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卷目录
宝庆府部汇考三
宝庆府城池考
宝庆府关梁考
宝庆府封建考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卷
宝庆府部汇考三
编辑宝庆府城池考 府志
编辑本府。〈邵阳县附郭。〉
宝庆府城 在府治。墉山为城,堑江为池,六岭拱其南,澬水环其北,东临邵水,西接神滩。按《图经》:“春秋楚白公善始来筑城” ,即今治也。迨隋改建州,移治于江之北,寻废,复还江南。历代仍旧。元末倾圮。明洪武初,总制胡海洋、指挥黄荣奉命重筑。天顺中,指挥汤泰重修。高二丈五尺,围一千五百二十九丈九里十三步。西南月城二。崇祯十年,知府陶珙造敌台二寻,圮及各城楼,俱毁。
皇清顺治十二年,偏沅巡抚袁廓宇为《防御计》命长。
沙各府夫役,修建敌台,雉堞完整视昔有加。省镇南楼,塞临津门。今门四,各建楼其上:东曰“朝天” ,西曰“定远” ,南曰“大安” ,北曰“丰庆。” 康熙十二年,知府李益阳重修。二十一年,知府梁碧海、知县张起鶤复修。城东北,以江为堑。西南濠长九百七十丈,阔十五丈。康熙二十二年奉丈同外。州县
城步县城 。城围五里三分,高一丈八尺,阔八尺,上覆串楼二百二十间。弘治甲子,委官范山督成。自南绕西而北役民,自北绕东,而南役军。嘉靖癸卯,知县饶槚重修。中仅南门,通溪而无井,百姓苦汲。庚申,广苗逾城劫库。丙寅,内外戒严,杯水如醴,人情汹汹。署印判官徐机、教谕杨志礼相继申允。拓南城临江,增东西各二十四丈,串楼各二十四间,引溪水入城。戊辰,知县胡采查崩裂丈尺,申允估。仪同千户陈万策始督完城工。二十四年,旋塌,知县元宗孔动支官银,如法修砌。二十六年,知县谌延锦为居民取水不便,又开小南门。三十年,知县胡梦珍议修东北一带军城,动支饷银六百一十馀两,申请当道委官督工,如元令法,修砌坚固,可垂永久。复议于南门外建造月城,引水入内,以备不虞。至三十八年,知县竹密建议用石,始砌溪沟一道,引水至小南门,开井注之,复欲筑城围井。四十二年,知县汪察乃议将旧城一百三十丈有奇,移至江下砌堤,江上砌城如法,故基移城南门东过数十步,又于城西东地势卑下处开通便河,引水入城注池。周围石砌,东进西泄,水道通流,民皆便于取汲,缓急可恃,地方永赖。
新化县城 ,宋熙宁五年建。绍圣初迁于白沙。元仍复旧。明洪武甲辰,总制胡海洋同指挥贺兴隆复筑土城,后圮仅存其址。成化二十三年,知县雷冲增筑垣,高一丈,厚四尺,架木覆瓦。正德十四年,知县郭辚经理区画,请诸当道,即旧址创砌石城。通判王耀、知县罗柏相继修完。周围七百六十丈,计四里三分,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二尺,垛一千有奇。沿城窝铺二十座,四门建楼,东曰“通济” ,西曰“永隆” ,北曰“拱宸” ,南曰“进宝” ,今改“薰和。” 雉堞巩固,民赖以安。惟池濠以地形未便而止。至崇祯丁丑,知县蒋拱宸增高至二丈。
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张际龙奉文“增砌四尺。”《顺治》
十八年,知县于肖龙因霖雨垣圮补修。康熙十二年,知县甯诰以楼倾城颓,申请知府李益阳捐银六百两,知县甯诰捐银五百,楼城补建一新。
武冈州城 。“州治环抱诸山,襟带二水,宋军、元路仅馀垣址。明洪武初,江阴侯吴良相地度宜,增筑旧垒为城。周围七百四十六丈,高二丈,阔八尺。上竖战楼七百六十间,崇以雉堞,环以濠堑。沿城军铺四十有三,东西南北各有城楼。东曰‘宣恩’” ,西曰“定远” ,南曰“济川” ,北曰“迎祥。” 正德十三年,知州龚震于治前凿城为门,上建谯楼,名曰“新南门” ,以便民出入。至嘉靖二十九年,岷唐王又奏添东北土城一座,一里六分,设东南北三门。每遇损坏,军三民七修理。至嘉靖己卯、庚申,广西苗彝劫掳新宁县,随欲寇州。判官徐机、守备槐寅议增外城,申请奏允。命宝庆府同知段有学计费甃砌,知州蒋时谟继之,数月而成。
城门有三:南曰“薰和” ,东曰“迎恩” ,西曰“庆成” ,计七百三十六丈七尺九寸,高一丈,顶阔八尺,垛头高四尺。鼓楼三座,添设萧公堰头。西隅土桥西小门,又为东西二巩,以通渠水。至崇祯己卯,进封岷王伟寰,嫌其低薄,悉撤更筑,其延广如初,增高拓面,倍于旧制。再展北城,合计七里三分,督里甲照粮输役。至
“皇清。”更加修葺,崇屹永赖
新宁县城 ,旧无城池。明景泰辛未,知县唐荣奏徙治于旧县西二里,筑土城。成化庚寅,都御史吴琛檄知府谢省、守备刘斌甃石焉。高一丈五尺,周围数百步,计二里许。为门四:东曰“迎阳” ,南曰“永阜” ,西曰“怀远” ,北曰“拱极。” 正德壬申,知县李华重修。嘉靖乙未,知县林继显再修。万历乙巳,春夏霪雨,城塌堕二百馀丈,知县沈文糸重加修砌,通水濠以堤泛滥,砌道路以便往来。辛亥、壬子水涝,连岁崩塌数处。知县袁刘芳屡行修筑。至顺治五年,霪雨两月,东门左崩颓十馀丈,南门右亦如之。知县王蔚亲督修砌,甚为坚固。康熙元年,知县崔铣重修,补其颓缺,增其雉垛。但地势褊小,制鲜高深,无形之险,是在人和矣。
宝庆府关梁考 府县志合载
编辑本府。〈邵阳县附郭。〉
巨口关 ,在郡北六十里。
白马关 ,在郡东八十里。
东关 在邵水之右
西关 在西城外
南关 今废
《北关 》《滨江》之北。
唐隆道寨 距治东一百里。元守将唐隆道所筑。
松木江寨 :距治东北五十里。
羊田凹寨 :距治东六十里。
同保寨 :距治西二十里。
云飞寨 :距治西八十里。
五百寨 距治南三十五里。
大争寨 距治北五十里。
羊阿寨 :距治东八十里。
竹林寨 :距治西二十里。
永靖堡 在中乡一都。隆庆二年因盗建。花街堡 在上贤一都。嘉靖十二年因盗建。分水堡 在平安一都。万历四年因盗建。白水堡 在隆回四都。万历四十七年因盗建。沙坪堡 在隆回五都。因李成贤乱建。万历三十六年革,崇祯六年复建。
青龙桥 在城东门外,跨邵水百丈,民居夹涧,肩摩踵接,郡要津也。按《历家通书》,“唐乾宁五年丙戌,造邵州石桥” ,即此。宋理宗为防御使,重修桥墩为五,中置一铁柱,架木为梁,中墩置铁犀其上,以镇水怪。万历乙巳,大水,桥圮,委县丞罗钦修复,于岸傍得残碑,前董工者亦罗钦,官职乡贯皆同,人咸异之。崇祯末,大水圮,知府林龙采重建雄壮,复毁于兵。渐次复修,营兵列肆。癸卯二月,炊者不戒,复遭回禄。知府傅鸾祥再建,增石鹊拱,上覆以屋,左右列廛,面以土石,垒拱为门,可称坚巩壮丽矣。亡何,复不戒。知府李益阳因旧重修,十八年复毁。今虽架木,风雨飘零,危如累卵。甲子,郡伯梁碧海首捐俸银四百两,郡丞张文达等各捐银两,鼎建
洪桥 距东大路四十里。“旧《志》” 云:太平桥,嘉靖间,大水冲圮,知府周思忠建。
聚工桥 :距东大路黑田铺七十里。
龙潢桥 :距东大路十五里。
三里桥 :距东小路三里。
石桥 :距东小路十里。
高桥 在云水铺江以西。
渡头桥 :距东小路三十里,即甘棠渡。召伯祠在焉。
槎陵桥 :距东小路五十里。
余田桥 :距东小路一百里。
短陂桥 在东小路二十里。
黄姓桥 :距东小路四十里。邑绅御史龚守忠倡建。
上高桥 :距东小路五十五里。
下高桥 :距东小路五十里。
和尚桥 :距东小路六十里。
回龙桥 :距东小路五十五里。
石头桥 :距东小路五十里。
石磴桥 :距东小路四十里。
孟公桥 :距东小路十里。
黄陂桥 :距东小路八十里。
棠下桥 :距东小路七十里。
龙拱桥 :距东小路九十里。
槎江桥 。双板桥 。“扶竹桥 。” “仁风桥。”
青山桥 :距治东七十里。知县欧钤建。
小水桥 :距治东六十里。
南市桥 在小东路
罗氏桥 :距治南二十五里。
乌龟桥 :距南大路二十五里。
“糓州” 桥 ,距南大路四十里。“花桥 ” ,距南大路六十里。
螺蛳桥 :距郡东七十里。
潭江桥 :距郡南二十五里。
九拱桥 :距南小路三十里。
高江桥 :距治东十里。旧为渡,崇祯十年建石桥。
灵济桥 :距治南三十里。旧名“余家桥。” 康熙二十一年,僧真斗竭力募建,为石拱五。
步月桥 在城西墙外
白竹桥 :距西大路九十里。
油草桥 :距郡西四十里。康熙十一年,知府李益阳捐俸五十两,贡士王国英、举人简班各捐银十两倡建。
青阳桥 :距郡东北一里。
渔阳桥 :距郡东北二十里。
长流水桥 :距郡东北三十里。
杨溪桥 距郡东北十里。
马螺桥 :距郡北七十里。
黄桥 距郡南六十里
上、下板桥 :距郡南八十里。
黄龙桥 :距郡东六十里。在黄龙寺前。
《渡花桥 》在城内曹婆井,杨女仙造。
澬江渡 在北门外
义渡 在水府庙下
临津渡 官渡:康熙二十年,本府别驾余启腾捐俸造大渡船二只。
袁家渡 在城内
田家渡 在城东北五里。
石淯渡 在郡城南
神滩渡 在郡西五里。《澬阳八景》之一。
“甘棠渡 ” 即召伯南行听政之所。旧棠《根盘》犹存,召伯祠在焉。旧为渡,今建石桥。
城步县
扶城峒 、横岭峒 、栏牛峒。
蓬峒 、莫宜峒。
永宁堡 ,浆凹堡 ,飞龙堡。
笔子隘 、排子隘 。皮水隘。
梅子隘 ,横水隘 ,五川隘。
附子隘
石羊寨 。下团寨 。丹口寨。
青岩头寨 、岩头寨 、浆凹头寨,桃林寨 、上边溪寨 、“下边溪寨” ,杓杓寨 、伴水寨 ,已上十一寨属扶城峒。
城溪寨 ,蜡屋寨 ,上坪水寨、下坪水寨 、上小言寨 、下小言寨,温水寨 ,𤲞塘寨 ,分界寨,小坪水寨 、上栏牛寨 、下栏牛寨、“猴家寨 ,已上十三寨属牛栏寨。”
横水寨 、桥头寨 、上岩头寨、下岩头寨 ,丁坪寨 、条寨。
大寨 。齐坪寨 ,煖水寨。
长滩寨 新寨 黄毛坪寨 已上一十二寨,属蓬峒。
大猴寨 。独宿寨 。《粗水寨》。
大地。茶园寨 。江头寨 。藤坪寨。
蜡里寨 。白水头寨 、水口寨。
聋底寨 都温寨 岩子坪寨独树寨 已上一十三寨属“莫宜峒。”
《上牛石寨 》。《下牛石寨 》。《倒仰寨》。
大寨 ,长坪寨 ,长安寨。
横坡寨 已上七寨,属横岭峒。
通济桥 康熙八年六月宝营朱重修,有记。清溪桥 ,康熙十年二月武营酆重修。
车田桥 去县北二十五里。
竹水桥 去县西北八十里。
罗汉桥 在城南
古马桥 ,去县八十里。
真良桥 ,去县四十里。
乌龟祖桥 去县北七十里。
五里桥 去县西北五十里。
牛筋桥 :去县治八十里。
巫江渡 在城南,久废,县令王谦新复。
城江渡 去治西十里
水头渡 :去治西北二十里。
石灰渡 在县西北三十里。
田头渡 去治北五十里。
渔江渡 距治东五里
大洲渡 :距治西北三十里。
浆口渡 :距治西北四十里。
匡塘渡 距治西北六十里。
新化县
油溪关 :距治东北八十里。
灵官庙关 在白溪
牛羊隘关 在白马五都。
相思关 在白马三都
苏溪关 :距县东北一百里。
花桥关 :距县东九十里。
姑山寨 。老虎寨 。南山寨 。罗洪寨。
花桥堡 在大阳九都。因安化、湘乡接壤,多盗。嘉靖乙未年建。
纸钱堡 在永宁七都。因元溪贼薮,嘉靖乙未年建。已上每堡操丁二十六名,督率官一员。油溪堡 距县东北八十里,地连安化。嘉靖壬寅年建,乡兵蠲差戍守。
新安堡 在石马五都,地接溆浦。嘉靖辛酉年建。
庆丰桥 在县西城外。正德间,邑人周邦达募建,知府伍佐记。岁久圮坏。
通济桥 在县东城外,为水陆通衢。正德间,知县郭辚命民募建。
青峰桥 去治十里,在大阳十都。
连溪桥 去治东三十里。在大阳十都。
柳溪桥 去治东五十里。在大阳九都。
时荣桥 去治东五十里,在大阳七都。
大桥 去治南二十五里,在大阳八都。
石龙桥 在治南石槽铺。
田心桥 在治南五十五里。在大阳下一都。龙溪桥 去治南九十里。
扶竹桥 :去治南一百五里。在牛山铺。
赤壁桥 去治南三十里,在大阳上八都。徐家桥 去治南三十里,在六都。里民徐大礼建。
女溪桥 去治西南十五里,在大阳六都。鼎溪桥 去治西南十五里,在大阳六都。今改“子溪桥。” 里民罗一彦重修。
古塘桥 去县西二十五里。嘉靖年间,乡官邹学、耆民曾廷爵募修石梁十拱。未几为水所圮。今复设官渡,乡民接年修木桥,成毁不一。温溪桥 在治南上八都。里民曾一玉捐资创建。
浙溪桥 在治西三十里。
石溪桥 去治西三十里。在大阳。
双蹄坪桥 去治西三十里。在四都。
寨下桥 去治西三十里,在大阳三都。
滑石江桥 去治西三十里,在大阳四都。久废。后何俊捐资重修。
沙江桥 去治西三十里,在大阳三都。
官庙桥 去治西三十五里,在大阳三都。唐佛英桥 去治西北百里,在永宁三都。巨岩枕流,险阻难渡。唐佛英苦志募修,纵火凿石,横五尺,高八尺,竟成坦道。
大华山桥 在城内
方桥 去治东北八十里,在石、马三都。
龚家桥 去治东北百里。在石、马三都。
鹊桥 去治东北百二十里,在石马三都。油溪桥 去治东北百里,在石马三都。
蜈蚣桥 去治东北三十里,在石马三都。落马桥 去治南三十里,在上八都。里民漆尧鼎,唐刘段建。
上渡 去治东半里
下渡 去治北半里
塔上湾渡 去治北一里。
青峰渡 去县五里
金滩渡 去治西五里
石板头渡 去治北十里。
大洋江渡 去治北二十里。
化溪渡 去治南二十五里。
澧溪渡 去治北九十里。
油溪渡 去治东北八十里。
茅埠渡 去治西十里
三江口渡 去治西十五里。
卢观渡 去治西二十里。
茶园滩渡 去治西二十五里。
求溪渡 去治南六十里。
白溪渡 去治北八十里。
武冈州
石羊关 :去治东二十五里。
紫阳关 ,去治东百五十里。
白竹隘 、严家隘 、广子隘。
皮水隘 ,横水隘 ,施崖隘。
芭蕉隘 。横波隘 。神童隘。
石羊隘 。蓼溪隘。
洞堡寨 ,南山寨 ,连山寨。
狮子寨
“古云团 ” 、“云溪团 。寨前团。”
盘石团 、石头铺团 、“平溪团。”
《空溪团 》《半陂团 》《梅溪团》。
塔溪团 、离坪团 、高仓团。
白仓堡 :去州治一百五十里。
山口堡 ,去州西五十里。
九溪堡 ,去州西九十里。
歇场堡 ,去州九十里。
太平堡 ,去州五里。万历年间建。
安乐堡 ,去州三里。嘉靖年间建。
桐木堡 ,去州一百里。
泮桥 在文庙前,跨渠水。先年木桥数圮。明万历二年,知州宋纯仁造石梁二巩,分三道,中高,两旁稍底,上翼石栏,为学巨观。崇祯末,镇守刘承应加一巩,以肖泮池之形。
武陵桥 在治前武陵井左。明末毁。康熙二年,镇守韩弘淳、把总郑万玉重修。
攀龙桥 在儒学右,为州治通衢。明嘉靖间,同知蒙大赉重修,改名“攀龙后圮。” 康熙二年重修。化雨桥 在儒学前,奎文阁之左,正南大街。明万历初,知州宋纯仁甃砌以石。
安济桥 即水南桥,在薰和门外,黔、粤通衢。宋宝祐二年,唐日宣建,后圮。明万历初,知州宋纯仁重建,石砌七巩,改名“梯云。” 康熙二年,以第三巩欲圮,士民患之,恳知州吴从谦等集众重修,仍名“梯云。”
化龙桥 在城内东大街。始名“义济” ,继名“化士。” 明万历癸酉,知州宋纯仁重修,改名“化龙” ,后圮。康熙元年,镇守韩弘淳重修。
玉带桥 在城东宣恩门外,今圮。
落马桥 去城东三里
太平桥 在托平路中
水新桥 即“七里桥。”
济川桥 去城东二十五里。宋淳祐进士李友直建,即今石羊桥。许应龙《记》。康熙二年,守备安一龙道经于此,捐资重建。
渡头桥 去城西五里。今废为渡。
龙溪桥 去城南五里
下新桥 去城西十四里。
升平桥 在渡头前。路通坝水。
木瓜桥 :去城西二十五里。黔、楚通道。
上新桥 去城西十五里。
锁龙桥 在云山路口,昔人题曰“云外梁。” 仙人桥 。一在城南仙院,一在云山五里庵。李八桥 ,在城南。
紫阳渡 去城东一百五十里,与邵阳分界,即横江晚渡处。知州罗守疆造渡船数只,以通往来。
新宁县
北关 去县一里,知县汪绍英建。
石门隘 ,盆溪隘 ,黄桑隘。
凿鼻隘 道田隘 西侯隘。
螺子寨 去县西南二十里,其状如螺。明末避乱者咸聚其上,赖以保全。
先峰寨 ,在县东五里。群山之中,高插云表,为众峰领袖,故为名。
伞柄寨 、大对寨 、鸡笼寨。
蒋公寨
长湖团 、大甲团 、小溪团。
上富团 ,下冨团 ,《石幕》团,莲村团 ,《坪头团 》,《崀山团》。
鹿坪团 、石门团 、《罗背团》。
“山瓜团 ” 、《赤水团 》《檀山团》
《高桥团 》,“《烟村团 》,《白沙团》。”
龙头团 、岩村团 、《赤竹团》。
《笑岩团 》。《鹅口团》。
麻林峒 、大绢峒 、深冲峒。
罗绕峒 、黄卜峒 、桃盆峒。
茶冲峒 圳原峒
樟木堡 ,在县西六十里。万历八年建,宝庆卫军四十名,官一员哨守。
清江桥 ,去治东四十里,在檀山铺西边。“上方桥 ” ,在东关外,明知县彭商英改。“化龙桥。” “《复古》桥 ” ,在治东金城关内。
会龙桥 去治西十里。明知县沈文糸建,有碑记。
江口桥 去县西三里。明万历戊子,知县彭啇英砌墩架木以渡。庚寅,知县汪绍英各增数尺,构亭四十五间。见《碑记》。庚戌,知县袁刘芳倡居民林友梧等,砌石架木,覆以亭,买田三亩,岁收租四石,以储修桥之费。甲午,洪水泛溢,亭毁,至今未修。
飞仙桥 去治西十里。明万历乙巳,知县沈文系盖亭三十间,有《碑记》。
黄龙桥 去治东三十里。明万历辛卯,知县汪绍英重修。
油溪桥 去治东七十里。明嘉靖丁未,民王暹修建。万历三十四年,王大衢重修。
鉒田桥 去治东北九十里。溪水深广,历来架木以渡,势甚危险。每值水泛,邮传阻绝。明天启壬戌,知县冯福谦创建。
一渡水桥 :去治东一百里。
二渡水桥 去治东一百二十里。顺治十八年,郡丞罗载惇重修。
翠丰桥 去治东一百里。
西喉桥 :去治东九十里。
通落桥 在石桥村边
马踏桥 在长湖村
落马桥 在油头村
牛仔桥 在白沙铺
寺山桥 :去治西二十里。
马头桥 :去治西十五里。
香溪桥 在东路
杨田桥 :去治东一百十里。
三渡水桥 :去治东一百二十里。
横板桥 :去治北二十里。
义兴桥 去治北三十里。
上石桥下石桥 去治西二十五里,系仙迹。竹织桥 去治北二十五里。
赤塘桥 :去治北三十五里。
硖口桥 :去治北四十五里。
石湾桥 在东路。明万历庚戌,知县袁刘芳建。白公渡 去治南半里,原未设渡。明知县李华造船以济,三年民无病涉。生员蒋从龙请于参议夏从寿,始设官渡。
放生渡 :在北关犁头湾。
崀山渡 去城十五里,乃盆溪石田要路。水西渡 在盆溪村,通西延要路。
白水渡 去城北五里,即崖流瀑布处。
黄龙渡 去城三十里
白沙渡 去治东二十里。旧设官船,裁革。天启壬戌,知县冯福谦议以本县轿夫银六两同城南渡增设。
回龙渡 去城八十里。东通东安,西南通武冈,商贾往来不绝。
低平渡 东安、武冈要路。明知县沈文系倡民蒋吕等乐助买田供渡,立石渡口。
连村渡 去城西二里
水府渡 在县东水府庙前。
宝庆府封建考 府志
编辑西汉
路陵侯章 长沙定王子路陵割昭陵县地置邑《汉书》曰:“章元光四年二月乙丑封元狩二年坐杀人自杀。”
夫彝敬侯义 长沙定王子夫彝割昭陵地置元光五年三月癸酉封历节侯禹顷侯奉宗釐侯庆怀侯福侯商王莽篡位绝。
都梁。敬侯遂 都梁,割昭陵县置邑。《汉书》曰“遂。”
元光五年六月壬子,封历顷侯徯节侯弘原侯顺怀炀侯容侯佗人,王莽篡位,绝。
《昭阳侯赏 》,《长沙剌王》子。《昭阳分昭陵县》置。元始五年闰月丁酉封,四年免。
列侯梅𫓶 ,𫓶,昭陵县梅山人。为吴芮将,与芮从高帝入关,多功,帝封以千户为列侯。
东汉
《邵陵公曹芳 》,后主延熙十七年魏司马师废其主芳为齐王寻降为邵陵公。
晋
武冈侯王导 元帝建武元年以前讨《华轶》有功封。
宋
邵陵王子元 ,宋武帝子。明帝泰始二年,初,废帝以邵陵王子元为荆州刺史。至鹊头,闻晋安王子勋起兵浔阳,不敢进。勋谋主邓琬以数百人劫迎之,命子勋建牙《桑尾》,传檄建康。是年八月,勋败死,浔阳平,并赐邵陵王子元死。
邵陵王友 明帝子。顺帝昇明元年,江州刺史邵陵王友镇浔阳。沈攸之举兵讨萧道成,成以其子颐为西讨都督。颐以浔阳城不足固,表移友移镇湓口,留江州别驾豫章胡谐之守浔阳《南齐》
邵陵王子贞 武帝子明帝鸾建武元年先是高帝、武帝为诸王置典签一方之事悉以委之邵陵王子贞尝求熊白,厨人答“典签不在不敢与” 明帝诛异已者。诸王见害皆典签所杀《邵陵王宝攸 》,明帝子建武二年封。和帝中兴元年梁王衍杀之。
《邵陵县男杜幼文 》。《幼文》,杜预后也。《高帝建元》三年,封,寻夺爵。
梁
邵陵王后 ,武帝子。按姚思廉所撰《梁书》,永安侯太平元年春正月戊寅,大赦天下,追赠简文皇帝诸子,以故永安侯确子后袭封邵陵王。邵陵王纶 ,武帝子,天监八年封。按《纲目》,“太清二年八月,梁侯景反寿阳,梁王遣邵陵王纶还军赴援,侯景击之,大溃。后湘东王绎取郢州,纶奔齐昌,侯景兵击之,遂奔北齐,齐以为” 梁王。寻入汝南。魏攻齐汝南,拔之,遂杀纶。
陈
邵陵公章昭达 。昭达,湖州武康人。轻财尚义。少时遇相者曰:“卿容貌甚善,须小损则冨贵。” 及拒侯景,中流矢,眇一目。陈文宗为吴兴大守,因委以将帅。累封都督、江州刺史,封邵陵郡公,进位司空。
隋
邵国公杨纶 ,滕穆王瓒子也。开皇十五年,封。文帝受禅,封邵国公。明年,拜邵州刺史。初,纶父穆王从幸栗园,暴薨,人皆以为遇鸩。至是纶嗣,以穆王故,每不自安。炀帝即位,尤被猜忌。有人告纶怨望,司徒杨素议从重,帝以王族不忍,除名,徙边郡。
唐
邵王重润 ,中宗子。天后久视元年,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润》,韦后子。天后长安元年,太后春秋高,政事皆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公主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太后皆逼令自杀。中宗神龙元年,追赠邵王重润为懿德太子。
后梁
邵王友诲 ,太祖子。封年佚。
楚王马殷 ,殷随刘建锋取潭州,后蒋勋据邵州,建锋遣殷攻勋。未几,建锋死,张佶檄殷还潭称留后,诏授武安节度使。时殷所辖潭、邵二州,后进爵楚王。
宋
邵阳王恪 ,孝宗子。封年佚。
元
潭国公杨完者 ,武冈路城步人。至正十六年封。陶祯承制招土官杨完者至淮南,讨张士诚有功,累官参政,进江浙行省右丞。达识铁睦迩忌其功,与士诚共计诱杀之。事闻,诏赠潭国公,谥“忠愍。”
明
岷王梗 ,太祖第十七子。谥“庄。” 洪武末年封国云南。建文元年以沐晟侦王过,十一月废王为庶人,岷府典膳皆弃市,王流漳州。永乐元年复王爵。四月,岷王梗所为不法,擅拘诸司印信,激变彝人。诏悉降其王府官职。洪熙元年移封武冈,给行粮。
江川恭惠王 岷,庄王第三子。宣德三年封。“武冈。”
荣懿王 ,名《音垫》,成化十年封。弘治元年迁国宝庆府邵阳县。
武冈王显槐 ,端王第三子。嘉靖十七年封。邵陵王厚。 王为“《懿文太子》之孙,《衡恭王》”之子。
都梁王见溥 ,靖王第二子。成化二年封都梁王。薨,谥“悼惠王。” 子嗣荆王,是为“和王。” 无嗣。江川王《誉袱 》以将军于崇祯七年袭封王爵。傅云岩 名佚,嘉靖五年封镇国将军,屡蒙存问。寿九十三。
《桂轩 》,名佚。封镇国将军。。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