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集傳序 詩經集傳
詩經卷之一
作者:朱熹
詩經卷之二

國風一。國者、諸侯所封之域。而風者、民族歌謡之詩也。謂之風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風之動、以有聲而其聲又足以動物也。是以諸侯采之、以貢於天子、天子受之、而列於樂官。於以考其俗尚之美惡、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舊說二南爲正風。所以用之閨門·郷黨·邦國、而化天下也。十三國爲變風。則亦領在樂官。以時存肄、僃觀省而垂監戒耳。合之凡十五國雲。

周南一之一。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周國、本在禹貢雍州境內、岐山之陽。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其地、傳子王季歷、至孫文王昌、辟國寖廣。於是徙都於豐、而分岐周故地、以爲周公旦·召公奭之采邑。且使周公爲政於國中、而召公宣布於諸侯、於是德化大成於內。而南方諸侯之國、江沱汝漢之閒、莫不從化。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焉。至子武王發、又遷於鎬。遂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誦立。周公相之、製作禮樂、乃采文王之世風化所及民族之詩、被之筦弦、以爲房中之樂、而又推之以及於郷黨邦國。所以著明先王風俗之盛、而使天下後世之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皆得以取法焉。蓋其得之國中者、雜以南國之詩、而謂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國、而被於諸侯、不但國中而已也。其得之南國者、則直謂之召南。言自方伯之國、被於南方、而不敢以繫於天子也。岐周、在今鳳翔府岐山縣。豐、在今京兆府鄠縣終南山北。南方之國、卽今興元府京西湖北等路諸州。鎬、在豐東二十五里。小序曰、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敎。故繫之召公。斯言得之矣。

○關關雎<音疽>鳩、在河之洲。窈<音杳><徒了反>淑女、君子好逑<音求>○ 興也。關關、雌雄相應之和聲也。雎鳩、水鳥、一名王雎。狀類鳧鷖。今江淮閒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遊、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爲、摯而有別。列女傳以爲、人未嘗見其乘居而匹處者。蓋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閒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大姒爲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傳之摯字與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爲之配。宮中之人、於其始至、見其有幽閒貞靜之德。故作是詩。言彼關關然之雎鳩、則相與和鳴於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則豈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與和樂而恭敬、亦若雎鳩之情摯而有別也。後凡言興者、其文意皆放此雲。漢匡衡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慾之感、無介乎容儀。宴私之意、不形乎動靜。夫然後可以配至尊、而爲宗廟主。此綱紀之首、王化之端也。可謂善說詩矣。

○參<初金反><初宜反><音杏>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葉蒲比反>。悠哉悠哉、輾<音展>轉反側。興也。參差、長短不齊之貌。荇、接余也。根生水底、莖如釵股。上青下白。葉紫赤、圓莖寸餘、浮在水面。或左或右、言無方也。流、順水之流而取之也。或寤或寐、言無時也。服、猶懷也。悠、長也。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反者、輾之過。側者、轉之留。皆臥不安席之意。○此章本其未得而言。彼參差之荇菜、則當左右無方以流之矣。此窈窕之淑女、則當寤寐不忘以求之矣。蓋此人此德、世不常有。求之不得、則無以配君子、而成其內治之美。故其憂患之深、不能自已至於如此也。

○參差荇菜、左右采<葉此禮反>之。窈窕淑女、琴瑟友<葉羽已反>之。參差荇菜、左右芼<音帽。叶音邈>}}之。窈窕淑女、鍾鼓樂<音洛>之。興也。采、取而擇之也。芼、熟而薦之也。琴、五弦或七弦。瑟、二十五弦。皆絲屬。樂之小者也。友者、親愛之意也。鐘、金屬。鼓、革屬。樂之大者也。樂、則和平之極也。○此章據今始得而言。彼參差之荇菜旣得之、則當采擇而烹芼之矣。此窈窕之淑女、旣得之、則當親愛而娯樂之矣。蓋此人此德、世不常有。幸而得之、則有以配君子而成內治。故其喜樂尊奉之意、不能自已、又如此雲。

關雎三章。一章四句。二章章八句。孔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愚謂、此言爲此詩者、得其性情之正、聲氣之和也。蓋德如雎鳩摯而有別、則后妃性情之正、固可以見其一端矣。至於寤寐反側琴瑟鐘鼓極其哀樂、而皆不過其則焉、則詩人性情之正、又可以見其全體也。獨其聲氣之和、有不可得而聞者。雖若可恨、然學者姑卽其詞、而玩其理以養心焉、則亦可以得學詩之本矣。○匡衡曰、妃匹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以關雎爲始。言大上者、民之父母。後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自上世以來、三代興廢、未有不由此者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