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035

卷三十四 太平寰宇記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五
  宋 樂史 撰
  闗西道十一
  鄜州 坊州 丹州
  鄜州洛交郡今理洛交縣禹貢雍州之域春秋時白翟國秦始皇時地屬上郡漢為上郡雕隂之地暨晉䧟於戎羯不置州郡於今防州中部界置杏城鎮後魏太和十五年改鎮為東秦州孝明二年又改為北華州廢帝二年改為鄜州因秦文公夣黃蛇自天下屬地遂於鄜立鄜畤為名隋大業三年罷州置樂城郡其年自杏城移理於五交城即今州理唐武徳元年改為鄜州領洛交洛川三川伏陸內部鄜城六縣二年以內部鄜城𨽻防州三年置直羅縣貞觀二年置都督府六年為大都督九年復為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洛交郡乾元元年復為鄜州皇朝為保大軍節度
  元領縣六 今五
  洛交 洛川 三川 直羅 鄜城坊州割到一縣割出
  甘泉入延州
  州境
  東西二百六十七里 南北一百七十三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一千二百里 東南至西京九百八十里 東南至長安五百里 東至慈州一百里 南至坊州一百四十五里 西至慶州三百九十里北至延州一百五十里 東南至同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寕州一百五十九里 西北至蕃部一百八十里 東北至丹州一百一十里
  
  唐開元戶三萬二百八十皇朝𬋩戶主八千九百一客一萬二千九百六十八
  風俗
  秦塞要險地連京師漢時匃奴頻入朔方故塞外烽火照甘泉即今渭北九𡽀山是也白翟故地俗與羌渾雜居撫之則懐安擾之則易動自古然也
  人物無
  土産
  㡣鬚蓆貢 賦麻布 大黃出直羅縣今貢
  洛交縣元三鄉本漢雕隂縣地屬上郡雕山在西南故曰雕隂魏省上郡晉為戎狄所居符堅時為長城後魏及周為三川縣隋文帝分三川洛川縣以置此額取洛水之交故曰洛交屬鄜州 秦長城在縣東南四十里因河為塞史記雲秦將䝉恬所築 漢武廟有仙宮城在今相思川是也 杏城漢將韓胡伐杏木為柵以抗北狄 朝那膚施漢書雲匈奴南侵至朝𨚗膚施謂此地也 雕山縣地在山隂故曰雕隂 洛交水在縣南一里洛水交㑹之所 大塞門川水在縣西北四里小塞門川水在縣西北一十五里 白水按水經雲白水源出分水嶺 偽夏太后城在縣南三十六里赫連勃勃聞裕滅姚泓令其子儀直等守自將兵入長安劉太后於此築城以居之
  洛川縣東六十里舊三鄉今四鄉本漢鄜縣地後秦姚萇置縣因洛川水以立名後魏置敷城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鄜州自高槐移於今所 蒲川水水經雲蒲川水東南流入坊州
  三川縣西南六十里舊五鄉今三鄉本漢翟道縣地按翟道縣在今坊州中部縣古城是也地誌雲翟道屬左馮翊符秦於縣南長城原置長城縣屬長城郡後魏廢帝三年改為三川縣取古三川郡為名屬中部郡隋開皇三年𨽻鄜州 三川水謂華池水黒源水洛水同㑹謂之三水古為三川郡也 葦谷水水經注云自葦谷水東南流入三川 黃原水水經注云破羅谷水南流經黃原祠東合葦川是也
  直羅縣西南九十里舊一鄉今三鄉本漢雕隂縣地魏省雕隂縣晉時戎狄所居後魏置三川縣隋使戶部尚書寉仲芳築城以居之城枕羅原其川平直故曰直羅城唐武徳三年分三川洛交於北置縣因城為名 羅川在縣南二里
  鄜城縣東一百三十里舊八鄉今三鄉本漢鄜縣地屬左馮翊後漢省後魏於今縣理置敷城縣隋大業元年改敷為鄜屬鄜州唐武徳二年改屬坊州唐末李茂貞建為翟州梁開平三年改為禧州又改其縣為昭化縣後唐同光元年復為鄜城縣依舊𨽻鄜州 楊班祠周地圖記姚萇時立節將軍姚班居黃梁谷北其谷西有小谷由來無水夜中忽有人語就班借車牛十具雲欲移徙我是湫神尋則聲絶班即備車牛十具置門前至明車濕牛汗乃尋車轍至乾谷處忽有水方二百餘步其水極深不可測冬亦湛然每水旱祈禱有應今按楊班湫水周一里餘二十步
  坊州
  坊州中部郡今理中部縣禹貢雍州之域古白翟之國秦屬內史漢書雲朔方為西部都尉休屠為北部都尉渠搜為中部都尉故此為中部郡焉又郡國志雲鄜城本三秦高奴之地翟道故城是也俗謂高樓城即春秋白翟所居魏晉䧟於狄不置郡縣劉石符姚時於今州理西七里置杏城鎮常以重兵守之後魏文帝改鎮為東秦州孝明改為北華州廢帝改為鄜州後周天和七年世祖元皇帝作牧鄜州於今州界置馬坊結搆之處尚存唐武徳二年高祖駕幸於此聖情永感因置坊州取馬坊爲名天寶元年改爲中部郡乾元元年復爲坊州
  元領縣四 今三
  中部 宜君 昇平
  一縣割出
  鄜城入鄜州
  州境
  東西二百里 南北一百四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一千四百三十里 東至西京八百九十里 南至長安三百六十里 西南至邠州三百一十五里 西至寕州三百二十五里 北至鄜州一百四十五里 東南至同州二百七十五里 東至丹州二百六十里 西北至慶州三百八里 東北至丹州二百六十里
  
  唐開元戶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五皇朝管戶主四千七十五客八千八十
  風俗
  白翟故俗與羗渾雜居撫之則懐安擾之則易動自古然也
  人物無
  土産
  龍鬚蓆貢 弓弦
  中部縣舊四鄉今八鄉本漢翟道縣屬作馮翊漢書渠搜中部都尉理所魏晉戎翟所居後秦姚興於今理南十八里置中部都尉郡後魏太武帝改為中部縣文帝大統九年縣移理杏城後兼立郡隋開皇九年避廟諱為內部大業三年罷鄜州為上郡縣自杏城移於今理仍屬上郡武徳二年復於此立郡 洛水在州東四十里按山海經雲白祚山地理雲洛水出北地歸徳縣北蠻夷中從鄜州洛川縣西南入中部鄜城二縣過入同州白水縣 沮水自昇平縣北子午嶺出俗號子午水禹貢雲漆沮二水出馮翊北即子午水下合榆谷慈烏等川遂為漆沮 石堂山注水經雲褚水西出翟道縣西石堂山本名翟道山又穆天子傳雲癸酉天子命駕八駿之駟造父為御南征翔野逕絶翟道升於太行翟道即縣之西石堂山也郭璞以為隴西狄道非也 淺石水經雲淺石川出翟道山 香甘水水經雲香川水源出中部縣北香水在縣西南三十七里自宜君縣界來南香水在縣三十五里出於遺谷 泥水水經雲泥水出翟道縣泥谷今按圖經泥谷水在縣西北五十里源自栲栳谷來 蒲水水經雲蒲谷水源出中部縣蒲谷源 橋山按山海經雲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謂橋山又史記雲黃帝塟於橋山今陵冡尚在大厯七年置廟開元二年勅修廟祭祀在州西二里 故杏城在縣西五里漢將軍韓胡伐杏木為柵以抗北狄因名杏城鎮姚萇置杏城鎮在今縣東七里 赤沙城在
  今縣西七十里古成城也 翟故城在縣西北故城是也周三里有餘址在後漢省宇文周曽於此城置利人縣尋廢
  宜君縣西南一百里舊三鄉今六鄉按縣即中部之地前秦苻堅於祋祤古城北置宜君䕶軍後魏真君七年改為宜君縣大統五年又移於今華原縣北為理唐貞觀十七年廢地入雍州二十年於此置玉華宮仍於宮南四里置宜君縣永徽二年縣與宮俱廢龍朔三年坊州刺史竇師倫奏置宜君縣即今理也 廢玉華宮在縣西四十里唐貞觀十七年於宜君縣鳯凰谷置正殿覆瓦餘皆葺茅其地本縣人秦小龍宅太宗曰小龍出大龍入當時以為清涼勝於九成宮永徽二年有詔廢宮為寺便以玉華為名寺內有蕭成殿元裝法師於此院譯經毎言此寺閻浮之兠率天也 慈烏水在縣西北四十里源自昇平分水嶺東流入當縣界 石盤水在縣東五十里源自耀州同官縣大石盤出東流入縣界
  昇平縣西九十里舊三鄉今四鄉唐天寶十二年刺史羅希奭析宜君西北界昇平鄉等三鄉以置之以鄉為名東南去宜君縣三十五里尋以吐蕃侵破移縣在橫棒州 子午水在縣一百里出子午嶺東南流入中部縣合沮水
  丹州
  丹州咸寕郡今理宜川縣禹貢雍州之域春秋時為白翟所居秦屬上郡漢因之魏文帝省上郡晉時戎狄所居符姚時為三堡鎮後魏大統元年割鄜延二府地置汾州理三堡鎮廢帝以河東汾州同名改為丹州因丹陽州為名領義川樂川郡隋大業三年廢丹州於義川縣置延安郡十三年為邊賊劉步祿所據義寕元年於義川縣置丹陽郡唐武徳元年改為丹州領縣五二年於州置摠管府管北連北廣二州貞觀元年罷府為州永徽二年移於赤石川天寶元年改為咸寕郡乾元元年復丹州
  元領縣四 今三
  宜川 雲巖 汾州
  一縣割出
  咸寜併入宜川
  州境
  東西一百九十五 南北九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一千三百五十里 東至西京九百二十里 西南至長安五百五十里 東至慈州界黃河岸八十里 自黃河岸東至慈州六十里 南至同州三百二十里 西至鄜州一百八十三里 北至綏州三百八十里 東南至同州韓城縣界一百三十五里 西南至坊州二百六十里 西北至延州二百十二里 東北至濕州四百三十里
  
  唐開元戶一萬四千二百四十二皇朝管戶主四千一百四十六客二千六百二十八
  風俗
  


  人物無
  土産
  龍鬚蓆 蠟燭 香子 苦參已上舊貢
  宜川縣舊四鄉今五鄉本秦上郡之地二漢因之魏省上郡至晉為戎狄所居後魏文帝大統三年置義川縣屬義川𨛦因川為名大業三年廢丹州義川縣屬延安𨛦義寧元年於舊城復置丹州縣在城內永徽中隨州移於今理皇朝開寶九年改為宜川縣 鳯翅山在縣南形象鳯翅縣廨宇在其上 公字山在縣西北三里山形象公字 丹陽川在縣西南水經蒲川水自鄜州洛川縣流入丹陽川 赤水川在縣西北二里闊三百歩從西延州臨其縣界入 庫碢川在縣西北二十里從雲岩縣界入合丹陽川按圖經雲川南是漢川北是翟人漢之人於川內共結香火故喚香火為庫碢因此為名又有小庫碢川 古丹州城在縣東北二十九里永徽二年移於丹陽赤石川口其城遂廢 廢咸寧城在州東四十五里一鄉本秦上郡之地後魏太和十八年於縣南白水川置永寧縣屬義川郡至大統十三年改為太平縣為咸寧縣以界內鎮為名舊屬皇朝太平興國九年併入宜川雲巖縣西北七十三里元三鄉後魏大統二年於今縣西薛河川置永平縣屬義川郡十三年改永平為雲巖縣蓋因邑界雲巖山以為名大統九年大水漂蕩移於桑樞原隋開皇三年移就廢樂川縣大業三年𨽻入義川縣唐武徳元年復置於廻城堡又逄隂雨汲水不通咸亨四年移居庫利川復為河水衝注至皇朝開寶三年移於東南一百歩今理所 石閣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丹延兩界山形似樓閣 雲岩山在縣十里山巖重疊如雲 庫利川在縣西從西延州臨真縣界入當縣土諺昔有奴賊居此川內稽胡呼奴為庫利因此為川名 渭牙川在縣北二十五里從西延州延長縣界來五十里卻入延州門山縣川內有水稽胡喚水為渭牙因以為名 廢可野寺在縣北十五里古老相傳劉薩河坐禪處稽胡呼堡為可野四面懸絶惟有北面一路通人馬
  汾州縣東北七十里舊七鄉今三鄉本漢上郡地魏太和八年置安平縣在薛河川屬北汾州其州在河西三堡鎮東更有南汾州魏大統十八年省北汾州乃取丹陽川號立汾州縣初理高樹山南若多村周保定二年移就庫利川甚寒原隋大業十年邉賊郝仁郎攻䧟人移於土壁堡唐開元二十二年移於甘泉坊今理所是也 狗嶺水經雲汾州縣西有殺狗嶺 安樂山在縣南十里故老傳雲昔屯兵於此因名安樂 黃河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從北延州門山縣來經縣界七十里南流入鄜州郡城縣河岸頓狹狀似槽形鄉人呼為石槽蓋禹理水鑿石導流之處 孟門山在縣東南二十里




  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