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經問對 (四庫全書本)/卷1

十一經問對 卷一 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十一經問對卷一
  論語
  問論語者何 對曰此孔門師弟子討論文義之言語也有弟子記夫子之言者有夫子荅弟子之問者有弟子自相荅問者又有時人相與言者有臣對君之問者有師弟子對大夫之問者皆所以討論文義故謂之論語
  問論語一也魯論齊論古論如何 對曰今之論語二十篇者魯論也魯諸儒傳之故曰魯論如齊論篇章又外有問王知道琅邪膠東諸儒傳之故曰齊論所謂古論乃壁中所得者皆科斗文字故曰古論
  問古論出於何時 對曰漢景帝子餘封於魯曰共王壊孔子舊宅於壁中得孔氏所藏古文尚書及傳論語孝經案何晏序雲凡二十一篇篇次不與齊魯論同
  問論語出於漢景帝世而文帝時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者何 對曰古文論語出於漢景世如齊論魯論恐是漢興之初齊魯諸生多孔門弟子門人已先得於傳授者在文帝朝為博士也
  問此書既是諸子記錄成編名之曰論語者誰 對曰孔門唯曽參最少小孔子四十六嵗是書記曾子死則其去孔子也逺矣曽子死孔子弟子畧無存者矣竊意論語一書曽子弟子為之而就名之也
  問何以見得是曽子弟子為而就名之 對曰是書載弟子必以字稱或以名稱獨曽子稱曾子有子稱有子此皆其門人稱之也唐栁宗元辨正以為必子春子思為之
  問凡稱子曰者何 對曰子曰者弟子記孔子之言語也有子曰曽子曰此又其門人記其師之言語也
  問孔子在時弟子門人已記錄之否 對曰孔子沒門人以平日所記輯而錄之如今之語錄此書雖成於曾氏之門人其門人亦必採於諸子之門弟子以成其篇帙
  問論語二十篇以學而居首者何 對曰此篇乃學者入道之門進德之基孝弟者本立而道生而忠信所以進德也故一篇十六章言孝弟忠信者九多曽子有子門人所記
  問首章之義學而後説乎抑説而後學習乎朋來而後樂乎抑樂朋之來乎不慍而為君子乎抑君子而能不慍乎 對曰人必說於學而後習之不厭人必喜朋友則朋友之來其樂可知君子之人樂天知命遯世無悶人不已知何慍之有
  問先儒之說如何 對曰先儒之説是就聖人㫖意順觧將去皆謂學習則説朋來則樂不慍則知為君子其説明白無疑
  問其説既是明白何必立説求異於先儒 對曰聖人言近㫖逺一章三節不亦説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反復玩味三不亦乎字有以得先儒言外之意非求異也
  問既不求異何不止用先儒之説 對曰意有未盡不害乎相與發明且如學習而説可也不習則不説乎朋來而樂可也不來則不樂乎不慍而為君子可也慍則非君子乎意有未盡講明可也
  問此章三不亦字莫不是疑而未定之辭故有兩説三不亦是聖人善誘之羙意非疑辭 對曰乎字雖是疑辭然加以不亦二字則非疑辭矣
  問何以明之 對曰以堯曰篇子張問政夫子雖荅以尊五羙屏四惡而不亦乎之辭義亦有三玩味紬繹若異而同録論語而成書者寘之首篇之始終篇之終似有待於後者相與講明也
  問試言終篇之義如何 對曰夫子曰君子恵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也夫子乃舉其事實之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㤗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以此三不亦乎字推之恐非疑辭
  問為政篇北辰俗儒惑於道家以為北斗者何 對曰北斗七星其杓隨月建而指北辰者太一也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之常居也旁三星為三公後四星為妃後餘三星後宮之屬環衛之以十二星者為藩臣皆曰紫宮所謂北辰也案西漢天文志及朱文公感興詩可攷
  問為政如北辰者何 對曰太一有常居而不動受衆星朝拱政者正也以德為政則政出於心心者人之北辰不動而應物民心無常歸於有德以德為政天下歸之其象如此
  問子夏問孝孟武伯問孝集註各立兩説者何 對曰色難之訓承順父母顔色一難也人子之事父母能愉婉其顔色二難也兩説皆通孟武伯問孝之訓似有三說卻欠折衷
  問三説者何 對曰一説謂父母惟恐子之有疾病為憂一說謂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䧟於不義為憂而獨以其疾病為憂二説雖巧皆未為盡
  問第三說如何 對曰此章畢竟是問孝人不幸而有疾如何便是不孝如子疾病伯牛有疾曽子有疾皆人所不能無者不若程子只就父母分上平説去程子以為此人多憂夫子因其問孝勉其多憂無益惟父母之疾為可憂耳此説其字政説父母深得聖人之意
  問八佾篇子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此碩人第三章之句也集註何以謂之逸詩 對曰此問是未刪詩以前之詩也故曰逸詩今案衛風碩人第三章無素以為絢兮一句則此詩已經夫子刪筆矣
  問里仁篇仁者之人可以無過子曰觀過知仁者何對曰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𦂳切在一黨字仁者當理而無私心安得有過或為親威朋友之黨無故而累其仁是謂過矣房𤣥齡非不仁而累於子孔融兄弟亦仁者而累於友董仲舒所言仁義而累於學生故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問里仁篇曽子出門人問曰正是誰之門人 對曰此曽子之門人也曽子入見於夫子其門人必隨曽子入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曽子曰唯其門人未曉而於夫子之前又不敢問曽子及出門然後問曰何謂也曽子乃以忠恕語之此曽子門人也
  問公冶長曽繫縲絏南容免於刑戮故孔子以女妻長以兄之子妻南容莫是薄已厚兄如何 對曰一女一姪嫁之先後已不可知二者皆賢弟子也不應於此分厚薄未可以私心量度聖人
  問孔子之兄為誰 對曰家語不載恐是庶兄孟皮孟皮者孔子前母施氏之娣所生
  問孔子父叔梁紇娶顔氏而生孔子又有前母者何對曰案孔子世家索隠注叔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娣生一子曰孟皮有足疾遂求娶於顔氏顔有三女欲以長女妻紇長與次不從其季徴在嫁之如此則施氏實孔子前母也
  問孔子既有前後母兄弟還有㡬人 對曰傳記他無可攷止是施娣所生孟皮當為孔子庶兄無疑
  問以兄之子妻南容莫是庶兄之子子即女也 對曰未敢的決以為孟皮之子但孔子之兄他無攷見而孔子止一庶兄他無可見之兄則南容之妻當是庶兄之子矣
  問然此有兄無弟乎 對曰不特有兄無弟而亦有姊無妹
  問其姊㡬人 對曰前此施氏所生九女皆孔子之姊也妹則未聞
  問孔子愛兄則為之擇壻而敬姊之道則未聞 對曰禮記載孔子一日尚右門人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學也我則有姊之喪故也死且䘮之其生之盡禮也可知矣
  問孔子出於顔氏而世家以為野合而生者何 對曰案世家叔梁紇娶顔氏時年已六十有餘矣而顔氏季女必方少艾若依周禮嫁娶之年謂老少不等簡其㛰聘之文而娶之史記不善措辭而曰野合
  問夾谷之㑹孔子亦嘗曰野合來 對曰嘉樂不野合此孔子止齊侯之享而語諸梁丘據者委貺於草莽之謂也史記正義觧此野合謂年齒之不相當叔梁紇已老而顔徴在尚少也
  問顔氏止生一孔子乎 對曰案世家注孔子生三嵗而孤是時叔梁紇已死矣
  問孔子娶誰氏 對曰家語曰娶亓官氏世家注曰上官氏今闕里之宮止曰官氏
  問孔鯉當是官氏所生 對曰必出官氏生時魯昭公惠鯉魚遂名之曰鯉
  問鯉生時孔子之年㡬何 對曰案史記注孔子年十九而生鯉
  問鯉也死其壽㡬何 對曰案史記注鯉年五十而亡五字恐誤
  問所言皆案史記五字之誤者何 對曰顔淵死顔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如此則孔鯉先顔回而死久矣若謂鯉五十而亡則孔子之壽七十三而鯉死年孔子已六十九無是理也
  問孔子其先曰宋人又曰陬人者何 對曰宋微子之後宋㐮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勝世子勝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而孔父生子木金父木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畏華氏之偪而奔魯孔氏自此為魯人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
  問孔子生於魯昌平郷陬邑又曰闕里者何 對曰孔安國曰陬叔梁紇所治邑也陬是邑昌平是郷孔子生於陬邑昌平郷之闕里也
  問顔氏禱於尼山而生孔子而曰闕里者何 對曰闕里有尼丘山山在兗州鄒城闕里又案孔子生於陬邑長徙於曲阜仍號闕里
  問孔子生於何時 對曰生於魯㐮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日庚戌年 戊子月 庚子日 甲申時載在素王世紀
  問孔子卒於何年 對曰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日
  問文宣王之諡起於唐開元者何 對曰貞觀二年罷周公升孔子為先聖以顔回配四年詔州縣皆立孔子廟詔左丘明等二十二人配享開元八年詔十哲為坐像圖七十二賢及二十二人於廟壁二十二年初諡夫子為文宣王春秋二仲上丁釋奠
  問孔氏一脈到安國凡㡬代孫 對曰鯉生伋伋生白白生求求生箕箕生穿穿生慎慎生鮒鮒生襄㐮生忠忠生武武生延年延年生安國安國生卭卭生驩驩至是已十五代矣
  問公冶長一篇多論人物恐是子貢門人所記 對曰子貢方人恐是其門弟子記此一篇然他無可驗若其門人所記竊意不必稱子貢恐是子貢所記而門人得之
  問雍也可使南面其義如何 對曰仲弓是德行中人其才必能以簡臨下以寛御衆可以居聽治之位非孔子言豈不礙理
  問孔子言礙理者何 對曰只如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自是渾涵一門弟子欲使之南靣聽治如王侯終是此言有礙
  問然則非夫子之言乎 對曰其言必有所為䘮欲速貧死欲速朽尚以為夫子之言仲弓雖寛洪簡重如何可使南靣夫子言之必有所為
  問後來孟子亦曰伊尹孔子皆可以朝諸侯有天下彼不礙理而此曰礙理者何 對曰孟子之許伊孔所謂得志則澤加於民不得志則獨行其道若孔子之許仲弓其言必有所為亞聖若顔子惟許之以四代禮樂此王佐之事仲弓非顔子比而許之以君王乎
  問然此則孔子必有為而言者云何 對曰愚見當時國君多非寛洪簡重者聖人之意以謂為君而朝羣臣得如雍也氣象可也
  問囬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者何 對曰只如小子讀書有記得隔日者有記得旬日者有記得經年者仁是心之德萬善之緫名顔子得一善則服膺弗失雖時異事殊而其心不變如諸子所守今日不保明日前月不保後月也人品學力不可強同
  問澹臺滅明是何地人 對曰子游為武城宰而得此人必生武城地面武城魯之下邑當是魯人
  問既是魯人如何洪州有澹臺滅明墓 對曰此難引證恐是客於洪而死也如杜甫襄州人而墳在耒江李白隴西人而墓在採石
  問鞌之戰晉敗齊範文子後入孔子無取焉郊之戰齊敗魯孟之反殿孔子稱之者何 對曰晉敗齊於鞌在成公世係晉事齊敗魯於郊在哀公時係魯事既與同時事且屬魯故舉目前人所共知者稱其人之不伐也
  問觚不觚之義是云何 對曰作觚稜之器而不觚稜何以名器為㢘隅之士而不廉隅何以謂士器要合制度士貴重名檢
  問述而子之燕居何不記於鄉黨 對曰恐與子罕篇子見齊衰者一章皆合記於郷黨當為脫簡
  問束脩以上者何 對曰案禮記十脡為束脩腵脯也古者士相見必執贄為禮一束之脯至薄也而來意甚厚夫子感其來意未嘗不有以教也以上者古從上聲先儒集註似訓以來字
  問上訓以來於義如何 對曰上者等而上之之謂來字可訓進字亦可訓自行贄見之禮以進者未嘗無誨焉但慮不來學耳在禮無徃教之道也
  問此章以上字與上篇中人以上字義如何 對曰皆可訓以等而上之之義中品性資可進故語之以上逹可也若性資在中之下則語中尚未可如何可以語上
  問不憤不啓不悱不𤼵莫是束脩一章連文 對曰此章上有子曰字當是衍文以意推之當合一章
  問一隅三隅者何 對曰如説天時之春便通夫夏秋冬之氣如説人心之仁便識得仁義禮智之端東西南北左右前後皆四隅也舉一隅以示教而受教者不能推三以証其一則聖人於此謂其無憤悱之心縱復告之彼終不通矣俗論所謂不能觸類而長
  問孔門之學必先行而後文先道而後藝如何 對曰德行本也文藝末也成周大比之嵗興賢能亦曰德行道藝道藝者心得躬行之實文藝者窮理應務之用故有先後
  問孔子弟子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何獨稱求也藝對曰冉求之學未必於六藝皆通聖人特取其所長而稱之耳故曰賜也逹由也果求也藝不因其所長而味聖人之言則顔閔止有德行宰我子貢只㑹言語六藝之學全材實難
  問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其文與世家不同者何對曰史記三月上有音字下有學之二字一説三
  月是音字此義為長學之二字可無也夫樂則韶舞夫子嘗以荅顔淵為邦之問道之行也不過舉而措之齊何地也春秋何時也而聞韶音感古傷今宜飲食而不知味也
  問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史記作假我數年五十學易先儒以為五十字誤欲從史記九十以學易如何對曰案世家是時孔子年㡬七十矣五十字誤無疑蓋加假聲相近而誤讀九十字與五十字相同而誤分先儒辯之乆矣
  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善者師之而其不善者亦師之乎 對曰此章本文自是分曉善者從而不善者改則善者必我之師也其不善者我當以之為鍳戒而改吾之過蓋必有我師正粘下面從字玩味得之問然則三人之中我常居善之位安知二人者又於我而觀善不善乎 對曰已有善則人亦以我可法而從我已有不善則人亦以我為戒而改故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此聖人言外之意
  問子釣而不綱邵子以綱為釣絲之機朱子以綱為絶流之網者何 對曰朱子之説仁恕之道也邵子之說機智之辯也然網必有綱不必絶流攔江之網獨有是也邵子漁樵問對嘗舉此一章説綱字卻有理凡釣者欲知魚之吞餌非機智不可大則用筒小則用芒或蒜幹隨水淺深繫於水之中腰以驗魚之吞否釣而不綱是不用機智耳縁下句是弋不射宿有機智之心故云 問綱字不是網字乎 對曰朱子之説正是作網字解知當來不是網字乎
  問論語二十篇稱君子者㡬 對曰四十有二泛言者自説樂不慍而下一十有六取人者自子賤而下有三責人者自冉子請粟而下有九荅問者自子貢而下有六與小人對稱者自周比而下有八
  問孔子自稱君子者㡬 對曰無之君子之道四且曰丘未能一焉蘧伯玉恥獨為君子聖人之所以喜稱而樂道也
  問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如何不是自稱 對曰欲居之居屬夫子居之之居屬君子恐非自稱
  問君子為誰 對曰君子之人也以君子之人居九夷自有德禮化之不安其陋雖陋可變
  問古之君子處夷方而能變其俗者誰 對曰不必他求只説此章九夷集註可證集註曰九夷者東夷也夫子欲居之者此乗桴浮海之意何陋之有句下注云君子所居則化見得君子處夷方必能變其俗
  問自古固有之且説處東夷者君子為誰 對曰東夷者周朝鮮之地箕子受封於朝鮮能推道訓俗教民以禮義田蠺至今民飲食以籩豆為貴衣冠禮樂與中州同以箕子之化也君子居之一句恐指箕子言之非孔子自稱為君子也
  問孔子欲居之者為此乎 對曰佛肸召子欲徃何嘗徃也欲者將然未然之辭居者捨此徃彼之意乘桴浮海志可悲哉
  問以君子指箕子與經㫖寧不穿鑿 對曰班固范曄史遷曽説耒毎憾論語一書朱子平生精力盡在是書既有集註又有或問黃勉齋又増集義通釋趙氏復出纂䟽皆不欲引證此上來慮傷於巧且只就東夷説箕子何謂穿鑿
  問觧論語者曾有舉一人證一事者否 對曰有且如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集註以吾友指顔子今以君子指箕子不亦可乎
  問集註曰東方之夷有九種可得聞歟 對曰案後漢書東夷傳曰夷有九種曰畎夷千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𤣥夷風夷陽夷凡九
  問所謂漢書畧曽説來者何 對曰范曄之序論曰昔箕子逢衰之運避地朝鮮始其國俗未有聞也及施八條之約使人知禁遂乃邑無盜滛門不夜扃回頑薄之俗就寛略之法故東夷以柔謹為風仲尼懐憤以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范曄之論如此
  問郷黨一篇記者恐非一手 對曰記者雖不止一手今分十七節亦有次序有散見於他篇者有重出者有脫簡者熟讀方見
  問散見於他篇者何 對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一章見於述而
  問有重出者何 對曰子入太廟毎事問一章已見於八佾
  問脫簡者何 對曰散見者亦為脫簡闕文者亦為脫簡
  問闕文者何 對曰上下文意不接不可強觧謂之闕文或者脫簡在他篇又無可攷如唐棣之華偏其反而之類是也
  問先進一篇多評弟子賢否記者為誰 對曰篇內稱閔子侍側恐是閔子門人所記
  問子路曽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夫子使之各言其志而子路先言者何 對曰子路於三子年最長年長者先言 問年長者先言夫子哂之者何 對曰非哂其年長敢率爾而對也其言不讓故哂之
  問求也赤也所對雖謙夫子皆無許予而獨與點者何對曰三子皆規規於事為之末點獨脫灑於理趣
  之閒夫子所以歎息而深許之
  問周以建子為正暮春者今之正月尚寒而浴者何對曰王稼村先生講義以為四子言志之日實魯哀公十四年夏五月也夏五月即今之三月也葢自古三月上已袚除不祥故點也託言春服既成浴乎沂而盥濯也非澡浴之浴
  問何以攷其為哀公十四年夏五月實為今之三月乎對曰稼村十四年之攷必有所據然十五年子路
  死於衛如此則十四年子路猶在孔門不知同三子言志在當年何月而言志之後即仕於衛不可攷也
  問稼村謂四子言志之時在夏五月然乎 對曰不曰周之夏五月則無以見是暮春此先生於杭州府學講此一章必攷究精詳方敢以此教人
  問顔淵篇三子問仁莫是同時之問而記者先後之如何 對曰顔淵仲弓是同時問故皆有不敏之對如司馬牛問仁與問君子恐又是一門人記之觀其序牛之兩問及憂無兄弟之章意必子夏門人記録
  問何以知得是子夏門人 對曰當時子夏嘗觧之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以此見得恐是子夏門人所記
  問子夏之言子夏能行之乎 對曰子夏以朋友之義設為恭敬之言聊以寛牛之憂耳言之非艱行之惟艱
  問然則子夏之言無足取乎 對曰非也子夏哭子而喪明胡不以寛牛之意而自寛也哉謂申公巫臣其自謀則過矣其為人謀也則忠子夏之學毎先其小者而濶略於大者謂此
  問如何是克己復禮為仁 對曰克己者有我之私皆當克去復禮者已私克去天理復還為仁者萬善皆備於我此時方見得心具衆理而應萬事也
  問如何便㑹天下歸仁 對曰已能盡孝願孝者歸之已能盡忠願忠者歸之千萬人同此一心千萬人心同此一理未克之時隔比鄰而分爾汝亦既克之則天地萬物莫非吾事
  問四非四勿如何 對曰此是懲忿窒慾工夫道未至於聖人不無待於禁止
  問子張問崇德辨惑樊遲又添一修慝為問者何 對曰崇德修慝辨惑當時畢竟有此等常談蓋德如何是崇惑如何辨明樊遲添一修慝為問故夫子喜其治已而以善哉問稱之
  問子路篇樊遲學稼圃其意謂道之不行不若田園之為樂何孔子責之之深 對曰此遲務外規利屏大就小之見謂學稼則必有禾學圃則必有𬞞未若正誼而利不敢謀明道而功不敢計夫子既荅以吾不如且俟其出而責之以小人也
  問責遲以小人則不得為君子乎 對曰此小人只是小小器量蓋小人毎作一事必先計利無利於已必不為也譬今之勸人讀書謂讀書可以做官書讀矣而官不可得於是讀書者少此觧餒在其中之意卻不是以小人對君子説
  問微生乞醯之直與此篇葉公攘羊之直如何 對曰乞醯其情雖直而其事則流於曲攘羊其事雖直而其情則流於曲謝上蔡曰順理為直二事雖皆可言直惟於理則不順也
  問憲問一篇胡氏以為原憲所記者何此問未是詳見後 對曰首章稱憲問恥若憲門人所記則必不稱憲矣然經書子書篇名只就起頭摘兩字名之亦無大義理諸子非是記録因憲問恥一章居首就以名篇論語分為二十篇出於漢儒之繆誤
  問邦有道糓邦無道榖皆曰恥也者何 對曰先儒曰邦有道不能有為邦無道不能獨善不計時之治亂而但知食祿皆可為恥似作兩恥字説
  問先儒之説然乎 對曰先儒訓觧後學何敢輕議問聖人言近旨逺但要說得通理不害為互相𤼵明對曰聖人之言本自明白當來夫子曰何不曰邦有道榖恥也邦無道榖恥也今文只有下面恥也字則有道而求祿何恥之有若曰皆可為恥須添字腳
  問然則邦有道求祿可也邦無道則當知恥而勿求對曰邦有道則朝廷清明賢能進用仕而食祿可也大畜卦辭曰不家食吉無所謂恥若君闇臣昬刑政繆亂是謂無道之邦於此而求仕食祿焉君子恥之否卦之大象曰不可榮以祿蓋謂是夫
  問孔子稱管仲如其仁先儒訓誰如其仁者何此仁之功用是一事之仁不是全體大用之仁 對曰此章作兩説㸔一説謂如管仲其人亦可謂之仁一説謂召忽之死得為仁管仲雖不能死而一匡天下民受其賜仲之仁亦如忽之仁也其字指召忽
  問仁之為道莫是各行其志只要安於理義如何 對曰仁者心之德愛之理出䖏進退死生去就思不悖於理而無愧於心殷之三仁一去一死一囚無非愛君之道召忽見子紏之殺則䇿名委質不得不死管仲自恃將來必能立功贖罪可以求生而不害於仁終不及三仁公平正大通乎此則可論荀彧之仁矣
  問荀彧之仁王通氏稱之司馬公稱之其仁如何 對曰齊桓行若狗彘管仲不恥而相之葢將大庇生民也曹操隂賊險虐荀彧輔之凡操之暴逆皆不能救迨建安七年董昭議加操九錫而彧乃飲藥⿱六十 -- 卒是終日與盜賊言談而不知盜之心事者愛之理固有心之德則無也曰忠可也未知焉得仁
  問夫子語曽子一貫與此篇一以貫之㫖意同歟 對曰一貫體用雖同第告曽子者以道言此告子貢者以學言曽子一貫是一理萬事子貢一貫是萬事一理道本一而散於萬學通乎萬而歸於一
  問第十五篇中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意義如何 對曰夫子必有為而言且如事變之極當思其變之所從來不原其初而遽欲圖其變之定恐變未易定而將來之慮殆有甚焉雖聖人無以善其後
  問第十六篇三樂三友三戒三畏九思非一時之言對曰記者類集而各為一章也但此篇稱孔子曰者十節不稱子曰而稱孔子曰非弟子門人記錄之體洪氏以此篇為齊論豈其然乎
  問第十七篇性習近逺而智愚有不可移者何 對曰惟聖㒺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如何不可移夫子之言特以言夫智之上者與愚之下者皆氣質之性
  問匏𤓰亦曰繫而不食者何 對曰匏𤓰苦匏也中乾則可為器而不食事見匏有苦葉詩篇音之中有匏蓋笙類也聖人體道大權以天下無不可變之人而卒不為公山之徃者知下愚之決不可移也匏拘一器君子則不噐
  問微子篇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栁下惠少連恐是十六篇作者七人如何 對曰李氏解謂起而隠去者七人不可知其為誰必欲安排七人以實其事則鑿矣
  問第十八篇多記隠逸之事恐是記者類聚成篇 對曰聖人之於隠者皆欲誘而歸之於中道而於三仁之事猶有感焉記者類集以見聖賢之出處
  問第十九篇多記子夏之言子貢次之而名篇子張者何 對曰第一章有子張曰故就以名篇
  問言多子貢子夏所記必二子門人 對曰二子門人所記必不稱子貢子夏矣采錄者因類聚以入此篇一以著子夏為學之篤實一以著子貢推尊聖道其功為多必曽子門人記之有曽子曰故也
  問子夏之學篤實者何 對曰子夏之門人知灑埽應對進退尤見大學之道當自小學而入是時學校已廢而黨庠家塾尚有存者致逺恐泥之言博學篤志之論學以致道之説皆實學也
  問子貢推尊聖道者何 對曰衛公孫朝不知仲尼所學子貢以文武之道語之叔孫武叔謂其賢於仲尼子貢以宮墻譬之陳子禽且以為恭又多方而喻之及叔孫之毀仲尼而子貢喻之以日月而責其不知量其有功於聖門多矣又以如天之不可階而升三言一節髙一節可謂善言聖人矣
  問諸子問政多矣未有如荅子張之問何其詳歟 對曰觀孔子荅顔淵為邦之問則知聖門講明之實學𤼵於事業即可見矣觀此篇荅子張從政之問則知聖人之為政大體實用雖帝王之治不過如此所以記者録於終篇以繼帝王之治
  問知命知禮知言記之終篇者何 對曰知命則死生窮逹可以自信知禮則出處進退辭受語黙可以自立知言則是非臧否多寡游屈詖滛邪遁皆不能隠可以窮萬物之理可以讀天下之書故記者以此終篇
  補里仁篇問貧賤不以其道得之弗去也貧賤豈有以道得之者況又可去乎 對曰貧賤有自取之道如好賭博酒色之類以致貧賤此當改其所為求以去之如疾病水火盜賊之類以致貧賤此非所當得天之所附與當然故安貧賤而不去也









  十一經問對卷一
<經部,五經總義類,十一經問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