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百八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八十七卷目錄
汝州部藝文二
新建郟縣甎城記 明劉楠
郟縣建題名塔記 王尚絅
郟縣贊善李先生祠堂記 孫漢
郟縣蒼谷先生讀書堂記 失名
白雀寺辯 白鋐
郟縣崇正書院記 賈詠
郟縣崇正書院七賢祠記 王策
薄太后墓碑記 李宜培
汝州風伯廟記 黃良弼
汝州觀風亭記 李夢陽
汝州忠孝祠記 王洙
遊風穴寺記 前人
顏魯公祠堂記 方應選
重修二蘇祠記 前人
顏魯公傳 艾穆
請改折漕糧疏 張維新
寶豐縣重修香山寺鐘樓記 前人
重修香山寺觀音大士塔碑記 劉若宰
職方典第四百八十七卷
汝州部藝文二
編輯《新建郟縣甎城記》明·劉楠
編輯
按郟城肇建,《春秋》為楚公子湯沐邑,令尹子瑕築也。 歷代沿革,別載《縣志》。土垣頹埋,吏治勤怠,邈莫稽已。 我朝成化間,傾圯太甚,屬武城王公宰邑,會逢賑饑, 大興版築。既而饑,拯工完拓。其舊址,計里十二有奇, 堅厚巍竦,甲於鄰邑。至正德辛未,薊寇攻掠,鄰多失 守。我民據險出奇,竟奏保障,與禹襄並峙。始思武城 「之功,追崇祀典,血食百代雲。由辛未迄今,堅厚漸剝, 雉堞易傾,歲苦葺修,工多虛應。至隆慶己巳,屬涇陽 趙公宰邑,首建大務,易土垣,為甎石,評物價,料工食, 督匠役,精委任,請輟商稅,以給經費。計一歲之入,完 工若干,毋擾於民,毋役於帑,啟其端以俟諸後。」歷官 累歲,冀底厥成。起自城東北隅,迤邐而南,越迎恩門, 計工四百四十丈,皆以石轆定,磉甎灰壘砌。上至女 牆,仍以五版布基,甎灰塞隙,遍開水道,霖潦無虞。越 明年辛未,公以部檄赴闕,民皇皇如慕父母。即迎恩 門外建生祠肖像,以繫去思。續屬華亭許公於隆慶 壬申宰邑,念大功初起,似續為棘,一遵《擬議條格》,振 刷力行。公案之餘,日必巡視,精勤懇到,殆不減涇陽。 而匠役熟肄,稱事視昔猶易。接續迎恩迤南舊工,越 小東門至東南隅,又接續東北隅舊工,旋轉而西,越 拱辰門至西北隅,旋轉而南,越望嵩門,計工九百零 八丈。時萬曆丁丑夏,公以部檄赴闕,斯民失望,如慕 涇陽。即望嵩門外建生祠,肖像以繫去思。續屬桂林 伍公,於是歲秋宰邑,計工役垂九年,其完者什六,未 完者什四。催檄接羽,財力罔輳。而工所間歇,土木狼 籍,夏虞潦浪,夜恐盜階,乃不得己違,首議獨斷,決成 請增額外之稅,量役殷富之民,多寡適均,勸諭倍至。 畫地分工,人自趨役。限嚴惠寬,力齊眾勸。接續東南 隅舊工,旋轉而西;又接續望嵩迤南舊工,至西南隅, 旋轉而東,會合臨汝門,計工九百五十二丈。始於戊 寅之春,完於己卯之夏。蓋不襲舊格,不牽群議,不避 上猜,不辭下怨,其事尤難於二公者。今大工既完,上 下恬熙。闔境士民,鼓舞稱頌。偕計鐫石,以志始末。乃 役衰朽,執筆於後。顧某年邁病侵,脫落世故,獨計三 公經營之跡,若指諸掌。恐「前乎我者見之未逮;後乎 我者聞之弗詳。」輒不揣鄙陋,直書其事如右:趙公諱 應元、許公諱《樂善》、伍公諱睿,十載之間,相續宰邑,先 後協恭,無少芥蔕。茲大工落成之由,實郟民永賴之 幸也。乃忻乃躍,乃繫以銘曰:巖巖郟城,永奠民生;三 公協力,十載績成。稽昔土垣,頹夷如墦;樵薪豎牧,誰 謹晨昏?爰「有武城,創拓故址。設險安民,功崇饗祀。承 平日久,狸穴潦淋。既非陶瓦,曷稱高深。猗歟涇陽,心 存保障。經畫遠猷,大工斯創。節財節力,如幾如式。懇 懇後賢,和衷靡忒。華亭承之,同心共理。亹亹六年,守 恆遵軌。功成過半,歲月玩愒。薄言震之,亦賴賢哲。侃 侃桂林,才優濟變。眾論方淆,一筆立判。我民我」役,可 久可速。處置得宜,無怨無讟。數年之工,集於匝歲。民 不知勞,事克有濟。涇陽創始,華亭續中。桂林要終,乃 見成工。周環十里,下上百尺。矢直砥平,蕩蕩奕奕。背 枕劉山,千古崇岡。面臨汝水,千吉流湯。山川包絡,城
郭鞏固。於萬斯年,仰承靈祚。惟茲地險,實賴人和。有勇知方,政教允多。三公之績,勒於貞石。後賢戾止,庶幾思繹。官非郵傳,政在精勤。食祿居位,請視斯文。
《郟縣建題名塔記》王尚絅
編輯
嘉靖庚寅年,皋蘭陳侯範奉命令郟。既年,廟學煥如, 間視科貢之名,榜題於堂。侯謂教諭白君珍、訓導陳 君棫、孫君琰曰:「名榮顯世礁」「塔斯永。」是烏足以昭前 式後耶?爰礱《石問》,記於蒼谷王尚絅曰:「誼關風教,無 乃闕典與?」觀斯舉也,則知侯詎惟善政焉爾矣。夫士 者,民之秀也;教者,政之先也;學校者,有司之急務也。 惟盛變哀,化機攸繫。繄古考斯,邈乎時已成周。制官 教備,得人獨盛。郟自春秋來,文武風節,政事勳烈,鏗 鍧炳煥,後先輝映。粵漢以下,或以德行、以道藝、以賢 良、以孝廉、以茂才、明經諸科法各為殊舉於嵩麓、汝 崖之間者,彬彬如也。代有名臣,義不絕書。顧兵燹之 餘,無考者慨亦多矣。惟我朝敷政立教,崇儒越古。自 洪武己酉詔郡縣立學,自庚戌詔開科取士,所謂正 途。三年大比,鄉校呈其文藝於春官,又舉其最者進 於大廷,名曰「科」,恐滯也。貢以疏之,歲薦其秀者,升諸 太學,名曰「貢。」維此學校,自癸酉幾五十,試舉者三十 有八人,內第進士者八人。貢自己丑四十餘歲,應薦 者七十有七人,援例者三十三人。稽故典彙次書之。 書科制也。書甲子,紀時也;書字,崇之也。書其經道以 致用也;書其子或孫,世德也。書仕有詳略,歷履殊也。 書有闕者,無據也,俟知者也。書虛其下,嗣刻之也。其 有不於是階身而為名賢者,如李公希顏,博通經史, 洪武初,用薦手書,徵為左春坊贊善大夫,進講經筵, 立朝巋然,望隆海宇,所著有《學庸心法》。亦有為名宦 者,如王公佐辟舉,歷官御史、太僕少卿,載在《史臣志》。 茲主科貢,名故不及,義不可泯,特書表之。事竣,樹於 堂下,左者書科,右者書貢。諸士昕夕陟降目睹,將不 有勸懲之道耶?永示世世,抑非文獻之徵耶?嗚呼!生 而不用,君子以為不幸,故疾沒世而名不稱。登斯名 者榮矣哉!穆叔氏論不朽必曰「德與功」,言匪榮焉已。 進修者其謂斯何?凡今在學之士,顒顒卬卬,挺然儁 秀,必有焯爍聞望,而永終譽。如《卷阿》「振鷺」之美者。斯 無負聖朝養士之恩。賢侯作新之舉雲。
《郟縣贊善李先生祠堂記》孫漢
編輯
國初,以道學著稱,徵弼文教,終遂隱德者,則聞有愚 菴李先生焉。先生生於中州,餘生於江南,世歷數遠, 聞而慕之,則以意象焉,先生之真跡罔聞也。嘉靖癸 未,余奉命守汝,遍觀先民遺跡。比至,郟前四川參政 蒼谷王公延講先生出處大略,且曰:「某地有先生墓, 墓有祠,某所創也。吾子好古,敬先哲,得無敬先生?」余 乃拜先生之墓,見壤樹整列,而祠宇飾焉。歎曰:「汝墳, 古之遺俗也。俗不必變,惟其人。不有愚菴,孰開蒼谷? 不有蒼谷,孰新愚菴?」蒼谷嘗以祠墓事囑餘人傳書, 涉而不果者二年。越乙酉,蒼谷以舊銜領陝西路參 政,且行矣。郟大夫當塗縣孫公昺、學諭白君珍,率義 社數輩,致幣請志。余晚生少文,而慕「先生之義則切 也。」遂按狀以述。先生郟人,姓李氏,諱希顏,號愚菴。幼 嗜學,師宗聖道,博極群書。元季不仕,隱居自適,若將 終身。洪武初,太祖高皇帝聞其賢,以手書徵為青宮 侍從,延教諸王子。先生師道嚴毅,教諸王子與齊民 同法。諸王子弗率教者,或擊以筆管,帝拂其額怒。時 仁孝高皇后在御,問所授何書,帝曰:《虞書堯典》。高皇 後正色曰:「惡有以堯舜訓爾子,顧怒之耶?」帝笑而止。 授左春坊贊善大夫,經筵日講,多所諷悟,中外依望。 然性介寡合,於時多忤。不幾年,致仕歸。有二子焉,服 耕以養,歲久不給五口,廬巷蕭然,卒以窮死,乃葬是 墓。墓在下塔亭南若干里,其生年死月,字表缺焉,蓋 不可考矣。嗚呼,惜哉!先生氣節疏簡,不以窮達累心。 其在師保,則以道自任,而雅有禮容。及其歸田也,野 服行謳,而散逸自任。嘗戴笠而服緋袍,或笑之曰:「戴 者本色,服者君賜也。」其落魄有如此者。所著有《大學》 《中庸心法》等書,學士傳之。其諫草詩文雜製,皆逸漫 不收,是其略也。初,先生之卒也,朝廷猶給戶徭,捐其 丁役,生死可急,故墓道不毀。厥後官司罔恤,二子流 落宛、鄧之間,而墓始荒穢,歲沒於民,所餘僅塋壙耳。 正德壬申,蒼谷公歸自山西,過先生墓,為之愴然曰: 「是先生歸骨處也,乃至是耶?子思不作,而軻慕之,某 有意焉。若是,某亦有罪焉。」已乃與邑中耆民謀購所 沒卒,得原址。爰集義社,營建祠堂三楹,置左右廂,積 石環塚,樹碑而表之。周垣樹柏,森若蒼谷之力也。郟 君又從而增葺之。於是門廡、堂宇備,而可以妥先生 之靈矣。漢不佞,且無助於祠墓,而文祠之助,漢安得 而辭之?遂為記。
《郟縣蒼谷先生讀書堂記》失名
編輯
蒼谷先生王公,卒既十年。嘉靖壬寅,邑師生以公生 平淑履,道學淵源,請撫按提學檄有司,春秋奉祀於 鄉賢祠,「敦聖朝崇儒重道之典,慰後學景仰師範之 心。」維時父老門人,復得請顓祠以祀之。余亦嘗躬拜祠下,樂觀盛舉,今十有二載矣。乃嘉靖庚戌,尹侯來 知縣事,崇尚風教,祀典惟秩。因詢別號之意,乃知縣 治西北有古寺焉,固公讀書處也。即往其地,山勢盤 礡,巨石磊落,林壑拱鬱,絕壁周環,峻皆數仞,奇秀一 方。侯徘徊追慨此山盛概,貞文藏修之地。環居父老 李蘭、寺僧祖照等曰:「蒼谷先生疇昔於此,鄉人沐其 休德,仰其高風,久欲建祠瞻其儀容,以舒思慕之懷。」 遂合力經營,乃於山宇中築室三楹,「肖公之像。兩傍 為齋各三楹,面山之隈,復構亭一座。」塈茨既畢,舟艧 隨施。扃以門戶,繚以周垣,豎以綽楔,巍乎煥然。工甫 落成,而《侯行取》檄至矣。公之門人學諭宋思祁輩,以 是祠之建,有裨教化,不可無述。乃礱石屬余記之。嗚 呼!孔、孟既遠,正學失傳久矣。或溺於詞翰,或汨沒於 功名富貴,或沈淪於「隱逸曠達,其於性命道德之微, 聖賢中正之道,邈乎荒矣。」迨至濂、洛諸君子,皆擇名 勝環奇之區,以講學其中,得孔、孟不傳之緒於遺經, 而其地至今尤表章不絕,豈非因人重耶?公壯年辭 榮,世味淡然,胸次融怡,容與乎溪風山月之間,左經 右史,窮探力索,尚友賢聖一十九年,非忘情富貴,能 如是耶?公之雅致高蹈,若將終身焉。逮夫薦剡交騰, 使命三至,乃始幡然,動中道矩,勛著朝端,望隆海隅, 範垂後世。一時士林稱正學偉人,必曰「蒼谷先生」雲。 此山固龍潛鳳棲之所,人皆傾仰而願覯之者,豈可 以無祠乎?鈞之於郟,桑梓相聯。聞侯之治郟也,敷政 立教,一本於道,非世吏比。顧茲懿舉,非獨崇祀先哲, 其所以風勵來學者之嚮於道也至矣。後之拜祠下 者,其尚秪?若德意媲美,風烈相振,揚斯道於無窮,斯 善矣。否則功名詞翰而已,是豈侯之所以建祠之意 乎?蒼谷王公諱尚絅,字錦夫,壬戌進士,歷官由兵部 主事、吏部郎中,山西、四川、陝西參政,浙江右布政使, 私諡「貞孝文子」尹侯名庭,字子紹,號金峰,山東肥城 人,庚戌進士。考《郟志》:「國朝設縣治幾二百年,尹者無 慮數十,行取者僅惟侯一人。」而侯尢推重蒼谷公若 此,其蘊藉懿美,類可知矣。
《白雀寺辯》白鋐
編輯
白雀寺之建也,其來久矣。代廢代興,顛末無據。《邑志》 謂:「宋熙寧五年尼真秀建,洪武十五年妙然重修。」然 而亦未有考也。今佛殿前後所存者,止大齊天保四 年及十五年兩碣耳。夫《天保紀元》,乃北齊文宣帝高 洋之年號也。歷隋、唐、五代、宋、元,迄我皇明,今已一千 七十一年矣。世代遼遠,風雨摧凌。龕中俱無完佛,石 上字難認識。侍佛者不曰道民某,則曰「邑子某」,又曰 「佛弟子某」,即今信士信女之說也。而寺之名不一見, 獨西南隅有僧塔八座,其一則宋時重海和尚之塔, 至今已四百七十五年,以寶光二年而為僧,以皇祐 三年而物故。或者不察,謬目之為尼僧。蓋塔有俗姓 張氏,誤之也。此時前牧天章閣待制王公方騰奏請 仁宗賜額為慈壽院,獨未有寺之名也。苐重海歿後, 而始以院名,則其先果何名,而渠果何處剃度為僧 邪?又殿前一柱石,宋政和五年王貴等所建,其篆曰: 「香山白雀寺住持立。」豈在政和朝為院,至徽宗始更 為寺也?又有元至大四年白雀住持琳公和尚之塔, 則此寺遂相仍到今矣。大抵寺之創建,未知何代,即 莊王城亦無的論也。說者曰:「春秋葉地屬楚,相距六 十里許。」此謂楚莊王似矣,然楚繹封於荊蠻,胙以子 男之田,居丹陽南郡,今枝江縣是也。其後都郢,更名 曰楚,而莊王旅稱雄五,霸特二十三年耳。漢明帝時, 佛始入中國,春秋無佛,安得突生神女為大悲菩薩 乎?說者又曰:明帝永平間,遣博士蔡愔等十八人入 天竺迎佛法,獨許美人所生,楚王先好之,此為楚王 英似矣。然光武徇潁川,屯兵巾車鄉,馮異為漢兵所 獲,曰:「異有老母在父城」,遂與其長苗萌率五城以降, 帝即署為主簿。是父城縣在東漢之先也。《左傳》謂楚 成父城,豈先有此城,至明帝而更封英乎?況英與方 士造作圖書,有逆謀,廢徙丹陽,自殺。夫以自反見殺, 安得有諡?且明帝名莊,漢人諱之,即臣下之姓,尚改 莊助而為嚴矣,豈有以反叛之臣,諡主上之諱,而略 無顧忌乎?英女敬鄉公主,樊鮪為子賞求婚,其兄儵 聞而止之曰:「爾止一子,奈何棄之於楚?」鮪竟不從。未 聞樊氏之婦為大悲之神也。俗稱莊王疾篤,其女舍 手眼醫父,乃成菩薩。此雖荒唐不足信,亦足以明菩 薩之父,必非謀反之英矣。或又曰:「妙莊王、妙善公主 者,不過為修行成佛,贊其妙,嘉其善耳」,非真以妙為 國號也。故謂為東漢楚王英者非,而謂為春秋楚莊 王者尢非?自南北朝來,佛法日盛,魏高祖專尚釋氏, 遠近成風,無不嗜佛。北至延昌,州郡共一萬三千餘 寺。魏肅宗作瑤光寺,胡太后作永寧寺,僧房千間,珠 玉錦繡,駭人心目。若此處正北元魏地也,則寺之創 建,必在於晉宋齊梁間無疑矣。且後秦姚萇以白雀 紀元,其子姚興奉事,番僧鳩摩羅什最至,又安知不 以白雀名寺乎?乃今父老相傳,寺之先有異槐,白雀巢於其上,遂因以名。此果得之《碑記》耶,抑得之《耳譚》 耶?嗚呼!文獻不足,杞宋無徵,今之視昔,已不可考矣。 況百世而下,以疑傳疑,何所稅駕哉?予故稽諸歷代 之史,及閭里所傳聞,聊以辨駁焉。倘以予文為未然, 則有博古之君子在。
《郟縣崇正書院記》賈詠
編輯
郟古有書院名,其始莫考,其民相傳,為春秋時楚公 子郟敖所創,藏典籍教國人所也。其址在縣東北隅。 按《春秋傳》,敖未成君卒葬於郟,在位四年,不聞有此 盛節。《省志》亦謂郟之為縣,自漢始。況書院之稱,往往 起自唐宋,前此或無,故不必為楚也。歷世既遠,陵夷 且盡。我國朝天順年間,為尼僧據,改高陽寺,其名固 在,前令相襲,未有能復之者。乃弘治庚申秋,華亭曹 侯文蔚以名進士來知縣事,修廢舉墜,百度聿新。尢 以興學育才,化民正俗為急,表湮沒,考載籍,而書院 之復,蓋拳拳也。間以謀諸士大夫,僉慶其地之有靈, 時之有待,不無數者存乎其間。遂贊成之,以狀白當 道,撤其寺,驅其徒眾而散之。乃加興作,弘其規制,立 門宇,建七賢祠。中為講堂,傍起齋舍,計十有九楹。齋 之後,左聚奎亭,右游息所,計六楹。厥材惟良,厥繪惟 式,厥後攸司,晨夜惟謹。遠近嚮慕,肅然一方之文會 也。因黜浮屠,以隆正學,遂榜曰:「崇正書院。」擇士之通 敏、博洽、有器局者居之。聚書營道,相與刮磨,希蹤先 正焉。
《郟縣崇正書院七賢祠記》王策
編輯
郟崇正書院,即七賢祠也。七賢者,周、程、張、朱嵋山兄 弟也。數君子雖非郟產,然後先寓止於郟,故郟人侈 為盛事,屍而祀之。至今不佞承乏茲邑,時登是堂,合 諸生講藝,則儼然與「七賢」相對越矣。夫宋真儒輩出, 探天地之精祕,衍聖賢之道脈,上洗漢唐章句之陋, 下開昭代文明之雅,其有功世運者非淺鮮,而七賢 尤其最著者。七賢之學,大都以「誠正」為宗,而極之乎 「格物窮理。」及睹其立朝事業,率著忠節,無依阿淟涊 之容,乃知其生平所講明者,不託之空言已。且博文 淵識,各竣門牆,各宏閫奧,著述洋洋,闡經翼傳,為後 學蓍蔡。雖其人往矣,而令範光儀,自爾炳日星而垂 宇宙,不佞實欲與多士共師之,數百載之下,若旦暮 遇耳。故於其祠稍加修葺,而又砌其臺榭、護以松柏, 置高龕以供其主,且撮其生平一事,繪為圖贊,以鐫 之石;聊以見「《七賢重郟郟》重七賢」之意。於乎!羹牆如 見,則摹擬可以肖真;弓劍是求,則尚友實忻然默契, 幸無以是圖為蛇足雲。
《薄太后墓碑記》李宜培
編輯
邑之東三十里,有薄姬塚,相傳為漢文母薄太后也。 其事行光典冊,何須經生更為揚詡?但至今墓如新, 童牧不敢蹊,樵蘇禁不入,里人何知憑弔?當亦有呵 護之者而然耶?且瑤圃閬苑,原以處慧人,其魂則無 不之,而猶棲遲此荒郊一席地耶?抑又聞「張興之墓 草盡紅,明妃之墓草獨青。」英雄思婦,其忠義不平,每 「托於一彈丸,又安知魂之果不在此耶?」余曰:「是不具 論,為之奠之,封之且碑之。」而搔首茫然,若胸中有不 可自已之意。乃或者曰:漢都關中,距地非近,何得於 此寄窀穸?而前輩每指太后母家,隔溪相望,鑿鑿可 尋。意者後雖明達,而眷戀所生,此亦兒女子至性墓 在,是想當然歟?或者曰:「子貴為天子,稱薄姬,謬也。塚 中人,其後代一賢女子耳。」客有應之者曰:「太后者,母 天下之號,而姬者,封父母邑之稱也。其然歟?」或者又 曰:「男子陽明,其精英或足長存天地,而婦人則否。彼 後賢者也。即其出條侯,立竇氏,此亦超出鬚眉,萬世 不可窮計,固必有足以銘山川、昭日月者。千載下,奠 而封,而且碑,悲愴零」涕,不至巢鼯鼪而宮貍貉,其以 是也歟?居人慕義,遂名其地曰塚頭。環而棲者千餘 戶,井巷如一都會。昔唐張曲江過樊妃塚,見後人猶 植松柏,為詩有曰:「舊國皆湮滅,先王亦莫尋。惟傳賢 妃隴,猶結後人心。」而薄姬又可知也。
《汝州風伯廟記》黃良弼
編輯
去州治東北十五里,有風伯廟,不知肇自何代。予嘗 稽諸郡志,詢故老而莫詳也。暇日遊風穴寺,見林巒 環抱,獻碧送青,呀雲翕霧,疑有神焉。遂杖履登山。有 僧指其處曰:「此風穴也。」將風則鳴。予曰:「噫!有是哉?此 山之所以名也。《易》曰:『潤之以風雨,而聖人以槱燎祀 風伯、雨師者,有以也。吾聞風伯為箕,箕成象於天者』」 也。在天者不可得而親,顧可得而形乎?不可得而形, 而可以廟貌乎?竊嘗疑《騷經》有曰:「後飛廉使奔屬,使 人冥思遐想,若真有其人然。」今斯廟斯像,果斯人乎? 否也?吾不得而知也。意者,是山陰氣翕聚,陽在外,周 旋而不合,實風所自出之地,匪廟無以崇祀,匪貌無 以聳觀而廣敬畏也。否則,國家祀典「行天下,壇而不 屋,而汝獨加廟,不以偏乎?張侯重新是廟,所謂有其 舉之,莫敢廢也。祀事孔明,神亦安所司。所謂精爽不 貳齊聰明,神或降之也。」念未已,有耆民尚滿、林興等長跪而請曰:「吾等官莊保民也,地故有風伯廟,神最 靈,禍福於人者甚速。前此蒞吾民者,率以秦越視祀 事弗修。神震怒,數暴」風,偃禾殺稼,歲十無一稔,吾保 害輒先之。自吾張公至,軫念元元,索其神而祝焉。且 祝曰:「若能歲福吾民,當舉廟貌一新之。」於是命陰陽 生王金董其役,材惟其良,瓦甓惟其堅,丹雘黝堊惟 其鮮且明,工善力勤,不閱月而告就。今是舉幾三年 矣,時和歲豐,民安樂利,秋毫皆張公賜也。願一言以 為記,使後來者有稽焉,吾張公之澤未艾也。予應曰: 「天地間惟風最神速,或虛空清而萬籟寂,或扶搖號 而萬竅怒,或發之也恆,或來之也迅而激,孰主張是, 孰橐籥是?蓋氣之凝聚,有虛實和戾,故其發有暴緩 大小。然天之與人,理氣無貳,其精祲有以相推,其善 惡有以相盪。嗣君感悟而反風起禾,江陵」善政,而反 風滅火,感應之機不誣也。昔者嘗怪韓退之號為有 道之儒,其精誠不能格,至為文以訟之上帝。今吾張 侯,文不煩而風自時,若其視韓公何如?惜予言不足 盡之也。謾書之,以記歲月雲。
《汝州觀風亭記》李夢陽
編輯
亭在風穴之山。峻迥峭削,環千里而孤者也。形拓勢 積,靈秀出沒,登之目豁神迅,志搖襟擴。嘉靖七年夏, 監察御史譚子巡而歷汝而遊於亭,乃俛仰而歎曰: 「嗟美哉!山河弗改,世代遷矣,吾其觀哉。」以問分守伍 君。曰:「天地既中,風雨時會,卜洛定郟,算日測景,吾觀 其時。」譚子曰:「美哉!是古今之慨也。」以問分巡王君曰: 「冠嵩帶汝,伊闕我朝。沃野廣麓,樵獵樹藝,吾觀其土。」 譚子曰:「美哉,是利用之思也。」二君於是避席而請曰: 「敢問先生何觀也?」譚子曰:「谽谺窈如,噫如,噴如,噓如, 吾觀其風。曰:『風者何也』?」譚子不答。他日,二君遇崆峒 子,述其事。崆峒子曰:「美哉觀,各得其職矣。雖然,風其 大乎!夫天地之氣,必有為之先者而鼓之,則莫神於 風。故颸颸乎莫知所從,渢渢乎莫知其被,溜溜乎莫 知其終也。其德巽,故其入深;其幾微,故入物而物不 自知。其行疾徐,其入不齊。其變也,乖和殊致,故物有 瘠腴純駁,而性隨之矣。性發情逸,淳澆是效,而俗隨 之矣。俗沿習成,美惡相安,而政隨之矣。是故先生知 風之神也」,於是節八音以行八方。然患其乖也,於是 使陳《詩》觀焉。詩者,風之所由形也。故觀其詩以知其 政,觀其政以知其俗,觀其俗以知其性,觀其性以知 其風,於是彰美而癉惡,湔澆而培淳,迪純以剷駁,而 後化可行也。夫監察者,固舉刺之要,臣,以風為觀者 也。然登其亭,履其穴,而後歎,何也?天下未有不觸而 動者也。觸以動歎,𨙫而不答,臣之要也,得其職矣。職 神於風,故稱大焉。雖然,二君不小矣。昔者文王之化 行也,不自《汝墳》始乎?今之汝,固古之汝;汝之土,猶古 之土也。昔者,《風》之南也,「蔽芾甘棠」,詠愛也;守之行也; 「野有死麇」,歌嚴也;巡之政也,監察臨之。二君行之,何 患乎非時?故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二 君曰:「美哉,崆峒子之言《風》也。」請諸監察以名其亭,刻 之堅石。
《汝州忠孝祠記》王洙
編輯
祠以忠孝名,示公理也。祠在古人,理在天下後世,祀 以存感,感以生勸,勸以存教,祀之者之意也。祀為誰? 《春秋》之潁考叔,唐之顏魯公也。祀諸汝者何?考叔,汝 人,魯公於汝為死所也。《春秋傳》曰:「莊公以弟段故,誓 及黃泉,斥母為姜。」天地背亂,倫紀俶擾。考叔以一言 悟之,莊卒似初,君子曰孝。《唐史記》:魯公伸大義於元、 肅、代、德之朝,時盧杞嫉公,適李希烈叛,遂以公為使, 至汝竟死之危而致命,君子曰:「忠。」嗚呼,忠孝於天地 並者也,二公豈能以一日忘哉?茲潁陽即考叔故地, 舊龍興寺為魯公廢祠,則汝之山川草木,留雲止霞, 當必有不死者在也。公神不死,而祀典弗明,實風化 者之責也。予蒞任之二年,擇地為祠,以合祀二公。地 在西城門內,方徑凡一十七丈。中構堂以棲神,肖像 以致敬。堂後置小亭,以便瞻禮者憩息。堂兩傍古柏 凡六本,甚幽寂森竦。堂外特為祠門一所,顏其額曰: 「忠孝祠。」嗚呼!為汝人者,尚其念諸!蓋使夫人而知為 考叔也,則凡有母如姜、有弟如段者,皆可以孝矣,況 乎其不為姜者哉?使夫人而知為魯公也。凡有君如 唐,有相如杞者,皆可以忠矣,況乎其不為唐者哉!茲 祠也,固忠孝之風所宗也,則歲時展敬,始終繼志弗 替者,容非後予者之責也耶?嗚呼!為汝官者,尚其念 諸!
《遊風穴寺記》前人
編輯
「《一江子》事事汝上,苦塵鞅,莫或遣去。公餘輒尋訪幽 勝,以消滌心慮。」山川在百里內者,莫風穴寺為最。寺 不知創於何年,盤結窅邃,或少林伏牛之上也。出郭 遙見檜柏蒼鬱,風回濤震,如幡、如蓋、如袈沙,飄帶者 無慮百數千章。入山里許,則石澗環山而下,浮煙旋 碧,如玉帶然。惜流水易涸也。《一江子》令僧人之好事 者,彷閘河為大閘,以畜止之。澗上建橋,橋上建亭,以便往來游息。西亭為坊一江子,榜曰「玉帶橋。」視蘇公 所留,殆亦天人之別也。環橋夾澗,皆禪居丹洞、招提 聚族其間,或老或少,或坐或立,或遊或定,如羅漢五 百身然,莫能盡狀。循澗而行,再一二里,則白雲寺門。 入門則古殿巋立,龍象莊嚴。老僧云:「唐宋已前金碧 也。」殿後法堂橫截山半,四壁多名人題詠。堂左皆陡 崖絕壑,稍寬處有亭,下與浮圖齊尖,雲煙匼匝,曰翠 嵐亭。循崖再上數十步,有亭峭如舊,名望州在川譚 子更之曰觀風一江子,復加之曲欄橫檻,以便俯瞰。 上有《觀風亭碑》,乃崆峒山人李子所撰也。崖下有石 泉方丈,深可五六尺,旱不加沈,澇不加溢,紺寒甘洌, 可敵惠山之二泉。泉傍復鑿石為螭頭,以洩餘溜。覆 泉有亭,一江子稍加充拓,名之曰「漣漪亭。」前有斜橋, 南通鳥道。橋側有古青楊樹一株,長藤纏附其上,花 葉蔽日,青翠滴衣。蓋坐此則雖六月,而風霜之氣森 如也。一江子時或照影池中,習靜石上,飄飄然有駕 青鸞驂白螭之想。亭後為老曇所巢,多雲氣出沒,一 江子名之曰「半雲盡。」東頭則青山流水狹處,一江子 為置獨木小橋,以接曲徑岩厓。往南復有高丘丈許, 為置茆菴。內僅容三四人,名之曰「無心處。」摘吳彥章 《青玉案》詞也。坐覽者當自得之。是歲己丑春三月,一 江子歸自陝,虛丹尹子洛東王子自晉自淮來,維時 風日宜人,來牟滿目。三子具春衣,提壺策馬,以助唫 樂。一江子醉臥僧房,忽夢山靈相告曰:「汝往來吾山 者幾矣?丹崖白石,無一字之留乎?」既覺,遂詳其事而 記之。
《顏魯公祠堂記》方應選
編輯
汝故有顏魯公祠雲。葢當太山廟之東偏,創自嘉靖 丁酉,前觀察王公暨守江公有記。歲久且半蝕風煙 矣。而城之西闉與潁考叔合祀為忠孝祠,制極軒敞。 以故有司歲饗其地,而於公故祠顧不及焉。余從萬 曆己丑承汝乏,每讀《志》至公,未嘗不髮上指,恍然自 失也。然第循故事,享忠孝祠如常,烏睹所為故祠哉? 會守以來,歲歲苦厲,所在多菜色,日凜凜,救過不皇, 惟是一腔,推置父老子弟。父老子弟,安余拙也,聚族 而祠。余又度余之固,弗克請也,而不余告。今七月朔, 余出肅客還,禮太山真君,而始睹廟之巽隅若輪若 奐者。吏以白余,面立。赬!嗟乎!余小子何德,安得此不 經重吾過哉?勞苦父老子弟,愛人不「當如是,亟棄去, 毋辱乃公為。」因循牆而北,得公像於頹楹間,去余祠 數十武。余愈益悚仄,有如公祠在。令圮壞弗舉,咎屬 有司。餘一人實無良而復余是尸祝將神人交謫焉。 余今告爾父老子弟,「今日之役,實天所以賜公,而假 手爾父老子弟也。請以余祠改祠公。豈惟妥公在天 之靈,予一人庶幾哉!薄譴萬一,父老子弟實有大惠 余矣。」維時父老子弟羅拜,無願徙者。余復前而告曰: 「爾不聞祀耶?祀有五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勒事則 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 則祀之,不者非僭則竊,祀之所不載也。」公仕唐四世, 起平原,歷階太師,什一留中,什九。在外崎嶇四十餘 年,百折不回,白首而死於國,寧論五祀,即千秋血食 奚讓焉?吾儕小人,德不出幺麼,功不垂絲粟,於祀一 無當,所謂形骸而土木也。朝不謀夕而猶然,冒僭竊 之罪,無乃愛我以美疢,而忘其滋毒乎?爾父老子弟, 幸無譸張,余內斷於心矣。於是卜以七之日,去余像, 豎公徽號,題其榜曰《重修顏魯公祠》。而於公故祠復 施丹堊,視昔加莊。是役也,創始者鄉縉紳馬公輩,而 父老子弟私相落成也。始余改祠公,匪直眾庶拘攣, 即馬公輩亦無豫志。已反復陳誠,無慮數百言,而馬 公輩矍然為眾庶先,美疢而不失藥石矣。余故志其 本末,並以謝爾父老子弟。
《重修二蘇祠記》前人
編輯
汝,故有程蘇祠。程祠據郡廛,一歲加葺。蘇祠越在西 關,委巷圮也久矣。壬辰春,大中丞吳公行部式焉,而 屬守吏,方應選。嗟乎!選吏且三年,詘弗克舉,惟是主 臣乃稍割俸緡,鳩工庀材,既輪且奐,宜有記。間按二 程夫子起家河南,歿而祀於鄉,固也。蘇氏自眉山起, 長公為郡團練,次公居守,蔽芾並在。二公翱翔中外, 蹤跡半天下,而獨愛此中山水,因菟裘焉。土之人德 之,與程並祠勿絕雲。「今大塊之內,家屍戶祝,所謂神 靈棲而衣冠委蛻之地,是祠也,必食之矣。」選《居恆》景 行往哲,於兩家不啻羹牆。竊怪程、蘇之議,至今呶呶 也。蓋兩家鼎立一代,議少不讎。程嘗訾蘇縱橫,蘇亦 嘲其歌哭。之燕而燕,之郢而郢,總不失為周行。彼其 中豈有町畦哉?而其徒各立門戶,至分洛蜀,遂令耳 觀之徒,有左右袒,豈惟不得為蘇氏忠臣,即程作《九 原》,無乃冤乎?古今人物,折衷孔子,惟時柱下史並幟 中原。孔子嘗曰:「丘方以內者也,而彼,方以外者也。」顧 終不以外內不相及而少猶龍。蘇以文章命世,單詞 隻語,紙貴人間,藉令北面聖門,當入游、夏之室。第其 豪舉凌厲,似不可一世,而萬仞壁立之風自在他亡論,論其鉅者。當新法行,臨川盛氣以需士大夫,程誾 誾諤諤,持論不阿,而蘇則訟言其非,首與牴牾,至於 岑嶔歷落,九死而靡悔。則兩家大節,日月爭光,如以 語言文字而置軒輊,是都俞為是,吁咈為非?九官不 得稱濟濟。上殿如虎,下殿不失和氣,竟何如人?昔人 謂「明道冬之日,正叔夏之霜」,彼其伯仲,氣象自別,安 得比蘇而同之?大都程學方,蘇學通,程似廣川,蘇似 洛陽,程翊聖真,蘇超名理,皆所謂示我周行也。朱、陸 之辨,無慮千言,自鵝湖而後,渙然冰解,安知此地非 兩家?鵝湖中丞公鑒極人倫,尚友千古,而兩祠之。兩 家月旦,待中丞公而始定,無庸選置喙矣。
《顏魯公傳》艾穆
編輯
公在元肅、代德間,犯權奸之忌。建中四年,李希烈襲 汝州,執刺史李元平。盧杞薦於德宗曰:「非顏真卿往 諭之不可。夫謂公負物望重,可敵十萬師也。」詔公為 宣慰使。舉朝公卿錯愕,以為朝廷失一重臣。公馳至 東京,河南尹鄭叔謂公曰:「希烈反狀盡露矣,盍止之?」 公曰:「如君命何?」至許州,見希烈矯詔橫甚,親兵五千 人拔刀爭進,公神色自若。希烈麾之退,勒公上書雪 己罪,公不從。又遣李元平說公,公萬聲叱曰:「爾為天 子命吏,屈首受逆賊頤指,而不能致其身,乃為作說 客耶!」希烈雖橫,而服公大義。計將還,公召而餞之,令 倡優媟褻,狎侮朝廷。公怒曰:「公何無人臣禮若是耶?」 拂衣去。希烈大恧。當是時,朱滔、田悅、李納諸使者皆 在座,謂希烈曰:「顏太師名德,燦然中朝,公將建大號, 而太師至是,天以良弼授公也。置相誰先太師者?」公 叱曰:「若不聞顏常山,吾之兄乎?安、史之執,罵賊不絕 口,而吾反受若脅耶?吾今惟知有死而已。」元平輩慚 甚,銜之,以言激希烈。希烈乃囚公官舍,掘地謀坑公。 公曰:「死生有命,惟得一劍足矣。」會希烈齎張伯儀首 級示公,公大慟,伏地憤絕復蘇。哥舒曜收復汝州,希 烈遣其黨周曾、康秀林等領兵襲舒曜,行至襄城,共 謀反兵殺希烈,欲奉公為節度使以歸。事泄,希烈乃 遣騾子軍三千,掩殺周曾等,送公龍興寺。是時幽公 三年矣。公自度必不免,作遺表、墓誌、祭文,至寢室西 壁下曰:「此吾死所也。」希烈盜大號稱帝,使人問儀制, 公不之對。無何,工師復臨,希烈懼,令景臻、安華聚薪 於公庭曰:「若不屈,當焚死。」公奮身赴火,景臻等遽止 之。後又使閹奴等矯詔害公,公詰其偽,怒罵曰:「此逆 賊耳,奚詔焉?」奴將公縊殺之。先是,公與吉溫論事不 合,溫黨楊國忠惡之,出為平原太守。公遂以「平原」受 知元宗。公從兄顏杲卿斬賊將李欽,通河朔一十七 郡,推公連兵二十萬,橫絕燕趙。又用清河人李崿計, 大破賊,斬首萬餘級。數以蠟丸裹《書》言事,拜尚書,遷 御史大夫。代宗朝封魯郡公,屢建大議,卒為元載、李 輔國所抑,歷貶峽、吉、撫、湖、四川。載伏誅,進吏部尚書, 後加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德宗即位,方倚毗公,楊炎、 盧杞忌之,遷公太子太師,外示優崇,而陰實疏之。公 剛介不阿,居官四十五年,居中僅十載,六遭貶斥,竟 致殺身而後已。死之日,年七十六,三軍皆慟哭,天下 無論識與不識,皆稱「顏魯公」雲。汝人即龍興寺祀之。 知州江銳乃廟於州城之東。余惟為臣死忠,為子死 孝,自天地「剖判以來,惟此元精正氣,朗然與四序三 光流曜宇宙,而其神則無不之。公出入四朝,獨秉孤 忠,汝州之難,請劍赴火,百折不回,死而後已,可為人 臣徇國者法。其生氣至今在汝,即不廟而凜凜。」嗟夫! 公,國之元老也。以元老而出,使盧杞薦之也。杞之薦 公者,忌公也,而德宗聽之,賣於杞也。豈惟德宗,即天 若為杞用,而卒不能脫公於逆賊之手者夫士非艱 難無以表特操公之大節炳烺令天下後世仰其耿 光如日月之麗天者,夫固於汝得之也。吾故謂杞非 忌公,葢公揚休樹烈之資也。雖然,杞亦非公死,其取 唾罵於天下後世,必不甚。天其厚杞之毒於公,而益 明其不肖,俾與公之賢而並傳「也歟?」
《請改折漕糧疏》張維新
編輯
臣惟人君創法,期於宜民而已。故法有宜於民者,雖 百世守之而非以為泥;法有不宜於民者,雖隨時釐 之而適以為通。《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有味乎 其言之也。方今譚弊藪者,則歸漕糧,而莫甚於小灘, 而尢莫甚於大河以南。邇年汝、洛、梁、豫間,水旱為災, 冰雹示異,閭里成蕭條之景,民氓起愁歎之聲。矧今 漕弊若茲,非所謂變通時哉。臣先任冠縣知縣,距小 灘監兌衙門僅四十里而近,且待罪五歷年。所見一 二計部司臣,往往極力振刷,而人玩弊叢,卒難清楚。 臣感時觸事而扼腕太息也久矣。敢不以耳目所睹 記者列狀上聞。夫戶部每歲題差司官一員駐劄小 灘,監兌東土、中州兩省。其在東土則「收納本色,出入 水次,固無糴買輓運之累;在中州、河北三府,則本色 居多,交易甚少。臣不敢輕議。惟開封、河南、歸德、汝州, 相去小灘,遠則有千餘里,近亦不下五六百里,有河 山之險,無舟車之便,大戶一抵小灘,其害有不可勝言者。」葢河南三府、一州大戶約有二千餘名,非官運 不可,故各令府判領之。而郡邑之中,又有佐貳部之, 其中廉介罕遘,諸所費耗,率皆以大戶為魚肉矣。此 《部解》之弊也。大戶齎銀到灘,必投歇家,藉手斗戶接 年。歇斗之家,射利得慣,營求充役,或父為歇家而子 為斗行,或兄為米戶而弟為店主,交通騙詐,騰踴市 直。每米一石,歇家明除牙用五分,斗行三分,仍巧立 「大行市、小行市之名,裏討外討之說,計所得約貳萬 餘金。而大戶羈留三月,每名月費銀數兩,計所得又 一萬餘金矣。」即今元城縣歲派歇斗一千餘名,意何 為哉?細察人情,若欲罄大戶之囊而群然攫之者,此 歇斗之弊也。先年大戶買米,取足民間,米無糠碎,價 無賠補。比有龍斷奸販視漕糧為奇貨,以攙擾為慣 術。有濫收粗濕低米浮以乾潔勒價者。有以水拌米, 希圖出息者。俟大戶擁至,兌限迫期,始串同廠歇,稟 官增價糴買,抵數塞責。及查驗不堪,損折箠楚,大戶 當之,彼龍斷者業已掉臂去矣。此插和之弊也。語曰: 「走兔在郊,眾人逐之;持金在市,眾人睨之。志在利也。」 大戶賠銀既多,勢必揭補,「而小灘有力之家,又開一 揭局,每貸一兩,償則倍之。以致大戶敗家蕩產,鬻妻 賣子者十戶而九,此放揭之弊也。他若廠基之典賃, 蘆蓆之搜求,人工之費用,旗甲之盤剝,門吏皂快之 需索,諸弊未易更僕。」臣原籍汝州,素號山澗荒涼之 區,而近復凋瘵困敝之甚。視編一漕糧大戶,不啻痌 瘝乃身,而穴居草食者皆思襁負而他避矣。此臣之 所目擊而心惻者,即汝州而開封等三府又可知矣。 臣愚為今之計有二:一曰改納折色,二曰互相代納。 臣於去年十月見戶部一本,為財賦歲入日少,歲出 日多,亟賜集議為請,奉旨漕糧准酌量改折,暫行一 年。臣因思漕糧既可改折,暫行一年矣,而河南「糴米 之處,不過三府一州,漕糧之數,不過二十萬石。況久 罹重困,民不堪命,其改折獨可後乎?且臣聞太倉積 粟,陳陳紅腐,京軍類多不食,賣於酒保,止得銀二三 錢。回視小灘糴價,減去四分之二。是民有重費而軍 無實用也。合無將開封等府、汝州所屬每名大戶原 徵銀九錢五分,只以八錢解納,京邊,照例以五錢給 散軍士,每名扣留銀三錢,二十萬石可扣銀六萬兩, 至起剝銀又扣四千餘兩。」匪直救中州百萬生靈之 害,而亦大有裨於軍國之需,此改納折色之當議也。 臣又思大名一府距小灘密邇,陸運最便,每歲本府 糧草解京邊者十六萬有奇,皆本地粟米所變之價 也。開封等處,大「戶收銀,小灘買米,皆大名所產之米 也。合無責令大名府以自有之粟運納本色,開封等 處以大戶所收之銀解納折色。儻大名一府不足,再 於附近景州所屬,量擬改納,則銀數庶幾相當,而兩 省各得其便。此互相代納之當議也。」或者曰:「改折所 係重大,代納嫌於紛更。」臣則以為器久而不滌則垢, 「弦久而不調則亂。河南、河北皆皇上赤子,本色、折色 皆小民膏脂。識其弊而調停之,或暫改數年,或間歲 一改,或斷行代納,而兩利俱存,如之何不可也?」再照 法令行於所轄則易,而非其所轄則難。小灘、大名,一 村落耳,而其住居民人,非我統屬,是以人不畏法,惟 利是趨,晝爭夜盜,無所忌憚。查得小灘至臨清,陸路 僅一日之程,臨清係山東部下,法行殊易。合無將監 兌部臣移駐臨清,懲前戒後,縱有一二作梗壞事,即 可下之郡守,嚴加究詰,而弊竇自然洗卻,且可以停 盤駁之徵。此又區區無已之計也。伏乞俯從臣請,敕 下該部,破格議處,以蘇地方重困,斯國計民生兩有 賴矣。臣不勝大願。
《寶豐縣重修香山寺鐘樓記》前人
編輯
予少遊燕趙齊楚,愛攬峰巒,騀馱強仕,按部關隴,足 跡半秦中,西極天末,洎入洮岷,收撫番族。脫脫胡等 二千輩,內多持缽手珠,誦《大士卷》。予駭不省其說。忽 憶香山蘭若,脈脈勤白社之思焉。無何,倦遊歸來,天 王疆圉大淵獻則以乞靈大悲,著履名山,鐘樓適重 修落成矣。嗟嗟!是樓,向予奉使,析圭澧藩,姜大行為 副。爾時饒明府領邑主東道置酒臺上,觴數行罷去, 隘於布席,憑欄之興,迄未暢也。今苾芻與本力募樓, 危百尺,闊亦數楹,簷牙峨峨,丹梯裊裊,螭紐縣鐻,萬 石鍧鍧鏗鏗。每梵響潮音,自雲中互答,谷鳴壑嘯,林 木調刁,法鐘遍滿大千,沈寐頓覺,居然天竺、波羅、越 雲。予晨起躋攀,視舊制不啻軒豁,望之則殿閣蜃結, 幡幢雲連,金碧流射,浮圖,相輪,八寶七級,撐日摩蒼, 龍龕大士,莊嚴仙掌,慧眼以千數,援溺照迷,慈航一 切,恆沙苦海,功德肸蠁,利益人天,此實創建祗園,因 果昔耆臈滿,上人晚年歸洛,選勝掛錫,雅與茲山有 緣。鷹堂衣缽旃檀,尚綿綿未散,且得樂天諸隱君子, 相與銜盃,賡歌故里。「遺宅距山咸數里,松篁蹊徑明 滅指顧間,惝恍九老吟嘯其中,山用是益增勝,四大 瞻仰,汗漫無虛日。名卿逸叟,在在鍥石刻竹,伭筆靈 章,炤燿須彌,稱天中大觀」已,樓下萬柏森聳,蓊鬱青蔥,如呵護法界,訊知為寶光手植。予嘉其苦心,妙演 《傳燈》,為之偈曰:「爾山有柏,即菩提樹。爾樓有址,似明 鏡臺。」枝葉易叢,亦惟是樹塊壘難化,亦惟是臺靈根 未淨,罔祛塵埃。微言東度,大意西來,諸天闍黎默無 以應。予回想姜、饒二君,牙慧如對,人物倏落幻境矣。 晨雞暮鐘,抑何可忘,六陶之笑。
《重修香山寺觀音大士塔碑記》劉若宰
編輯
緬維祗陀演梵,翔慧燭於昏塗;窣堵恢摹,極法雲於 落仞。是以疑龍譬象,悲華轉覺地之輪;析色明空,水 月息煩城之焰。良由家縣夢鐸,人炳心燈。故爾夙富 資糧,生圓性海,誠慈門之標指,大眾之梯緣也。茲《香 山觀音大士塔》者,宋熙寧元年敕建,迄今六百餘祀, 弘開峻宇,亙壓危磐,掛清漢以拱洪圖,列金容而羅 玉相。須彌絕地,遙瞻丈六之光;兜率凌雲,依稀尺五 之上。會娑羅於賢劫,示妙覺之真詮。華櫺共珠澤同 輝,雕甍與金精並麗。將使凡流拾級,瞥眼盡見山河; 慧暗同登,舉足能齊日月者也。邇以迦陵範遠,仁路 風微,六入搆而易紛,三摩起而復晦。於是憑蜺跨蝀, 或多折柳之狂夫;攝景捫空,益重伽梨之宿孽。戒壇 不競,集坌彌高。非由大振靈墟,曷睹重光清梵。惟時 寶豐居士杜齊召者,士林巨擘,檀樾朝宗。擴六度之 津梁,法雷前吼。破群生之纏蓋。慧日先揚,目睹茲塔。 歲久時欷,星露剝喙,乃始鳩集四眾,因之雲播十方。 洎住持僧福恕等仔肩其事,於今上龍飛改元正月 修葺,至次年九月告成,堅其扃鑰。偉哉三昧雄圖,繪 以香泥,卓爾四禪幽觀,誠所謂「普門之屏翰,在在依 皈;法藏之金墉,人人擁戴者矣!」然而大小分乘,明非 一體;後先異覺,感起千重。九品期次第之門,三塗待 接引之路。一葦莫渡,性海非遙。矧多宿愆之未淨,尢 為浩劫之難逢?靈跡攸鍾,譽縣傾注。以故毗尼善信, 俱有「宿地之因;升斗錙銖,即是福田之願。借伊蒲而 作供,蛤隱慈顏;戒瀋水以洗心,香霏白乳。鈴持倒瀉, 沛法雨於龍宮;粥鼓喧騰,揚仁風於鷲嶺。習垢消彌 於勝境,冥緣契合於無生。蓋以蠕動蠉飛,各具優曇 之性;延沙聚礫,咸成覆簣之功。栴檀淨而片片皆香, 摩尼圓而顆顆悉映。勒芳名以共志,當與蓮社同盟。 策獨力以先驅,要共法輪常轉。從此人歸於淨土,庶 幾功並於浮圖。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