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隐集/文稿卷十
直说三篇
编辑天可问乎。楚词是已。历汉至唐。柳子厚氏出死力以对焉。仲舒氏曰。道之大原出于天。于是乎寐若窹焉。醉若醒焉。然犹曰苍苍者天也。而不知民彝物则之出于此而全体是天也。于是乃曰。天则理也。然后人始知人事之无非天矣。夫性也在人物。指人物而名之曰人也物也。是迹也。求其所以然而辩之。则在人者性也。在物者亦性也。同一性也。则同一天也。奚疑焉。臣所事谓之君。君所使谓之臣。生于楚而用于晋。是不可以国分也。佞于隋而忠于唐。是不可以人别也。相得者。鱼川泳而鸟云飞矣。相违者。瑟虽工而齐不好也。君臣之离会。其有以哉。甚者如仇雠焉。如羊牛焉。其势也不相持也。其情也不相通也。呜呼。其危哉。奸雄一奋其间。而大事去矣。呜呼。其危哉。心之用大矣。经纶天地而有馀力。无丝毫之或漏于其外也。是天地亦不能包其量矣。善用者。二帝三王是已。善保者。孔颜思孟是已。行之以政事。述之以文章。于是乎其用也费矣。其隐而不可见者。又非窈冥昏默之地也。昭乎日月也。盛乎鬼神也。其亦求之方寸间而已矣。闻善言。见善行。油然而生者。心之端也。持其端而不失焉者。敬义而已。其拳拳焉。其拳拳焉。
茂珍金氏三子名字说
编辑通宪金景先请予名其三子。予以病未果久矣。长子成均学官又来曰。父命也。愿先生有以教焉。予不获已。迺言曰。伯氏名尔瞻。字尔子具。瞻之言。视也。字以子具。十目所视之谓也。语曰。尊其瞻视。动作威仪之见于外者。可以见其内故也。夫令闻广誉之施于身。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必也积于中者和顺。然后发于外者为英华。人之仰之。不啻如师尹之赫赫矣。瞻乎。其以具铭诸心乎。诗曰。民具尔瞻。仲氏名尔盱。字尔子何。盱之言。亦视也。字以子何。望道未见之谓也。语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吾之德。如之何则进。吾之业。如之何则修。夙夜以孜孜。则其至于道也必矣。一日至焉。前日之所望毕矣。盱乎其以何铭诸心乎。诗曰。云何其盱。季氏名尔盼。字尔子美。盼之言。目之黑白均也。字以子美。谓其生质之美也。孟子自道善知言。其言曰。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而以了眊判人心术。若鉴照物。妍媸无遁形。则眸子者。心之著也。盼乎。其以美铭诸心乎。诗曰。美目盼兮。孟子七篇。述诗,书仲尼之意而作者也。而于诗断章取意为多。故学孟子。作金氏三子名字说。
韩氏四子名字说
编辑韩签书公既名其四子。且字之。以古者易子而教。俾友人韩山李穑说其义。穑不敢辞。曰尚桓。书云。尚桓桓。勉其知所勇也。人于学也。勇莫先焉。中庸虽以知仁勇为三达德。而勇居其末。然所以致知仁之极。以成天地位育之功者。勇也。知非勇不能择。仁非勇不能守。故以强哉矫赞美之。尚桓之字以伯桓。可不思其义乎。曰尚质。勉其知所本也。语云。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质者。文之本也。文胜久矣。恺悌之美。忠信之笃。泯而不彰。虽有美质。沦胥而莫能自拔于流俗。文之弊极矣。于是而惟文之是尚。则或失其本而趋乎末。故救之之术。虽若偏焉。莫如重质之为愈也。尚质之字以仲质。可不思其义乎。曰尚敬。勉其中有主也。礼曰。毋不敬。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冠之以敬。即尧典先书钦之义也。学道者。由敬以诚正。出治者。由敬以治平。夫妇之相敬。史又书之。田野间亦不可无敬也。况于朝廷乎。况于乡党乎。况于屋漏乎。事天享帝。以致四灵。皆不外此。尚敬之字以叔敬。可不思其义乎。曰尚德。勉中不失也。书曰。克明德。人之得乎天而具众理。应万事。本然之善也。气质或拘之。物欲或蔽之。于是乎失之矣。得之于天。失之于己。故曰虚位。然其本然之体。未尝亡焉。发见于俄顷之间。守之固。扩之充。则在我者。非自外至也。生而具之者。德也。失而复之者。德也。尚德之字以季德。可不思其义乎。夫勇以一其志。质以为之本。敬以为之主。德以守其天。韩氏兄弟。斯无忝乎尔祖矣。尚勉旃。尚勉旃。
伯共说
编辑庆顺注簿孔伯共来语穑曰。今天下孔氏皆有谱。独吾先世入东韩。居陜之减阴县。中国士大夫无从而至也。我先世仕本国。有位鹰扬上将者。其后子孙。不绝如线。俯也游学成均。进瞻肖貌。益有感焉。子思述中庸称仲尼。亲之也。亲之也。则存之心。存之心。则见乎四体。故自名曰俯而字以伯共。盖有慕于正考父三命而俯玆益共之语也。夫仲尼。天地也。天地之所从出。大极也。正考父之俯也。共也。仲尼盛德光辉之根抵也。此俯之所以立名字。愿先生演其义。予曰。伯共。圣人之后也。读圣人之书。既如闻礼闻诗于立庭之际矣。四支之不敢怠于身。一毫之不敢肆于心。凡接物应事之容。宛然与乡党篇中所载相合乎否也。恭之发见于佋佋者。门人之所共知也。故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见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性与天道。夫岂声于仲尼之口。而后闻之哉。夫子之申申夭夭。侃侃訚訚。无非性与天道之流行者也。而门人犹曰。不可得而闻。岂不惜哉。或曰。此子贡既得闻而自叹之辞耳。以今观之。夫子之道。如日月焉。凡有志于圣人之道者。如游夫子之门庭。如奉夫子之杖屦。接乎词气而亲其光辉也。况其在子孙之列者乎。宜其有所仰而私之于其身也。夫子之道。不行于世。删定赞修。垂教万世。其书具在。尧典首钦。其意可见。则恭之一字。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之本也。尚何赘一言于其间哉。仲尼祖述尧舜。而仲尼之子孙。又当祖述仲尼也。仲尼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笃恭当自谨独始。伯共其致力焉。
子复说
编辑骊兴闵子复来曰。安仁之选补成均生也。先生为大司成。字之曰子复。安仁事先生有年矣。而未得蒙子复之训。安仁实有慊焉。愿先生终惠焉。予曰。吾病也久。易之不玩而几于忘。阳之复也。而在五阴之下。以人性言。则善之萌也。以人事言。则吉之兆也。以学言。则返乎其初者也。故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其问仁也。夫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勿于非礼。复之之功也。愚于不违。复之之效也。私欲净矣。何待于克之。天理行矣。何待于复之。此天下之所以归其仁也。今称颜子曰复圣公。其知颜子也不浅矣。子复以笃实之资。高明之学。践履之是先。而不专于闻见。沈潜之是急。而不务于涉猎。出试场屋。卓冠百人之列。则其文章之发见。又可见矣。拜翰林迁阁门。方以知礼名于时。其自负必不轻矣。犹以为不足。问于予。呜呼。子复真好学矣。易之彖曰。复。其见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即人之心也。求仁心。观乎易。观乎语。斯足矣。予以一说告焉。子复其可之乎。仁。子之舍也。子出游数千里外。不在于舍者。子之身也。其在于舍者。子之心也。身虽在远。心犹不忘其舍而必复归焉。仁则子之舍。岂可辄忘之。而不谋所以居之之术乎。有门以出入。有室以寝处。则前日崎岖道路。迷于所趋。颠倒之状。悉变而申申夭夭于燕居矣。而况承祭见宾之顷乎。有朋亦必自远方来矣。如其不然。虽闭户亦可也。勉之哉。
可明说
编辑甲寅科及第李百之字以可明。求予说。予曰。本然之善固在也。而人有贤不肖智愚之相去也。何哉。气质敝之于前。物欲拘之于后。日趋于晦昧之地。否塞沈痼。不可救药矣。呜呼。人而至此。可不悲哉。一日克己复礼。则如清风兴而群阴之消也。方寸之间。粲烂光明。察乎天地。通于神明矣。溯而求之。则尧之克明峻德。光被四表者也。呜呼。在天曰明命。在人曰明德。非二物也。而天与人判而离也久矣。仲尼盖悲之。道统之传。不绝如线。幸而再传。有圣孙焉。著为一书。所以望后人者至矣。生知鲜矣。困学之士。惟力行一言。实入道之门也。力行之道。孜孜屹屹。不舍昼夜。始也。吾心也昭昭之明也。终也。吾心也与日月合其明。则尧之放勋光被。亦不能远过于此。其克明之大验欤。可明其思所以践名与字也乎无也。将欲践之。必自三达德。将践三达德。必自一。一者何。诚而已。诚之道。在天地则洋洋乎鬼神之德也。在圣人则优优大哉。峻极于天者也。天之体。本于太极。散于万物。脉络整齐。其明大矣。然人之虚灵不昧。虽在方寸之间。然与天也断然无毫发之异。谓天与人不相属者。非知斯道者也。予亦非知斯道者也。然与可明言之如真知。岂不可愧哉。然亿则屡中。赐之所以多言也。予何敢避多言之责哉。孟子曰。予岂好辩哉。穑也盖伤焉。
子因说
编辑东莱郑子因来谓予曰。先生之在韩山也。尝造门受论,孟。请字说。先生曰。生既名可宗。所当慎者。不失其可亲之人而已。于是字之曰子因。今卄有六年矣。奉以周旋。不敢坠也。然其义之所在。其时未尝请。迄今歉然。愿先生毕其说。予曰。未晚也。抑戒不既明甚矣乎。矧子因年未知命。好问不已。庸何伤乎。虽然。予耗矣。何能言哉。天地大矣广矣。犹相依附。况人伦之懿。纲常风化之所系者乎。故君臣之相资。朋友之相责。所以维持帝王之治之美。未有不相因而能致乎其极者也。唐虞之都兪。后世之会合。皆可见已。惟其不相值也。则接浙而去。逾垣而避。其所以逃遁也如是。必其中确乎其不可拔矣。必其势判乎其不可属矣。呜呼悲哉。若夫圣人作而万物睹。如云从龙。风从虎。气机之相合。胶漆之相投。无有龃龉。言听计从。功成理定。所以相因之效。不曰美欤。子因少而读书。决科入仕。名闻于时。谓之无因。不可也。退于田里如隐士然。谓之有因。亦不可也。今以官召则至。替则去。悠然若无意于其间者。子因之学。可谓有所守矣。古之能知出处之分者。不过于此。子因其无变焉。于是。作子因说以勖之。
仲至说
编辑大姨夫全氏。旌善望姓。仲子曰五伦。请予字说曰。人之伦也有五。其名曰五典。天所叙也。而人之所以为人者也。故吾名曰五伦。圣人。人伦之至也。故吾字曰仲至。夫至者。吾所望也。而道之云远。将竭吾力。而吾未敢必。将画吾进。而吾未之忍。然由之而鲜知。习矣而不察。吾侪之谓也。愿先生明以教我。伦将书绅焉。予曰。至有二义。以道言。所至之地也。以人言。能至之功也。夫道之大原出于天。而沦于民生日用之间。著于圣贤功化之表。诗书礼乐之秩然。典章文物之粲然。则所谓伦理者。岂不如揭日月而行哉。然气禀之异。物欲之拘。罕有得其髣髴于形影之末者。况其精微之蕴奥也哉。呜呼。能至于其间者。何可多得哉。虞夏书所载格言甚众。十六字传心之语。可见危微之辨。精一之功。所以至夫道之准的也。孔氏弟子月至日至。独颜氏曾子得其宗。求其所以能至。则喟然之叹。一贯之唯。如在目前。虽曰不至。吾不信也。然则所至之地。能至之功。果可二乎哉。仲至气质清明。蒙养有素。游学成均。问难折衷。诸生皆服其识之高也。宰相知其才。授以临民之政。晋陜已受其赐矣。他日所就其可量乎。予喜其有志于道也。作字说以贻之。己未夏闰五月癸卯。
孟周说
编辑鸡林李氏。有位五宰封月城君者。其长曾孙曰廷俌。为台臣。有重名。请字于韩山子。韩山子方检韵会。俌之下注曰。辅也。于是。取周室辅之语。字之曰孟周。夫邦家之用人才也。如车之有辅焉。故曰。无弃尔辅。陨于尔辐。其康济时屯也。如车之任重焉。故曰。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用人才。济时屯。此周之理所以不可及也。夫周。周有天下之号也。周南。周公之化被于南也。风之正也。风化之美而人心归焉。故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士君子幼也学。壮也行。始于家而终于天下。致君泽民。移风易俗。必曰尧舜其人。唐虞其时。曰夏曰殷。至于周而止。盖自周而后。天下无善治故也。然则有志之士所以跂而望之者。非周而何。周公,召公,毕公之翊赞王室者。载于诗,书。粲然照日。孟周其亦心之乎。心乎周。然后可以为今日朝廷之辅相矣。今夫睹河洛者思禹。入清庙者思文。孟周顾名思义。其所以心周之心为如何也。心周如何。心乎关雎麟趾而已矣。关睢麟趾。在文王之地者所望也。非孟周之所当慕也。虽然。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则文王之兴。美化始于室家。及于人物。多士之所助。庸可少乎。士也虽微。必以天下之事自任者。将以佐天子。行其志。施其学焉耳。孟周其无惑焉。仲尼盖尝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兴周道于东方。不在今日乎。孟周其无惑焉。
之显说
编辑门生左副代言姜隐字之显。请其说。予曰。隐不可见之谓也。其理也微。然其著于事物之间者其迹也粲然。隐也显也非相反也。盖体用一源也明矣。请毕显之说。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日月星辰之布列。山河岳渎之流峙。不曰显乎。然知其所以然者鲜矣。尊君卑臣。百度修举。诗书礼乐之煟兴。典章文物之贲饰。不曰显乎。然知其所由来者亦鲜矣。求之人心。鉴空衡平。物之来也无少私。云行水流。物之过也无少滞。其体也寂然不动。其用也感而遂通。光明粲烂。纯粹笃实。谓之隐。则彻首彻尾。谓之显。则无声无臭。故曰。君子之道。费而隐。鬼神之德。鸢鱼之诗。可见矣。是以。显之道。观乎吾心。达乎天德而已矣。士君子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阴邪无所遁其情。鬼蜮无所遁其形矣。之显少年擢第。敭历台省。夷考其行。盖君子人也。刚毅之气。触奸邪而立推。温柔之质。敦孝友以相感。平生所行。无不可与人言者。则显之道行矣。夫子曰。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夫子。昭然日月也。之显。其仰止焉。其服膺焉。
孟阳说
编辑丁酉科及第李佐郞托其友郑子因。求字于予。予曰。李舒氏。吾友也。何无书。是礼失矣。予难于言矣。予爱李舒氏久矣。始举进士也。率然携其所为程文。至吾舍求是正。予视其貌伟甚而其气清心。甚喜也。及读其文。确实而不俗。稍斤削则不大戾。心喜之。又倍往来。未久果为主司所取。不数年。拜正言。风采出其群。人皆曰。李正言必大用矣。侍亲于乡。不出者今▣▣年。虽有召命。不应。似乎避世者矣。今其姨夫陈氏之来京也。修书词告予曰。向者子因之行也。疆子因请吾字吾侪间。非敢直达于先生也。子因受先生知。欲得先生言以为吾荣。不暇计吾礼之失也。先生不鄙。明言其所以不可之故以教之。是先生以舒为可教。何幸之大也。愿终惠焉。予曰。舒者。阳之事也。春气发扬。物生遂畅。大和洋溢。浃洽无间。比之世。唐虞之际是已。当是时。君臣俱圣。礼乐大行。四凶之类。如微云之在乎青天也。及其去也。白日正中。光彩粲烂。其化之被也。其德之运也。于斯为盛矣。今学者粗有知。必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以李舒氏而不志于尧舜之世。吾不信也。于是字之曰孟阳。孟阳。其思所以践名与字可也。若曰。吾舒也示所以卷也。则近乎老氏矣。是阴也非阳矣。阳。君子也。尚相与勉之。
浩然说。赠郑甫州别。
编辑浩然之气。其天地之初乎。天地以之位。其万物之原乎。万物以之育。惟其合是气以为体。是以。发是气以为用。是气也无畔岸。无罅漏。无厚薄清浊夷夏之别。名之曰浩然。不亦可乎。尧之仁。舜之智。以至夫子温良恭俭让。皆由自彊不息。纯亦不已而发见者也。惟彊。故能不挠于天下之物。天下之物。无得而沮之。所以不息也。惟纯故能不杂于天下之物。天下之物。无得而间之。所以不已也。德由是崇。功由是著。显当世而垂无穷。非所谓浩然者浑沦于其间。何以至是哉。古之圣人者。心存而体察。见诸行事。无待于云云。孟轲氏闷斯道日益残弊。发其机牙。激昂天下之士。策其钝而进其锐。于是。养气之说出焉。孟轲氏夫岂夸言者哉。鲜有从事于此者。其亦可怪也夫。甫州刺史郑君谓予曰。昔予也名瑀。子尝以温叔字我矣。余今也更之以㝢。愿子之终惠焉。予曰。大哉名乎。天地四方之谓㝢。中天地四方而立。左瞻右顾。不其大乎。而以眇然之身。养浩然之气。使之浑沦于其间。不其难乎。然天地也万物也。同一体也。人之一身而天地万物备。修其身。先持其志。持其志。气斯可养驯。至于不息不已之地。则所谓眇然之身。上下与天地同流。已不与草木禽兽同腐于须臾之顷。而垂光于千百载之下。其所以不与草木禽兽同腐于须臾之顷。而垂光于千百载之下者。即浩然之气充盈乎大㝢者也。或曰。孟轲氏以大刚直为说。今子以彊纯释浩然。何欤。予曰。笺其义。不笺其语。予学如此。郑君性修洁慷慨。有志当世事。惧其所以养气者或未至焉。故以浩然字之。庶有以实其名。其赴甫州也。求赠言。遂书以冠饯行诗之首。
伯中说。赠李状元别。
编辑今庚申科状元李文和伯中将觐亲于乡。请予言。且曰。伯中字说。未蒙先进之教。愿受一言以行。孝于家。忠于国。将何以为之本乎。予曰。大哉问乎。中焉而已矣。善事父母。其名曰孝。移之于君。其名曰忠。名虽殊而理则一。理之一。即所谓中也。何也。夫人之生也。具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曷尝有忠与孝哉。寂然不动。鉴空衡平。性之体也。其名曰中。感而遂通。云行水流。性之用也。其名曰和。中之体立。则天地位。和之用行。则万物育。圣人参赞之妙。德性尊。人伦叙。天叙天秩。粲然明白。曰忠曰孝曰中曰和。夫岂异致哉。舜以天下养亲。其孝大矣。是舜之中也。瞽叟杀人。则负之走。是舜之中也。周公抱成王。以定周室。其忠至矣。是周公之中也。管,蔡流言。居东三年。是周公之中也。和而不能中。柳下惠而已矣。中而不能权。子莫而已矣。是则事君事亲。行己应物。中和而已。欲致中和。自戒慎始。戒惧之何。存天理也。慎独焉何。遏人欲也。存天理。遏人欲。皆至其极。圣学斯毕矣。大舜也周公也。能致其极者也。下惠也子莫也。一于偏者也。士生千载之下。有志乎学。所当企而慕者。安所在欤。今有人呼于众曰。愿学大舜乎。周公乎。必皆曰不敢。愿学下惠乎。子莫乎。必皆曰不欲。然夷考其行。果于不敢者皆是。果于不欲者。又未之多见。此予之日夜自责而自愧者也。伯中擢第状元。则与予同。求教求益。卓然欲趋于大中之域。过于予远甚矣。他日所就。其可量乎。热甚。困不能覃思。略述所怀。幸伯中往读中庸一部书。敢以是为伯中赠。
孟仪说
编辑至正戊申。予承乏大司成。生徒甚盛。分治五经。治书者八十馀人。其中刘敬氏举止出群。既受业。则端坐读不辍。于敕天之命惟时惟几八字。沈潜反复。其声引而长。或高或低。同列指笑。刘敬氏不以为意。则其心之专也可知矣。久而馆中咸服。岁辛亥。予叨知贡举。刘敬氏以诗义中。可谓通诗书矣。补学官。以劳拜参而去。成均诸教官请于朝。得刘敬氏。兼谆诱博士。今五年矣。而犹未调也。而安焉无外慕。所以养其中者。夫岂无所主哉。今以字说请于予曰。敬也幸为朋友不鄙。字敬曰孟仪。愿承教焉。予曰。尧典首钦。文王称敬。非子之羹墙乎。光被四表。自钦而出。丕冒出日。自敬而生。则若天咨岳之际。在宫在庙之时。其安安也。其亹亹也。不动而民敬。不言而民信。则其赫兮咺兮之威仪也。千载之下。仰之如一日。吁盛矣。今之学者曰。尧舜也文王也。皆生知之圣也。不敢企。不敢企。宜乎世道日以降。人心日以婾而不止也。夫天地万物之父母也。圣若贤。愚若不肖。皆同胞也。父母所以畀付于诸子者。岂有厚薄也哉。人之生也。惟欲之趋而致其异耳。于是。天仁爱之。命其秀出者师之君之。以复其本然之善。当是时也。万邦之协和。万民之咸和。盖非虚言矣。则其民彝物则之同乎表里。贯于精粗。昊天游衍。无一事而非仁。布于言行。施于四体。粹然盎然。三百三千。优优大哉。岂必待其人而后行哉。故曰。比屋可封。虽然。行远必自迩。升高必自卑。洒扫庭内。维民之章。鸡鸣而起。所当孜孜者。不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乎。颜色辞气。近信远鄙。曾子之言也。曾氏之传孔道。至于今孟仪其体之。始可以敕天之命矣。始可以践优优大哉之地矣。
纯仲说
编辑甲寅科状元金正言曰。吾名子粹。故吾字曰纯仲。请先生说其义。子粹将服膺焉。予曰。穑也犹之稊柹也。学杂而言哤。乌足以进于子哉。纯仲曰。吾闻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赞文王与天同功之妙。非学者之所敢望。然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则子粹岂非凡民之一乎。是以。用乾文言之辞。字曰纯仲。盖刚健中正纯粹精。干之德也。干之德。非与文王同乎。予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纯仲之自负也亦不浅矣。是不可以无说矣。惟天之命。于穆不已。虽曰无声无臭。然所以运而不息。大而不遗。岂曰无所主宰乎。日月星辰之垂众。风两霜露之为教。曷尝顷刻之有违也哉。虽其谪见于上。灾兴于下。亦暂焉而已。其所以生成涵育之化。至于今如一日。则其不已也纯也。可知矣。干之大象曰。君子以。自彊不息。圣人之望人也深矣。君子自彊则不挠。不息则不废。不挠不废。所以至其极也。至其极。则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希天之妙。于是著矣。是不宁希文而已矣。孟子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周公师文王赞易爻。是圣师圣也。是以。言礼乐者。皆归之周公。观其赤舃几几之际。其心岂不纯乎。文王关雎麟趾之化。行于破斨缺斧之时。而风之变也复归于正。非纯亦不已之所致欤。故曰。处逆境难。周公之圣非值此。何从而知其达孝哉。呜呼。纯之效不在斯乎。纯仲取状元为言官。可谓显矣。已而弃于时。然其中确乎其不拔矣。予嘉之。作字说以勖之。庶其有守也。有守则纯矣。
平源说
编辑幻庵弟子分上人从懒翁居亦且数年。故得翁平源之号。墨迹尚新。而山水图。又翁所得意。平远可爱。而继以送行之颂。观于此翁之伎俩。殆无馀蕴矣。予与幻庵善。故当其求诗也不靳。今又索平源之说。予何忍辞。上人之得于翁者如此。夫岂无说乎。翁游江南。嗣法于平山。则平乃翁之所自出也。而本源自性。于是显矣。合而言之曰平源。所以明其得于师者非外物也。盖吾本性而已。天真之佛。无变无易。亘古亘今。而平山印之。然后本源呈露。则师资受授之际。可以轻议乎哉。此非吾所知也。夫水之性。湿而就下。周遍法界者也。其源则出乎天。天。金也。金生水。故雨露从天而降。水之积曰海。其出也乃在古井绝顶。飞瀑断崖。则其源似乎斩绝矣。以水德观之。则浸淫后土。无适而非所居之地。洑则隐。涌则显。何往而不平哉。况上人安于分。不荡不枯。湛乎其虚明。万物森罗于其中。翁之知人也益明矣。使江月分影其间。而游于幻境如画中。上人何可及乎哉。予慕之甚。故不辞而略为之说。
仲英说
编辑懒翁之徒。有曰觉雄者。号仲英。尝为书记。翁甚爱之。翁既示寂。仲英辈居浮屠傍六七年。徘徊不能去。一日。以上党韩孟云所作仲英二字来曰。吾师安吾心。吾心自不安。吾罪也。吾师师指空。又师平山。其走也数千里又数千里。足之茧而不之恤。卒之心安。然后悠然而归。三山二水之记毕矣。设利遍于东土矣。吾师再来。人也走尚如此。况吾济乎。游山涉川。寻师访道。时哉不可失。先生幸有以教之。予曰。上人之学。非吾所知也。吾所学。又上人所外也。吾将何以塞责。吾观鸟兽草木。各一大极也。动物之得乎。阳者为雄。植物之得乎阳者为英。盖雄然后雌有以承之。英然后实有以继之。保合大和。归于真。固生生之理不穷矣。此则吾说也。至若师之所师曰大雄者。所谓世尊也。而为三界师。师之所求曰心花者。所谓果德也。而照十方刹。佛佛心心。随处发现矣。师尚走乎哉。师其归而返照名号于介然之顷而有得焉。则优昙钵花。出现于世矣。尚何枝蔓之可去哉。仲英当知伽叶微笑实不出此。莫待无花空折枝可也。勉旃勉旃。
千峯说
编辑曺溪雨上人。龟谷弟子也。问其号于韩山子穑。穑曰。龟谷善名人。岂于上人靳之乎。请以一云如何。上人曰。吾徒事师。如子事父。吾师名也。请易之。穑曰。吾于龟谷。游亦久矣而忘之。吾罪也。请易以千峯。上人曰。可矣。愿毕其说。上人既可之矣。予何辞。山之附地。地之势西北高。天下之山。起于西北。而东南之趋。遍于中国。禹贡三条。可见已。五岳虽尊。而高峻各居方面者。又多也。凡停而峙。随其大小。名之曰峯。则峯之列于天下。宜又多也。其曰千者。举中数而已矣。一非不足。万非有馀。上人所处善矣。明月当其上。出定烹茶。上人清矣。胡不取。积雪满其下。入定面壁。上人高矣。胡不取。取雨何哉。雨。吾也。吾之在千峯也。泽及四海。萌生甲坼。草本遂矣。嘉禾多稼。瑞国裕民。其利博矣。上人之取之。其在斯乎。其在斯乎。然雨不可恒也。时焉可也。吾师之居如画中。穑也青鞋往游长松之下。白石之上。坐对众峯。与上人话其指。以妙高峯之所在焉。携手登临。是吾愿也。庵名普滋。实幻翁所命云。上人之心。于是益白矣。故倂及云。
雪牛说
编辑乳上人者。普济之徒也。印大藏与焉。读大藏亦与焉。貌清行完。为众中秀。普济以雪牛命之。有以也。穑为衍其义。雪。雪山也。牛。雪山之牛也。其乳之用。笠书言之详。非穑所知。然乳者。人与兽字育其所生者也。形既生矣。非乳无以养。则命性之正所由行也。乳之功大矣。普济独取是。盖其教宜然也。其教以清净为本。教化为用。雪山。西域之高爽。香草之繁茂。故牛之牧于其中者。必肥腻。而其粪之洁也。犹为设场之用。则体之纯而不杂。气之完而不败。严整道场。精修戒器。以感弘慈。以涤宿垢。入于定门者。可知也。夫牛之见取于禅者。有四又有十。其说各不同。不可论。雪山之牛。侧身西望者也。故为上人言之。上人法乳。何日而遍于含识乎。其益勉之哉。
景春说
编辑予之游关东也。杆城知郡朴君仁乙求字。且征言。予老矣。学问之荒落也。文辞之蹇涩也。吐言而不成文。谈义而未底蕴。何由塞其责。然同在琳宫。不为非旧。今之遇我。其情油然。不可无辱。乃字以景春而告之曰。仁在天曰生。在人曰心。乙于方在东。于物在木。故仁包四德。乙冠四方。即帝出而运乎一岁者也。其运也。在东曰春。南而夏。西而秋。北而冬。冬而复乎春。生生不穷。万古一日。则春之冠四时也不诬矣。仁之包四德也不虚矣。乙之为训。尚何言哉。其于人也。存心曰仁。居家慈孝。为政恻隐。是其推也。且其粹面盎背。心广体胖。仁之发而春之畅也。民之从化。如立春风。和气四达。流乎无穷。况一州之地乎。达而在上。布唐阳春。非异事也。君其潜心焉。
李氏三子名字说
编辑广陵李浩然举于有司。以书义著称。予尝愿闻緖论。而未之果。一日。来谓予曰。吾有三子。一曰之直。字伯平。次二曰之刚。字仲潜。次三曰之柔。字叔明。盖有慕于圣人之又用焉耳。夫三德者。圣人之抚世酬物。因时制宜。所以纳民俗于皇极者也。人之生。禀乎天。中和之体用具焉。降衷绥性之说是已。然气禀变之于初。污俗驱之于后。不得不趋于不中不和之域焉。是以。圣人继天立极。君以治之。师以教之。于是乎三德之目立焉。世道平矣康矣。比屋可封矣。圣人夫何为哉。亦曰正焉直焉。顺乎其常而已。垂衣无为之治。可见矣。故名吾长子曰之直。字伯平。欲其为尧舜之民也。此圣人之用直于平康之世也。世道降矣。民之潜退而不及乎中矣。于是乎辅之翼之。振作其颓靡之气。归于中和而后已。此圣人之用刚于沈潜之世也。故名吾仲子曰之刚。字仲潜。世道升矣。民之高明而过乎中矣。于是乎渐之摩之。消耗其强梗之气。归于中和而后已。此用柔于高明之世也。故名吾季子曰之柔。字叔明。呜呼。圣人之用中于民也如此。民苟归于中。则是尧舜之世也。名之虽异。其归则同。父母爱子之心。无或少偏故也。今吾名吾字必以此。将以察世变。慕圣化。以自乐于畎亩之中而已。不出户庭知天下。吾之谓矣。请先生为之说。予曰。信乎子之善说书也。予老矣。皇极之行也。三德之又用也。不可见矣。令嗣三人。皆有美质。异日所就。诚未可量。无废父教。吾之望也。其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