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七

卷第十六 春秋繁露 卷第十七
漢 董仲舒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版本

春秋繁露卷十七

     漢  董  仲  舒  撰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

天地之行美也是故春襲葛夏居宻陰秋避殺風冬

本風冬誤作冬風避重漯就其和也衣欲常漂食慾常饑體欲

常勞而無長佚居多也凡天地之物乘以其泰而生厭

於其勝而死四時之變是也故冬之水氣東加於春而

木生乘其泰也春之生西至金而死厭於勝也生於木

者至金而死生於金者至火而死春之所生而不得過

秋秋之所生不得過夏天之數也飮食臭味每至一時

亦有所勝有所不勝之理不可不察也四時不同氣氣

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視代美而代養之同時

美者雜食之是皆其所宜也故薺以冬美而芥以夏成

此可以見冬夏之所宜服矣冬水氣也薺甘味也乘於

水氣而美者甘勝寒也薺之爲言濟與濟大水也夏火

氣也芥苦味也乘於火氣而成者苦勝暑也天無所言

而意以物物不與羣物同時而生死者必深察之是天

所告人也故薺成告之甘芥成告之苦也君子察物而

 成告謹是以至薺不可食之時而盡遠甘物至芥成就

 也天獨所代之成者君子獨代之是冬夏之所宜也春

 秋雜物其和而冬夏代服其宜則當得天地之美四時

 和矣凡釋味之大體冬其時所之美而違天不遠矣是

 故當百物大生之時羣物皆生而難不惜其命所以救

 窮也推進光榮褒揚其善所以明也受命宣恩輔成君

 子所以助化也功成事就歸德於上所以致義也是故

 地明其理爲萬物母臣明其職爲一國宰母不可以不

 信宰不可以不忠母不信則草木傷其根宰不忠則姦

 臣危其君根傷則亡枝葉君危則亡其國故爲地者務

 暴其形爲臣者務著其情一國之君其猶一體之心也

 隱居深宮若心之藏於胸至貴無與敵案他本敵誤作遍若心

 之神無與雙也其官人上士高清明而下重濁若身之

 貴目而賤足也任羣臣無所親若四肢之各有職也內

 有四輔若心之有肝肺脾腎也外有百官若心之有形

 體孔竅也親聖近賢若神明皆聚於心也上下相承順

 若肢體相爲使也布恩施惠若元氣之流皮毛腠理也

 百姓皆得其所若流血氣和平形體無所苦也無爲致

太平若神氣無自通於淵也致黃龍鳳凰若神明之致

玉女芝英也君明臣𫎇其功若心之神體得以全臣賢

君𫎇其恩若形體之靜而心得以安上亂下被其患若

耳目不聰明而手足爲傷也臣不忠而君滅亡若形體

妄動而心之喪是故君臣之禮若心之與體心不可以

不堅君不可以不賢體案他本體誤作禮不可以不順臣不可

以不忠心所以全者體之力也君所以安者臣之功也

是以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見其光案他本光誤作尤

序列星而近至精考陰陽而降霜露高其位所以爲尊

也下其施所以爲仁也藏其形所以爲神也見其光所

以爲明也序列星所以相承也近至精所以爲剛也考

陰陽所以成歲也降霜露所以生殺也爲人君者其法

案他本取作最象於天案他本下有也字故貴爵而臣國所以爲仁

也深居隱處不見其體所以爲神也任賢使能觀聽四

方所以爲明也量能授官賢愚有差所以相承也引賢

自近以備股肱所以爲剛也考實事功次序殿最所以

成世也有功者進無功者退所以賞罰也是故天執其

道爲萬物主君執其常爲一國主天不可以不剛主不

可以不堅天不剛則列星亂其行主不堅則邪臣亂其

官星亂則亡其天臣亂則亡其君故爲天者務剛其氣

爲君者務堅其政剛堅然後陽道制命地卑案他本卑誤作畢

其位而上其氣暴其形而著其情受其死而獻其生成

其事而歸其功卑其位所以事天也上其氣所以養陽

也暴其形所以爲忠也著其情所以爲信也受其死

本死作形所以藏終也獻其生所以助明也成其事所以助

位也歸其功所以致義也爲人臣者其法取象於地故

朝夕進退奉職應對所以事貴也供設飮食候視疚疾

所以致養也委身致命事無專制所以致養也竭愚寫

情不飾其過所以爲忠也伏節死義代四時也而人之

所治也安取久留當行之理而必待四時也此之謂壅

案他本非作兆其中也人有喜怒哀樂猶天之有春秋冬夏

也喜怒哀樂之至其時而欲發也若春秋冬夏之至其

時而欲出案他本出誤作忠也皆天氣之然也其宜直行而無

鬱滯一也天終歲乃一徧案他本徧誤作偏此四者而人主終

日不知過此四之數其理故不可以相待且天之欲利

人非宜其欲利榖也除穢不待時況穢人乎

 威德所生第七十九

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爲政之理不可

不審也春者天之和也夏者天之德也秋者天之平也

冬者天之威也天之序必先和然後發德必先平然後

發威此可以見不和不可以發慶賞之德不平不可以

發刑罰之威又可以見德生於和威生於平也不和無

德不平無威天之道也起者以此見之矣我雖有所愉

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當然後發慶賞以立其德雖有

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後發刑罰以立其威

能常若是者謂之天德行天德者謂之聖人爲人主者

居至德之位操殺生之勢以變化民民之從主也如草

木之應四時也喜怒當寒暑威德當冬夏冬夏者威德

之合也寒暑者喜怒之偶也喜怒之有時而當發寒暑

亦有時而當出其理一也當喜而不喜猶當暑而不暑

當怒而不怒猶當寒而不寒也當德而不德猶當夏而

不夏也當威而不威猶當冬而不冬也喜怒威德之不

可以不直處而發也如寒暑冬夏之不可不當其時而

出也故謹善惡之端何以效其然也春秋采善不遺小

 掇惡不遺大諱而不隱罪而不忽以是非正理以褒貶

 喜怒之發威德之處無不皆中其應可以參寒暑冬夏

 之不失其時案他本下有而字巳故曰聖人配天

   如天之爲第八十

 陰陽之氣在上天亦在人在人者爲好惡喜怒在天者

 爲暖淸寒暑出入上下左右前後平行而不止未嘗有

 所稽留滯鬱也其在人者亦宜行而無留若四時之條

 條然也夫喜怒哀樂之止動也此天之所爲人性命者

 臨其時致上而欲發其應亦天應也與暖淸寒暑之至

 其時而亦發無異若留德而待春夏留刑而待秋冬也

 此有順四時之名實逆於天地之經在人者亦天也奈

 何其久留天氣使之鬰滯不得以其正周行也是故脫

 天行穀朽寅而秋生麥告除穢而繼乏也所以成功繼

 乏以贍人也天之生有大經也而所周行者又有害功

 也除而殺殛者行急皆不待時也天之志也而聖人承

 之以治是故春修仁而求善秋修義而求惡冬修刑而

 致清夏修德而致寛此所以順天地體陰陽然而方求

 善之時見惡而不釋方求惡之時見善亦立行方致清

之時見大善亦立舉之方致寛之時見大惡亦立去之

以效天地案他本地作子之方生之時有殺也方殺之時有生

也是故志意隨天地緩急倣陰陽然而人事之宜行者

無所鬱滯且恕於人順於天人之道兼舉此謂執其中

天非以春生人以秋殺人也當生者曰生當死者曰死

非殺物之任擬神明亂世之所起亦博若是皆因天地

之化以成敗物乘陰陽之資以任其所爲故爲惡愆人

力而功傷名自過也天地之間有陰陽之氣常漸人者

若水常漸魚也所以異於水者可見與不可見耳其澹

澹也然則人之居天地之間其猶魚之離水一也其無

間若氣而淖於水水之比於氣也若泥之比於水也是

天地之間若虛而實人常漸是澹澹之中而以治亂之

氣與之流通相殽饌也故人氣調和而天地之化美殽

於惡而味敗此易之物也推物之類以易見難者其情

可得治亂之氣案他本氣作易邪正之風是殽天地之化者也

生於化而及殽化與運連案他本連作之也春秋舉世事之道

夫有書天之盡與不盡王者之任也詩云天難諶斯不

易維王此之謂也夫王者不可以不知天知天詩人之

所難也天意難見也其道難理是故明陽陰入出實虛

之處所以觀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順逆小大廣狹所

以觀天道也天志入其道也義爲人主者予奪生殺各

當其義若四時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惡戾

任德遠刑若陰陽此之謂能配天天者其道長萬物而

王者長人人主之大天地之參也好惡之分陰陽之理

也喜怒之發寒暑之比也官職之事五行之義也以此

長天地之間蕩原註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

天地陰陽木火土金水九與人而十者天之數畢也故

數者至十而止書者以十爲終皆取之此聖人何其貴

者起於天至於人而畢畢之外謂之物物者投所貴之

端而不在其中以此見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爲天

下貴也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故其治亂之故動靜順

逆之氣乃損益陰陽之化而搖蕩四海之內物之難知

者若神不可謂不然也今投地死傷而不騰相助投淖

相動而近投水相動而愈遠由原註一作猶此觀之夫物愈

淖而愈易變動搖蕩也今氣化之淖非直水也而人主

以衆動之無已時是故常以治亂之氣與天地之化相

殽而不治也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氣正則天地之化精

而萬物之美起世亂而民乖志癖而氣逆則天地之化

傷氣生災害起是故治世之德潤草木澤流四海功過

名者所以別物也親者重疎者輕尊者文卑者質近者

詳遠者畧文辭不隱情明情不遺文人心從之而不逆

古今通貫原註一作道而不亂名之義也男女猶道也人生

別言禮義名號之由人事起也不順天道謂之不義察

天人之分觀道命之異可以知禮之說矣見善者不能

無好見不善者不能無惡好惡去就不能堅守故有人

道人道者人之所由樂而不亂服而不厭者萬物載名

而所生聖人因其象以命之然而可易也皆有義從也

故正名以明義也物也者洪名也皆名也而物有和名

此物也非失物故曰萬物動而不形者意也形而不易

者德也樂而不亂復而不厭者道也四海之內殽陰陽

之氣與天地相雜是故人言旣曰王者參天地矣苟參

天地則是化矣豈獨天地之精哉王者亦參而殽之治

則以正氣殽天地之化亂則以邪氣殽天地之化亂則

同者相益異者相損之數也無可疑者矣

  天道施第八十二

天道施地道化人道義聖人見端而案他本而誤作不知本精

之至也得一而應萬類之治也動其本者不知靜其末

受其始者不能辭其終利者盜案他本盜誤作道下同之本也妄

者亂之始也夫受亂之始動盜之本而欲民之靜不可

得也故君子非禮而不言非禮而不動好色而無禮則

流飮食而無禮則爭流爭則亂故案他本故誤作無禮體情而

防亂者也民之情不能制其欲使之度禮目視正色耳

 聽正聲口食正味身行正道非奪之情案他本情誤作精也所

 以安其情也變謂之情雖持異物性亦然者故曰內也

 變變原註一作情之變謂之外故雖以情然不爲性說故曰

 外物之動性若神之不守也積習漸靡物之微者也其

 入人不知習忘乃爲常然若性不可察也純知輕思則

 慮達節欲順行則倫得以諫爭僴靜爲宅以禮義爲道

 則文德是故至誠遺物而不與變躬寛無爭而不以與

 俗推衆強弗能入蜩蛻濁穢之中含得命施之理與萬

 物遷徙而不自失者聖人之心也

   繁露一書凡得四本皆有餘高祖正議先生序文

   始得寫本於里中亟傳而讀之舛誤至多恨無他

   本可校巳而得京師印本以爲必佳而相去殊不

   遠又竊疑竹林玉杯等名與其書不相關後見尚

   書程公跋語亦以篇名爲疑又以通典太平御覽

   太平寰宇記所引繁露之書今書皆無之遂以爲

   非董氏本書且以其名謂必類小說家後自爲一

   編記雜事名演繁露行於世開禧三年今編修胡

   君仲方榘宰萍鄕得羅氏蘭堂本刻之縣庠考證

  頗備凡程公所引三書之言皆在書中則知程公

  所見者未廣遂謂爲小說者非也然止於三十七

  篇終不合崇文總目及歐陽文忠公所藏八十二

  篇之數余老矣猶欲得一善本聞婺女潘同年叔

  度景憲多收異書屬其子弟訪之始得此本果有

  八十二篇是萍鄕本猶未及其半也喜不可言以

  校印本各取所長悉加改定義通者兩存之轉寫

  相訛又古語亦有不可強通者春秋㑹解一書年

  所集案此句年字上下皆原有缺文仲方摭其引繁露十三條今

  皆具在余又據說文解字王字下引董仲舒曰古

  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

  而參通之者王也許叔重在後漢和帝時今所引

  在王道通三第四十四篇中其餘傳中對越三仁

  之問朝廷有大議使使者及廷尉張湯就其家問

  之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三策中言天

  之仁愛人君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爲德陰爲刑

  故王者任德敎而不任刑之類今皆在其書中則

  其爲仲舒所著無疑且其文詞亦非後世所能到

  也左氏傳猶未行於世仲舒之言春秋多用公羊

  之說嗚呼漢承秦敝旁求儒雅士以經學專門者

  甚衆獨仲舒以純儒稱人但見其潛心大業非禮

  不行對策爲古今第一餘竊謂惟仁人之對曰仁

  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又有言

  曰不由其道而勝不如由其道而敗此類非一是

  皆眞得吾夫子之心法蓋深於春秋者也自揚子

  雲猶有愧於斯況其他乎其得此意之純者在近

  世惟范太史唐鑑爲庶幾焉褒貶評論惟是之從

   不以成敗爲輕重也潘氏本楚莊王篇爲第一他

   本皆無之前後增多凡四十二篇而三篇闕焉惟

   玉杯竹林二篇之名未有以訂之更俟來哲仲方

   得此尤以爲前所未見相與校讎將寄江右漕臺

   長兄秘閣公刻之而謂余記其後嘉定三年中伏

   日四明樓鑰書於玫媿齋









春秋繁露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