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淵如詩文集 (四部叢刊本)/問字堂集卷第一

問字堂集贈言 孫淵如詩文集 問字堂集卷第一
清 孫星衍 撰 清 配王採薇 撰附錄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問字堂集卷第二

問字堂集卷一             孫星衍撰

 雜文一

  原性篇

古之言性者多異孔子言性相近周人世碩宻子賤漆雕開公

孫尼子之徒言性有善惡孟子言性善告子言人性無分於善

不善荀子言性惡董仲舒言性有善質而未能盡善何以核其

實也古者性與天道通不明於陰陽五行不可以言性民受天

地之中以生在天曰命在人曰性故神農經言養命以應天養

性以應人天爲陽主性地爲陰主情天先成而地後定故情慾

後於性命五六天地之中合性有五常情有六欲五常者仁義

禮智信六欲者喜怒哀樂好惡也陽者善故性善陰有欲故情

有不善陽極生陰故性之動爲情陰極勝陽故情之動爲欲性

動而之情變而之欲變者情也情動而有欲變而之不善化而

復遷於善善者性也性對情則性爲陽情爲陰單言性則性有

陰陽猶以天地言之天爲陽地爲陰以天地分言之天地各有

陰陽鬼區臾言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是也以四時言之春夏

爲陽秋冬爲陰以孟仲季言之一時又各有陰陽鬼區臾言陽

中有陰陰中有陽也以五行言之木火爲陽土金水爲陰以八

卦言之陽木震陰木巽陽土艮陰土坤陽金乾陰金兌離火陽

含陰坎水陰含陽也故言性兼陰陽者性中五常皆屬陽五常

分仁禮爲陽義智爲隂信爲中情亦有陰陽者情中六欲皆屬

陰六欲又分喜好樂爲陽怒惡哀爲陰也孔子言性兼陰陽又

言性善又言性待教而爲善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成之者性

也繼之者善也又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又曰和順於道德而

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又曰將以順性命之理立人之道

曰仁與義夫言性中有道德有仁有義則是謂其本善言成言


盡言順則待教而爲善然則孔子他日言性相近習相遠後漢


書釋雲言嗜欲之本同而遷染之途異其雲上智與下愚者


上智謂生而知之下愚謂困而不學言不移者中黃子所云人

有五位智人與愚人不同位或者以智愚爲美惡誤矣賈誼引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又雲習與智長故切而不愧


況與心成故中道若性夫言習慣如自然則非本然之性又雲

中道若性則非天命之性故祖伊言王不虞天性者不度其善


性也惟僞尙書伊尹日習與性成則似性中有惡魏晉人之言

不足深辨矣孔子以陰陽言性者不對情而言實則性質爲陽


世子之徒言性有善有惡者兼性之動而言實則情之惡荀子

言性惡直誤以情爲性告子言人性無分於善不善則不分陰

陽孟子言性善而言良知良能亦不教之性蓋名不正則言不

順善乎許叔重之言性曰人之陽氣性善者也其言情曰人之

陰氣有欲者其言酒曰所以就人性之善惡夫言性陽曰善論

其質也言情不曰有惡而曰有欲者欲有善有惡也言酒則言

性有善惡者酒屬欲欲有善惡麥陰黍陽相得動而爲酒人之

性得酒而動許君以酒觀人性據其動而言則性兼情故有善

惡其善者性也惡者情之欲也謂欲有惡而不可謂情有惡謂

情有惡尤不可謂性有惡譬如夏至陰生而夏不得謂之冬冬

至陽生而冬不得謂之夏也許君之說本孝經鈎命訣曰情生

於陰性生於陽陽氣者仁陰氣者貪故情有利慾性有仁也緯

書出於漢末多本孔子之言文子書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

物而動性之欲也管子曰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也

必以喜怒哀樂漢詔曰夫人之性皆有五常及其少長耳目牽

於嗜欲故五常銷而邪心作情亂其性利亂其義張晏曰性者

所受而生也情者見物而動者也董仲舒曰命者天之令也性

者生之質也情者人之欲也又曰謂性已善柰其情何此言性

與情皆得之矣何以言情亦有善也禮記之言喜怒哀樂曰未

發謂之中發而中節謂之和管子曰好不廹於惡惡不失其理

欲不過其情是情未嘗不善故易曰利貞者性情也孟子曰乃

若其情則可以爲善矣情有善將欲與貪利亦善乎欲與貪利

卽情之有喜有樂發而中節則無不善也孔子曰我欲仁又曰

已欲立達而立達人夫已欲立達貪利也能立達人則貪利亦

善故公劉太王之好百姓同之孔子曰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

焉欲未嘗不善也欲勝則能亂性故曰欲焉得剛又曰欲不行

爲仁欲可以至於不善而欲之名則無不善也人不能有性而

無情天不能有陽而無陰天之時若卽人之中節也浮屠之言

曰斷欲去愛又曰愛欲交錯心中興濁淸浄無垢卽自見性夫

不斷不善而斷愛欲則獨陽不生亢而有悔反可以至於不善

故彼教離五常所謂不教之性剛健而失中正也何以言性待

教而爲善易言天道陰陽地道柔剛人道仁義後以裁成輔相

左右民禮記言盡人物之性與天地參書言剛克柔克正直

屬性柔屬情平康之者教也禮記言天命謂性率性謂道修道

謂教教者何性有善而教之以止於至善故禮記之言明德也

曰新民曰止至善止者如文王止於仁敬孝慈信卽性中之五

常必教而能之學而知之也孟子以孩提之童愛其親敬其長

是也然童而愛其親非能愛親慈母乳之而愛移敬其長非能

敬長嚴師撲之而敬移然則良知良能不足恃必教學成而後

眞知愛親敬長也故董仲舒之言性待敎而爲善是也又曰善

如米性如禾禾雖出米而禾未可謂米也性雖出善而性未可

謂善也又曰今按聖人言中本無性善名而有善人吾不得而

見之矣使萬民之性皆已善善人者何爲不見也又曰聖人之

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名之性又

曰善出於性而性不可謂善按此諸說董欲正名而名愈不正

也夫人生皆中民也已教則性勝情謂之聖人失教則情勝性

謂之斗筲非性有三等孔子言善人者謂已教之性猶稱道盛

德至善故難得見也禾雖出米而未可謂米固也然亦不可謂

之中無米也此亦董之疏也至吿子以食色爲性食色者情也

荀子以爲好利而欲得者人之情性又雲人之性生而好利疾

惡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周書謂喜怒欲懼憂爲五氣大戴改

五氣爲五性是皆以情爲性然則後儒之不通陰陽不能正名

情性甚矣或曰商臣越椒生而惡形梟鳥食母蒼鷹搏擊此皆

性惡也荅曰此形惡非性惡也爲其情將成於惡故形先見人

之爲不善也必以長而貪欲其貪欲者情也其少而不知貪欲

未至於爲不善者性也梟鷹之惡也以求食而動亦欲也是情

之惡不可謂性也聖人之治性情也以禮樂禮節性樂防情其

用性情也以忠恕忠率性恕推情其善性情也以道德道其情

之中和謂之道得其性之至善謂之德道德忠恕皆本五常之

教舍五常則虛位也五常以格物而能止於善格者蒼頡篇曰

量度也物者事也格物猶言量事量其事之至善卽五常之事

也或言格正也格物言正名其事而後能擇善知其事之至善

故曰致知若魏顆用先人治命晏子謂君爲社稷死則死之孔

子謂要盟神勿信之𩔖此謂執中之權大學篇之致知卽中庸

篇稱舜之大知其格物卽用中中庸猶言用中解者以庸爲常

失之也何以言道德爲虛位道德離五常易稱小人道長禮稱

左道書稱凶德傳稱昬德是也忠恕非五常亦爲虛位非其親

暱誰敢任之則忠者非忠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則恕者非

恕也故聖人貴實而惡虛言有不言無貴剛而賤柔則儒家之

異於道家三代之學之異於宋學也

  太陰考

太陰有二一爲歲星之陰亦名歲陰亦名太歲亦曰靑龍曰天

一淮南史記所稱以紀歲是也一爲酉辰從魁蓋陰氣之太始

書緯言天左動起於牽牛地右動起於畢牛屬丑艮少男陽之

始畢在酉位酉爲兌少女陰之始遯甲書所稱在陽遁値符前

二位陰遁値符後二位是也古今言大陰不分爲二故不得其

實漢書注張晏言太陰歲後三辰孟康言太陰在甲戌則太歲

在子史記正義張守節言太陰歲後二辰此卽從魁誤以注史

記漢書者張揖廣雅雲靑龍天乙太陰太歲也此卽歲星之陰

考淮南天文訓雲太陰在寅歲名曰攝提格其雄爲歲星舍斗

牽牛史記天官書用其文作歲陰漢書天文志作太歲是知太

歲與歲陰太陰爲一漢書翼奉傳元帝卽位明年地震奉奏封

事曰今年太陰建於甲戌按初元二年太歲在甲戌天文訓又

雲太陰在四仲則歲星行三宿開元占經引注云太陰謂太歲

也蓋許叔重注今本脫之天文訓又雲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靑

龍或曰天一或曰太陰正張揖書所本後漢書張純傳建武三

十年純奏雲今攝提之歲蒼龍甲寅德在東宮天文訓雲大陰在甲子刑德合

東方太子賢注引前書音義曰蒼龍太歲也後漢律歴志雲靑

龍移辰謂之歲又據漢碑稱靑龍漢韓勅造孔廟禮器碑雲永壽二年靑龍在涒灘按是年

爲丙申後碑雲永壽三年靑龍建酉是年爲丁酉倉龍漢益州太守高朕修周公禮殿記雲初平五年倉龍甲戌是年

爲甲龍在龍斿龍集漢外黃令高彪碑雲光和七年龍在困敦中平二年龍斿奮若按光和七年爲甲子

中平二年爲乙丑漢荊州刺史度尙碑雲永康元年歲在鶉尾龍集丁未是年爲丁未按其甲子皆卽太

歲所在天文訓雲淮南元年太一在丙子考史記孝文本紀淮

南王立在文十六年是年丁丑與淮南不同者太初以前十月

爲歲首丁丑之春卽丙子冬也此又太一爲太歲之証太一亦

名爲天一也太歲之名太陰葢以雄爲歲星又行於地故有陰

名陰之言景也鄭康成注周禮雲歲星爲陽右行於天太歲爲

陰左行於地十二歲而小周說文解字雲歲木星也越歴二十

八宿宣偏陰陽十二月一次史記集解徐廣雲歲陰在寅左行

歲星在丑右行賈公彥雲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又

雲歲星爲陽人之所見太歲爲陰人所不見鄭康成所說歲星

與太歲分左右行度與淮南史記言太陰歲陰同遯甲書以天


罡加歲支亥上所建本法辰推歲星亦相符合今人讀淮南太


陰在寅歲名曰攝提格而不知太陰與歲名同又讀史記上言

攝提格歲者寅也下雲歲陰在寅單閼歲者卯也下雲歲陰在

卯以至十二辰皆然忽之不察耳其惑甚矣歲星一年次舍雖

與太歲不同而常以歲建之月與日晨出東方故鄭康成注周


禮十有二歲雲歲謂太歲歲星與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樂

說歲星與日常應太歲月建之辰以見鄭云然者非謂太歲與

歲星同次蓋如太歲在寅之年歲星雖居丑其出必在建寅之

月其餘十二次可推故天官書雲歲陰左行在寅歲星右轉居

丑正月與斗牽牛晨出東方也鄭司農言太歲所在歲星所居

者謂太歲與歲星同得名爲歲賈公彥釋此不明也古人云歲


在多是歲星晉語雲武王伐殷歲在鶉火韋昭注云歲歲星也

春秋襄二十八年左傳雲歲在星紀而淫於元枵杜預注云歲


歲星也孔頴達雲左傳及國語所云歲在者皆謂歲星所在今

按淫於元枵之說乃歲星自丑鬥牛右轉入於子虛危之次非

太歲左行所在明矣太歲亦或單謂之歲始於呂覽序意篇雲

維秦八年歲在涒灘考莊襄王滅周之後二年癸丑歲至始皇

六年共八年適得庚申歲申爲涒灘呂不韋指謂是年高誘注

誤以爲秦始皇卽位八年則當雲大淵獻也漢人旣以太陰歲

陰靑龍紀歲猶有稱歲爲歲星者如荊州㓨史度尙碑雲永康

元年歲在鶉尾龍集丁未旣以龍爲太歲則歲是歲星其雲鶉

尾蓋據太初歴歲陰在未歲星在注七星張而言耳後人習知

太歲紀歲之義又止據以歲在爲太歲之文漢敦煌長史武班碑雲建和元年

歲在丁亥後漢書鄭康成傳雲今年歲在辰明年歲在巳漢金鄉長侯成碑雲延熹七年歲在甲辰堂邑令費鳳碑雲熹平六

年歲𢓜兮大荒皆太歲所在始不知有歲陰太陰之名矣曹震圭誤以歲星

爲太歲又以太陰爲後宮之星在帝後二辰附會歲後二辰之

說蓋不足辨梅瑴成謂歲星因太歲而得名亦非是據許叔重

以歲爲木星制字之始則太歲實因木星而得名故有靑龍之

名玉海引三禮義宗雲歲星者東方蒼龍之宿五星之首在天

右行十二歲一周天太歲者歲星之神法五行亦十二歲一周

於地其言得之矣

  漢書翼奉傳注考誤

漢書翼奉傳元帝初卽位上封事曰正月癸未日加申時有暴

風從西南來風㠯太陰下抵建前

 考通鑑元帝初元元年爲癸酉歲奉傳明言上封事在元帝

 初卽位之年又下雲是歲關東大水郡十一飢疲尤甚上廼

 下詔江海陂湖園池屬少府者㠯假貧民勿租稅按之元帝

 紀亦是元年事奉上封事又在詔前則是癸酉歲無疑張晏

 此下注云初元二年歲在甲戌正月十二日癸未也太陰在

 太歲後孟康雲時太陰在未月建在寅風從未下至寅南也

 建爲主氣太陰臣氣也葢誤以太陰爲在太歲後又不考本

 紀年月及奉傳上下文疏謬甚矣且上雲從西南來者酉在

 寅之西南方故云太陰下其雲建前者當是正月建寅耳

明年二月戊午地震七月己酉地復震奉奏封事曰今年太陰

建於甲戌

 考元帝紀二年詔曰二月戊午地震於隴西郡七月詔曰一

 年中地再動正與奉傳合是年太歲在甲戌足証太陰卽太

 歲也孟康此下注云太陰在甲戌則太歲在子誤

明年夏四月乙未孝武園白鶴館災上疏曰臣願陛下因天變

而徙都如因丙子之孟夏順太陰㠯東行

 考元帝紀三年夏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鶴館災於是言事者

 衆或進擢召見正與奉傳合奉傳下雲書奏天子異其意荅

 曰云雲卽帝紀所言進擢召見也是年太歲在乙亥奉疏欲

 以明年丙子歲遷都順太陰東行太陰由子左行至醜醜在

 子東也張晏此下注云如因今丙子之四月也太陰是時在

 甲戌當轉在乙亥丙子左旋之也誤矣奉傳中一雲元帝初

 卽位下雲是歲下雲明年下又雲明年本甚明白晏注漢書

 並本傳忽之已可怪矣且元帝以丙子歲三月行幸河東未

 始不因奉言厭勝東行奉於途次何由勸帝遷都乎

  太歲歲星行二十八宿表

太歲卽太陰歲陰 歲 星      歲星出月

天文訓太陰在寅歲歲星舍斗牽牛  十一月晨出東方名日攝提格

天官書歲陰左  星右轉居丑斗牽牛正月晨出東方行在寅

天文志太歲在寅         正月晨出東方日攝提格

石氏      在斗牽牛

甘氏攝提格之歲攝歲星在建斗牽牛婺正月晨出於東方爲提在寅   女漢志引甘氏在建日十二月

        星婺女誤

太初歴      在營室東壁

春秋緯太陰在寅 歲星居斗牽牛

天文訓太陰在卯歲歲星舍須女虛危 十二月名日單閼

天官書歲陰在卯 星居子婺女虛危 二月

天文志太歲在卯          二月

石氏

甘氏攝提在卯  歲星在子女虛危漢      志引作在虛危誤

太初歴      在奎婁

春秋緯太陰在卯 歲星居須女虛危

天文訓太陰在辰 歲星舍營室東壁 正月歲名日執除

天官書歲陰在辰 星居亥營室東壁 三月

天文志太歲在辰          三月

石氏       在營室東壁

甘氏攝提在辰  歲星在亥營室東壁

太初歴      在胃昴

春秋緯太陰在辰 歲星居營室東壁

天文訓太陰在巳歲歲星舍奎婁   二月名曰大荒落

天官書歲陰在巳 星居戌奎婁按今本四月     多胃昴二字誤

天文志太歲在巳

石氏       在奎婁

甘氏攝提在巳  歲星在戌奎婁胃

太初歴      在參罰

春秋緯太陰在巳 歲星居奎婁

天文訓太陰在午歲歲星舍胃昴畢  三月名曰敦牂

天官書歲陰在午 星居酉胃昴畢  五月

天文志太歲在午          五月

石氏       在畢昴畢

甘氏攝提在午  歲星在酉畢昴

太初歴      在東井輿鬼

春秋緯太陰在午 歲星居胃昴畢

天文訓太陰在未歲歲星舍觜巂參  四月名曰協洽

天官書歲陰在未 星居申觜觿參  六月

天文志太歲在未 歲星在觜觿參

石氏       在參罰

甘氏攝提在未  歲星在未觜觿參罰      漢志引作參罰誤

太初歴      在注張七星

春秋緯太陰在未 歲星居觜參伐

天文訓太陰在申歲歲星舍東井輿鬼 五月名曰涒灘

天官書歲陰在申 星居未東井輿鬼 七月

天文志太歲在申          七月

石氏       在東井輿鬼

甘氏攝提在申  歲星在東井輿鬼      漢志引作在弧

太初歴      在翼軫

春秋緯太陰在申 歲星居東井輿鬼

天文訓太陰在酉歲歲星舍柳七星張 六月名曰作鄂

天官書歲陰在酉 星居午柳七星張 八月

天文志太歲在酉曰         八月作詻

石氏       在柳七星張

甘氏攝提在酉  歲星在午柳七星張      漢志引作注張

太初歴      在角亢

春秋緯太陰在酉 歲星居柳九星張

天文訓太陰在戌歲歲星舍翼軫   七月名曰閹茂

天官書歲陰在戌 星居巳翼軫   九月

天文志太歲在戌曰         九月掩茂

石氏       在翼軫

甘氏太陰在戌  歲星在巳翼軫漢志      引作在七星翼

太初歴      在氐房心

春秋緯太陰在戌 歲星居翼軫

天文訓太陰在亥歲歲星舍角亢   八月名曰大淵獻

天官書歲陰在亥 歲星居辰角亢  十月

天文志太陰在亥           十月

石氏       在角亢始

甘氏攝提在亥  歲星在軫角亢

太初歴      在尾箕

春秋緯太陰在亥 歲星居角亢

天文訓太陰在子歲歲星舍氐房心  九月名曰困敦

天官書歲陰在子 歲星居卯氐房心 十一月

天文志太歲在子          十一月

石氏       氐房始

甘氏攝提在子  歲星在卯氐房牽牛      漢志引作氐房

太初歴      在建星牽牛

春秋緯太陰在子 歲星居氐房心

天文訓太陰在丑歲歲星舍尾箕   十月名日赤奮若

天官書歲陰在丑 星居寅尾箕   十二月

天文志太歲在丑         十二月

石氏      在尾箕

甘氏攝提在丑  歲星在寅心尾箕漢      志引作心尾

太初歴     在婺女虛危

春秋緯太陰在丑 歲星居尾箕

 按天文訓之太陰天官書謂之歲陰天文志謂之太歲甘氏

 謂之攝提是以攝提代太歲楚辭之攝提貞於孟陬卽太歲

 建寅也淮南紀歲星出月在史記漢書前兩月蓋淮南之誤

 觀鄭康成引樂說歲星與日常應太歲月建所建之辰以見

 則知太歲月建在寅歲星亦以寅月出是史記漢書正月出

 之說爲長矣餘十二辰仿此淮南史記石氏春秋緯紀歲星

 所在之宿大畧相同甘氏每在後一宿太初歴每在後二辰

 者據漢志雲甘氏太初歴所㠯不同者以星贏縮在前各錄

 後所見也考淮南雲歲星舍斗牽牛東井輿鬼爲對丑爲斗

 牽牛未爲東井輿鬼則知丑對於未太陰在寅歲星必在斗

 牽牛甘氏所云婺女太初所云營室東壁或有不揣本而齊

 末之失矣歲星贏縮則爲災故甘氏言歲星所居處安靜中

 度吉天文訓言當居而不居越而之他處皆有凶驗然則因

 太歲以求歲星固有常次之舍而太初歴所以與淮南史記

 甘氏諸家異者按之天文訓雲太陰在四仲則歲星行三宿

 太陰在四鉤則歲星行二宿今太陰在卯是爲仲歲星當居

 子行女虛危三宿淮南諸家皆與天文訓所言合惟太初歴

 則行奎婁二宿可以証其法之不符矣凡此疑太初改建寅

 之後歴家沿襲參差之誤今據各家同異具表如右石氏太

 初歴無全書見天文志所引甘氏春秋緯見開元占經與天

 文志所引甘氏多不同者班固摭錄之誤也

  月太歲旬中太歲考

太歲有三一爲年太歲左行二十八宿十二年一周天始見於

海外南經雲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淮南天文訓謂之太陰

雲太陰所建蟄蟲首穴而處鵲巢鄕而爲戸說文雲舃者知太

歲之所在舄卽鵲字知所在者亦言向之是爲年太歲貴神也

一爲月太歲二月起卯三月子四月酉五月午六月復至卯終

十二月右行四正亦謂之咸池亦曰小時天文訓雲斗杓爲小

歲正月建寅月從左行十二辰咸池爲太歲二月建卯月從右

行四仲終而復始又雲大時者咸池也小時者月建也又雲太

歲迎者辱背者強則與太陰之不可背而可鄕者絕不同故知


非年太歲今陰陽家引李鼎祚則以大時爲正月起卯月行四

仲明以來通書皆用其說遯甲書推大時法雲天罡加月建亥


卯未辰有加仲者其下卽是大時所在如法推之則大時三月

起卯四月子五月酉六月午七月復至卯終十二月右行四正


又與淮南二月起卯及通書正月起卯兩說不同按遯甲書所

謂大時今通書誤謂之天吏三合五行死氣之位也李鼎祚之

大時三合五行沐浴之位也淮南之大時通書俗謂之打頭火


亦謂之飛大煞三合五行王氣之位也其法申子辰月在子亥


卯未月在卯巳酉丑月在酉寅午戌月在午卽從二月起卯右

數四仲得之大時凡三說皆不吉然求其所以名咸池之由則

似三合沐浴之說爲近豈淮南二月字當作正月與漢西嶽華

山碑雲元和元年歲在戊午名曰咸池或是歲在四正則有咸

池之名或古人誤讀淮南咸池爲太歲之語而以年太歲爲咸

池不知其審旬中太歲者亦因蒼龍所在而得名故王莽傳注

服䖍以蒼龍爲太歲通典引太公曰將軍自居九天之上竟一

旬復徙開牙門常背建向破太歲太陰太陰大將軍夫雲一旬

而徙趨避吉凶則非年太歲及月太歲明白其法出於龍首經

曰諸欲求日白虎六甲爲靑龍六丙爲朱雀六戊爲勾陳六庚

爲白虎六癸爲元武假令甲子旬靑龍在子朱雀在寅勾陳在

辰白虎在午元武在酉大將處靑龍執法行刑抵朱雀將往來

抵勾陳以白虎加敵人伏勾陳抵元武他皆仿此遯甲書亦載

其式雲六甲在子靑龍大將居之六乙在丑蓬星鼓角居之六

丙在寅明堂士卒居之六丁在卯太陰伏兵居之六戊在辰天

門軍門居之六已在已地戸小將居之六庚在午天獄斬斷居

之六辛在未天庭判斷居之六壬在申天牢糧草囚繫居之六

癸在酉天藏華蓋甲仗居之終十辰至甲戌則戌爲靑龍據此

知太公所云竟一旬復徙者卽其法而遯甲書雲背太歲當萬

人大將軍五千人太陰月建各當五千人則卽以太公所云建

爲月建所推太歲太陰大將軍與今陰陽家所載同疑非古法

也天文訓雲太陰在寅朱雀在卯勾陳在子元武在戌白虎在

酉蒼龍在辰寅爲建卯爲除辰爲滿已爲平主定午爲定未爲

執主陷申爲破主衡酉爲危主杓戌爲成主小德亥爲收主大

德子爲開主太歲丑爲閉主太陰按孤虛式甲寅旬中孤在子

丑天文訓旣雲勾陳在子又以子丑爲主太歲太陰下又雲凡

用太陰左前刑右背德擊勾陳之衝辰以戰必勝以攻必克則

此太陰太歲卽旬中孤位特未識何以又分太陰太歲爲二其

雲主者猶言與之相應如馬融注書以斗七星爲一主日二主

月之𩔖天文訓寅上自有太陰則不得復以丑爲太陰錢少詹

事據其文以爲太陰在太歲後一辰恐未必然且淮南此文太

歲字協紀辦方引作太陽或別有據矣斗建雌神亦名太陰故

天文訓雲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於子月徙一辰雄左

行雌右行五月合午十一月合子太陰所居辰爲厭日是又一

太陰也郭氏元經有太陰子年在戌丑年在亥順推十二辰遯

甲書推太陰法常以功曹加歲支神後下是也此卽時憲書所

載太陰又與淮南歲陰及遯甲書陽遁前陰遁後之太陰各不

同考古者固不可以同名異實而誤矣

 天文訓正月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大時  午卯子酉午卯子酉午卯子酉

李鼎祚正月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大時  卯子酉午卯子酉午卯子酉 午

 遯甲書正月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推大時 酉午卯子酉午卯子酉午卯子

  𣈆灼漢書注釋

漢書天文志晉灼雲太歲在四仲則歲行三宿太歲在四孟四

季則歲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歲而

周天近人多言未聞其審按其文出天文訓雲太陰在四仲則

歲星行三宿太陰在四鉤則歲星行二宿高誘注仲中也四中

謂太陰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也丑鉤辰申鉤巳寅鉤亥未鉤

戌謂太陰在四角開元占經引其注云太陰謂太歲也四仲子

午卯酉也假令歲陰在卯星守須女虛危故云三宿也此是許

叔重注今本脫之依義推之知晉灼雲太歲在四仲者中與仲

二讀子午卯酉爲冬夏春秋之仲亦爲東西南北四正之中太

陰左行在卯則歲星右轉居子舍婺女虛危三宿太陰在酉則

星居午舍柳七星張三宿太陰在午則星居酉舍胃昴畢三宿

太陰在子則星居卯舍氐房心三宿四正之宿各三合得十二

故又雲三四十二也其雲太歲在四孟者寅申巳亥爲四孟月

太陰在寅則星行斗牽牛二宿太陰在申則星行東井輿鬼

宿太陰在巳則星行奎婁二宿太陰在亥則星行角亢二宿雲

太歲在四季者辰戌丑未爲四季月太陰在辰則星行營室東

壁二宿太陰在未則星行觜巂參二宿太陰在戌則星行翼軫

二宿太陰在丑則星行尾箕二宿四孟四季之宿各二合得十

六故又雲二八十六也荊州占日歲星行一次居二十八宿與

太歲應十二歲而周天太陰居維辰歲星居維宿上太陰居仲

辰歲星居仲宿上亦足證晉灼之言矣孔頴達因服䖍注左傳

言龍度天門乃有歲星跳辰之說考左傳稱歲棄其次及淫於

他次則爲災淮南史記稱歲星當居不居越而之他處則凶及


其下是以樂說有歲星常應太歲之語太歲卽因歲星而定所


在之辰若歲星積年跳辰太歲不當依十二年之次占騐家亦

不必以失次爲凶矣服䖍所云龍度天門卽謂歲星自亥至酉


乾爲天門戌亥屬乾歲星爲龍耳

  相宅書敘

蜀之江津縣蹇孝亷以儒術通陰陽五行之學出其師授相宅

書索序於予予覽其書而善之書名陽宅三要三者何曰宅曰

門曰竈也宅門竈所在之方陰陽相得五行相生及比和則吉

否則凶用其法遊都下斷驗如神予嘉其法之合於古者有五

一曰各具一太極看法以名院中分八卦方位其視門以門內

之院視宅竈以宅竈所在之院合於黃帝宅經雲隨宅大小中

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則知世俗所用門上看門水中望水之

法非也二曰論八卦方位不論天干地支世傳有八宅周書者

惟以八卦分吉凶八卦之稱父母長少男女疑卽主於人事故

作宅尤宜取法如戌亥屬乾壬子癸屬坎卽以乾坎論餘俱仿

此至選擇以天干爲重故遯甲書以甲巳各管丑日分上中下

元陰宅以地支爲重故兼十二辰三者之分各有至理善乎蹇

孝廉之言三元者天道宜用之選擇不宜以之相宅也三日各

房之戸論方不論向與大門異其法出於楊益字筠竈卦書雲

各房門戸但論背坐一作之方不必論向蓋陽宅用天光陰宅

用地氣門戸旣名爲氣口天氣從此入今世相宅家定各房門

戸自屋內視向失之遠矣四曰竈屋門在宅吉方竈火門向宅

主本命吉方竈座壓本命凶方亦出竈卦書雲西四命人舊竈

在巽巳方不吉今移往乾亥方東四命人舊竈在乾亥方不吉

今移往巽巳方夫西四命人以巽巳方爲不吉則移竈在吉方

可証舊八宅書謂竈宜在宅凶方者必是誤認竈屋爲竈座也

五曰論宅以簷霤正中之戸並門竈爲三要合於月令五祀之

義五祀有中霤義爲屋水流之中卽中堂之戸其稱陘者路稱

戸者小於門言門與宅足兼陘與戸是三要卽統五祀宜置吉

方也相宅之術出於周官大司徒之職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

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古有宮宅地形二十卷見蓺

文志形法家班固雲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

以求其吉凶猶律有長短而各徵其聲非有鬼神數自然也今

所傳惟有黃帝宅經而其文稱文王孔子子夏淮南李淳風諸

家宅經蓋宋人撰集成書非古本矣然以乾坎艮震爲陽巽離

坤兌爲陰辰戌爲斜界修造則陽宅以陰爲得陰宅以陽爲

得遷移則從陰入陽從陽入陰爲吉重陰重陽爲凶其術有所

傳不可誣也又有生氣福德五鬼絕命刑禍之名卽今入宅書

九星所本考開元占經引洛書雲北斗第一曰破軍第二曰武

曲第三曰廉貞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祿存第六曰巨門第七曰

貪狼七星加輔弼又見郭璞元經而明周視作陰陽定論以爲

立名之謬蓋不知妄作之言矣漢時有堪輿金匱十四卷淮南

及鄭康成注周禮引堪輿黃帝問天老事卽此書許叔重以堪

爲天道輿爲地道又有圖宅術書見論衡所引王充言宅有五

音姓有五聲專比者吉相賊者凶王符潛夫論亦云商家之宅

宜西出門五行當出乘其勝入居其隩漢以來多行用之至唐

呂才乃雲堪輿經黃帝對天姥始言五姓黃帝時獨姬姜數姓

耳後世賜族者寖多本同末異非宮商角徵羽相管攝也其言

似近理而實不然猶之古人言武王以甲子日興紂以甲子日

亡不知遯甲之法同一日向東北則吉者向西南則凶武王以

甲子昧爽擊紂渡孟津向東北其日生門在艮故勝紂則反是

故敗也古人又言東家之西卽西家之東是不知宅經各院中

分之法以截路分方視宅者也唐楊益撰竈卦書始以坎離震

巽爲東四卦乾坤艮兌爲西四卦東四宅門竈勿犯西四西四

亦同又世傳黃石公論宅元書雲東四裝西及西四裝東皆不

吉者謂房間之數洪範五行一六水爲坎二七火爲離三爲震

八爲巽四爲兌九爲乾五爲坤十爲艮坎離震巽之數不宜開

乾坤艮兌之門俗間注陽宅大全書不知此法予聞之稷山韓

君韓之相宅有神授也予嘗論俗傳之法皆有所本乾與兌坤

與艮坎與巽離與震爲生氣貪狼木者陰陽相得五行相生之

象也坎與震離與巽乾與艮坤與兌爲天乙巨門陽土者五行

相生但重陰重陽其吉次於生氣也乾與坤艮與兌坎與離震

與巽爲延年武曲陽金者陰陽老中少正配金土相生水火相

濟陰陽木比和恆久之象也坤與坎巽與艮兌與震離與乾爲

絶命破軍陰金者陰陽相遇不相配五行又相剋也乾與震巽

與坤艮與坎離與兌爲五鬼廉貞火者五行相剋又重陰重陽

也乾與坎坤與離震與艮兌與巽爲六煞文曲水者重陰重陽

金水火土不能相生木土金木又相剋也坎與兌離與艮乾與

巽震與坤爲禍害祿存陰土者一陰一陽但人事仲男女與小

男女不相配又長女長男違離其父母或適人或遠遊也入宅

家名爲遊年其理甚精殆非後人所能意造而世俗旣不知各

院中宮下指南鍼定八方之法誤用之則反以爲不効不亦誣

乎近有陽宅大成一書以選擇家飛九宮定宅位如坎宅雲以

一白入中宮二黑在乾三碧在兌四綠在艮五黃在離六白在

坎七赤在震八白在巽則方位吉凶顚倒已極並不知選擇與

相宅有有形無形一動一靜之分宅有定方不可飛入中宮也

又或以三元之法相宅不論宅竈及鄰家高屋而謂上元旺氣

在坎坤震中元在兌坤乾下元在兌艮離然則古今公府皆坎


離不旺上中元耶其言出於蔣大鴻猶李時珍之本草偶有効

驗便以著書非古法也又有用八宅之說而爲邵雍先天八卦

所惑者如坎宅開坤門以坤爲後天之離與坎相合不悟土來

克水其謬更甚蹇孝廉與予同舉於鄕其好學多蓺固不止此

聊作序吿以鄙見並袪世俗之惑雲爾












問字堂集卷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