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607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百七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八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七卷目录

 重庆府部汇考一

  重庆府建置沿革考

  重庆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重庆府星野考

  重庆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六百七卷

重庆府部汇考一

编辑

重庆府建置沿革考      总志

编辑

本府

《禹贡》梁州之域。周武王时为巴子国。秦惠文王与楚共灭巴,置巴郡。汉因之,治江州。刘璋迁治安汉,即今西充县,分置永宁郡,仍治江州,未几以永宁为巴郡,治安汉者为巴西,与固陵为巴东,有三巴之号。晋改永宁曰巴都郡。宋、齐复名巴郡。梁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改巴州。后周改楚州。隋初郡废,改渝州,大业初州废,寻复为巴郡。唐天宝改南平郡,属剑南道。乾元初,复为渝州。五代时,王建、孟知祥继有其地。宋初,又为巴州。崇宁初,改恭州,升重庆军节度,以其地界绍庆、顺庆之间,故名。元初设宣抚司,后改为路,置总管府。至正末,为明玉珍伪都。明洪武四年,玉珍归附,仍为重庆府,领州三,县十一。

皇清因之。

巴县

周巴子国。汉为江州。蜀汉改巴郡。后周改巴城县。隋为渝州。唐因之。宋为巴县。元并壁山入焉。明因之编户八十一里,为重庆府附郭。

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江津县

汉江州县属巴州。西魏改江阳县。后周因之,置七门郡。隋废郡,改今名。唐天宝中,改属南平郡。宋因之。元属重庆路。明因之,编户三十八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长寿县

本楚黔中地。汉为枳县地。晋属巴郡。唐置乐温县。元因之。明改为今县,编户二十七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里。

永川县

本渝州壁山地。唐分置,属昌州。宋因之。元并入大足。明复置编户二十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里。

荣昌县

本资州内江县。唐置昌元县,为昌州。宋因之。元改昌宁县。明改荣昌县编户二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七甲。

綦江县

宋属南平军。元置南平綦江长官司,属播州。明改綦江县编户二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南川县

汉江州枳县地。唐置南川县,属南州。宋置南平军,后省入隆化县。元并南平军及隆化入焉。明因之,编户四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里。

黔江县

隋置石城县,属庸州。唐改黔江县,属黔州。宋属绍庆府。元因之。明改今县,编户二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里。

合州

周巴子国亦濮国地。秦为巴郡之垫江县。汉因之。晋因之。宋置东宕渠郡。齐以垫江属宁蜀郡。西魏置合州,改郡为垫江县。隋改为涪州。唐改合州,又改巴州。宋改县为石照,后迁治钓鱼山。元并入州。明因之编户四十一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里。

忠州

周为巴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梁为郡。唐改忠州,以“巴蔓子” 及“严颜” 皆忠烈,故名。宋为咸淳府。元为忠州。明因之编户七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里。

酆都县

汉枳县地。梁置临江郡。隋属巴东郡。唐属忠州。宋因之。元并垫江入焉。明改今县,编户四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里

垫江县

汉临江县地。晋因之。西魏分置垫江县,属渠州。唐属忠州。宋省桂溪县入焉。元并入酆都,后复置。明因之编户一十二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里。

涪州

周巴国地。秦属巴郡。汉为涪陵县。后周徙治汉平县。唐置涪州。宋以温山县省入,后移治三台山。元复旧治,寻并涪陵、乐温二县。明因之编户一十一里,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三里。

彭水县

汉武陵郡酉阳县地。自三国至梁,俱为黔阳地。隋置彭水县,为黔州治。宋以洪杜、羊水、信宁、都儒四县省入,为绍庆府。元为绍庆路,县仍旧。明省路仍为县,隶重庆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里。

重庆府疆域考   总志州县志合载

编辑

重庆府疆域图

重庆府疆域图

本府。巴县附郭。

东至万县界,六百四十五里。

西至隆昌县界二百六十七里。

南至播州宣慰司界三百四十里。

北至岳池县界二百三十里。

自本府至省城一千二百二十里。“至”

京师八千七百里

东西广一千五里,南北袤五百里。

江津县

东至綦江县界,一百五十里。

西至永川县界,九十里。

南至播州宣慰司界三百里。

北至巴县界五十里

东南至南川县治四百里。

东北至铜梁县治三百八十里。

西南至合江县治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荣昌县治二百二十里。

自县至省城一千九十里。《至》

京师五千七百七十里

东西广二百四十里,南北袤三百五十里。长寿县:

东至黄草山涪州界,三十里。

西至沙溪交巴县界,三十里。

南过大江,至千佛寺界牌仍,交涪州界,二十里。北至玉溪里马路桥,交顺庆府邻水界,七十里。东北至垫江县界,一百五十里。

自县至本府一百四十里,水路一百六十里,至省城一千一百九十里,水路一千六百六十里。北至

京师五千三百六十里,水路七千七百五十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九十里。

永川县 八至缺

荣昌县

东至永川

西至隆昌

考证

南至泸州

北至大足

自县至本府三百一十里。

綦江县 八。“至缺。”

南川县 “八。” “至缺。”

《黔江县 》“八。” 至“缺。”

合州 “八” “至” “缺。”

忠州 八至缺

酆都县 “八。” “至缺。”

垫江县 八。至“缺。”

涪州

东至三华山,抵酆都县界九十里。

西至黄草山,抵长寿县界六十里。

南至冷水关,抵南川县界一百里。

北至沙河徐家渡,抵垫江县界一百里。

东南至牛皮箐,分水岭抵武林司界八十里。西南至铁瓦寺抵巴县界一百五十里。

自州至本府四百五十里,至省城一千六百里。至

京师八千一百五十里

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二百里。

彭水县

东至细沙铺,界于酉阳土司八十里。

西至江口镇,界于涪州武林司八十五里。南至龟池,界于贵州婺川县一百里。

北:至清明山,界于湖广中路唐崖二土司,九十里。

东南:至桐木溪,界于酉阳土司八十里。

东北至亭子关,界于黔江一百里。

西南至洋水,界于遵义府真安州七十里。西北至木棕溪,界于涪州武林司六十二里。自县至本府水路七百八十里,陆路八百三十里。至省城水路一千三百里。陆路一千八百八十里。至

京师,水路九千四百里,陆路七千五百里。

东西广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九十里。

形胜附      总志州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巴县附郭。

《华阳国志》:“地势刚险,承三江之会。”

唐《元和志》:“东至鱼复,西僰道,北接汉中,南夜郎。” 旧志:“环江为池,堑崖为城,岷涪合流,重屋累居。” 《寰宇记》:“巴城在岷江之北,汉水之南。”

唐权德舆《黔州观察使厅记》:“五溪襟带,为一都会。”

江津县

界泸渝之间。“鼎山耸前,几江绕后。”

鼎秀为屏,岷江为几。华盖列天表之障,马骁壮北门之篱,鹤山、太公左右其翼,龙门、珞峡开阖其流。际水陆之冲,纽黔、益之会,洵川东雄治也。《长寿县》。

前临岷江,后倚菩提、龙溪、凤山环带左右,桃溪在左,桂源在右。“金龙蜿蜒,凤山翔翥。南临龙寨,半壁摩天,北拥罗围,孤峰如削,绵亘百数十里,望之如重城焉。”

永川县

环邑皆山,郊外平衍,西北险绝,东南稍平。《荣昌县》。

山环绕而蜿蜒,地宽广而爽垲。

“群峰秀拔,二水纡回。” 巴渝上游,陆路冲要。东临赤水,西枕营山,北倚长岩,最为险固。“青峦围其四畔,《赤水》绕乎东南。”

綦江县

左挟瀛山右依石笋

南川县

据涪之南接播之北

黔江县

外镇诸洞内靖涪彭

合州

枕三江之口,为众水之凑,水环巴字,山拥飞凤,地势峻迫,阁道连居,山环水绕,地美土腴。忠州

东接夔,西通涪,南连石砫,北抵梁山。

酆都县

面江倚山中衍平川

垫江县

山水环拱土地坦彝

涪州

会川蜀之众汇,控瞿塘之上流。川峡陡险,山箐崎岖。

彭水县

地接荆楚襟带五溪

控楚连黔,山拥摩围之峻。抚苗绥汉,江翻溪峒之涛。扼天险于黔南,雄跨剑阁;固地维于蜀徼,势踞蚕丛。当蛮部之襟喉,据东川之要隘。

重庆府星野考        总志

编辑

府总

《史记天官书》:“二十八舍,主十二州。” 益州为参,分重庆当井鬼之次,入参三度。

重庆府山川考一       府志

编辑

本府。巴县附郭。

涂山 在府治东一里岷江南。崖高七里,北向,有石中断,曰“龙门。” 其下水与岷江通,夏禹涂后祠故址存焉,有路通山。

方山 在治东北三十一里,高五里,东向。一名“凝脂” ,常有云气若凝脂状,尧时洪水不没。又名“浮山” ,无路可通。

白崖山 :在治西北五十里,高二里,北向,又名“朝阳山” ,有路通山。

逾越山 :在治西七十里,高八里,北向。其峰峻拔,高出众山,因名。无路可通。

卧龙山 :在治东一百一十里。高四里,南向,无路可通。

瀛山 在治南二十里,高九里,南向,壁立高峻,有四十八面,青翠郁然。唐置瀛山县于此,无路可通。

来凤山 :在治西一百三十里。高五里,东向。以形似名。无路可通。

蹲猊山 :在治西一百二十里,高七里,北向。势若蹲猊,无路可通。

重壁山 :在治西一百三十里,高十里,北向,一名“巴山。” 四面高,中央平,周回约三百里,中有一孤山,西北险绝,其东南一面坦平,因名曰“重壁” ,无路可通。

南平山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高四里,南向。又名“青山” ,无路可通。

销剑山 在治东五十里,高七里,北向。《图经》云:“昔人于此销铁为剑,无路可通。”

仙女山 在治西四十里,高八里,东有路可通。云凤山 在治西四十里,高二里,东向山有川主庙,有路可通。

屈宾山 在治东南一百里,高五里,北向。石狮垭山 在治北九十里,高十里,东向。二山峭峙,四壁皆险绝,无路可通。

真武山 :在治东南一十里,高九里,北向。山势高耸,山上有真武宫,有路可通。

杨井山 :在治西九十里,有奇,高四里,北向,山上有泉,号“杨家井” ,有路通山。

寨山 在治西五十里,高五里,上有古寨。在合州西二十里,昔人避乱保聚于此,有路通山。龟停山 在治西五十里,高四里,南向岷山之中,宛然如龟形,无路可通。

四面山 在治北九十里,高三里,北向,四面皆同。上有金田寺,在铜梁北二十里,有路通山。霖峰山 在治南一百里,高七里,西向。遇旱祷之辄应,无路通山。

缙云山 ,在府治西八十里,高十里,北向。上有蹲猊峰,下有璧水分流,左右无路通山。

涅婆山 :在治东五里,高半里,向北。

蛰龙岩 在治西二十里,高五丈,北向。有泉出石缝,潟入岩下,求雨辄应,无路通山。

鱼鹿峡 在治北二十里,高四里,北向,于中流突出一石状如鱼,一石状若鹿,故名。无路通山。洪崖洞 在治西三里,一名滴水岩,中有巨石上悬其下嵌空,上瀑布泻出,岩刻苏轼诗。长安洞 在治西八十里,洞深一里,其水泓深,不可以往。

栖真洞 在治西大茆峡内。

温汤峡 在治西南一百一十里,上有温泉。明月峡 ,在治东五十里,高四十馀丈,石壁圆孔,形如明月。

铜锣峡 在治东二十里。悬崖圆石,状如铜锣。

考证

涪江 ,由嘉陵江经合州至巴县北合岷江。巴江 在府城东北,阆水与白水合流,曲折三面如“巴” 字。

岷江 经府境,下“长寿” 至涪州。

渝水 自阆中来,流至城东,与涪江宕渠水合。曲尺滩 在府治北八十里。

下岩滩 :在府治北七十里。

下新滩 :在府治北五十五里。

替蛇滩 :在府治北五十二里。

土脑滩 在治北五十里。其上五滩,水势略平。丹溪 在府城东南二十里。自涅婆山发源,经流五十里,至丹溪口,与大江合流,水色如丹。蛟龙溪 在治东北二百馀里,流入岷江。侧有古水如蛟龙状,即长寿龙溪河。

海棠溪 在治南一里。旧多花木,昔为渝人游乐之地,今废。其溪水系大江瀼水,遇秋夏水涨则有溪,水涸则溪干。

黑墨潭 :在府治西五十里。其水黑,岁旱于此祈祷辄应。

新井 在治南。周封巴子都此,因险置城,江远无水。唐刺史黄甫珣凿石六尺方及泉。

清水穴 在治西。水清味甘,亦名“粉水井。” 巴人以为粉,则膏腻鲜明。

滴珠泉 :在洪崖洞下。

梅溪 在治东北,自邻水县经流至观音桥,入巴县界,接流六十里至太洪冈,十里至偏打,正入岷江合流。

江津县

马骁山 在治东,隔江一里,高半里向西。昔骁骑将军马藐葬此,因名。有路通山。

锺秀山 在治北,隔江一里,高半里向南。宋张商英隐此,上有石佛寺,又名石佛山,有路。白君山 在治北,隔江四十里,高一里向南。昔有县令白公修真于此,因名。今荒山无路。聚宝山 即石子山。山多小石,在东安门外,自播发脉,迤逦千里,风气凝萃,卜葬者多发祥焉。华盖山 在治西北,隔江二十五里,高一里向南,荒山无路。

女仙山 在治西北隔江一百二十里,高一里,向南,两峰峙立。昔有罗氏女于此遇仙,因名。君井山 在治西隔江四十三里,接巴县之西南,壁山之东,高半里,东向。上有井泉,名曰“老君井” ,有路通山。

绫锦山 ,在治西八十里,高一里,东向,花木如锦,因名。今荒无路。

圣威山 :在治西五十里,有奇,高半里,向东,祈雨多应,因名。有路通山。

鼎山 在治南一里。高半里,向北,其形如鼎。南宋置鼎山县,废,有路通山。

固城山 :在治东南一百二十里,高一里,向北,荒山无路。

龙登山 在治东南一百里。高一里,向西。宋太祖潜时常登,因名。上有虎跳岭,双峰绝顶有井泉。又有龙塘、石蟹四围,石壁高耸,有二路可升。珞璜山 在治东七十里,高一里,西向,即《巴中记》所谓“峰穷峡” 也。今荒无路。

云篆山 在治东九十里,高一里,西向。山势如鸾之翔,云气飞扬如篆,因名。有路通山。

石笋山 一在治东二百里,平地一石突起,高二十馀丈,旁有石磴可升,绝顶方平,容十数人,上有石刻“棋枰对奕” ,今现存。一在治西,隔江一百里,二山相峙,如笋插天,绝顶有石床丹灶。右一石池,水溢不竭,汲尽,顷刻复盈。

马鞍山 :在治西五十二里,高半里。

棋盘山 在治南三百里,高一里,有路通山。岷江 上自泸州合江县界,经流一百八十里至县治,环绕状如“几” 字,又名“几水。” 顺流五十里至巴县铜罐驿,东注。

巨蟹泉 自县北锺秀山下发源,自石孔流出。邑人祈雨,得黑蟹即雨,因名。

寨溪 自鼎山下山谷发源,流半里入城,环带学宫,绕流半里至大通桥,复流出城下大江。乐城溪 ,在治西三十里,自马鞍山下山谷发源,经流二十里至德明桥,六十里至马鬃桥,又五里入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笋溪小河 在治南三百里。自棋盘山谷发源,经流十里至续昌桥、一百五十里至牛渡、一百五十里至南江口,合流入大江。

綦江小河 在治东。自綦江白渡接流八十里,经龙登山下,又一百里至南江口,入大江合流。游溪 在治西四十里,自壁山县𩰚牛石流十

里,经华盖山下二十里入大江合流,不通舟楫。龙门滩 在治西,上水十五里,大江内石梁如门,水涨甚险。

七门滩 在治东四十里。下水大江,内有七石横江,望之如门,因名。

鱼池 在治北,岷江十里,中一沙洲,水源自上则分流,半里至鱼池,又半里复流入江,水涨池淹,水涸池现。

天水池 ,在治北隔江二里,锺秀山之上。其水无源,四时不竭,为春游之所。池中得石者生男,得瓦者生女。

长寿县

凤山 :在治西一里。高半里,南向,以形得名。在大道旁,有小道通山。

牛心山 :在治西十里,高五丈,以形似名。在大道旁。

乐温山 :在治西四十八里,高一里,南向。其地温燠,稻谷早熟,名曰“乐温” ,无路通山。

长寿山 :在治东北七十里,高三里,南向,有小路通山。

漏明寨山 在治北四十里,高一里,南向。山皆石壁,中有孔漏明,两旁亘,见有小路通山。云台山 在治北八十里有奇,高一里,南向。上有云台观,故名。今毁,有小路通山。

三峰山 在治西十里,南向三峰高三里。菩提山 在治北十里,高半里,南向,上有菩提寺,故名。有小路通山。

天台寨山 :在治北四十里有奇,四面陡峻。先为天台寺,后遭乱,居民避居于上。

岷江 在县前。上自巴县接流,下至涪州,东注。龙舌滩 ,在治东南六里。水落石出,状若龙舌。三江滩 ,在治西三里。江中涌二沙堆,水分三坌,经流五丈馀,仍合流,因此得名。

不语滩 在县东八里。舟人过此,如多言则势汹涌,不语则平易,故名。

桃花溪 :在治东二百里。上有桃花洞,因名。其溪水自老龙洞发源,经流三十里至桃花洞,五里过新桥入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玉溪 在治西北七十里。溪水自邻水县发源,经流界内二里,复入邻水。

永川县

铁山 :在治东二十里,高一里,西向,石色如铁,有小路通山。

同心山 :在治东二十里,高二里,南向,与石笋、二郎二山相连,故名。无路通山。

桂子山 :在治北十里,高一里,南向。上多产桂,无路通山。

龙洞山 在治西北二十里,高一里,下有洞。卢龙山 在治南十里,高一里,东向有路。石松坪 在治西南六十里,高一里,南向,通泸州小道。

箕山 在治北十里,高一里,北向,无路通山。壁山 在治西南十五里,高一里,南向,一名茅菜山。上有唐刺史赵延之庙,今废。

缙云山 :在治北二十里,高一里,东向接巴县西界,一名“凤凰山。”

龙梭山 在治北三里,高一里,东向有路。龙珰山 在治南十里,高一里,西向无路。汤峡口山 在治西北二十五里,高一里。文曲水 在治东,溪水东来,缠绕县城,四面盘旋,故名“文曲。”

请帮助识别此字。水 在县治城外。一水自东,一水自西,一水自南,三江汇碧,故名。请帮助识别此字。水直达松子溉。松子溉 在治南一百里,发源龙洞山,别流下大江东注。

八角井 :在治西南十里。

张公井 在治北二百馀里。治平中,夏旱,知县张本觅井,得石,掩旧井,深四丈馀,汲之不竭。“儒林井 ” 在儒学前。教谕李时凿井,深六丈,底一窍,泉从中涌。

荣昌县

马面山 ,形似马面,因名。在治南三十里,高一里,东向无路。

白塔山 在治北二里,高三里,南有小路。北山 在治东二里,高二里,南向。唐置城于此,今废无路。

五桂山 :在治东,高一里,西向,无路。

宝顶山 :在治东十里,高五里,北向,因寺得名。有小路。

回万山 在治东三十里,高二里,西向,无路。龙王山 在治东北四十里,高四里,无路。

陔山 在治东北四十里,高四里,南向无路。牛口山 在治东南六十里,高三里,西向无路。《米粮关山 》其形似“关” ,因名。在治东二十五里,高一里,西有小路。

化龙关山 :其形似关,因名。在治东三十里,有奇,高一里,南向无路。

玉口山 在治东南九十里,高一里,北向,无路。巫林山 在治东北三十五里,高一里,西向,无路。

艾山 :在治南十里,高一里,南向,无路。

石龙冈山 :在治西一十里。高五里,东向。其山环拱若龙鳞,因名。有小路。

三华山 在治西二里,高一里,三峰峭立无路。磁窑山 即老淮山,在治西三十里,高三里,南向无路。

铜鼓山 在治北一百里,高一里,南向无路。葛仙山 在治东十五里,高一里,西向,旁有大道通永川。

青松山 在治东三十里,高半里,北向,无路。马鞍山 在治南二十五里,高一里,东向,无路。庆云山 在治南六十里,高一里,无路。

观音滩 在治北二里。溪水自顺庆府安岳县发源,经流大足县,过荣昌县,路通孔河,接流二十八里至观音滩,二里至思济桥,三十五里至青江滩,流入泸州界,不通舟楫。

青江滩 在治南五十里。

白云溪 :在治南三十里。

赤山溪 在治东六十里。溪水自铜梁县六瀛山发源,经流四十里,至县属普安场接流,十五里,至沙河溪合流。不通舟楫。

沙河溪 在治东南七十五里。溪水自玉口山石谷发源,经流十五里至沙河溪,合赤水溪。经流五里至旧石坝,交铜梁县接流,穿城东注涪江,合流不通舟楫。

单石溪 在治南九十里。溪水自玉口山下发源,经流五十里至乌龙滩,交永川县接流,至铜梁合滩。合流东注涪江,不通舟楫。

綦江县

牛心山 在治南五十里,高一里,北向,无路。鸡公嘴山 在治西南二十五里,高半里,周围二、三里,东向,上有小路。

老瀛山 在治东南二十里,高一里,北向,无路。牛冈山 在治北十里,高一里,西向。状高耸若牛形,有路。

朽石垭山 :在治南一百二十里,高一里,东向,有路。

龙登山 ,在治西七十里,高二里,南向有路,古剑。山 上有东岳庙。掘基时得一古铜剑,迄今存。

“圣灯” 山 ,上顶有石,其凹肖灯,光明达旦,今惟间明。下有石油流出,取以点灯,风雨不避。龙凤山 ,上有玉皇观。

太公山 上有二石,各立一峰,其头微俛,若垂钓状,故有“大太公” 、“小太公” 名。

龙遁山 相传建文帝隐避,曾住锡于此,故名兴文山 ,旧名寨子山。杨酋破县,留兵于此扎寨,荡平之后,邻士杨继宸建议开县,谓“演武修文” ,故更名“兴文。”

綦江 在治前。一自播州发源,即今之遵义府。经流桐梓县坡头河,接流四十里,至綦江赶水镇,三岔河合流。一自桐梓县松坎接流五十里,至赶水三岔合流。一自仁怀县李汉坝接流六十里,至赶水三岔合流。三溪至此总汇,故名三岔。又自三岔起,顺流一百一十里,入南川县南江口会合河名“綦江” ,通行小舟。又顺流四十里至綦江县城,环绕于左,西入岷江,合流东注。其舟自南江口止,上不通舟楫。

砂溪滩 在治北三十里。

马脑滩 在治左一里

龙骨溪 在治东河岸。溪水自老瀛山下发源,流五十里至县东下渡,与綦江合流,不通舟楫。金沙溪 在治北,对岸二里。

南川县

熊井山 ,在治南三里,高二里,南向。上有井,水味清咸,井掩无迹,亦有小路可通。

金佛山 :在治东百馀里。

来游山 在治西七十里,高二里,通巴县小道。鳌头山 在治南一里,高一里,南向有路。九盘山 在治东十二里,高三里,东向无路。置灯山 在治南二里,高二里,北有小路通乡。九递山 在治东六十里,高二十里,东向无路。

最高山 :在治东南九十里,高六十里,北向。形势峻拔,视众山若培𪣻,今荒无路。

柜崖 在治东南一百里,东向,峭崖壁立,上有洞门,中有一柜,今荒无路。

水从山 :在治西五十里。高三里,无路。

奉恩山 :在治西一十里,高二里,西向,有小道通巴县。

马嘴山 :在治东五十里,高三十里,西向,有小道通真安州。

方竹箐山 :在治南五十里,高三十里,南向,有小道通桐梓县。

南江 在治南七十里,一自水从山发源,经流一百里至三溪口。一自桐梓县大丫增溪水接流,五十里至三溪口。一自桐梓县干溪沟接源,经流十里至三溪口会合,因此得名。众流会合,五里至龙床溪,八里至綦市,十里至南江口,与綦江河合流。今舟在綦市止,其上不通舟楫。流金水 ,系旧隆化县南五里,今距治北十里,挨四十八渡河边流出黄泥澣水,泥沉者色似硫黄,因此得名。

四十八渡水 :在治东三十里。两山壁立,一水湾环其中,凡四十八渡,穴如户牖。发源自马嘴山下,经流二十里,至四十八渡右南侧傍径数百步,涌一石台,形高七丈,中有一洞,名曰“普济洞” 出水。洞前有石龙二,遇岁旱请水辄应。又四十里至流金水,二十里至水东桥合流。

三潮水 在废隆化县北五里。旧传“早晚三潮,晷刻不差。每潮则水下有声如雷。春夏分,其潮倍常,声闻十里。” 今石崩井掩,潮亦不应。

奉恩溪 :在治西十三里。水源发自奉恩山下石谷发流。遇多雨,溪则有水,遇旱断流。

孝妇泉 :在治南门外。泉极甘冷,旧传为孝妇所感而出。

黔江县

酉阳山 在治东五里,高二里,西向,有小路。羊头山 在治西北二里,高一里,南向,有小路。羽人山 在治东四百三十里,高五里,西向,一名“神仙山” ,无路。

八面山 :在治西三十里。高四里,东向。上有池,四时不竭,无路。

狼山 :在治东二里,高一里,西向,无路。

三台山 ,在治南三里,高二里,北向。山若三台星,故名。无路可通。

栅山 在治西三十五里,高六丈,东向,无路。小歌罗山 在治东北五十二里,高二里,西向。近北又有黄连大垭、黄连小垭,二山俱无路。武陵山 在治西九十里,高六里,南向。天宝中赐名“荒山” ,无路。

青岩 在县治内

二十五里岩 在治内,上有二岩,藏蜂产蜜。金鸡箐山 在治西四十里,高二里,北向,无路可通。

大木溪 自西北八面山下发源,经流二里至阮公桥,一里至沙子坝,与七十八溪合流。七十八溪 自梅子关发源,经流四十里至县城沙子坝合大小溪,又八里接酉阳鱼滩,六十里至南溪,五十里至龚滩,合彭水,出岷江。县东。小溪 自湖广大唐崖司峡口发源,经流四十里至洞口乡,三十里合酉阳鱼滩,出彭水,下岷江。

县南小溪 水源自金鸡箐山谷发源,流三十里至亭子关,交彭水县界,接流五十里至郁山镇,四十里至鹿渡,三十里至彭水河合流。小舟通至郁山镇,上不通舟楫。

合州

钓鱼山 在治东,隔江五里,高二里,西向,上有天池。山南石坪有巨人迹,相传余玠徙城之所。纯阳山 在治北,山高一里,南向。唐女冠范志立得道处。

九炼山 在治北七里,高一里,东向。相传李伯阳炼丹之所。丹井、丹灶、石床现存有小路。青石山 在治西二百四十里,山高二里,南向。汉高时,巴属争界,久而不决。一朝密雾,石为之裂,破处直若绳引,于是巴属州治始判。

龙多山 在治北一百里,高二里,东向无路。瑞应山 在城北隅,高半里,宋乾德中出,有异木生,文成“天下太平” 字,魏了翁有记,今废。学士山 在城东隔江五里,高一里,昔有荔枝,异本合干,唐文若赋名学士山,有小路通乡。铜梁山 在治西,隔江五里,高一里,北向。上有宿云岩、松风阁、赵伯业读书堂,有小路通乡。

六赢山 在治西十五里,高一里,东向。唐赵延之集义兵于此,六战六克,因名。有小路通乡。巴岳山 在治南十五里,高二里,东向,有昆仑洞。

皋陶山 :在治西八十五里,高二里,东向。古有皋陶庙,因名。荒山无路。

锺山 :在治西南十里,高一里,南向。

龙透山 :在治西三十里。高二里,东向。

计都山 在治南三里,高一里,有小路通乡。“桂山 ” 在治南五十里,高一里,东向。

观音山 :在治东四十里。高一里,南向。

新开山 :在治东六十里。高一里,南向。

圣灯山 :在治西六十里。高二里,东向。岸东,夜有光如灯。

罗㬋山 在治北五里,高一里,西向。“崆峒山 ” 在治东十五里,高一里,东向。

《双山 》,二山相对,一在大足县东六十里,一在铜梁县南五十里,高二里许,南向,两峰并峙,无路可通。

珠玉山 在治南一百里,高一里,南向。上有石,莹润如珠玉,因名。

斜岩山 在治东北八十里,高三里,西向,有石横在岩腹,如拖修帛。岩下洞有龙湫,旱祷有应。今荒,无路可通。

武胜山 在治东五里,高二里,西向,旧名“飞龙峰。” 元宪宗征钓鱼城,屯兵于此,有小路通山。“九多山 ” 在治东二里,高一里,西向,无路。焦石山 在治北四十里,高一里,东向。其山石色焦赤,因名无路。

麻油山 :在治南六十里,高一里,南向。土黑而润,山下有路。

飞凤山 在治城内儒学之右,高半里,西向。形若飞凤,故名。

冠子山 ,在治城内儒学之左,高半里,南向。上有城隍庙,形若道士冠。

南峰 :在治东七十里,高二里,东向,是以为峡山之胜。有洞深五里,水伏流其下,出为大涧,今荒无路。

中峰 在治东南九十里,高二里,东向,山环如盘,上有寒泉,名“天池” ,无路可通,连合州界。白上坪 在治东北六十里有奇,高一里,西向,地多栀子,望如积云,今荒无路。

宕渠江 水自巴州经流渠县、广安州,过岳池,至合州界丹溪,接流一百里,至渠口州治东北,与嘉陵江合流东注。

嘉陵江 水自广元经流保宁府阆中县、顺庆府南充县,至李渡场交定远县界,接流一百八十里,至定远县城。又自定远县顺流十里至南溪口,交州界接流一百九十里,至宕渠江会合。又十里至合州城东,与涪江合流东注。

涪江 水,自桐梓经流潼川州射洪县、遂宁县,过白禅交安居县界,接流五十里至兜溪河,三里至安居县城,十里至阳寿铺交合州界,又四十里至合州城东,与嘉陵江合流东注。

温泉 在治东五十里,自巴县缙云山发源一里半,入大江。

马滩河 溪水自六赢山谷发源,流四十里至大足县普安场,过赤水溪,合流沙河溪,仍入本县旧石坝,接流经东淮远洞河,六十里至县西门入城,流平淮溪半里,与巴川河合流。出城,二十里至合滩,十里至楼滩,五十里至侯溪,与涪江合流东注。

东淮远洞河 ,源出马滩河。

巴川河 自龙透山谷发源,经流三十里至城北,环绕县前,如“巴” 字,故名。又流至县东,穿城过临清桥半里,至平滩溪下,与东淮远洞河合流东注。

小安溪 在治南二十里。自大足县玉口山下发源,经乌龙滩过永川界,流至铜梁县跳石溪接流,五十里,至合滩合流。

悦池 在治西城内,池水深丈馀,清彻如鉴。苦竹溪 在治南二十里。自宝泉发源,流三十里至永济桥,三十里至苦竹溪,下嘉陵江,不通舟楫。

花石溪 在治东,隔江二里。发源由岳池县至黄溪铺交定远县界,接流十里至此。溪下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盐滩溪 在治南十里。发源由蓬溪至浴马坪,交定远县界接流五十里至倒石桥,八十里至溪,三里出南溪口,下大江,不通舟楫。

宝泉 在治南,每天旱汲之,可供千人。

兜溪河 在治东北隔江三里。发源自合州龙多山下山谷流出一百里至兜溪河,下涪江合流,不通舟楫。

关箭溪 在治南城外。自潼川州属遂宁县发源,经流至阳马桥,交安居界,接流六十里,至县南,与涪江合流。小舟自关箭溪通至阳马桥而止。

忠州

翠屏山 在治南,隔江三里,高二里,北向,一名“屏凤山。” 有大禹庙、陆宣公祠、姜维凿井。古迹有小路可通。

引藤山 在治南,过江四里,高二里,北向出引藤,可以汲酒。

九亭山 :在治东北六里,高一里,北向。旧有九亭,今俱毁。

倚天山 :在治东南,隔江六十里,高十里,北向,险峻,有小路。

白石山 :在治西北七十里,高三里,北向。山多白石,故名。有小路可通。

羊鸣山 :在治东三十里,高三里,西向。上有羊鸣观,因名。今毁。

鸡公山 ,在治西北一百里,高三里,北向接垫江县南,以形似名,有小道通山。

折鱼滩 在治东三十里,有石嘴入江,水势甚激,鱼至此处折回,故名。

猴子滩 在治东一里

鸣玉溪 在治西北十里。悬崖瀑布,高五十馀丈。自刘家沟田冲发源。溪流十里,转下大江,不通舟楫。

黄华洲 :在治东二十里。

姜维泉 在治南二里屏风山下。汉姜维所凿,有碑记,漫灭,有小道。

曹溪 在治北一百里。自袁家沟田冲发源一十五里至溪口,与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黔江 在治前,源出黔州,因名。经酉阳司,出彭水武隆县,凡五百馀里,至涪州,东合于岷江。经酆都至忠州,经五十八节,名滩,与施州江合酆都县。

石龟山 在治北五十里,高一里,南向无路。平都山 在治东北一里,高一里,南向即《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 ,紫府真仙之居,王方平得道处,上有五灵楼。

鸡公嘴山 在治东北三里,高二里,南向无路。“大锋山 ” 在治东,隔江五十里,高五里,北向,无路可通。

固城山 :在治南,过江七十里。高五里,北向,无路可通。

灯盏窝山 在治西七十里,高四里,南向,无路。火峰门山 在治东,隔江六十里有奇,高四里,北向无路。

红花山 :在治南,隔江三十里。高六里,北向,无路可通。

金盘山 :在治北三十里,高三里有奇,西向,形若金盘,故名。无路可通。

白鹿山 :在治西一里,高一里,东向。白鹿鸣于上,有路通山。

青牛山 在治东三里,高一里,南向。形若青牛,故名。有路通山。

矾石滩 在治西南二里。

大江 ,上自涪州汇黔水顺流而下,由县前下忠州,东注。

龙停溪 在治东二十里。溪水自改河坝山谷发源起,十五里至古家田坝下大江合流。灵泉 在平都山景德观内。水味甘冽,相传为王方平所凿,清浊增减,与江相应。

垫江县

将军崖山 :在治东南十五里。高二里,东向,路通长寿。

璧斗山 :在治北三十里,高五里,西向,路通梁山。

望月山 在治南五十里。高二里,西向。其形若牛望月,故名。无路可通。

曲尾山 :在治东南六十里。高一里,西向荒山,无路可通。

石人山 :在治西二十里,高三里,东向,荒山无路。

白龙洞山 :在治西十里,高三里,东向,荒山无路。

三河口 在治东。自永安门起二十里。一水自石人山发源,经流二十里;一水自白龙洞山发源,经流二十里;一水自将军崖山发源,经流五。

十里至何公桥,俱汇三河口,合梁山水出高滩溪河合流。

高滩 在治东南五十里。溪水自梁山县经流至垫江县界,穿璧斗山接流,四十里至高滩溪,又五里至惠民桥,三十五里穿高洞,接长寿,出龙溪入大江合流。

涪州

北岩山 ,在州治隔江之北河崖上三里,高半里,南冋。昔有王真人修炼于此,即伊川普净院注《易》之所。旧有钩深堂、四贤楼,今皆毁,荒山无路。

合掌山 在治西北隔江五里,高一里,南向。二山对合如掌,下有毛家泉,一日三潮,旱祷辄应,有小路通山。

龟山 在治西十里,高二里,东向,路通长寿。铁柜山 在治北过江五里,高十丈馀,形如铁柜,故名。西向有小路通山。

五花山 :在治西,过江二十里,高五里,五山排列如花,北向荒山无路。

望川山 :在治西南五里,高三里,东向,路通南山。

游兰山 :在治东七十里,高三里,北向。昔有兰真人修炼于此,故名。有小路可通。

玉壁山 :在治西五十里,高五里,南向,路通长寿。

许雄山 在治南,名“五里牌” ,有“誓虎牌” 双峙,汉时建。

飞龙洞 ,在治西六里。其洞无水,高三丈,荒山无路。

白龙洞 ,在治南五十里。其洞无水,高一丈,荒山无路。

“黔江 ” 自贵州省黔州发源,至沿河司,交四川酉阳司界,接流“五十里至酉阳城子头,七十里至龚滩,十五里至鹿角镇,交彭水县界,接流一百里至县城,二十里至木棕滩,三十里上新滩,十里至鹿角滩,十里至石蛇滩,十五里江口镇交武隆县界,接流一百二十里至关滩,五里至县城,五里至石床滩,十里至白马” 滩,交涪州界。接流一百一十里,至涪州城东,与岷江合流,东注酆都县,会忠州下流,夔州出峡。

岷江 发源岷山,经嘉、叙、泸,过巴县,汇嘉陵江,至长寿,经涪州,合黔江,过忠州,下夔州,出峡横石滩 ,在治西二里。后汉岑彭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即此。俗名“二石。”

铜柱滩 在治东一里涪陵江。《寰宇记》:“马援欲铸铜柱于此。”

歇神滩 在治北州前。向传张桓侯被刺,其首漂流至此,歇一宿去云阳。土人立庙祀之。群猪滩 在治东十里,水落见群石如猪。百汧滩 在治东五十里。

锦绣洲 在铜柱滩下,水落则露,一名“沙洲。” 罗云溪 在治东五十里。自罗埧水洞发源,经流六里入大江合流。

彭水县

龙桥山 :在治东五十里,高二里,形如龙。下有空洞,南向,荒山无路。

钻天山 ,在治北三十五里,高十里,西向,路通酆都县。

七龛山 在治北二里,高半里,上有七穴,东向,有路通山。

青云山 :在治东北五里,高一里,南向,有小路通山。

石尖山 :在治北十一里。高半里,西向。今荒无路。

笔架山 ,在治南二里,高一里,势列如笔架北向,路通真安。

登春山 :在治南,隔江七十里。高五里,向东,荒山无路。

老鹰寨山 :在治东二里。高五里,向北,山形如鹰。

独勇寨山 :在治东二十里。高五里,向西。山险峻,无路可通。

歌罗山 :在治东北三十九里。高四里;向西,无路可通。

伏牛山 在治东二百四十里,左右有盐井。壶头山 在治西三里,高二里,向东有路通山。摩围山 在治西二里,高一里,向东。道家以为洞天福地。上下有龙室床,太宗时庆云现,呼为“天围” ,无路可通。

二十盘山 :在治西二十里。高五里,向东,无路可通。

南阳山 在治西南隔江二里,高二里,向北。唐置洋水县,因名。有路通山。

甘山 :在治东七里,高三里,向南。奇峰秀岭,清泉茂树可爱,有路通山。

东山 :在治东三里。西向,无路可通。

恶崖 在治南八里,高三里,向南有路通山侧坡 在治北十五里,高四里,向南。

水梭滩 在治南,下水二十里。

上新滩 在治南五十里。

鹿角滩 在治南六里

石蛇滩 :在治南七十五里。水势甚险。

关滩 :在治东五里。两山排列,中多巨石。飞湍激怒,声震如雷。

石床滩 在治西五里

白马滩 一在涪州东一十二里,一在武隆西一十五里,滩石形如白马。

黔江 在县治前。上自彭水县江口镇接流,下至涪州合岷江东注。

黔江 在治前。上自酉阳司接流一百里至县前,又八十里至江口。出武隆县,下涪州合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