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百六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六十一卷目錄
揚州府部彙考九
揚州府祠廟考二〈府志未詳祠廟 寺觀附〉
職方典第七百六十一卷
揚州府部彙考九
編輯揚州府祠廟考二〈府志未詳祠廟〉
編輯《江都縣志》
編輯
深仁祠 在大東門外瓊花觀內西隅。明嘉靖年間建。
歐陽文忠公祠 在舊城,今廢。
紀忠廟 在舊城雍熙院西。
神醫廟 在府治南太平橋下。漢末華佗神於醫,揚人祀焉。
五顯司徒廟 凡二,一在城西北平山堂右,一在東水關內。按《搜神記》:「五神異姓,茅、許、祝、蔣、吳也。」
《儀真縣志》
編輯
四賢祠 舊在州學東。宋嘉定九年,郡守李道傳繪濂溪、明道、伊川、晦庵四先生像以祀,今廢。恭愛王廟 在陳公塘,漢廣陵太守陳登祠也。宋熙寧五年冬建。
唐總轄廟 在陳公塘側。宋嘉定十二年,運判兼州守方信孺建,祀義武民兵總轄唐璟,今廢。吳知郡祠 在資福寺西宮。宋嘉定十五年,知州吳機建此以祀前守洪機叔,今廢。
《泰興縣志》
編輯
姚令生祠 在通濟門內。明嘉靖三十四年,姚令邦材築城禦寇,民為立祠。
許令生祠 在阜成門內。明隆慶元年,許令希孟量田有惠政,民為立祠。
《高郵州志》
編輯
四賢祠 在文游臺上。祀宋蘇軾、孫覺、王鞏、秦觀。有司以羊豕春秋二仲祀之。
唐公遺愛祠 在南門外一里。明嘉靖二十五年,郵民建,祀都御史唐龍,後增祀工部尚書揚州知府蔣瑤,按察副使高郵知州毛實,長史高郵知州謝在。
青山馬神廟 在黃林西村橫塘溝。明洪武十九年,鄉民張宏善立。
都土地廟 在新城遐觀橋南巷內,今被水漂沒。
三皇廟 在州治西角。明洪武二十九年革除。或曰「西察院」 ,即其址也。
關王廟 在北門越城內。明嘉靖三十年,千戶李芬簡修建。
白馬廟 在查家店。其神即漢秣陵尉蔣忠烈也。唐宋相延,香火甚盛。今廢於水。
八蜡廟 在州治東北海子河邊,今毀。神主祀土地祠。
邵公祠 在州治東
七賢祠 在南河公署西。祀前朝水部清廉有功德於地方者七人:黃曰謹、何慶元、李之藻、徐待聘、彭期生、徐標、葉應震。
《興化縣志》
編輯
東嶽廟 在字橋里
關侯廟 在來范里。一在西營一鋪,一在北門外司徒里,皆名小關王廟。舊在陵亭鎮者廢。華神廟 在中營二鋪。額雲「漢孝廉華元化先生祠。」
火星廟 二「一在司徒里,一在滄浪里。」
八蜡廟 在滄浪里
老祖廟 在勝湖裡,龍舌津上。
白馬將軍廟 二:一在毓英里,一在下佃,去縣治二里,祀蔣子文。
上真廟 在龍舌津上
祖師廟 二:一在東營,一鋪;一在司徒里,火星廟後,即元武臺故蹟。
白龍廟 二:一在司徒里,一在縣東三十里湖東口。
晏公廟 在龍舌津上
都天廟 :即「八蜡廟」 地,康熙年間建。
郭將軍廟 在陵亭,久廢。
金吾將軍廟 在縣北四十里,久廢。
蘇尚書廟 在陵亭,久廢。
蘇泰廟 在橫涇河,久廢。
古土地祠 在廣福里。土地祠惟此為最。古胡公祠 在昇仙里。祀知縣胡順華。舊額「文明書院。」
歐劉祠 在來范里。祀知縣歐陽東鳳、署縣事劉士璟。
李公祠 在歐劉祠東,祀知縣李戴。
凌公祠 在文林里文會堂內,祀知縣凌登瀛。翁公祠 在開元宮側,祀知縣翁汝進。
楊公祠 在滄浪里。祀知縣楊澗。
陳公祠 在來范里。祀知縣陳宇,即今《鄉約》所。李公祠 在文會堂左,祀知縣李懋芳。
邊公祠 在滄浪里。祀知縣邊之靖。
張公祠 初即「觀德亭」 為祠,祀教諭張養性。後闢射圃,移祠於亭北,今在教諭宅內。
陳公祠 育嬰堂內,祀知縣陳洪諫。
奮忠祠 在滄浪里。祀指揮僉事成諧,一名「致身馬革祠。」
宗公祠 在百花洲上,祀提學副使宗臣。韓公祠 在字橋里,祀韓貞先生,知縣凌登瀛建。
三貞祠 舊在南津里,今移昇仙里。初祀劉仲二烈女,名「雙貞祠。」 後益以李節孝,更今名。「五顯祠 」 在來范里。改建關侯廟,置小祠於廟門西。
張相公祠 在迎恩里,寶嚴寺西。
康相公祠 在昇仙里
昭德祠 在儲秀里。祀明經徐熹,知縣陳起鵬建。
「四義」 樓 在勝湖裡。祀宋武功大夫張榮暨賈虎、孟威、鄭握。
《寶應縣志》
編輯
范文正公祠 在縣治東。
文丞相祠 :在縣治東十八里軍師莊。以丞相曾督師過此,因建祠祀焉。
《李襄敏祠 》祀都御史李遂。明嘉靖時,殲倭寇,城寶應,城民恃以安,感其德,建生祠於西門內。後雩都李淶令寶應,請於督學御史,列諸祀典,春秋祭焉。
劉公祠 在西城內,祀海防禦史劉景韶。以其城寶應城禦倭寇,民賴以安,故感其惠,為建生祠,以知府石茂華、知縣蔣遵正配焉。
崇報祠 在弘濟河北。祀工部尚書楊兆,巡撫都御史李世達、王廷瞻,巡按御史馬允登,巡鹽御史蔡時鼎,給事中陳大科,南河郎中許應逵,刑部主事羅用敬、中河郎中陳瑛、海防副使舒大猷,徐州副使莫與齊,漕儲參政馮敏功,報開越河之功也。
應公祠 在北堤上,祀管河工部應存性。姜公祠 在泰山殿,祀海防參政姜廷頤。聞人公祠 在北門外,祀知縣聞人詮。
李公祠 在泰山殿西,改建皇華亭北,祀知縣李瓚。
李公祠 「原在北書院」 ,今併泰山殿內,祀知縣李淶。
耿公祠 在弘濟河北閘上,關王廟右,祀知縣耿隨龍。
劉公祠 在南門外,祀知縣劉逵。
烈女祠 祀烈女戚家婦。
《泰州志》
編輯
泰山廟 在州治西
祠山廟 在州治東
靈濟龍王廟 在州治西北五里。相傳,昔有游龍自仇湖東居郭太保潭,祈禱輒應。會運河決,宋守王揚英以禱神,蜿蜒水面,河尋塞。又宋淳熙十一年,守萬鍾因五六月大旱,用皇祐法,設壇刑鵝以祭,甘霖隨之,歲大稔。明年三月,詔封敷澤侯,敕海陵建廟,春秋致祭。
馬神廟 在州治東。乃「馬廠之神。」
金龍四大王廟 在北門外西壩口。
火星廟
東嶽廟 在西門內經武橋西。
韋龍將軍廟 在港口鎮南。
白馬將軍廟 在州治北四里,即漢秣陵尉蔣子文祠。子文一身青骨,自謂死當為神,嘗乘白馬,故土人稱之雲。
八蜡廟 在南門外,明萬曆四十六年,守崔國裕建。
崇儒祠 在光孝寺右,祀名儒王艮。
儲文懿祠 在光孝寺東,明萬曆四十六年建。報德祠 在州治南,祀海道劉景韶。
熊兵憲祠 :在海道東,為熊尚文建。
鄭公祠 在州治東南,為兵憲鄭二陽建。「愍義祠 」 在州治南。明萬曆二十三年,為劉啟衷、丘啟賢、李邦相、李邦翰、劉充道、方士元六生溺死於淮建。
《如皋縣志》
編輯
文昌閣 「在儒學東南城上。明嘉靖二十八年知縣童蒙吉建。歲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馬神廟 舊在府館西,明嘉靖三十八年,知縣陳道建。今移入申明亭。」
范公祠 在掘港。祀宋范文正公。
王學士祠 在定惠寺後,祀宋龍圖閣學士王覿。明嘉靖三年,知縣梁喬升建。
文丞相祠 在王祠右,祀宋丞相文天祥。明嘉靖十九年,知縣黎堯勳建,後廢。
報功祠 在北關外,知縣李衷純建,合祀范文正公仲淹、鄭端簡公曉。
劉公祠 在察院東。祀海防副使劉景韶。丘公祠 在察院東。祀死倭難參將丘陞。歲春秋二仲上已日致祭。
遺愛祠 在察院東。祀知縣唐邦佐、鄭人逵、劉貞一、嵇。今廢。《許忠愍祠》: 順治十二年建。
《通州志》
編輯
「都天堂 」 ,在城隍廟內。
土地祠 四:一在州治內事友堂後,一在所廳內,一在惠民坊,一在利民坊。其在望江樓外者,謂之「都土地祠。」
東嶽廟 二。「一在州治南門外,唐大順二年建。宋靖康中罹兵燹。紹興中,郡守錢濬明重建。」 嘉靖甲寅燬於倭。辛酉,知州馮九韶重建。
皇清順治中,營卒蔡龍棄妻子出家募修,郡人更為
之建閣一在石港鎮,唐咸通中建。
真武廟 五一在州治北城上,宋政和中知州郭凝建。一在州西南隅,舊名真慶觀,宋太平興國五年建。一在石港鎮,宋咸淳中建。一在呂四場,一在西亭場。
龍王廟 「一在東門外二里,明洪武十一年建。一在西門外,永樂十八年,知州嚴敦大建。」 嘉靖甲寅燬於倭,甲子復建。
皇清康熙五年,遊擊薛保重修。
白龍王廟 在州西北十五里。明洪武十七年建。嘉靖中,郡人凌極重建。
五顯廟 二:一在州西北,宋開慶中建;一在南門外望仙橋西北,咸淳中建。
天王廟 二:一在州東南元妙觀東,一在綿繡坊北,俱宋太平興國五年建。
晏公廟 十所在十營。明永樂二年,千戶姜榮建。內一在西北,千戶秦待恩重建。
通利公廟 在澗橋北
藥王廟 明萬曆四十一年,郡人陳實功建。關王廟 「一在州治西,唐天寶五年建。一在州治西南,宋太平興國五年建,明弘治間,千戶王舜臣拓地改建。一在總鎮府東。」
皇清順治十五年,總兵鮑虎建。三在三門甕城內,《二》
在西南甕城外,一在南門營府,二在東門外,一在大教場,一在花竈路,張鐈與僧明道建。二在狼山,總兵馮武卿修。康熙十一年,總鎮諾邁重修,施田以為香火。計一在十里坊,一在河口,二在三十里,三在縣治,一在石港,餘不悉載。張仙廟 在海門。
上真廟 在清幹鄉,明洪武中建。
貊貔廟 在縣治東
火星廟 一在天寧寺,一在南門口,一在城隍廟。
祠山廟 在天寧寺
《碧霞行祠 》二俗呼為「奶奶廟。」 一在城北鍾秀山,一在白蒲鎮。
「王靈官祠 。」 在狼山。
三仙祠 在狼山
崇賢祠 在天寧寺內,舊為海邦遺愛祠,判官史立模建,祀范文正公、岳武穆。明隆慶四年,郡人陳堯重修。萬曆二十年,知州馬有慶增祀胡文定、文信,改稱「四賢祠。」
皇清順治中,郡八范鳳翼重修。康熙十二年,知州王
宜亨重修
劉公祠 在察院左,祀都御史劉景韶,後改為「府館。」
王公祠 在南門外教場東,改祀總兵王繼祖、王揚德。
福公祠 祀知州福文明。
周公祠 祀知州周長應。
顧公祠 在城隍廟右,祀郡人顧國寶。
唐公祠 在西門長壩,祀知州唐虞泰。
彭公祠 在鹽倉壩,為知州彭士聖立。
王公祠 在沈家原,為知州王宜亨立。
茅公祠 為總兵茅生蕙立。
柳公祠 為總鎮柳同春立。
曹義勇祠 :在《山路》關王廟內,祀曹頂。
殷節婦祠 在山路
寺觀附 府志
編輯本府。〈江都縣附郭。〉
天寧寺 在府城大東門外。東晉時,有梵僧佛馱跋陀羅來此譯經,多著神異。時右衛將軍褚叔度特往建業,請謝太傅安捨別墅建寺焉。宋時孚禪師在寺,聞鼓角聲悟道,作《頌》曰:「三十年前未遇時,一聲鼓角一聲悲。如今枕底無閒夢,大小梅花一任吹。」 又傳柳毅捨宅為寺,寺有柳長者像。元末寺廢。明洪武十五年,設僧綱司於此,僧道彝重建。
法雲寺 在府城大東門外運司前。晉謝安領揚州,出鎮廣陵,建宅於此。後移居新城,其姑謝氏就宅為尼,寺名「法雲。」 安所植雙檜,唐時尚存,張祜、溫庭筠俱有詩。
石塔寺 寺舊為蒙因顯慶禪院,本慧照寺,唐乾元中名木蘭院。王播少孤貧,客木蘭院,隨僧齋粥,僧厭苦之,飯後擊鐘,播題詩曰:「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𥟖飯後鐘。」 後二紀,播出鎮揚州,向所題已碧紗籠矣。播續云:「三十年前塵土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西方寺 在府西北四望亭北。唐永貞年間建。明洪武五年,僧普德重修。
旌忠寺 在府治東南。相傳即梁昭明太子文選樓遺址。陳太建間,僧顗公改為寂照院。宋隆興間,改功德院,崇祀鄂忠武王岳飛。咸淳間,賜今名。李穎《寓旌忠寺》詩:「此地真蕭寺,相傳文選樓。棲禪教夢穩,借榻愛鐘幽。僧熟常留鑰,茶香獨洗甌。不知門外路,歌吹日悠悠。」
興教寺 在大東門外瓊花觀南。宋淳化間,僧智恢建。明永樂間,僧深信建千佛閣。彭繩韶《再到興教寺》詩:「再扣禪扉花影重,相逢老衲款從容。舊題不用紗籠壁,當日原無飯後鐘。」
藏經院 在新城地藏庵西,法僧宗理建。明萬曆間,太監魯保請藏經頒寺,賜額「萬壽」 ,有碑。天啟間,僧鎮滿建毘盧閣、戒臺於後,有翰林姚思孝碑文。
地藏庵 在地藏院東,宛虹橋西,僧然顯修。太平寺 在城南揚子橋,唐貞觀間建,明嘉靖間僧圓早修。
《東隱庵 》在新城興教寺旁。
廣蔭庵 在新城蔣家橋。明萬曆間,僧性融建。「寶樹林 」 ,康熙元年,僧智光建。
建隆寺 舊在城西二十里西華臺。按:宋太祖親征李重進,以御營建寺,所御之榻留焉。後有僧建殿崇奉,名「彰武殿」 ,請降御容瞻仰。景德二年,命中使前往安奉,朔朢州郡率官寮朝禮,王禹偁、郭玉俱為之記。建炎初,寺廢。嘉熙三年,更剏於壽寧街,今天寧寺後。寶祐間,賈似道鎮揚州,復新彰武殿,重葺其寺。明洪武間,僧行堅重建。
大明寺 在縣西北五里,即古棲靈寺,又曰西寺,以其在隋宮西故名。寺枕蜀岡,舊有塔。《大觀圖經》云:「隋文帝仁壽元年,以誕辰詔海內清淨處立塔二十所」 ,此其一也。後以燬廢,明天順間復建。
鐵佛寺 在縣東北大儀鄉。相傳即二十四橋故址。本唐楊行密故宅,捨宅名光孝院。宋建隆間,鑄鐵佛於此,因名。殿後有雙檜。宋元間物,上竦無枝,取其皮爇之如沉香。上方禪智寺 在縣東大儀鄉,一名竹西寺。寺側有蜀井。按明魏尚書驥《上方寺碑記》云:煬帝嘗夢夜遊兜率天宮,聽彌勒佛說法。既寤,遂以離宮施為寺。《魏記》在洪武間,記寺蹟甚詳。萬曆四年,運司崔孔昕重修,《魏碑》廢為砌石矣。
皇清初,兵火盡成瓦礫,止一殿巋然。順治十七年,商
人汪灌募建山門。宋蘇軾《蜀岡送李孝博詩》碑,在上方寺,斷仆已久,元楊維楨猶及見其墨澤。寶勝寺 ,在縣南楊子橋。唐貞觀間建,後為江水坍沒。明指揮李鎧、僧太虛遷於城東三里棘林寺。
山光寺 在灣頭鎮,前臨漕河,隋大業間建。先為煬帝北宮筮,得山火《賁》卦,惡之,以宮為寺,因名「山火」 ,後改名「山光。」 內有九院,今並廢。唐張祜
詩:「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宋王觀詩:「不須談《賁》卦興廢古今同」 即此。天禧間,改為勝果寺。僧請舊額,更建於縣東南第三港沙河岸側。今歸併壽安寺。
壽安寺 一在府東南舊馬監巷,宋景定間建。一在縣西北三里大儀鄉,宋紹興間建。
法海寺 在縣西北三里善應鄉。元至元間建。
皇清順治間,郡人趙有成建轉輪塔於旁。
清涼寺 在府城南三里善應鄉,唐大曆間建。惠照寺 在縣北三里大儀鄉,唐景龍間建。南來觀音寺 在府城小東門外舊城東南隅。宋景德年間建。
圓通寺 在縣東北二里官河西岸,即「北來寺」 ,宋乾道間建。
廣福寺 在縣東三里第二港,元大德間建。救生寺 在縣東五里第二港,宋治平間建。觀音寺 有二:一在府治西,元大德十年建;一在縣東六十里歸仁鄉,亦大德間建。其在府治西者。
皇清順治十七年,僧元得重修大殿,後建「廣嗣樓」五。
間
觀音寺 在縣西北七里大儀鄉。元至元間建,一名「功德山」 ,即隋迷樓及古摘星亭故址,俗名觀音閣。
禮拜寺 在府東太平橋北,宋德祐間,西域僧《補好丁》建。
文峰寺 在城二里官河南岸。明萬曆十年,知府虞德華建浮圖於此,住持僧真玉因建寺以「文峰」 名。王世貞為之《記》。
善慶庵 在縣南門外三里,明萬曆間,僧寂楞建。
護國庵 在縣東關外河岸側,明崇禎八年建。北大同寺 在大橋鎮南袁家灣,宋淳熙二年建。明成化間住持僧守能奉召入京,命建國齋,賜紫衣。寺有遺像尚存。
釋迦院 在縣東北邵伯鎮,即寶公寺,宋元祐五年建。
法華寺 ,即來鶴寺,在縣東北邵伯鎮羅公祠東,晉永康間建,相傳寺有銅鐘重千斤,蘇軾為之銘。
梵行寺 在縣東北邵伯鎮,晉寧康三年建。明洪武初,僧妙用遷於本鎮惠政橋西。嘉靖八年賜額。宋蘇子瞻有《梵行禪院山茶》詩:「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向與渠渠不會,爛紅如火雪中開。」
天王寺 在縣南十五里揚子橋西。唐貞觀間建。
北興教寺 在縣西北廢堡城內,宋寶元間建。唐杜佑為揚州處置使,有題名「八角石柱留寺內,後沒於池中。明成化十六年,因旱池涸,好事者取以摩搨,損蝕過半矣。」
西方寺 ,在瓜洲十四坊,久廢。明嘉靖十四年,僧海洋重建。
棘林寺 在縣南瓜洲鎮新壩,宋咸淳間建。嵩山寺 ,在縣南瓜洲鎮。
投子禪寺 在縣北宜陵鎮,宋開寶間建,明洪武八年,僧可臻重建。投子禪師有《語錄》。
甘泉山寺 在縣西甘泉山,一名「慧照寺」 ,唐開成二年建。
普慈庵 在新城內洗馬橋西。舊燬於火,明隆慶間重建。
開元寺 :在府城東五十里,順治十八年,遷建於傅李橋。
蕃釐觀 在府城大東門外,即古后土祠。漢成帝元延二年建。宋政和間,賜今額。明宣德年間,郡守韓弘增修,吏部尚書魏驥有記。萬曆二十年,郡守吳秀創玉皇閣於三清殿後,當后土祠遺址。舊有瓊花一株,相傳世無此種。宋歐陽修守郡,作無雙亭覆之,俗因呼瓊花觀。
浮山觀 在城內石塔寺東,即禹王廟,宋嘉泰年間建。
皇清康熙十年,閔象南重修,置亭於浮山。昔人有《詩》
石塔香燈古寺隈,居民誰問禹宮頹。惟餘一片浮山石,曾見平成天地來。
佑聖寺 一在府城外運司巷內,明洪武八年建。一在邵伯鎮,元至正間建。
明真觀 在縣城東南隅壽安寺東。元道士周源宏建。
元帝觀 在小東門內,宋皇慶間建。
天寶觀 在郡南門外運河東,明萬曆十六年建。
玉皇閣 ,在瓜洲東關外。康熙十三年,郡人程宜生建,令僧《聞心》住持。
元真院 在縣南瓜洲鎮,宋咸淳間,道士龔秋建。
儀真縣
天寧萬壽寺 在縣南澄江橋西。始唐景龍三年,泗州僧建佛塔七級,創永和庵於塔後。宋崇寧中,賜名報恩光孝禪寺。政和中,改天寧禪院。後有楞伽庵,蘇子瞻嘗於此寫經,故名。西有井,名「慧日泉。」 南渡後,迭經兵火,寺塔俱燬。明洪武間,重修,增飾重門,巋然叢林之勝。
崇福院 在縣長蘆江口。宋天聖初,詔儀真守陳杲與發運使張綸、方仲旬建寺,遣內侍齎御物金器助之。凡費金四萬緡,錢三千萬。五年始落成,敕龍圖學士李淑撰碑。章獻太后時,歲度僧七人,置小舟以救沉覆之患。今廢。宋劉攽詩:「越舫吳舠倚萬橈,祗園金剎起中霄。」 即此。乾明寺 本唐大雲請雨寺,宋改今名。舊有星居院十所及石浮圖。宣和中,更為「神霄宮」 ,後移寺城北隅。乾道間,守張郯奏請賜額。
資福寺 在縣東。宋政和間,即儒學舊址建。景暘《遊資福寺》詩:「江城入長夏,物色碧空同。漢靜浮蘭槳,林深暗綺櫳。燕歸僧舍雨,幡動石壇風。久住慚元度,相依有遠公。」
崇因永慶寺 在縣北五里。宋靖康初,丞相吳敏請為功德院,後徙城內。元大德間,徙還故地。明洪武間重建,名「北山寺」 ,後廢。
皇清順治間,知縣劉宗孟重修。
禪惠寺 在縣北二十里。漢廣陵太守陳登建。先因白黑二鼉立寺塘上,號曰「鼉淙。」 宋治平中,更「禪惠」 ,今廢。
梵天寺 在縣西方山上。梁天監中,梵僧建,號興雲寺。宋治平中,賜額「梵天。」 後經兵燹毀廢。明洪武中,僧道成重建,後併入法雲寺。永樂初,復興。今廢。
禪證寺 在橫山。梁天監中建,號太子寺。世傳昭明讀書堂。唐咸通中,僧神堅以堂為太子院,今廢。
法義院 在靈巖山。唐長慶中,號靈巖寺僧神建。受法於四祖,有「逢巖即止」 之語,遂建道場於此。叔孫矩有碑。宋治平中,更今名。
法雲寺 唐景雲間建,名慶雲寺,在胥浦之西。宋元豐間,有僧秀鐵面者相繼創之。治平中,改「法雲寺」 額,再遷城西。明洪武初,僧永滿遷於三堰中衢。
水月寺 ,在蛾眉山,松柏萬株,地最幽勝。相傳「明洪武間,有異僧口鼻出火,自化於此。」
地藏寺 在新城汊河北。宋建炎間,僧肇海建,為水村幽閴之處,後圮。明天啟間重修。蔣山卿《過地藏寺》詩:「野寺荒涼客倦登,水煙山靄暮層層。月明猶記留神榻,日落空憐見佛燈。院裏棲松無老鶴,門前掃葉有閒僧。所嗟幻界今如此,人世茫茫那可憑。」
山光寺 在縣東南十五里。宋淳祐間建。西方寺 在縣東二十里。宋淳祐初僧祖義建,後沒於江。明崇禎間,太學生汪鉞於新城鎮東二里建屋六間,仍以「西方」 名之。
隆覺寺 在縣東三十里朴樹灣運河北。宋淳祐間,僧大惠建,後廢。明景泰間重修,都御史張楷撰《記》。
壽寧寺 在三都。明為「太僕寺馬場莊。」
儀真觀 在縣西十里。宋時範四金像於此。既成,即其地建儀真觀,繼賜額加「天慶」 其上。政和間,詔分天慶、儀真為二觀,別創天慶觀於州城,而儀真觀或稱為西宮觀,今廢。張舜民《題儀真觀》詩:「聞說仙鄉即瀨鄉,閒遊詩侶禮虛皇。三朝寶泒通胥浦,萬葉靈杉蔽蜀岡。天地杳冥供寫像,江山回合助靈祥。五雲送入蓬萊島,留與人間作道場。」
通真萬壽宮 在縣東南十五里。元大德間,雷希復建,有記。今頹圮,非舊矣。
泰興縣
廣福寺 在縣東南,唐永徽五年建。
慶雲寺 在縣城南慶延鋪。宋咸平年建,邑駙馬蔡夢祥所施宅也。
建安寺 梁天監四年建,因江坍,今遷大西門郭家莊南,改名「靈雲庵。」
壽勝寺 在口岸鎮,宋淳熙十年建。
延祐觀 在縣東南,唐開元四年建。
萬壽觀 在縣東南,唐開元四年建。
放生庵 在北門城外,明萬曆間建,中有《放生》。
池鄧漢儀《宿放生庵》詩:「困頓來江縣,幽棲得此中。長橋穿竹路,層水抱花宮。雪氣春猶凍,魚聲夜自風。虛堂噉粥罷,半偈問支公。」
法輪庵 在縣小西門外葫蘆灣,順治六年剏建。
永福庵 順治六年居民建於官沙殿東,竹隱庵 在口岸鎮。鄧漢儀《宿竹隱庵》詩:「結伴衝泥積雪餘,支筇昏黑到精廬。十年江海銷金柝,滿院松篁冷木魚。卻掃繩床留旅客,更開香積剪園蔬。好來嶽廟瞻遺像,此地曾經繞戰旟。」 高郵州
天王寺 ,在州治北新城遐觀橋東。宋淳熙間建。明洪武元年僧諸全增修。殿高十丈,深廣稱是。其木殖盡皆異材,覆以琉璃,最為精巧,江北無與為比,一方之巨剎也。嘉靖三十六年,為倭寇所燬,香聞數十里,火三日不滅,今漸興復。寺內有吳道子觀音像,極莊嚴。被盜竊去,渡江病作。夜夢大士斥曰:「汝送我還郵,當不死。」 盜懼復送還。
承天大梵寺 在州治北新城多寶樓橋西,元至元間建。
光福寺 ,在州東三垛鎮,宋淳熙間僧海雲建。安樂寺 ,在州東九十里臨澤鎮。
張墩寺 在州西四十里塘下村。
光孝寺 ,在州舊城西南隅,有斷塔,為唐舉直禪師所建。浮圖,宋陳造,有《光孝寺建佛殿疏》。華嚴寺 ,在州南三里焦里村。宋淳熙間僧諸千建,明末兵燬。
皇清康熙間,郡人孫宗彝葺治,合寺南「甘露庵」為《叢》。
林
永興寺 ,在州北六十里界首鎮,宋僧如海建。羅漢寺 ,在州北九十里。
寶慶寺 在州治三垛南。
河院寺 在州西南武安湖濱。舊傳湖旁常有光,夜燭天。居民掘之,得一石,上鐫「河院寺」 三字。自後不復有光,居民因醵金建寺焉。
悟空寺 ,在州治西六十里新安村,神居山上,宋初建,郵之古剎也。
竹林寺 在州治嶽廟後,今廢。
西安寺 在州治西沛城村。
醴泉寺 在州城西南,或雲即光孝寺,因有醴泉井改名寺。宋秦觀有《醴泉寺開堂疏》。
五百羅漢院 :在州南八里焦里村。宋僧諸千建。一名「華龍寺。」
保安院 在州東北二百二十里。元至元間,僧湛公建。
慈氏院 在州東北五十里眉陳村。
前講院 在州治眉陳村。
興化縣
定慈寺 在縣治西,唐開元間建。
東廣福寺 在縣治西,唐大順間建。
西寶嚴寺 在縣治西,唐大順間建。
時思寺 在縣治東門外,宋慶曆間建。
《木塔寺 》:在縣治東鄉,有古黃梅一株,以花之東西盛衰,兆上下河田豐歉。
地藏寺 在縣南門外
崇福寺 在縣東七十里。唐太和間建。
乾明寺 在縣北,宋乾道間建。
羅漢寺 在縣東七十里,唐元和間建。
觀音寺 在縣東北八十里。
開元觀 在縣大街,唐開元間建。
四聖觀 :在縣治東大街。
玉虛觀 在縣治南門
三清觀 在縣治西門外。
觀音閣 在縣治北門外。
玉皇閣 在縣治北門外。
寶應縣
齊興寺 在縣治西八十里。南唐保大四年建,宋乾德四年賜額。內有梁武帝讀書臺。
真如寺 ,在縣南一百步。唐上元中,尼真如得寶於此。
觀音寺 :在縣治西二十里。
寧國寺 在縣治東,唐貞觀十一年建。
唐興寺 在寧國寺西,唐元和五年建。
靈芝寺 在孝義鄉。宋紹定間因產芝建。蘭亭寺 在縣東南八十里王野鄉。宋元祐中建,左參政葉贄撰《碑記》。
護國院 在縣西南七十里侯村鄉。南唐保大十二年建。
《蜆》。院 在縣東北四十里永寧鄉,唐太和八年建。有塔,高二丈餘,楊啟芳《蜆》。院詩。「珍重山
「僧兩度招,入門塵慮已全消。倚風自覺寒猶峭,探樹懸知煖尚遙。趁院流鶯春黯黯,隨潮暗月夜寥寥。浮生勞擾誰非夢,一榻閒雲臥正高。」 《甫里》院 在西南七十里侯村鄉,唐天祐四年建。屹立湖中,望之如孤嶼,可登眺。相傳水溢則寺浮
天宮慈院 在縣東南六十里三阿鄉。宋政和間建。
龍竿院 在縣東八十里三阿鄉。唐名「文殊院」 ,僧德觀建。大曆十年有竹成龍形,改賜今額。明洪武十四年,歸併寧國寺。
碧霞宮 明嘉靖四十年建,殿宇弘敞,傑然巨觀。
泰州
萬壽報恩光孝寺 在州治西。晉義熙年間,覺禪師初建。宋崇寧二年,賜「崇寧萬壽寺」 額。政和元年,改「天寧萬壽寺。」 紹興八年,以徽宗道場賜今名。毀於兵。至紹熙中,僧德範重建。寶章閣待制陸游有《記》。
南山寺 在州治南。唐乾符三年建。宋治平元年,改資福禪院。政和七年,改神霄玉清萬壽宮。建炎元年,復名「資福禪寺。」
開化寺 在州城北二里,即今北山寺。唐大曆元年建。舊有浮圖,崇二百尺。宋建炎燬於兵。寺後井水甘洌異常。
西山報國寺 在州西南,舊名報國庵。《誌》師從天竺飛錫至此,改建為寺。
東山寺 在州東門外,舊名「東山常樂教寺」 ,唐大中間建。
廣福教寺 ,在州東海安鎮,宋景定間建。護國寺 ,在州北七十五里戴家澤。
景德寺 在州北六十里茅山莊,宋景德間建。岱嶽寺 ,在州姜堰鎮,宋至和年建。
淨業禪寺 ,在州姜堰鎮,舊名「彌勒教院」 ,晉義熙間建。
旌忠寺 在州北六十里,宋建炎間建。
羅漢寺 在州治北七十里。宋景德間建。寶福寺 在州東北七十里。宋嘉定間建。仙源萬壽宮 在州東南。本樂真觀。梁大同元年以樂子長故宅為觀,在樂真橋。唐大中間移建茲地。宋大中祥符元年以天書降詔建天慶觀,以樂真觀為之。五年降詔置聖祖殿,召道士徐守信赴闕,賜號「虛淨沖和先生」 ,展修規屋至五百區。大觀元年,賜今名。建炎遭兵火不存。後內侍李需重建,於城東五百步,鍤土作基,而泥沙不堅。役者病之,禱於虛淨像前。先一夕,主者夢神翁曰:「我東南有隙地十畝,自可取土。」 詢羽眾,果有之。遂更取是土,深至七八尺,及泉為池,而土功未已。有父老謂曰:「苐休役三日,復何患?」 如其言,土果隨取隨增。宮畢,猶成堆阜,時人謂「地神獻土。」 寶慶三年,守陳垓立神翁祠,扁其堂曰「守雌。」
大隱觀 在州治譙樓西南。宋建炎間,海陵人高先生者,捨宅建庵,修真得道,故觀以「大隱」 名,舊名海鮮觀。
「水月庵 」 ,在州西踞林木之勝,內安奉《藏經》全部。
「樂善庵 」 在州太和橋南,兵備道鄭二陽建。「放生庵 」 在州小西湖,亦鄭二陽建。
如皋縣
廣福寺 :在縣治西北。唐貞觀中,僧智勳建。今為「祝釐道場。」
中禪寺 在縣治東北。唐大中間,僧圓就建。中有隱玉齋、玉涓井。黃應徵詩:「綠樹丹霞夾水明,娟娟纖月吐高城。香臺入夜無人語,唯有天風送笛聲。」
伏海院 在縣治西北。明隆慶六年,僧德葵建。水土清佳,林樾映帶,為城中最勝處。
定惠院 在縣治東南。宋天禧中,僧因惠建。明萬曆間,僧惟乾至粵東,募造旃檀佛一軀,高二丈餘,費踰千金,浮海北歸。院舊有浮圖十級,今毀。
海月寺 在縣西北
靈威觀 在縣西北
舍桴庵 在縣城西北隅。僧照榮建。
大覺庵 在縣,蔣道人建,僧上蔭重修。
般若庵 僧寂賢建
通州
天寧寺 在州治西北。唐咸通間建,舊名「光孝。」 明,天順元年,僧法恩奏改今名。
廣教寺 ,在州治南十八里,當狼山之陽,下瞰
揚子江,唐總章二年建。
興國寺 在州南門外東,俗呼「東寺。」
興化寺 在州治南澄江門外,宋乾道中建。廣惠寺 二:一在州利河鎮,一在西成鄉,俱唐咸通中建。
法寶寺 在州白蒲鎮,宋至和中建。
豐利寺 在州西北四十里。明隆慶中,僧福惠建。
普陀別院 在州軍山頂,明崇禎元年建。佑聖觀 在州餘東鎮,明正統中建。
元妙觀 在州東南。宋寶慶二年建。明洪武間,設道正司於此。
籍仙觀 在州南門外教場西。周顯德間,郡人顧審建。
慶真觀 在州利和鎮。宋時建於鎮之河北,元末移建河南,今沒於江。
千佛寺 在州東門
天妃宮 在州西南。明洪武間,郡人張景芳建。
皇清康熙三年,郡人殷茂乾請於有司,改建「育嬰堂。」
水月閣 在州南門口。明天啟五年,郡人范鳳翼建。
碧霞閣 在州北山,鎮帥陳璘建。
文昌閣 三一在州東門城上,一在東壕河,明萬曆二十六年,郡人陳大乾建;一在文峰塔下。
皇清康熙十一年,郡人孫閎達修。
虛靜庵 在新城蔣家橋,祀呂公。康熙八年郡人同建。內貯《太上感應篇》板。
拈花庵 ,在舊城,尼上融、上徹同建。佛像莊嚴,香燈華鬘,勝甲一郡。
「大觀庵 」 ,尼道航建,苦節貞操,熏修此地。「三教堂 」 在西門外廿四橋。
水繪庵 :如皋冒氏建。
真一堂 ,在南門外。康熙六年,民人楊日堯、張蕙等捐貲契買民田七畝三分建堂。王靜真侍奉香火,施藥放生,拾字掩骼,禮懺焚修。
純一堂 在南門裏都府巷。
「共清宮 」 二:一在舊城東嶽西,祀呂純陽祖師;一在北門外,碧天觀右。。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