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道人詩集 (四部叢刊本)/序

白石道人詩集 序
宋 姜夔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江都陸氏刊本
目録

溪玉田之流則江西讓南嶽思之分支也葢自唐

五代北宋之南渡而白石始得其宗截齗衆流獨

標新㫖可謂長短句之至工者矣南渡詩家向數

尤蕭范陸白石爲蕭氏弟子今石湖劔南集布海

內延之梁溪集傳世寥寥千巖雖賴入室傳衣有

人後世推其紹述所自然遺詩放佚殆盡乃知古

人之集其得存於後亦有幸有不幸焉可爲太息

者也白石又精書法其所𢰅絳帖平續書譜禊帖

偏旁攷論訂精審不爽絫𮮐其言曰小學旣廢流

爲法書法書又廢惟存法帖非得其元要而能鑿

鑿言之乎則白石不特工詩詞又工書矣荀卿不

兩能之說其果可信也乎此集刻自陸氏渟川渟

川舊雨𬓛契向聨吟社今墓草已宿而此版歸我

爲之慨然陸氏本故有集事評論各如干條投贈

詩文如干首族子雲溪病其未備廣搜博採所得

復多於前逭暑餘暇因與汪子雪礓重加審訂附

鋟於末汪與吾姪皆喜𠋣聲葢善學白石者

乾隆辛卯秋七月合朔歙人江春鶴亭𢰅

南宋番陽姜堯章以布衣擅能詩聲所爲樂章更

妙絶一世今所傳白石道人詩集一卷葢本臨安

睦親坊陳起所刋羣賢小集更竄入麗水姜特立

梅山稿中詩幾於邾婁之無辨樂章自黃叔暘所

輯花庵絶妙詞𨕖二十餘闋外流傳者寡雖以秀

水朱竹垞太史之搜討亦未見其全疑白石道人

歌曲六卷著錄於貴與馬氏者久爲廣陵散矣近

雲間樓廉使敬思購得元陶南村手鈔則六卷完

好無恙若有神物護持者予友符戶部葯林從都

下𭔃示因並詩集亟爲開雕公之同好詩集稍分

各體釐定去竄入之作歌曲第二卷第六卷爲數

寥寥因合爲四卷其中自製曲俱有譜旁註雖未

析其節奏悉依元本鈎摹以俟知音識曲者論定

雲爾乾隆癸亥冬十月既望江都陸鍾輝書

白石詩詞評論

宋陳藏一曰白石道人姜堯章氣貌(⿱艹石)不勝衣而

筆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無立錐而一飯未嘗無

食客圖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棟襟期灑落如晉宋

間人意到語工不期於高逺而自高逺

周公謹曰番陽布衣姜䕫堯章出處備見張輯宗

瑞所著白石小傳矣近得其一書自述頗詳可與

前傳相表裏雲某早孤不振幸不墜先人之緒業

少日奔走凡世之所謂名公鉅儒皆嘗受其知矣

內翰梁公於某爲鄉曲愛其詩似唐人謂長短句

妙天下樞使鄭公愛其文使坐上爲之因擊節稱

賞參政范公以爲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待

制楊公以爲子文無所不工甚似陸天隨於是爲

忘年友復州蕭公世所謂千巖先生者也以爲四

十年作詩始得此友待制朱公旣愛其深於禮樂

丞相京公不獨稱其禮樂之書又愛其駢儷之文

丞相謝公愛其樂書使次子來謁焉稼軒辛公深

服其長短句如二卿孫公從之胡氏應期江陵楊

公南州張公金陵吳公及呉德夫項平甫徐子淵

曾幼度啇翬仲王晦叔易彥章之徒皆當世俊士

不可悉數或愛其人或愛其詩或愛其文或愛其

字或折節交之若東州之士則樓公大防葉公正

則則尤所賞激嗟乎四海之內知己者不爲少矣

而未有能振之於窶困無聊之地者舊所依𠋣惟

有張兄平甫其人甚賢十年相處情甚骨肉而某

亦竭誡盡力憂樂闗念平甫念某困躓場屋至欲

輸資以拜爵某辭謝不願又欲割錫山之膏腴以

養其山林無用之身惜乎平甫下世今惘惘然(⿱艹石)

有所失人生百年有幾賓主如某與平甫復有幾

撫事感慨不能爲懷平甫旣歿稚子甚幼入其門

則必爲之悽然終日獨坐逡巡而歸思欲捨去則

念平甫垂絶之言何忍言去留而不去則旣無主

人矣其能久乎云云同時黃白石之言曰造物者

不欲以富貴凂堯章使之聲名焜耀於無窮也此

意甚厚又楊伯子長孺之言曰先君在朝列時薄

海英才雲次鱗集亦不少矣而布衣中得一人焉

曰姜尭章嗚呼尭章亦布衣耳乃得盛名於天壤

(⿱艹石)此則軒冕鐘鼎眞可敝屣矣是時又有單煒

炳文者沅陵人博學能文得二王筆法字畫遒勁

合古法度於考法書尤精武舉得官仕至路分著

聲江湖間名士大夫多與之遊自號定齋居士與

堯章投分最稔亦韻士也堯章詩詞已板行獨雜

文未之見余嘗於親舊間得其手藁數篇尚思所

以廣其傳焉齊東野語

又曰白石鐃歌鼔吹曲乃步驟尹師魯皇雅越九

歌乃規模鮮于子駿九誦然言辭峻潔意度高逺

頗有超越驊騮之意硯北雜志

樂雷發題許介之譽文堂詩曰姜䕫劉過竟何爲

空向江湖老布衣又題史主簿授庵集藁後雲姜

夔荒塚白蘋深鸑鷟無聲結緑沈

黃叔暘曰白石詞極妙不減清眞其高處有美成

所不能及絶妙詞選

沈伯時曰姜白石清勁知音亦未免有生硬處

張叔夏曰詞要清空不宜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

質實則凝澀晦昧姜白石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

吳夢窗如七寳樓臺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

段此清空質實之說有如聲聲慢雲檀欒金碧婀

娜蓬萊浮雲不蘸芳洲前八字恐太澀如唐多令

云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此詞疎快不質實白石如疎影暗香揚州慢一蕚

紅琵琶仙探春慢淡黃柳等曲不惟清虛且又騷

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樂府指迷

作慢詞最是過變不要斷了曲意如姜白石詞雲

曲曲屏山夜深獨自甚情緒於過變雲西窗又吹

暗雨此則曲之意不斷矣同上

詞中用事最難要𦂳著題融化不澀如東坡永遇

樂雲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用張建封

事白石疎影雲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裏飛近

蛾緑用夀陽事又雲昭君不慣胡沙逺但暗憶江

南江北想珮環月下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用少陵

事此皆用事不爲所使同上

詞之賦梅惟白石暗香疎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

來者自立新意眞爲絶唱太白雲眼前有景道不

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誠哉是言也同上

陶九成曰姜堯章書法迥脫脂粉一洗塵俗有如

山人隱者難登廟堂書史會要

本朝朱竹垞曰謫仙雲詩傳謝眺清惟清之至乃

能麗密唐之孟襄陽宋之姜白石明之徐迪功盡

洗鉛華極蕭散自得之𧼈故獨歩一時曝書亭集

又曰鄱陽姜堯章撰絳帖評二十卷予搜訪四十

年始鈔得僅存六卷爾堯章於書法最稱精鑒其

言曰小學旣廢流爲法書法書又廢惟存法帖帖

雖小技上下千載闗渉史傳爲多故於是編條疏

而考證之一一別其僞眞察及苗髮其餘若續書

譜禊帖偏旁考保母甎皆能伐其皮毛啜其精髓

比諸黃長睿王順伯爲優同上

王阮亭曰白石集予鈔之近百首葢能叅活句者

白石詞家大宗其於詩亦能深造自得自序同時

詩人以溫潤推范石湖痛快推楊誠齋高古推蕭

千巖俊逸推陸放翁白石遊於諸公閒故其言如

此其詩初學黃太史正以不深染江西派爲佳

經堂集

又曰余於宋南渡後詩自陸放翁之外最喜姜䕫

堯章堯章又號白石道人學詩於蕭千巖而與范

石湖楊誠齋善時黃巖老亦號白石亦學詩於千

巖時稱雙白石雲香祖筆記

評論𥙷遺

白石道人集三卷鄱陽姜夔堯章𢰅千巖蕭東夫

識之於年少客遊以其兄之子妻之石湖范至能

尤愛其詩楊誠齋亦愛之賞其歳除舟行十絶以

爲有裁雲縫月之妙思𫾣金戛玉之竒聲夔頗解

音律進樂書免解不第而卒詞亦工陳直齋書録解題

姜白石詩家名流詞尤精妙不減清真其間高處

有美成所不能及者善吹簫多自製曲初則率意

爲長短句旣成乃按以律呂無不協者有詠蟋蟀

齊天樂一闋最勝其詞見集中其過苕霅雲拂雪金鞭

欺寒茸帽嘗記章臺走馬雁磧沙平漁汀人散老

去不堪遊冶人日詞雲池靣水膠墻腰雪老雲意

還又沈沈朱戶黏雞金盤簇燕空嘆時序侵尋湘

月詞雲中流容與畫橈不㸃清鏡從栁洲緑淨不

可唾之語翻出戲張平甫納妾雲別母情懷隨郎

滋味桃葉渡江時翠樓吟雲檻曲縈紅檐牙飛翠

酒祓清愁花銷英氣法曲獻仙音雲過秋風未成

歸計誰念我重見冷楓紅舞玲瓏四犯雲有輕盈

換馬端正窺戶酒醒明月下夢逐潮聲去句法竒

麗其腔皆自度者惜舊譜零落未能𬒳之管絃

詞品

趙子固目姜堯章爲書家申韓硯北𮦀記

徃余見姜白石詩一卷有絶句作小草尤佳雲道

人野性如天馬欲擺青絲出帝閑甚愛此詩第恨

不通畫不能使無聲詩有聲畫相表裏此爲欠事

因戲作前馬又念此句此馬終無出路復成後紙

去冬有痩馬一匹𭔃天台僧存書記鶴臞亦以書

來取畫久之未報今得此歸丈室如有數也天隨

言凡物爲散者爲得二馬得失何如白石不可作

析而辨之其在鶴臞有知道能言者併幸惠敎楚

龔開式古堂書畫彚考

元松陵陸子敬居分湖之北壘石爲山𣗳梅成林

取姜白石詞語名其軒曰舊時月色楊廉夫東維子集

白石道人集事

   慶元會要一則

慶元三年丁巳四月◍日饒州布衣姜夔上書論

雅樂事並進大樂議一卷琴瑟考古圖一卷詔付

奉常有司以其用工頗精留書以備採擇

   硯北雜志二則

海昌人家有古琴音韻清越相傳是單炳文遺姜

堯章背有銘曰深山長谷雲入我屋單伯解衣作

葛天氏之曲懷我白石東望黃鵠

小紅順陽公即范石湖青衣也有色藝順陽公之請老

姜堯章詣之一日授簡徵新聲堯章製暗香疎影

兩曲公使二妓肄習之音節清婉姜堯章歸呉興

公尋以小紅贈之其夕大雪過垂虹賦詩曰自琢

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

回首煙波十四橋堯章每喜自度曲小紅輒歌而

和之堯章後以疾沒故蘇石挽之雲幸是小紅方

嫁了不然啼損馬塍花宋時花藥皆出東西馬塍

西馬塍皆名人𦵏處白石沒後𦵏此

   煙雲過眼錄一則

姜白石有鷹揚周郊鳳儀虞廷印甚竒

   𦒿舊續聞一則

姜堯章嘗寓呉興張仲逺家仲逺屢出外其室人

知書賓客通問必先窺來札性頗妬堯章戲作百

宜嬌以遺仲逺詞見集中仲逺歸竟莫能辨則受其指

爪損面不能出外雲

   鶴林玉露二則

姜堯章學詩於蕭千巖琢句精工有姑蘇懷古詩

楊誠齋喜誦之嘗以詩送江東集歸誠齋二詩俱見集中

誠齋大稱賞謂其冡嗣伯子曰吾與汝勿如姜堯

章也報之以詩云尤蕭范陸四詩翁此後誰當第

一功新拜南湖爲上將更推白石作先鋒可憐公

等皆癡絶不見詩人到老窮謝遣管城儂已晚酒

泉端欲乞疏封南湖謂張功甫也

嚴州烏石寺在高山之上有岳忠武飛張循王浚

劉太尉光世題名劉不能書令侍兒意眞代書姜

堯章題詩云諸老凋零極可哀尚留名姓壓崔嵬

劉郎可是疎文墨幾㸃臙脂涴緑苔

集事補遺

姜堯章長於音律嘗著大樂議欲正廟樂慶元之

年詔付奉常有司𭣣掌令太常寺與議大樂時嫉

其能是以不𫉬盡其所議人大惜之吳興掌故

理宗享國四十餘年凡禮樂之事式遵舊章未甞

有所改作當時中興六七十載之間士多嘆樂典

之久墜𩔖欲蒐講古制以補遺軼於是姜夔乃進

大樂議於朝夔言紹興大樂多用大晟所造有編

鐘鏄鐘景鐘有特磬玉磬編磬三鐘三磬未必相

應塤有大小簫篪𥴦有長短笙竽之簧有厚薄未

必能合度琴瑟絃有緩急燥濕軫有旋復柱有進

退未必能合調總衆音而言之金欲應石石欲應

絲絲欲應竹竹欲應匏匏欲應土而四金之音又

欲應黃鍾不知其果應否樂曲知以七律爲一調

而未知度曲之義知以一律配一字而未知永言

之㫖黃鍾奏而聲或林鍾林鍾奏而聲或太簇七

音之協四聲各有自然之理今以平入配重濁以

上去配輕清奏之多不諧協八音之中琴瑟尤難

琴必毎調而改絃瑟必每調而退柱上下相生其

理至妙知之者鮮又琴瑟聲㣲常見蔽於鐘磬皷

瑟之聲匏竹土聲長而金石常不能以相待徃徃

考擊失宜消息未盡至於歌詩則一句而鐘四擊

一字而竽一吹未協古人槁木貫珠之意況樂工

苟焉古籍擊鐘磬者不知聲吹匏竹者不知穴操

琴瑟者不知絃同奏則動手不均迭奏則發聲不

屬比年人事不和天時多忒由大樂未有以格神

人召和氣也宮爲君爲父商爲臣爲子宮商和則

君臣父子和徴爲火羽爲水南方火之位北方水

之宅常使水聲哀火聲盛則可助南而抑北宮爲夫

徴爲婦商雖父宮實徴之子常以婦助夫子助母

而後聲成文徴盛則宮唱而有和商盛則徴有子

而生生不窮休祥不召而自至災害不祓而自消

聖主方將講禮郊見願詔求知音之士攷正太常

之器取所用樂曲條理五音櫽括四聲而使協和

然後品擇樂工其上者教以金石絲竹匏土詩歌

之事其次者敎以戛擊干羽四金之事其下不可

敎者汰之雖古樂未易遽復而追還祖宗盛典實

在茲舉其議雅俗樂髙下不一宜正權衡度量自

尺律之法亡於漢魏而十五等尺雜出於隋唐正

律之外有所倍四之器銀字中管之號令大樂外

有所謂下宮調下宮調又有中管倍五者有曰羌

孤笛曰雙韻十四絃以意裁聲不合正律繁數

悲哀棄其本根失之太清有曰夏笛鷓鴣曰胡盧

琴渤海琴沉滯抑鬱腔調含糊失之太濁故聞其

聲者性情蕩於內手足亂於外禮所謂慢易以犯

節流灑以忘本廣則容姦狹則思欲者也家自爲

權衡鄉自爲尺度乃至於此謂宜在上明示以好

惡凡作樂製器者一以太常所用及文思所頒爲

準其他私爲髙下多寡者悉禁之則斯民順帝之

則而風俗可正其議古樂止用十二宮周六樂奏

六律歌六呂惟十二宮也王大食三侑注云朔日

月半隨月用律亦十二宮也十二管各備五聲合

六十聲五聲成一調故十二調古人於十二宮又

特重黃鍾一宮而已齊景公作徴招角招之樂師

涓師曠有清商清角清徵之操漢魏以來燕樂或

用之雅樂未聞有以商角徵羽爲調者惟迎氣有

五引而已隋書雲梁陳雅樂並用宮聲是也若鄭

譯之八十四調出於蘇祇婆之琵琶大食小食般

渉者胡語伊州石州甘州婆羅門者胡曲緑腰誕

黃龍新水調者華聲而用胡樂之節奏惟瀛府獻

仙音謂之法曲即唐之法部也凡有催袞者皆胡

曲耳法曲無是也且其名八十四調者其實則有

黃鍾太簇夾鍾仲呂林鍾夷則無射七律之宮商

羽而已於其中又闕太簇之商羽焉國朝大樂諸

曲多襲唐舊竊謂以十二宮爲雅樂周制可舉以

八十四調爲宴樂胡部不可雜郊廟用樂咸當以

宮爲曲其間皇帝升降盥洗之𩔖用黃鍾者羣臣

以太簇易之此周人王用王夏公用驁夏之義也

其議登歌當與奏樂相合周官樂奏取隂陽相合

之義歌者登歌徹歌是也奏者金奏下管是也奏

六律主乎陽歌六呂主乎隂聲不同而德相合也

自唐以來始失之故趙慎言云祭祀有下奏太簇

上歌黃鍾俱是陽律旣違禮經抑乖㑹合今太常

樂曲奏夾鍾者奏陽歌隂其合宜歌無射乃或歌

太呂奏函鍾者奏隂歌陽其合宜歌蕤賓乃或歌

應鍾奏黃鍾者奏陽歌隂其合宜歌大呂乃雜歌

夷則夾鍾仲呂無射矣苟欲合天人之和此所當

改其議祀享惟登歌徹豆當歌詩古之樂或奏以

金或吹以管或吹以笙不必皆歌詩周有九夏鐘

師以鐘皷奏之此所謂奏以金也大祭祀登歌既

畢下管象武管者簫箎𥴦之屬象武皆詩而吹其

聲此所謂吹以管者也周六笙詩自南陔皆有聲

而無其詩笙師掌之以供祀饗此所謂吹以笙者

也周升歌清廟徹而歌雍詩一大祀惟兩歌詩漢

初此制未改迎神曰嘉至皇帝入曰永至皆有聲

無詩至晉始失古制旣登歌有詩夕牲有詩饗神

有詩迎神送神又有詩隋唐至今詩歌愈富樂無

虛作謂宜倣周制除登歌徹歌外繁文當刪以合

於古其議作鼓吹曲以歌祖宗功德古者祖宗有

功德必有詩歌七月之陳王業是也歌於軍中周

之愷樂愷歌是也漢有短簫鐃歌之曲凡二十二

篇軍中謂之𮪍吹其曲曰戰城南聖人出之𩔖是

也魏因其聲製爲克官渡等曲十有二篇晉所製

爲征遼東等曲二十篇唐栁宗元亦嘗作爲鐃歌

十有二篇述髙祖太宗功烈我朝太祖太宗平僣

僞一區宇真宗一戎衣而郤契丹仁宗海涵春育

德如堯舜髙宗再造大功上儷祖宗願詔文學之

臣追述功業之盛作爲歌詩使知樂者協以音律

領之太常以播於天下夔乃自作聖宋鐃歌曲宋

受命曰上帝命平上黨曰河之表定維揚日淮海

清取湖南曰沅之上得荊州曰皇威暢取蜀曰蜀

土邃取廣南曰時雨霈下江南曰望鍾山吳越獻

國曰大哉仁漳泉獻土曰詎歌歸克河東曰伐功

繼征澶淵曰帝臨墉美仁治曰維四葉歌中興曰

炎精復凡十有四篇上於尚書省書奏詔付太常

宋史樂志

姜夔樂議分琴爲三準自一暉至四暉謂之上準

上準四寸半以象黃鍾之半律自四暉至七暉謂

之中準中準九寸以象黃鍾之正律自七暉至龍

齦謂之下準下準一尺八寸以象黃鍾之倍律三

準各具十二律聲按絃附木而取然須轉絃合本

律所用之字(⿱艹石)不轉絃則誤觸散聲落別律矣毎

絃各具三十六聲皆自然也分五七九絃琴各

述轉絃合調圖五絃琴圖說曰琴爲古樂所用者

皆宮商角徵羽正音故以五絃散聲配之其二變

之聲惟用古清商謂之側弄不入雅樂七絃琴圖

說曰七絃散而扣之則間一絃於第十暉取應聲

假如宮調五絃十暉應七絃散聲四絃十暉應六

絃散聲二絃十暉應四絃散聲大絃十暉應三絃

散聲惟三絃獨退一睴於十一暉應五絃散聲古

今無知之者竊謂黃鍾大呂並用慢角調故於大

絃十一暉應三絃散聲太簇夾鍾並用清商調故

於二絃十二暉應四絃散聲姑洗仲呂蕤賓並用

宮調故於三絃十一暉應五絃散聲林鍾夷則並

用慢宮調故於四絃十一暉應六絃散聲南呂無

射應鍾並用蕤賓調故於五絃十一暉應七絃

聲以律長短配絃大小各有其序九絃琴圖說曰

絃有七有九實即五絃絃倍其二九絃倍其四

所用者五音亦不以二變爲散聲也或欲以七絃

配五音二變以餘兩絃爲倍若七絃分配七音則

是今之十四絃也聲律訣雲琴瑟齪四者律法上

下相生也若加二變則於律法不諧矣或曰如此

則琴無二變之聲乎曰附木取之二變之聲固在

也合五七九絃琴總述取應聲法分十二律十二

均毎聲取絃暉之應皆以次列按古者大琴則有

大瑟中琴則有中瑟有雅琴頌琴則雅瑟頌瑟實

爲之合夔乃定瑟之制桐爲背梓爲腹長九尺九

寸首尾各九寸隱間八尺一寸廣尺有八寸岳崇

寸有八分中施九梁皆象黃鍾之數梁下相連使

其聲沖融首尾之下爲兩穴使其聲條逹是傳所

謂大瑟達越也四隅刻雲以縁其武象其出於雲

和漆其璧與首尾腹取椅桐梓漆之全設二十五

絃絃一柱崇二寸七分別以五色五五相次蒼爲

上朱次之黃次之素與黔又次之使肄習者便於

絃絃八十一絲而朱之是謂朱絃其尺則用漢

尺凡瑟絃具五聲五聲爲均凡五均其二變之聲

則柱後抑角羽而取之五均凡三十五聲十二律

六十均四百二十聲瑟之能事畢矣夔於琴瑟之

議其詳如此同前

鄱陽姜堯章流寓吳興嘗暇日遊金閶裵徊弔古

賦栁枝詞有行人悵望蘇臺栁曾與吳王埽落花

之句楊誠齋極喜誦之蕭東父尤愛其詞以其兄

之子妻焉樂府紀聞

姜石帚館水磨方氏水磨頭近石函橋見武林舊

吳文英詞槀

廖瑩中羣玉號葯洲刻陳簡齋姜堯章任希逸盧

栁南四家遺墨十三卷志雅堂雜鈔

白石𢰅有絳帖平續書譜大樂議張循王遺事集

古印譜絶妙詞箋

白石道人詩集自敘

詩本無體三百篇皆天籟自鳴下逮黃初迄於今

人異韞故所出亦異或者弗省遂艷其各有體也

近過梁谿見尤延之先生問余詩自誰氏余對以

異時泛閱衆作已而病其駮如也三薫三沐師黃

太史氏居數年一語噤不敢吐始大悟學即病顧

不若無所學之為得雖黃詩亦偃然髙閣矣先生

因為余言近世人士喜宗江西溫潤有如范致能

者乎痛快有如楊廷秀者乎髙古如蕭東夫俊逸

如陸務觀是皆自出機軸亶有可觀者又奚以江

西為余曰誠齋之說政爾昔聞其歴數作者亦無

出諸公右特不肯自屈一指耳雖然諸公之作殆

方圓曲直之不相似則其所許可亦可知矣余識

千巖於瀟湘之上東來識誠齋石湖嘗試論茲事

而諧公咸謂其與我合也豈見其合者而遺其不

合者耶仰不合乃所以爲合耶抑亦欲俎豆余於

作者之間而姑謂其合耶不然何其合者衆也余

又自唶曰余之詩余之詩耳窮居而野處用是陶

寫寂寞則可必欲其歩武作者以釣能詩聲不惟

不可亦不敢

自敘二

作者求與古人合不若求與古人異求與古人異

不若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

而不能不異彼惟有見乎詩也故向也求與古人

合今也求與古人異及其無見乎詩已故不求與

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

其來如風其止如雨如印印泥如水在器其蘇子

所謂不能不爲者乎余之詩葢未能進乎此也未

進乎此則不當自附於作者之列悉取舊作秉𢌿

炎火俟其庶幾於不能不爲而後錄之或曰不可

物以蛻而化不以蛻而累以其有蛻是以有化君

於詩將化矣其可以舊作自爲累乎姑存之以俟

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