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 (四部丛刊本)/卷第四十九

卷第四十八 群书治要 卷第四十九
唐 魏徵 等奉敕编 景上海涵芬楼藏日本尾张刊本
卷第五十

群书治要卷第四十九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傅子          傅玄

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

罚者政之大威也人所以畏天地者以其能生

而杀之也为治审持二柄能使杀生不妄则其

威德与天地并矣信顺者天地之正道也诈逆

者天地之邪路也民之所好莫甚于生所恶莫

甚于死善治民者开其正道因所好而赏之则

民乐其德也塞其邪路因所恶而罚之则民畏

其威矣善赏者赏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劝善罚

者罚一恶而天下之恶皆惧者何赏公而罚不

贰也有善虽疏贱必赏有恶虽贵近必诛可不

谓公而不贰乎若赏一无功则天下饰诈矣罚

一无罪则天下怀疑矣是以明德慎赏而不肯

轻之明德慎罚而不肯忽之夫威德者相须而

济者也故独任威刑而无德惠则民不乐生独

任德惠而无威刑则民不畏死民不乐生不可

得而教也民不畏死不可得而制也有国立政

能使其民可教可制者其唯威德足以相济者

贤者圣人所与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举贤

为急举贤之本莫大正身而壹其听身不正听

不壹则贤者不至虽至不为之用矣古之明君

简天下之良财举天下之贤人岂家至而户阅

之乎开至公之路秉至平之心执大𧰼而致之

亦云诚而巳矣夫任诚天地可感而况于人乎

傅说岩下之筑夫也高宗引而相之吕尚屠钓

之贱老也文武尊而宗之陈平项氏之亡臣也

高祖以为腹心四君不以小疵忘大德三臣不

以疏贱而自疑其建帝王之业不亦宜乎文王

内举周公且天下不以为私其子外举太公望

天下称其公周公诛弟而典刑立桓公任仇而

齐国治苟其无私他人之与骨肉其于诛赏岂

二法哉唯至公然后可以举贤也夏禹有言知

人则哲惟帝其难之因斯以谈君莫贤于高祖

臣莫奇于韩信高祖在巴汉困矣韩信去楚而

亡穷矣夫以高祖之明困而思士信之奇材穷

而愿进其相遭也宜万里响应不移景而相取

矣然信归汉历时而不见知非徒不见知而巳

又将案法而诛之向不遇滕公则身不免于戮

死不值萧何则终不离于亡命幸而得存固水

滨之饿夫市中之怯子又安得市人可驱而立

乎天下之功也哉萧何一言而不世之交合定

倾之功立岂萧何知人之明绝于高祖而韩信

求进之意曲于萧何乎尊卑之势异而高下之

处殊也高祖势尊而处高故思进者难萧何势

卑而处下故自纳者易然则居尊高之位者其

接人之道固难而在卑下之地者其相知之道

固易矣昔人知居上取士之难故虚心而下听

知在下相接之易故因人以致人舜之举咎陶

难得咎陶致天下之士易汤之举伊尹难得伊

尹致天下之士易故举一人而听之者王道也

举二人而听之者霸道也举三人而听之者仅

存之道也听一人何以王也任明而致信也听

二人何以霸也任术而设疑也听三人何以仅

存也从二而求一也明主任人之道专致人之

道博任人道专故邪不得间致人之道博故下

无所壅任人之道不专则谗说起而异心生致

人之道不博则殊涂塞而良材屈使舜未得咎

陶汤未得伊尹而不求贤则上下不交而大业

废矣既得咎陶既得伊尹而又人人自用是代

大匠斲也君臣易位劳神之道也今之人或抵

掌而言称古多贤患世无人退不自三省而坐

诬一世岂不甚耶夫圣人者不世而出者也贤

能之士何世无之何以知其然舜兴而五臣显

武王兴而九贤进齐桓之霸管仲为之谋秦孝

之强商君佐之以法欲王则王佐至欲霸则霸

臣出欲富国强兵则富国强兵之人往求无不

得唱无不和是以天下之不乏贤也顾求与不

求耳何忧天下之无人乎

夫裁径尺之帛刊方寸之木不任左右必求良

工者裁帛刊木非左右之所能故也径尺之帛

方寸之木薄物也非良工不能裁之况帝王之

佐经国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故构大厦者先

择匠然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然后定民大

匠构屋必大材为栋梁小材为榱橑苟有所中

尺寸之木无弃也非独屋有栋梁国家亦然大

德为宰相此国之栋梁也审其栋梁则经国之

本立矣经国之本立则庶官无旷而天工时叙

天下之害莫甚于女餝上之人不节其耳目之

欲殚生民之巧以极天下之变一首之饰盈千

金之价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纵欲者无穷用

力者有尽用有尽之力逞无穷之欲此汉灵之

所以失其民也上欲无节众下肆情淫奓并兴

而百姓受其殃毒矣尝见汉末一笔之柙雕以

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随珠发以翠羽此笔非文

犀之植必𧰼齿之管丰狐之柱秋兔之翰用之

者必被珠绣之衣践雕玉之履由是推之其极

靡不至矣然公卿大夫刻石为碑镌石为虎碑

虎崇伪陈于三衢妨功丧德异端并起众邪之

乱正若此岂不哀哉夫经国立功之道有二一

曰息欲二曰明制欲息制明而天下定矣

夫商贾者所以伸盈虚而𫉬天地之利通有无

而壹四海之财其人可甚贱而其业不可废盖

众利之所充而积伪之所生不可不审察也古

者民朴而化淳上少欲而下鲜伪衣足以暖身

食足以充口器足以给用居足以避风雨养以

大道而民乐其生敦以大质而下无逸心日中

为市民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化淳也曁周世

殷盛承变极文而重为之防国有定制下供常

事役赋有恒而业不废君臣相与一体上下譬

之形影官恕民忠而恩侔父子上不征非常之

物下不供非常之求君不索无用之宝民不鬻

无用之货自公侯至于皂隶仆妾尊卑殊礼贵

贱异等万机运于上百事动于下而六合晏如

者分数定也夫神农正其纲先之以无欲而咸

安其道周综其目壹之以中典而民不越法及

秦乱四民而废常贱竞逐末利而弃本业苟合

壹切之风起矣于是士树奸于朝贾穷伪于市

臣挟邪以内其君子怀利以诈其父一人唱欲

而亿兆和上逞无厌之欲下充无极之求都有

专市之贾邑有倾世之商商贾富乎公室农夫

伏于陇亩而堕沟壑上愈增无常之好以征下

下穷死而不知所归哀夫且末流滥溢而本源

竭纤靡盈市而谷帛罄其势然也古言非典义

学士不以经心事非田桑农夫不以乱业器非

时用工人不以措手物非世资商贾不以适市

士思其训农思其务工思其用贾思其常是以

上用足而下不匮故壹野不如壹市壹市不如

壹朝壹朝不如一用一用不如上息欲上息欲

而下反真矣不息欲于上而欲于下之安静此

犹纵火焚林而索原野之不雕瘁难矣故明君

止欲而宽下急商而缓农贵本而贱末朝无蔽

贤之臣市无专利之贾国无擅山泽之民一臣

蔽贤则上下之道壅商贾专利则四方之资困

民擅山泽则兼并之路开兼并之路开而上以

无常役下赋一物非民所生而请于商贾则民

财暴贱民财暴贱而非常暴贵非常暴贵则本

竭而末盈末盈本竭而国富民安未之有矣

昔者圣人之崇仁也将以兴天下之利也利或

不兴须仁以济天下有不得其所若已推而委

之于沟壑然夫仁者盖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

不欲无施于人推己所欲以及天下推己心孝

于父母以及天下则天下之为人子者不失其

事亲之道矣推己心有乐于妻子以及天下则

天下之为人父者不失其室家之欢矣推己之

不忍于饥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无冻餧之忧

矣此三者非难见之理非难行之事唯不内推

其心以恕乎人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哉古之

仁人推所好以训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恶

以诫天下而民莫不知耻孔子曰仁远乎哉我

欲仁斯仁至矣此之谓也若子方惠及于老马

西巴不忍而放麑皆仁之端也推而广之可以

及乎远矣

盖天地著信而四时不悖日月著信而昏明有

常王者体信而万国以安诸侯秉信而境内以

和君子履信而厥身以立古之圣君贤佐将化

世美俗去信须臾而能安上治民者未之有也

夫𧰼天则地履信思顺以壹天下此王者之信

也据法持正行以不贰此诸侯之信也言出乎

口结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

讲信修义而人道定矣若君不信以御臣臣不

信以奉君父不信以教子子不信以事父夫不

信以遇妇妇不信以承夫则君臣相疑于朝父

子相疑于家夫妇相疑于室矣小大混然而怀

姧心上下纷然而竞相欺人伦于是亡矣夫信

由上而结者也故君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

其君父以信诲其子则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

先其妇则妇以信顺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

常而应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夫为人上竭

至诚开信以待下则怀信者欢然而乐进不信

者赧然而回意矣老子不云乎信不足焉有不

信也故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斯不

信况本无信者乎先王欲下之信也故示之以

款诚而民莫欺其上申之以礼教而民笃于义

矣夫以上接下而以不信随之是亦日夜见灾

也周幽以诡烽灭国齐襄以瓜时致杀非其显

乎故祸莫大于无信无信则不知所亲不知所

亲则左右书己之所疑况天下乎信者亦疑不

信亦疑则忠诚者丧心而结舌怀奸者饰邪以

自纳此无信之祸也

傅子曰能以礼教兴天下者其知大本之所立

乎夫大本者与天地并存与人道俱设虽蔽天

地不可以质文损益变也大本有三一曰君臣

以立邦国二曰父子以定家室三曰夫妇以别

内外三本者立则天下正三本不立则天下不

可得而正天下不可得而正则有国有家者亟

亡而立人之道废矣礼之大本存乎三者可不

谓之近乎用之而蔽天地可不谓之远乎由近

以知远推己以况人此礼之情也

商君始残礼乐至乎始皇遂灭其制贼九族破

五教独任其威刑酷暴之政内去礼义之教外

无列国之辅日纵桀纣之淫乐君臣竞留意于

刑书虽荷㦸百万石城造天威凌沧海胡越不

动身死未收奸谋内发而太子巳死于外矣胡

亥不觉二年而灭曾无尽忠效节之臣以救其

难岂非敬义不立和爱先亡之祸也哉礼义者

先王之藩卫也秦废礼义是去其藩卫也夫赍

不訾之宝独宿于野其为危败甚于累卵方之

于秦犹有泰山之安易曰上慢下暴盗思代之

其秦之谓与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法者所以

正不法也明书禁令曰法诛杀威罚曰刑治世

之民从善者多上立德而下服其化故先礼而

后刑也乱世之民从善者少上不能以德化之

故先刑而后礼也周书曰小乃不可不杀乃有

大罪非终乃惟眚灾然则心恶者虽小必诛意

善过误虽大必赦此先王所以立刑法之本也

礼法殊涂而同归赏刑递用而相济矣是故圣

帝明王惟刑之恤惟敬五刑以成三德若乃暴

君昏主刑残法酷作五虐之刑设炮烙之辟而

天下之民无所措其手足矣故圣人伤之乃建

三典殊其轻重以定厥中司寇行刑君为之不

举乐哀矜之心至也八辟议其故而宥之仁爱

之情笃也柔愿之主闻先王之有哀矜仁爱议

狱缓死也则妄轻其刑而赦元恶刑妄轻则威

政堕而法易犯元恶赦则奸人兴而善人困刚

猛之主闻先王之以五刑糺万民舜诛四凶而

天下服也于是峻法酷刑以侮天下罪连三族

戮及善民无辜而死者过半矣下民怨而思叛

诸侯乘其弊而起万乘之主死于人手者失其

道也齐秦之君所以威制天下而或不能自保

其身何也法峻而教不设也末儒见峻法之生

叛则去法而纯仁偏法见弱法之失政则去仁

而法刑此法所以世轻世重而恒失其中也

爵禄者国柄之本而贵富之所由不可以不重

也然则爵非德不授禄非功不与二教既立则

良士不敢以贱德受贵爵劳臣不敢以微功受

重禄况无德无功而敢虚干爵禄之制乎然则

先王之用爵禄不可谓轻矣夫爵者位之级而

禄者官之实也级有等而称其位实足利而周

其官此立爵禄之分也爵禄之分定必明选其

人而重用之德贵功多者受重爵大位厚禄尊

官德浅功寡者受轻爵小位薄禄卑官厚足以

衒宗党薄足以代其耕居官奉职者坐而食于

人既食于人不敢以私利经心既受禄于官而

或营私利则公法绳之于上而显议废之于下

是以仁让之教存廉耻之化行贪鄙之路塞嗜

欲之情灭百官各敬其职大臣论道于朝公议

日兴而私利日废矣明君必顺善制而后致治

非善制之能独治也必须良佐有以行之也故

治其民而不省其事则事繁而职乱知省其职

而不知节其吏厚其禄也则天下力既竭而上

犹未供薄其禄也则吏竞背公义营私利此教

之所以必废而不行也凡欲为治者无不欲其

吏之清也不知所以致清而求其清此犹滑其

源而望其流之㓗也知所以致清则虽举盗跖

不敢为非不知所以致清则虽举夷叔必犯其

制矣夫授夷叔以事而薄其禄近不足以济其

身远不足以及室家父母饿于前妻子餧于后

不营则骨肉之道亏营之则奉公之制犯骨肉

之道亏则怨毒之心生怨毒之心生则仁义之

理衰矣使夷叔有父母存无以致养必不采薇

于首阳顾公制而守死矣由此言之吏禄不重

则夷叔必犯矣夫弃家门委身于公朝荣不足

以庇宗人禄不足以济家室骨肉怨于内交党

离于外仁孝之道亏名誉之利损能守志而不

移者鲜矣主不详察闻其怨兴于内而交离于

外薄其名必时黜其身矣家困而身黜不移之

士不顾私门之怨不惮远近之谪死而后巳不

改其行上不见信于君下不见明于俗遂委死

沟壑而莫之能知也岂不悲夫天下知为清之

若此则改行而从俗矣清者化而为浊善者变

而陷于非若此而能以致治者未之闻也

昔先王之兴役赋所以安上济下尽利用之宜

是故随时质文不过其节计民丰约而平均之

使力足以供事财足以周用乃立壹定之制以

为常典甸都有常分诸侯有常职焉万国致其

贡器用殊其物上不兴非常之赋下不进非常

之贡上下同心以奉常教民虽输力致财而莫

怨其上者所务公而制有常也战国之际弃德

任威竞相吞代而天下之民困矣秦并海内遂

灭先王之制行其暴政内造阿房之宫继以骊

山之役外筑长城之限重以百越之戍赋过太

半倾天下之财不足以盈其欲役及闾左竭天

下之力不足以周其事于是蓄怨积愤同声而

起陈渉项梁之畴奋剑大呼而天下之民响应

以从之骊山之基未闭而敌国巳收其图籍矣

昔者东野毕御尽其马之力而颜回知其必败

况御天下而可尽人之力也哉夫用人之力岁

不过三日者谓治平无事之世故周之典制载

焉若黄帝之时外有赤帝蚩尤之难内设舟车

门卫甲兵之备六兴大役再行天诛居无安处

即天下之民亦不得不劳也劳而不怨用之至

平也禹凿龙门辟伊阙筑九山涤百川过门不

入薄饮食卑宫室以率先天下天下乐尽其力

而不敢辞劳者俭而有节所趣公也故世有事

即役烦而赋重世无事即役简而赋轻役简赋

轻则奉上之礼宜崇国家之制宜备此周公所

以定六典也役烦赋重即上宜损制以恤其下

事宜从省以致其用此黄帝夏禹之所以成其

功也后之为政思黄帝之至平夏禹之积俭周

制之有常随时益损而息耗之庶几虽劳而不

怨矣

虎至猛也可畏而服鹿至麤也可教而使木至

劲也可柔而屈石至坚也可消而用况人含五

常之性有善可因有恶可改者乎人之所重莫

重乎身贵教之道行士有伏节成义死而不顾

者矣此先王因善教义因义而立礼者也因善

教义故义成而教行因义立礼故礼设而义通

若夫商韩孙吴知人性之贪得乐进而不知兼

济其善于是束之以法要之以功使下唯力是

恃唯争是务恃力务争至有探汤赴火而忘其

身者好利之心独用也人怀好利之心则善端

没矣中国所以常制四夷者礼义之教行也失

其所以教则同乎夷狄矣其所以同则同乎禽

兽矣不唯同乎禽兽乱将甚焉何者禽兽保其

性然者也人以智役力者也智役力而无教节

是智巧日用而相残无极也相残无极乱孰大

焉不济其善而唯力是恃其不大乱几稀耳人

之性避害从利故利出于礼让即修礼让利出

于力争则任力争修礼让则上安下顺而无侵

夺任力争则父子几乎相危而况于悠悠者乎

上好德则下修行上好言则下饰辩修行则仁

义兴焉饰辩则大伪起焉此必然之征也德者

难成而难见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悦者也先王

知言之易而悦之者众故不尚焉不尊贤尚德

举善以教而以一言之悦取人则天下之弃德

饰辩以要其上者不鲜矣何者德难为而言易

饰也夫贪荣重利常人之性也上之所好荣利

存焉故上好之下必趣之趣之不巳虽死不避

也先王知人有好善尚德之性而又贪荣而重

利故贵其所尚而抑其所贪贵其所尚故礼让

兴抑其所贪故廉耻存夫荣利者可抑而不可

绝也故明为显名高位丰禄厚赏使天下希而

慕之不修行崇德则不得此名不居此位不食

此禄不𫉬此赏此先王立教之大体也夫德修

之难不积其实不成其名夫言撰之易合所悦

而大用修之不久所悦无常故君子不贵也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

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

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故天下不正修之国

家国家不正修之朝廷朝廷不正修之左右左

右不正修之身身不正修之心所修弥近而所

济弥远禹汤罪巳其兴也勃焉正心之谓也心

者神明之主万理之统动而不失正天地可感

而况于人乎况于万物乎夫有正心必有正德

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大雅云仪

形文王万邦作孚此之谓也有邪心必有枉行

以枉行临民犹树曲表而望其影之直若乃身

坐廊庙之内意驰云梦之野临朝宰事情系曲

房之娱心与体离情与志乖形神且不相保孰

左右之能正乎哉忠正仁理存乎心则万品不

失其伦矣礼度仪法存乎体则远迩内外咸知

所𧰼矣古之大君子修身治人先正其心自得

而已矣能自得则无不得矣苟自失则无不失

矣无不得者治天下有馀故否则保身居正终

年不失其和达则兼善天下物无不得其所无

不失者营妻子不足故否则是己非人而祸逮

乎其身达则纵情用物而殃及乎天下昔者有

虞氏弹五弦之琴而天下乐其和者自得也秦

始皇筑长城之塞以为固祸机发于左右者自

失也夫推心以及人而四海𫎇其佑则文王其

人也不推心虑用天下则左右不可保亡秦是

也秦之虣君目玩倾城之色天下男女怨旷而

不肯恤也耳淫亡国之声天下小大哀怨而不

知抚也意盈四海之外口穷天下之味宫室造

天而起万国为之憔瘁犹未足以逞其欲唯不

推心以况人故视用人如用草芥使用人如用

己恶有不得其性者乎古之达治者知心为万

事主动而无节则乱故先正其心其心正于内

而后动静不妄以率先天下而后天下履正而

咸保其性也斯远乎哉求之心而巳矣

夫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能行至公者

莫要乎无忌心唯至公故近者安焉远者归焉

直取正而天下信之唯无忌心故进者自尽

而退不怀疑其道泰然浸润之谮不敢干也虞

书曰辟四门则天下之人辐凑其庭矣明四目

则天下之人乐为之视矣达四聪则天下之人

乐为之听矣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不

逆之也苟有所逆众流之不至者多矣众流不

至者多则无以成其深矣夫有公心必有公道

有公道必有公制丹朱商均子也不肖尧舜黜

之管叔蔡叔弟也为恶周公诛之苟不善虽子

弟不赦则于天下无所私矣鲧乱政舜殛之禹

圣明举用之戮其父而授其子则于天下无所

忌矣石厚子也石碏诛之冀缺仇也晋侯举之

是之谓公道未在人上天下皆乐为之用无远

无近苟所怀得达死命可致也唯患众流异源

清浊不同爱恶相攻而亲疏党别上之人或有

所好所好之流独进而所不好之流退矣通者

一而塞者万则公道废而利道行矣于是天下

之志塞而不通欲自纳者因左右而达则权移

左右而上势分矣昧于利者知趣左右之必通

必变业以求进矣昧利者变业而党成正士守

志而日否则虽见者盈庭而上之所开实寡外

倦于人而内寡间此自闭之道也故先王之教

进贤者为上赏蔽贤者为上戮顺礼者进逆法

者诛设诽谤之木容狂狷之人任公而去私内

恕而无忌是之谓公制也公道行则天下之志

通公制立则私曲之情塞矣

凡有血气苟不相顺皆有争心隐而难分微而

害深者莫甚于言矣君人者将和众定民而殊

其善恶以通天下之志者也闻言不可不审也

闻言未审而以定善恶则是非有错而饰辩巧

言之流起矣故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

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挍其实观行必考其迹

参三者而详之近少失矣问曰汉之官制皆用

秦法秦不二世而灭汉二十馀世而后亡者何

也答曰其制则同用之则异秦任私而有忌心

法峻而恶闻其失任私者怨有忌心则天下疑

法峻则民不顺之恶闻其失则过不上闻此秦

之所以不二世而灭也汉初入秦约法三章论

功定赏先封所憎约法三章公而简也先封所

憎无忌也虽网漏吞舟而百姓安之者能通天

下之志得其略也世尚简尊儒贵学政虽有失

能容直臣简则不苟宽则众归之尊儒贵学则

民笃于义能容直臣则上之失不害于下而民

之所患上闻矣自非圣人焉无失失而能改则

所失少矣心以为是故言行由之其或不是不

自知也先王患人之不自知其失而处尊者天

下之命在焉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而无节则

谄谀进逆而畏死则直道屈明主患谀己者众

而无由闻失也故开敢谏之路纳逆己之言苟

所言出于忠诚虽事不尽是犹欢然之所通直

言之涂引而致之非为名也以为直言不闻则

己之耳目塞耳目塞于内谀者顺之于外此三

季所以至亡而不自知也周昌比高祖于桀纣

而高祖托以爱子周亚夫申军令而太宗为之

不驱朱云折槛辛庆忌叩头流血斯乃宽简之

风汉所以历年四百也

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

足无欲则无求无求者所以成其俭也不知足

则物莫能盈其欲矣莫能盈其欲则虽有天下

所求无巳所欲无极矣海内之物不益万民之

力有尽纵无巳之求以灭不益之物逞无极之

欲而役有尽之力此殷士所以倒戈于牧野秦

民所以不期而周叛曲论之好奢而不足者岂

非天下之大祸耶

民富则安贫则危明主之治也分其业而壹其

事业分则不相乱事壹则各尽其力而不相乱

则民必安矣重亲民之吏而不数迁重则乐其

职不数迁则志不流于他官乐其职而志不流

于他官则尽心恤其下尽心以恤其下则民必

安矣附法以宽民者赏克法以要名者诛宽民

者赏则法不亏于下克民者诛而名不乱于上

则民必安矣量时而置官则吏省而民供吏省

则精精则当才而不遗力民则供顺供顺则思

义而不背上上爱其下下乐其上则民必安矣

笃乡闾之教则民存知相恤而亡知相救存相

恤而亡相救则邻居相恃怀土而无迁志邻居

相恃怀土无迁志则民必安矣度时宜而立制

量民力以役赋役赋有常上无横求则事事有

储而并兼之隙塞事有储并兼之隙塞则民必

安矣图远必验之近兴事必度之民知稼穑之

艰难重用其民如保赤子则民必安矣职业无

分事务不壹职荒事废相督不巳若是者民危

亲民之吏不重有资者无劳而数迁竞营私以

害公饰虚以求进仕宦如寄视用其民如用路

人若是者民危以法宽民者不赏克民为能者

必进下力尽矣而用之不巳若是者民危吏多

而民不能供上下不相乐若是者民危乡闾无

教存不相恤而亡不相救若是者民危不度时

而立制不量民而役赋无常横求相仍弱穷迫

不堪其命若是者民危视远而忘近兴事不度

于民不知稼穑艰难而转用之如是者民危安

民而上危民危而上安者未之有也虞书曰安

民则惠黎民怀之其为治之要乎今之刺史古

之牧伯也今之郡县古之诸侯也州总其统郡

举其纲县理其目各职守不得相干治之经也

夫弹枉正邪糺其不法击一以警百者刺史之

职也比物挍成考定能否均其劳逸同其得失

有大不可而后举之者太守之职也亲民授业

平理百事猛以威吏宽以容民者令长之职也

然则令长者最亲民之吏百姓之命也国以民

为本亲民之吏不可以不留意也

傅子曰利天下者天下亦利害天下者天下亦

害之利则利害则害无有幽深隐微无不报也

仁人在位常为天下所归者无他也善为天下

兴利而巳矣

刘子问政傅子曰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公道亡则礼教无所立礼教无所立则刑赏不

用情刑赏不用情而下从之者未之有也夫去

私者所以立公道也唯公然后可正天下傅子

曰善为政者天地不能害也而况于人乎尧水

汤旱而人无菜色犹太平也不亦美乎晋饥矣

懈而为秦越禽人且害之而况于天地乎

傅子曰秦始皇之无道岂不甚哉视杀人如杀

⿱彐⿰垁凡 -- 彘⿱彐⿰垁凡 -- 彘仁人用之犹有节始皇之杀人触情

而巳其不以道如是而李斯又深刑峻法随其

指而妄杀人秦不二世而灭李斯无遗类以不

道遇人人亦以不道报之人仇之天绝之行无

道未有不亡者也或曰汉太宗除肉刑可谓仁

乎傅子曰匹夫之仁非王天下之仁也夫王天

下者大有济者也非小不忍之谓也先王之制

杀人者死故生者惧伤人者残其体故终身惩

所刑者寡而所济者众故天下称仁焉今不忍

残人之体而忍杀之既不类伤人刑轻是失其

所以惩也失其所以惩则易伤人人易相伤乱

之渐也犹有不忍人心故曰匹夫之仁也

傅子曰古之贤君乐闻其过故直言得至以补

其阙古之忠臣不敢隐君之过故有过者知所

以改其戒不改以死继之不亦至直

傅子曰至哉季文子之事君也使恶人不得行

其境内况在其君之侧乎推公心而行直道有

臣若此其君稀陷乎不义矣

傅子曰正道之不行常佞人乱之也故桀信其

佞臣推役侈以杀其正臣关龙逢而夏以亡纣

信其佞臣恶来以割其正臣王子比干之心而

殷以亡曰惑佞之不可用如此何惑者之不息

也傅子曰佞人善养人私欲也故多私欲者悦

之唯圣人无私欲贤者能去私欲也有见人之

私欲必以正道矫之者正人之徒也违正而从

之者佞人之徒也自察其心斯知佞正之分矣

或问佞孰为大傅子曰行足以服俗辨足以惑

众言必称乎仁义隐其恶心而不可卒见伺主

之欲微合之得其志敢以非道陷善人称之有

术饰之有利非圣人不能别此大佞也其次心

不欲为仁义言亦必称之行无大可非动不违

乎俗合主所欲而不敢正也有害之者然后陷

之最下佞者行不顾乎天下唯求主心使文巧

辞自利而巳显然害善行之不怍若四凶可谓

大佞者也若安昌侯张禹可谓次佞也若赵高

石显可谓最下佞者也大佞形隐为害深下佞

形露为害浅形露犹不别之可谓至暗也巳

治人之谓治正己之谓正人不能自治故设法

以一之身不正虽有明法即民或不从故必正

己以先之也然即明法者所以齐众也正己者

所以率人也夫法设而民从之者得所故也法

独设而无主即不行有主而不一则势分一则

顺分则争此自然之理也

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圣人至明不能

一捡而治百姓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

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诡常之

变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矣水火之性相灭也

善用之者陈釡鼎乎其间爨之煮之而能两尽

其用不相害也五味以调百品以成天下之物

为火水者多矣若施釡鼎乎其间则何忧乎相

害何患乎不尽其用也









群书治要卷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