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330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三十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三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三十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四

  漢四

  蕭望之      匡衡

  張禹       孔霸

  孔光       翟方進

  杜鄴       杜林

  師丹       揚雄

  丁寬       田王孫

  施讎       孟卿

  孟喜       白光

  翟牧       梁丘賀

  士孫張      鄧彭祖

  衡咸       費直

  王璜       高相

  毋將永      歐陽生世 高 地餘 政

  林尊       陳翁生

  周堪       許商

  張山拊      鄭寬中

  孔安國      張霸

  王式       后蒼

  趙子       毛公

  徐敖       聞人通漢

  戴德       戴聖

  慶普       徐良

  橋仁       楊榮

  嚴彭祖      顏安樂

  泠豐       任公

  筦路       冥都

  榮廣       皓星公

  蔡千秋      周慶

  丁姓       尹更始

  房鳳       張蒼

  胡常       賈護

經籍典第三百三十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四

編輯

漢四

編輯

蕭望之

編輯

按《漢書蕭望之傳》:「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人也,徙杜 陵。家世㠯田為業。至望之好學,治《齊詩》。事同縣後倉 且十年,㠯令詣太常受業,復事同學博士白奇,又從 夏侯勝問《論語》禮服,京師諸儒稱述焉。是時大將軍 霍光秉政,長史丙吉薦儒生王仲翁,與望之等數人, 皆召見。先是,左將軍上官桀與蓋主謀殺光,光既誅」 桀等後,出入自備。吏民當見者,露索去刀兵,兩吏挾 持,望之獨不肯聽說光曰:「將軍㠯功德輔幼主,天下 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效,㠯輔高明。今士見者皆先 露索挾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 意。」於是光獨不除,用望之。望之㠯射策甲科為郎,後 數年免歸。地節三年夏,京師雨雹,望之上疏願賜清 閒之宴,口陳災異之意。宣帝自在民間,聞望之名,曰: 「此東海蕭生邪?」下少府問狀,無有所諱。望之對㠯為: 「《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時季氏專權,卒逐昭公。鄉 使魯君察於天變,宜亡此害。今陛下以聖德居位,思 政求賢,堯、舜之用心也。然善祥未臻,陰陽不和,是大 臣任政,一姓擅勢所致也。附枝大者賊本心,私家盛 者公室危。唯明主躬萬機,選同姓,舉賢材,㠯為腹心, 與參政謀,令公卿大臣朝見奏事,明陳其職,㠯考功 能。如是則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權廢矣。」對奏,天 子拜望之為謁者,累遷諫大夫。神爵三年,代丙吉為 御史大夫。五鳳中,匈奴大亂,議者多曰「可因其壞亂, 舉兵」滅之。詔問望之計策,望之對曰:「《春秋》晉士丐帥 師侵齊,聞齊侯卒,引師而還。君子大其不伐喪,以為 恩足㠯服孝子,誼足㠯動諸侯。前單于慕化,海內欣 然,今而伐之,是乘亂幸災也。宜遣使者弔問,輔其微 弱,救其災患,此德之盛也。」上從其議。遷太子太傅,㠯 《論語禮服》授皇太子。宣帝寢疾,選大臣可屬者,拜望 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周堪為光祿大夫,遺詔輔政,領 尚書事。元帝即位,數宴見,言治亂,陳王事,選白宗室 明經達學散騎諫大夫劉更生給事中,與侍中金敞 並拾遺左右四人同心謀議勸道。上㠯古制,多所欲 匡正,上甚鄉納之。初,宣帝不甚從儒術,中書宦官用 事,中書令弘恭、石顯久典樞機,與車騎將軍史高為 表裡。望之以為中書政本,宜㠯賢明之選。自武帝用 宦者,非國舊制,白欲更制士人,繇是大與高、恭、顯忤。 上初即位,劉更生為宗正,望之、堪數薦名儒茂材以 備諫官。恭、顯奏「望之、堪、更生朋黨相稱舉,專權擅勢, 為臣不忠,誣上不道。」請謁者召致廷尉,望之、堪、更生

皆免為庶人。後數月,制詔御史:「國之將興,尊師而重
考證
傅。故前將軍望之,傅朕八年,道㠯經術,厥功茂焉。其

賜望之爵關內侯。」天子方欲倚㠯為丞相,會望之子 散騎中郎伋上書訟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復奏:「望之 教子,上書稱引《無辜之詩》,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上 曰:「蕭太傅素剛,安肯就吏?」顯等曰:「人命至重,望之所 坐語言薄罪,必亡所憂。」上可其奏。顯等令太常急發 執金吾車騎馳圍其第。使者至,召望之,望之飲鴆自 殺。天子聞之,驚拊手曰:「果然,殺吾賢傅!」乃為之涕泣, 哀慟。左右有詔,恩加長子伋嗣為關內侯。天子追念 望之不忘,每歲時遣使者祠祭望之冢,終元帝世。

匡衡

編輯

按《漢書匡衡傳》:「衡字稚圭,東海承」音證人也。父世農夫, 至衡好學,家貧,傭作以供資用,尤精力絕人。諸儒為 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衡射策甲科, 以不應令,除為太常掌故,調補平原文學。學者多上 書薦衡經明當世少雙,今為文學,就官京師,後進皆 欲從衡。平原衡不宜在遠方。事下太子太傅蕭望之、 少府梁丘賀問衡《對詩》諸大義,其對深美。望之奏衡 經學精習,說有師道,可觀覽。宣帝不甚用儒,遣衡歸 官,而皇太子見衡對,私善之。會宣帝崩,元帝初即位, 樂陵侯史高以外屬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 前將軍蕭望之為副。望之名儒,有師傅舊恩,天子任 之,多所貢薦,高充位而已。長安令楊興說高曰:「平原 文學匡衡,材智有餘,經學絕倫,但以無階朝廷,故隨 牒在遠方。將軍誠召置莫府,學士歙然歸仁,與參事 議,觀其所有,貢之朝廷,必為國器,㠯此顯示眾庶,名 流於世。」高然其言,辟衡為議曹史,薦衡於上,上㠯為 郎中,遷光祿大夫、太子少傅。時上好儒術文辭,頗改 宣帝之政,言事者多進見,人人自以為得上意。衡為 少傅數年,數上疏陳便宜。及朝廷有政議,傅經以對, 言多法義,上以為任公卿,由是為光祿勳御史大夫。 建昭三年,代韋元成為丞相,封樂安侯。元帝崩,成帝 即位,衡上疏戒妃匹,勸經學威儀之則,曰:「臣聞之師 曰:妃匹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 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太上者 民之父母,後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 之統而理萬物之宜。故《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 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慾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 之意不形乎動靜,夫然後可以配至尊而為宗廟主。 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竊見聖德純茂,專精《詩》《書》, 好學無厭。臣衡材駑,無以「輔相善義,宣揚德音。臣聞 《六經》」者,聖人所以統天地之心,著善惡之歸,明吉凶 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於其本性者也。故審六藝 之指,則天人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蟲可得而育,此 永永不易之道也。及《論語》《孝經》,聖人言行之要,宜究 其意。臣又聞聖王之自為,動靜周旋,奉天承親,臨朝 享臣,物有節文,以章人倫。蓋欽翼祗栗,事天之容也; 溫恭敬遜,承親之禮也;正躬嚴恪,臨眾之儀也;嘉惠 和說,饗下之顏也;舉錯動作,物遵其儀,故形為仁義, 動為法則。孔子曰:「德義可尊,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 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大雅》云:「敬慎 威儀,惟民之則。」諸侯正月朝覲天子,天子惟道德,昭 穆穆以視之,又觀以禮樂,饗醴迺歸,故萬國莫不獲 賜祉福,蒙化而成俗。《傳》曰:「君子慎始。願陛下留神動 靜之節,使群下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楨,天下幸甚。」上 敬納其言。初,衡封僮之樂安鄉,南以閩佰音莫客反為界。 《郡圖》誤以「閩佰」為「平陵佰。」建始元年,司隸校尉駿少 府忠行廷尉事,劾奏衡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免 為庶人,終於家。子咸,亦明經,歷位九卿,家世多為博 士者。

張禹

編輯

按《漢書張禹傳》:「禹字子文,河內軹人也。至禹父,徙家 蓮白。禹為兒時,數隨家至市,喜觀於卜相者前,久之, 頗曉其別蓍布卦意,時從旁言,卜者愛之。又奇其面 貌,謂禹父:『是兒多智,可令學經。及禹壯,至長安,學從 沛郡施讎受《易》。琅邪王陽、膠東庸生問《論語》,既皆明 習,有徒眾,舉為郡文學。甘露中,諸儒薦禹,有詔太子』」 太傅蕭望之問禹對《易》及《論語》大義,望之善焉,奏禹 經學精習,有師法,可試。事奏寢,罷歸故官。久之,試為 博士。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鄭寬中以《尚書》授太 子,薦言禹善《論語》,詔令禹授太子《論語》,由是遷光祿 大夫。成帝即位,以師賜爵關內侯,食六百戶,拜為諸 吏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給事中,領尚書事。河平四 年,代王商為丞相,封安昌侯。為相六歲,鴻嘉元年,以 老病乞骸骨,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罷就第。禹成就 弟子尤著者,淮陽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 九卿。宣為人恭儉有法度,而崇愷弟多智,二人異行, 禹心親愛,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責師「宜置酒 設樂,與弟子相娛。」禹將崇入後堂飲食,婦女相對,優 人筦弦,鏗鏘極樂,昏夜乃罷。而宣之來也,禹見之,於 便坐講論經義。日晏,賜食不過一肉,卮酒相對。宣未嘗得至後堂,及兩人皆聞知,各自得也。永始、元延之 間,日蝕地震尤數,吏民多上書言災異之應,譏切王 氏專政所致。上懼變異數見,意頗然之,未有以明見。 迺車駕至禹第,辟左右,親問禹以天變,因用吏民所 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見年老,子孫弱,又與曲陽侯不 平,恐為所怨。禹則謂上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日 蝕三十餘,地震五十六,或為諸侯相殺,或夷狄侵中 國,災變之意,深遠難見。是故聖人罕言命,不語怪,神 性與天道,子贛之屬不得聞,何況淺見鄙儒之所言! 陛下宜修政事,以善應之,與下同其福喜」,此《經》義意 也。新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以經術斷之。上雅 愛信禹,由此不疑王氏。後曲陽侯根及諸王子弟,聞 知禹言,皆喜說,遂親就禹。禹見時有變異,若上體不 安,擇日絜齋露蓍,正衣冠,立筮,得吉卦則獻其占如 有不吉,禹為感動憂色。成帝崩。禹及事哀帝,建平二 年薨,諡曰節侯。初,禹為師,以上難數對,已問經,為《論 語章句》獻之。始,魯扶卿及夏侯勝、王陽、蕭望之、韋元 成皆說《論語》,篇第或異。禹先事王陽,後從庸生,采獲 所安,最後出而尊貴。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 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餘家寖微。

孔霸  孔光

編輯

按《漢書孔光傳》,「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孫也。孔子 生伯魚鯉,鯉生子思伋,伋生子上帛,帛生子家求,求 生子真箕,箕生子高穿,穿生順,順為魏相。順生鮒,鮒 為陳涉博士,死陳下。鮒弟子襄為孝惠博士、長沙太 傅。襄生忠,忠生武及安國,武生延年,延年生霸,字次 孺,霸生光焉。安國、延年皆以治《尚書》為武帝博士,安」 國至臨淮太守,霸亦治《尚書》事。太傅夏侯勝,昭帝末 為博士,宣帝時為太中大夫,以選授皇太子經,遷詹 事、高密相。元帝即位,徵霸以師,賜爵關內侯,食邑八 百戶,號褒成君。及霸薨,上素服臨弔者再至,賜東園 祕器錢帛,策贈以列侯禮,諡曰「烈君。」霸四子,光,最少 子也,經學尤明,年未二十,舉為議郎、光祿勳匡衡舉 光方正,為諫大夫,坐議有不合,左遷虹長,自免歸教 授。成帝初即位,舉為博士。是時,博士選三科,光以高 第為《尚書》,觀故事品式。數歲,轉為僕射、尚書令。光周 密謹慎,典樞機十餘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問,據 經法,以心所安而對,不希指苟合。光,帝師傅子,少以 經行自著,進官早成,「不結黨友,養游說,有求於人,既 性自守,亦其勢然也。」徙光祿勳,為御史大夫。是歲,右 將軍褒、後將軍博坐定陵紅陽侯皆免為庶人,以光 為左將軍,居右將軍官職。數月,丞相方進薨,召左將 軍光,當拜,已刻侯印書贊。上暴崩,即其夜於大行前 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綬。哀帝初即位,褒賞大臣,益封 光千戶。傅太后欲與成帝母俱稱尊號,群下多順指, 唯師丹與光持不可,忤太后旨,遂策免。元壽元年,拜 光祿大夫,明年,為大司徒。哀帝崩,平帝年幼,委政於 莽。時莽權日盛,光憂懼不知所出,上書乞骸骨,徙為 太傅。明年,為太師。光愈恐,固稱疾辭位,歸老於第。光 凡三世,居公輔位,前後十七年,自為《尚書》,止不教授。 後為卿時,會門下大生講問疑難,舉大義雲。其弟子 多成就為博士大夫者,見光居大位,幾得其助力,光 終無所薦舉,至或怨之,其公如此。光年七十,元始五 年薨,諡曰簡烈侯。

翟方進

編輯

按《漢書翟方進傳》:「方進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 微賤,至方進父翟公好學,為郡文學。方進年十二三, 失父孤學,給事太守府為小史,號遲頓不及事,數為 掾史所詈辱。方進自傷,迺從汝南蔡父相問,已能所 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謂曰:『小史有封侯骨,當以經術 進,努力為諸生學問』。方進既厭為小史,聞蔡父言,心」 喜,因病歸家,辭其後母,欲西至京師受經。母憐其幼, 隨之長安,織屨以給方進讀經博士,受《春秋》。積十餘 年,經學明習,徒眾日廣,諸儒稱之。以射策甲科為郎, 二三歲舉明經,遷議郎。是時,宿儒有清河胡常,與方 進同經,常為先進,名譽出方進下,心害其能,論議不 右方進。方進知之,候伺常大都授時遣門下諸生至 常所,問大義疑難,因記其說,如是者久之。常知方進 之宗讓己,內不自得。其後居士大夫之間,未嘗不稱 述方進,遂相親友。河平中,方進轉為博士,數年,遷為 丞相司直。永始二年,遷御史大夫,數月,左遷執金吾, 二十餘日。丞相官缺,群臣多舉方進。上亦器其能,遂 擢方進為丞相,封高陵侯,食邑千戶。方進雖受《穀梁》, 然好《左氏傳》、天文星歷,其《左氏》則國師劉歆,星歷則 長安令田終術師也。厚李尋,以為議曹。為相九歲。綏 和二年春,熒惑守心。尋奏「記言應變之權,君侯所自 明。」方進憂之,不知所出。會郎賁麗善為星言,大臣宜 當之。上迺召方進還歸,未及引決,上遂賜冊。方進即 日自殺。上祕之,親臨弔者數至,禮賜異於它相故事。 諡曰「恭侯。」長子宣嗣,字太伯,亦明經篤行君子也。

===杜鄴  杜林===按《漢書杜鄴傳》,「鄴字子夏,本魏郡繁陽人。祖父皆郡 守,徙茂陵。少孤,母張敞女。壯從敞子吉學問,得其家 書。㠯孝廉為郎,舉侍御史。哀帝即位,遷為涼州刺史, 以病免。元壽元年,舉方正,未拜,卒。初,鄴從張吉學,吉 子竦又幼孤,從鄴學,問亦著於世,尤長小學。鄴子林, 清靜好古,亦有雅材。建武中,歷位列卿,至大司空。其」 正文字過於鄴竦,故世言「小學」者由杜公。

師丹

編輯

按《漢書師丹傳》,「丹字仲公,琅邪東武人也。治《詩》,事匡 衡,舉孝廉為郎。元帝末,為博士。建始中,州舉茂才,復 補博士,出為東平王太傅。丞相方進、御史大夫孔光 舉丹論議深博,廉正守道,徵入為光祿大夫、丞相司 直。成帝末年,立定陶王為皇太子,以丹為太子太傅。 哀帝即位,為左將軍,賜爵關內侯,食邑,領尚書事,為」 大司馬,封高樂侯;月餘,徙為大司空。丹自以師傅居 三公位,得信於上,書數十上,多切直之言。丹使吏書 奏,吏私寫其草,丁傅子弟聞之,使人上書告丹,遂策 免丹。尚書令唐林上疏曰:「丹經為世儒宗,德為國黃 耇,親傅聖躬,位在三公,四方所瞻卬也。」上從林言,賜 爵關內侯。數月,詔曰:「丹端誠於國,不」顧患難,可謂「社 稷之臣矣。」封為《義陽侯》。薨,諡曰節侯。

揚雄

編輯

按《漢書揚雄傳》:「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人也。少而好學, 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博覽無所不見,為人𥳑易佚 蕩,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家產不過十金, 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自有大度,非聖哲之書不好 也。非其意,雖富貴弗事也。孝成時,客有薦雄者,召雄 待詔承明之庭。哀帝時,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離之者」, 或起家至二千石。時雄方草《太元》㠯自守,泊如也。雄 見諸子各㠯其知舛馳大氐,詆訾聖人,即為怪迂析 辯詭辭㠯撓世事,雖小辯終破大道。及太史公記六 國、楚漢,訖麟止,不與聖人同是非,頗謬於經。故人時 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譔㠯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 《法言》。按雄全傳另載揚子部

丁寬  田王孫

編輯

按《漢書儒林丁寬傳》:「寬字子襄,梁人也。初,梁項生從 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讀《易》精敏,材過項生,遂 事何。學成,何謝寬。寬東歸,何謂門人曰:『《易》㠯東矣』。寬 至雒陽,復從周王孫受古義,號《周氏傳》。景帝時,寬為 梁孝王將軍,距吳楚,號丁將軍。作《易說》二萬言,訓故 舉大誼而已,今《小章句》是也。寬授同郡碭田王孫,王」 孫授施讎、孟喜、梁丘賀,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按漢

書「儒林」 「田何」 等已附《史記》後,不重錄。

施讎

編輯

按《漢書儒林施讎傳》:「讎字長卿,沛人也。沛與碭相近。 讎為童子,從田王孫受《易》。後讎徙長陵。田王孫為博 士,復從卒業,與孟喜、梁丘賀並為門人,謙讓嘗稱學 廢不教授。及梁丘賀為少府,事多,迺遣子臨分將門 人張禹等從讎問,讎自匿不肯見,賀固請,不得已,乃 授臨等。於是賀薦讎,結髮事師數十年,賀不能及。詔」 拜讎為博士。甘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 閣。讎授張禹、琅邪魯伯,伯為會稽太守,禹至丞相。禹 授淮陽彭宣、沛戴崇子平,崇為九卿,宣大司空。禹、宣 皆有傳。魯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琅邪邴丹曼容,著 清名。莫如至常山太守,此其知名者也。繇是施家有 張、彭之學。

孟卿

編輯

按《漢書儒林孟卿傳》:「孟卿,東海人也。事蕭奮,以授後 倉魯閭丘卿。倉說禮數萬言,號曰後氏。《曲臺記》。」按孟卿傳

《漢書》本列在後,今移置孟喜之前。

孟喜  白光  翟牧

編輯

按《漢書儒林孟喜傳》:「喜字長卿,東海蘭陵人也。父號 孟卿,善為《禮》,《春秋》授後倉疏廣,世所傳《後氏禮》,疏氏 《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禮經》多《春秋》煩雜,乃使喜從 田王孫受《易》。喜好自稱譽,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詐 言師田生且死時,枕喜厀獨傳喜。諸儒以此耀之。同 門梁丘賀疏通證明之曰:『田生絕於施讎手中,時喜』」 歸東海,安得此事?又蜀人趙賓好小數書,後為《易》,飾 《易》文,以為箕子明夷,陰陽氣亡箕子。箕子者,萬物方 荄茲也。賓持論巧慧,易家不能難,皆曰非古法也。雲 受孟喜,喜為名之。後賓死,莫能持其說,喜因不肯仞, 以此不見信。喜舉孝廉,為郎,曲臺署長,病免,為丞相 掾。博士缺,眾人薦喜。上聞喜改師法,遂不用喜。喜授 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皆為博士。由是有「孟、翟、 白」之學。

梁丘賀  士孫張  鄧彭祖  衡咸

編輯

按《漢書儒林梁丘賀傳》:「賀字長翁,琅邪諸人也。以能 心計,為武騎,從太中大夫京房受易。房者,淄川楊何 弟子也。房出為齊郡太守,賀更事田王孫。宣帝時,聞 京房為《易》明,求其門人,得賀。賀時為都司空令,坐事 論免為庶人,待詔黃門。數入說教侍中以召賀,賀入說,上善之,㠯賀為郎。會八月飲酎行祠孝昭廟,先敺」 旄頭劍挺墮墬首垂泥中,刃鄉乘輿,車馬驚,於是召 賀筮之,有兵謀不吉。上還,使有司侍祠。是時,霍氏外 孫代郡太守任宣坐謀反誅。宣子章為公車丞,亡在 渭城界中,夜元服入廟,居郎間執戟立廟門,待上至, 欲為逆,發覺伏誅。故事,上常夜入廟,其後待明而入, 自此始也。賀㠯筮有應,繇是近幸。為太中大夫、給事 中,至少府。為人小心周密,上信重之。年老終官。傳子 臨,亦入說,為黃門郎。甘露中,奉使問諸儒於石渠。臨 學精熟,專行京房法。琅邪王吉通《五經》,聞臨說,善之。 時宣帝選高材郎十人從臨講,吉乃使其子郎中駿 上疏從臨受《易》。臨代五鹿充宗君孟為少府,駿御史 大夫,自有傳。充宗授平陵士孫張仲方、沛鄧彭祖子 夏、齊衡。咸長賓。張為博士,至揚州牧、光祿大夫、給事 中。家世傳業。彭祖,真定太傅;咸,王莽講學大夫。繇是 梁丘有士孫鄧衡之學。

費直  王璜

編輯

按《漢書儒林費直傳》:「直字長翁,東萊人也。治《易》,為郎, 至單父令。長於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文 言》解說上下經。琅邪王璜平中能傳之,璜又傳《古文 尚書》。」

高相  毋將永

編輯

按《漢書儒林高相傳》:「相,沛人也。治《易》,與費公同時。其 學亦亡章句,專說陰陽災異。自言出於《丁將軍傳》至 相,相授子康及蘭陵毋將永,康以明《易》為郎,永至豫 章都尉。及王莽居攝,東郡太守翟誼謀舉兵誅莽,事 未發,康候知東郡有兵,私語門人,門人上書言之。後 數月,翟誼兵起,莽召問,對受師高康。莽惡之,以為惑」 眾,斬康。繇是《易》有高氏學,高、費皆未嘗立於學官。

歐陽生世  高  地餘  政

編輯

按《漢書儒林歐陽生傳》:「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 授兒寬。寬又授業孔安國,至御史大夫,自有傳。寬有 俊材,初見武帝,語經學上曰:『吾始以《尚書》為樸學,弗 好。及聞寬說可觀,乃從寬問一篇。歐陽大小夏侯氏 學,皆出於寬。寬授歐陽生子,世世相傳,至曾孫高子 陽,為博士。高孫地餘長賓,以太子中庶子授太子,後』」 為博士,論石渠。元帝即位,地餘侍中,貴幸,至少府。戒 其子曰:「我死,官屬即送汝財物,慎毋受。汝九卿儒者 子孫,㠯廉潔著,可㠯自成。」及地餘死,少府官屬共送 數百萬,其子不受。天子聞而嘉之,賜錢百萬。地餘少 子政為王莽講學大夫,由是《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林尊  陳翁生

編輯

按《漢書儒林林尊傳》:「尊字長賓,濟南人也。事歐陽高, 為博士,論石渠。後至少府、太子太傅,授平陵平當、梁 陳翁生。當至丞相,自有傳。翁生信都太傅,家世傳業, 由是歐陽有平陳之學。翁生授琅邪殷崇、楚國龔勝, 崇為博士,勝右扶風,自有傳。而平當授九江朱普公 文、上黨鮑宣,普為博士,宣司隸校尉,自有傳。徒眾尤」 盛,知名者也。

周堪

編輯

按《漢書儒林周堪傳》:「堪字少卿,齊人也。與孔霸俱事 大夏侯勝,霸為博士,堪譯官令論,於《石渠經》為最高。 後為太子少傅,而孔霸以大中大夫授太子。及元帝 即位,堪為光祿大夫,與蕭望之並領尚書事。為石顯 等所譖,皆免官。望之自殺。上愍之,迺擢堪為光祿勳。 語在《劉向傳》。堪授牟卿及長安許商長伯,牟卿為博」 士,霸以帝師賜爵,號「褒成君」,傳子光,亦事牟卿,至丞 相,自有傳。由是大夏侯有孔、許之學。

許商

編輯

按《漢書儒林周堪傳》:「長安許商善為算,著《五行論》,歷 四至九卿。號其門人沛唐林子高為德行。平陵吳章 偉君為言語;重泉王吉少音為政事。齊炔」音桂「欽,幼卿, 為文學。王莽時,林吉為九卿,自表上師冢大夫、博士 郎吏為許氏學者,各從門人會,車數百兩」,儒者榮之。 欽、章皆為博士,徒眾尤盛。章為王莽所誅。

張山拊

編輯

按《漢書儒林張山拊傳》:「拊字長賓,平陵人也。事小夏 侯建,為博士。論石渠至少府,授同縣李尋、鄭寬中少 君。山陽張無故子儒、信都秦恭、延君、陳留假倉子驕。 無故善修章句,為廣陵太傅,守小夏侯說文,恭增師 法,至百萬言,為城陽內史。倉以謁者論石渠至膠東 相。尋善說災異,為騎都尉,自有傳。」

鄭寬中

編輯

按《漢書儒林鄭寬中傳》:「寬中有雋材,以博士授太子。 成帝即位,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遷光祿大夫,領 尚書事,甚尊重,會疾卒。谷永上疏曰:『臣聞聖王尊師 傅,褒賢儁,顯有功,生則致其爵祿,死則異其禮諡。昔 周公薨,成王葬以變禮,而當天心。公叔文子卒,衛侯 加以美諡,著為後法。近事大司空朱邑、右扶風翁歸』」 德茂夭年,孝宣皇帝愍冊厚賜,贊命之臣靡不激揚。

關內侯鄭寬中,有顏子之美質,包商偃之文學,嚴然
考證
總《五經》之眇論,立師傅之顯位,入則鄉唐虞之閎道,

王法納乎聖聽,出則參冢宰之重職,功烈施乎政事, 退食自公,私門不開,散賜九族,田畝不益,德配周召, 忠合《羔羊》,未得登司徒,有家臣,卒然「早終,尢可悼痛! 臣愚以為宜加葬禮,賜之令諡,以章尊師褒賢顯功 之功。」上弔贈寬中甚厚。由是小夏侯有鄭、張、秦、假、李 氏之學。寬中授東郡趙元,無故授沛唐尊恭授魯馮 賓,賓為博士。尊王莽太傅,元哀帝御史大夫,至大官 知名者也。

孔安國

編輯

按《漢書儒林孔安國傳》,「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 今文字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餘篇」,蓋《尚書》茲 多於是矣。遭巫蠱,未立於學官,安國為諫大夫,授都 尉朝,而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 範》《微子》《金縢》諸篇,多古文說。都尉朝授膠東庸生,庸 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明《穀梁春秋》為博士部刺史, 又傳《左氏》,常授虢徐敖,敖為右扶風。掾又傳《毛詩》,授 王璜、平陵塗惲子真,子真授河南桑欽君長。王莽時, 諸學皆立,劉歆為國師,璜、惲等皆貴顯。

張霸

編輯

按《漢書儒林孔安國傳》,「世所傳百兩篇者,出東萊張 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為數十,又采《左氏傳》書敘為 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數簡,文意淺陋。成帝時求其 古文者,霸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霸辭受 父。父有弟子尉氏樊並,時太中大夫平當侍御史周 敞勸上存之。後樊並謀反,迺黜其書。

王式

編輯

按《漢書儒林王式傳》:「式字翁思,東平新桃人也。事免 中徐公及許生。式為昌邑王師。昭帝崩,昌邑王嗣位, 㠯行淫亂廢,昌邑群臣皆下獄誅,唯中尉王吉、郎中 令龔遂以數諫減死論。式繫獄當死,治事使者責問 曰:『師何以亡諫書』?式對曰:『臣㠯《詩》三百五篇,朝夕授 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嘗不為王反復誦之也。至 於危亡失道之君,未嘗不流涕為王深陳之也。臣㠯 《三百五》篇諫,是㠯亡諫書』。」使者㠯聞,亦得減死論。歸 家不教授。山陽張長安幼君先事式,後東平唐長賓、 沛褚少孫亦來事式,問經數篇,式謝曰:「聞之於師,具 是矣。」自潤色之,不肯復授唐生。褚生應博士弟子選, 詣博士,摳衣登堂,頌禮甚嚴,試誦說有法,疑者丘蓋 不言。諸博士驚問何師,對曰:「事。」式。皆素聞其賢,共薦 式,詔除下為博士。式徵來,衣博士衣而不冠,曰:「刑餘 之人,何宜復充禮官?」既至,止舍中,會諸大夫博士共 持酒肉勞式,皆注意高仰之。博士江公世為《魯詩》宗, 至江公著《孝經說》,心嫉式,謂歌吹諸生曰:「歌《驪駒》。」式 曰:「聞之於師,客歌《驪駒》,主人歌客毋庸歸。今日諸君 為主人,日尚早,未可也。」江翁曰:「《經》何以言之?」式曰:「在 《曲禮》。」江翁曰:「何狗曲也?」式恥之,陽醉逖墬。式客罷,讓 諸生曰:「我本不欲來,諸生彊勸我,竟為豎子所辱。」遂 謝病免歸,終於家。張生、唐生、褚生皆為博士。張生論 《石渠》至淮陽中尉,唐生楚太傅。由是《魯詩》有張、唐、褚 氏之學。張生兄子游卿為諫大夫,以《詩》授元帝。其門 人琅邪王扶為泗水中尉,陳留許晏為博士,由是張 家有許氏學。初,薛廣德亦事王式,以博士論《石渠》授 龔舍。廣德至御史大夫,舍泰山太守,皆有傳。

后蒼

編輯

按《漢書儒林后蒼傳》:「蒼字近君,東海郯人也。事夏侯 始昌。始昌通《五經》,蒼亦通《詩》《禮》,為博士,至少府。授翼 奉、蕭望之、匡衡。奉為諫大夫。望之,前將軍,衡丞相,皆 有傳。衡授琅邪師丹、伏、理斿君、潁川蒲昌君都。君都 為詹事,理,高密太傅,家世傳業。丹,大司空,自有傳。由 是《齊詩》有翼、匡、師、伏之學。蒲昌授九江張邯、琅邪皮」 容皆至大官,徒眾尤盛。按蒲昌一作滿昌

趙子

編輯

按《漢書儒林趙子傳》:「趙子,河內人也。事燕韓生,授同 郡蔡誼。誼至丞相,自有傳。誼授同郡食子公與王吉。 吉為昌邑王中尉,自有傳。食生為博士,授泰山栗豐; 吉授淄川長孫順,順為博士,豐部刺史。由是《韓詩》有 王食長孫之學。豐授山陽張就,順授東海髮福,皆至 大官,徒眾尤盛。」

毛公  徐敖

編輯

按《漢書儒林毛公傳》:「毛公,趙人也。治《詩》,為河間獻王 博士,授同國貫長卿,長卿授解延年,延年為阿武令, 授徐敖,敖授九江陳俠,為王莽講學大夫。」由是言《毛 詩》者,本之徐敖。

聞人通漢  戴德  戴聖  慶普

編輯

徐良  《橋仁  》、楊榮

按《漢書儒林孟卿傳》:「卿事蕭奮,以授後倉,魯閭丘卿。 倉說禮數萬言,號曰後氏。《曲臺記》授沛聞人通。漢子 方梁戴德、延君、戴聖、次君沛慶普。孝公為東平太傅, 德號大戴,為信都太傅;聖號小戴,以博士論石渠,至 九江太守。由是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通漢,以太子舍人論石渠至中山中尉,普授魯夏侯敬。又傳族」 子咸,為豫章太守。大戴授琅邪徐良斿卿,為博士、州 牧、郡守,家世傳業;小戴授梁人橋仁季卿,楊榮子孫。 仁為大鴻臚,家世傳業。榮,琅邪太守。由是大戴有徐 氏,小戴有橋楊氏之學。

嚴彭祖

編輯

按《漢書儒林嚴彭祖傳》:「彭祖,字公子,下邳人也。與顏 安樂俱事眭孟,孟弟子百餘人,唯彭祖、安樂為明質 問疑誼,各持所見。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 祖、安樂各顓門教授,由是《公羊春秋》有顏、嚴之學。彭 祖為宣帝博士,至河南、東郡太守,㠯高第入為左馮 翊,遷太子太傅,廉直不事權貴。或說曰:『天時不勝人 事,君㠯不修小禮,曲意亡貴人左右之助。經誼雖高, 不至宰相,願少自勉強』。」彭祖曰:「凡通經術,固當修行 先王之道,何可委曲從俗,苟求富貴乎?」彭祖竟㠯太 傅官終授琅邪王,中為元帝少府,家世傳業。中授同 郡公孫文東門雲。雲為荊州刺史,文東平太傅,徒眾 尤盛。雲坐為江賊拜辱,命下獄誅。

顏安樂  泠豐  任公  筦路

編輯

冥都

按《漢書儒林顏安樂傳》:「安樂字公孫,魯國薛人,眭孟 姊子也。家貧,為學精力,官至齊郡太守丞,後為仇家 所殺。安樂授淮陽泠豐次君、淄川任公,公為少府,豐、 淄川太守,由是顏家有泠、任之學。始貢禹事嬴公成 於眭孟,至御史大夫。疏廣事孟卿,至太子太傅。皆自 有傳。廣授琅邪筦路,路為御史中丞。禹授潁川堂谿」 惠,惠授泰山冥都,都為丞相史。都與路又事顏安樂, 故顏氏復有「筦、冥」之學。路授孫寶,為大司農,自有《傳》。 豐授馬宮、琅邪左咸,咸為郡守、九卿,徒眾尤盛,官至 大司徒,自有《傳》。

榮廣

編輯

按《漢書儒林瑕丘江公傳》:「上尊《公羊》家,詔太子授《公 羊春秋》,由是《公羊》大興。太子既通,復私問《穀梁》而善 之。其後浸微,惟魯榮廣、王孫皓、星公二人受焉。廣盡 能傳其詩、《春秋》,高才敏捷,與《公羊》大師眭、孟等論數 困之,故好學者頗復受《穀梁》。」

皓星公

編輯

按《漢書·儒林瑕丘江公傳》:「瑕丘江公授《穀梁春秋》,太 子私問《穀梁》而善之。其後浸微,惟魯榮廣、王孫皓、星 公二人受焉。廣盡能傳其《詩》《春秋》,高才敏捷,與《公羊》 大師眭、孟等論數困之,故好學者頗復受《穀梁》。」

蔡千秋

編輯

按《漢書儒林瑕丘江公傳》:「沛蔡千秋、少君梁周慶、幼 君丁姓子孫,皆從榮廣受《春秋》,又事皓星公,為學最 篤。宣帝即位,聞衛太子好《穀梁春秋》,以問丞相韋賢、 長信少府夏侯勝及侍中樂陵侯史高,皆魯人也,言 《穀梁子》本魯學,公羊氏迺齊學也,宜興《穀梁》。」時千秋 為郎,召見,與《公羊》家並說。上善《穀梁》說,擢千秋為諫 大夫、給事中。後有過,左遷平陵令,復求能為《穀梁》者, 莫及千秋。上愍其學且絕,迺以千秋為郎中戶,將選 郎十人從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事千秋,能說矣。 會千秋病死,徵江公孫為博士。

周慶  丁姓  尹更始

編輯

按《漢書儒林瑕丘江公傳》:「梁周慶幼君丁姓子孫皆 從榮廣受《春秋》,又事皓星公,為學最篤。江博士復死, 迺徵周慶丁姓,待詔保宮,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 講,至甘露元年,積十餘歲,皆明習。迺召五經名儒太 子太傅蕭望之等大議殿中,平《公羊》《穀梁》同異,各以 經處是非。時《公羊》博士嚴彭祖、侍郎申輓、伊推、宋顯」、 《穀梁》議郎尹更始、待詔劉向、周慶、丁姓並論《公羊》家, 多不見從,願請內侍郎許廣,使者亦並內《穀梁》家中 郎王亥各五人,議三十餘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經 誼對,多從《穀梁》,由是《穀梁》之學大盛。慶姓皆為博士, 姓至中山太傅。授楚申章昌曼君為博士,至長沙太 傅,徒眾尤盛。尹更始為諫大夫,長樂戶將。又受《左氏 傳》,取其變理合者以為章句。傳子咸及翟方進、琅邪 房鳳。咸至大司農。方進丞相,自有傳。

房鳳

編輯

按《漢書儒林房鳳傳》:「鳳字子元,不其人也。以射策乙 科為太史掌故。太常舉方正為縣令,都尉,失官。大司 馬驃騎將軍王根奏除補長史,薦鳳明經通達,擢為 光祿大夫,遷五官中郎將。時光祿勳王龔以外屬內 卿,與奉車都尉劉歆共校書,三人皆侍中。歆白《左氏 春秋》可立。哀帝納之,以問諸儒,皆不對。歆於是數見」 丞相孔光,為言《左氏》以求助,光卒不肯,唯鳳、龔許歆, 遂共移書責讓太常博士,語在《歆傳》。大司空師丹奏 歆非毀先帝所立,上於是出龔等補吏,龔為弘農,歆 河內,鳳九江太守,至青州牧。始江博士授胡常,常授 梁蕭秉君。房,王莽時為講學大夫,由是《穀梁春秋》有 尹、胡、申章、房氏之學。

===張蒼===按《漢書儒林張蒼傳》:「漢興,北平侯張蒼及梁太傅賈 誼、京兆尹張敞、太中大夫劉公子,皆修《春秋左氏傳》。 誼為《左氏傳訓故》,授趙人貫公,為河間獻王博士。子 長卿為蕩陰令,授清河張禹長子。禹與蕭望之同時 為御史,數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以稱說。 後望之為太子太傅,薦禹於宣帝,徵禹待詔。未及問」, 會疾死,授尹更始。

胡常  賈護

編輯

按《漢書儒林張蒼傳》:「尹更始傳子咸及翟方進胡常。 常授黎陽賈護。季君哀帝時待詔,為郎,授蒼梧陳欽。 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將軍,而劉歆從尹咸及翟方 進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賈護、劉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