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城市也要辦好農業

工業城市也要辦好農業
瀋陽市革命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1年1月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工業城市要不要辦好農業?這是社會主義建設兩條路線鬥爭的一個重大問題。

「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遵照這個偉大方針,象遼寧這樣的工業比重比較大的省,象瀋陽這樣的大工業城市,都在盡力抓好農業,既加快了農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工業的發展。

過去,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鼓吹「瀋陽是搞工業的,不能搞那麼多糧食」,對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造成糧食、蔬菜長期不能自給。省、市革委會成立後,開展革命大批判,大打「農業翻身仗」,僅僅兩年時間,瀋陽市基本上實現了糧、菜自給。

這個事實不僅證明,工業城市辦好農業是必要的,是不難辦到的;而且證明,只有正確處理工業和農業的關係,才能多快好省地發展工業,加強工農聯盟,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編 者


瀋陽市是一個重工業城市。過去,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重城輕鄉」、「重工輕農」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宣揚「伸手向上,吃糧靠國家」的依賴思想,工農業發展很不平衡,糧、菜自給率一直很低,使瀋陽市成了長年端着「金碗」要飯吃的「瘸拐李」。

瀋陽市革委會成立以後,狠批了「吃糧靠國家」的依賴思想,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短短兩年時間,就實現了口糧、蔬菜基本自給。

工業城市是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因地制宜地積極搞糧菜自給,還是伸手向上,單純靠國家供給糧菜?這是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

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發展國民經濟總方針,深刻地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正確地解決了城市與農村、工業與農業、工人與農民的關係問題,也為工業城市辦好農業指明了方向。

劉少奇及其代理人對抗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瘋狂叫嚷「瀋陽是搞工業的,不能搞那麼多糧食」。他們以搞工業為藉口,把農業生產甩開不顧。工業城市努力抓好工業,這是對的,但是不能把工業和農業對立起來,只抓工業。他們只抓工業,既損害了農業生產,又使工業的發展離開了以農業為基礎的軌道而受到阻礙。他們發展工業是假,破壞工農業生產,加劇城鄉差別,妄圖把社會主義城市變成資本主義的城市是真。

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劉少奇及其代理人被打倒了,但是,兩條路線的鬥爭並沒有結束。在辦農業的過程中,有的人也認為:「吃糧靠國家,理所當然。」說什麼「工業城市辦農業,是扔掉西瓜揀芝麻,不務正業。」他們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把工業與農業對立起來。發展工業能夠有力地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和農業生產的大發展;而發展農業則為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大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這是辯證的統一。特別是城市工業和郊區農業有着更直接的聯繫。郊區農業是直接為城市服務的。工業城市辦好農業,既為工業發展創造條件,又能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的主導作用。工業為郊區農業「四化」提供技術力量與物資設備;郊區農業保證對城市糧食、蔬菜及副食品供應。這樣互相支援,互相促進,就能推動工農業迅速發展。兩年來,由於切實抓了農業,抓了工業對農業的支援,瀋陽市農業「四化」水平迅速提高,一九七○年糧食總產量比歷史上最高年產量的一九六八年增長了百分之十六點七,口糧、蔬菜基本自給。工業生產也是一派大好形勢,工業產值增長很多。這些活生生的事實,對那些認為「工業城市辦農業是不務正業」的人,難道不是極好的教育嗎?「不務正業」論者看不到工業城市發展農業生產的必要性和巨大的潛力。他們對有利條件不去利用,糧、菜經過努力能夠自給,卻不想自給。這是懦夫懶漢的世界觀,離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十萬八千里。

工業城市辦好農業,不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是個政治問題。工農業互相支援,是社會主義階段工農聯盟的經濟基礎。工業城市辦好農業,就有利於發展和鞏固這個經濟基礎,從而不斷鞏固和加強工農聯盟,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

過去,劉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剝奪農民的政策,妄圖用城市支配農村,用工業支配農業,加劇城鄉矛盾、工農矛盾,削弱無產階級專政。現在,經過開展革命大批判,「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思想深入人心,城市各行各業都把支援農業當作本份。廣大群眾說:「農業是各行各業之本,千行萬行,支援農業都是我們的本行。」工農互相學習,互相鼓勵,階級感情越來越深,心貼得越來越緊。廣大革命工人,帶着深厚的革命情誼,千方百計地為加快農業生產的發展而貢獻力量。最近兩年,瀋陽市農機生產的發展,相當於過去二十年的發展。貧下中農也把支援工業建設看做是自己的光榮職責,想工人所想,經常到工廠和工人促膝談心,徵求意見,改進副食品生產,不斷改善市場供應。工農業的緊密聯繫,工人階級與貧下中農的緊密團結,進一步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

工業城市辦好農業,還是關係到鞏固郊區農村集體經濟,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大問題。

過去,劉少奇及其代理人一面在城市伸手向國家要糧吃,一面在農村抓錢不抓糧,抓副業不抓農業。他們鼓吹「不要怕發展資本主義,只要來錢,種搖錢樹也可以」,拚命把農村拉向資本主義邪路,導致資本主義自發勢力泛濫,嚴重破壞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這是一條代表地主、富農利益的反動路線,是在農村復辟資本主義的反革命綱領。

毛主席教導我們:「對於農村的陣地,社會主義如果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占領。」工業城市辦農業,最根本的是用毛澤東思想占領農村陣地。瀋陽市革委會堅持用毛澤東思想教育農民,狠抓農村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反覆批判了「重副輕農」、「重錢輕糧」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批判了懦夫懶漢的世界觀,堅持「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走大寨的道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迅速改變了郊區農村的面貌。新城子區郭七大隊,原來連續三年超《綱要》,後來在修正主義路線毒害下,重副輕農,甚至開辦了與農業無關的十四個工廠和作坊,結果,土地荒了一大半,糧食單產一年就降低一半。通過革命大批判,貧下中農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農業為主,砍掉了與發展農業無關的副業,注意抓好正當副業。他們學大寨,苦戰兩年,實現了每人兩畝旱澇保收田,糧食單產跨過了「黃河」。瀋陽市的大量事實表明,哪裡資本主義邪氣上升,農業生產就下降,哪裡的社會主義正氣上升,農業生產就飛躍發展。

工業城市辦好農業,搞好糧、菜自給,是落實毛主席的「備戰、備荒、為人民」偉大戰略方針的需要。帝國主義存在一天,新的世界大戰的危險就存在一天。工業城市搞糧、菜自給,是反侵略戰爭準備的當務之急。過去,瀋陽市糧、菜要靠十七、八個省供給,要使用五、六種交通工具,穿山越嶺,跨江過海,才能運到瀋陽。這是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造成的惡果。只有把農業搞上去,扭轉吃糧靠外調的局面,爭取實現糧、菜自給,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掌握主動權,經得起戰爭和自然災害的考驗,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工業城市辦好農業,根本的問題在于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瀋陽市糧、菜自給,過去十幾年沒有辦到,為什麼在市革委會成立後的短短兩年中就辦到了呢?就是因為深入進行了路線教育,反覆批判了「重工輕農」和「重錢輕糧」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充分發動了群眾,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有了正確的路線,就有了一切。丟掉這條正確路線,就丟掉了一切。

事實證明:工業城市辦好農業,實現糧、菜自給,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