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278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七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七十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七十八卷目錄

 登州府部彙考六

  登州府風俗考

  登州府祠廟考

  登州府驛遞考

  登州府兵制考

職方典第二百七十八卷

登州府部彙考六

編輯

登州府風俗考        府志

編輯

《左傳》:季札聞齊歌,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

《漢志》:「太公治齊,修道術,尊賢智,尚有功,故至今。其士多好經術,矜功名,舒緩闊達而足智。其失夸奢朋黨,言與行謬,虛詐不情,急之則離散,緩之則放縱。」

《隋書》「大抵齊之數郡,風俗與古不殊。男子多務農桑,崇尚學業。其歸於儉約,則頗變舊風。東萊人尤朴魯,故特少文義。」

杜佑《通典》:「青州古齊,號稱強國。憑負山海,擅利鹽鐵。太公用之而富人,管仲資之以興霸。人情變詐,好行機術,豈因輕重而為弊乎?固知導人之方,先務推誠。逮乎漢氏,封立近戚,武帝臨極,儒雅盛典,今古風俗頗革,亦有文學。」

《輿地誌》:「英雄豪傑之士甲於京東,文物彬彬,而豪悍之習自若。」

《宋史》:「登、萊、高、密負海之北,民性愎戾而好訟𩰚。」 大抵東人皆朴魯純直,甚者失之滯固,然專經之士為多。蘇軾《登州謝表》:「人淳事簡,地瘠民貧。」 《元志》:「民多樸野,性皆獷直,猶有古風。凡有施為,質多文少。」

《圖經》蘇軾遊宦之邦,文章所薰染,禮樂所漸摩,士風之秀,如親登坡老之門,

《萊陽學記》:「民之氣習醇雅,為士者敬慎而好禮,且勇於為義。」

《方輿勝覽》:「蓬萊介乎山海之間,土疏水闊,人性剛強,文登學記。士好經術,俗尚禮義。」

《福山學記》:「民俗敦厚,無異鄒魯。」

《黃縣學記》:「瀕海之民,淳質易治。」

棲霞尹,李惠詩。「人淳,無寇盜,地鹵,少桑麻。」 郡屬通俗。

《冠禮 》,士大夫家行之。遵《家禮》,稍略繁文,不失古初遺意。

婚禮 初聘用媒妁,然後納采。不計財禮輕重,禮用首飾、盤果羊紅等儀。鼓樂前導,以媒氏押送,仍備香燭。女家年尊者,用香燭之半祭告先祖畢,然後納禮。是日女家會親族,謂之「看盤。」 女氏主人備枕履回禮。男家亦會親族,壻氏主人以所遺香燭祭告,如女家之儀。一月內,男家備羊酒禮於女家謝,是後會親。男家遇端午、重陽二節,饋節物,仍參以錦布線絲成禮。女家回翁姑及壻鞋,次日亦有答禮。將娶,先期通日用綵幣羊酒,又數日行禮,謂之「大茶。」 盤果羊紅之外加金帛表裏布紬等物,以備女家裝飾之資,諸儀俱如前。娶前一日,女家使人張陳其壻之室,有床帳、衣服、鞍馬、僕御等項,謂之「陪送」 ,任其豐約。是日,男家具雞席將禮,謂之「催裝。」 娶之日,壻親迎乘馬,以燈燭同鼓樂導之女家,候開門,女主納壻,遍禮親族尊長畢,乃飲宴。宴少刻,女主命其女以歸。壻乘馬先婦車,至其家,牽綵導婦以入,陳香燭於庭,男婦同禮。拜畢,就房行合巹。禮畢,男婦分左右坐床上,謂之「坐帳。」 少刻,壻乃出,禮賓而罷。次日,壻行謝親禮,女家送飲饌。三日,仍設酒餚饋翁姑,謂之「圓飯。」 是日,男婦同拜翁姑及親族,照尊卑為序,謂之「分拜。」 女主進鞋枕,男親族各有花簪綵幣之賜。此後三日、九日歸省,謂之「回門。」 一月後回母家,謂之「住對月。」 婦家禮壻,俱有常儀。《喪祭禮 》,初終告訃,掛門紙,親識往弔,主人哭甚哀,披髮跣足,著白布袍。三日大斂。斂之次日,乃設奠成服,照文公《家禮》行。又計死者之日,每七日一薦,七七乃罷。是後百日,周年俱有祭。庶民之家,間作佛事,將葬,治喪具,稱家有無。葬之日,親友設路祭巷哭,友人皆縞素送於郭外。祠土點主,皆尊者行之,葬畢而返,奉神主於靈座,主人以下哭於廳事,遂詣靈座前哭,有弔者拜之如初。次三日,主人同有服親屬詣墓所奠拜,哭盡哀,週圍捧土益之,謂之「圓墳。」 隨往拜弔送者之門,謂之「謝孝。」 服闋,主人先一日痛號,盡哀。

至日祭告從吉。其親友往拜與答親友拜,俱有常儀。

《弔祭儀 》,賓至,以鼓為節,主人候於柩次,賓拜,主答拜,拜畢,乃出次行叩謝禮。仍邀別室奉腰帛,主人隨叩首,賓答拜,拜畢,就位。主喪者告茶,送賓出門外,相揖而退,無宴飲。

士相見禮 ,凡遇有賀慶,彼此看慰,先遣從者投刺,主人候於中門之外,賓主揖讓而進,致恭如常儀。及陞堂,再讓不過恭。賓居左,主居右,賓以往意致詞,向主人一長揖,不拜,主人答謝,亦一長揖,不拜。左右更次,讓坐奉茶交換,亦不過恭。乃若遇大慶賀,兩拜,主人隨叩首謝,俱不行跪禮。送時,中堂各一長揖,凡及門,揖讓如初。至大門外、仍各一長揖、三讓而別

宴會儀 :前三日具柬,至日侵晨奉邀,或全帖,或單帖。赴席,先差人白主人知,出候於大門之外,致恭,揖讓而進。登堂,一長揖,再揖為謝,不行跪禮。先到者,與主人揖過,隨即更衣,乃命坐,以齒敘奉茶,彼此交換,亦不過恭。賓齊行酒,主向賓通,共一揖。賓以次出。主人一長揖,向坐授爵於案,俱回復,一長揖,不行跪禮。主人行酒畢,首賓舉爵白眾賓,酬主如主人禮。如有專席,主人行酒,先出廳致奠,次揖眾賓,後請專賓出,次授爵,先一爵,主人長揖授賓,賓受爵,向眾賓告僭復位。主人行一跪禮,賓不再跪,賓飲畢,還爵於主,主人復進一爵,止長揖。賓再飲畢,復還爵於主,命從者索酒酬主,亦如主人禮。賓主酬酢畢,近,悉減主人安。上賓坐次,眾賓俱照常儀告坐,依次定正,通共一揖。內有卑幼,遇尊長及師生列旁席告坐,行一跪禮。席散,上賓向主人行一跪禮為謝,主人行再跪禮酬賓。近亦減,眾賓止一長揖,仍各依次分向,通共一揖而退。次日,上賓用雙柬,眾賓用單帖,謝俱不用回帖。邇來鄉市之間,禮文比前頗煩相見接。行「四跪禮」 ,作揖必交換更次,大街通衢,不憚長跪。近亦減,然士人之行,終為近古。

迎春日 ,無貴賤老少,相攜觀春於東郊,歸約親厚者聚飲,名曰《春宴》。

元旦 五更,設燎,陳盤案,祭賽天地,禮百神,祀先祖。竈前具香燈,謂之「接竈放火炮。」 迓歲卑幼俱著綵服,拜尊長為壽。詰旦,士民交賀為節。紳衿具柬帖,閭里祇門通姓名。

上元 張燈,街市相對掛綵繩。又於巷口搭松棚,列繁燈,謂之「燈會」 ,聚飲甚歡。又有煙火會,叢百花於豎木上,各巧立名目以競勝。其各廟張燈,俱有鄉會好事者作燈謎於通衢,群聚觀之,謂之「打獨腳虎。」 小兒陳百戲,歌鼓之聲徹夜。是日又以糯米麪作丸,俗呼「團圓。」 士民以此祭先祖。祭畢,合家食之,取團圓之義。又作麪盞十二,照月序蒸之,以卜水旱。十三日試燈。十四、十五、十六日正燈,士民遊玩不禁夜。又十六日,婦女群游於南郊外,及夜遍歷市巷,俗呼為「走百病。」 十七日名「殘燈。」 燈時候風色,卜菽麥豐凶,頗驗。寒食日 百五節,拜掃先墓及添土殯葬,於是日獨多。

清明 ,男女簪柳枝,士人出郭外踏青為樂,女子有鞦韆之戲。是日,祭先祖。

四月八日 浴佛,士庶就僧寺素食,謂之「喫《四月八》。」

十八日 ,赴南山頂廟,慶「碧霞元君生辰。」 士女游《密神山》。

端午 ,軍校䄍柳於教場,立綵門,懸葫鴿於上,走馬射之,中葫則鴿飛躍,謂之「演《柳間一行》。」 士民之家,饟角黍,汎雄黃、菖蒲酒。兒女輩綵索纏臂,簪艾葉榴花,佩朱符以辟邪。四民群向山海撫景為樂。是日多蓄艾。

六月六日 《曝衣書》及蓄水浸物,不腐敗。立秋 戴楸葉。

七月朔 ,婦女祀海神廟,絡繹不絕,至七日乃罷。

七月七日 ,謂之七夕。婦女懸牛女圖,設時果羅拜,穿鍼注水為戲,名曰「乞巧。」

中元 祭先祖,薦時食,謂之《鬼節》。

八月朔 ,收露水磨墨,點小兒額,謂之「天灸。」 中秋 設瓜果,賞月聚飲。

重九日 ,蒸麪花糕,釀菊酒。是日登高,霜降後 ,復拜掃先墓。郡無專日,州縣多於十月朔日。

十月朔 ,田家祀先穡,以報成。是日散農作。冬至日 ,士民各宴飲為樂,不稱賀。至夜,報天地,禮百神,祭先祖,各如常儀。

十二月八日 ,作「臘八粥」 ,雜以米豆、黍麥果實為之。

二十三日 暮祀竈神,謂之送竈品,用糖餅。二十四日 掃屋塵,謂之「除殘。」 是日後多嫁娶,至月終,謂之「亂絲日。」

除日 貼春聯,換門神桃符。立天燈,以五綵掛封門並井泉,戒勿汲。三日至戌夜,明燎爆竹,禮百神、祀先祖,俱同元旦之儀。祭事畢,群子弟暨卑幼各稱觴為父兄尊長壽,謂之「添歲。」

稼穡 。春時播百穀。正月種春麰,二月布穀及黍、稷、薥、秫、麻、枲等項,三月種大豆與稻。稻有水、旱二種,穀雨前種,棉花俱秋收麥後種豆、黍後俟秋社種麥。又有冬麥,俱來年五月初收耕。有春耕,有秋耕。用牛四,謂之「一㸽。」 窮民有至三四家合一㸽者。耕後曰勞,初耕謂之塌,再耕謂之「轉鋤。」 禾穀四五次,豆三次。初鋤曰「分苗」 ,再鋤曰「報」 ,曰「植苗。」 農器耕用犁,種用耬,耘用鋤,穫用鐮釤,各有所宜。農無田者為人傭作,曰「長工」 ;農月暫傭者曰「忙工」 ;田多人少,倩人助己,曰「伴工。」 近郭之家,間開園圃,種蔬菜,利倍于田而勞亦過之。

蠶桑 :農作外間治蠶桑,其鋪眠分抬之勞,屬之田婦。練絲之役,多男子共事。此外,有野蠶,食樗葉,但蓄之樹杪,無鋪眠勞。然亦勤於看視,防諸鳥雀所傷。

織作 有蠶絲,織本色絹,福黃為多,不能當滕郡之萬一。有山繭絲,縷縷積之,織為山紬,色朴近質,殊有古風,然亦不多得,惟紡績花布,以自衣被。窮鄉山陬,無問男婦為之,其織作須之工勤,有餘布亦兼鬻於鄉市。復有市賈,販之城市,庶人在官及末作游寓者均需焉。

士學 習《詩》書者頗多,延館賓,禮儀豐約視其家。「元旦重五、重九、長至饋節物」 ,期於成禮。其為童蒙之師,教詔殊繁,而禮文甚簡,間有延於家塾者,頗稱厚焉。

工作 什器,有土工、瓦工、石工,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設色之工,大略與各郡同。商賈 貲之饒者,置貨於蘇、杭、金陵,自淮安起陸,或自行村起陸,腳費頗多。其歉者,遠至臨清,近則南北臺、青山廟、萊之海廟置焉。又書價及巾工、帽工,皆江西人所鬻。

漁獵 ,四民之外,漁者為最。或以舟,或以筏,清明試海,小滿止焉;餘則暇時即釣。惟秋冬之間,得魚味美而所獲不多。郡城海口多石有流,網旋網間,亦釣於中流。無分土著。屬縣海口有沙,多無石,用撥網重網幾聯,絕流而漁。其海口各有土著丈尺,不相攙越。文登之靖海,海中水面各有生業,若田之有畔然往往以爭畔致訟。抹直海口有蠣,附於石,居民於冬取焉。又有獵戶,張羅獵取狐狸獾狼之類。春秋丁祭,祭鹿取之。獵戶

《採樵 》郡多山,無栽植。每於秋月,取穀黍薥禾之根及荊棘之類,數十里外如有草場。《黃招》《棲寧》多置松,謂之「松嵐」 ,各有主者。

生理 ,民之貧者無以自給,多旋市菽麥熟而售之,資以餬口,居民便之,以至飴者、酺者、儈者、腳者亦多。其他醫巫、星卜,與他郡略同。

登州府祠廟考        府志

編輯

本府。蓬萊縣附郭。

社稷壇 在城西北一里。洪武元年,知州李思齊建。初為二壇。八年,詔為一壇,四陛三級,繚以周垣,門從北入壇植石主一,木主二,一書「府社之神」 ,一書「府稷之神。」 祭以春秋仲月上戊日,牲帛如制。壇西齋房、神廚北,為刑牲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一里。洪武元年,知州李思齊建。初為二壇。八年,詔為一壇,以城隍合祭,陛級與社稷壇同。門從南入。壇設木主三:一書「風雲雷雨之神」 居中,一書「本府境內山川之神」 居左,一書「本府城隍之神」 居右。祭以春秋仲月上巳日,牲帛如制。壇東為齋房、神廚、宰牲、庖庫、燎在壇內東南。

厲壇 在城北半里。洪武元年,知州李思齊建。門南向。正中設壇,前陛三級。未祭前三日,有司移牒城隍。祭之日,奉城隍神於壇內,南向,牲如制。設無祀鬼神於壇下左右。歲以清明日、七月。

望日,十月朔日祭里社,每里立社,耆老歲以春秋仲月,祭五土五穀之神。鄉厲,每里立厲,耆老歲日同厲壇祭本社,無祀鬼神。俱洪武八年定製。州縣皆有之,今廢。

府城隍廟 在府治西南。洪武元年,知州李思齊建。三十四年,知府畢汝舟修。萬曆二十七年,知府徐夢麟重修。崇禎五年燬,十二年,知府陳鍾盛重修。

八蜡廟 舊址在赤山。嘉靖六年,知府游璉「移置陽關之西亭,去郡城五里,祭以季冬八日,縣正官主之。崇禎五年毀,移置西關泰山宮東鄙。」 旗纛廟 在城北教場內。洪武三年,知州李思齊建。每歲春分、霜降二祭,有事動眾,祀旗纛,迺出師。

北極廟 在城北上。元至正四年建,正德二年重修,郡人陳鼎《記》。

后土廟 在密水橋西,宋元豐二年建。

靈祥廟 祀海神,舊在沙門島,今在丹厓山。宋崇寧間賜額。元至正間加「感應神妃碑」 額。順帝元統十三年加號為「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明朝頒降祭文,春秋致祭,海防道主之。

廣德王廟 在靈祥廟西。唐貞觀年建。元中統三十八年修,洪武十八年,指揮謝規、監修學士謝溥記。萬曆中,參政李本緯、知府徐應元重修。東嶽廟 在府城南門外,春秋戊日致祭。宋開寶間建,萬曆中,知府徐夢麟重修。崇禎五年毀,止存基址。知縣劉邦弼重建大殿一座。

泰山行宮 有四,祀天妃、玉女、碧霞元君。一在府城南七里許密山之巔,嘉靖十六年,知府王允修建。一在城西二十五里。一在河北岸,三官廟西。一在西關。

馬神廟 在府治南路西。

龍王宮 在畫橋西,永樂五年建。

文昌祠 在畫橋東,永樂五年建。

文昌閣 在東南城上

三清廟 :在靈祥廟東。萬曆三十一年毀,總兵李承勳重建。順治年,防院朱國柱重修。

仲連祠 在望日樓後,木主久廢。近刻呂純陽小像於內,因名「呂公亭。」

關帝廟 有三:一在府治南,一在府城北關,一在水城總府東。

三官廟 有二,一在南門樓東,一在府治西北,洪武六年建。

十王廟 ,在地藏殿東。

元壇廟 在北門上

張仙廟 在北城下,元武廟右。

火德廟 在南城上,洪武十一年建。

三義堂 在東門上,洪武十一年建,今重修觀音堂 有二:一在西城門上,一在畫橋河西岸。

晏公廟 在城西南胭脂岡上。

土地廟 在密水橋北

藥王廟 :在城南半里。

二聖廟 在府城東南一里,洪武四年建。芝山廟 祀孚佑侯。在縣東南十五里,元大德間建。

龍山廟 祀孚應侯,在縣東南四十里,宋元豐間建。

羽山廟 在縣東南二十里。元大德七年建,今圮。

宣城伯衛公祠 在蓬萊閣前,有司歲一祀,正統二年建。

永康侯徐公祠 在萬壽宮內,有司歲一祀,成化年建,今廢。

三賢祠 在城隍廟東,祀宋郡守蘇軾、馬默、李師中,春秋丁祭,後有司分祭。萬曆十五年,知府王詔重修。後改建預濟倉東,知府陳鍾盛《記》。大忠祠 在鼓樓東,祀禮部尚書陳迪,應天府尹陳鼎,刑部尚書諡恭靖陳其學。萬曆九年建,春秋丁祭,後有司分祭。

忠烈祠 在鎮海門內,祀御史浦鋐、御史浦之浩。萬曆三十一年建,春秋丁祭,後有司分祭。表功祠 在戚宅內,祀少保戚繼光。崇禎八年建,春秋丁祭,後有司分祭。今廢。

黃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濠,西北門廚庫、宰牲房各三間,內有洗牲池。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南門外。廚庫、宰牲房各三間,內有洗牲池。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一里。廚庫、宰牲房各三。

鄉厲壇 五十處洪武三年知縣彭舉「建。」 城隍廟 在縣治東。洪武三年知縣彭舉建。「八蜡廟。」

東嶽廟 在縣治東,元至元九年建。

廣禪侯祠 。在縣東南三里聖水泉上。土人祀之,為耕牛祈蕃,疑牛神也。

關帝廟 在縣治後,千戶韋勝建。

昭惠靈顯真君廟 祀二聖趙昱,在西關北,元至元間建。

三靈侯廟 祀周諫官唐宏、葛雍。周武,在二聖廟西。

萊山廟 祀月主真君。在城東南二十里萊山之麓。秦始皇東游海上,祀名山川及八神。詳見《山川》。

福山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神廚、神庫、宰牲、齋宿房各三間。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一里。廚庫房二間。「鄉厲壇 」 二十九處洪武十年知縣蔡希仁建。城隍廟 在縣治西南。洪武三年知縣王諒建。萬曆四十五年知縣宋大奎重修。

八蜡廟 ,在縣南一里餘。

文昌祠 舊在大成殿東北,知縣段堅建,歲久圮。萬曆四十五年,知縣宋大奎改置於芝陽山隈。

關帝廟 在縣治南,洪武元年建。

真武廟 在縣治後城垣上。成化間建。

火德廟 在縣平定門上。嘉靖二十四年建,知縣宋大奎重修。

東嶽廟 在縣西北一里,永樂間建。

德勝廟 在縣西南二十里,延祐初建。

陽主祠 在之罘山下,祀於三月三日,元延祐六年重修。舊有秦始皇所樹石刻,字畫剝落。陰主祠 ,在磁山下,祀於七月七日。

棲霞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洪武三年,主簿牟敬祖建。成化十年,知縣婁鑑重修。二十三年,知縣陳貴闢神路,《植樹》,創神門三間。正德十一年,知縣劉孜重修。廚庫、宰牲、齋宿房各三間。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制興社稷壇同。洪武三年主簿牟敬祖建。成化十年知縣婁鑑,正德九年知縣劉孜重修。

邑厲壇 在縣東。洪武三年,主簿牟敬祖建。七年,知縣姜畇修。正德八年,知縣劉孜改創於北門外里許。

「鄉厲壇 」 五十處,今廢。

城隍廟 在縣冶西。成化八年知縣婁鑑建。弘治二年知縣陳貴修。

八蜡廟 舊在城南三里,萬曆三十七年,知縣李同寅移於山川壇前。

旗纛廟 在演武場內

關帝廟 有二,一在演武亭後,一在南門外。三司廟 在北門外石橋左,祀漢將關羽、張飛、宋臣包拯,邑人桑谷寶建。

天齊廟 在縣治西旁。有文昌祠。

真武廟 在北門外,成化十一年,主簿王冕修。三官廟 在城北一里。

招遠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半里。廚庫、宰牲、齋宿房各三間。洪武三年知縣王明善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制與社稷壇同。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一里。

鄉厲壇 二十九處,今廢。

城隍廟 在縣治西。洪武九年,知縣於廷舉建。文昌祠 在儒學雲路門上。

關帝廟 在城隍廟左

泰山行宮 在湯泉南

三官廟 在縣西南二里。

申公祠 在縣治北,祀知縣申良。

孝女祠 在縣南二十五里。祀李氏女。詳見《列女》。

萊陽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半里。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西南半里。縣丞陳奎建。

邑厲壇 在城東北郭外。縣丞陳奎建。

鄉厲壇 今廢

城隍廟 在縣治東。洪武二年,縣丞陳奎建。嘉靖九年,知縣梁昂率民趙淇等重修,僉事趙文耀《記》。

八蜡廟 在城西三里

東嶽廟 在迎仙宮內

關帝廟 ,有二:一在城隍廟東,一在西門外。知縣蔡夢齊修。

三官廟 在城隍廟東

三靈侯廟 :在東門外。

馬神廟 在東平王廟左。

唐僕射廟 在望石山上,創建無考。

唐禪侯廟 在縣西。宋元祐間建,正統六年修。東平王廟 在縣西五里馬山埠。宋元祐間重修。

寧海州

社稷壇 在州西北一里許。洪武三年,同知趙天秩建。成化二年,知州姜璉修。神廚、神庫、宰牲房、壇門各四楹,齋宿所六楹。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南二里許。洪武三年,同知趙天秩建。成化二年,知州姜璉修。神廚、神庫、宰牲齋宿房與社稷壇同。

州厲壇 在州東北二里許。洪武八年,知州李善慶修。萬曆四年,知州蘇惟肖移於城西「壕畔」 鄉「厲壇 」 八十一處。洪武八年,知州李善慶建,今廢。

城隍廟 「在州治西北。洪武二年,同知趙天秩建。永樂四年,知州陳希顏修。成化八年,同知成禮增修。」

八蜡廟 在奉恩門北,今移於山川壇東。《旗纛》廟 在演武場內。

海神廟 在州北十里。元至正四年建。

牟平侯祠 在州東二里。祀漢劉渫。

東牟侯廟 在州東三里。祀漢劉興居。

關帝廟 在望仙坊,洪武七年建。

后土廟 在建武門外

二聖廟 在州治西

嶽姑廟 在姑餘山,祀泰山神。

神女祠 在巫山社

文登縣

社稷壇 在縣西門外一里。廚庫、宰牲、齋宿房各三間。萬曆十四年,知縣李需光「重修。」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制與「社稷壇」 同。知縣李需光修。

邑厲壇 在縣北一里許。洪武八年,知縣蔣惟均建。

鄉厲壇 七十二處洪武八年知縣蔣惟均建,今廢。

城隍廟 在縣治南。洪武三年,知縣張鳳建。萬曆十一年,知縣郭包田「重修。」

八蜡廟 在縣東南三里。萬歷十四年,知縣李需光改創於文山上。

東嶽廟 在縣東文山上。

海神廟 在縣南六十里。

關帝廟 在縣治西

日主祠 在成山之陽,元大德間建。

史縣尹祠 在縣治前,祀元縣尹史嗣貞。寺觀附

開元寺 在府城西南隅。唐開元間建,永樂八年重建。

普靜寺 在府城北門外迎仙橋東,正統十年建。

普照寺 在府城東門內。

義昌寺 在府城東南六十里。元至元四年建。祐德觀 在府城南。唐開元間建,有司歲時朝拜聖節,於此習儀,後改名「萬壽宮。」 萬曆四十八年,副使陶朗先等重修。

海潮庵 :在丹崖山東麓。凡閱水操駐此。初名「潮海庵」 ,今學道施閏章改為「海潮庵。」

毘盧閣 在丹崖山南麓。

普安寺 在黃縣東北樂育坊,宋元祐中建,每聖節於此習儀。

寶堂寺 在黃縣東北二十里,唐時建。

海晏寺 在黃縣西五里。

石泉寺 在黃縣西南二十五里。內有東郊石鼓、西澗泉流之勝。

萊山院 在萊山之曲。峰巒秀爽,松柏蓊鬱。山腰有仙人洞,下有石井、蓮花池,泉水自湧,四時不涸。

延真宮 在盧山下。晉盧童子得道之所。隋曰升天觀。唐曰仙君觀。宋熙寧中,郡守李良輔因歲旱累禱有應,疏請封盧仙曰「沖禧真君」 ,賜額。

福聖寺 在福山縣西南,金大定間建。

奇泉寺 在福山縣西三里。

《峆》。㠠寺 在福山縣南四十里,元大德五年建。壽聖院, 在福山縣東南二十五里,金大定十二年建。

磁山庵 在福山縣西北四十五里,磁山洞之北。內古松懸壁,泉水流廚,亦一洞天也。

積金觀 在福山縣西二里積金山上,一名「通仙宮」 ,金大定間建。

修真觀 在福山縣南二十餘步,金大定間建。祝聖道院 在福山縣東南二里,元至治間建。延福寺 在棲霞縣西。元至正間建,洪武二十四年重建。

興國寺 在棲霞縣東南五十里。元元統元年建。明成化十三年修。旁有「介子推院。」

龍泉寺 在棲霞縣東四十里,成化十四年重修。

百澗院 在棲霞縣東北八十里。成化十三年修。

聖水庵 在棲霞縣西南三十里方山麓。《太虛宮 》:在棲霞縣北十里,金明昌五年建,一名「濱都宮」 ,即元丘處機得道之所。

普照寺 ,在招遠縣西南半里許。洪武末重修。湧泉寺 ,在招遠縣西二十里。有聖水二泉。萬曆初年僧周一建。

齊山寺 在招遠縣南三十里。

陽華寺 ,在招遠縣東二十五里,元至正年建。竹林寺 ,在招遠縣北三十里。

清涼寺 在招遠縣南五十里。

祥光觀 在招遠縣東北三十里。

朱仙觀 在招遠縣北二十里。

城西觀 在招遠縣西

確山觀 在招遠縣西五十里。

鍊陽觀 在招遠縣北三十里。金泰和中建。世傳馬丹陽鍊丹於此。

仙姑殿 在招遠縣東十五里。

興國寺 ,在萊陽縣東南,金建,永樂三年重修。舊有靈湖等三十九院,洪武中歸併寺內。報恩寺 ,在萊陽縣東七十里,元至正中,僧性空建,景泰年修。性空乃元廉訪使,避亂為僧。宣正寺 ,在萊陽縣城西南。

福山寺 在萊陽縣東七十里。金明昌二年建,景泰元年修。

靖林寺 在萊陽縣西南九十里,齊建,元至正二十年,紫衣大師劉普重修。

廣福寺 在萊陽縣東二十里,副使宋黻建。寺後有洞,洞內有甘泉。

遊仙宮 在萊陽縣西南。金皇統間建,洪武二十四年修。有龍巢寺、十二觀,歸併此宮。

丹陽觀 ,在萊陽縣。金大定閒,悟真大師吳志堅建。

彌勒寺 在寧海州治東,宋熙寧間建。

延壽開國禪寺 在南現社,元皇慶二年建。朝元觀 在宣化坊,金大定五年建。

神清觀 在寧海州東南五十里,即王重陽開煙霞洞處。金泰和間建。

顯異觀 在寧海州東南四十里蒼山社,即麻姑洞天。

玉虛觀 在聖水巖。金朝散大夫《國偁記》:「元都宮 ,在寧海州南二里,本范明叔花園。明叔與馬鈺友善,遇王哲於此,遂施為鈺庵。丘長春繼居之,廣為元都觀。長春應詔奉旨,改為宮。」 香巖寺 在文登縣西管山都,景泰中重修。福泉院 在文登縣東一百一十里。

潮音寺 :在成山衛。本衛習儀於此。

東華觀 ,在文登縣西五十里,金馬丹陽修道於此,觀後有紫府洞,洞內有白玉仙像。

契遇觀 ,在文登縣西五十里,崑崳山紫金峰西北,金大定壬寅,丹陽子馬鈺結庵於此。崓頭觀 去文登縣二十五里,旁有仙跡石劍。

登州府驛遞考        府志

編輯

蓬萊縣 《青白》夫四十五名,本府二名,防廳一名,糧廳三名,刑廳一名,每名八兩,夫頭七兩二錢,馬十四匹,每匹二十兩,驢四頭,每頭十兩。黃縣 《青白》夫二十名,每名八兩,本府三名。看監二名,看所一名,每名七兩二錢。馬十四匹,每匹二十兩。《加編》黃山館馬夫銀二百十六兩,招遠協濟銀一百八兩,驢五頭,每頭十兩。

福山縣 《青白夫》舊二十四名,每名八兩《白夫》。

十名,每名十二兩;馬十二匹,每匹二十兩;驢六頭,每頭十兩。

棲霞縣 《青白》夫十四名,「實力」 十四名,每名八兩;糧廳三名,刑廳一名,本縣四名;夫頭一名,每名七兩二錢;馬九匹,每匹二十兩;《協濟》「黃龍驛」 :一百八十九兩;驢六頭,每頭十兩。

招遠縣 青白夫十九名,本府三名;看監二名,防廳三名,糧廳一名,刑廳一名。夫頭一名,每名七兩二錢。聽傭青夫十二名,每名八兩;馬十四匹,每匹二十兩;驢四頭,每頭十兩;東良巡司接遞十五兩六錢,餵馬十四兩四錢。聽雇白夫十二名,每名十二兩。

萊陽縣 青白夫十四名,每名八兩;白夫二十名,每名十二兩;本府並三廳共十三名,每名七兩二錢;馬十五匹,每匹二十兩,「協濟蓬萊」 二十九兩,驢六頭,每頭十兩。

寧海州 青白夫本府二名,看監三名,海、糧、刑三廳各一名,本州四名,每名七兩二錢;白夫十三名,每名十二兩;馬十四匹,每匹二十兩。《協濟》蓬萊二十五兩。驢六頭,每頭十兩。

文登縣 :青白夫十二名,每名八兩;白夫四名,聽雇六名,每名十二兩;馬十一匹,每匹二十兩;驢六頭,每頭十兩。

登州府兵制考        府志

編輯

登鎮標中營 原係登州城守營。順治十八年七月內,始以臨清總兵官移駐登州,設中軍游擊兼管中營一員,守備一員。左哨千總,領頭司把總、二司把總;右哨千總,領頭司把總、二司把總,分防蓬萊、招遠二縣。康熙六年十月內,添防黃縣,並貼防鉅齒、牙山。每縣各以千把總官帶領馬步兵丁,輪流分防。

登鎮標右營 原係登州右營。順治十八年,設右營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左哨千總領頭司把總、右司把總。右哨千總領前司把總、後司把總,駐行村、大嵩衛等處海口,分防萊陽縣,貼防鉅齒牙山。康熙六年十二月,添防棲霞縣。每縣各以千、把總官帶領馬步兵丁,輪流分防。

登鎮標水師營 原係登州水營。順治十八年,設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左哨把總一員、右哨把總一員,駐劄登州水城,並分防水城東西海口墩臺。其東至寧海州交界,西至萊州府交界,撥把總帶領兵丁輪流分防。

文登營 ,順治五年六月內,題覆設立副將一員、都司僉書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分轄文登縣成山衛、靖海衛長會口等汛,沿海海口一十五處,墩臺五十四座。

文登縣 城汛:派設把總一員。

成山衛 汛海口墩臺地方,派設把總一員。靖海衛 汛海口墩臺地方,派設千總一員。長會口 汛海口墩臺地方,派設把總一員。文登左營 駐劄寧海州。都司僉書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防寧海州城汛海口。

福山縣 ,係中、左兩營,輪防城汛把總一員。《威海衛 》墩臺地方,派設把總一員。

海陽所 、浪煖口、海口墩臺地方,派設把總一員。

《草島嘴 》、琵琶口,派設把總一員。。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