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先生文集/卷五
記
編輯汾江書院記
編輯聾巖先生沒而祭於鄕久矣。己卯夏。先生子孫居汾川者。以爲汾之一曲。先生所生長。而老與退陶而養淸閒之德。欲於愛日堂西立精舍安遺像。以寓永慕之思。與內外子孫。議興工役。明年庚辰。一縣之士。秋享退陶李先生於陶山齋。罷而言曰聾巖李先生。醇德懿行。高風勁節。實百世之師。宜祀於學。而舊祭於社。今其子孫欲以道德之容而立汾上之祠。盍因是而大之。以成吾鄕尊奉之意邪。古之學。固有肖像而祀焉者。後十日復會陶山。以建院之意。諭告列邑諸學。而遂與汾川諸人協議。廣其規模而經始之。於是監司邑宰之賢。亦有聞而助之者。越二年壬午。廟宇講堂。相次而成。乃以十月丁巳。與同志來會之士七百餘人。遷奉遺像而奠享焉。先生於是而祀於學矣。時英陽南斯文天祜主幹院事。近復在院葺治齋房廚庫之未備。而書來索記。余於時往來陶山。見其鄕人尊奉先生者如此。而竊有感焉。旣不敢以匪人而辭。則起拜而言曰鄕人之於先生。所以尊慕者。久而不替。雖以先生所養者正所立者高。有以興起後人之深。而人之好是懿德如此者。其孰使之然哉。惟天賦人。元無不善。善端之發。隨感而見有如此者。而人自昏迷怠傲。流於惡而不知反。苟非戒懼之深而省察之明。克治之力而持守之堅。何以變其昏傲而反之善乎。然則善益勉於相觀。業欲成於居學。斯其建院之意。不止於祀先生而已也。斅學於斯者。其知勉矣哉。旣敘其事。復書所感如此。而若山川雲物之淸曠幽靚開斂晦明。則一汾氣像。二先生已盡於陶山愛日之記詠矣。後學仁同張璶記。
三棄齋記
編輯余友鄭君器彥。築小齋於所居之傍。自以踈於禮法。拙於文詞。困於貧窶。爲棄於聖敎科農也。以三棄名其室。而屬余記之。余惟器彥。質醇而資美。言愼而行飭。長敬而友信。其於禮法。固已謹矣。少從事於科擧之學。有名庠序之間。晩而不偶。自食其力而老於農畒之中。其困亦甚矣。此器彥所以不能無慨然於所遇。而形於言語事爲之間者如此也。然而古之君子。苟有禮法之守。則能處困而亨。故孟子曰先立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今器彥不能自得於貴賤貧富之外。而其言有若不滿於所遇者何邪。嗚呼。俗敝禮壞。世不知禮法之根於性者爲可貴。而汩於名利之途。雖以器彥之賢。而猶未免有習俗之累。斯豈非器彥惕然警者。而思以古人自勵者邪。誠使器彥能審於三者。內外輕重之分而先立其大。恭敬撙節底道理。審察者精。視聽言動之間。踐履者篤。至於用力之久而其見益高其守益深。則嚮之踈者密拙者約慢者敬。有以卓然自立於禮法之中。而得失安於所遇。窮居而不改其樂。外物不足以累其心。而庶可免君子之棄矣。吾所以朢於器彥者。如斯而已。遂書以爲記。若詩則本非所能。而且余未到器彥之室。溪山雲物之環繞合散於前者。有不能形於吟詠之間。而且欲觀器彥而後。意思如何。方出一言。己卯陽復之日。書於錦江之直方齋。
雲谷書堂記名義因地名臥雲而稍變之。以寓慕於朱子書院。
編輯皇明丁未之秋。伐材於萌達山。十月癸酉。攻位於雲谷之陽。越九日辛巳位成。〈鎭其後者萌達也。峙其南者不老也。傍立於西南者鶴駕也。側臨於東北者靈芝也。縈帶於前者錦江也。卽伊山之下流。東北泝伊山二十里。〉登其基而朢之。則洞壑窈窕幽夐。沙明水麗。四面山勢。環抱而拱挹。郡南人居。大抵皆山高居下。而堂基則占地高爽。故四面之山。皆可以平臨於幾席之前。而其㝡高者則亦遠。故朢之鬱然而已。東則錦江大野環之。尤可以暢敘幽懷。而村落則以一小山環於其間。故不得相見。絶無紛華。而惟無根寺在西南山㝡高頂。淸磬時聞而已。四方山其高而有名者。獨峯,芝峯,嘉峯,點峯,王母峯。亦皆可愛。而錦江下流。有愚川鄭公侙晩築小亭。而今人故亭存。鶴沙亭亦在下流而稍遠。東距隴雲書院。北距白雲洞各五十里。錦江西南下五十里。始入於洛江。其交流之東岸。卽三江書院。
諸老庚會記
編輯戊申暮春之初。會於鶴駕山之廣興寺。己亥諸老人敘舊會也。二月閒。仲父砂溪公以前此數年。己亥諸丈欲會敘於山之一寺而未果也。乃囑於前約之諸丈老。謀所以成前日之所欲成而未成。及期則在約諸老如約而來。子弟亦隨至。列坐於駕鶴樓上。酒數行。乃張燈於佛殿之東。坐旣定。諸老以次傳觴。子弟亦間起獻爵。酒籌隨量。少長怡悅。夜三更而放歌一曲。老唱少和。樽俎之間。間以雅謔。依然眞率之會也。傳曲之際。相與名之。彷彿尙質之風也。如是者二夜而罷。甚盛事也。家君少己亥四年。而以諸老之意。亦在此會。璶亦隨家君之後。幸得覩此盛事。而座上諸老以此會不可無記。遂以命璶。璶退而思之。人間七十。古之所稀。今夕此會。昔之所難。而今皆得全於一日之間。則其可無一言之揄揚乎。是會也。戊戌諸老亦當在列。而或有約不能來。或遠不及報知。今夕此會。皆己亥諸老。而家君亦在列。此外又加三人焉。滿香山九老之數矣。若夫敘舊之樂。雲物之勝。諸老之詠盡之矣。
跋
編輯書退陶先生書札帖後
編輯順興黃君翊來示此書。退陶先生與閔進士手筆也。閔公壻於先生之兄女。有師傅兄弟二子之賢。而家傳數世淪絶。惟此數紙。幸賴外裔之賢而收拾以存。爲之掩卷太息而謹書此以歸之。己丑五月十八日。仁同張璶識。
書文節公金先生逸稿後
編輯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世必有誦公彭澤之詩而悲公心事者矣。公之諸孫。示以逸稿墓誌。三復悚然。遂書於後。丁亥春二月丁未。仁同後人張璶謹書。
書金陵李氏兄弟三老行實記
編輯金陵李君鼎新。以其先祖兄弟三老孝行實一通示余。求餘一言以圖永久之傳。余觀三老居家孝友之篤。持己制行之高如此。其傳後固不待人言。而李君於此。自有所當勉者。使李君以其先祖所以事親行己者自勉。使其家範而不墜。則其所以顯其親而傳於後者。自當在於此。又何求於人言哉。〈三老。長得培字公達。仲得地字汝達。季得封字季達。居金山耆老洞頌壽村。壬辰之亂。奉偏慈盡孝道。〉
書影江亭詩版後
編輯璶少時於此亭。累侍諸老之遊。竊覸主人丈。質古醇柔。其接人之意。眞實而不倦。一時諸長老。樂與之遊。此亭物色。時形詠歌焉。今其嗣孫用鎭。以當時留墨久而漫漶。欲鏤版而永其傳。敬書以與之。時辛巳春三月。張璶謹識。
祭文
編輯道淵書院寒岡先生奉安文
編輯恭惟先生。天畀異質。髫年脫穎。英睿秀拔。家學有序。師傳直截。充養以正。漸就平實。惟皇降衷。爰曁敘秩。上稽謨訓。俯躬體察。深思力踐。妙契精一。講究微密。造詣親切。道積於躬。溥博而出。樂行憂違。與時伸屈。初際淸明。謀猷密勿。入侍講帷。出宣藩臬。伊川色莊。南軒條密。無施不可。眷注隆溢。旋蒙大難。三綱淪滅。憂國封章。羣情惴慄。引經據禮。刳肝瀝血。禮貌未衰。橫流莫遏。出自北門。憂心如噎。道之將廢。退而論述。束脩盈門。圖書滿室。仰思俯讀。左提右挈。發揮心學。次輯禮說。一言持敬。千聖旨訣。靜存動察。隨事拈掇。乾乾惕若。以承前哲。我憂雖深。我樂優佚。顯晦有道。夷險一節。考亭相傳。無憾衣鉢。覿德心醉。聞風感發。孰不尊親。仰止遺烈。矧此絃歌。餘響未輟。明誠導迪。如接彷彿。太白之陽。陶源潑潑。爰築宮墻。以奉芬苾。寢廟顯嚴。齋堂整潔。鳶飛魚躍。山川靜駃。白鹿幽邃。雲谷夐絶。春誦夏絃。專靜嚴謐。先生陟降。上下森列。敢不夙夜。敬恭齊慄。祀事不愆。進德罔忽。惠我無疆。不迷途轍。吾道之興。其升如日。
五峯書院奉安文
編輯五峯之下。劒池之滸。誰修賢祠。有國之故。偉哉諸賢。天畀剛大。資稟旣粹。充養亦至。進試於朝。際會休明。王道蕩蕩。貞吉彙征。胡始之亨。而否於終。時命乃謬。大難以蒙。憂心悄悄。讒口嗸嗸。侃侃藍溪。直道飄搖。玉色金聲。埋沒荒穢。佔𠌫淵源。茫茫墜緖。篤實文匡。弘大英毅。格非精忠。累挫彌勵。大者旣立。餘事文藝。蔡老俊邁。豪氣蓋世。三朝盡瘁。博學耆儒。晩歲優游。快哉亭高。東溪妙年。所處尤難。崇奉之爭。雷霆赫然。衆懼而沮。勇往而前。直不顧身。禍不累人。猗歟四公。百世師表。夷險一致。所立卓爾。衝波砥柱。大冬松栢。十年天道。剝極而復。朝有聞書。表閭命爵。百歲桑鄕。士欽餘馥。親炙無由。依歸是度。爰立寢廟。以妥明靈。遺風凜然。謦欬如承。孰不興起。多士在庭。
壯巖書院三烈士奉安文
編輯天降生民。土無二王。斯或有干。哲人其傷。皇綱昔頹。西藩披猖。使價來朝。要我同盟。佞臣迎合。多士盈庭。惟我洪尹。爰曁吳公。天地經義。扶以忠貞。曰彼盟歡。在義當絶。皇恩久戴。侯度世述。謂此可和。其頭可截。討亂之嚴。秋霜凜烈。尊周之義。衆星拱極。同聲增氣。冕旒動色。庶以周旋。不愆於終。孰謂降奴。偸生啓戎。執爲兵端。來矢我陵。鄙夫幸釁。和義復逞。誤我戰守。玩冦以佞。奕奕南漢。遙遙孤壘。威愍濬湟。忠文奮武。怵我怠我。執我求憐。宗社汚衊。宇宙腥羶。主辱臣俘。飄搖拘攣。利誘威怵。謂志可奪。不義不屈。我守彌烈。先王在天。自靖以獻。徇身義大。鼎鑊不見。森然絶筆。留寫正氣。終始一心。俯仰無愧。慷慨致命。從容就義。百世聞風。疇不興起。登城撫跡。有感宸衷。命列祀典。訓義勸忠。惟此榮鄕。忠正桑榟。凜然遺風。親切仰止。有儼廟貌。以妥英靈。三賢一致。芬苾宜幷。寰宇久腥。精應列星。歸遊故國。昔公遺章。玆焉揭虔。如在洋洋。秉彝同得。孰無此良。有不感發。人而卉裳。
常享祝文
編輯秉義尊周。夷險一節。卓爾所立。三仁同列。
東溪精舍琴惺惺齋奉安文
編輯資稟醇精。志氣激仰。早得依歸。學知充養。內篤沉潛。外絶誘慕。獨抱遺經。白雲深處。燈明幾靜。夜整衣冠。緱氏專精。善學有歎。仰思俯讀。累勤提警。西山一經。妙契羣聖。直上達天。夾持義敬。儼然一室。顧諟明命。晩築東溪。杖屨逍遙。遺芬未沫。後學攸翹。顧瞻咨嗟。翠壁猶屹。爰立廟宇。以奉芬苾。溪流不息。千古英烈。
伊溪精舍權松巢奉安文以新設毀撤
編輯恭惟先生。篤志力學。交致明誠。深資博約。漸刮浮華。反就平實。六經奧邃。千聖旨訣。仰思俯讀。妙契精察。咀嚼英華。實踐閫域。表裏資益。精粗貫徹。足目俱高。會萬爲一。進道有序。朋來有樂。深造自得。陶源正脈。自天有殞。敎胄命爵。盍恭敬止。職重敷德。天眷侍講。褒書煥赫。養正源深。積久彌光。百世興起。高山景行。爰度舊社。有翼新宮。詢謀僉同。龜筮協從。苾芬是享。有稽古先。神庶佑之。式禮莫愆。
開寧社稷壇祈雨祭文
編輯非才誤恩。濫叨郡寄。修政乖當。仰干和氣。農事方興。春旱已甚。是庸憂懼。不遑寧寢。載惟社稷。民命所依。玆率故常。躬詣墻壝。式陳蘋藻。蠲潔以禱。尙克欽顧。惠我甘雨。
祭柳校理世鳴文
編輯天道旣陰。淆漓散醇。浮華世衒。虛僞失眞。名輝於時。考行則羞。惟君愷悌。不假修爲。背面盎然。和易安詳。文不事工。行恥近名。誠明古訓。詩禮家學。少成若性。門路不錯。內美旣純。外著彌彰。英才雅識。主眷時朢。經筵講說。職事勞煩。遊刃恢恢。義理毫分。逸駕長途。遠騖駸駸。終塞其施。天道難諶。白首哀君。懷緖千端。衣冠來藏。聞在近山。病臥呻吟。來哭後時。君行不遠。庶幾其知。我懷之悲。尙監在玆。
祭李孤山惟樟文
編輯惟靈。蘭蕙之英。金玉之精。和愛春溫。爽氣秋晶。專精古訓。著孝家庭。志以高潔。學以魯成。一室書史。萬古心靈。內省不疚。操履堅貞。介不絶俗。善不近名。惟德不孤。身窮道亨。自遠有朋。樂育有英。谷口香遠。朝有招旌。卷舒有筭。來去無縈。菊砌蘭畹。月浦煙汀。詠歸有詩。俯讀有經。內有餘樂。外慕不形。卓然獨立。死哀生榮。愧余孤陋。早襲芳馨。兄不鄙棄。期以遠程。膏肓舊疾。一言喚醒。反以自省。惕然不寧。循名顧行。常愧於兄。以此愛敬。益篤賤誠。庶幾周旋。不迷吾行。孰謂音容。從此幽明。連床舊約。兄棄何征。深秋古巷。來叩幽扃。昔我來斯。笑而相迎。一盃送行。胡不我傾。世道之憂。考古之評。我懷之悲。孰爲我聽。嗚呼哀哉。
祭李參議䫝文
編輯嗚呼惟公。以宏豁之資。通敏之識。勵嘐嘐古人之志。敦亹亹好學之誠。其見彌高而其功益積。所資益廣而其求不厭。蓋其立志之篤有如此者。是以所得於中者。發於氣則浩然而不可屈。著於事則勇往而無所顧。立臺閣則勵謇諤之節。領州縣則操淸潔而不汚。及其遭罹世禍則遷移困苦。有人所不堪。而志愈壯而學愈勤。亨屯異遇。夷險一致。則天之所賦於公者。固有異於人者。而公之所得於學問者。亦固有不可奪者矣。人心好惡。雖或不同。而以公之直道。而世之忌之者。北荒南瘴。不置之死地則不已。使公之所得於中者。不少施於時。遂奄然以逝。嗚呼哀哉。璶愚不肖。以先母之嗣之故。少蒙眷深。晩遂旣見。尤荷眷愛之深。高明之得。不以蒙昧而有隱。謬妄之規。不以切直而見卻。偏處難克。自不吝於省改。踈漏爲學。敎亦勤於發病。偏狷如璶。於是而益深大度之景仰。而公之在謫而不能千里命駕。公之在痾而不能左右扶護。自聞公之喪。歲序變易。而病不能赴哭於靈幾之下。一觴致酹。拜遣家弟。南朢長吁。涕泗交流。公其不忘。尙祈監享。嗚呼哀哉。
祭李秀才五徵文
編輯嗚呼。昔余自素山過省先兄進士於一直縣舍之北。時兄養痾。杜門數年。喜余之忽至。出而笑迎。飭廚具饌。留余止宿。談笑論說。亹亹不厭。君於是時。以童子侍傍誦讀。而儀資淸秀。擧止安詳。余心愛之。喜吾兄晩有佳兒。而期君以遠到而未已也。其後不幾時。兄不復在世。余亦病廢窮峽。聞兄之喪。不克赴吊。而如君學之成否。冠而有室。皆不得聞知。時一念及。爲之慼然感舊而悲也。頃汝伯忽來相過於寂寞之中。相遇悲喜之餘。問其所由之意。則泫然而言君以去年授室於川城鄭氏之門。今春避痘往彼而不淑。今欲歸骨故山而有此行。噫自余見君十餘年間。而其時髫齓之人。遽以旅櫬而歸。學欲成而命不延。纔有室而身後無兒。余懷之悲。於此而更有甚於前日者矣。計今日君之歸櫬。過於山外十里之程。而顧此筋力。不能自致於柩傍。一盃迎哭。代送以子。幽明之間。深有愧焉。嗚呼哀哉。
祭柳世霖文
編輯嗚呼痛哉。惟兄髫年穎悟。舊德儀刑。雍容閒雅。天性小成。才違世用。退保幽貞。幸以蓬姿。久襲蘭馨。分占煙霞。前後山扃。陪遊杖屨。世篤交情。山林晝永。溪壑風輕。我往兄來。山光水聲。近復開襟。山外菴淸。秋深葉紅。春暖花明。騎牛杖藜。攜我忘形。莞爾相迎。方丈燈靑。白首紅頰。雲峀崢嶸。椒雨盤露。野蔌溪腥。斟隨人意。語絶時評。尤揚雅謔。諧笑分更。都將眞率。洛社耆英。解攜相思。山月累盈。六月隆熱。林鳥休鳴。我書招兄。兄來我迎。欲謝殷勤。病忽昏冥。失歡今夕。恨與愧幷。兄歸以書。約會近程。有來傳兄。會歸病嬰。欲往看兄。身病轉縈。謂兄素健。偶感易平。復此好會。我身以寧。從此論心。兄不我聽。楓巖舊洞。風悲水傾。王母新菴。雲鎖風欞。我友聲容。參前倚衡。舊佩甘醴。遙拜奠兄。兄行不遠。其鑑我誠。嗚呼痛哉。
祭金護軍溍文
編輯嗚呼痛哉。惟公。質古而醇。氣宏而軒。在躬斯裕。處物斯寬。天賦之厚。乃優世樂。嵇劉妙理。尤揚雅謔。樽酒軒楹。諧笑鄕邦。是非不形。憂樂俱忘。百年優游。五福身全。倚伏靡常。仁壽多愆。聊爾乘化。厭世而天。嗚呼痛哉。帝鄕寥曠。塵世淆喧。舍煩而靜。去紛而閒。公斯何慽。爲我心惻。諸老凋零。古道漸薄。庠序絃歌。鄕射讀法。淳去澆存。敬衰傲長。孰回古風。牖昏斯醒。我懷古人。悠悠我心。溪壇樹老。洞壑林深。昔玩而樂。今赫有臨。一盃悲恫。庶我是歆。嗚呼痛哉。
祭金甥賁仲文
編輯嗚呼。吾所以哀君者。吾不忍說。而君之志行則君之朋友有能形於文字而遺後者矣。若君之二子。吾雖衰病之甚。當有以敎之。不以爲君地下之憂。然吾之久於斯世者亦難必。又安知哀君者不久。而所以敎君之子者。有所不終也邪。吾所以哭君者如斯而已。君其知否。嗚呼。
墓表
編輯直講金公墓表
編輯公諱啓光字景謙姓金氏。系出麗朝太師諱宣平。世淸貴。爲安東朢族。曾祖諱克。祖諱希孟。考諱擧。三世始不仕。而淳德儒行。爲鄕人所尊。考累試禮部不偶。妣完山柳氏月城李氏。柳氏系出名家。有淑愼之德。以天啓元年辛酉生公。公幼開爽。凡耳目所接。一過不復忘。學日進月益。名譽甚著。三十四始俱中生員進士試。登第年已彊仕矣。以成均學正。出試保安道察訪。以課製罷。又以博士轉奉常寺直長陞典籍。己酉以直講出守豐基。政尙寬簡。歲艱賑民濟族。以救死而獲罪不辭爲心。旣又於郁陽書院。陞祠錦溪黃公以勸士。居官五載。不以一書入都下。罷歸三年。病卒於禮安縣北元塘寓居之正寢。乙卯正月四也。以是年三月十五日。葬於居南十里許聖泉山南古寺之北癸坐之原。享年五十有五。資止通訓大夫。配全州李氏某官榮基之女。再娶安東權氏佐郞垕之女。三男四女。男長世寶。始學而夭。次道安,德安。並修家學。女士人李鳳朝,通德郞李泰斗,士人黃命益,全朢久壻也。孫道安二男二女。德安一男皆幼。公性醇明。學問該洽。平居以書史自適。蔬食菜羹。朋來共之。宿德耆賢。屈輩行與遊。以不及古賢而講學。常有生晩之歎。於高貴交際甚謹。洪公宇遠,姜公栢年簡重小許可。而聞公入城。必首先來見。朴判書長遠甚重公。謂公宜任文衡。其子鑌與公遊。欲因一見公而不能得。南公二星素與公善。及入銓。公不復往。亦有族人素親而兄弟長銓則終亦不往。聞彼有憾言而處之超然。蓋其性和柔而學問優長。其於義利之辨。講明有素。故取捨明審。柔而能立如此。公沒今三十有五年矣。葬未有壙中之識。道安等今欲述其行義以表墓上。而來請銘以記實。不以親辭。銘曰。
淸直而溫。夷易而方。學以明正。行由謙光。勿謂施用。嗇而不隆。貪廉懶立。興起聞風。
墓誌
編輯成均進士張君墓誌
編輯君諱璇字仲文姓張氏。本仁同縣人。遠祖諱桂。麗朝集賢殿直提學。六世祖諱末孫。本朝策勳。封延福君。至高祖成均生員諱應臣。榮川爲外舅文司成敬仝之鄕。而曾大父贈刑曹參議諱壽禧。遂買宅於郡南之箭灘里。子孫世居之。今遂爲榮川人。參議公六子。諱汝𡸜爲次長。有子友程。以文行見重庠序間。先府君沒。有女無子。府君遂以璶之仲父諱龍變繼府君後。娶錦川君朴訔之裔宣務郞稷之女生君。君幼開爽端好。仲父愛之。嘗抱行山谷中。聞山上吠犬曰仙家犬吠白雲間。仲父奇其解悟。少長所以敎誨者隨事警厲。而於科藝程督有課。君於是行謹而業精。出遊鄕學。長老知奬。較藝鄕解。累試累捷。壬寅春中進士。夏以親命游泮。時不可而還。甲寅丁仲父憂。舊有疾。毀而深。以見於蓍龜者不利舊廬。乃移寓於郡北之三津里。己未二月十五日某辰卒於新寓。時年四十九。四月庚午。祔葬於郡南艮雲山仲父大墓之東十許步。余嘗誌其壙焉。後十四年壬申某月某日。君之配宜人月城李氏卒。君嗣子五相將營宜人之葬。以君舊兆有缺。懼體魄不寧。改卜新兆於舊墓之東若干步巽向之原。將以七月八日葬宜人。而且以同月日。遷君墓而合之。欲埋舊誌於新墓。而一欵語有合改之者書來。告以葬期而請加修削焉。余悲君少我二歲。而自我哭君已十四年。而李氏又從君於地下。仲母以期頤之年。新舊悲惻。殆不能爲懷。今又聞疾病不安。而官守有係。不能趨走慰釋而哭君改就新宅。所以修君誌者。悲不能文。而於李氏之行則有不暇述焉。君三男二女。男長卽五相。次世相。皆生員。次命相。有志行。後君十二年而夭。女長適士人金重鼎。次先君夭。五相三子。長緯璧次某某。世相四子某某。命相二子某某皆幼。君性和夷莊靜。謹於承家。和於接人。嘗謂余曰親性方嚴。吾所以處鄕者。欲以和柔承之。臨沒之時。以不守先廬。遺戒薄葬焉。此君終始一二梗槩也。是爲誌。
張君墓壙記
編輯君名命相字韓叔姓張氏。仁同人。高麗集賢殿直提學諱桂之後。曾大父諱汝𡸜。大父諱龍變。皆不仕。父諱璇成均進士。母慶州李氏。進士之葬。吾嘗誌其墓敘其子女而曰幼。三英卽君也。君生有奇質。瞻視有常。志氣不凡。父卒時年纔十二。而哭奠如儀。稍長爲學。勤勵不怠。常業之外。旁務記覽。或濡毫游藝。以常課不專。被長者之呵而不止。怡愉慈母之側。取憐如嬰兒。不離左右。而爲肄業遊學無方。以故科藝早就。癸亥己巳。皆以鄕解。試禮部旣不利。則其志益勵。知有古人爲己之學。性理之書。留意尤勤。讀之有會心處。慨然若有感發。而聞人專精斯學。則羨慕而恨己之不能。庚午秋冬。會同業之士於郡治之西。猝得疾。十月二十日丁丑。卒於外舅氏。年甫二十三矣。君之二兄將以十一月二十二日。葬君蟠谷卯向之兆。參議祖墳之北也。配宣城金氏。文節公淡之後士人宗渼之女。挈二幼依殯次。長元光四歲。次元甲生纔三十餘日矣。君神精粹美。氣度開豁。存於心而無纖吝之氣。出諸口而絶鄙倍之辭。誠心孝愛。一果之異。遠外得之。懷而奉之。夜伺就寢與否。開戶入侍。李夫人常曰吾夜或思寢。以吾兒之來而復去。而坐而待之也。父兄手跡。雖甚微細文字。必謹而收拾。或見糊在壁間。亦剔取藏去。平昔所以謹於身心者。大抵如此。病革母來視疾。而曰不肖兒。勤苦科學。以親之故。今棄而歸。二兄在願無以不孝爲思。見二兄泫然而曰脩短有數。死生之常。何須慽慽。吾有遠志而以科字之故。不能專精於本原上工夫。與草木而同腐。吾二兒者敎之必嚴。勿以無父而專於愛。幸其成立。吾有朢矣。命以上衣來覆其身。其婦欲與訣不許。吟絶命一律以見意。吟訖而呼之。已不能應矣。蓋其爲學。於內外輕重之辨。其取捨已審。故其見於死生之間者。從容詳謹如此。使假之以年而終成其志。則其所以得於心而立於世者。豈止於此。而天不悔禍。己未之歲。吾以早歲無成。誌君之考。而今又以是爲記而納君之壙。悲夫。銘曰。
志何其遠。命何不長。愛莫留之。視天茫茫。
訥軒處士朴君墓誌
編輯崇禎十二年己卯歲。朴君孝以。生於榮川郡北都知鄕花川里。卒葬其西五里陶莊洞某山某向之原。享年三十一。後三十二年庚辰。其弟之子天柱。以其葬時兄弟哭祭之文。百里扶病。以表墓爲請曰。先考以仲父志行之懿不可泯。欲以煩吾丈而未果也。余初不識天柱其來以世好。而情哀意勤。其請有不可辭。乃取其祭文而考之。皆云孝以資性端愨。自少孝愛篤至。無故不離親傍。貧而廚養繼肉。和於兄弟而審於交遊。其飭躬疾病不懈。其爲學從事科業而其志有不專在是者。大率皆余所聞知而平日相愛焉者。遂撮而銘之。孝以諱施後。孝以字也。嘗自號曰訥。後改以靜默。以自省也。先世務安人。麗朝國學典酒諱進昇之後。至曾祖贈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諱善長。自寧海移於榮。祖諱𤥚承文院判校。考諱安欽成均生員。妣琴氏鳳城故學生佑聖之女。君之配高靈朴氏士人廷彥之女。退陶李先生外幾世孫也。君生二男。其季生於君沒之後。相繼而夭。仲兄之子震一。繼而奉祀。震一有一男二女皆幼。
成均生員張君墓誌
編輯君仁同人。世系胄出已備於吾所爲其考進士某壙記。進士與我同祖。以仲父爲伯從祖祖父嗣。故進士之與我爲再從兄弟。而君其長子也。名五相字世叔。幼被祖父敎誨之勤。孝友勤學。父以病晩移三津而沒。祖母年高。母又多病。君旣畢葬事。而盡心奉養。建祠宇完居室。俾舊業不�。且不以多事廢學。而中辛未生員。以慰二親於喪禍之餘。後母又沒而祖母上壽在堂。君晝夜在側。扶持奉養。靡所不至。兄弟分財異居。自占瘠薄。其弟家業未成。則不以公私徒役而勞之。考嘗買婢與妹。其後有欲以非理起爭。則以己婢與妹。還其所買於其人而不與較。嘗以家貧奉先不滿意。晩與弟姪議出各家田畝若干。歲收其出而別儲。以奉時節祀事。自入太學。欲明經取第。以報祖考勤敎之意。而竟不成命矣。君以己丑十二月五日而生。又以己丑九月卄九而逝。年六十一矣。初娶生員務安朴施雨女。再娶安東權是平女。各有一男。長緯三次緯南。一女金明烈壻也。緯三二男一女。緯南二男。
先考果毅校尉府君墓誌
編輯先府君諱龍見字澤卿姓張氏。仁同縣人。遠祖曰桂。麗朝集賢殿直提學。五世祖諱末孫延福君謚安襄公。四世祖諱孟羽刑曹正郞。曾祖諱應臣成均生員。妣甘泉文氏祖諱壽禧贈刑曹參議。妣昌原黃氏考諱汝華成均進士。妣義城金氏藥峯先生諱克一之女。府君生於萬曆三十年壬寅五月癸未。以庚申十一月丙辰。卒於榮川郡錦江里之新寢。年七十有九。性坦易喜施與。自以少病失學。慨然敎諸子極勞苦。蓄經史以資誦讀。治家有法。均慈愛嚴嫡庶。疾革詔後事不亂焉。先娶星州李氏成均進士胤武之女。後娶安東金氏承仕郞希孟之女。先二十五年卒。男長璶參奉。次𤫙次珝次琥,瑢。女長嫁進士南尙召。次幼學柳明龜,李之炯。側室女裴麒壽。二女男琨,瑥幼。諸孫八十餘。璶二女幼學金井星,金樑。一女男天祥,庚祥幼。𤫉五男四女。男長夏杞。珝一男三女。琥四女。瑢一男一女皆幼。尙召男夏明,漢明,晉明。明龜男宗敏,行敏,聖敏,命敏。之炯四女。餘不能盡錄。初府君以砂溪先業少。子男多。以崇禎七年。與先妣金氏買宅而南。後爲卜葬於居東三里許曰東幕。夷中麓東向而虛其右。璶等遂以十二月九日。就而奉窆。敢敘次姓系志業梗槩而掩諸幽。重惟璶不肖無似。府君勤苦敎養之志墜失而無以顯揚。攀慕號隕。昊天罔極。嗚呼痛哉。男璶泣血謹誌。
行狀
編輯三樂堂朴公行狀
編輯公諱樅茂字季直姓朴氏。其先潘南人。八世祖尙衷。以學行名節。與圃隱先生略同出處。七世祖訔。事我太宗。官至左議政贈謚平度公。至曾祖成均進士贈吏曹參判珩。始自安東來居榮川。守道安窮。以隱君子見稱於退陶李先生。祖承任以道學文章。事明宗宣祖。官至大司諫。世稱嘯臯先生。有文集行於世。考漉副護軍。配金海許氏。成均生員士廉之女。公生於萬曆壬午二十八。擧進士不第。出入諸賢之門。質疑問禮於寒岡鄭先生尤多。自號三樂以示其志。累被朝薦。至有欲召侍經席而不偶。考終於家。壽八十三。資性端直。守志好古。嘗以郡庠齋長。聖廟直僕爲守所杖死。公與諸生不入校者月餘。監司詰其由。公曰周世宗過孔林。怒樵採不謹。誅其傍近四五家而責守護之官。今直奴雖賤。比草木有間。無辜而草薙之。所以尊聖廟者何如哉。監司爲治官吏而公乃入校。甲子南廵。公在義旅。勤苦於管餉者甚。人或勞之。公曰殉國之心。凡有血氣。與生俱生。逆虜逋誅。鑾輅出國。此何時而敢言勞何也。時愚伏鄭公爲號召使。與蒼石李公。並貽書於公曰竭心爲國。令人增氣。己未以來。朝廷以北方之強爲憂。有通和弭患之議。公已深憂之。丁丑之變。感慨憂㦉。獨用崇禎年號以沒世。其居家孝敬尤篤。奉親享祭。禮意勅備。周窮族恤窮喪。有人所不能者。剛介疾惡。不能容人之過。而犯之亦不較也。於鄕黨以公論所在。則善惡之別。尤甚剴切。故公沒有識。尤以鄕綱而惜公。然公之介得之天資。分辨之守所執之固。有臨死生而不可奪焉者。此則人或鮮知也。公娶務安朴氏。贈戶曹判書行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毅長之女。溫謹有賢行。先公沒。葬於郡南大義谷。公葬移舊壙而合祔焉。公有一女無子。以再從兄楨茂之子烚爲嗣。女適士人申尙淸。烚娶南以煥女生二男二女。男長嗣基次履基。尙淸一男二女。男世潤。女士人李昌意,南天祜。嗣基三男二女。男長文曄進士。次文晟,文昶。履基二男一女。文尙,文台。世潤男女某某。昌意男女某某。華翊參奉。天祜男女某某。庶子烳,㶴,煊,秌。女權後泰,金智男,金日華。內外孫曾。蕃不悉記。璶少侍先君子。見諸父兄弟所以信愛公者而知敬慕焉。嗣基屬以撰公行事之實。欲以求之立言之君子而表著焉。璶不敢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