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七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二百七十卷目錄
隱逸部名賢列傳十四
元
杜瑛 張特立
李冶 李俊民
孫道明 李淛
金可文 陳巖
張公直 潘音
武恪 何中
曹知白 嚴侶
杜本 張樞
孫轍 吳定翁
梁至剛 王泳
邊景元 陸泳
蔡訓 孫稷
李時可 俞奕曾
俞遠 江萊甫
羅榮祖 陳渭叟
朱景仁 程德剛
洪炷 葉偉
李參 周與昂
陳德詢 陳允文
吳子美 項可立
王彥 曹文炳
曹文晦 汪謇生
嚴良 潘和道
許嗣 朱雪
葉崇仁
學行典第二百七十卷
隱逸部名賢列傳十四
編輯元
編輯杜瑛
編輯按《元史隱逸傳》:「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父時 昇,《金史》有傳。瑛長七尺,美鬚髯,氣貌魁偉。金將亡,士 猶以文辭規進取,瑛獨避地河南緱氏山中。時兵後 文物凋喪,瑛搜訪諸書盡讀之,讀輒不忘,而究其指 趣,古今得失,如指諸掌。閒關轉徙,教授汾晉間。中書 粘合珪開府為相,瑛赴其聘,遂家焉。與良田千畝,辭」 不受。術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慾發視輒止之, 後來居者果得黃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歲己未,世 祖南伐至相,召見問計,瑛從容對曰:「漢、唐以還,人君 所恃以為國者,法與兵、食三事而已。國無法不立,人 無食不生,亂無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將亡矣,興之 在聖主。若控襄、樊之師,委戈下流,以擣其背,大業可 定矣。」帝悅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復勸帝數事,以 謂事不如此,後當如彼。帝納之,心賢瑛,謂可大用,命 從行,以疾弗果。中統初,詔徵瑛,時王文統方用事,辭 不就。左丞張文謙宣撫河北,奏為懷孟、彰德、大名等 路提舉學校官,又辭。《遺執政書》,其略曰:「先王之道不 明,異端邪說害之也。」橫流奔放,天理不絕如線。今天 子神聖,俊乂輻湊,言納計用,先王之禮樂教化,興明 脩復,維其時矣。若夫簿書期會,文法末節,漢、唐猶不 屑也。執事者因陋就簡,此焉是務,良可惜哉!夫善始 者未必善終,今不能愬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興化, 以拯數百千年之禍,僕恐後日之弊,將有不可勝言 者矣。人或勉之仕,則曰:「後世去古雖遠,而先王之所 設施,本末先後,猶可考見,故為政者莫先於復古。苟 因習舊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難乎?吾又不能 隨時俛仰,以赴機會,將焉用仕!」於是杜門著書,一不 以窮通得喪動其志,優游道藝以終其身。年七十,遺 命其子處立、處願曰:「吾即死,當表吾墓曰『緱山杜處 士』。」天曆中,贈資德大夫、翰林學士、上護軍,追封魏郡 公,諡文獻。所著書曰《春秋地理原委》十卷,《語孟旁通》 八卷,《皇極引用》八卷,《皇極疑事》四卷,《極學》十卷,《律呂 律曆禮樂雜志》三十卷,《文集》十卷。其於律則究其始, 研其義,長短清濁,周徑積實,各以類分,取經史之說 以實之,而折衷其是非。其於曆,則謂造曆者皆從十 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為曆元。獨邵子以為天開於 子,取日甲月子星甲辰子為元會運世之數,無朔虛, 無閏餘,率以三百六十為歲,而天地之盈虛,百物之 消長,不能出乎其中矣。論閉物開物,則曰「開於己,閉 於戊。五,天之中也;六,地之中也;戊己,月之中星也。」又
分卦配之《紀年》,「金之大定庚寅,交《小過》之初六。國朝之甲寅,三月二十有三日寅時,交《小過》之九四。」多先儒所未發,掇其要著於篇雲。
張特立
編輯按《元史隱逸傳》:「張特立,字文舉,東明人。初名永,避金 衛紹王諱,易今名。中泰和進士,為偃師主簿,改宣德 州司候。州多金國戚號難治。特立至官,俱往謁之。有 五將軍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閭里,遂過將 軍家,溫言誘之曰:『將軍宅寧有盜羊者邪?聊視之以 杜眾口』。潛使人索其後庭,得羊數十,遂縛其奴繫獄」, 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減死論。豪貴由是遵 法,民賴以全。正大初,遷洛陽令。時軍旅數起,郡縣窘 迫,東帥紇石烈牙兀䚟又侮慢儒士。會移鎮陝右,道 經洛陽,見特立淳古,不禮之,遽責令治糗具,期三日 足,後期如軍法。縣民素賢特立,爭輸於庭,帥大奇之。 既而拜監察御史,首言「世宗諸孫不」宜幽囚。尚書右 丞顏盞石魯與細民爭田,參知政事徒單兀典諂事 近習,皆當罷黜,執政者忌之。會平章政事白撒犒軍 陝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訴於世宗,言特立所 言事失實。世宗宥之,遂歸田裡。特立通程氏《易》,晚教 授諸生,東平嚴實每加禮焉。歲丙午,世祖在潛邸受 王印,首傳旨諭特立曰:「前監察御史張特立,養素丘 園,易代如一。今年幾七十,研究聖經,宜錫嘉名,以光 潛德,可特賜號曰『中庸先生』。」又諭曰:「先生年老目病, 不能就道,故令趙寶臣諭意。」且名其讀書之堂曰「麗 澤。」壬子歲,復降璽書諭特立曰:「白首窮經,誨人不倦, 無過不及,學者宗之。昔已賜嘉名,今復諭意。」癸丑,特 立卒,年七十五。中統二年,詔曰:「《中庸》先生學有淵源, 行無瑕玷,雖經喪亂,不改故常,未遂丘園之賁,俄興 窀穸之悲。可復賜前號,以彰寵數。」特立所著書,有《易 集說》《曆年係事記》。
李冶
編輯按《元史李冶傳》:「冶字仁卿,真定欒城人。登金進士第, 調高陵簿,未上,辟知均州事。歲壬辰,城潰,冶微服北 渡,流落忻崞間,聚書環堵,人所不堪,冶處之裕如也。 世祖在潛邸,聞其賢,遣使召之,且曰:『素聞仁卿學優 才贍,潛德不耀,久欲一見,其他勿辭』。既至,問河南居 官者孰賢,對曰:『險夷一節,惟完顏仲德』。又問:完顏合 答及蒲瓦何如?」對曰:「二人將略短少,任之不疑,此金 所以亡也。」又問:「魏徵、曹彬何如?」對曰:「徵忠言讜論,知 無不言。以唐諍臣觀之,徵為第一。彬伐江南,未嘗妄 殺一人,擬之方叔、召虎可也。漢之韓、彭、衛、霍,在所不 論。」又問:「今之臣有如魏徵者乎?」對曰:「今以側媚成風, 欲求魏徵之賢,實難其人。」又問:「今之人材賢否?」對曰: 「天下未嘗乏材,求則得之,舍則失之,理勢然耳。今儒 生有如魏璠、王鶚、李獻卿、蘭光庭、趙復、郝經、王博文 輩,皆有用之材,又皆賢王所嘗聘問者,舉而用之,何 所不可,但恐用之不盡耳。然四海之廣,豈止此數子 哉!王誠能旁求於外,將見集於明庭矣。」又問「天下當 何以治之?」對曰:「夫治天下,難則難於登天,易則易於 反掌。蓋有法度則治,控名責實則治,進君子、退小人 則治,如是而治天下,豈不易於反掌乎?無法度則亂, 有名無實則亂,進小人、退君子則亂,如是而治天下, 豈不難於登天乎!且為治之道,不過立法度、正紀綱 而已。紀綱者,上下相維持;法度者,賞罰示懲勸。今則 大官小吏,下至編氓,皆自縱恣,以私害公,是無法度 也。有功者未必得賞,有罪者未必被罰,甚則有功者 而反受辱,有罪者或反獲寵,是無法度也。法度廢,紀 綱壞,天下不變亂,已為幸矣。」又問:「昨地震何如?」對曰: 「天裂為陽不足,地震為陰有餘。夫地道陰也,陰太盛 則變常。今之地震,或奸邪在側,或女謁盛行,或讒慝 交至,或刑罰失中,或征伐驟舉,五者必有一於此矣。 夫天之愛君,如愛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耳。苟能辯姦 邪,去女謁,屏讒慝,省刑罰,慎征討,上當天心,下協人 意,則可轉咎為休矣。」世祖嘉納之。冶晚家元氏,買田 封龍山下,學徒益眾。及世祖即位,復聘之,欲處以清 要。冶以老病,懇求還山。至元二年,再以學士召,就職 期月,復以老病辭去,卒於家,年八十八。所著有《敬齋 文集》四十卷,《壁書藂削》十二卷,《泛說》四十卷,《古今難》 四十卷,《測圓鏡海》十二卷,《益古衍疑》三十卷。
李俊民
編輯按《元史李俊民傳》:「俊民,字用章,澤州人。得河南程氏 傳授之學。金承安中,舉進士第一,應奉翰林文字。未 幾,棄官不仕,以所學教授鄉里,從之者甚盛,至有不 遠千里而來者。金源南遷,隱於嵩山,後徙懷州,俄復 隱於西山。既而變起倉猝,人服其先知。俊民在河南 時,隱士荊先生者,授以邵雍《皇極數》。時之知數者,無」 出劉秉忠之右,亦自以為弗及也。世祖在潛藩,以安 車召之,延訪無虛日,遽乞還山。世祖重違其意,遣中 貴人護送之,又嘗令張仲問以禎祥,及即位,其言皆 驗,而俊民已死,賜諡「莊靜先生。」
===孫道明===按《松江府志》:「孫道明,字明叔,華亭泗濱里人。好古,藏 書萬卷,遇祕本輒手自抄錄。嘗築映雪齋,延接四方 名士,較閱藏書為樂。又造一舟,曰水光山色,徜徉南 浦,自號停雲子。嘗與陶宗儀共泛,宗儀製詞,道明即 譜入調中,命洞簫吹之,與櫂歌相答,極鷗波縹緲之 思。宗儀有記。」
李淛
編輯按《建昌府志》:「李淛,字宗海,覯之後,南城人。宋進士,不 仕,號梅曜先生。元初,臺臣舉淛,復故官。淛與謝枋得 固辭不就,時稱其忠。隱於龍馬峰,志存孝養,捐金購 書,研精考訂,以纘先代之緒。其所著述,皆有關於世 道者也。」
金可文
編輯按《蘇州府志》:「金可文,字素公,郡人。賢智有才,自埋於 眾。嘗以丘園科召不起,曰:『幸有廬一區,可以避風雨; 田一丘,可以給衣食,學聖賢道,可以自樂,不願仕也』。 故集賢院署牒善行草。至正末,家燬於兵燧,不以介 意,挈妻子隱於長洲,自號笠澤漁者,不知所終。」
陳巖
編輯按《青陽縣志》:「陳巖,字清隱,號九華山人。生宋季,博極 群書,負用世大志,屢舉進士不第。元主中國,徵求遺 佚,巖遂汗漫江湖以避之。嘗集杜少陵詩句為《鳳髓 集》,燬於兵。晚愛九華之勝,竟歸隱焉。築書院以供嘯 詠,山之諸勝,品題殆遍,因以『九華名集。大德三年卒』。」
張公直
編輯按《濟南府志》:「張公直,長山人。精曉天文地理之學,好 吟詠,隱居南村,種植槐柳成行,人號其所居為『槐行。 累徵不起,因賜金字,旌其門焉』。」
潘音
編輯按《紹興府志》:「潘音,字聲甫,新昌人。幼聰敏強記能文。 生甫十歲而宋亡,見長老談厓山事,即潸然涕下。及 長,讀《夷齊傳》,擊節憤歎,益以事元為戒。日惟杜門,讀 書談道,多所自得。後訪弟元甫於義烏,因往從草廬 吳澄學。泰定間,澄以薦召欲行,音勸止之,不從。遂歸, 築室南洲山中,自名其軒曰『待清隱居』。所著有《待清 軒稿》。」
武恪
編輯按《元史隱逸傳》:「武恪,字伯威,宣德府人。初以神童游 學江南,吳澄為江西儒學副提舉,薦入國學肄業。明 宗在潛邸,選恪為說書秀才。及出鎮雲南,恪在行,明 宗欲起兵陝西,恪諫曰:『太子比行,於國有君命,於家 有叔父之命。今若向京師發一箭,史官必書太子反』。 左右惡恪言,乃曰:『武秀才有母在京,合遣其回』。恪遂」 還京師,居陋巷,教訓子弟,文字知其名。除祕書監典 簿。秋滿,丁內艱,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西縣尹,皆不 起。人或勸之仕,恪曰:「向為親屈,今親已死,不復仕矣。」 居數歲,會朝廷選守令,泰不華舉恪為平陽、沁水縣 尹,亦不赴。近臣又薦為授經郎,恪遂陽為瘖瘂不就。 恪好讀《周易》,每日堅坐。或問之曰:「先生之學,以何為 本?」恪曰:「以敬為本。」所著有《水雲集》若干卷,其從之學 者,多有所成。佛家奴為太尉,完者不花僉樞密院事, 皆有賢名。
何中
編輯按《元史隱逸傳》:「何中,字太虛,撫之樂安人。少穎拔,以 古學自任。家有藏書萬卷,手自校讎。其學弘深該博。 廣平程鉅夫、清河元明善、柳城姚燧、東平王構,同郡 吳澂、揭傒斯皆推服之。至順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 岳柱聘為龍興郡學師。明年六月,以疾卒。所著有《易 類象》二卷,《書傳補遺》十卷,《通鑑綱目測海》三卷,《知非 堂槁》」十七卷。
曹知白
編輯按《江南通志》:「曹知白,號雲西,居華亭長谷里。至元間, 從左丞鑿吳淞江,太府薦為崑山教諭,不從,辭去。嘗 遊京師,王侯巨公交章屢辟,知白悉辭謝曰:『吾聞冀 北多奇士,豈齷齪求官者耶』?」即日南歸,隱居讀《易》,終 日不出戶庭。
嚴侶
編輯按《嚴州府志》:「嚴侶,字君友,桐廬人,子陵三十五世孫。 有奇氣,讀書不為覓舉計,從學漢英賈公。賈之學,實 源流於晦庵。朱子貴官至釣臺,必訪侶,勸之仕,則曰: 『漢雲臺諸將仕非不赫赫,今子孫無聞。吾遠祖去今 一千三百餘年,而高風逸韻,與富山桐水相為流峙。 某不敏,願為嚴陵賢子孫足矣』。居家教授生徒,從游」 者眾。一日,與宋文山客謝翱雪夜登西臺,祭酒慟哭, 以鐵如意擊石,復作《楚歌》,聲振林木,人莫能測其意。 暮年建汐社為會,取「晚而有信」之義。翱卒,無子,與社 中友買地臺南葬之,築許劍亭。嘗遊錢塘,偕石塘胡 公、山村仇公,過孤山酹林處士岳鄂王墓,忽有動於 中,告二人曰:「某當時如此,親必不安」,亟歸。及門,遽有 終天之別,躄踴氣絕者數四。治喪祭,一用朱子禮。廬 墓三年,不脫衰經,不見賓客,有白燕巢墳木。事母益虔。母卒,哀毀成疾,幾不起。每至生旦,服墨縗,哀慟踰 他時。至順辛未冬,疾革,呼其子淵曰:「吾年已踰六十, 不稱夭,奉祖祠四十年,復土田教養無忝,吾死何怨? 平疇西田,吾已買諸官,死必葬是。」遂逝。門人黃廷玉 等私諡曰「高節先生。」復請於郡守,祀於祖祠西小室。 鐵崖楊維楨誌其墓。
杜本
編輯按《元史隱逸傳》:「杜本,字伯原,其先居京兆,後徙天台, 又徙臨江之清江,今為清江人。本博學善屬文,江浙 行省丞相忽刺木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及入為 御史大夫,力薦於武宗。嘗被召至京師,未幾,歸隱武 夷山中。文宗在江南時,聞其名,及即位,以幣徵之,不 起。至正三年,右丞相脫脫以隱士薦,詔遣使賜以金」 織文幣,上尊酒,召為翰林待制、奉議大夫兼國史院 編脩官。使者致君相意,趣之行,至杭州,稱疾固辭,而 致書於丞相曰:「以萬事合為一理,以萬民合為一心, 以千載合為一日,以四海合為一家,則可言制禮作 樂,而躋五帝三王之盛矣。」遂不行。本湛靜寡慾,無疾 言遽色,與人交尤篤於義,有貧無以養親、無貲以為 學者,皆濟之。平居書冊未嘗釋手,天文、地理、律曆、度 數靡不通究,尤工於篆隸。所著有《四經表義》《六書通 編》《十原》等書。學者稱為「清碧先生。」至正十年卒,年七 十有五。
張樞
編輯按《元史杜本傳》:「時有張樞子長者,婺之金華人,亦屢 徵不起。樞幼聰慧,外家潘氏蓄書數萬卷,樞盡取而 讀之,過目輒不忘。既長,肆筆成章,頃刻數千言。有問 以古今沿革,政治得失,宇宙之分合,禮樂之廢興,以 至帝號官名、歲月先後,歷歷如指諸掌。其為文,務推 明經史,以扶翼教道。尤長於紀事,嘗取三國時事,撰」 《漢本紀》、列傳,附以《魏吳載記》,為《續後漢書》七十三卷。 臨川危素稱其「立義精密,可備勸講。」朝廷取其書,寘 宣文閣,浙東部使者交薦之,前後章凡九上。至正三 年,命儒臣纂脩遼、金、宋三史,右丞相脫脫以監脩國 史領都總裁,辟樞本府長史,力辭不拜。七年,申命史 臣纂脩本朝后妃、功臣傳,復以翰林脩撰、儒林郎、同 知制誥兼國史院編脩官召樞,俾與討論,復避不就, 使者強之行,至杭州,固辭而歸。嘗著《春秋三傳歸一 義》三十卷,《刊定三國志》六十五卷、《林下竊議》《曲江張 公年譜》各一卷、《弊帚編》若干卷。至正八年卒,年五十 有七。
孫轍
編輯按《元史隱逸傳》:「孫轍,字履常,其先自金陵徙家臨川。 轍幼孤,母蔡氏教之知警策,自樹立。比長,學行純篤, 事母甚孝。家居教授,門庭蕭然,而考德問業者日盛, 郡中俊彥有聲者皆出其門。轍與人言,一以孝弟忠 信為本,辭溫氣和,聞者莫不油然感悟。時親戚鄉里 禮意周洽,言論間未嘗幾微及人過失長短。士子至」 郡者必來見,部使者長吏以下仁且賢者必造焉。轍 樂易莊敬,接之以禮,言不及官府。憲司屢辟,皆不就。 江西行省特以遺逸舉轍一人。轍善為文章,吳澄嘗 敘其集曰:「所謂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其見稱許如 此。元統二年,年七十有三,卒於家。
吳定翁
編輯按《元史孫轍傳》:「轍同郡吳定翁,字仲谷,其先當宋初, 自金陵來徙。定翁幼歲儼如成人,寒暑衣冠不少懈, 清脩文雅,與孫轍齊名,而最善為詩。揭傒斯稱其幽 茂疏澹,可比盧摯。御史及江西之方伯牧守部使者, 辟薦相望,終身不為動。程鉅夫嘗貽書曰:『臨川士友 及門者踵相接也。何相望足下耿耿如玉人而不可』」 得見乎?定翁嘗曰:「士無求用於世,惟求無愧於世。」人 以為名言。
梁至剛
編輯按《畿輔通志》:「梁至剛,字浩然,新安人。好論古人,談至 理,澹於仕進。從劉靜修游,往返不厭。人勸之仕,曰:『堯 舜之世,尚有巢、由,吾何仕乎』?終身肥遯,號南溪老人。」
王泳
編輯按《松江府志》:「『王泳,字季瀰,上海人,主簿鏞之子也。鏞 卒,遺命以庶弟奉其生母,泳悉畀舊田宅,而所居貧 薄,晏如也。自號靜習。或問靜何習』,輒對曰:『習不繇靜, 未嘗學也』。門生輩為買龍華之原營壽藏。泳角巾藜 杖,逍遙作歌,歌闋長嘯而返。梧溪王逢為銘其藏。」
邊景元
編輯按《蘇州府志》:「邊景元,字長卿,長洲人。宋朝奉大夫珣 八世孫。自幼端謹,喜讀書,以累世明於《春秋》。嘗指堂 匾『世麟』二字以示子孫,曰:『此宋丞相文天祥手書,以 美吾祖者也。吾子孫可忘其家業乎』?益淬礪於學,廷 臣交薦為國子伴讀,竟以病辭。居鄉里教生徒。會長 洲邑庠久廢,無以為弦誦之地,乃勸說郡之巨家,度」 材庀工而大興建焉。子昌,字伯盛。張氏據吳,以禮招 致為官,誓死弗就
陸泳
編輯按《松江府志》:「陸泳,字伯翔,隱居大蒸,盡心農事,采方 言習俗,作《田家五行》,以占豐歉。楊維楨、陸居仁敘而 傳之。」
蔡訓
編輯按《松江府志》:「蔡訓,字君立,號東郊,上海仕族子。與江 陰孫作善。元末兵興,變姓名,隱吳中。事定,還鄉,築室 漢成里,扁曰『東郊草堂,孫作為記』。」
孫稷
編輯按《松江府志》:「孫稷,字長慶,郡人。言行謹飭,嘗舉為文 學官。兵興,遂不仕,築室於橫龍山之支隴,名其居曰 小山,招隱讀書,賣藥以終老焉。時人高之。」
李時可
編輯按《靖江縣志》:「李時可,任俠自喜。元末居馬沙,楊廉夫 造之。以赤玉盤盛脯,白玉斗盛漿,水晶為食具,佐酒, 清歌妙舞,皆絕代美麗。明高帝下江南,詔徵粟助軍 興,時可以萬石應。後治巨筏,浮海而去,不知所終。」
俞奕曾
編輯按《江陰縣志》:「俞奕曾,字仲山,其先河間人。南唐時有 為節度使者,名裯。其孫獻卿,登宋咸平中進士,官吏 部尚書,徙歙。建炎後,徙邑之悟空鎮。家故饒於財,輿 臺皂隸,日仰給門下者數千指。奕曾獨被儒服者,折 節交當世名士,壯年氣鋒銳,期功業,可唾掌取。乙亥、 丙子,江浙亂,鎮邑為墟,奕曾逋竄,到則無歸,改築環」 堵之室於故居西偏,四旁瓦礫,荊蒿沒人,嘯詠其側, 若富貴無素者。焚香默坐,日晏忘饑,妻子望之而拊, 心泊如也。喜異書,見輒收之,校讎不倦。杜門四十餘 年,不到城府,貴人莫能窺其面。年益高,性益簡,抗,若 與世絕者。至元中,縣學諸生爭迎致為師,輒辭謝。年 七十一卒。遺命斂葬,視家有無,不用緇黃法,葬鄧暘 之原。
俞遠
編輯按《江陰縣志》:俞遠奕曾子孫作為《墓磚記》云:「先生字 之近,小字紹堂,居空谷里,因以為號。其先宋衣纓大 族,至內附三世不仕,家業益衰,遂為齊民。先生生甚 癯,美髯清肌,目光炯然,愛著小冠,戴方山棕笠、白綺 裘,環玉帶,望之如風塵表人。好讀書,子弟承先生教, 揖讓進退及為詩文,皆有法度。博綜典故,問無不答」, 尤善談名理。先生生長兵餘,苦為生難;誅蓬藋,植桑 棗,理頹垣廢址,二十年弗具。生徒輦材輸甓,稍助成 之,為堂三間。壬辰寇發,復為丘墟。先生掃地為席,嘯 歌自如,一切世事,絕口不言。惟酷嗜詩,雖搶攘未嘗 廢。吟聲不樂著書曰:「後世書愈多而學愈陋矣。」唯《豆 亭集》《學詩管見》行於世。
江萊甫
編輯按《歙縣志》:江萊甫,字芳卿,居恆雅好讀《易》,用堯夫語, 自號為草窗先生。太史虞公賢而薦之朝,詔有司辟 舉,萊甫堅以疾辭,不應。因密緻書太史曰:「祁皇際中 天之運,尚容洗耳者流;赤帝握太紫之符,不屈茹芝 之侶。士各有志,無容相強。」朝士知不可奪,遂聽之,終 身不仕。明太祖定鼎,首嘉萊甫妻葉氏之節,而旌其 廬,實以高其風雲。
羅榮祖
編輯按《歙縣志》:羅榮祖,字仁甫,當元徵,處士蕭㪺等鄭左 參勸駕,榮祖遜謝以《招隱》詩云:「蕩蕩唐堯德,乃有箕 山臣,巍巍用武功,不乏採薇人。四皓自耽洛,兩龔豈 避新。耿介實天性,奇離非世珍。君雖羞獨割,余敢辱 均裀。東皋足舒笑,南畝可充囷。弗罹聖人網,常期鷗 鳥親。」別號東舒。時賢稱其與淵明同調。
陳渭叟
編輯按《浙江通志》:「陳渭叟,杭州人。讀書學道,不混俗,不忤 物,賦詩有天然趣。隱居葛溪上,歲一來杭,城中名人 勝士,爭要致之,惟恐其去也。所著《紫陽編》《葉森類集》, 題詩云:『一度詩來一見君,只應芳杜襲蘭薰。有時寫 到遊仙句,繞筆秋香生紫雲』。」
朱景仁
編輯按《浙江通志》:「朱景仁,海寧人,號貞白道人。事親孝,有 異母兄二,事之甚恭順。同居共爨,未嘗少離,待宗族 煦然有恩,外婣亦如之,交友敦相恤之義。元季之亂, 四方衣冠之士避地至者,景仁悉周給之,徵辟不就。」
程德剛
編輯按《嘉興府志》:「程德剛,字克柔,通書史法律,負才氣,不 仕元。元兵過皁林暴掠,德剛為陳利害,乃戢欲奏官 之,以疾辭。結茅張蕩,旁植高柳,自號柳莊子。本立顯, 洪武閒,贈僉都御史。」
洪炷
編輯按《處州府志》:「洪炷,字以敬,青田人。抱經濟才,不願仕 進。構耕雲軒娛親,題曰:『賓來只煮山中雪,親在須耕 隴上雲』。創義塾,訓子弟,捐粟恤荒。受知副憲項公維 聰薦,徵中書舍人,辭不拜。又有『餐霞傲鼎祿,製薜勝 朝衣』之句。京卿王公一中為立傳
葉偉
編輯按《處州府志》:「葉偉,字伯奇,縉雲人。通詩書,與范霖為 友。范以時彥自負,約偉出仕,偉曰:『古人四十而仕,吾 年過之,進將奚為?樂天知命,吾志也』。固辭隱教,鄉閭 一時表率。」
李參
編輯按《處州府志》:「李參,字景參,麗水人,號行簡。高致雅德, 詞華敏贍,好學不已。至武林,著辭病詩九律,聲調悲 壯,思誌哀鬱,若不知其意之所在。歸家,閉門謝客,復 撰《朝會樂歌》六章,則又喜聖人之世出,慶遭逢之不 偶,可以垂後世而獨立詞場者,有《倥侗集》傳世。」
周與昂
編輯按《處州府志》:「周與昂,字天常,遂昌人。隱居桃源五峰 之下,通史籍,精卜筮,以耕雲處士自號。終老丘園,未 嘗入城府。手蒔松竹梅於屋側,以養歲寒之志,有古 逸民風。」
陳德詢
編輯按《處州府志》:「陳德詢,號少微山人,松陽人。博通經史, 雅志高尚,獨立不群,識者知其有仙風道氣。雲尢好 山水,遇佳勝處,輒延佇遐想,思入風雲題詠,務求精 絕,一時名士多推重焉。嘗膺聘不起,所著有《少微集》, 藏於家。」蓋少微乃栝蒼星次,處士淵藪,故所號者若 有託而逃也。
陳允文
編輯按《溫州府志》:「陳允文,瑞安人。性耿介,不樂仕進。每慕 徐孺子、陶靖節為人,乃盡取陶詩和之。與人交無町 畦,望之知為佳士。嗜酒,里中豪右有不能屈,田夫野 老招之,時樂赴焉。嘗醉坐樟松橋,臨流歌詠,飄然物 外。邃於醫學,貧者仍施之。年八十終。」
吳子美
編輯按《溫州府志》:「吳子美,字世英,泰順庫村人。博通古今, 授徒講談理學,尤善吟詠。所著有《怡情集》,多出於性 情之正。其詠史諸作,卓有監戒。莆田林建邦為之贊 曰:『志不慕顯,而為塾師。學不今人,古人是師。詩不苟 詠,監戒所資。身不徒韞,鴻羽之儀』。」
項可立
編輯按《臨海縣志》:「項可立,少穎悟好學,通群經大義,晦跡 不仕,一時名公碩士若金華黃文獻輩,多與之遊。」
王彥
編輯按《臨海縣志》:「王彥,字汝翼,子勉之曾孫也。平生為善 不求名,務德不眩俗,孝友義讓,著於鄉閭。或勸之仕, 若不聞,告以善,唯恐失。享年八十而卒。妻羅能以餘 資賑鄰里,子純誠以篤孝稱。二婦早孀,相勉守節,人 謂汝翼力善之效。」
曹文炳
編輯按《天台縣志》:「曹文炳,字君煥,號霞間老人。篤學沈潛, 不事表暴。邑令佟薦以儒學訓導,不就。著有《霞間稿》。」
曹文晦
編輯按《天台縣志》:「曹文晦,字伯暉,炳弟。穎悟多識,雅尚瀟 灑,以吟詠陶情。時邑人鄞尹許廣大以其縣之儒學 教諭薦,遣使致聘,不赴。築室讀書,號新山道人。有詩 集重梓。夏赤城為之序。」
汪謇生
編輯按《天台縣志》:「汪謇生,字本真,性簡約,不事脩飾,尤急 於義。姑。家遭大疫,家人悉避,本真獨往供湯藥,自表 其居曰採薇山舍,著有詩集。」
嚴良
編輯按《天台縣志》:「嚴良,字子山,治尚書,開館講學,不以貢 舉為念。至元間,屢徵不起。」
潘和道
編輯按《天台縣志》:潘和道,橋亭人。性穎悟,行剛直,恣意吟 詠,有少陵風,喜談兵事。劉誠意過台,邀論相合曰:「方 今必有真主渾一天下,壺漿之迎,不在茲歟?」潘曰:「唐 虞之世,下有巢由,富貴非所期也。」劉力勸之仕,猶豫 久之,曰:「僕勇劣鷹揚,忠讓叩馬,不過為頑民歸耳。」遂 隱於華頂,築雲山一覽亭,自號竹坡隱者。
許嗣
編輯按《天台縣志》:「許嗣,字繼可,別號得靜山人。純慤慎重, 不妄言笑。生元季,義高不仕,善吟詠,著《得靜集》。括蒼 劉伯溫批點黃溍序,其文清高而不失於枯,平實而 不近於俚。家訓詩有關世教,元明諸名公皆有題跋。」
朱雪
編輯按《天台縣志》:朱雪,字元白,幼能屬文,從處士何執受 《尚書》。年十九,登座開講,有文中子之風。徐伯顏薦授 國子助教,固辭不赴,閉戶讀書,著有《雲齋集》三十卷, 人號清脩先生。素性至孝,執母喪甚哀。嘗侍父往東 莊,父指石失足,後過其處必長號,人因名曰孝思巖。 卒時,精神不爽,不眊,賦詩四首,尾書「元白辭世」四字 而逝。子文中。
葉崇仁
編輯按《江西通志》:「葉崇仁,清叟之子,隱居教授。撫州路總管馮驥薦之,其辭曰:『晦跡丘園而不求聞達,學窮經 史而盡力誨人。授白鹿洞書院山長,遠近學者宗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