濳研堂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九

卷第二十八 濳研堂文集 卷第二十九
清 錢大昕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嘉慶丙寅刊本
卷第三十

潛研堂文集卷二十九

              嘉定錢大昕

 題跋

   跋水經注新校本

吾友戴東原校刊水經於經注混淆之處一一釐正可

謂大有功於酈氏矣但此書屢經轉刻失其本眞頃偶

讀涔水注云東北流逕城固南城北義熙九年索遐爲

果州刺史自城固治此故謂之南城因思六朝無果州

之名必是梁州之譌再撿溫公通鑑是年果有索邈爲

梁州刺史邈與遐字形相涉要其爲梁州無疑也又撿

宋書州郡志譙縱時刺史治魏興縱滅刺史還治漢中

之苞中縣所謂南城也索邈爲刺史正在譙縱初平之

後宋志有城固無苞中然則酈注之城固南城其卽苞

中歟

   跋方輿勝覽

此書所載祇南渡偏安州郡故元時書坊刊本特標混

一之名然元刻出於坊賈每路厪寥寥數言不若和父

之詳贍也其雲某路領州若干者統府州軍監計之與

宋史地理志亦不盡合志稱利州路南渡後府三州十

二軍二而此雲利州東路十州利州西路八州並之得

十八較宋志多一州葢併劒門關數之也志雲熙寧五

年以劒門關劒門縣復隸劒州據此則南渡以後劒門

仍別於劒州矣

   跋元大一統志殘本

戊子春從南濠朱氏假元大一統志殘本厪四百四十

三翻大字踈行殊可愛每𠕋鈐以官印驗其文則處州

路儒學敎授官書也元時幅員最廣茲所存者惟中書

省之孟州河南行省之鄭州襄陽路均州房州南陽嵩

州裕州江陵路陜州路陜西行省之延安路洋州金州

鄜州葭州成州蘭州會州西和州江浙行省之平江路

江西行省之瑞州路撫州路又皆散佚不完以全書計

之特千百之什一爾攷元時大一統志凡有兩本至元

二十三年集賢大學士行祕書監事札馬刺丁言方今

尺地一民盡入版籍宜爲書以明一統世祖嘉納卽命

札馬刺丁與祕書少監虞應龍等蒐輯爲志二十八年

書成凡七百五十五卷名大一統志藏之祕府此初修

之本也成宗大德初復因集賢待制趙忭之請作大一

統志元史載大德七年三月戊申卜蘭禧岳鉉鉉字周

臣湯陰人徙居燕追封申國公謚文㦤進大一統志賜賚有差此再修之

本也此本卷首題集賢大學士資善大夫同知宣徽院

事孛蘭肸昭文館大學士中奉大夫祕書監岳鉉等上

進正大德所修者史以孛蘭肸爲卜蘭禧譯音之轉也

又按至正六年中書右丞相別兒怯不花等奏大一統

志於國用尤切恐久湮失請刻印以永於世許有壬受

詔製序其文略不及大德重修事似當時所刻者乃是

至元本非卽此本此本序文目錄皆闕佚其刻印年月

卷帙次第無可攷傳聞康熙閒刑部尙書崑山徐公乾

學奉

敕修

大淸一統志開局於吳之洞庭山借

內府書有元大一統志殘本二十餘𠕋徐公志稾今在

史局所借之書度已歸中祕而未聞有見之者茲讀朱

氏所藏因鈔其副而書之後雲

   跋元混一方輿勝覽

元混一方輿勝覽三卷無𢰅人姓名葢書肆所刊其文

𥳑陋然今時流傳者已少矣元史地理志大都路領州

十此雲州九者龍慶州本縉山縣屬上都路之奉聖州

延祐三年始升爲州故也成宗紀至元三十一年復立

平陽之芮城陵川等縣葢元初二縣曾廢此書澤州無

陵川縣解州無芮城縣可證其刊於世祖朝而書中又

有冀寧晉寧之名係大德中所改則刊成之後別有竄

易要皆書肆射利者爲之而不自知其牴啎也大寧路

有霍州景州史志無之此書亦未詳其沿革姑記之以

俟攷

   跋乾道四明圖經

校書之難如掃落葉予初讀三國志虞翻傳注有

𠊱三字卽疑當爲鄮𠊱當爲莫𠊱反後見

內府本校正果如予言乃其下又有處士鄧盧敘一人

鄧非會稽屬縣亦恐是鄮之譌而未有它文證之頃見

乾道四明圖經於鄞縣人物有雲虞敘弟犯公憲自殺

乞代見會稽典錄乃知南宋本果是鄮字㴱喜予言之

不妄然後來胡榘袁桷修四明志竝無敘名又知鄮之

譌鄧亦宋元本已然矣虞盧字形相似正史屢經翻刻

圖經亦係轉寫之本未敢決其然否俟再攷之

   跋新安志

汪廷俊世所指爲姦人也羅端良入之先達傳初無微

詞後儒亦不以病羅氏葢郡縣之志與國史不同國史

美惡兼書志則有褒無貶所以存忠厚也公論所在固

不可變黑爲白而桑梓之敬自不能已袁伯長四明志

於史同叔但敘其歴官而雲事具國史與此同意汪尙

有善可稱史則其惡益著故文稍異爾志成於淳熙二

年朱晦翁名位未顯且見存不在立傳之例而於韋齋

傳末稱其讀書求志有四方學者推尊之語亦見其傾

倒於朱也今本進士題名篇於朱名下注太師徽國文

公六字則後人所加

   跋三山志

梁克家三山志四十卷宋史藝文志謂之長樂志其實

一書也今本作四十二卷其弟卅一弟卅二兩卷進士

題名乃淳祐中福州敎授朱貔孫續入攷目錄本附於

弟卅之後但云弟卅中弟卅下未嘗輒更舊志卷弟後

人析爲四十二者又非貔孫之舊矣志成於淳熙九年

五月而知府題名增至嘉定十五年它卷閒有闌入淳

祐中事者皆後人隨時儳入也宋史本傳於乾道罷相

以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康府之後卽雲淳熙八年起知

福州據志克家於淳熙六年三月以資政殿大學士宣

奉大夫知福州則傳稱八年者誤志又書八年五月復

觀文殿學士此卽史所載趙雄奏欲令再任降旨仍知

福州事是時克家蒞任已滿二年故有再任之旨因復

其職名史誤以再任之年爲初任之年則甫經到任不

當雲再任矣且克家於罷相時已除觀文殿大學士越

數年起知福州止帶資政殿大學士又二年始復觀文

殿學士仍無大字則知建康以後必有落職奉祠之事

而傳皆闕之世人讀宋史者多病其䋣蕪予獨病其缺

略缺略之患甚於䋣蕪卽有范蔚宗歐陽永叔其人䋣

者可省缺者不能補也因讀此志爲之喟然

   跋吳郡志

範文穆公爲吳郡志敘述訖於紹熙三年公歿後郡守

具木欲刻矣或譁言是書非石湖筆遂弗刻而藏之學

宮紹定初李壽朋守平江從范氏求公遺書得數種而

斯志與焉以校學宮本無少異乃議刊行並增入建置

百萬倉嘉定新縣許浦水軍顧逕移屯諸事趙汝談爲

之序今世行本第十一卷牧守題名增至淳祐七年

二卷亦增入淳祐已酉一條又非紹定元刻矣

   跋雲閒志

雲閒志三卷宋紹熙四年知秀州華亭縣楊潛所𢰅預

纂修者胡林卿林至朱端常皆縣人也華亭立縣始於

唐天寶閒宋改隸秀州實兼今松江一府之地宋人縣

志存於今者惟剡錄與此爾吳松江入海之口曰黃浦

相傳以春申君得名予嘗辨之謂卽古之滬瀆黃與滬

聲相轉也吾邑西南三十里有黃渡鎭吳松江所經土

人亦指爲黃歇渡處攷郟亶水利書本名黃肚世俗傳

春申之跡皆出後人傅會此志南宋人所修有滬瀆江

無黃浦益信吾言之不妄

   跋會稽志

會稽志者宋慶元閒直龍圖閣沈作賓守郡因通判施

宿之請延郡士馮景中陸子虡等編次及華文閣待制

趙不跡寶文閣學士袁說友相繼爲守始克成書而放

翁先生爲之序子虡卽放翁之長子書成之歲則嘉泰

元年也宋史藝文志有沈作賓趙不跡會稽志二十卷

又有陸游會稽志二十卷前後重見實卽一書攷放翁

序但云參訂其槩遽以爲陸所𢰅未免失其實矣陸氏

家世貴顯放翁父子預修此志而傳人物祇及左丞佃

一人古人志乘皆寓史法不私其親如此近代士大夫

一入志局必欲使其祖父族黨一一厠名卷中於是儒

林文苑車載斗量徒爲後人覆瓿之用矣

   跋剡錄

此錄述先賢傳而不及宋代人物其所錄王謝諸公游

跡雖嘗至剡亦非剡產金庭丹水閒人物可傳者葢寥

寥矣疎寮未通前代官制援引史傳偶有刊落便成疻

痏如謝幼度初爲征西將軍桓豁司馬以叔父安舉徵

還拜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此

晉書所載也幼度本爲征西府司馬其時任征西將軍

者爲桓豁幼度特豁之幕僚爾今刪去桓豁司馬四字

則似幼度先已爲征西將軍矣豈非大誤乎幼度以太

傅特薦始得專閫所加建武軍號班次尙在征西之下

豈容初年便承重任此事之顯然者若依史家省文但

可雲征西司馬而已書中屢稱先公翰林葢似孫爲文

虎之子其稱袁虎爲袁彪亦是避其家諱也

   跋寶慶四明志

寶慶五年尙書廬陵胡榘仲方知慶元府命贑州錄事

參軍羅濬修四明志羅亦廬陵人也其書首郡志十一

卷次鄞志二卷奉化志二卷慈谿志二卷定海志二卷

昌國志一卷象山志一卷合之得廿一卷書成於史彌

遠枋國之日故其父浩得佳傳浩老成忠厚不居寵利

在南渡諸相中本自表表世徒訾其沮張浚用兵一事

不知符離之役張以輕進而無功則史之持重爲可取

朱文公作張魏公行狀頗詆浩浩不怒而轉薦之其器

量更非尋常可及未可以子之權姦併其父而抑之也

志修於寶慶而卷內敘事往往及紹定端平嘉熙淳祐

寶祐葢後人次弟增入非寶慶元刻本

   跋開慶四明續志

四明志乗見於宋史者惟張津四明圖經十二卷今略

存於四明文獻中已非足本若胡榘之四明志廿一卷

吳潛之四明續志十二卷史家俱失書葢宋志於地理

一門採摭多不備也續志成於開慶元年出慶元府學

敎授梅應發沿海制置司主管機宜文字劉錫二人之

手前八卷皆述吳濳在任政績而以吟藳二卷詩餘二

卷附焉葢吳氏一家之書非志乗之體矣予所見者鄞

縣盧氏袌經樓所藏宋槧本

   跋景定建康志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宋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馬光祖

在任日令幕僚豫章周應合淳叟𢰅次建康思陵駐蹕

之所守臣例兼行宮留守故首列留都錄四卷又六朝

南唐都會之地興廢攸係宋世列爲大藩南渡尤稱重

鎭故特爲年表十卷經緯其事此義例之善者古今人

表傳意在扶正學奬忠勲不專爲一郡而作故與它志

之例略殊淳叟自江東帥幕入爲史館檢閱官首言李

璮以山東來歸急而求我倘借援無功彼敗我辱招釁

之道梁武在位四十餘年卒墮此計陛下不宜復蹈前

轍又言所在買公田皆擇民上腴低直以酬又欲令賣

田之主抱佃輸租歲或𮎰歉田主當割它租以償它租

旣竭歸於耕夫耕夫逃亡歸於鄕役可謂獲近效而忘

遠慮忤賈相意嗾言者劾去之官至朝議大夫知瑞州

而卒葢宋季豪傑之士而宋史不爲立傳此書又不入

藝文志文獻無徵史臣不得辭其責也

   跋咸淳毗陵志

史能之毗陵志不載於宋史蓺文志近世藏書家如錢

遵王朱錫鬯皆未之見曩予於吳門訪朱文游見插架

有此亟假歸錄其副尙闕後十卷戊申夏始假西莊光

祿本鈔足之然第二十卷終不可得矣能之四明人直

華文閣彌鞏之子其名附見彌鞏傳而不著其歴官據

此志葢以咸淳二年由太府寺丞知常州也

   跋至元嘉禾志

嘉禾志修於前至元甲申至戊子歲刊行其時江南初

入版圖惟沿革城社戶口賦稅學校𪠘舍郵置數門稍

有增改其餘大率沿宋志之舊文耳卷凡三十有二碑

誌題詠居其大半而守令題名闕焉據唐天麟序當有

四十五門今數之止四十有三疑非足本也志載吳越

靜海鎭遏使朱府君碑雲寶大元年秋七月終於靜海

官舍以其年歲次甲申十一月六日厝於開元府海鹽

縣德政鄕通福里澉墅村之原甲申卽後唐同光二年

也吳越雖自改元而碑文但稱天下都元帥吳越國王

未嘗私立名號其紀元亦但行於國中此所以異於吳

蜀南漢而終得保其家邦歟

   跋齊乗

古今地名似同而異者多矣蘇建封平陵矦非扶風之

平陵也班超封定遠矦非臨淮之定遠也漢獻帝封山

陽公非淮安之山陽亦非漢之山陽郡也卽以齊地言

之今之淄川非漢菑川國今之昌邑非漢昌邑國思容

亦旣知之矣匡衡封樂安矦本在臨淮僮縣而思容以

千乗之樂安當之此亦千慮之一失也

   跋楊譓崑山郡志

崑山縣也元成宗元貞二年升爲州故履祥書有郡志

之名延祐中移州治於太倉故有舊治新治之別新治

今太倉州城舊治則今縣也至正中仍徙州舊治則履

祥已不及見矣鐵厓序稱二十二卷今按之止六卷首

尾完具豈鐵厓所見乃別本耶此書世罕傳本嘉慶丁

巳十月假同邑陳孝廉妙士所藏舊鈔本讀之歎其𥳑

而有要爰綴數言於末

   跋玉峯志

予先世自常熟𩀱鳳里徙家嘉定西鄕逮予八傳矣嘉

定本崑山地宋南渡始析爲縣徵吾鄕掌故者泝而上

之當求諸崑山而宋元志乗訪尋終不可得意常恨之

今春聞袁又愷購得凌萬頃邊實玉峯志及實續志亟

假歸讀之志成於淳祐壬子續志成於咸淳壬申皆在

析縣以後不敘嘉定事然徧覽近代藏書家目錄均未

之及乃知天壤閒奇祕之物固自不乏特未遇波斯不

免埋沒於瓦礫耳宋世士大夫宦成之後往往不歸故

鄕而舉子亦多就𭔃居求解此志所載人物如王綯劉

過吳仁傑陳宗召敖陶孫張匯趙監樂僃輩皆寓公也

王葆傳稱崑山自孫載登第甲子一周而葆繼登第邑

人美之今檢進士題名則孫後王前尙有龔程龔況唐

輝黃偉衞闐張德本六人殆皆由寄居登第而不由本

縣申送者乎凌萬頃字叔度景定三年進士太陽羨人

其父爲顏氏壻因家焉邊實本開封人樞密直學士肅

七世孫自高祖以下始居於此志旣爲其曾祖惇德立

傳而續志復爲自序一篇追本得姓之始遙遙華胄敷

衍於言難免汰哉叔氏之譏矣

   跋成化四明郡志

此志明天順閒寧波府知府孝感張瓚延郡人楊實重

修凡十卷刻未半而瓚遷去繼之者爲莆田方逵寔督

成之竣事於成化四年安成劉釪爲之序本名四明郡

誌今刊本改爲寧波乃後人所爲其改換㾗跡尙存也

王文恪公𢰅姑蘇志旣成楊禮部循吉譏其不通或請

其說曰此蘇州府志也而雲姑蘇名不正矣文焉得通

乎當時傳誦其言予謂文恪𢰅述夫有所受未可非也

試卽宋元地誌之傳於今者言之梁克家之三山志陳

耆卿之赤城志楊濳之雲閒志非宋之州郡名縣名也

徐碩之嘉禾志張鉉之金陵新志秦輔之之練川志非

元之路名縣名也高似孫作剡錄之時剡巳改名𡹴矣

志蘇州而以姑蘇名何渠不可循吉之譏所謂知其一

未知其二也史家敘事地名官名當遵時王之制行狀

碑誌亦史之𩔖也若蘇州知府而易爲吳郡守施諸誌

狀則爲非法至於詩賦記序自可不拘斯例東坡海市

詩稱韓文公爲潮陽太守近世何屺瞻㴱詆之此亦祖

循吉之說而失之固者也四明有志舊矣明初有明州

府志見於文淵閣書目而世無傳者此志意在踵武先

民故仍其舊名後人因循吉之言易之失作者之意矣

   題韓浚嘉定縣志後

此志明萬歴中知縣淄川韓浚𮟏之延邑人張應武唐

時升婁堅鄭閑孟李流芳等所修諸公皆私淑震川以

文章名一時故詞筆雅馴而攷證殊多䟽舛如官師表

大德元年列學正王子昭直學潘剛中名攷子昭嘗爲

學道書院山長未嘗爲州學正其卒在世祖至元二十

五年亦不及大德時剛中則宋紹定閒人與元之大德

更不相涉不知何以致誤也縣治之東南俗所稱管家

橋者予嘗泛舟過其下讀元人題字始知橋本名通濟

普福至治元年圓通寺住持明了所建志誤作普濟橋

又不詳剙建年月踈矣縣治西淸河橋志稱泰定中知

縣高衍孫建衍孫以宋嘉定中宰吾邑志作泰定者乃

傳寫之譌橋柱有至元三年歲在丁丑圓通寺住持善

學重建等宇則志亦未之及也又西有靑龍橋則元統

二年西隱寺開山住持悅可所建石柱上刻字尙完好

可讀而志以爲萬歴三十三年建誤之甚矣婁塘之永

壽寺志稱宋時土民何氏建庵元祐中呂師說改建爲

寺予以師說所𢰅碑文證之則寺實師說所剙建非因

何氏之庵爲之師說宋末大將呂文德之子仕元爲江

淮等處財賦副總管其建寺在延祐閒而志誤以爲宋

元祐葢作志者並呂碑亦未之見矣永壽與何莊本非

一地併而爲一當在明初今土人稱氷壽曰何莊寺乃

相沿之譌志家不之考而妄爲之說如此者殆未能更

僕數也

   跋朝鮮史略

元史高麗傳敘事最爲踈舛至治以後傳襲事跡皆闕

而不書何以成一代之信史予讀朝鮮史始得其世家

以攷正元史之謬史稱王燾受其父遜位以皇慶二年

四月封高麗國王是年其弟暠立爲世子又雲燾傳其

弟暠今以朝鮮史攷之王璋以至大三年封瀋王入朝

皇慶二年遣歸就國乃請辭位以其長子燾爲征東行

省左丞相高麗王而以姪延安君暠爲世子然則暠爲

瀋王世子非高麗王世子也延祐三年璋請傳瀋王位

於世子暠許之暠所受者瀋王非高麗王且受於璋非

受於燾而燾之爲高麗王自若也燾以後至元五年

子禎嗣至正三年薨子昕嗣八年薨以禎庶子㫝嗣十

一年詔廢㫝而立禎之母弟祺其承襲之次見於朝鮮

史班班可考暠雖有奪嫡之志迫於衆議終不得逞而

史雲燾傳其弟暠何其謬乎元史外國傳爲史臣宋禧

𢰅而傎倒牽率如此較之宋金二史又遜數籌矣

   跋長春眞人西遊記

長春眞人西遊記二卷其弟子李志常所述於西域道

里風俗頗足資攷證而世鮮傳本予始於道藏鈔得之

邨俗小說有唐三藏西遊演義乃明人所作蕭山毛大

可據輟耕錄以爲出邱處機之手眞郢書燕說矣記雲

辛巳歲十月至塞藍城回紇王來迎入館十一月四日

土人以爲年㫄午相賀攷回回術有太陽年彼中謂之宮分

太陰年彼中謂之月分而其齋期則以太陰年爲準又不在弟

一月而在弟九月滿齋一月至弟十月則相慶賀如正

旦焉其所謂月一日者又不在朔而以見新月爲準其

命日又起午正而不起子正故此記有十一月四日土

人以爲年㫄午相賀之語回回術有閏日而無閏月與

中國不同故每年相賀之期無一定也其雲斡辰大王

者皇弟斡赤斤也太師移刺國公者阿海也燕京行省

石抹公者明安之子鹹得不也吉息利荅刺罕者哈刺

哈孫之曾祖啟昔禮也

   跋文淵閣書目

文淵閣書日編號凡二十每號分數廚貯之凡七千二

百五十六部首御製實錄次六經性理經濟次史家次

子家次詩文集次類書韻書姓氏法帖圖畫次政刑兵

法筭術陰陽醫方農圃次道書佛書而以古今地誌終

焉其中或一書而數部又不著卷數於𢰅述人姓名時

代亦多缺略故秀水朱氏譏其牽率已甚予攷卷首載

正統六年題本稱氷樂十九年自南京取回書籍向於

左順門北廊收貯近奉聖旨移貯於文淵閣東閣臣等

逐一打㸃淸切編置字號寫完一本名曰文淵閣書目

請用廣運之寶鈐識永遠僃照庶無遺失則此目不過

內閣之簿帳初非勒爲一書如中經簿崇文總目之比

必以𢰅述之體責之未免失之苛矣

   跋道藏闕經目錄

昔惠松厓徵君嘗爲予言道藏多儒書古本予心識之

晚歲歸田於金陵借閱朝天宮本於吳門借閱元妙觀

本粗能記其名目未得鈔而入諸笥也袁生又愷與予

同好而聚書益勤頃歲購得不全藏本六百餘卷又於

元妙觀借鈔約二百卷皆吾儒所當讀之書而科儀符

籙不預焉可謂搴其精華而遺其糟粕者矣宋藏經目

錄失傳此𠕋乃元人所記合之今所傳者可以得宋藏

之梗槩

   跋王氏世譜

予妻王氏宋左朝請大夫文毅公葆之十九世孫相傳

文毅之高祖元實魏國文正公旦之從子始占籍崑山

子姓䋣衍閱今六百餘年尙多讀書能文之士葢三槐

之澤遠矣予嘗見其宗人某所𢰅世譜第一圖舛誤殊

甚按王氏望凡二十有一其出琅邪太原者皆祖周太

子晉十六傳至秦大將軍翦翦生賁賁生離離之長子

元避秦亂遷琅邪是爲琅邪王氏離次子威威九世孫

霸居太原晉陽是爲太原王氏譜雲周靈王次子晉封

於太原徧檢傳記或雲子晉仙去或雲以直諌廢爲庶

人無封太原之事其誤一也琅邪之後在晉有太保祥

宗正卿覽覽子丞相導佐元帝中興所謂王與馬共天

下者琅邪之王氏也唐侍中永寧公珪史稱烏丸王氏

葢太原之別支不特非覽之後幷非出自琅邪而譜混

而一之推求其故葢以唐書宰相世系表琅邪太原二

族俱有名珪者琅邪王珪官漢州別駕與永寧公珪之

出太原者初非一人作譜者不能㴱考故自珪以上皆

取琅邪世系而以永寧之爵易別駕之名名實之淆實

始於此其誤二也別駕二子曰海曰添永寧公二子曰

崇基曰敬直譜取海與敬直二人承珪之下因父名偶

同而引兩家之子姓以爲骨月有棄有取於義安存其

誤三也據唐表邁爲添之子而譜以爲海之子其誤四

也予嘗語禮堂鶚起它日改修家乗當斷自晉國公祐

始舊譜所述上世支派多不可信別爲攷證附於末庶

幾傳信傳疑之義兩得之矣









潛研堂文集卷二十九      門人袁廷檮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