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冶志
卷之上
作者:傅浚
1513年
卷下

建置

编辑

遵化铁冶厂在遵化县治东。地名白冶山。古兾州之域也。周属无终国。即今玉田县。后入于燕。即今京师。秦属渔汤郡。即今蓟州。汉属右北平。李广守右北平。治所在无终县。唐属平州。即今永平府。旧治在今遵化县治所。天宝初始置。其后居人稍聚。因建为县。隶蓟州。宋时入于辽。金冶治莫详。元时置冶沙坡谷。国初因之。宣徳间移于松棚谷。正统三年移置于此。前工部主事东平张孚治之也。

白冶山一名白冶庄。东距遵化县六十里。蓟人谓之东炉铁厂。四面皆山。前有小河。会通还乡河。东注于海。西北数十里外。群山连亘不绝。古之所谓松亭关也。居民质劲。耐于劳苦。而不甚知书。近岁以来。始有向习之者。其地多寒。五月犹睡炕卧褥。然至其时亦热。但习俗然耳。

松亭关外悉为戎彛。是则周之东胡。汉之乌桓。晋之鲜卑。唐之契丹。今之鞑靼。其人习扵鞍马。恒以毡帐酥酪榛菓之类自随。遇暮则止。岁无宁居。贫则夜宿皮囊。昼射野雀。就牝兽而乳之。亦可以卒岁矣。虽有部落相为统辖。然其习尚自成彛俗。与吾中华之人实相辽绝。盖山川既隔。风气自殊。固有不可得而强者。此诚华彛之别也。我故曰关山连云。此天所以界华彛也。关山。遵化边山名松亭关。即今喜峯口。燕有三关。曰居庸。曰古北口。曰松亭○晋时未详所属。或谓属于辽西。辽西即今平滦也。

里至

编辑

北京三百六十里。南京二千二百六十里。

东至滦州一百四十里。迁安县一百二十里。乐亭县一百八十里。昌黎县一百八十里。

西至遵化县六十里。蓟州一百八十里。

南至豊润县六十里。玉田县九十里。

北至三屯营六十里。喜峯口一百二十里。关山九十里。

东南至海岸二百里。

炉冶

编辑

大鉴炉附小炉

编辑

一、大鉴炉在厂治东北。专炼生铁。每炉深一丈二尺。广前二尺五寸。后二尺七寸。左右各一尺六寸。前辟数丈。以为出铁之所。四傍窝底。俱石以砌之。以简子石为门。牛头石为心。黑砂为本。石子为佐。时时旋下。用炭火以煆炼之。顶后为鞴室一区。高广各八九尺。室置鞴二扇。扇役夫二人。鼓其风注于火。昼夜不暂停。虽风雨不避也。 每日下砂。俱以石心为候。石心通则多与之砂。石心燥则用石子化水以润之。而少与之砂。约一二刻许。则化为铁矣。每岁启炉。俱在冬春二季。然冬炉地气闭而火气专。计所得者差多。在春炉则土膏动而火气敷。计所得者差少。至于夏秋。则非其时矣。噫。不专一则不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施。在物则亦有然者。

一、每炉每日出铁四次。五日而彚收之。初数日所得甚微。日可一二百斤而已。十日之后。日可三四百斤。二十日后渐盛。日可六七百斤。四十日后。日计可得千斤。五十日后。日有千斤而羸三四百者。然亦止此极焉。七十日后。日又渐以衰少。至九十日后。则炉败而不可用矣。然而其间亦有三四十日而败者。有六七十日而败者。有初盛而终替者。有初替而终盛者。消息盈虗。其数自不齐也。凡铁从中出。皆方正成叚。故谓之板铁。间有従旁溢出者。则以䋲系锤。锤去其渣滓。是谓之碎铁。碎铁所得。亦与板铁相为盛衰。但不能多得耳。由是合先后而縂计之。每日约可铁八百斤。一月可铁二万四千斤。一季可铁七万二千斤。此则较量折衷之中数。其间或有稍过与不及者。则炉火有盛衰。起炉有迟速。加以人力勤惰不齐耳。然炉衰出于数。则固无如之何者。若惰而不为。其责则在我矣。按宣徳以来。熟铁旧有常数。生铁岁无定额。正徳四年郎中王𫐄呈部。岁用大铁炉十。每炉炼铁四万八千六百斤。共炼生铁四十八万六千斤。正徳六年郎中叶信呈部。岁用大鉴炉五。每炉炼铁九万七千二百斤。亦炼生铁四十八万六千斤。窃以生铁化砂石而为之。陶镕变化。火候至难。固有少而习之。至老不能精者。而炉之成败修短。出于呼吸。亦不能以尽料。非如熟铁可以数计而坐策之。前人不能预定。固有以也。历年姑未暇论。试观正徳六年。十炉未有一炉得铁九万者。今乃㮣欲五炉皆铁九万七千二百斤亦难矣㦲。然不预为之则。则其勤惰又无可考者。如前所谓七万二千斤。盖其中制矣。然亦尤湏策励而后可以庶几也。按历岁各炉。或三四万。或五六万。或七八万。其间盖或有九十万者。但亦绝少。故不可以一㮣律之也。

一、铁砂出于砂坡𭖦及松棚𭖦等处。其色黑如炭。其质与常砂亦不异也。用水湿而火炼之。则砂化为铁。不湿则不化焉。然砂之可以为铁者。天也。而加之煆炼陶镕。以成其铁者。人也。天生之。人成之。于此可见天人所为。各自有分。而人之𠫵天地而赞化育者。亦岂可少哉。亦岂可少哉。

一、石子出于水门口及小水𭖦等处。色间红白。略似桃花。大者如斛。小者如拳。𢭏而碎之。以投于火。则化而为水。石心燥。用此以救之。则其砂始消。不然。则心病而不消也。如人心火太盛。用凉剂以救之。则脾胃和而饮食进矣。如以熟药投之。其不至于增狂而速死者几 希。故知心病而药之。天下之良医也。

一、每炉用底子石一。搪石一。窝子石二。关石一。夹石四。前厢石二。纳后石二。小面石十。肩窝石二。外关石一。拦火石二。门石一。凡炉每岁皆再筑。筑用新石。𢘻令石匠取之于山。旧石皆不可用也。馀石一成皆不可复动。惟门石常坏。坏则必易。易则其铁亦少耗。尤宜蓄石以俟之。

一、小炉一。在大鉴炉东。高五尺。长六尺。阔四尺。口五寸。凡大鉴炉所用撞钩锤𰼧之属。皆于此炉修整。傍有小屋一区。以为藏器之所。

白作炉附灌炉

编辑

一、白作炉在柴厂南。每炉高五尺。长七尺。前阔二尺五寸。后阔二尺五寸。其傍可通风鞴。此则专炼钢铁与条铁者。

一、灌炉在柴厂南。与白作炉相连。每炉高七尺。长六尺五寸。下截为炉腔以入铁。前一尺二寸。后一尺八寸。上截为井。又以入柴。高一尺二寸。长一尺四寸。左右各八寸。其傍有小孔。以通风鞴。此则专炼熟铁者。

一、炼熟铁先热灌炉。乃置主铁于炉腔。实柴于井口。𢘻泥而封之。用鞴以煽。鼓其风。使注于下。柴尽更增。复封而鼓之。凡五六畨而铁熟。乃用刀截。钳制而锤锤之。锤成。取白作炉所炼铁条。横贯而系之。四块为挂。挂合二十斤。类而称之。以贮于库。

一、炼钢铁先成熟铁。置白作炉。取生铁加于熟铁之上。鼓火以炼。俟其合下一。出之用钳。钳制磨搽。以坚其合。如是者九。乃斧为数叚。火烧而水漂之。而后钢铁成。

一、作熟铁每炉五日领生铁一千三百八十斤。碎铁二百二十斤。柴四千六百八十斤。炼出熟铁一千三百斤。计六十六挂。每挂凡四块。

一、折钢铁每炉五日领生板铁六百斤。柴四千三百二十斤。共炼钢铁二百五十三斤七両五钱。

山场

编辑

东至建昌一百五十里。

西至蓟州一百八十里。

南至滦州一百五十里。

北至边墙一百里。

右山场四至。原系采办柴炭之所。近时以来。山木渐竭。四隅有开垦者。酌令纳炭。以供大炉。谓之地𤱔炭。其山仍行禁约。如有盗开者。照例发遣。

岁办

编辑

正徳五年工部郎中王𫐄呈部具题。岁办生熟钢铁七十万六千斤。

一、生铁四十八万六千斤。用大鉴炉十座。
一、熟铁二十万八千斤。一、钢铁一万二千斤。共用白作炉二十座。

正徳六年工部郎中叶信呈部复题。岁办生熟钢铁七十万六千斤。

一、生铁四十八万六千斤。用大鉴炉五座。
一、熟铁二十万八千斤。一、钢铁一万二千斤。共用白作炉八座。

正徳九年本部题。岁办熟钢铁料七万三千三百三十斤。

一、熟铁六万九千三百三十斤。
一、钢铁四千斤。

岁出

编辑

一大鉴炉初开数日每日用砂不过一石馀五 日后日用二石十日后日用三石二十日后 日用四石或炉旺则与之五石四十日后用 五石馀亦有当增六石者五十日后日用七 石七十日后则又渐减少矣盖炉巳老虽多 与之亦不能消也由是裒多益寡合光后而 约之每日用砂五石五斗每月该砂一百六 十五石每季该四百九十五石然此亦其大 略耳炉之食砂犹人之饮食或增或减时有 适然不能尽料也 一石子每炉五日用石一车一月该用六车一 季该一十八车五炉二季该石子八十车 一每炉每日用炭五千二百五十斤此郎中李 统辖厂时阴较日晷而试之者屡试皆符较 之前人所支实为省约以此计之一月该炭 一十五万七千五百斤一季该炭四十七万 二千五百斤百日该炭五十二万五千斤五 炉该炭二百六十二万五千斤 一熟铁每炉日五日支柴四千六百八十斤每月 支柴二万八千八十斤五月该柴一十四万 四百斤八炉该柴一百一十三万三千三百 斤钢铁每炉五日支柴四千三百二十斤一 月该二万五千九百二十斤八炉该柴二十 万七千三百六十斤二项计用柴一百三十 三万六百六十斤

岁入

编辑

一民夫 蓟州民夫二十七名 遵化县民夫二十二名八分 豊润县民夫二十一名 滦州民夫一百五十九名六分 迁安县民夫五十名二分 昌黎县民夫六十五名一分 乐亭县民夫六十四名三分 以上人夫四百一十名弘治以来州县佥泒 大户每名给官价银一十二両各委官吏狎觧 赴厂督令买办木柴三千六百斤炭四千五百斤 石子一车共柴一百四十七万六千斤炭一百 八十四万五千斤石子四百一十车该银四 千九百二十両正徳初为因附近山场光洁 柴炭采办愈远每夫给与官价银一十七両 共银六千九百七十両仍令照依旧数赴厂 买办正徳六年巡抚都御史李公贡奏 请减夫价以苏民困事下工部尚书李公璲以为然 请行管厂郎中叶信会同巡抚都御史将夫价柴炭 石子𢘻行减半每夫实领官价银八両办柴 一千八百斤炭二千二百五十斤石子半车 共柴七十三万八千斤炭九十二万二千五 百斤石子二百五车该银三千二百八十両 正徳九年本部尚书李公又因建白复 请以三分为率减去二分存留一分仍行管厂郎中 传浚会同巡抚都御史王公倬议处将民夫 减去二百七十四名存留一百三十六名仍 将价银柴炭酌为减兑每夫实领银六両办 柴一千斤炭一千二百斤石子半车共纳柴 一十三万六千斤炭一十六万三千七百斤 石子六车十八车该银八百一十六両 一军夫遵化卫六十三名。忠义中卫九十七名 东胜右卫一百三十三名。兴州前屯卫六十名 兴州左屯卫二十六名。兴州右屯卫四十六名 以上军夫四百二十五名每名每岁办炭九 百斤砂三石八斗共该炭三十八万四千三 百斤正徳元年 奏过每年除十名催工并造粮册今实办工军夫四 百一十五名共该炭三十七万五千三百斤 铁砂一千五百八十四石六斗正徳九年 题减二分存留一分该军一百六十五石 一大鉴炉军匠五十四名民匠十一名每炉炉 头一名匠人七名共八名又推一人作头十 人治石其馀军匠纳砂二石七斗炭八百斤 民匠纳炭三百斤柴一千斤 一白作炉民匠一百八十五名军匠一十三名 每炉炉头一名匠人七名共八人又推二人 为作头二人专值小炉修理器具其馀军匠 每名纳砂二石七斗炭八百斤民匠每名纳 柴一千斤炭三百斤 一轮班勘合匠六百三十名除逃绝外实在五 百六十七名分为四班每年一班每班冬春 每名纳炭七百二十斤夏秋纳砂三石六斗 今正徳九年冬春纳炭六百斤夏秋纳柴一 千二百斤 初班申子辰年一百七十九名纳炭九十六 名纳砂八十三名今纳炭六百斤纳柴一千 二百斤 二班巳酉丑年一百五十一名纳炭八十一 名纳砂七十名今纳炭六百斤纳柴一千二 百斤 三班寅午戌年一百九十名纳炭九十五名 纳砂七十五名今纳炭六百斤纳柴一千二 百斤 四班亥卯未年一百三十名纳炭六十名纳 砂七十名今纳炭六百斤纳柴一千二百斤 一地亩遵化县八百一十六亩四分 豊润县一千二百五十五亩 玉田县二百七十三亩 滦州三百一十四亩五分 迁安县一千八百七十六亩四分六厘 以上共地四千五百六十一亩九分六厘每 亩纳炭三十斤正徳九年 题准每亩纳炭二十斤共炭九万一千二百二十斤 但每岁所徴仅馀其三之一而巳

錧鎋

编辑

顺天府。通州。三河县。香河县 昌平县。密云县。宝坻县。顺义县俱出班匠班 蓟州。遵化县。豊润县出民夫及匠班半年匠 玉田县出匠班半年匠 永平府。卢龙县。抚宁县出班匠半年匠 滦州。迁安县。乐亭县。昌黎县出民夫班匠及半年匠 遵化卫。东胜右卫。兴州前屯卫出君夫军匠 忠义中卫。兴州左屯卫。兴州右屯卫出军夫 隆庆左卫。隆庆右卫。会州卫。涿鹿中卫 大宁前卫。开平中屯卫。永平卫。兴州后屯卫 卢龙卫。兴和守御千户所俱出军匠

催工

编辑

蓟州委官一名。玉田县巡山阴阳生一名 遵化县委官一名。巡山医生一名 豊润县委官一名。巡山阴阳生一名 滦州委官一名吏一名巡山阴阳生一名 迁安县委官一名。巡山医生一名 乐亭县委官一名。昌黎县委官一名 遵化卫。忠义中卫 兴州前屯卫。兴州左屯卫 兴州右屯卫各催工一人。东胜右卫催工二人

吏属

编辑

工部虞衡司当该一名旧以厂军能书省六 七人分掌其事正徳元年郎中韩大章 请以当该一人司其事而以厂人能书者三人佐之 盖文移繁冗一人亦不能独办也 杂造局大使一名专管囚犯上工 杂造局攒典一名专办局中文书 阴阳生三人值日司更并送月报 医生三人医治病囚并送月报 老人一名相视囚犯 大鉴炉作头一名 白作炉作头二名 厂军四十人看守铁料修理库藏墙垣 縂甲五人[1]

公署

编辑

工部厂治在遵化县白冶庄东北正统戊午工 部主事张孚建成化间主事马铉重新之其 中为厅事厅事之左为司房贮文移为书办 所其右为厅西库贮杂器其后为工部使宅 其前両庑为库舎库之右为土地庙为吏舎 库之南为二门为大门大门之左为樵楼樵 楼之左为杂造局局后为囹圄囹圄之北为 炉冶所为柴炭铁砂场 工部使宅在厅事之北前为过厅厅之后为寝 室为居室両傍各翼以小厦是皆永新马铉构 之其傍为四顾楼即俗所谓看家楼者同州马 祥构之左宅一区为翫学斋兴武周郁构之斋 前为涤烦亭太原郭经构之亭右为石山为萃 景楼无锡李珵构之左宅盖读书延客之所交 代者至则于趾而暂寓也厂人縂曰旧宅曰新 厅南安傅浚各书以扁之 宅后为蔬圃圃后为小河河自圣水濬抵于孔 遂过于大鉴炉炉人资之以淘砂又自大炉 南注折过于玩学斋经萃景楼西折横过于 厅事厅事之前为小桥以通往来者遂直抵 于西小河会通于直沽河始 请濬河以通铁冶者永新马铉也盖铁冶修造马公 之功最多焉 虞衡吏舎在二门右凡五间郎中周郁建 杂造局官舎在大门左凡六间郎中李锐建 杂造局吏舎在大门左凡二间郎中叶信建

库场

编辑

熟铁库在东西庑共十八间滑浩建者八马 祥建者五王𫐄达者五 钢铁库一间在西庑滑浩建 镧铁库一间在东庑马祥建 碎铁库在板铁厂一间 铁器库五间三所在东西庑者二滑浩建在 厅西者一在板厂者二马铉建 囚米库一间在东庑下滑浩建 板铁场在醒心亭南马铉建即旧厅事地也 柴场在白作炉北李锐建 炭场在柴场北张孚建 砂场在柴场北李锐建 新厂厅事三间在白作炉右专收柴炭李锐建 大鉴炉房在大鉴炉所李珵建 白作炉房在白作炉所李珵建 大炉值宿房三间在东庑东高魁建 樵楼一间在大门左张孚建刘濂修 监房在杂造局北二十六间郎中周郁建 快手值房在大门外郎中高魁建

祠宇

编辑

土地庙在二门内王铉建 炉神庙在大鉴炉东马祥重修 城隍庙在东街门外 火神庙在土神庙左 厂北又有真武庙关公庙 三官庙以非祀典故不载

坊市

编辑

司空行部在北街郎中李锐建 三军之需在厂门之右李锐建 百炼之刚在厂门右李锐建 东街在厂外郎中李珵移厂门向南遂折 民居为南北向而名其街曰东街 西街在厂之西 南街在厂之南 北街在厂之北

铺舎

编辑

宅后両铺 夹道五铺 街市五铺

督理

编辑

理部虞衡司郎中一贠 永乐间俱以蓟州遵化指挥领其事宣徳末 始委工部主事以董之正统以来皆然弘治 丁巳又用工部郎中奉 敕以理焉盖自郎中马祥始也

历官

编辑

冬官使厂治自关西周君福始盖在宣徳之 末正统之初也其详巳不可考矣 周福陕西人 张孚东兖州府东平州人正统丙辰进士 正统三年移建白冶厂 赵恕顺徳府内丘县人 闫肃湖广长沙府人 胡纯山西人 李尚浙江寕波府慈溪县人正统戊辰进士 夏澄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天顺丁丑进士 赵缮山东东昌府临清州人天顺庚辰进士 张翥直棣苏州府长洲县人天顺丁丑进士 萧鼎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人天顺甲申进士 涂淮江西南昌府靖安县人景泰甲戌进士 勒玺山东兖州府曹县人成化巳丑进士 陈勉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成化巳丑进士 马铉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人成化壬辰进士 王均美直棣真定府安平县人举人 李韶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成化戊戌进士 成化三十年到任 郭经山西太原府人举人 成化二十一年到任 吴郁直棣徽州府休宁县人成化壬辰进士 刘濂山东东昌府临清州人成化戊戌进士 滑浩浙江绍兴府馀姚县人成化王辰进士 弘治三年二月到任 马祥陕西西安府同州人成化辛丑进士 王钰北京大宁中卫人成化戊戌进士 李珵直棣常州府无锡县人举人 弘治十年九目到任 徐江顺天府大兴县人籍吴江县人弘治巳未 进士弘治十四年九月到任山东青州府寿光县人治癸丑进士 弘治十五年三月到任 周郁南京兴武卫举人 弘治十七年十二月到任 滕进河南南阳府汝州人举人 正徳三年十一月到任 王𫐄直棣扬州府江都县人弘治巳未进士 正徳四年六月到任 李锐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弘治巳未进士 正徳五年十二月到任 叶信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人弘治壬戌进士 正徳六年十一月到任 高魁河南开封府新郑县人举人 正徳七年七月到任 傅浚 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弘治巳未进士 正徳八年二月到任 徐麟 锦衣卫籍浙江龙游县人弘治壬戌进士 正徳九年六月到任

  1. 因为没有“供役”条目,怀疑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