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隱集/文藁卷七

文藁卷六 牧隱文藁
卷之七
作者:李穡
1583年
文藁卷八

益齋先生亂稿序

編輯

元有天下。四海旣一。三光五嶽之氣。渾淪磅礴。動盪發越。無中華邊遠之異。故有命世之才雜出乎其間。沈浸醲郁。攬結粹精。敷爲文章。以賁飾一代之理。可謂盛矣。高麗益齋先生生是時。年未冠。文已有名當世。大爲忠宣王器重。從居輦轂下。朝之大儒搢紳先生若牧菴姚公,閻公子靜,趙公子昂,元公復初,張公養浩。咸游王門。先生皆得與之交際。視易聽新。摩厲變化。固已極其正大高明之學。而又奉使川蜀。從王吳會。往返萬餘里。山河之壯。風俗之異。古聖賢之遺跡。凡所爲閎博絶特之觀。旣已包括而無餘。則其疏蕩奇氣。殆不在子長下矣。使先生登名王官。掌帝制優游臺閣。則功業成就。決不讓向之數君子者。斂而東歸。相五朝。四爲冢宰。東民則幸矣。其如斯文何。雖然。東人仰之如泰山。學文之士。去其靡陋而稍爾雅。皆先生化之也。古之人雖不登名王官。而化各行於其國。餘風振於後世。如叔向,子產。何可少哉。佐天子號令天下。人孰不慕之。而名之傳否。有不在彼而在此。尙何恨哉。先生著述甚多。嘗曰。先東菴尙未有文集行於世。況少子乎。故於詩文。旋作旋棄。人輒藏之。季子大府少卿彰路,長孫內書舍人寶林。相與裒集爲若干卷。謀所以壽之梓。命予序。余曰。先生所撰國史。尙不免散逸於兵。矧片言隻字爲人笥篋者。煨燼何疑。則若干卷。不可不亟刊行也。二君其勉之。嗚呼。余豈知言者哉。仍父子爲門生。不敢讓。姑志所見雲。

雪谷詩稿序

編輯

天之厚予嗜。何其多乎哉。往年在京師。同閈吳縣尹家。有唐百家詩。從借其半讀一過。間又獲時之名卿才大夫家集讀之。雖不盡解深淺。皆足以自樂。及東歸。橐唐詩十餘秩。將以資韓山考槃之樂。謬爲▣▣主知。供職是務。不能專意吟詠間。旣以自傷。又嘗恨前輩著述之不多見。況今亂後。能復有意是事哉。然及菴遺稿,益齋文集。蓋嘗得之一讀。以快南來不平之氣。豈非天幸哉。同年鄭公權父錄先諫議公所作。號曰雪谷詩稿。凡二卷。授予序其端。予觀雪谷之詩。淸而不苦。麗而不淫。辭氣雅遠。不肯道俗下一字。就其得意。往往與予所見中州才大夫相上下。置之唐姚,薜諸公間不愧也。嗚呼。天下倉卒之難。孰有慘於辛丑之仲冬乎。當是時。人無智愚賢不肖。視其家所有。雖其切用於造次。有亡至於關死生。棄之而去。無有難色。矧此古紙齎重棄易者乎。顧彼子職。固有所不忍。然非公權父。吾不敢保。又非天厚予嗜。予亦何從而得是樂事於喪亂播遷之餘。優游吟詠。以賞平昔所願也哉。雖然。是豈獨予之幸哉。他日大史氏志藝文。將於是集乎徵。或有踵猊山農隱類東文。亦將於是集乎取。則雪谷之名。愈久而愈顯。將不在於是集乎。而是集之不亡也。則在吾公權父。嗚呼。若公權父。可謂能後也已。雪谷諱誧。字仲孚。與先稼亭公相好。予愛公權父又甚。欲不泯先業。其志又同。故樂爲序之。

近思齋逸稿後序

編輯

元朝北庭進士以古文顯於世。如馬祖常伯庸,余闕廷心。尤其傑然者也。乙酉乙科偰伯遼遜公遠學於南方。年未踰冠。盡通擧業。間攻古文。名大振。旣第。應奉翰林選。爲端本堂正字。久之。丞崇文監。方嚮於用。而當國者與其父淮南左丞公有怨。出知單州。有能聲。俄丁內憂。寓居大寧。時賊已破上都。指遼西。公遠挈子弟。單騎渡遼水入高麗。旣行數日。而賊下大寧矣。上以端本從游之故。迓勞相續。及見。禮待優渥。賜田富原。封君開府。居數年。病卒。弟公文公素惜其文稿散軼。筆其詩可紀者爲二帙。辛丑避兵。又失之。今晉州判官金君子贇得其一帙於煨燼中。而歸之偰氏。偰氏。回鶻大族。入中國爲名家。登弟者九人。詩書禮義浸漬數世。而公遠積其英華。發而振耀之。其文炳然。直與伯庸,廷心相上下。可傳於後者無疑。身未歿而已失之。失而又失。以至於無幾。其亦可悲也夫。今觀此稿。皆少作。蒼然有老氣。壯時所著。蓋可想也。其子都官摠郞天祐謂余曰。此稿之存。金侯之力也。吾兄天民幸爲其長。將板而藏之晉之鄕學。請序其故。余爲略述公之出處大槪與夫此帙之倖存者於篇末。以爲他日續文類者所徵雲。

寄贈柳思菴詩卷序

編輯

君子有終身之樂。一朝之樂。不足以爲我樂也。無適無莫。動靜俯仰。怍與愧不少萌。則所謂我者。湛乎其中存焉。死生壽夭。天也。吉凶榮辱。人也。皆非我也。而我以爲喜懼則情勝矣。情勝不已。天始滅矣。如是而曰我有終身之樂。吾不信也。爵之所以貴我也。祿之。所以富我也。富我者。必能窮我。貴我者。必能賤我。而我不敢不聽命焉。以其在彼而不在我也。是以。素非我有而一旦加乎我。雖窮貴極富。而我不以爲喜也。喜且不可。況以爲終身可樂乎。所謂可樂者。吾自知之尒。父不得予之子。夫不得奮諸婦。夫天下之至親而至密者。莫如父子夫婦。而猶且不得而相予相奪。其必有所以然者矣。不徒知之。又踐之必。外患於是乎絶矣。思菴先生蓋近之。居京師十一年。同列推其行高。與國政十四年。同朝服其量弘。由布衣位台鼎。亦可謂盛矣。然而無一毫自得之意形於言動。視其居處。視其服食。視其所與游。盡一世之號爲富貴者。視其貌則猶布衣時。其不以一朝之樂爲可樂者歟。十數年間。巍然赫然。能保其終者蓋寡。先生從容進退。不以軒冕在亡爲榮辱。昔也居廟堂。樂其道之行。今也在田裡。樂其身之全。身全道亦全矣。追惟前日如行雲流水。已無蹤跡。獨其愛君之心與吾終身之樂。不可須臾之相離也。可離。豈吾所謂可樂者哉。成均司藝康子野。先生之門人也。將求詩諸公間。而爲考槃之助。以予深知先生。屬以敍。余故略言其大槪。周不云乎。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矧吾文乎。其必擊節而歎曰。相知之不可無於世也如此夫。

送楊廣道按廉韓侍史序弘道

編輯

予幼時喜讀書。山中舊遊。歷歷可數。而金谷乞飯。尤不可忘焉者也。今司憲韓侍史,民部張議郞及餘三人者。負笈入海中喬桐華蓋山。愛其孤絶人跡罕至。欲爲久居之計。以山中饑不可留。將還京。舟中望西海道諸山曰。平州之南牧丹山。亦古人讀書處也。盍往乎。遂以議郞歸保兩家。強舟人下西岸。行荻葦間六七里。日宜晚。足力莫繼。乞食於金谷驛舍之主人。一時困頓求丐之狀。至今思之可笑。然吾孟子浩然之說。主於中而有不能掩焉者。故其主人亦能知之也。所以待之厚。古之君子。動心忍性。皆以一朝之窮厄。而爲終身所得之助。顧吾所以自處何如耳。初豈以高車駟馬。蒙袂輯屨。爲之榮辱也哉。初與侍史同中辛巳進士科。癸巳。又同爲及第。年長餘七歲。學問文章。非余所及。其操守則丞相封候。亦不介意。惟曲學阿世之是鄙。余是以僥倖以來未嘗不以爲愧。而君猶低回末寮。若將終身焉。今則揚揚入臺中爲侍史。亦可謂遇矣。比之乞飯驛舍之日。亦可謂異矣。而吾兩人所守。亦有變乎否也。夫士之立朝。不問位之崇庳。祿之厚薄。得行其志。斯足矣。侍史主彈核。上爭君上得失。下詰宰相是非。百官風靡。莫敢仰視。按廉使又重任也。代祀山川。觀察風俗。賞罰得專斷。守令奉承彌謹。一食一飮之微。猶必察其所好惡。莫敢少忤其意。如是而曰莫能行吾志。吾不信也。侍史兼是二責。其必有以自勵矣。朝士大夫歌詩美其行。侍史曰。序必牧隱可吾意。予之不喜爲文。爲又拙。侍史所知也。然必欲吾文者。知我不諛也。故敍舊游。以勉其不負所學如此雲。

送慶尙道按廉宋都官序明誼

編輯

長民者莫如長者。朝廷之上。吾無間然。立使節咨諏四方。其人不可不重也。風俗之美惡。得按而彰殫之。守令之賢否。得廉而勸懲之。是刑賞之所在也。夫刑賞之柄。豈可一日畀之非其人乎。國家自京畿外立八道。府州郡縣。棋布環拱。歲春秋。選朝臣八人者分遣之。其人近名。民必戚。其人寬裕有容。民必受其賜。朝廷知其如此也。每重玆選。非其人。罕有得者。曩余嘗參兩府。與義是選者非一再矣。都官宋君。未嘗不在其中。而都官爲首相泰齋公姻親。是以不果用是避嫌也。擧之者日衆。其勢莫之沮。私不得以勝公也。都官謹厚有長者風。且於吏才尤長。慶尙。古新羅全境。山川風氣。積而不洩。流風善習。尙有存者。雖曰地鉅事多。然民易使。事易輯。他道莫之先焉。都官久不用。用而得斯道也。予是以喜之深也。巨魚之漎大壑是受。衣工不良。匹錦可惜。斯人也斯道也。其不相稱矣乎。非獨予喜之深也。一時士大夫。莫不爲之喜也。故歌其行者源源而未已。序其首必以拙語。都官之意也。都官不吾面。而其意達於吾者。吾同僚金君伯誾也。

送江陵道按廉金先生詩序

編輯

有天地來。淸明濁亂之氣。相爲消長於其間。雖豪傑之士。卓然不爲所變者甚鮮。是以。幸而與淸明之氣相遭乎大平之世。則生爲聖賢。沒爲明神。聲孚於時。流澤之岡極也。不幸而與濁亂之氣相薄乎衰否之季。則動而禍隨之。得不竝失。徒生徒死。不亦可哀之甚哉。予之念此蓋久。志予同者。數人而止耳。永嘉金氏兄弟。亦其一也。伯氏字敬之。叔氏字仲賢。甫聰明有俊才。二公如一。而叔氏當逆旽跋扈之日。不能抑其英銳之氣。時而用之。奮然欲以赤手擊猛戰。空拳御利刃。卒罹其禍而隕其身。敬之則恬靜自居。不牾於物。深有味於洙泗之旨。以爲綱目盡在大學書。朝夕反復。體之周密。酬應事變。一於是而發之。故其所謂自慊者。已無遺恨。其所以培養在吾之氣。而不爲彼氣之所爍焉者。蓋可知已。及今更化。朝著蕭穆。物於國者。振振有生意。而敬之首應廟選。按部江陵。專制一道之命。士之所甚榮。而江陵道民醇事簡。奇幽環偉之觀甲天下。爲按廉者之所願得而樂爲者。敬之自視如平時。憂不介乎容。喜不形乎色。殆所謂卓然不變者歟。朝之大夫士歌詠其行者。未必皆知敬之之所存如是也。故序其所以知者。而重有以告焉。上方興學。先敎化而後刑名。然儒之效不白久。世猶以迂闊詆訕之不止也。先生旣以明大學稱。由成均敎官爲按廉者。又自先生始。其尙勉之哉。予將刮目以竢夫大學之有實效。

送朴中書歸覲序

編輯

朋友以勢合。相知者徒面而已。以心合是義交也。然後相知始爲至矣。予於朴中書。知之至耶。抑猶未也。中書君旣斥於朝。歸覲大夫人。俾予敍其行。予不暇旁引他說。姑以知君者質之。中書君束髮立朝。游歷華近。人榮之而不自榮。退而朝夕溫凊。兄弟友恭。靄乎可觀。而常若有所慊然者。蓋於朝則思盡已之職。當爲無不爲。朝衙夕直。不懈益虔而已。用舍升黜。何與於我。而足以爲榮辱乎。此中書之心也。於家則祗事嚴顏。愛敬俱至。然念慈當遠在鄕里。豈若父母同處一堂之上。而吾兄弟者相與兒戲於其下乎。此中書之心也。是以。今之見斥也。恰然如平時。不見其有慍色。告諸朋友。謀之父兄。唯歸覲一事而已。是知中書之行也。非小丈夫去則窮日之比之也。平昔思母之切而喜其得歸覲之隙也。且夫事親事君。其道則同。子之於父母。事之能盡其道。臣之於君。事之能盡其道。是忠孝之立名也。程子以盡己訓忠。然後人始知孝者亦忠焉而已爾。然則爲臣而盡己。在朝之孝也。爲子而盡己。在家之忠也。仕而喜。已而慍。則必不能盡己於君。近而狎。遠而妄。則必不能盡己於親。孝不以遠近異。忠不以仕已易。非盡己者能之乎。予之知中書也。至乎否也。中書歸。其以知我者復我也。他日中書不予棄。則知己我也無疑。請以爲序。

送徐道士使還序

編輯

洪武建元之三年四月。朝天宮道士號玉岩者。奉香幣祝冊。自金陵航海至王京。郊迎館勞。悉如常式唯謹。命禮部供祭用。又以同知密直李公成林監其事。而穡亦與焉。用五月丁酉。百官陪位。合祭山水之神於城南。明日而玉巖喜甚。急於復命。候風於禮成之港。未幾。王曰。道士之來也。有微恙。不獲與爲禮。於心歉焉。召還勞問從容者久之。玉巖旣以祀事熟吾面。且見吾冠儒冠。求詩甚謹。解裝出示所得大倉諸子詩。讀之終卷。玉岩。眞嗜詩者也。不然。豈易得此於人哉。於是。徵諸友朋詩。略序其端雲。道家者流。馬史所載可見。老氏周柱下史。不遇也。著書五千言。再傳而至蓋公。曺參薦之文帝。致漢刑措。雖吾儒用天下者。其成效未必皆若是之美也。若其所謂授籙拜章。符呪還丹之術。雖各有說。支離誕幻。皆老氏之所不道也。是以。爲其弟子者。當懋其師之道焉。今天子明竝日月。人心有情僞。學述有邪正。洞照靡遺。而於玄敎。深契淸淨之道。期以寧壹海內。其宏規遠略。度越漢氏萬萬矣。玉岩出朝天宮。代祀萬里外國。則其人之賢。從可知已。予觀其神完而守固。辭約而義明。所以自葆者重。至於齋戒沐浴。神明其德。祭所當祭。以立治人之本。則非盡夫潔淨精微之蘊者。莫能與焉。此玉岩之所以有是行也。立賢無方。又可見大朝用人之法矣。將有如蓋公者出。斯民其受賜哉。玉岩姓徐氏。名師昊。楊州人。備載之。所以著望祀之實禮自是年始也。諸公以鷲城故不敢爲詩。不果贈。

贈金判事詩後序

編輯

喪制之廢久矣。曩予游中原。見士大夫衰經而御酒肉。初甚怪之。及觀其朝夕之哭。終三年不怠。雖悍夫兇豎。莫不聞其聲而慼於中。不能不潛然而泣下。然後乃知中國綱常之懿猶未泯也。高麗自周封殷大師之後。蓋變於夏矣。喪未嘗不三年也。而百日卽吉。不茹葷善矣。而食稻也自若。宅兆之卜。送死之具。略同中國。而虞卒哭則日。再祥而禫。其禮固在也。而朝夕不哭。故人不知其猶在制中也。由是觀之。擧今天下喪制。得失蓋相半矣。按本國服制圖。三年喪。給暇一百日。餘各以次而降。果以百日爲三年。則祥禫在百日內矣。今也不然。朞而小祥。再朞而大祥。中月而禫。皆有暇。其爲二十七月明矣。且暇者。爲在官言也。暇盡當視事。吉凶不同器。服不得不除也。餘人何與焉。而自除服乎。服雖除。不飮酒。不食肉。不處內。心喪三年可也。乃曰吾暇已盡矣。吾服已除矣。而無所不爲者。蓋亦不思而已矣。原其弊。在於在官者之暇。起復之泛及。而無職守者效之。而民庶又效之。因循苟簡。遂不知其失焉耳。是以。能終三年。惟廬墓者爲然。夫墓者。體魄之所藏也。魂氣則歸於家。故三虞以安之。家廟旣廢。精神周流。無所往而不依附於子孫。子孫之所在。神之所依也。然則朝夕哭且祭。不於家而於野。亦何傷哉。雖於聖人之制有慊焉者。以今禮制蕩然軼墜之時。而能盡夫人子之至情。以爲三年免懷之報。其道莫尙乎此。故國家表其宅里。而人稱之爲孝子。雖聖人復起。亦所不易也。樂安金氏。三韓大族也。兄弟事母。以孝聞。辛丑冬。賊犯京城。輿母而南。伯氏提學。不幸道病而卒。母悲感。未幾又歿。叔氏判事公以其喪殯於泰山別業。日夜號哭。不離苫次者數月。旣葬。居其旁終制。蓋予所謂聖人復起。不易焉者也。淡菴白先生敍孝之所以大。而士大夫歌詠以美之。若予也迺所謂暇盡觀事者。故讀是卷。悲不能已。遂書喪制之得失與其弊也所由。廬墓之爲得綠情之義。以爲後序雲。

傳燈錄序

編輯

上之廿又一年春正月。判曺溪宗事臣覺雲上言。傳燈錄。禪學之指南也。板本燬於兵。手鈔甚艱。況今專務默坐。冀萬一成功。竊恐談理者又廢。斯道益以晦。乞重刊廣布。以惠學者。上曰。可。於是。廣明寺住持景猊,開天寺住持克文,崛山寺住持惠湜,伏岩寺住持坦宜幹其事。皆上命也。鳩材募工。旣有端緖。雲又上言。臣之宗門。光耀至矣。不紀而冠之篇。無以爲後日徵。請下文臣敍其事。迺以命臣穡。會穡丁母憂去國。明年起復。旣至。雲來趣文曰。功畢矣。就求其所謂傳燈錄者讀之。其題目冠以景德。而翰林學士楊億,兵部員外郞李維,大常丞王曙承詔。同加裁定。序所以去取之意甚悉。考之宋史。大中祥符二年書曰。蘇州僧道元讚佛祖以來名僧禪話。爲傳燈錄三十卷以獻。命刻板宣布。不載億等刊定之事。豈史氏之略歟。其目以景德。豈此錄成於景德。而獻於祥符歟。不然史氏之誤也。鄱陽馬氏著通考。指億爲之。億雖文章士。立後之制。尙拒之不草。何故托浮屠爲僞書。以欺君而惑世哉。是時。宰相王旦當國。一代偉人也。及其將沒。遺命削髮被緇以斂。億在翰林。號深於禪學。此傳燈錄所以進。而刊修之命。及於億也歟。冊府元龜。歷代君臣之事跡。而姚鉉文粹。唐之文章。關於世敎者也。二書皆成於祥符間。刻板宣布之命。未之聞焉。則此錄也重於一時者。可知已。恭惟主上殿下至仁洽民心。至道超物表。正法眼藏別傳之妙。有默契焉者。非謏儒淺見所能測也。雲嘗在禁中。談此錄者滿一歲。上深器其能。賜十字法號。禪敎都摠攝爲曺溪都大禪師。入居內院。故能上體聖心。刻梓宣布。其所以惠來者。廣心學。其功可勝道哉。夫心譬則燈也。心心相印。至於無盡。燈燈相續。亦至於無盡。我國家仰賴慈光。歷數之傳。亦如燈之無盡也。則臣之此序。爲不妄作矣。後之學者。當以祝釐爲務。毋徒文身而已可也。至於禪話。臣所未學。故不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