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隱集/文藁卷八

文藁卷七 牧隱文藁
卷之八
作者:李穡
1583年
文藁卷九

動安居士李公文集序

編輯

孟子論尙友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吾嘗謂論文章。亦當如是。文章。人言之精者也。然言未必皆其心也。皆其行事之實也。漢司馬相如,楊子雲,唐柳宗元,宋王安石之徒。其言之布於文者。無得而議。徐考其行事之實。有不能不容吾喙。譬之屠家禮佛。倡家學禮。自其外視之似也。本之則屠與倡焉。其可以相掩乎哉。此所以頌其詩讀其書。而尤欲論其世者也。穡也不學。敢論古之人。敢論天下士。然不徒以文章許人。則不敢隱也。前密直司使兼監察大夫李公將鋟其先動安居士文集於梓。因其姪壻兵部侍郞安君。徵予言爲序。予嘗慕居士之高風。恨不生其時執鞭爲役。載名篇端。爲幸大矣。夫何辭爲。謹按。居士幼知讀書。痛自樹立。庚午復都之時。居士處尙賤。能以言事。獲知於忠敬王。從順安公入元朝。每遇恩賜。上表陳謝。語輒驚人。名遂大振。事忠烈王爲正言,司諫。益喜言事而不售。遂去屛跡頭陀山中。若將終身。及忠宣王卽位。首徵居士。待遇極豐。而居士竟不樂。求去益懇。乃以密直副使,詞林學士致仕。家訓有法。諸子皆有名。其季亦以直節雄材。爲時重臣大夫公也。嗚呼。不才而穎脫若是乎。不賢而蟬蛻軒冕乎。道不積於躬。而名能動三朝之聽乎。敎不行於家。而能世濟其美乎。見諸行事之實者旣如此。雖不睹其全集。其根於心。著於文辭者。從可知已。嗚呼。有德者必有言。予於是益信。至正十九年冬至後三日。

默軒先生文集序

編輯

嗚呼。文章與替。其關天地之氣乎。當元世祖混一宇內。文學之士。輻秦闕下。默軒先生從忠宣王入見世祖。世祖燕坐不冠。遽曰。汝雖王子。吾娚也。彼雖陪臣。儒者也。何得令我不冠見儒者。於是。具衣冠整坐。因問征交趾策將安出。先生跪秦勞師遠討。不如遣使招來。先生之學如此。故其發爲文章。極盡人情物態。而霈然無所牴牾。學者至今宗之。曾孫藝文檢閱子復。與其弟子宜來請予序。予受而讀之。雖未卒業。純粹也如金玉之脫於鑛璞。俊逸也如魚鳥之在於雲川。至其陳言帝庭。述之表章。潤色國史。分之綱目。信乎獨步一世矣。予生也晚。尙從先生子孫。得聞文章道德之緖餘。猶以自幸。矧檢閱輩有志吾道。能知先祖之美乎。知而不以傳。又不仁也。宜其求序之急。將以刻之梓也。吾東方文學之盛。見稱中國。蓋自崔文昌始。今由鹿鳴對策帝庭者多矣。然有讀卷者居其間。未由面奏。獨先生入對臥內。判天下大計。固非貢士所及。雖古名臣。無以過之。予嘗欲歌其事以告後之人而未果也。檢閱輩幸徵言。故不揆鄙拙。樂爲之序。其冠之以文章興替者。所以美先生也。亦所以自嘆也。

賀竹溪安氏三子登科詩序

編輯

竹溪謹齋先生之嗣今密直簽書公。穡同年進士也。嘗曰。吾先君三昆季。由科第顯。致位宰相。而吾子三人。又皆儌倖綴末第。此天也。吾族祖文成公之孫政堂公有三子。又登科。何天之厚吾安氏之至此耶。文成公事忠烈王。興學敎。作成人材。文章之盛。近古未有。猶且歷三世而後其孫之登科。則其受報也遲矣。吾先君雖曰積德行義。而吾未有以承之。而吾之子登科也如是之丞。豈非天耶。天道福善禍淫。而未有無其實而得其名。則吾祖考之德行。上合天心。下澤子孫者。安可不播之聲詩。以爲後學勸哉。然不請予筆者久矣。一日。仲氏叔氏來曰。以吾三子登科之故。國家廩給吾母。又封宅主以寵異之。於是而不聲於詩。是慢也。且子之道。惟顯父母之是急。此吾等所以望先生之文也。予惟光廟說科之後。至於令未嘗罷。而父子兄弟聯中者。夫豈少哉。吾病也。不能博考。子其訪之古老。求之史氏。錄之以來。吾將爲子序之。未幾。安氏又來曰。吾不敢遠稽諸古。爰自忠烈王以後。得上黨韓中贊公而下十六家耳。雖多何益。願先生之敎焉。予曰。宰相金覲有子三人登科。曰富佾。曰富軾。曰富儀是已。平章閔公珪有子五人登科。曰康鈞。曰迪鈞。曰光鈞。曰仁鈞。曰良鈞是已。平章任儒有子三人登科。曰景肅。曰景謙。曰景純是已。贈僕射李翮有子三人登科。曰瑱。曰▣▣▣是已。檢校政丞金台鉉有子三人登科。曰光轍。曰光載。曰光輅是已。其他不可悉考也。予之所得淸州韓氏。曰謝奇。曰謝謙。曰譜。咸陽朴氏。曰莊。曰理。曰季元。晉陽朴氏。曰仁幹。曰仁祉。曰仁祐。竹州朴氏。曰文華。曰孝修。曰松生。化平盧氏。曰承綰。曰承肇。曰承愼是已。今之世所共知者。金海金氏。曰東陽。曰光閏。曰廣元。密城朴氏。曰密陽。曰大陽。曰三陽。曰季陽。曲城廉氏。曰國寶。曰興邦。曰廷秀。昌寧成氏。曰石磷。曰石瑢。曰石珚。興安裵氏。曰中甫。曰中誠。曰中有。曰中倫。全州柳氏。曰克綱。曰克恕。曰克齊。丹山禹氏。曰洪壽。曰洪康。曰洪得。又有異母者。月城李氏。陽川許氏。回鶻偰氏。嗚呼。此足以見國家培養風俗之美。而三韓人物之盛。雖不盡在於科第。然由科第之盛。而一國政理之氣像。益著而不可掩矣。吾東方在虞夏時。史不傳。不可考。周封殷大師箕子。則其通中國也。蓋可知已。雖其封之。又不臣之。重其受禹範。爲道之所在也。大師之祠。在平壤府。國家祀之彌謹。則大師之化我東人也深矣。豈雙冀,王融之淺淺而爲我文風之始也哉。雖然。雙氏王氏所以誘掖後生者亦至矣。所以榮華誇耀。聳動一時。使愚夫愚婦。皆歆科擧之爲美。而勉其子弟以必得之。未必不自二人始也。是以。薰陶漸漬。家家讀書取第。至於三子五子之俱中焉。雙氏王氏之功大矣。今將歌詠安氏也。而及於雙氏王氏者。蓋飮食必祭始爲者之法也。嗚呼。人苟得志而忘其本。獨何心哉。謹齋先生諱軸。字當之。政堂公諱輔。字員之。密直公名輯。字穆之。簽書公子。長曰仲溫。軍簿判書。次曰景良。左獻納。次曰景恭。典理佐郞。季曰景儉。習擧業雲。蒼龍戊午四月▣日。

贈休上人序

編輯

予年十六七。群縫掖游。聯句飮酒。今天台判事懶殘子愛吾輩。招之同吟哦。日不足則繼以夜。酒酣。高談戲諕。有吳先生往往來與會中。淸秀能言。休上人。其子也。先生命上人從懶殘子學。上人旣受論語孟子之說。則去入三角山。明年甲申正月。懶殘子又攜吾輩數人游三角山。則休上人爲東道矣。上人年長吾數歲。甚相善。自是相値甚少。不見者又久矣。其時同游如洪正郞義元,吳上舍仝,金內侍鼎臣。皆爲故人。獨今光陽君李公與僕在朝。而中郞金君弼,正郞韓得光。皆在鄕里。何圖上人扣吾門乎。上人之來也。懶殘子走侍者具書詞。言上人事甚悉。恐僕忘之也。讀其書。對其面。髣髴焉猶前日也。上人圖所以報四重恩。修之身心者自有其道。又謂佛形像佛言語。皆所以資入道之尤要者。使弟子道▣達元者。化紙墨印華嚴,法華有註者各一部。又以說法所得布施。畫西方彌陀八菩薩。置長明▣本。推其餘。助印經之費。又曰。法寶旣成矣。吾年近六十。奉持或怠。則不可保其無他。將置之臺山。俾後之人有所守。願先生筆其事。予於佛氏。初未之學。因果進修二說俱不知也。何敢及之。上人之言曰。上報四重恩。則於吾儒之道。不大乖隔矣。今夫風俗之敗也。父子相夷。兄弟相猶。逆臣繼起。頑民屢倡亂。而浮屠氏滅天常。反如此知報重恩。安得不喜爲之躍躍乎。又況上人之舊故乎。又況先之以懶殘子之請乎。於是樂爲之書。

贈宋子郊序

編輯

崔疏齋來曰。彪與廉東亭。俱出星山宋令公門下。今其孫子郊。又爲東亭所取。將歸謁乃祖於星山。吾等餞其行。東亭亦不敢自重。來與會中。當以言贈。詩若序。吾等非不能。然吾等自度不足動我恩門。先生雖後進。同在龍頭會中。視子郊必非他人比。幸一言以華之。予曰。吾老矣。又病忘失已甚。然吾座主益齋侍中之孫李政堂。出乃祖門生安政堂門下。謹齋安文貞之孫正郞景恭。出乃祖門生洪贊成門下。吾豚犬種學得爲先稼亭公門生韓淸城之門生。今子郊之出於東亭之門。亦非偶然矣。恩門門生。盛於唐而阨於宋季。然文章血脈與天地同流。夫豈汙降輕重之所可齟齬於其間哉。中原多故以來。我東方崇儒右文。無異太平之世。主文之榮。及第之美。無不讚嘆。以爲莫及。嗚呼。國家風化之盛。人心之正。視昔不減矣。僕雖老病。猥側封君之列。兼領史翰。激人村廣王化。用之今垂之後。日夜所望者也。疏齋之請。固不敢違。而東亭之美。又所當書。宋氏子孫。又當得書。故忘其鄙拙。書以送行。且曰。東亭榮親。所欠乃祖不來耳。秋涼。安輿子可扶侍以來。僕亦更參會末。不獨東亭榮也。

十韻詩序

編輯

百字科。未知所從起也。我國家與文治。敎養多方。引之以簡易之術。動之以繁華之寵。所以擊蒙而俾之求益也。於戲。先王作人之盛心。何其遠哉。近世以百字科進者多矣。悅軒趙先生。尤其傑然者也。自念辛巳科。予年十四。亦由是科。得爲松亭門生。平生雖無可稱。然比之六韻八腳。亦不天地懸隔矣。其於國家說科取士之意。又不至於大戾矣。今舅氏金有晹將由是科。試於有司。求舊本。因記與國寺法泉方丈。獲嘗寓目是集。命持冊移書。書其端。俾後有考焉。

送楊廣道按廉使安侍御詩序

編輯

順興安氏。世居竹溪之上。竹溪之源。出於太白山。山之大而水之遠。安氏之與。其無窮乎。謹齋先生當大定甲子。對策於天子之庭。名遂大振。還仕本國。位至封君。文章道德。一時傑然者也。其居官蒞事。動有成績。至於忠義大節。激頹風。翼衰世。立懦廉頑多矣。至於今稱誦之。先生季子嗣淸。亦以文學進。予同年也。立於朝。如祥麟威鳳。使於外。如長城敵國。有父之風。而醞藉過之。先文孝公師事謹齋先生。又與其弟政堂公同年。予又與嗣淸。俱爲辛巳進士。則安,李爲世交。其於贈處。不可不以情矣。嗣淸以侍御史。出而按行楊廣。同年士相與餞之。酒行。予卽曰。旣忝世交。公又請言。豈容緘默乎。然嗣淸有學業。有節操。自始迄今。所居稱職。聲名籍甚。規之則妄。頌之則諛。然回,路何如人哉。彼其親灸乎聖人。朝夕乎聖訓。操存省察。固已無可議矣。猶宜諪諪贈處。況於吾儕乎。嗣淸揚歷中外。雖已光顯。然以世德之舊。行己之勤。功名事業。滔滔日進。未見涯涘。若其不挾所長以駕於人。則其所長也。然道德之在躬。政事之成效。又非止今日而已。必有進步之地尙多矣。嗣淸其益勉之哉。然則當如何。曰。持其志。無變其初。斯可矣。衆曰。然。遂書以爲序。

送隱溪林上人序

編輯

七月廿又一日。予困於熱。解衣露頂麾客。寂然門庭也。林上人來。卽隱溪也。爽然淸也。躍然喜也。林乎蒼松乎翠竹乎。溪乎飛泉乎巖底之泓乎。予之思也久矣。一旦而在吾門。何幸之如哉。而吾也困。隔壁而不能面。是與咫尺應須論萬里者何異。殆天之靳我淸事也乎。天之於人。賦與之均。未嘗私乎分寸銖兩之間。而淸濁厚薄之不相奪。閑忙靜躁之不相容。人之所以受於天者。亦不敢或變乎分寸銖兩之間也。今吾所居者城市也。所游者公卿之第宅也。所興嘯詠。又其褒衣博帶之流也。則其不得與林泉之士如上人者相見。亦天也。固當順受之而已矣。尙何恨哉。方欲述順受之事。熱益甚。迺輟不書。且約後日再來。當爲上人畢吾說。

栗亭先生逸稿序

編輯

文章。外也。然根於心。心之發。關於時。是以。誦詩者不能不有感於風雅之正變焉。叔世章句。日趨於下。無怪乎。正音之不復作也。幸而有孤鳳之鳴於鳥群。又其聲隨風而去。去益遠而餘音不可得接矣。嗚呼悲哉。栗亭先生以雄偉之器。通春秋。攻蕭選。文章於是焉出。先生之座主益齋先生屢稱公之文有古氣。然今所錄止此。何哉。公之老於錦。嘗失火。屋廬煨燼。文書隨之盡。唯孫紹宗耳聞目覩而已。先生之壻曰起居郞許湜。善屬文。其子曰操。軍簿摠郞,知製敎。今爲全羅按廉使。將刊是集。俾予序。予少也師事先生。起居公又擊予蒙。紹宗爲吾門生。揆諸義。在所不辭。故直書如此。若夫先生出處大致。有國史在。玆不贅雲。

贈元上人序

編輯

上人。予遇之楊州舟上。修潔有道氣。欣然如舊交。舟行少阻。或負之則動。或挽之使前。勞甚矣。無難色。初以爲勉強也。日又日不小怠。予然後知其人蓋有志者也。在舟中十餘日。力有裕。追涼江中。則又行舟走水中。衣濕附體。左右指以笑。上人自若。非獨有志。蓋忘形者也。夫入道者如泛駕之馬。橫馳無方。直不爲物慾所制。然後坐而吾坐。行而吾行。堂堂自尊。始可以獨運矣。若上人其近是歟。一日謂予曰。吾將有四方之游。先生能無贈乎。予曰。上人所求者。非吾所學也。吾所學。非上人所求也。予何言哉。昔人有半面之交。況同舟▣▣之厚。可無言乎。故不辭而略書之。以爲贈。上人名景元。授經華嚴。今參南宗。群雲水衲。予知其足償草鞋錢也。

送詵上人序

編輯

吾聞浮屠氏不三宿桑下游。固其事也。然時有理亂道有通塞。不可冥行而暗趨。觸危而抵險。終其身而志莫之遂者。夫豈少哉。幸遭同軌同文之代。適越走燕。如堂之庭。水舟山屩。露宿風飧。如在室中。不曰樂乎。尋常間蛙不能跳九萬里鵬之所搏。其氣像可知已。況其尋師訪道。在食忘食。在寢忘寢。必欲達乎彼岸者哉。詵上人。予再遇之驪江之上。蓋任族也。讀書業文。年廿又一歲。隨鄕僧游金剛山。道聽懶翁在臺山。曰。游山雖所願。出家尤難。得懶翁爲尤難。吾宜從翁出家。然後游山耳。遂入見懇請。翁爲之落其髮。父母聞之。初悲後懌。蹝跡至金剛山見之曰。汝旣如此。當赴僧選。上人曰。赴僧選。不如赴士選。所以出家者。學道耳。道可選乎。指其父曰。父則天也。有渝吾志。天必降罰。父頷之。感泣而歸。上人自是學日深。名日振。儕輩莫敢望。猶以爲不足。又將天下游。其志壯矣。其請予言也甚懇。予何言哉。道不同。不相爲謀。然▣▣▣▣非一而再。則相厚者人之情也。告以別。烏得無言乎。乃語之曰。其進銳者其退速。上人其戒之哉。行百里者半九十里。上人其勉之哉。始勤終怠。儒釋之所同患也。吾與上人勉之戒之。若夫其道也。上人歸而求之。有餘師。

送玆上人序

編輯

幻菴弟子。有子弟之秀者許氏奇氏。年俱少。遭家禍。脫然去世。蓋難得者也。奇氏名尙玆。有志四方。將求詠歌於詞人詩僧間。請穡序。穡以幻菴故不之辭。夫四方。東西南北之謂也。吾三韓在天下之東。東則日本也。長鯨巨浪。賊舡之禍相尋。北接女眞。飛沙積雪。區脫之警相聞。西南中原之地。外戶不閉。道不拾遺。然使命尙未通。況其芒鞋竹杖。敢蹈其誰何之境乎。吾知上人所謂四方者。非天下之四方也。蓋三韓之四方而已矣。雖然。世界無窮也。吾之方寸亦無窮也。佛不離菩提場中。而遍游於諸天。如月在天而見乎千江。吾之心出於佛。而吾之身繫於是。誠可悲矣。然心則無乎不之。豈讓於月也哉。上人其亦若是者乎。予於是歌以繼之。人有身兮。如馬繫櫪。心之馳兮。遍於八極。凡曰道塗有通有塞。冥行暗趨則爲失德。少而嚮道。在於涵畜。式安爾心。勿忘子勖。

送絶傳上人序

編輯

道在天地間。貫幽明。包大小。無物不有。無時不然。其體用固粲然也。而人之行之。有傳與否焉。非獨吾儒者之事也。達磨。學者率宗之。故其衣之表信也。至於六代而止。其法周於沙界矣。吾聞諸禪者如此。有紹上人者號絶傳。將遊方。求予序。予非其徒也。然必之吾而求。則其意不可以虛辱。故略言之。吾東方韻釋。入中國嗣法者代不乏人。讀傳燈錄。閱祖派圖。可見已。今上人以紹名。則欲以續佛慧命也。而曰絶傳者。非其意也。反其義以要其成而已矣。天下大矣。善知識者亦大多矣。得法以歸。則不爲虛步矣。上人其勖之哉。

送月牕序

編輯

牧隱子避暑驪江之神勤寺。有一衲長身黧面。予一見奇之。與之言。不應。私心怪之。問傍僧。曰。默不言者也。予疑始釋。以謂今世難得。頗敬之。自恣後始吐言。則無蔬筍氣。詢其所自來。蓋嘗善於音律者也。工於繪畫者也。其於酒也。如鯨吸川。其於棋也。如火燎原。又其弄槍也。雖古驍將。無及焉。其所諱而不言者。蓋不必問也。而翻然捨去。面壁兀坐。步不動身。言不出口。天道再小變矣。其氣之豪。其心之確。可知也。循是以進。足辦大事矣。今▣▣▣事。將走京外勸綠。亦祝上也。利生也。其志又大矣。夫身之長。氣之豪。心之確。志之大。皆人所罕得也。而兼有之蓋鮮。但恐月牕養成與否耳。月牕其愼之。鄒國曰。術不可不愼。月牕誠能以質之美。守道之正。則其神通妙用。初不外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