𪣻而松柏为林也’。”
《狄仁杰传》:“仁杰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 称平恕。左威卫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 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 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 玉环者,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 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在象 魏,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 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 《五行志》:长寿二年十月,万象神宫侧柽杉皆变为柏。 柏贯四时,不改柯易叶,有士君子之操。柽杉柔脆,小 人性也,象小人居君子之位。
《五色线》嵩山天封观有古柏三株,武后封五品大夫, 荫百馀步。俗云“大小将军。”
《唐书褚无量传》:“元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 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 庐墓左,鹿犯所植松柏,无量号诉曰:‘山林不之忍犯 吾茔树邪’!自是群鹿驯扰,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 御其肉。”
《桑道茂传》:道茂善太乙遁甲术,居有二柏,甚茂,曰:“人 居而木藩者去之,木盛则土衰,土衰则人病。”乃以铁 数千钧埋其下,复曰:“后有发其地而死者。”太和中,温 造居之,发藏铁而造死。
《王希夷传》:“希夷隐嵩山,师黄颐,学养生。四十年,颐卒, 更居兖州。徂徕饵松柏叶杂华,年七十馀,筋力柔强。” 《贾氏谈录》:“李德裕平泉庄有珠子柏实,皆如珠子,帘 生叶上,香闻数十步。”
《酉阳杂俎》:“上座璘公院有穗柏一株,衢柯偃覆,下坐 十馀人。”
太常博士崔硕云:“汝西有练溪,多异柏。及暮秋,叶上 敛,俗呼合掌柏。”
《寰宇记》:“巴郡有柏柱,大可十围,高二十馀丈,乃公孙 述时楼柱所斫之处,忽生枝而不朽。”
真源县老子堂前有双柏树,左阶之柏久枯。大业十 三年,忽从根生一枝,耸干三丈三尺,枝叶青翠。唐武 宗二年,更生一枝,直上五尺,横枝两层,枝叶相覆,异 于常树。
《东斋纪事》:“武侯庙柏,其色若牙然,白而光泽,上复生 枝叶,今才十丈。”
《宋史易延庆传》:“延庆父赟,以勇力仕南唐,至雄州刺 史。显德四年,周师克淮南,赟归朝,授道州刺史。乾德 初,赟卒,葬临淮。延庆居丧摧毁,庐于墓侧,手植松柏 数百本,旦出守墓,夕归侍母。”
《廖德明传》:“德明初为浔州教授,为学者讲明圣贤心 学之要,手植三柏于学,浔士爱敬之如甘棠。”
《姚氏残语》:“太祖以柏为界尺,谓之‘隔笔简’。”
《行营杂录》:“大中祥符六年,绵州彰明县崇仙观柏柱 上有木文,如画天尊状,毛发、眉目、衣服、履舄,纤缕悉 备。”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八年,晋州庆唐观古柏中别 生槐,长丈馀。”
《赵自然传》:“自然,太平繁昌人。始十三,疾甚,父抱诣青 华观,许为道士。后梦一人状貌魁伟,纶巾素袍,鬓发 斑白,自云姓阴,引之登高山,谓曰:‘汝有道气,吾将教 汝辟谷之法。乃出青柏枝令啖,梦中食之。及觉,遂不 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惟生果清泉而已。又 有秦州民家子赵抱一者,常牧羊田间,一夕有叩门’” 召之者,以杖引行至山崖绝顶会饮。自是不喜熟食, 凡火化者未尝历口。茹甘菊柏叶果实。井泉间亦饮 酒,貌如婴儿。
《燕谈》:寇莱公知巴东县,手植双柏于庭,民比之甘棠, 谓之“莱公柏。”后大火,柏与公祠俱焚。莆阳郑赣为令, 悼柏之焚,惜公手植,不忍翦伐,种凌霄花于下,使附 干而上,以著公之遗德,且慰邦人之去思云。
《宋史五行志》:天圣五年正月,绵谷县松柏同本异干。 《遁斋闲览》:“余靖庆历中知桂州,州境穷僻处有林木, 延袤数十里,每至月盈之夕,辄有笛声发于林中,甚 清远。土人云:闻之巳数十年,终不知其何怪也。公遣 人寻之,见其声出一大柏树中,乃伐取以为枕,声如期而发,公甚宝惜,凡数年。公之季弟欲穷其怪,命工” 解视,但见木之文理,正如人在月下吹笛之像,虽善 画者莫能及。重以胶合之,则不复有声矣。
《春渚纪闻》:“元丰间,朝廷问罪西夏,五路举兵,秦凤路 图上师行营憩形便之次,至关岭,有秦时柏一株,虽 质干不枯,而枝叶略无存者。既标图间,裕陵披图顾 问左右,偶以御笔点其枝间,而叹其阅岁之久也。后 郡奏,秦朝柏复一枝再荣,殿中有记。当时奏图叹赏 之语,私相耸异,以谓天子笔泽所加,回枯起死,便同 ‘《雨露》之施’。”
《东坡志林》:“予来汝南,地平无山,清颍之外,无以娱予 者。而地近亳社,特宜桧柏,自拱把而上,辄有樛枝纽 纹。治事堂前二柏,与荐福两桧,尤为殊绝。孰为使予 安此寂寞而忘归者,非此君也欤。”
《东坡集》: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 人自为儿,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 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之“柏堂。”
《宋史五行志》:“政和四年九月甲申,彭城县柏开花。” 《西溪丛语》:“青龙寺老柏院有布衣张在题一绝于院 壁云:‘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去又回。唯有君家 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元祐中,州学教授毕仲愈 题跋,刻石于平岚亭上。”
《少林集录》:嵩山,汉武帝登封时神人呼万岁之所。峰 之半乃昔嵩阳观故基,有唐天宝年碑刻。碑东古柏 五株,积翠婆娑可爱,中有一株尤大,五人联手抱之, 围始合。下一石刻曰:“汉武帝封大将军。”
《山川纪异》:“汉阳县西柏泉寺有古井,世传大禹植柏 于大别山,其根盘曲,直至井底,今柏根尚存。”又“大别 山阳太平兴国寺前亦有古柏,俗传禹治水时所植 者。”
《儒林公议》:“成都刘备庙侧有诸葛武侯祠,前有大柏, 围数丈,唐相段文昌有诗,石刻在焉。唐末渐枯,历王 建、孟知祥二伪国不复生,然亦不敢伐之。皇朝乾德 五年丁卯夏五月,枯柏再生,时人异焉。三国至乾德 初,历年一千二百馀年,枯而复生。某于皇祐初守成 都,又八十年矣,新枝笼云,井旧枯干并存,若虬龙之” 形。
《太平清话》:“南渡时,高丽国进阴阳柏二株,仅二尺许。 高宗以赐王绹。绹种之永怀寺。殿庭之左右柏,高与 殿齐,每岁左花则右实,右花则左实。”
《墨客挥犀》:“壶山有柏木一株,长数尺,半化为石,半犹 是坚木。蔡君谟见而异之,因运置私第。余在莆阳日 亲见之。”
《方舆胜览》。桔柏渡在昭化县,今昭化驿有古柏,土人 呼桔柏,故名。
《游武夷山记》“峰山有仙柏,树古而青翠可爱。”
《成都记》:“日就殿以文柽绮柏为材。”
《济南行记》:“岱岳观有汉柏,柯叶甚茂。”
《游香山寺记》:“至洪光寺入石门,路甚修平,可步。古柏 夹之,外不见林,上不见颠,枝干交荫,人行道上,苍翠 扑衣,日影注射,如荇藻,凌乱可数百步,复折而上,如 是者凡十有一。每登一折,必右俯木末,左瞰绝壁,壁 皆甃石为之,岁久若天造。柏从石罅出,多类鬼工。初 登一二盘,奇在柏稍上。诸山如螺髻,自柏外见,则又” 奇。至七八盘,山尽在下。精蓝名墅,棋布绣错,金碧晃 耀,目境屡换,殆无暇问《柏奇》矣。
《桐柏山志》:“柏香峰四望阴岩,垂磴万仞,上多柏木。” 《金陵诸园记》:“东园一曰太傅园,两柏异干合杪,下可 出入,曰柏门。”
《天中记》:广汉梁泉县,汉故道县也。龙女山多紫柏。 《嵩游记》:嵩阳宫外有汉武帝封三将军柏,柏肤壳皆 脱去,独存肉理,色苍白,大者围六人,次四,次三人,计 千百年物矣。其最大者,南枝一节肿甚,盖木瘿也。 祖庵左一柏云:“惠能谒祖时,从钵盂中带至也。”余为 书“六祖手植柏”五字。
《涌幢小品》:高祖取婺州,过兰溪,见古柏甚奇,驻师其 下,后刱亭绕之而空,其中夜半辄有苍龙绕伏其上。 王世懋诗云:“何年古柏尚青青,曾是高皇玉辇停。不 信圣恩偏雨露,枝枝都作老龙形。”
《七曲山记》:“应梦台右,晋柏二株,其形盘踞如虬龙,色 含苍翠,自晋代传于今,几三合抱。”
《泰山记》:“炳灵殿汉柏三四株,皆连理,中一枝最巨,轮 囷臃肿,状尤诡异,非千年不能有此。”
《四川志》:“‘詹香山,绵竹县人。言某寺有古柏一株,县令 将伐之造署,人莫敢逆者。寺有老僧题一绝于树云: 定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深山明月 夜,惧他千里鹤归来’。县令见之,恻然而止。”
《昆山县志》:“马鞍山先无树木。正统初,知县罗永年捐 俸买柏,遍植于上,禁毋剪伐。岁久郁茂,而山之景益 胜,人呼为郎官柏。”
《宛平县志》:“显灵宫祀灵官,东萨君殿曰昭德,西王帅殿曰保真。西殿二柏,枝去其干,若劈而委地者,其肤 理之未绝,才毫发相属耳,而叶茂于干,俨屏之蔽西 殿也。盖王帅为萨君弟子,不欲其像之相对,故折柏 以障之欤。”
《保定县志》:“南镇柏木桥,去县十八里,昔日河水环绕, 行者病涉。岸有古柏数围,忽倒植河之两岸如桥,商 旅得渡。”
《保定府志》:“柏山,翠柏盈巅,清泉绕石,人环居之,境界 幽异。”
《博野县志》“云岩寺有古柏一株,自根至顶,半枯半荣, 挺然独立,与他树不同,至今数百年如故。”
《庆都县志》:苍柏计四十四本,二本在尧祠,其东十五 围三岐,其西十七围五岐。邑人辛向道题曰:“三皇一 本,五帝同根。”四十二本在三元庙,参天蔽日,状如凤 舞龙翔,暑月憩此,如入清凉国。
《深泽县志》:“古柏在东乡,近大堡道傍,父老不记其年。” 《灵寿县志》:“鲁柏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多产柏。” 《曲阳县志》:“宿山珠山在治西北十二里,两山夹孝墓 村,南北有古柏各一。”
《行唐县志》:“柏山在治西北四十里,上有古柏,大数十 围,树有铁环,相传窦建德椓以系马者。”
《东明县志》:“文庙戟门外柏树阴森,内一株去泮池东 南丈许,于树杪另生枝干,郁葱耸翠,如桧木状。观者 咸以为人文之瑞云。”
《保安州志》:“柏林寺在州西四十里,高唐神僧卓锡处。 冈陇围合,苍柏万株。”
《楚雄府志》:南安州西五十里有神祠,祷之即应。庭有 巨柏五株,自安竜贼叛,树枯。明嘉靖丁未,知州苟诜 将剿贼,指枯柏誓神曰:“若阴助灭贼,树当复生。”旬日 后,五柏果荣,贼遂就诛。
《邹平县志》:“秦博士伏生祠墓前古柏数株,老干阴森, 盖数百年物也。春朝秋暮,烟景霏霏,远近之人,瞻郁 葱之气,莫不竞趋展谒,其仪范焉。”
小黄山,在太保府左。伐黄山石,叠为峰峦,甚妙。翠柏 二株,太保祖手植,故堂额曰“宝树。”
《海丰县志》:“明嘉靖中,海丰有渔子数人,驾舟入海,为 飓风所漂,泊一绝岛,见其人椎结袒裼,网木叶为裳, 面目黧黑,肌肤如枯,雎雎盱盱,见渔子相顾惊笑,语 不可解。稍前逼之,辄走不敢近。已而取柏叶食之,亦 将以授渔子,使食渔舟。始泊舟有馀鱼,已而鱼尽苦 饥,不得已从之食,食久益甘,而其人亦稍狎,相与游” 处,但语不通耳。一日飓风大至,飘返故岸云。
《滕县志》:“真人仙柏,在东郭张真人庙西,形圆如盖,荫 一亩馀,数千年物也。盗伐之,树出血,人辄死。”
《丘县志》:“古柏在文庙殿前及儒学门内甬道两傍,元 大德年植,计共四十六株,围八尺,老干郁盘,黛色参 天,近地所罕,比之孔明庙物,不诬也。”
《馆陶县志》:“八柏亭以后,堂旧有八柏,约高二丈,故名。” 《青州府志》:“汉柏在桃墟社刘十八郎庙。”
《日照县志》:“柏林山,城西北一百里,松柏参错成林,故 名。”
灵樵山城西北四十里,有柏树大数围。相传建寺时, 大风飘去梁柱,忽有樵人指示其处,樵遂不见,因以 名山。
《栖霞县志》:“古柏二株,并列太虚宫,从无皮,枝干皆枯, 历久不朽。其东株存皮少许,彻底彻稍,仅有此枝生 发,相传为丘长春手植。”
《阳曲县志》:“土堂有寺,建自金太和年,其来远甚,内有 土洞,遂名土堂。极高朗,有巨柏数株,修干垂阴,桥柯 飞颖,茂茂密密,参天蔽日。历年深,为斧斤所伐,风雨 摧折,怪者失其怪矣。”
《文水县志》:“寿亭怪柏在县北柏茆坡山隈,文皆左纽, 亦奇观也。”
《平阳府志》:“如意里戒定寺古柏一株,其身五围,根盘 处八围,上有九枝,俱似龙形。中空处生一槐,大两围, 枝屈曲如蛇,盘旋于柏枝九龙之上,亦一奇物也。” 《浮山县志》:“北天坛山在县东北二十里,中条之别支 也。山端有庙,柏树丛罗,气象深秀。”
《赵城县志》“对节寺在娲皇庙前,古柏乔伟,内一株于 槎中寄生一木,大如臂,俗呼为对节柏。树贯四时,彼 独随时发谢,观者奇之。”
《太平县志》:“玉帝庙在赵康镇,有古柏八株。旧传邑令 以修城议伐,得异梦而止。”
真游观在县东四十里伯益村西,中多柏,其文旋纽, 皆千百年物。殿前一株甚茂,干分三枝,号“三清柏。” 《曲沃县志》:“紫金山老子庙,老柏绕庙左右,或当山头, 或当山半,或当山脚。上者顾下,若揖之使前,下者趋 上,若瞠乎其后。其中霜皮铁干,有经数百年不坏者。 远望之,翠黛浮空,不知有山。”
《万泉县志》:“龙柏在下生寺,相传汉光武系鞭于上,故 枝成龙形,迄今宛然《安邑县志》:“柏王山,县东北六十里,山多古柏,幽雅可 人。”
《夏县志》:“建山在县西北七十里石建里,即稷王山之 枝山也。岩崖间老柏苍翠,古刹幽雅。”
柏塔山在县南二十里。古柏千株,上耸无枝,状似虺 蛇。中有一柏,瑰琦磊落,独大于众,称曰“柏母”,亦一奇 观。
《闻喜县志》本邑学宫。自前代相传为商桐宫地,未有 确据。然其古柏十数株,其大连抱,其枝扶疏多瘿,其 叶细而稠,大异凡柏。殷人重柏,此地即非桐宫,乃柏 必三代以上物也。
《垣曲县志》:“舜井治北四十里,即舜浚井时匿空出处, 旧迹尚存。井东北里许,路傍古柏干大十围,荫覆亩 馀。世传舜乘凉树下,用手抱转,掩避日色,至今横亘 数十步,其枝交加,如龙蟠凤舞,苍翠可挹,行人多憩 息于此。”
《乡宁县志》:“柏山在邑东十五里,孤峰耸秀,苍柏堆翠, 望之若虬龙。”
《永和县志》:“乌龙山,县西南四十五里,高五里,盘踞七 里,巨柏参天,不可数计。”
《平顺县志》:“青羊山,俗传上植柏数千株,山形似羊,柏 色青翠,故名。”
《孝义县志》:“柏山县西五十里,对九峪之东,柏木满山。” 《平遥县志》:“胡村古柏,方围二丈五尺,一株西向如老 龙,以石柱擎之。一柱泰和七年,一柱嘉靖三十年,一 磨灭,不可认识。邑令兰州王绶访而奇之,时与客坐 卧,畅饮其下,赋《古柏歌》,画图刻石以表之,又砌为台 以护持焉,石立其上。”
太平兴国观,古柏,共十六株,殿前十,阁下三,阁后三, 皆雄古苍秀,不可方物。而阁下三株尤奇绝,唐时物 也。
《沁州志》:“舍身崖在灵空山十八盘之南,岩有苍松翠 柏,盘结下垂,一邑最奇处也。”
《临颍县志》:“洪山祠在城北十五里,庙前有古柏数株, 苍翠可翫。”
《禹州志》:“柏嘴山,郡西北十六里,古多柏。”
柏山在麦秀里。古多柏。
《密县志》:“柏崖山,县南二十里,古柏成林。”
《汜水县志》:“太和山在邑北,上有翠柏一株,枝干凌霄。” 《印山志》:“邑之西南百有四十步,东岳神祠前有古柏 一株,围丈馀,人传张翼德曾系马其上。”
孤柏嘴在广武山上,距城十里。一阜北出砥柱河流。 唐初,其上有古柏一株,盘曲数亩,秦王避雨其下。 林《县志》:“柏梯在炭场上,有柏成林。樵猎者攀援柏枝 上下,故曰柏梯。”
柏山,在县西北四十里。耆老云:“其山产柏茂盛”,故以 名山。
《河南府志》:“登封县柏厦岩,在少室东,岩势削直,其高 无际,半壁见一洞门,上有古柏覆之,如广厦。”
柏谷,在少室西北,去少林寺五十里。《西征记》曰:“谷中 无回车地,柏林荫霭,穷日幽暗,殆弗睹阳景。”
《偃师县志》:“柏坡即缑山之麓,有古柏满坡,故名。 柏谷坞上有古柏,俗名柏圪。”
《孟津县志》“柏庙山在县西六十里兔浴沟南,庙祀山 神,犹存古柏。”
《陕州志》:“古柏在州学东,相传为三皇庙中物。顶势盘 折,枝干萦郁,宛如虬龙状。”
《泌阳县志》“泉水庙:邑东十二里,内有古柏一树,灵雀 花一株,缠于柏上,夏月开花,景甚可观。”
《桐柏县志》:“汉柏六株,在淮渎庙。”
《邓州志》:“光武台,州治西邻,世传光武寓迹于此,台右 多柏,因名汉柏。”
《陕西通志》:“古浪所柏林山,在所南七十里,其上多柏 树,故名。”
《临潼县志》:“独柏在露台祠东北。”
《盩厔县志》:“再生柏二,一曰针,一曰灸,俱在说经台老 子庙前。世传老子驻车说经于此,见二柏枯而针灸 之复生,人以为灵异。”
《澄城县志》:“柏谷在县北七十里,旧多柏。”
《蒲城县志》:“蒲地宜柏,而尧山柏异他植,以其根盘岩 石,坚老特奇,即其时远而摧,几不如古,犹幸有一干 参天,足备栋梁。其萌芽触石出者,疏叶嫩枝,培养护 持,俟之今日矣,犹古柏也。”
《耀州志》:“五台山,五山对峙,顶平如台,山尽柏,数十里 即望见焉。”
《三水县志》:“玉泉观在玉泉之右,故名。内有古柏数株, 溜雨参天,森然如虬龙之蜿蜿。”
《陇州志》:“丹阳洞,州北一里许,传为马丹阳成仙处,中 建三清殿,丹墀下有柏,分十股,根枝长茂,柏中有一 清泉,四时不涸。”
《秦安县志》:“陇西地虽多木,然少柏。弘治戊午,有言民家种柏二株,才三尺许,诸生李凤、胡士淳辈移之大 成殿前。今每株三枝,枝叶相围,如亭如盖,若人栽成 者,高出南城之上。”
《秦州志》:南山寺中有古柏两株,黛色参天,霜皮溜雨, 少陵云“老树空庭”,得即此也。
《延安府志》:“洛川县柏,林泉县南七十里,多古柏,故名。” 中部县“轩辕柏在轩辕庙,考之《杂记》,乃黄帝手植物, 围二丈四尺,高可凌霄。”
挂甲柏在轩辕庙。黄帝既灭蚩尤,归而挂甲其上,至 今树皮每尺许有挂甲痕密布,仿佛钻甲状。柏液中 出,似有断钉在内,老干细枝,痕迹皆一,为古今奇景。 《鄜州志》:“柏山寺在州西九十五里,满山皆柏,而寺在 柏间,因以名也。”
《汉中府志》:“凤县紫柏山南一百三十里,山高峻,多紫 柏。”
《凉州卫志》:“青山在卫东二百五十里,上多松柏,冬夏 常青,故名。”
《溧阳县志》文庙二古柏,莫知植者岁月,大都唐宋以 来物也。老干若虬龙,一枝蹲垂作攫拏状,隐覆棂星 门。形家言“此干罩门之石闳,邑中当出大魁。”
《黟县志》:“黄堆山,高十馀里,有古柏五株,大数十围,相 传三大圣手植云。”
《三友》柏:在县衙,一枝三种,世称“嘉树。”
《九老柏》五在县署堂下,四在察院。婆娑万状,不知何 代所植。
《太平府志》:“横山大圣院,古柏高十馀丈,大于车轮,非 唐、宋间物。”
《五河县志》:“翠柏山在县治西南六里,高阜壁立,藂柏 挺秀,故名。”
《宿州志》:“柏山多长柏,望之翠色凌空。”
《高邮州志》:“东山在城东北隅,阜起高五丈,上植松柏。” 《青浦县志》:“嘉木林在锺贾山寿安寺西,陈氏墓前,垂 丝柏二株,东西对峙,郡侯熊轸峰题今名。”
《武进县志》“柏泉井在马迹山耿湾里社祠前,旁有古 柏一株,大可十抱,相传隋时物,轮囷干霄,山中所少。” 《无锡县志》:“后乐园有古柏一林,宋时所植。”
长泰寺“在县西南长泰山。嘉靖中,植柏树百馀。” 《宜兴县志》:“保安禅寺在县东北二十里开宝区保安 山南麓,大殿前有垂柏一株,连数抱,而中若剖裂,四 围皆透见,枝叶甚繁,亦木之奇者。相传为唐宋时所 植。”
《石门县志》:“城隍庙肃敬楼西南偏有古柏合围外泽 中枵鸟衔梓实堕其中,遂抽干,由拱把长与柏齐,破 柏腹,裂为两环,以铁索护之,后为大风所败。”
《归安县志》:“古柏门,县南袁家汇,根下开,广七尺许,上 复连理,高五六丈,中若洞门,可出人,盖千年旧物也。” 《德清县志》:“枯柏树在乌鸢山土祠内,木二株,一枯一 茂。说者谓枯柏有神凭依,故岁久不坏,且损之者皆 得祸。尝有游骑触神而殒,遂相戒不至。”
《新建县志》玉隆万寿宫有柏,许旌阳誓曰:“其枝委地, 吾道再兴。”土人岁相沿为剪柏会,盖恐其誓之验而 蛟出也。
《饶州府志》:“浮梁北隅宝积寺门内,古柏二株,大数围, 高数十丈,苍翠可爱,相传佛印所植者。”
《武昌县志》:“古柏一株,在城隍庙约十围,始植,不知何 代。明末枝叶尽凋,岁馀复生。今青葱如故。”
《黄梅县志》:北邙山有李节妇墓。其初夫死,氏葬之,植 双柏墓前,顷有牛嚼左树之杪五寸,氏闻之曰:“左者 夫也。”乃赴墓前,抚柏痛哭,一夜长与右齐,卒,乃合墓。 《龙阳县志》:义兴寺前回道人曾过此,题“勒马问船牛 鼻渡,钓鱼乘月橘林洲”之句于柏树上。后柏数十尺, 好事者锯之,片片皆字。今所存糵亦逾抱,称为汎洲 “古柏”云。
《灌县志》:“县北有古树,围八九丈,上有寄生木,亦大数 围,传言秦物也,土人名曰紫柏。”
《梓潼县志》:“七曲山有晋柏二株,苍翠奇古,蟠踞如虬 龙。自晋至今,几三合抱。”
《潼川州志》:“钓鳌台在学前,清流曲转,潴为潭。山上有 古柏一株,垂枝如纶,若钓状。”
《邛州志》:“凤凰山有紫柏十围,根蟠巨石,上号骑鲸柏。 张公柏在文庙后,环植六百馀株,至今望之如翠屏 青嶂,乃张五峰先生所植。”
《云南府志》:“昆阳州城隍庙,古柏大可数围,高十馀丈, 传为宋时高氏所植。”
《禄丰县志》:静乐庵殿前古植双柏,叶密枝交,参天笼 日,结盖垂阴。游斯地者,览树惊奇,流连不忍舍去。 《嶍峨县志》:“县城西南二里有古祠,名香柏,前后左右 翠柏,森森茂林,蓊蘙围抱者数百株,干霄拂云,相传 千百年物也。季春上浣,邑人修禊于此。”
《江山县志》:“万历四十年,县衙内翠柏开丹花甚盛,是 年大有郏。”《县志》:“崇祯四年,柏树俱生黄耳,大如莲蕊。”
《浮梁县志》:“北隅宝积寺,宋佛印修戒于此。手植二柏, 发愿云:‘二柏相交,吾当重来’。”其后枝每相交,雷便击 之。相传苏东坡曾至寺,后人建三贤堂,以祀苏东坡、 黄鲁直并佛印。崇祯十六年,野火焚其柏一株,寺僧 藏其干,欲为三贤像,不果。
柏部杂录
编辑《诗经·邶风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鄘风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又〉汎彼柏舟,在彼河 侧。
《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笺〉如松柏之枝 叶,常茂盛青青,相承无衰落也。〈朱注〉承,继也。言旧叶将 落而新叶已生,相继而长久也。
《大雅皇矣》,“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传〉《兑》《易》直 也;〈疏〉谓少节目。滑易而调直。亦言其茂盛也。
《鲁颂:閟宫》新甫之柏。〈传〉新甫山也。
《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传〉丸丸,易直也。 《礼记礼器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 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左传》:“培𪣻无松柏。”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尚书逸篇》:“东社唯柏。”
《庄子》:“受命于地惟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
天寒既至,雪霜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荀子》。“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 贞矣。”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史记龟策传》:“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
《汉书东方朔传》:“柏者,鬼之廷也。”〈注〉师古曰:“言鬼神尚 幽暗,故以松柏之树为廷府。”
《焦氏易林》,“温山松柏,鸾凤以庇。”
《博雅》:“汁柏,柏也。”
《四民月令》:“七月收柏实。”
《王逸子》:“木有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淳矣,异于群类 者也。”
《广志》:“柏有续柏。”
《抱朴子》:“天陵偃盖之松,大谷倒生之柏,皆与天齐其 长,地等其久。”
谓“《夏必长而荠麦枯》,《冬必凋而松柏茂》。”
《宋书符瑞志》:“王者耆老见敬,则柏受甘露。”
樊宗师《园林记》:“柏曰苍官。”
《海录碎事》:“负霜柏”一作“宜霜柏。”
《避暑录话》:“柏奇峻坚瘦,似李元膺。”
《老学庵笔记》:真宗御集有《苑中尝花》诗十首,内一首 龙柏花。李文饶《平泉山居草木记》有“蓝田之龙柏”,宋 子京又有《真珠龙柏》诗,刘子仪、晁以道、朱希真亦皆 有此作。予长于江南,未尝见也。或云本出鄜坊间 《蜀都杂抄》。蜀都大抵雨多风少,故竹树皆修耸。少陵 诗“古柏二千尺”,人讥其瘦长诗固有放言,要之蜀产 与他迥异,谓“柏之森森”者惟蜀为然,所谓“乔木如山” 者,亦惟蜀为然。
柏部外编
编辑《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
《抱朴子》:“成帝时,猎者于终南山见一人,无衣服,身皆 生黑毛,跳坑越涧如飞。乃密伺其所在,合围取得,乃 是一妇人,问之,言是秦之宫人,关东贼至秦,秦王出 降,惊走入山,饥无所食。有一老翁教我食松柏叶实, 初时苦涩,后稍便吃,遂不复饥,冬不寒,夏不热。此女 是秦人,至成帝时,三百馀载矣。”
《洞冥记》:“磅山之北有穴,穴上有柏,昔李少翁于阆阴 移来,此柏已见扶桑三枯,海水涸竭,帝觉,遣人往穴 掘,不见其根,唯见赤燕飞翻入云,移柏植于通灵台。” 《神仙传》:“孔元方凿水边际作一窟室,窟前有一柏树, 生道后棘草间,委曲隐蔽,弟子有急欲诣元方窟室 者,皆莫能知。”
《传灯录》:僧问赵州和尚祖师西来意。赵云。“庭前柏树 子。”
《玉堂闲话》:高陵县有神尧先世庄田,今为宫观矣。有 柏树焉。相传曰:“高祖在襁褓之时,母即置放柏树之阴而往饷田,比饷回,日斜而树影不移。”则今柏树是 也。史传不载,而故老言之。〈按神尧祖父俱封唐国公母是独孤后姊妹岂有饷
田之事,事属荒诞,故归于《外编》。
〉《北梦琐言》:“光化中有文士刘道济,止于天台山国清 寺,尝梦见一女子引生入窗,下有侧柏树葵花,遂为 伉俪。后频于梦中相遇,自不晓其故。无何,于明州奉 化县古寺内,见有一窗,侧柏葵花,宛若梦中所游。有 一客官人,寄寓于此室,女有奇才,贫而未聘,近中心 疾而死。生所遇,乃女之魂也。”
《茅亭客话》:遂州小溪县石城镇仙女垩村民程翁名 君文,开宝九年春往云顶山寺,遇一道士,随往青城 山。道士曰:“尔有仙表,得至于此。”开囊取丹一粒,令吞 之,曰:“若有饥渴,则可嚼柏叶柏实些些。”君文归家,无 饥渴之念,遂别止一室,不顾家事。尝焚柏子柏叶,静 坐,无所营为,不饮不食,时嚼柏实三五颗而已。门外 有一柏树,下有一大盘石,常偃息于上。至九月七日 夜,如有所待,达旦,云霞相映,有如五色《君文》蹑空而 去。
《化源记》:柏叶仙人田鸾家居长安,闻学道者有长生 术,遂入华山求问其侣,心愿恳至,至山下数十里,见 黄冠自山而出,鸾遂礼谒祈问隐诀,黄冠指柏树示 之曰:“此即长生药也,何必深远,但问志何如尔”,鸾遂 搜寻仙方,云侧柏服之久而不已,可以长生,乃取柏 叶曝干为末,服之稍节荤味,心志专一,至六七十日, 未有他益,但觉时时烦热。至二年馀,病热,头目如裂, 举身生疮,而鸾意终不舍。至七八年,热疾益甚,其身 如火,人不可近,皆闻柏叶气,诸疮溃烂,黄水遍身如 胶。忽自云:“体今小,可须一沐浴。”遂命置一斛水于净 室,数人舁卧斛中,遂于斛中寝,三日方悟,呼人起之, 身上诸疮,皆已扫去,光彩明白,须发绀绿,顿觉耳目 鲜明。自云:初寝,梦黄冠数人持旌节导引谒上清,遍 礼古来列仙。皆谓曰:“柏叶仙人来此。”遂授以仙术。谓 曰:“且止于人世修行,后有位次,当相召也。”自此绝谷, 隐于嵩阳。年百二十三岁,无疾而终。异香满室,空中 闻音乐声,乃造清都,赴仙约耳。
《吴江县志》:“震泽寺古柏,前贤多有题咏,盖数千年物 也。崇祯甲申,渐就枯萎,后并其根斸去矣。先是寺傍 竹圃中忽开一花,如木芍药,五色烂然,旁无枝叶。土 人施姓者见之,以为下必有异,掘之尽花之,茎有细 丝缘络土中,丝断亦无所见。又阅月,复于近柏处开 一花,又掘之如前,其丝蜿蜒丈许,得物圆大如土茯” 苓,碎之,中有物,宛然一鹿也,头角项足俱肖。于是争 往,穴土见柏根如环,大可二十围,色光润而清芬,触 手皆有细丝缠联其间。迹丝求之,取若茯苓者数石, 或为人形,或为禽兽形,土人鬻之,多得善值。是岁,客 有从湖州来,道遇寄舟者,服制朴古而形神憔悴。问 其姓,曰:“柏。”问其家若何?曰:“曩颇饶,今衰矣。”问“何往?”曰: “将之杭州。今日色已晡,欲宿于震泽之普济寺。既至, 舣舟寺前,趋而入,顾榜人曰:‘少待即归汝值’。”久之不 出,遍索寺中无若人,而古柏下瓦砾间,拾碎镪少许, 则适符寄舟值也。俗传此柏能为神,云释达观是其 化身,事属不经,识之,以广异闻。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