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450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五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十卷目錄

 鎮安府部彙考

  鎮安府建置沿革考

  鎮安府疆域考形勝附

  鎮安府山川考

  鎮安府城池考

  鎮安府關梁考

  鎮安府公署考

  鎮安府學校考

  鎮安府戶口考

  鎮安府田賦考

  鎮安府風俗考

  鎮安府祠廟考寺觀附

  鎮安府驛遞考

  鎮安府兵制考

  鎮安府物產考

  鎮安府古蹟考

  鎮安府猺獞峒蠻考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五十卷

鎮安府部彙考

編輯

鎮安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古百粵地。漢屬交趾郡。宋為鎮安峒,建宣撫司。明為鎮安土府。按《通志》:宋於鎮安峒建右江鎮安軍民宣撫司。元改鎮安路,後以舊治僻遠,移建廢凍州,改為鎮安府編戶二里。明初,土官岑天保歸附,授世襲知府,流官同知、知事各一員佐之。天保死,子志剛襲。洪武三十五年,向武知州黃世鐵侵奪鎮安高寨等地,上遣兵平之,以其地屬鎮安府。

皇清順治間,沈文崇叛。十八年發兵撲滅之。康熙二

年,改置流官通判一員、知事一員,歸隸思恩軍民府。共立八甲四峒。

奉議州

古百粵地。《禹貢》荊州,南域。秦、漢及唐,屬交趾。宋置奉議土州,相傳將向武土州地分割為州,隸邕州。明嘉靖間,改屬思恩軍民府。自宋迄明,係土官黃姓世襲州職。及天順三年,土官故絕,改設州判,統理州事。

《皇清》如舊。無都圖。里分止立十一城頭。

鎮安府疆域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東至奉議州界四十里

南至向武州界八十里

西至歸順州界七十八里。

北至田州界九十里

東北至奉議州界八十五里。

東南至向武州界八十里。

西北至歸順州界八十里。

西南至湖潤寨界七十里。

至省城二千八百五十里。

南北廣一百七十里。東西袤一百一十八里。「奉議土州。」

東瀕右江,州治與田州城對岸,僅隔一里,西至雷枕嶺鎮安府界,一百零五里。

南至三齊山田州界九十里。

北至怕律《山田》州界五十里。

東南至里賴溝田州界五十五里。

西南至綠略嶺向武州界一百十三里。

西北至老坡山,與鎮安府連界,一百一十里。東北至播龍溝,田州界三十五里。

由州治至府城四百五十五里。

東西袤一百零五里,南北廣一百里。

形勝附

編輯

鎮安府

後擁天保雲山之秀,前控雷高馬涼之險。上映土州障其東南,小鎮安衛其西北。鑒門二水衣

帶橫空,洵邊陲形勝之區也。

奉議土州

群山聯布,茂林陰翳,「田州環其三面,鎮安、向武翼其兩腋。」 雖溪澗百出,無險可憑,而自古及今,未聞有嘯聚山林,寇掠要境者。較之他土,似有淳樸之風焉。

鎮安府山川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岊筆山 :在府城北,上有數峰相連。

雲山 在府城東。峰巒聳拔。

敢山 在府城西十五里,下有泉水出焉。文筆山 在府城東學宮前。秀聳如筆。

東山 在府城東四十里。奇峰絕壁,高峻插天。有石屹立,如人相

扶桑山 在府治東方,距府二十五里。登其巔,可望見日出處,天下十大名山之一。

崇山 在府東方,距府四十里。層巒疊翠,高出雲表,一郡奇景。山設有隘,隘名「隴桑」 ,接連奉議州界。

西山 :在府治西,距府二十三里,若錦屏,霞峰翠壁,夕陽返照,觀之如錦。

鑒山 ,在府西,距府七十八里。峰巒秀麗,林木幽深。源出石峒,流泉不竭,群資灌溉,人賴其利。原設有隘,接連歸順土州。

梅山 :在府治西,距府三十五里。山有水源,春盈冬涸。

馬鞍山 :在府治西,距府三里。山有神異,俗遇水旱,祈禱輒靈。

得馱山 在府治西北,距府八十里。山形若馱,背有鞍,如負重。舊設有隘,接連歸順土州界。倫山 在府南距府八十里。山巒疊嶂,眾山之宗,人行至此,儼若登天。樹木深密,人跡罕行。舊設有隘,接向武州界。

天保山 在府北距府三十里。山有水穴,春夏淢淢,秋冬絕流。

馬涼山 在府北,距府九十五里。山設有隘,兩山相對,如二人形,接土田州界。

雷高嶺 在府城東。上有石人,峰巒高峻,連跨上映,儼若界限。

感馱巖 :在府城西四百五十里。周圍二十餘丈,內有石柱大如盤,故又名「盤石巖。」 其側有鎮安洞。

黑巖 在府南,距府一里。石室幽深,暗如長夜,來往甚難。

馱命江 在府城南

歸順江 :在府城西歸順洞側。

黑洞水 在府城南二百餘里,洞中水長流。咘來泉 ,在府城北。

咘桑泉 :在府城西一百八十里。

蓮花塘 :在府城南。其水四時不涸,灌溉之利甚溥。

奉議州

高更山 在州西,四面群山連接,東西穿徑。連珠嶺 ,在州治後,迤邐四十餘里。

蓮花山 在州北。形如蓮花,南北穿徑。

更梯山 在州西。石徑壁峭,豋者必架梯棧以行。

破山 在州南。中有一徑,破分山脊,故名,接聯土田州界。

三齊山 在州南,接土田州界。

老坡山 在州西,與鎮安府連界。

怕律山 在州北,與田州分界。

咘沙山 :在州治南,距城十里。

石門山 :在州治東,距城六十里。

雷枕嶺 在州西,與鎮安府連界。

綠略嶺 在州西南,與向武州連界。

右江 在州城北。源出富州,流至南寧府合江鎮,與左江合。

播龍溝 在州東北,與田州分界。

里賴溝 在州東南,漲涸不常,與田州分界。

鎮安府城池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鎮安府城池 ,自宋時有土築城垣,無雉堞。高一丈五尺,闊三尺,馬道五尺。周圍二百二十五丈。設東西南三門,各有城樓一座。北面則倚後山作牆垣。今仍舊制。

奉議州城池 ,舊有土牆,東面沿江,低塌水衝。康熙九年內,州判刁玉仍依前址築牆,半圍於南、西、北三方,高五尺,長三百五十五丈。東面河則豎立木柵為障,四面開門,茅蓋門樓,不過草創之基而已。

鎮安府關梁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隴桑隘 在府東,接連奉議州界,僻地扼要。向來附近居民輪流自守。

得馱隘 在府城西北,接連歸順州界。

監隘 在府城西,接連歸順州界。

倫隘 在府城南,接連向武州界。

馬涼隘 在府城北,接連田州界。

馬橋 在府城南

九橋 在府城東

淰色橋 :在府城東北二里許。

硯橋 在府城南一里

奉議州

滿也江渡 在州治南,距州三十里。通田州淥溶塘鋪。刳木為船,接遞往來公文。

吉權溪渡 在州西南,距州一百里。設小竹筏接濟往來。

鎮安府公署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鎮安府治 舊有土府官舍,經兵變焚燬無存。今即其基建通判署。中為堂,堂後為二堂、後為通判廨。大堂前列兩廊,各三間,為吏役房,中為露臺甬道,南為儀門。知事衙在儀門外,庫在大堂西。倉在儀門內東。土地祠在儀門外東監獄在儀門西。外為大門。俱康熙八年八月內通判彭權建。

「守備衙 。」 大堂、中堂、後衙各一座。外為大門、儀門。

奉議州治 在州城之中,東向。大江中建正廳,後為州判廨,前為儀門。大門皆係夾茅編竹,築土立垣,僅蔽風雨而已。

把總署 在州判署南

鎮安府學校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鎮安府儒學 在府治東。

皇清康熙七年,通判彭權捐建,但改流未久,教職未

奉議州學校無考

鎮安府戶口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舊係土屬,自古例不編丁,民無煙戶,惟有八甲四峒,共計一百一十二戶、八百一十六口。《奉議州》:

民無編丁,舊冊止有三百三十二戶、二千零八十二口;今新招五十三戶,共計二千五百零八口。按《州志》共計三百八十八戶、三千四百零七口。

鎮安府田賦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康熙二十二年,《地田瑋》六百二十三㙔二分五釐。

地銀五百四十九兩三錢九分。內本府地銀二百四十六兩四錢,小鎮安州地銀一百八十二兩,上映州地銀四十六兩二錢。

《地糧》、秋糧米、七百一十一石一斗七升六合有奇

按《通志》:原額田無頃畝。康熙二年,清出土官遺田五百四十九㙔七分五釐。又康熙七年,通判彭權安插流民,開墾過附山瘠田七十三㙔五分。除原田外,通共清出開墾田六百二十三㙔二分五釐。原屬土司,不編丁猺,差簟自古計㙔起科,額徵秋糧折色米六百七十八石。

實徵折糧銀四百七十四兩六錢。內本府地糧銀二百四十六兩四錢,小鎮安地糧銀一百八十二兩,上映土州地糧銀四十六兩二錢。康熙二年,清出本府原土官遺田,徵銀六十五兩九錢七分。

康熙七年,安插流民開墾通附山瘠田,徵銀八兩八錢二分。

以上折糧及《田㙔》銀,通共實徵銀五百四十九兩三錢九分,閏月共加銀三十五兩九錢五分九釐五毫。連閏通共徵銀五百八十四兩三錢四分九釐五毫。

本色米三十三石一斗七升六合五勺。

三年朝覲,額解貢馬三匹,每匹折銀一十二兩,共銀三十六兩;外水腳銀一兩零八分。

又三年朝覲,額解貢器、銀香爐、蓋碟一副、燭臺一副、花瓶一副三項共重五十七兩;外水腳銀一兩七錢一分。

又三年,朝覲,額解本色黃蠟三十八斤。

又三年,朝覲。額解「本色降香一十五斤。」

奉議州

田無頃畝,原額秋糧折色米二百八十六石,實徵折糧銀二百兩零二錢,閏月加銀九兩七錢五分。

以上折糧閏月,共實徵銀二百零九兩九錢五分。

三年朝覲,額解貢馬二匹。每匹折銀一十二兩,共銀二十四兩;外水腳銀七錢二分。

鎮安府風俗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寒暑無常,陰晴不一。地生嵐瘴,民多疾病,務農為業,開山耕種,三年一換。民無定居,所種惟旱禾、芋子。俗尚狡悍,不諳詩書,動則逞戈殺戮。正月男女拋毬,答歌瀆戲。婚娶不分親疏,惟隨所欲。稍忤其意,砍木刻為離書,各自改配。葬則火化,不知祭掃,大非人類。自改流以來,風俗漸移,人倫稍正。

奉議州

霜雪罕見,草木常茂。山深地僻,耕作多在山頂。種綿、種靛而外,不知貿易之事。人愚不通禮義,有拂於中,輒舉戈相向。家貧無積貯所有,惟禾倉多置於山隅水濱,所居欄房、爨寢、芻畜總在其內。歲春,男女相聚謳歌晝夜,略無嫌禁。其餘陋習,俱與各土屬同。

鎮安府祠廟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遇春、秋戊日,照例捐祭。

社稷壇 :在府城東。春秋照例捐祭。

無祀壇 :在府城南。一年三次照例捐祭。城隍廟 :在府城東。

元帝廟 在府城東

關帝廟 在府城東

華光廟 在府城東

奉議州

社稷壇 :在州治北,春秋二季致祭。

「州厲壇 」 在州治西。中元日醮祭,無祀。

城隍廟 :在州判署南。舊係草屋。州判刁玉,康熙十一年鼎建。瓦屋裝塑神像六尊,召土祝一人侍奉香燈。

五顯廟 在州署南。草屋一間,立御奉祀。土官廟 在州署南。設木牌奉祀黃土官,亦無名字,惟目民等春秋致祭。

寺觀附

編輯

本府

雲山寺 在府城東

萬壽寺 「在府治西。」

三清觀 在府治東,明洪武二十年建。

奉議州

觀音堂 在州治南

雙忠堂 「在州治東。」

鎮安府驛遞考        府志

編輯

本府

爛村塘 :在府城南,距城三十八里。設塘兵一名。

那馬塘 :在府城南,距城六十六里。設塘兵一名。

奉議州

原無設立塘鋪,遇有公文往來,則本州民夫送至田州交遞。

鎮安府兵制考        通志

編輯

本府

鎮安營

守備 員屬思恩協副將統轄

又「三里營撥貼防官一員。」

又思恩協撥貼防官一員。

設鎮安城守營兵

步戰兵八十七名

守兵二百零三名,共兵二百九十名。

又思恩協撥貼防兵三百五十名。

三里營撥貼防兵五十名。

其營兵月共應支餉銀三百三十三兩五錢,月共應支米八十七石。

官自備馬四匹

春冬二季例,每匹月支穀一石二斗,每匹月支草四百二十斤。

夏秋二季例,每匹月支馬乾銀九錢。

按《府志》,「明季係土司,有土兵自衛,並聽征調。」

《皇清》設立鎮安營守備一員、統領馬步戰守兵丁二

百九十名。內撥防小鎮安各隘官兵一百二十名,留守城池兵丁一百七十名,歲需俸餉共銀四千三百零二兩九錢九分三釐九毫九絲。馬三十四匹,歲需共銀三百五十七兩,遇閏加銀三百八十一兩九錢。俱繫該營差百隊赴布政司請領,回郡公同文官抽驗,唱名散給,歲需米一千零四十四石。或撥米輓運,或撥餉就近採買支給,逓年遵照上行,原無定例。奉議州

設思恩協分防汛

思恩協撥分防官一員

《思恩》營撥防守兵五十名。

按《州志》:「州在府城正西,群山聯布,茂林岑蔚。南北東三面皆田州界,正西以及兩隅,則接鎮安、向武。雖其間溪澗百出,而均無險要,故自古及今,竟無設兵防汛,亦未聞有嘯聚山林,為要奪寇掠者也。然當時土官不忘武備,則有目把土兵,防護州治,分布城頭,自相衛守,有事為兵,無事為民。如遇有警,併聽征調。後」 土官故絕,改設漢官,仍循土司之制。自

皇清定鼎,亦未設漢兵以專汛守。康熙九年內始奉。

文撥協守思恩營,內把總一員駐札田州,兼防奉議撥兵四十名,分守州治。其官兵俸餉,逓年赴藩司請撥支給。土兵已經廢置。康熙三十年內,州判陳洪奉文募設鄉勇,亦猶土司舊制,「有事為兵、無事為民」 之意也。

鎮安府物產考        府志

編輯

府總

蕉實    楊桃    降香。

黃蠟 以上四種俱出本府者佳。

蒲竹 出奉議州

鎮安府古蹟考      明一統志

編輯

本府

南定橋 在府城南

積福橋 、接送橋 :俱在府城北。

奉議州

奉議州舊城 ,在州城東十五里。元大德間,築此城。明洪武初,遷於砦林村,遺址尚在。

通濟橋 在州城東二里。

州門渡 在州城北門外。

義學館 在州治東北隅,久圮。

滄浪亭 在州東江口,久圮。

鎮安府猺獞峒蠻考

編輯

太祖洪武元年,以土官岑添保為鎮安府知府按《明外史土司傳》:「鎮安,宋時於鎮安峒建右江軍民宣撫司,元改鎮安路。明洪武元年,鎮安歸附,改為府,授土官岑添保知府。」

七年以招撫功,授土官黃志威為奉議州知州按《明外史土司傳》:「洪武初,土官黃志威舊為田州府總管,來歸附。三年,志威入朝。六年,招撫奉議等州百十七處,人民皆來款附。帝嘉志威招撫功,命以安州、侯州、陽縣屬之。七年,以志威為奉議州知州,兼守禦,直隸廣西行省。」

二十年,土知府岑添保來貢。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年十二月,添保貢方物,並賀元正。」

二十六年,奉議州黃嗣隆遣使入貢。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六年,奉議州知州黃嗣隆遣人貢馬及方物,賜以鈔錠。」

二十七年,岑添保請輸銀代雲南餉,從之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七年,添保上言,往者征南將軍傅友德令郡民歲輸米三千石,運餉雲南普安衛,鎮安僻處溪峒,南接交趾,孤立一方,且無所屬州縣,人民鮮少,舟車不通,陸行二十五日始到。普安道遠而險,一夫負米三斗給食,餘所存無幾,往往以耕牛及他物至其地,易米輸納。而普安荒遠,米不易得,民甚病之。又歲輸本衛米四百石,尤極艱難。舊以白金一兩折納一石。今願依前例,以蘇民困。」 從之。

是年,仍以高寨等地屬鎮安府。

按《明外史土司傳》:「先是向武州知州黃世鐵侵奪鎮安、高寨等地,朝廷遣兵討平之,以其地屬鎮安。」

二十八年,命都督楊文討奉議州賊,平之。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八年八月,廣西布政司言,奉議等處蠻人梗化,時都督楊文討龍州土官趙宗壽,既伏罪,帝命移兵奉議等處勦賊,閏九月,遣使諭文等:「近聞奉議溪峒等處,林木陰翳,蛇虺遺毒,草莽雨過,毒流溪澗,飲之令人輒死。師入其地,行營駐劄,勿飲山溪水泉,恐餘毒傷人,宜鑿井以飲,爾等其慎察之。」 文自廣西進兵,發廣西都司並護衛官軍二萬人,調田州、泗城等土兵三萬八千九百人,從征奉議等處。十月,師至奉議州。蠻寇聞官軍至,悉竄入山林,據險自固。文督諸將分兵捕之。初,文等駐師奉議州之東南,分兵追捕賊黨,且遣人招降其脅從者。賊皆焚廬舍,入山谷,憑險立柵。文督將士屢攻破之。賊眾潰散,蠻寇遂平。時兵部尚書致仕唐鐸參議軍事,乃會諸將相度形勢,置奉議等衛,設官軍鎮之。詔從其言。

成祖永樂九年,土官岑永壽襲鎮安府知府。按《明外史土司傳》:「永樂九年,知府岑永壽襲職,遣叔岑榮堅貢馬謝恩。自是三歲朝貢以為常。」 宣宗宣德二年,署奉議州知州事黃宗蔭遣使貢馬。

按:《明外史土司傳》云云。

英宗正統五年,黃宗蔭有罪。

按《明外史土司傳》:「宗蔭科斂劫掠甚,斫殺母,母避之。殺母侍者以洩怒,為母所告。僉事鄧義奏其事。帝敕總兵官柳溥及三司按驗以聞。憲宗成化八年,岑宗紹作亂,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成化八年,永壽姪宗紹糾集土兵,攻破府治,殺傷嫡母,流劫鄉村。巡撫等官撫諭不服,且拒敵官軍,都指揮岑英擒之,坐斬。」 孝宗弘治六年,鎮安府岑金入貢。

按《明外史土司傳》:「岑金入貢,別遣人進金銀器,賀冊立東宮,賜綵緞鈔錠有差。」

武宗正德三年,鎮安府岑𡏬來貢按《明外史土司傳》:「正德三年,鎮安府土官應襲男岑𡏬,遣官族岑賢來朝,貢馬匹、銀器等物,賜予如例。」

十二年,岑𡏬來朝按《明外史土司傳》:「十二年,𡏬來朝,並貢馬及方物,賜宴給賞有差。」

世宗嘉靖四年,提督盛應期請令奉議州土官討賊自效。

按《明外史土司傳》:「嘉靖四年,田州岑猛叛,奉議土官嘗助猛攻泗城州。至是應期言,許其自新,令出兵討賊,以功贖罪。後土官知州死,皆以上判官掌其事。論者以奉議彈丸地,三面迫田州,獨南界鎮安,其勢甚蹙。明初置衛銓官,直隸藩省,蓋欲中斷田鎮,以伐其謀雲。」

十四年,鎮安府岑《真寶》以兵入田州,岑瓛陷鎮安府。

按《明外史土司傳》:「時盧蘇倡亂,田州無主。鎮安府官男岑真寶說岑邦佐入田州,因以兵納邦佐,歸順州。岑瓛向武州,黃仲金皆與真寶隙。及真寶入田州,蘇遣瓛及仲金襲鎮安,破之。真寶聞亂走還,蘇會兵追圍之武陵寨。瓛等遂發真寶父母墓,焚其骸,分兵占據諸洞寨。真寶訴之軍門,久之乃解。於是瓛與真寶」 互相訐,巡按言「土蠻自相讎殺,非有侵犯,從末減。」 於是蘇瓛、仲金各降罰有差,真寶亦革冠帶,許立功自贖,從之。

二十三年,詔免諸土官來朝。

按《明外史土司傳》:「免岑真寶諸土官來朝,以猺獞作亂,留使防禦故也。」

四十一年,土官岑緣來貢。

按《明外史土司傳》:「土官男岑緣入貢,給賞如例。隆慶朝岑緣、萬曆朝岑奇鳳朝貢皆不絕。」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