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四百五十三至四百五十五

卷四百五十一至四百五十二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四百五十三至四百五十五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四百五十六至四百五十九

大清一統志

 瓊州府

︹古蹟︺舍城故城在瓊山縣東南元和志隋太業六年置唐書地理志隨珠崖郡武徳四年

  平蕭銑置崖州治舍城縣新唐志以舍城水為名寰宇記開寶五年廢崖州以舍城縣屬瓊州本漢

  瞫都縣地九域志熙寕四年省入瓊山輿地紀勝引圖經序云去瓊州三十里有古崖州城又引瓊

  管志云在今瓊州南之瞫都土人猶呼為舊崖州府志舊州在今縣南四十里濱江築城引小溪為

  濠遺址尚存 按寰宇記云舊崖州在瓊州東北二百六十里疑誤瓊山故城在今瓊山

  縣南元和志本漢瑇瑁縣地唐貞觀五年置瓊山縣屬瓊州以縣西六里瓊山得名寰宇記瓊州理

  瓊山縣開寶四年平南越割崖州之地屬瓊州舊志故縣在今縣南六十里宋熙寕四年始移今治

   按漢瑇瑁縣無考晉志合浦郡有毒質縣疑即瑇𤦛葢晉亦省珠崖入合浦也澄邁故

   城寰宇記在舊崖州西九十里漢苟中縣地惰置澄邁縣以界内邁山爲名輿地紀勝引圖經云

   舊縣治在澄邁村後移今治明統志在府城西六十里 按九域志云縣在州西五十五里縣志云

   澄水邁山四面環繞縣治宅焉元燬於寇明洪武三年仍相舊址建設成化中邱濬以縣治海濱欲

   議遷徙未果與地紀勝云後移今治亦無確據今縣治在府西六十里與九域志所載相近疑即今

   定安故城在今定安縣東南明統志在府城南八十里本唐宋瓊山縣地通志元至

   元三十年元帥朱斌平黎巢明年置縣治在今縣東南南資都新寨嶺下天厯二年升南建州移治

   瓊牙鄉即今治明洪武二年故南建知州王官子廷金爲亂尋𠞰平之因廢州復爲縣文昌

   故城在今文昌縣北唐置寰宇記在舊崖州東南一百四十里通志故縣在今縣北何恭都潭

   歩村元至順二年於北山都即今治會同故城在今會同縣西北縣志本樂㑹縣黎

   峒地元至元二十八年克哷濟蘇平黎始割樂會西北境置縣治在今縣西北永安都烏石硧皇慶

   元年為土酋王高所燬徙於端山即今治又有故址在縣東南太平都牛斗村 克哷濟蘇舊作澗

   里吉思今譯改樂會故城在今樂會縣北宋史地理志樂會縣唐置環以黎峒寄治南管

   九域志在瓊州東南一百餘里輿地紀勝引瓊管志云黎人屢攻破縣遷徙不一今現治南管村通

   志唐縣治黎黑村在今㑹同縣東元至元二十四年徙調瀨村在今㑹同縣東南大德六年王文河

   之亂又徙萬泉渡南即今治臨機故城在臨高縣東南唐初置開元初更名臨高與地

   紀勝縣初治英邱紹興初遷於莫村府志有臨機村在臨高縣東那虞都海邊昌化故城

   在今昌化縣東南元和志儋州昌化縣本漢至來縣地隋大業六年置寰宇記在儋州西南一百八

   十黒明統志在州南一百九十里有千户所在縣北十里洪武二十五年正統六年徙縣治千户

   所通志隋縣在今縣東南十五里舊縣村石基猶存宋移治今縣南十里南北二江間州中明初數

   罹水患正統間移治千户所即今治其漢至來縣無考萬安故城在萬州北本漢紫貝

   縣地唐置萬安縣為萬安州治宋熙寕時廢州為軍九域志北至瓊州二百八十五里西南至朱崖

   軍三百九十五里輿地紀勝大觀二年移軍於陵水洞又移於容寮後移今處通志唐治通化都在

   今州北今名舊州宋移今治陵水故城在今陵水縣東北隋置九域志在萬安軍西南

   一百十里明統志在萬州城南六十里又有南山守禦千户所在縣西南通志唐初縣治陵水峒博

   吉李村在今縣東北元初遷南山頭皇慶閒遷龍頭村海邊後又遷港門明洪武間築城正統間燬

   遷於南山所即今治感恩故城即今感恩縣治元和志本漢九龍縣隋大業六年改名感

   恩取感恩水為名寰宇記縣東至儋州二百二十五里九域志在昌化軍西南二百七十九里明統

   志在崖州西北二百二十里通志故縣治中和鄉萬厯九年以其地近海多浮沙移治縣東大雅坡

   後以嵐瘴復移還今治珠崖故郡在瓊山縣東南漢書地理志序自徐聞南入海得大

   洲方千里元鼎六年畧以為珠崖儋耳郡應劭注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間出真珠故曰珠崖臣瓚注

  引茂陵書珠崖郡治瞫都去長安七千三百二十四里元帝本紀初元三年珠崖山南縣反省珠崖

  郡賈捐之傳珠崖儋耳郡在南方海中廣袤千里合十六縣其民自以阻絶數犯吏禁吏亦酷之率

  數𡻕一反帝用捐之言遂罷郡地理志合浦郡領朱盧縣為都尉治葢即改故珠崖郡所置後漢志

  無朱盧而有珠崖縣仍屬合浦郡晉書地理志呉赤烏五年復置珠崖郡平呉後省入合浦其合浦

  所領有珠官縣宋書州郡志合浦領朱盧縣呉立朱盧即晉志之珠官也齊因之梁陳時朱盧縣廢

  隋移珠崖治義倫而故郡廢縣志漢珠崖郡在縣東南三十里東潭都即故瞫都縣儋耳故

  郡在儋州西山海經離耳國在鬱水南即儋耳也漢書地理志序元封元年置儋耳郡昭帝初省

  三國呉志赤烏中陸凱除儋耳太守葢嘗復置尋廢也水經注引楊氏南裔異物志曰儋耳在珠崖

  分為東蕃元和志隋大業六年置儋耳郡唐武徳五年改儋州治義倫縣章懷太子曰儋耳故城今

  即儋州義倫縣寰宇記儋州東至樂會縣界射狼山三百二十里西至舊振州延德縣界白沙三百

   四十七里東北至澄邁縣界合橋三百七十里宋避太宗諱改縣曰宜倫輿地紀勝儋耳外城楊僕

   築子城儋耳婆築通志故州治在今州西三十里高麻都湳灘浦隋末徙高坡即今冶 按儋耳應

   劭曰其種大耳渠率自謂王者耳尤緩下肩三寸張晏曰鏤其頰皮上連耳匡分為數支累累下垂

   顔師古曰儋字本作瞻丁甘反輿地紀勝引平黎記載伏波收黎人西至一處有聃耳婦人出現號

   其地為聃或訛而為儋廢忠州在定安縣西南輿地紀勝唐咸通中辛傳趙李四將進兵

   擒捉黎峒蔣璘等於其地置忠州舊志廢忠州在縣西南黎母山峒中廢鎮州在感恩縣

   東北宋史地理志大觀元年置鎮州於黎母山心倚郭縣曰鎮寕賜靜海軍額政和元年州廢以靜

   海軍額歸瓊州元南寕軍記宋立鎮州隸邑三曰龍門四達感恩隋廢入昌化縣志廢鎮州城在縣

   東北七十里有石城遺址名楊文廣壩今為黎人雜處顔城廢縣在瓊山縣東二十里

   舊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崖州領顔盧縣貞觀元年改曰顔城新唐志開元後省入舍城府志有顔

   村在今縣東二十里有龍盧洞即顔盧故址武德廢縣在瓊山縣東南隋書地理志朱

   崖郡領武德縣葢梁陳時廢朱盧後置唐初省苟中廢縣在澄邁縣南寰宇記漢縣縣志

   在縣南四十里那舍都曾口廢縣在澄邁縣南舊唐書地理貞觀十三年復置瓊州

   領曾口縣文獻通考五代時省縣志在縣南七十里曾家東都今其地名博羅村紫貝廢

   縣在文昌縣南元和志文昌本漢紫貝縣地通志故縣在縣南紫貝山陽今地名新衙容瓊

   廢縣在㑹同縣西舊唐書地理志貞觀十三年州領容瓊縣貞元七年省入瓊山寰宇記廢

   縣在樂會縣界其地有容瓊洞府志在舊瓊山縣東南一百五十里應在今縣西界富羅廢

   縣在臨高縣北舊唐書地理志儋州領富羅縣本隋毗善縣武德五年改名寰宇記廢富羅縣在

   儋州東北一百二十里文獻通考南漢時廢舊志富羅鄉在今縣北有故縣址在東塘都那在村即

   古富羅也洛場廢縣在儋州東南舊唐書地理志儋州洛場縣乾元後置寰宇記元縣在

  黎峒山心今移入州城下輿地紀勝太宗時省入宜倫州志黎中落窑峒古為洛場縣地吉安

  廢縣在昌化縣北隋置屬珠崖郡唐初省入昌化貞觀元年復置屬儋州尋省縣志今縣東北

  有舊縣疑是富雲廢縣在萬州西舊唐書地理志貞觀五年析文昌置富雲博遼三縣

  屬瓊州十三年隸崖州後屬萬安州寰宇記二縣皆唐末廢文獻通考並南漢時省吉陽廢

  縣在崖州東元和志貞觀二年析寕遠置寰宇記在崖州東北九十里九域志熙寕六年廢為藤

  橋鎮文獻通考今吉陽軍城乃舊吉陽縣基舊志宋紹興六年復為縣元廢臨川廢縣

  在崖州東元和志本漢臨振縣地隋大業六年唐屬振州宋屬崖州寰宇記在州東南八十里文

  獻通考南漢省落屯廢縣在崖州東元和志振州落屯縣永徽元年置在落屯洞因名寰

  宇記在崖州東北二百里文獻通考南漢省州志即今黎中落屯村在州東北一百五十里 按新

  唐志云天寶後置與元和志異寕遠廢縣在崖州南隋置寕遠縣為臨振郡治唐改郡為

   振州寰宇記開寳六年割舊崖州之地隸瓊州却改振州爲崖州東至陵水縣界一百六十里東北

   至瓊州四百五十里西北至儋州四百二十里治寕遠縣漢臨振縣地九域志熙寕六年廢州爲朱

   崖軍廢縣爲寕遠鎮輿地紀勝政和七年知軍呉况奏改軍爲吉陽軍又併故吉陽寕遠二縣地爲

   寕遠縣舊志明復改軍爲州省寕逺縣通志有舊州址在今州南一里水南村延徳廢縣

   在崖州西北隋書地理志珠崖郡領延徳縣元和志本漢臨振縣地隋大業六年置唐屬振州宋屬

   崖州寰宇記在州西一百四十里文獻通考南漢時廢舊志廢縣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白沙鋪西

   南 按宋史地理志有廷德軍崇寕五年置延德縣於朱崖軍黄流白沙側浪之間大觀元年改爲

   軍又置倚郭縣曰通遠政和元年廢軍爲感恩縣隸昌化軍廢通遠縣爲通逺鎮屬朱崖軍六年復

   置延徳砦葢隋置舊縣在州西北乃南漢己廢之延德宋置延德縣後復爲砦疑即今感恩縣

   龍廢縣在感恩縣西北九龍山下漢儋耳郡故縣朗勇城在崖州東北八里黎人出

  没之衝明正德中知州陳堯恩築城募兵防守今圮下田村在瓊山縣西北一里明邱濬故

  買愁村在臨高縣東南那盆嶺下宋胡銓謫崖州經此有詩白玉蟾故居

  在澄邁縣東十里地名香山王宏誨故居在定安縣東南李家都龍梅村東坡

  故居在儋州城南故天慶𮗚側雲海樓在瓊山縣輿地紀勝在郡治海山樓

  在瓊山縣城南宋陳瓘有詩鑒空閣在瓊山縣西五十里俯瞰江流宋蘇軾有詩

  潮閣在澄邁縣治西宋蘇軾嘗憩其上有詩其後胡銓和之李光書扁六瑞堂

  山縣治南譙樓下明統志宋時嘗開雙蓮者三郡守王光祖建堂因名又輿地紀勝有平理堂燕喜

  堂在郡治節愛堂超然堂在倅廳知樂堂在放生池上尊賢堂在儋州治東明統志葢蘇

  軾所居郡守韓景先達此以祀軾繼美堂在儋州治東宋知軍陳適建以其父中孚亦嘗

  爲守故名又有堅白堂亦陳適建李光改爲無倦齋秀香堂在儋州治北輿地紀勝乃陳氏

   北園李泰發名之曰秀香載酒堂在儋州城南儋人黎子雲之居東坡訪之名其屋曰載酒

   愛民堂在萬州治又有觀徳堂在廳事後皆見輿地紀勝盛德堂在崖州治

   輿地紀勝河東裴聞義曾守昌化居於吉陽胡銓名其堂曰盛德有銘洗兵堂在崖州西

   過江二里取杜甫詩淨洗甲兵長不用之意瑞蓮亭在瓊山縣城南有池産瑞蓮

   酌亭在瓊山縣東北雙泉上宋蘇軾有詩湄邱草亭在文昌縣東北五十里東崑溪

   北邱狹而長若隄然延亘六七里中藏一邱隆然深秀宋知軍邢夢璜世居於此其裔孫宥自都御

   史致任歸乃作草亭其上湧月亭在儋州城北下臨大江宋李光名之取杜甫月湧大江流

   問漢亭在儋州北大江橋上胡澹庵命名李泰發有詩凝香亭在萬州治見輿

   地紀鑑亭在萬州城東下瞰小江又有魯亭在城北元邱世傑建望闕亭

   州城南十里唐李德裕為司户時建江亭在崖州西元叅政王士熙謫居時建風月臺

  在瓊山縣治旁宋建瓊臺在瓊山縣譙樓下明統志在府治西東坡臺在瓊山縣南輿

  地紀勝在開元寺東東坡嘗寓其間熙春臺在儋州治東見輿地紀勝又博望臺在儋州東

  北重岡之上苿莉軒在臨高縣治内宋胡銓有詩松臺書屋在儋州西二十

  里明陳瓚建桄榔庵在儋州城南旁有桄榔林宋蘇軾謫儋時結庵其下為偃息之所嘗

  摘葉書銘記之玳瑁欄在崖州東南五十里海邊有巨石數十丈如屋宋陳明甫鑿石為欄

  以養玳瑁

 ︹關隘︺水尾巡司在瓊山縣西南黎地水尾汛 本朝雍正八年置又有石山巡司在縣南

  七十里明洪武中置今裁澄邁巡司在澄邁縣西六十里那脫都明洪武中置又有兔

  巡司在縣南一百六十里銅鼓巡司在縣西南一百十里皆明洪武中置今裁太平汛巡

  司在定安縣西南黎地舊設青安巡司在縣西馬羅市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移駐陸門市雍正

   八年復移太平汛改今名又有安村巡司在縣東南六十里明洪武中置今裁鋪前巡司

   在文昌縣西北一百五十里明洪武三年置萬厯十七年添設叅將鎮守 本朝裁叅將巡司如故

   青藍頭巡司在文昌縣東北七十里明洪武中置和舍巡司在臨高縣南五

   十里明洪武中置博鋪港巡司 本朝雍正十二年移駐和舍市改今名又有定安巡司在縣東三

   十里明洪武中置正統中省田碑巡司在縣南十里明洪武中置今裁薄沙巡司

   州西南八十里明洪武中置安海巡司 本朝雍正八年移駐薄沙汛改今名又有鎮南巡司在州

   西南四十里明洪武中置今裁龍滚巡司在萬州黎地寶停汛 本朝乾隆三年

   停汛巡司在陵水縣北寶停黎汛 本朝雍正八年置屬萬州乾隆三年改屬陵水

   安汛巡司在崖州樂安所舊設抱嵗巡司在州西七十里 本朝雍正八年移駐改今名

   永寕巡司在崖州永寕鄉藤橋市舊設通遠巡司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郎鳳嶺下 本

   乾隆五年移駐改今名焚艛鎮在文昌縣西北九域志縣有焚艛一鎮葢在焚艛山下故

   藤橋鎮在崖州東二百二十里宋置屬吉陽軍明初置巡司於此今裁海南衛

   在府治西明洪武二十五年置海口所在瓊山縣北十里元置番營明洪武中置守禦千户

   所築城周五百五十丈又置遞運河泊二所 本朝設縣丞駐此康熙二十三年置營設都司防守

   嘉慶十六年改設副將清瀾所在文昌縣東南三十里明初置守禦千户於縣東北青藍

   都萬厯九年移此築石城周三百五十丈北至清瀾港十里萬州所在萬州治西明洪武

   二十年置崖州所在崖州治西明洪武十七年置隸海南衛白沙營在瓊山縣北十

   里白沙港口元置水軍鎮明初置營於此與海口寨相為唇齒豬母營在樂㑹縣西一百五

   十里乃縱横峒及定安思河光螺咽喉之所明初置營防守南定營在臨高縣西南一百

   里舊志明萬厯十七年置於番豹山復移居蹄村更名南畧營 本朝仍口南定撥把總防守又博

   頓營在縣西博頓港口馬裊營在縣東北馬裊港口俱有官兵防守樂安營在崖州西北一

   百五十里地名爛紅溝明萬厯四十二年置築城周四百丈又樂平樂定藤橋小橋共五營 本朝

   撥千總駐樂安營分防樂平營汛又撥把總駐小橋營分防藤橋諸汛水㑹寨在瓊山縣

   西南三百里明初置大坡立營防守居碌居林沙灣三峒萬厯二十八年置水㑹守禦千户所於水

   蕉村築城設叅將鎮守今圮西峰寨在澄邁縣西五十里西去臨高縣七里宋政和閒瓊

   管帥乞於澄邁置西峰寨臨高置定南寨以阻阨黎人由是道路無梗歸姜寨在儋州東

   北四十里明洪武初置巡司於此尋廢宏治中復置寨又田頭寨在州西南四十里亦宏治中置

   感恩柵在瓊山縣西北十里九域志瓊山縣有感恩英田二柵縣志明洪武間設今廢

   川鹽場在崖州東八十里即宋臨川鎮故址又臨高縣東五十里有三村馬裊鹽場文昌縣

   東五十里有陳村樂㑹鹽場儋州西八里有頓博蘭馨鹽場昌化縣南有馬嶺鹽場萬州東南三十

  里有新安鹽場俱明洪武中置今裁瓊臺驛在瓊山縣城西北隅明置那拖市

  邁縣西南十里元設那拖浦巡司明萬厯中移於縣西六十里森山市尋廢

 ︹津梁︺瑞雲橋在瓊山縣南宋建舊名紅橋長六十五丈洗馬橋在瓊山縣西南二里

  宋建又名馭仙橋塔橋在澄邁縣西宋建今名博麻橋其南又有博潭橋元建皆跨潭澇水

  利涉橋在定安縣西南 本朝康熙十三年重建改名三元橋便民橋在文昌縣

  南一名新安橋又名下市橋白芒橋在文昌縣北八里明成化中建名通津橋崇禎中修

  改今名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重修平政橋在㑹同縣北黎盆溪明宏治十一年建後圯往

  來苦之 本朝雍正十一年重建文瀾橋在臨高縣東門外舊名太平橋又名臨江橋元

  建 本朝康熙乾隆間修嘉慶二十二年改今名洗兵橋在儋州東番洋村明成化十一

  年副使涂棐征落窑洞黎屯兵於此建掇魁橋在儋州東北二里跨江明萬厯十八年知

  州陳節建長三十六丈萬安橋在萬州南輿地紀勝有屋三十一楹今廢仙河橋

  在萬州北三里明統志橋東石上有仙人跡義興橋在崖州東抱集橋在感恩縣

  南二十五里水自安榮都流經此入海海口渡在瓊山縣北十里北達徐聞縣踏磊驛順

  風半日可至府志自縣北達徐聞凡三渡曰白沙海口烈樓北門渡在定安縣城北路通

  瓊山澄邁住來要津馬裊渡在臨高縣東四十里又博頓渡在縣西四十里俱有哨船防守

 ︹隄堰︺牛路楊梅隄在文昌縣西南郭外明萬厯四十五年築苦練隄在㑹同縣

  東二十里又縣西有西關隄端趙隄西北有牛浸水隄北有黎毬隄嘉會隄巖塘陂

  山縣東南四十里高山閒巖塘源湧宋端平間鄉人於塘門築石砌陂為隄堰延表二百餘丈分流

  為二派灌田各數百頃梁陳陂在瓊山縣西南六十里元建明洪武正統間重修水源不

  竭又漳溪陂在縣東三十里 按縣志又有横心潭羅潭溪綠松大潭橋沖那洋南賴等陂

   甲陂在澄邁縣南六十里水自南黎都流出逕黄竹坑入此堰水溉田五百餘頃相近有南坑

   陂水自南莊山流出分引溉田千餘頃雄靈陂在樂㑹縣東南十五里溉田數十頃相近

   有薄𦫼陂外捍海潮内蓄水灌田數百畝又買甲陂在縣南二十里一名桃黎陂水從龍墉溝來

   明正統時修築瀦水溉田數十頃相近有密澤陂一名蓮陂湳舟陂在儋州東二十里有

   水泛流通大江明正統中築陂溉田千餘頃又橋頭陂在州南二十里水自沙鍋流接新昌沿江築

   隄灌田四百餘頃大江陂在儋州東北源自沙鍋蜿蜓百餘里入海沿流兩岸皆截流堰

   水灌田四千餘頃其北又有小江陂大江分流至城東門外復接大江灌田百餘頃洪口陂

   在萬州西南九里元大德中知軍賈魯導踼容溪為利甚遠又艾索陂在州東八里普禮陂在州西

   南三十里石絡陂在州西二十里後朗陂在州西北五里蓮塘官陂在州東北三十里柳根

   陂在崖州東一百里又相近有南畧隄埋鵞陂在崖州南一里明宣德五年築灌田百餘

   頃又州束五里有高村陂州西五里有石牙陂五十里有抱里陂都陂在崖州東北十餘里

   水源自北黎山出流至落機村築陂灌田千餘頃度靈塘在瓊山縣南宋河渠志開寶八

   年知瓊州李易上言州南五里有度靈塘開修渠堰溉水田二百餘頃居民賴之祥塘

   邁縣東十里水自那夾村石澗流出達東水港宋時鄉人於此築隄堰水溉田又龍塘在縣南七十

   里祿海村相傳舊有龍現於此水常青綠里人引以溉田烏陂塘在樂㑹縣南十里水源自

   萬州界陵流山來注而成塘鄉人築隄為堰溉田千畝相近有龍潢塘周圍皆山滙為巨浸又龍塘

   在縣西北周二百丈旁有石窟水泉溢出不竭熱水塘在崖州北三里周二十步水四時常

   衍豐渠在萬州南十里元至正間從小南山大溪之前引水東北合大溪入海

   家溝在萬州東南二里導祿保扶溪水入父索溪漑田又甜蜜溝在州南三里導南渡溪水灌

   田流入山加溪南北溝在崖州城南接城北明正德十四年知州陳堯恩鑿二溝於南北溪

  上流南溝延袤十五里北溝延袤五里旁通曲水亢燥之地皆成沃壤桑茂圩岸

  山縣東南八里溉田八十餘頃明屢修屢壞 本康熙五十一年築滚壩啟三門架橋於上蓄洩

  

 ︹陵墓︺︹宋︺趙鼎墓在昌化縣東南舊縣治東俗以為交趾王墓︹元︺荆王子墓

  在萬州東八里明統志元荆王蕯敦之子至元中謫萬安軍卒葬於此 蕯敦舊作撒敦今譯改

  ︹明︺馮容墓在瓊山縣東南蒙山唐胄墓在瓊山縣東南陶公山下唐舟墓

  在瓊山縣西雲亭山邱濬墓在瓊山縣西五龍池海瑞墓在瓊山縣西濱涯

  宏誨墓在定安縣西吉爽村邢宥墓在文昌縣銅斗山

 ︹祠廟︺昭忠祠在府城隍廟内西門 本朝嘉慶八年海公祠在瓊山縣中舊城隍

  廟祀明海瑞靈山祠在瓊山縣東南靈山明統志所祠之神有六曰靈山曰香山曰瓊崖

  曰通濟曰定邊曰班師洪武中命有司歳以三月九日𥙊焉毘耶神祠在臨高縣西北

  毘耶山歳以八月十六日白牲致𥙊東坡祠在儋州東二里祀宋蘇軾五賢祠

  州西門外祀唐李德𥙿宋趙鼎胡銓元王士熙明王倬伏波廟有二一在瓊山縣東龍𡵨

  村一在澄邁縣東門外輟耕錄瓊州一水南北有兩伏波廟嘗考之史記及後漢書葢漢元鼎五年

  衛尉路博德為伏波將軍出桂林下滙水不特馬援為伏波將軍也南宫廟在瓊山縣東南

  輿地紀勝在瓊州東南二里祝融神也瓊人祀之甚嚴今俗呼火雷廟天妃廟在瓊山縣

  北十里海口誠敬夫人廟在儋州治南夫人洗氏隋高涼太守馮寶妻有功嶺南事

  詳高州府峻靈王廟在昌化縣北峻靈山宋蘇軾撰廟碑海口廟在崖州南輿地

  紀勝去城五里乃郡人陳縣丞革祠堂因討黎人為流矢所中而死屢有靈跡商人繪像祀之

 ︹寺觀︺普明寺在瓊山縣城南元文宗末登極時嘗居此後建為大興龍普明禪寺學士虞集

  永慶寺在澄邁縣東宋熙寕中建永興寺在臨高縣西宋元豐中建天安

  寺有三一在瓊山縣北一里舊名天南寺宋建元初更名一在萬州西一在崖州城西俗名銅佛

  三清觀在瓊山縣北宋名天瓊觀元改今名三山庵在瓊山縣東五十里内有

  通惠泉輿地紀勝昔東坡經此僧惟德以水餉焉味𩔖惠山因名

 ︹名宦︺︹漢︺孫豹會稽人父聿珠崖太守武帝末為蠻所殺豹合率善人攻蠻破之討擊餘黨連

  年乃平詔即以豹為太守威政大行僮尹丹陽人舉孝廉為郎元鼎中拜儋耳太守戒飭官吏

  母貪珍賂勸諭其民毋鏤面頰以自别於雕題之俗自是蠻風日變︹三國︺︹呉︺陸凱

  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朱崖斬𫉬有功聶友豫章人初為郡功曹孫權將圖朱崖諸葛恪薦

  為太守詔加將軍與陸凱同往既奏捷留友治之︹唐︺王義方漣水人貞觀中貶吉安丞

  吉安介蠻夷梗悍不馴義方召首領稍選生徒為開陳經晝行釋奠禮清歌吹籥登降雍容蠻人悅

   ︹宋︺李崇矩上黨人太平興國閒授瓊崖儋萬都巡檢麾下軍士憚行崇矩盡出己財

   數百萬分給之衆皆感悅時黎賊擾動崇矩單騎抵峒撫慰遂悉懷附海陵人淳𤋮閒

   知吉陽軍寛平御下招諭生黎歸化者五十餘峒顔戣籍未詳嘉定中出守瓊州免役之法

   獨不及海外瓊民破家相望崔與之巡朱崖時議舉行未果戣遂行之民受其賜紀應炎

   遂溪人初試澄邁主簿有置白金米中以饋者立還之塞海港募民耕田得千餘畝收其粟悉贍諸

   ︹明︺劉仕貆安福人洪武中以按察司僉事分司瓊州州俗獷悍凡上官至輒餽珍貨

   受則喜不受則懼禍投毒蠱殺之故官此者悉為所汚仕貆廉正自持有惠政雖却其餽而人不忍

   温祥卿長興人洪武中為儋州知州公廉不擾專務以徳化民州人懷之李思

   迪濟南人洪武中以山西叅政謫瓊山知縣時方草創諸凡䂓畫舉皆中度政聲大著王直

   泰和人建文初以薦知瓊州府居數年郡中大治流民來歸者萬三千餘户徐鑑宜興人宣

   德中瓊州知府廉靜愛民性極嚴毅凡郡中所産中使横索鑑限有司弗與或行部輒遣騎從之終

   不得肆惠政大行卒於官郡人祀之趙謙餘姚人宣德初為瓊山教諭作瓊臺布學𫈣蠻俗翕

   然向化莆田朱紹三山鄭尚賓鳳陽孫仲岳臨川呉均皆自遠從遊海南由是人文日盛楊䕶

   象州人成化中知臨高縣事至能燭物無遁情訟非大事遣歸令更思多感悔中止獄無滯囚吏不

   敢需民一錢梁儉泰和人成化中繼楊䕶知臨高縣政畧相倣三年報政渡海溺焉百姓迎

   喪知失父母方向桐城人宏治中知瓊州府𡻕旱徒步數十里禱雨立應珠池内官横索氏

   財向禁勿與入覲不攜一物登舟時其僕私市一珠索而投之海張峻吉水人嘉靖中知瓊

   州府時征叛黎數𡻕軍糧皆仰給於瓊峻調度有法民不知兵邦福清人隆慶中為臨

   高典史海賊許萬仔率倭寇攻城邦達厲兵負填大橋障水灌之賊乘夜登城親投石殺其驍帥

   賊潰走斬𫉬百餘人民賴保全海瑞為文敘之李多見仙遊人萬厯間知瓊州府黎馬屎亂

  討禽首惡立水會所設兵守御歸時圖書數篋父老贈金不受北渡至海安篋中檢得沉香立焚之

  士民為建燬香亭賀沚廬陵人萬厯閒知文昌縣專尚德化嘗倣古常平儲穀以賑饑開玉

  陽書院與諸生講學升蘇州同知去士民泣送之李紹賢清江人萬厯初知萬州居官廉

  靜斷獄多所平反海瑞嘗稱之瞿罕黄梅人崇禎中以徴辟起知崖州故例崖黎月供官米三

  十石罕曰國家祿糈何為具詳罷之時閩人林八等結崖洞黎作亂罕密授計於樂羅民邢廣裔襲

  殺之賊平

 ︹本朝︺何澄真定人順治進士十一年知瓊州府時當兵燹瘡痍未復力為休養峝黎竊發澄領

  兵進討黎受約束尋内擢兵科給事中郡人思之卒祀名宦李宏名仁和舉人順治十二

  年令定安廉靜慈惠實心愛民申請豁免荒蕪田糧民甚德之立祠祀焉卒祀名宦劉承謨

  沔陽人順治中知臨高縣海寇陷城不屈死贈廣東按察司僉事   賜𥙊葬梅欽

   順治十二年知崖州康熙元年請豁荒米軍屯未各千餘石流亡來歸在任七年咸多惠政

   萬言奉天監生康熙二十六年知瓊州府潔已愛民尤善教養𡻕旱發倉賑飢民懷其惠四十

   五年祀名宦賈棠河間貢生康熙三十七年知瓊州府正已率屬決訟如流置義田以濟孤

   貧修橋梁以便行旅尋擢本省鹽法道郡民思之卒祀名宦林文英侯官人康熙進士五

   十四年知瓊州府革陋規清夙𡚁瓊隔海南士子艱於應試文英輒捐俸金買舟以濟瓊士感之卒

   祀名俞參陞山陰人康熙二十一年令澄邁建學養士聽訟和平卒祀名宦陶元

   淳常熟人康熙三十三年令昌化邑再罹兵燹冊籍燬奸民隱佔貧弱逃亡元淳力行清丈定為

   科則民復業者千餘家卒於官著有南崖集四卷皆在官時為民請命所作張光祖

   康熙三十八年知萬州加意撫循民鮮逋賦萬多陂塘洪口陂深陂為利最大光祖䟽濬潤田數

   千頃𡻕凶無虞卒祀名宦徐濬漢軍正黄旗人康𤋮五十一年知萬州時當兵燹之後多横徴

  濫派濬悉革之修橋梁以利民行仿荒政以備災旱民甚德之卒祀名宦楊廷潮州人瓊鎮左

  營千總隨征逆賊王之銑力戰陣亡

 ︹人物︺︹宋︺姜唐佐字公弼瓊山人從蘇軾學軾重其才崇寕初以鄉薦隨計過汝陽蘇軾亦

  稱其氣和而言邁有中州士人之風王霄字霞舉儋州人年七十餘始應貢辟雍三年歸遂不

  出李光以宿學稱之年至九十六衆推為鄉先生陳應元字景仁瓊山人七𡻕能屬文登

  紹定進士初尉徐聞厯宜倫令尋改番禺李昴英徐清叟童槐李曾伯交章薦之辟倅雷州攝儋州

  所至有聲學行政事為瓊士最謝明瓊山人宋末與謝富冉安國黃之傑並從安撫趙與珞拒

  元兵於白沙口被執不屈而死︹元︺蔡徴字希元居萬宣後遷瓊山通經史善文辭先攝郡學

  元末兵起遂歸隱纂瓊海方輿志︹明︺莫宣寶定安人元末文昌賊陳子瑚猖獗宣寶率

  鄉兵併力戰守合境以全洪武初詔書奬諭八年永嘉侯朱亮祖征五指山宣寳建議開十字路㑹

   黎賊𦊅出𡚒臂敵之中流夭卒太祖嘉之勅祀鄉賢張騰鸞崖州人共武初父爲海寇所擄

   騰鸞率鄉勇奪之手刃數賊竟遇害唐誼方名遜以字行瓊山人篤學力行元末累辟不就

   洪武初舉經明行修授郡訓導永樂間請老歸時年九十門有祖植古榕鄉里稱榕樹公林茂

   森字良才臨高人少孤事母孝甘貧力學永樂中以舉人選武宣教諭勤於課士後以母老辭歸

   著有方輿儒林一覽行世唐舟字汝濟瓊山人永樂進士知新建縣治尚簡易洪熙中爲監察

   御史䟽論内侍陷黄本固等數事風節凜然舟心事光明與人無纎毫畛域敭厯中外餘三十年家

   無擔石儲年八十二卒鄉議高之邢宥字克寛文昌人正統中進士擢監察御史景泰初治

   王振黨獄督運通州糧以實宣府有能聲出按福建遼東河南風裁皆震一時厯台州蘇州知府當

   官廉介後以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兼理兩浙鹽政考察屬吏奏黜不職者七十餘人居數𡻕引疾歸

   榮瑄瓊山人天順初與兄琇扶母避賊將見𫉬琇謂瑄曰並死無益吾以死衛母汝急去瑄從

   之賊將殺其母琇曰貰吾母願相從遂陷賊中後琇為官軍所執将刑瑄趨至曰兄以母故陷賊今

   母老恃兄為命願代死遂見殺薛遠字繼遠瓊山人正統中進士以户部郎覈逋南畿督儲大

   同並著能聲以工部侍郎塞開封決河且行賑恤改户部督兩廣兵餉成化中為南京兵部尚書汪

   直諷言官劾之罷去王佐字汝學臨高人正統中舉人成化初授高州府同知改邵武臨江二

   府同知所至清廉慈愛始終如一佐自少至老手不釋卷所著有雞肋集經籍目畧原教篇瓊臺外

   紀庚申錄珠崖錄邱濬字仲深瓊山人景泰進士授編修時南海衛官軍苦遠調天順七年

   濬奏請專防海黎賊寇帝嘉納之成化二年晉侍講與修英宗實錄或謂于謙誅死當著其異謀濬

   曰己巳之變微少保國事不知所終武臣挾怨誣之安可徇也衆乃止厯晉禮部侍郎掌國子監祭

   酒撰大學衍義𥙷一百六十卷孝宗立表上之晉禮部尚書宏治四年晉文淵閣大學士叅預機務

   上疏詩革𡚁政年七十餘卒於官贈太傳謚文莊濬博極羣書尤𤍠典故性剛直與入論政必反覆

   辨難生平痛抑詭行之士黨論朱子家禮最得崇本敦實之意作朱子學的二十篇入仕四十餘年

   家無贏餘正德中賜祠於鄉陳實字秀卿瓊山人宏治中進士劉瑾用事家居數年瑾敗起

   南京江西道御史劾罷採珠内侍趙蘭改北御史出按徽寕諸郡厯常州知府所至有聲韓俊

   字克彰文昌人宏治進士為刑部員外郎以忤劉瑾歸瑾誅起官遷刑部郎中河南副使以廉能為

   天下第一馮容字有孚瓊山人宏治中進士授戸部主事官軍討待蚺蛇久不克容厯陳致變

   之由請用土官已廢者攻之劉大夏奏行其䇿正德中勘涇王莊地清還二千七百餘頃後改御史

   以事忤劉瑾為所誣自經死林士元字舜卿瓊山人正德中進士授行入冊封唐藩却餽

   金六十鎰擢南京戸科給事中劾光祿少卿史俊都御史汪鋐併内外不職者數十人仕路一清先

   後陳時務數十疏皆極剴切擢湖廣副使轉廣西叅政浙江按察司以憂歸遂不起鍾芳

   實崖州人改籍瓊山正德中進士由編修謫寕國推官遷漳州同知有政績厯部郎為浙江提學副

   使崇尚名檢士風為之一變轉廣西叅政諭降討叛屢著軍功再轉江西布政擢南太常卿晉兵部

   侍郎改户部㑹南都太廟災疏請修省多剴切語俄請致仕家居十餘年有干以私者謝曰吾豈晚

   而改節哉芳學至精極博著有學易疑議春秋集要皇極經世圖贊古今紀要崖志畧及詩文二十

   唐胄字平侯瓊山人宏治中進士授户部主事䟽請罷蘇州織造内臣厯官雲南副使提

   督南贛巡撫山東所至有聲進户部左侍郎世宗欲討南安胄極言用兵非計其後卒撫定之郭勛

   怙寵為其祖英請配享太廟胄疏爭不聽世宗欲以興獻皇祀明堂配上帝胄又力言不可坐削籍

   歸胄耿介有器識立廟執義不撓海南推為冠冕子穆嘉靖中進士官禮部員外郎王宏誨

   字紹傳定安人喜靖進士選庶吉士海瑞以直諫被逮宏誨極力調䕶及張居正用事宏誨作火樹

   篇春雪歌諷之累升至南京禮部尚書上䟽請建儲朝講等六事因病乞休致仕王盤

   人隆慶中其母為賊所擄盤多方丐資以贖僅得免賊繼至責如前盤無以應願己死易母賊怒兩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生四𡻕而孤母謝氏夫志教之嘉靖已酉舉於鄉計偕伏闕上平黎

  策授南平教諭謁上官以師儒禮抗見遷知淳安縣轉判興國尋擢户部主事時世宗久不視朝瑞

  抗疏直陳數千言世宗怒甚擲其章於地下獄論死移宗立復官改兵部旋晉大理丞擢僉都御史

  巡撫應天豪强貪墨望風戢翼吳淞江暨白茆港河道久淤瑞身乘小舟督畚鍤剋日疏濬不期月

  告成賑活饑民數十萬户清丈三呉田悉奪豪右受獻者還之民遂搆蜚語解官里居十五年至萬

  厯乙酉起南僉都晉右都御史掌南院議革諸司穴役穴費以身矯物百吏震肅卒於任贈太子少

  保諡忠介自號剛峯天下稱剛峯先生梁雲龍字㑹可瓊山人萬厯中進士授兵部主事

  厯任副使兵備莊浪中蜚語解職尋敘前後邊功復官進布政使升湖廣巡撫卒官子思泰天啟中

  副榜為貴陽同知督銄征黔寇死難諡忠烈

 ︹本朝︺林運鑑文昌人康熙舉人任高安知縣躬親勸稼建文昌閣集諸士誦讀置田為膏火

   禁溺女置義塜卒於任祀名康熙五十四年復祀鄉賢王宗佑樂㑹舉人康熙二十四年

   令温江旱則築江安堰澇則浚楊柳渡民飫其利乞休後閉户著書學者宗之卒祀鄉賢鄭存

   禮瓊山人性至孝母病篤禱以身代父老齒脱嚼飯送咽居喪廬墓三年友愛兩兄撫養孤姪雍

   正十二年旌祀忠義祠莫謩定安舉人知灤州明於決獄民無遁情士風振興奸宄斂跡居

   家恤貧睦族殁後灤州士民請祀名宦林朱密瓊山人少孤事母至孝居鄉塾得肉必歸

   奉母居喪廬墓三年乾隆中祀忠義祠呉位和瓊山SKchar貢任博羅訓導二𡻕喪母哀毁過

   成人及長侍父暨繼母疾衣不解帶居喪先後廬墓六年𡻕飢使子槖千金市榖以備施賑乾隆五

   十三年以孝子 旌張日珉文昌人乾隆進士令宜良政尚簡易捐俸開張子溝於北屯四

   十餘里灌溉陸涼路南宜良三州縣調新平治如宜良告養歸居父喪廬墓一年卒宜良新平俱祀

   王一聖臨高人少孤事母至孝與弟一賢相勵以善祀孝弟祠林春榮

  人孝事父母自少至老不離滕乾隆十七年舉孝子

 ︹流寓︺︹唐︺李德裕趙都人宣宗朝白敏中排之累貶崖州司户次年卒懿宗朝復贈左㒒射

  ︹宋︺蘇軾眉山人紹聖間連貶瓊州别駕居昌化軍僦官房有司不可乃寓城東天慶觀結屋

  以居儋人運甓畚土助之獨與幼子過著書為樂時時從父老遊若將終身任伯雨

  人徽崇朝居諫省半嵗所上一百八疏黨禍作屢徙昌化軍三年釋歸曲端鎮戎人建炎中

  烏珠窺江淮張浚議出師端曰宜訓兵秣馬俟之浚不悦罷端兵柄再謫海州團練使萬州安置

  烏珠舊作兀术今改正趙鼎聞喜人以故相謫吉陽軍王年潛居深處門人故吏不敢通問

  惟廣西帥張宗元時餽醪米秦檜聞之命本軍月具存亡狀鼎乃自書墓中石記鄉里及除拜𡻕月

  又書銘旌云身騎箕尾歸天上𰚾作山河壯本朝遂不食死李光上虞人紹興中以叅知政

  事斥泰檜懷姦誤國連謫瓊州安置居八年移昌化軍怡然自適年逾八十精力不衰亭臺扁詠多

   出其胡銓廬陵人紹興中以樞密院編修疏請斬秦檜王倫編管新州後新州守張棣訐

   銓與客倡酬謗訕再謫吉陽軍二十六年秦檜死乃得歸

  ︹列女︺︹漢︺珠崖二義珠崖令後妻及前妻女也女名初年十三繼母連大珠以為繫臂令

   死送喪還法内珠入關者死繼母棄之九𡻕兒取置鏡奩中皆不知也及關候索得珠問誰當坐初

   曰初心惜之夫 人不知也母亦曰此珠妾之繫臂妾當坐關吏執 筆書不能就乃曰母子有義知此

   坐之不忍後乃知九𡻕兒内焉︹唐︺符鳳妻字玉英鳯以罪徙儋州至南海為獠賊所殺劫

   玉英英乃紿賊請更衣有頃盛服立於舟罵曰受賊辱不知死自沈於海︹元︺林友仁母

   李氏瓊山人年二 十五而寡守節泰定中海北憲副阿喇表其 門 阿喇舊作阿刺今譯改

   唐柏壽女五妹瓊山人至正中陳之瑚亂與其 從妹俱被執語妹曰我必不免於 辱

   汝幼尚可求生乃紿賊曰家破親亡何所歸將焉用縳賊然之釋其繫即投江死時年十八

   道安妻林氏文昌人至正十四年陳之瑚殺道安林𢉉其夫遂噉土哽咽而絶

   良可二女其先相州人宋魏公琦之後子孫有宦於瓊者為文昌人良可長女年十八次

   女年十六至正二十一年賊攻韓氏寨諸兄皆力戰死母遇害二女𢹂手投江而死蔡徴為之傳贊

   ︹明︺賈岳妻程氏瓊山人前所鎮撫凱之女洪武中歸岳四年而岳病篤程嚙指血誓

   以同死及岳卒程親視舍殮夜沐浴整衣自縊年二十一解縉為作傳馮那有妻王

   氏澄邁人嘉靖四十四年海寇至境其夫與衆拒之為賊所殺氏縊以殉林維翰妻

   陳氏儋州人嘉靖中維翰赴省試卒氏聞畫夜號慟比喪還自縊死時年十九同邑林任重妻

   范氏夫亡守節隆慶中為叛兵劫去奮罵不辱被殺謝應昇妻韓氏瓊山人年二十

   為海寇曽一本所擄罵賊遇害同邑許撝謙妻陶氏陶舜卿女金孃均於隆慶中倭陷海口被掠不

   林有原妻李氏澄邁人萬厯中為海賊所擄厲聲罵賊令速殺竟被刃死

   瑛妻程氏定安人年二十喪夫舉遺腹于託乳保撫之慨然曰夫有子矣與其後死而失

   節不如同穴之爲愈遂自縊死林繼統女淑温文昌人年十六受瓊山沈魴聘魴死

   女易服守志會海寇掠其家挾至海脅之不從碎首而死同邑王高賓妻華氏萬厯二年與其女並

   爲海寇林鳳所執堅不屈母女俱被殺又韓文濬妻呉氏爲海寇許萬載所執觸石而死賊怒碎其

   黎天注妻邢氏文昌人天注凡天池負官租府差潘六符宗達持郡符行拘值

   天池天注皆他往六等窺邢姿拘之去至東坑投宿氏以衣易油明燈達曙六等不敢近次日至宗

   達家夜逼之氏厲聲叱罵六懼去氏遂自縊事聞旌表置六等於法同邑李七孃許字瓊山黄氏盜

   劫其家被執義不受辱齧舌求死賊知不可犯散去憤被賊執遂自縊又呉氏傑妻林氏歸始三月

   夫死父母以家貧欲奪其志氏自縊以殉彭裕妻馮氏㑹同人夫卒自縊以殉

   邦佐妻王氏樂會人夫溺死於流馬渡氏往投水殉之知縣劉叔鼇爲勒旌烈碑

   希曾妻李氏臨高人擄於賊抱柱大罵被殺馮啟妻楊氏為賊所擄楊方負幼子賊先

   殺其子以脅之卒不屈死又謝某妻韓氏歸母家遭寇劫紿賊返其母與子當相從賊信之母及子

   行後自投於海後其家夢氏持繖行海畔次日求之果於破繖下𫉬屍顔色如生温瀾妻

   陳氏昌化人百户榮女符蚺蛇作亂陳與三子一女俱被執厲聲罵賊曰我名家婦女豈受汚

   犬豕奪刀先殺其女遂自刎時同邑張氏與夫孫廣學俱被掠賊欲置張他所張正色曰即死吾夫

   婦惟一處死賊殺其夫張罵不絶口亦被殺張鵬翼妻史氏萬州人夫殁粤西喪

   歸氏自縊柩旁同邑紀欽明妻陳氏夫死自縊鄉人哀而合葬之

  ︹本朝︺王紹寰妻黄氏澄邁人順治十一年為黎寇所掠不屈被𢦤同邑吳奮洙妻李

   氏年二十黎寇執之力拒遇唐李是揖妻呉氏年二十二被賊掠至陽橋入河死王昌言

   妻陳氏定安人順治六年昌言以廕生從師擊賊陣亡舉家為擄陳紿賊釋其姑及子度己

  去逺罵賊死邢光楊妻林氏文昌人年二十而寡遺孤甫二𡻕撫之成立順治九

  年潘賊行劫執之殺其子林罵賊遇害王家輪妻楊氏㑹同人夫亡守節順治十

  六年 旌蕭士彦妻慕容氏崖州人年十八夫死截髮自誓撫孤子成立順治十

  四年 旌呉蔭昌妻高氏瓊山人夫亡守節同邑陳應熊妻李氏並康熙年間 旌

  邱紹蘭妻王氏澄邁人康熙十九年海賊掠鄉被執逼之不從遇害同時曽相國妻

  陳氏亦遇賊抗節死莫伊妻王氏定安人夫亡守節康熙六十一年 旌程演

  妻韋氏定安人為黎所擄厲聲大罵遇害屍𭧂三日顔色如生林家垍妻張

  氏文昌人夫亡守節康熙四十七年 旌同邑雲志颺妻陳氏康熙五十八年 旌許 定

  斌妻雲氏文昌人康熙十二年為海賊所掠投海死王家瑛聘妻陳氏

  臨高人家瑛殁陳縞素往持夫所遺衣不食死周國璽妻葉氏瓊山人夫亡守節雍

   正七年 旌同邑馮兆英妻王氏洪嘉素妻黄氏周乘穹妻潘氏陳今興妻吳氏陳宏綽妻鄭氏許

   世華妻馮氏均雍正間 旌莫斯始妻張氏定安人夫亡守節雍正五年 旌同

   邑王琨妻蔡氏莫昭斗妻陳氏黄和鳴妻莫氏莫沂妻劉氏林挺松妻梁氏均雍正年間 旌

   天相妻邱氏文昌人夫亡守節雍正元年 旌符旺妻賴氏文昌人旺

   死一慟而絶黄獻珪妻楊氏樂會人夫亡守節同邑何龍焜妻陳氏並雍正六年

   陳鴻謨妻符氏瓊山人夫亡守節乾隆二年旌同邑呉毓奎妻伍氏陳燫妻

   王氏陳宏藝妻曾氏馮偉運妻呉氏呉有要妻陳氏楊朝選妻劉氏黄元先妻陳氏陳邦祚妻劉氏

   陳毓英妻周氏羅輝斗妻黄氏吳世卿妻蔡氏梁啟學妻王氏黄為弼妻呉氏黄瑞妻陸氏馮潤妻

   陳氏王君極妻陳氏林茂妻唐氏吳文淑妻陳氏蒙維燦妻鄭氏郭瓊泰妻林氏杜鍾麟妻李氏玉

   麟妻張氏杜常輝妻游氏梁萬邦妻王氏王元輔妻潘氏貞女周建賢聘妻盧氏烈女林文學聘妻

   王氏均乾隆年間 旌李遇天妻蘇氏澄邁人夫亡守節乾隆三年 旌同邑陸

   挺秀妻徐氏王大猷妻某氏王國勝妻姜氏陳士輝妻邱氏李遇妻王氏李潤新妻蔡氏李材俊妻

   陳氏王之寶妻莫氏均乾隆年間 旌莫賢模妻周氏定安人夫亡守節乾隆七

   年 旌同邑黄鑑妻吳氏黄鏞妻王氏黄𨰜妻許氏黄正基妻陳氏莫豫魁妻王氏王守正妻鄧氏

   王霽妻程氏莫令模妻邱氏莫崇勲妻陳氏張奇勲妻呉氏呉運濟妻王氏陳廷鈺妻莫氏莫綬章

   妻邢氏莫震元妻周氏邱懋先妻方氏洪綱妻王氏莫阮妻周氏黄鋐妻許氏均乾隆年間 旌

   陳志賢女文昌人年及笄未字遇强暴不從捐軀明志乾陸四年 旌同邑節婦蔡宏俊

   妻符氏林淮仁妻王氏潘箕命妻葉氏鄧昌林妻韓氏張柄瑛妻邢氏張洪祐妻許氏何文偉妻馮

   氏范京科妻林氏貞女韓淑騰聘妻葉氏均乾隆年間 旌馮瑜妻王氏會同人夫

   亡守節乾隆五年 旌同邑黎敷妻王氏符業銘妻王氏李楊源妻林氏王巂成妻李氏王晉涖妻

  何氏何嗣菼妻張氏梁九華妻林氏馮斯烻妻施氏均乾隆年間 旌翁琳妻蔡氏

  樂會人夫亡守節乾隆十二年 旌同邑王宏才妻黎氏王演妻何氏王殿龍妻馮氏陳宗舜妻黄

  氏均乾隆年間 旌馮廷選妻李氏臨高人夫亡守節乾隆三年 旌同邑王峻極

  妻符氏林耀峩妻王氏呉廷甲妻陳氏薛振龍妻李氏子彦士妻王氏均乾隆年間 旌黄甲

  林妻羊氏儋州人夫亡守節乾隆三十六年 旌同州薛國偉妻羊氏梁國頤妻何氏沈

  培妻胡氏沈鏞妻王氏邢登第妻蔡氏均乾隆年間 旌楊士紱聘妻陳氏

  人未嫁夫亡守節乾隆六十年 旌顔德備妻陳氏陵水人夫亡守節乾隆三十六

   陳 克書妻裴氏崖州人夫亡守節乾隆二十一年 旌王鈞妻

  鄭氏瓊山人夫亡守節嘉慶三年 旌同邑王緯章妻符氏馮漵妻雲氏馮棟妻雲氏馮枚妻

  韓氏呉琮妾謝氏呉典繼妻徐氏許子恭妻吕氏陳以安妻王氏曾魁文妻郭氏貞女林其文聘妻

  謝氏鄺瀧功聘妻陳氏均嘉慶年間 旌王夑妻呉氏澄邁人夫亡守嘉慶元年

  旌同邑曾楷妻辜氏陳學藩繼妻鄭氏王立中妻林氏王徳昭妻呉氏纙元升妻馮氏李巨材妻唐

  氏烈婦陳某妻魏氏邱某妻李氏均嘉慶年間 旌張元峻妻黄氏定安人夫亡守

  嘉慶五年 旌同邑莫紹宗妻葉氏二十五年 旌于炎妻邢氏文昌人夫亡守

  嘉慶十六年 旌同邑韓明中妻雲氏林所堅妻雲氏貞女符振鏘聘妻陳氏黄任珍聘妻呉氏

  均嘉慶年間 旌黄國棟妻王氏會同人夫亡守節嘉慶十九年 旌王廣

  運妻龍氏樂會人夫亡守節嘉慶十三年 旌李應垣聘妻楊氏

  人未嫁夫亡守節嘉慶七年 旌同州節婦卓儒珍妻許氏十三年 旌林氏女名苕黄感

  恩人年十六未字遇强𭧂捐軀嘉慶二十年 旌

 ︹仙釋︺︹宋︺白玉蟾字如晦本葛長庚變姓名世為閩人以祖任瓊州而生自號海瓊子好飲

  不見其醉博洽羣書作文未嘗起草善篆隸妙寫梅竹能入水不溺竟莫知所終所撰有羅浮山志

  並詩集行於世

 ︹土産︺金唐書地理志瓊州崖州振州儋州萬安州貢金寰宇記新崖州貢金華金有華采者

  唐書地理志崖州萬安州貢銀唐書地理志崖州貢珠玳瑁唐書地理志崖州貢玳瑁

  明統志崖州又出車渠蜜蠟寰宇記瓊州産唐書地理志振州貢斑布寰宇記瓊州産

  吉貝唐書地理志瓊山義倫寕遠有鹽寰宇記瓊州儋州皆産蘇木出黎峒明統

  志各州縣俱出土蘇木紅豆木黄楊木又儋萬崖三州花黎木萬州出烏木唐書地理志振

  州貢五色䕨盤寰宇記瓊州産白䕨儋州産白藤花明統志崖州出藤檳榔宋史地理志瓊

  椰子輿地紀勝樹似擯榔葉如鳳尾吉陽所産為上明統志諸州縣皆出文昌者為上

  棋子寰宇記舊崖州出寰宇記瓊州出煎沈黄熟等香儋州産煎沈香出深峒輿地紀

   勝萬安軍出沈香一兩之直與白金等明統志崖州萬州及瓊山定安臨高等縣出沈香又出黄速

   海漆輿地紀勝海南有野花如芍藥土人目為倒粘子漬以為膠可代柿油東坡名之曰

   海漆明統志瓊山縣出瓊枝輿地紀勝出樂㑹縣海岸明統志文昌樂會會同三縣出一名

   石花波羅蜜果輿地紀勝瓊州出大如斗剖之若蜜其香滿室寰宇記讂州産

   高良姜益智子乾栀皮儋州産高良姜相思子舊崖州産紫貝葉










                        協修官許應藻恭 纂

                        總纂官廖鴻藻恭覆輯

                        校對官丁 泰恭 校

大清一統志

 南雄直隸州在廣東省治東北一千三百里東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三百四十里東至

  江西贛州府信豐龍南兩縣夾界一百四十里西至韶州府曲江仁化兩縣夾界一百八十里南至

  韶州府翁源縣界二百五十里北至江西南安府大庾縣界九十里東南至龍南縣界二百五十里

  西南至翁源縣界二百二十里東北至信豐縣界二百里西北至大庾縣界二百里本州境東西距

  二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東至信豐縣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始興仁化兩縣夾界一百六十

  里南至始興縣界九十里北至大庾縣界九十里東南至龍南縣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始興縣界

  四十里東北至信豐縣界二百里西北至大庾縣界二百里自州治至 京師七千三十五里

︹分野︺天文牛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之域戰國屬楚秦為南海郡地

  漢為豫章郡南埜縣地見舊唐書地理志元和志以始興縣本漢南海地誤

  三國呉永安六年分置始興縣屬始興郡晉及宋

  齊因之梁天監六年析始興置安遠郡隋平陳郡

  廢大業三年屬南海郡唐武徳四年屬韶州五代

  南漢乾和四年分置雄州宋開寶四年曰南雄州

  寰宇記以河北路有雄州故加南宇屬廣南東路宣和二年改保昌

  郡元至元十五年改南雄路屬海北廣東道明洪

  武元年改南雄府屬廣東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嘉慶十一年改為南雄直隸州十六年復

  陞為府十七年又改為直隸州領縣一

  始興縣在州城西一百里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十里東至本州界八十里西至

  韶州府曲江縣界七十里南至韶州府翁源縣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本州界五十里東南至江西贛

  州府龍南縣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翁源縣界一百十里東北至本州界八十里西北至仁化縣界

  九十里漢豫章郡南埜縣地三國呉分置始興縣屬始興郡晉及宋齊因之梁置安遠郡隋平陳郡

  廢屬南海郡唐屬韶州宋開寶四年改屬南雄州元屬南雄路明屬南雄府 本朝嘉慶十一年

  府為州屬南雄州

 ︹形勢︺控帶羣蠻𬓛㑹百越傑然峙於一隅宋修城記枕楚

  跨越為南北咽喉

 ︹風俗︺俗雜夷夏宋倅廳題名記地雖褊小無異珍之産以來

  四方之民而土性温厚有膏沃之田以為家給之

  具宋洪勲修學記

 ︹城池︺南雄州城州治所曰斗城宋皇祐初建外為顧城元至正中建皆為故城周七百二

  十七丈門五有池保昌舊治在焉明成化五年小北門至牛軛潭築土城三百餘丈沿河固以木

  柵謂之新城嘉靖四十三年沿河復築水城今皆稱為新城廣一千一百三十一丈有奇亦門五無

  池 本朝順治十四年修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七年乾隆十三年重修始興縣城

  百四十八丈門三池周東南西三面明天順中土築成化間甃甎 本朝順治十五年修康𤋮二十

  一年三十八年乾隆十六嘉慶二十五年重修

 ︹學校︺南雄州學在州城小東門外宋慶厯中建州學洪武元年改府學 本朝康熙十

  年修嘉慶十一年仍改州學十三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九名始興縣學在縣治東宋嘉

  定中建元天厯中遷縣西明萬厯十五年復建舊址 本朝康熙元年乾隆十二年重修入學額

  數十二名道南書院在州城西舊有天峰書院明成化中建凌江書院 本朝康熙五十

  五年建久圯嘉慶二十年重建併為一改今名文明書院在始興縣城内康𤋮五十九年

  墨江書院在始興縣治西康熙三十八年按舊志載正學書院在南雄府城義

  倉前明喜靖間建孔林書院在保昌縣東一百里宋建隆七年建今並廢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一萬七千六百有五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三十三萬二千一百六十一名口又屯民

  男婦共八千五百七名口

 ︹田賦︺田地山塘共一萬七百四十五頃八十四畝二分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三萬七千七十二兩

  六錢五分六釐遇閏加徴銀九百一十七兩三錢四分九釐米四千一百八十二石二斗八升七合

  二勺屯田共一百四頃四十五畝四分有奇額徵屯米二千二百五十九石二斗九井七合五匀

 ︹山川︺馬鞍山在州東八十里其高千仞以形似名天峯山在州東八十里山形陡峻

   高插霄漢山半有洞曰真仙巖其上有泉洪崖山在州東九十里高數千仞周五十里崖石

   平曠有修竹茂林之勝油山在州東一百二十里山有小穴出油居人取以為利後嫌穴小

   鑿之油遂絶上有龍潭歲旱禱雨輒驗相近有象山後有羅漢山青嶂山在州東南四十

   里高約百丈狀如展屏松檜森蔚瀑布潺湲山半有古寺唐時建蓮塘山在州東南八十

   里下有蓮池今堙龜湖山輿地紀勝在州東南八十里上有滴水瀦為小湖舊云有二龜

   游泳其中故名馮大山在州東南一百五十里形勢高聳山頂寛平可容千人金馬

   山在州南二里狀如馬背一名赤馬山又名府案山三峯山在州西南四十里有文秀

   瑞龍瑞雲三峯巾山寰宇通志在州北三十里端正如巾凌江水繞其西麓其東有威鳳崗高

   八十餘丈與大庾嶺相接九姑山在始興縣東六十里卓立如筆自梅嶺分派至此下有九

   機山在始興縣南十里一名玲瓏巖方輿勝覽石峯平地拔立有石室虚曠葛仙嘗煉丹

  於此荆州記機山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絲竹金石之聲舊志山𫝑盤鬱

  巖洞甚多下三巖曰半月天光觀音上三巖曰獅象玉龍通天又有草名疏璃莖如香芹食可止風

  筆架山在始興縣南二十五里三峯奇秀中峯尤尖聳謝公山在始興縣南三十里

  峯巒秀拔視諸山獨高相近有白牛山在筆架之西為邑前嶂五峯突兀亦名五魁山腰有龍池池

  上有石壇産異竹玉山在始興縣南一百里昔有人嘗𫉬璞於此桂山在始興縣西南

  一百里陵阜屈曲桂木叢發人多以為藥故名獅石山在始興縣西五里為縣水口第一山

  其前為球山天馬山在始興縣西十五里高三十餘丈九鳳山在始興縣西方

  輿勝覽天柱峯在縣西二十里峭秀奇拔無支峯贅阜屹然撐天梁天監中九鳳翔集故又名九鳯

  丹鳳山在始興縣西北五里輿地紀勝梁天監中有九鳳飛一鳳翔此故名大庾

  嶺在州北漢書元鼎中越相吕嘉反破將軍韓千秋於石門函封送漢節於塞上後漢書郡國志

   南埜縣有臺嶺輿地志臺嶺即塞上今名大庾水經注連水出南康縣涼熱山山即大庾嶺五嶺之

   最東故曰東嶠唐張九齡開路記初嶺東廢路人苦峻極開元四載使左拾遺張九齡相其山谷之

   宜革其攀險之故歲已農隙人斯子來役匪踰時成者不日轉輸不以告勞高深爲之失險元和志

   大庾縣在始興縣東北一百七十二里從此至水道所極越之北疆也嶺本名塞上漢伐南越有監

   軍姓庾城於此地故名高一百三十丈又曰大庾嶺在湞昌縣北五十六里白氏六帖大庾多梅南

   枝既落北枝始開輿地紀勝大庾嶺去保昌縣八十里又引劉嗣之南康記云庾嶺多梅亦曰梅嶺

   高一千三百五十丈唐張九齡奉詔開鑿至嘉祐中造甎甃砌成路 按諸說則古之大庾嶺應在

   今縣西北近江西崇義縣界今所謂大庾嶺即水經注東溪所出之石閻山九齡所謂嶺東廢路也

   其曰梅嶺祇以多梅之故或謂以梅鋗得名殆未足據又縣志有小庾嶺在大庾嶺東南四十里

   塔嶺在始興縣西十里爲縣水口第二山其北有犀牛嘴山去縣二十里江口之所謂𮞉龍山

  龍王巖在州東一百餘里楊厯巖在州西北二十里山嶺方廣百餘丈奇峯

  環繞飛泉瀉空相傳漢時樓船將軍楊僕經此故名鐘鼔巖在州東北八十五里中有二石

  叩之分作鐘鼓聲仙女巖一名闞象山在州東北一百里輿地紀勝中有二仙像相傳秦

  時二女子於此得道飛仙珠龍巖在始興縣東十五里春夏瀑布如垂玉龍南石巖

  一名小武當山在始興縣東七十里巍然峭壁半嶺有巖洞廣可一畝内有真武銅象官石

  巖在始興縣西四十里高七十餘大廣八里許石泉巖在始興縣西北八里上有瀑布

  碎珠崖在州蓮溪一都一峯尖鋭插八雲表迤東怪石巉巖高可百尺飛瀑如練山腰則水

  石相激如傾萬斛珠璣輝映林谷俗名跌碎水姮娥嶂在州大庾嶺之東相傳葛洪煉母之

  地産仙茅白猿洞在州東北八十里梅嶺下深百歩許舊有白猿居之倉石在州西北

  三十里高百餘丈廣數十故輪囷如倉東江一名始興水在州東南源出大庾嶺流經靈潭

   鳥源至何村與昌水合又至城西與凌水合環抱郡邑如𬓛帶西南流入始興縣北又西入韶州府

   曲江縣界荆州記始興郡有東江發源南康大庾嶠下南流西轉與北江合水經注東溪水出始興

   東南康縣界石閻山西流與連水合亦名東江又名始興水又西邪階水注之又西經始興縣南又

   西入曲江縣 按東江至曲江縣西注北江後始有始興大江之名所合者溱水非湞水也舊志以

   道元始興水之名遂混於始興大江且悉目為湞水今以道元本文正之墨江在始興縣西一

   里源出翁源縣界下流二十里至江口與東江合舊傳水黑如墨故名修仁水在州南三

   十里源出江西龍南縣界西流一百三十里至修仁都入東江横浦水一名樓船水亦名凌

   江水在州西源出大庾嶺南流經始興縣西合北江史記南越列傳元鼎五年主爵都尉楊僕為樓

   船將軍出豫章下横浦鄧徳明南康記大庾嶺四十里至横浦寰宇記樓船水在縣北五十里出庾

   嶺之西傍嶺横流輿地紀勝凌江水在縣西北百步湫濼交㑹清泠瀰漫宋天禧時有凌皓知保昌

   縣興水利農人感徳因號曰凌江 按樓船水本以樓船將軍出此得名相近有楊厯巖亦以楊僕

   所厯為名也向以凌江為樓船水則凌江即横浦無疑連水在州西一名鰱水水經注連水

   出南康縣涼熱山連谿南流注於東溪庾仲初謂之大庾嶠水寰宇記鰱水源山上凌江以春多鰱

   魚因名 按連水本合東江而發源則異寰宇記鰱水似是俗傳之訛昌水在州北六十里

   源出江西信豐縣界下流經延福蓮溪二都又四十餘里至州城西與凌水合入東江長圃

   水在州東北四十里源出梅嶺南流入東江朔水在始興縣東一百里源出江西信豐縣界

   甜菜嶺月朔即漲晦即減因名又涼水在縣東南二十七里源出江西信豐縣界律竹嶺皆西流入

   邪階水省志涼水在縣東南五十里源出天柱山猺人洞朔水在縣東南八十里源出江西龍南縣

   界蓋即水經注邪階之别源也邪階水一名清化水一名階水在始興縣南經縣西北受朔

   水涼水入東江水經注邪階水源出始興縣東南邪階山水有别源曰巢頭重嶺衿瀧奔湍相屬徂

  源雙注合為一川又西北注於東江寰宇記有邪渚正渚二水皆出始興郡輿地紀勝邪階水在縣

  南一百三十里源出翁源縣東北丹桂嶺荒入縣西十五里與保水合通志清化水在縣南一百五

  十里源出翁源縣界下流與朔水合流至墨江按府志以邪階水源出謝公山西北流十五里至

  羅陂與官石水合縣志以墨江即古邪階水誤肥水在始興縣西南十五里源出曲江縣雲溪

  嶺東北流入邪階水官石水在始興縣西十五里源出曲江縣界由黄坑逆流二十五里至

  塔岡與墨江合躍溪在始興縣東八十里源出江西龍南縣界西北流七十里至杜安村又名

  杜安水與東江合輿地紀勝杜安水在縣東北三十八里源出江西信豐縣深窖鐵子源西流入保

  九牛瀧一名龍𦋐水在州南五十里下有深潭水自山巔流注潭中響應遠近

  雲瀧在州西南四十里羣峯險峻泉水飛流高下成潭深不可測龍鬚潭在州東五

  十里相近又有石鑊潭二潭相望其深不測相傳有龍蟄其下澹源在始興縣東南三十里出

  謝公山與墨江合又陸源在縣北五十里合東江温泉有四一在州東南五十里一在州南

  三十里一在州西北十里一在始興縣南一百六十里卓錫泉一名霹𩆝在州北大庾

  嶺東自石穴湧出相傳六祖過此渴甚以杖㸃石遂湧清泉鳳井泉在始興縣東一里梁

  天監中鳳凰嘗集於此洗鉢泉在始興縣東北三十八里連城寺相傳傳大士洗鉢處

 ︹古蹟︺湞昌故城在州城西南元和志湏昌縣西南至韶州陸路二百三十里嗣聖元年

  始興北界置北當驛路南臨湞水文獻通考韶州領湞昌縣後又改爲保昌縣輿地紀勝引圖經云

  避宋仁宗名改正階故城在始興縣西蕭齊置梁移始興縣來治而故縣廢元和志縣西

  南至韶州一百九十四里寰宇記縣西七里有蕭齊正階故縣城尚存府志宋淳熙丁巳郡守黄邵

  遷治陳坊嘉定丁丑縣今趙彦偃遷許塘紹定初燬於寇端平甲午縣令方遘重創元元貞元年

  治陸源後以舟楫不通復還故治縣志陸元村在今縣東北四十里北岸都有故縣址 按南齊志

   始興郡有令階縣梁書邵陵王綸子確大同二年封正階侯隋志始興縣齊曰正階梁改名當是齊

   置令階尋改為正階梁大同後移始興來治也始興故城在今始興縣西北三國呉置梁

   大同後移治正階縣因廢安遠廢郡在始興縣北梁置隋書地理志始興縣有梁置安遠

   郡隋平陳改郡置大庾縣十六年廢大庾縣入始興唐書地理志大庾嶺東北有安遠鎮元和志安

   遠鎮在始興縣東北一百五十里蓋即安遠故郡保昌廢縣在州治故城中漢豫章郡

   南埜縣地三國呉以後為始興縣地唐嗣聖元年析置湞昌縣屬韶州五代南漢時為雄州治宋天

   聖初改曰保昌為南雄州治元為南雄路治明為南雄府治 本朝初因之嘉慶十七年改府為州

   庾勝城在州北漢元鼎五年樓船將軍楊僕出豫章擊南越禆將庾勝城而戍之故嶺

   一名大庾其東四十里勝弟所守名小庾越王城在州北秦并六國越復稱王自𦤎鄉踰零

   陵至於南海梅鋗從之築城湞水上奉王居之湞水出梅嶺築城當在嶺閒故梅嶺又稱越王山

  鼻墟在始興縣南王隱晉書大泉陵縣北部東五里有鼻墟象所封叱馭樓在州北大

  庾嶺上宋余靖有詩瑞相堂在州治内宋守章得象入相時有瑞蓮之異故名後郡守李著

  景慕䘏公改曰慕郇稍東有靜春堂亦著建梁太子書堂在始興縣南相傳梁昭明

  太子往尋傳大士講經居此種玉亭在州治内旁有小池環植白蓮又聽雨亭一名八卦

  亭在瑞相堂後俱章得象建望遠亭在州治西北宋章得象建外有凝紫拄笏捲雨三軒

  郭祥正有詩通越亭在州北大庾嶺又來雁亭亦在大庾嶺宋余靖皆有詩三松

  臺在州東名勝志宋嘉定時呉人張震謫雄寓光孝寺見三松蒼翠偃蹇因作臺登眺梅鋗

  故宅在州北梅嶺嶺有紅梅驛驛有城當嶺之路半累石為門南北以此為中相傳鋗所家焉

  張九齡故宅方輿勝覽在始興縣南山幽水秀花木長春几案户庭皆石𤥨就新志在

  縣西南一百里桂山下

 ︹關隘︺太平關在州南門外太平橋明天順二年巡撫葉盛置以𣙜鹽税亦名鹽關後移置韶

  州府曲江縣秦關在州西北即横浦𨵿史記南越列傳趙佗行南海尉事移檄告横浦關曰

  盜兵且至急絶道聚兵自守輿地紀勝引南康記云庾嶺四十里至横浦有秦時關今懷化驛也

  按秦關當在今州西北界而輿地紀勝獨云在縣東北四十里府志又以梅關為秦關皆非

  關在州北大庾嶺宋史嘉祐八年廣東轉運使蔡抗兄挺提刑江西因同平易嶺路立關於嶺上

  顔曰梅關以分江廣之界寰宇記梅關在保昌縣北八十里大庾嶺上最高且險府志又有小梅關

  在保昌縣東北四十里小梅嶺上山徑荒僻路通三洲五渡信豐龍南諸處舊有土城明嘉靖中改

  砌甎城又中站遞運所在縣北梅嶺東火徑村去縣七十里與江西南安府接界嘉靖三十六年

  峝寇出没與南安府共築城設兵戍守平田凹隘在州東一百二十里相近有白石岡

  隘州東又有楊婆嶺隘臨江西信豐縣九渡水冬𤓰隘在州東南八十里其地有犁壁山近

   龍南又東有上瀧頭隘又東南十里有南畝隘芋頭隘在州西五十里又百順側隘在州西

   北一百二十里百順隘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縣北又有茶園隘為府境通道又北有新茶園隘極

   險峻又北有紅梅隘桂了山隘在始興縣南一百二十里接翁源縣界寰宇記雄州南至

   翁源縣杜嶺為界一百七十五里蓋即此通志有猪子峽隘在縣東六十里沙田隘在縣東八十里

   花腰石隘在縣東南五十里涼口隘在縣南五十里河溪隘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楊子坑隘在縣西

   二十里上臺隘在縣北五十里黄田隘在縣東北五十里明時皆設隘夫防守平田巡司

   在州東南一百里洪武二年百順巡司在州西北一百里洪武十年

   梅巡司在州東北九十里明洪武十六年置於梅關下後遷於此清化逕巡司

   在始興縣南一百里洪武十五年通濟鎮在州東六十里又漿田鎮在州東八十里

   圓田鎮在州東南六十里上朔鎮在州東北八十里沙水鎮在州東北三十里宋嘉定中嘗

  置沙水驛後又置沙角巡司於此又烏逕路在州東大黄里路通江西信豐縣明置土黄巡司於此

  並久墨江鎮在始興縣南四十里黄塘鎮在始興縣東北五十里明洪武二年

  設黄塘巡司於縣東北四十里北岸都十六年徙於縣東北八十里黄塘江口正統九年又徙於此

  南雄所在州治西明洪武元年東郭營在始興縣東又水哨營在縣西墨江

  口皆明崇禎四年置通志又有界灘斜潭江口江水四堡皆明初置防江修仁堡在州西南

  舊志又有古塘塘角等堡皆江防巡哨所凌江驛在州南宋置曰寄梅驛明初改名又有懷

  化驛在州北懷化鄉宋嘉定中置久廢黄塘驛在始興縣北水驛也洪武十四年置於

  縣東北六十里黄塘江口正統九年遷於黄田鋪隆慶五年又遷於始興江口又舊有階口驛在縣

  西南十五里今皆廢

 ︹津梁︺太平橋在州治正南門外宋初創浮橋開禧中易以石名曰平政寶慶中更名萬春明

  改曰太平又崇濟橋舊名水口橋在州東五里元建長逕橋在州東二十里宋政和中建又十里有

  駟馬橋一名沙水橋宋嘉定中建萬年橋在州西二里凌江上舊名清泰橋宋建又修仁

  橋在州西南二十里宋淳熙中建鳳凰橋在州北三十里宋景德中有鳳凰集於溪岸故

  三博橋在州東北十五里宋知州黄𡷫建又長圃橋在州東北四十里元至正中建欄

  口橋在州東北一百二十里宋紹興中建興東橋在始興縣東一里宋建曰青石橋 本朝

  順治中重修改今名竹笪橋在始興縣西南三十里元泰定中建仙師橋在始興縣

  西北十五里今名通濟老黄塘橋在始興縣東北二十里又二十里有都安橋跨杜安

  水相近有九獅石橋

 ︹隄堰︺連陂在州西南二十里宋知州連希覺築又葉陂在縣北明洪武三年知府葉景龍築

  凌陂在州西北二十里宋天禱中保昌縣令凌皓築溉田五千餘畝恒豐陂在州城北

  三里又泰豐陂在城東四十里安豐陂和豐陂均豐陂俱在城北三十五里俱 本朝嘉慶年間修

  斜潭塘在始興縣東北十五里又三口塘在縣東北二十五里都安塘在縣東北四十

  里塘角塘在縣東北六十里達州界添子地塘在始興縣西十里又五里有羅圍塘又五

  里有江口塘又十里有高基嶺塘又十五里有羅碑塘又五里有總鋪塘達曲江縣界

 ︹陵墓︺︹隋︺麥鐵杖墓在州西北百順都︹宋︺邱必明墓在州東北蓮溪都園

  ︹明︺陳徳文墓在州滿湖塘蕭守中墓在州五里山蔡愈濟

  墓在州城南百里插水塘譚太初墓在始興縣楊陂逕

 ︹祠廟︺昭忠祠在州城隍廟後本朝嘉慶八年張文獻祠一在州學講堂東宋

  嘉定中建一在梅嶺雲封寺前元至正中建祀唐張九齡四先生祠在州東二里宋寶慶

  中建祀周子二程子朱子真徳秀作記梁侯祠在州東一百里地名黄團祀宋嘉定中死

  事將梁滿忠孝祠在保昌故縣治後宋嘉定中建祀知州趙善偰父子及叅軍黄樞等八人

  明正德中遷府學嘉靖中又遷社學五忠侯廟在州西北一里宋紹定中建府志五侯謂

  周劉張及二鍾亡其名俱洪州人嘉定中李原竊發郡守趙善偰禱祠下賊遂遁境賴以安賜額曰

  嚴塘廟在州北六里明統志後周時有陳將軍亡其名討南海賊戰死人爲立廟

 ︹寺觀︺曉真寺在州城内唐咸通時建相近有覺真寺宋太平興國時建延祥寺

  東二里宋祥符時建有浮屠九級相近有仁壽寺宋景定時建前有古榕一株陰覆數畝光孝

  寺在州東三里唐武德中建相近有報本寺舊名金相寺唐咸通中建花林寺有二一在

  州城南十里石前都一在上朔都梵雲寺在州北宋祥符時建雲封寺在州北大

  庾嶺唐建名梅花院宋祥符時賜今額俗名挂角寺上封寺在始興縣東南三里唐貞觀四

  年勅建後燬宋景徳四年重建改名官石寺明成化八年又改今名又崇惠寺舊名龍江寺唐建又

  永興寺在縣東北四十里鶴鳴觀在州東九十里宋元豐中有白鶴翔集故名又有天符宫

  宋祥符時建元妙觀在始興縣城東宋治平初建二仙壇在州北大庾嶺上明

  統志相傳劉許二仙煉丹於此今壇側有仙茅

 ︹名宦︺︹宋︺張雍安徳人太平興國初以薦出知南雄州涖事恭謹人以清幹重之章得

  象浦城人大中祥符中知南雄州善持法渾厚有容凌皓籍未詳天僖中知保昌縣爲民

  興利伐石堰水灌田五千餘畝凌江之名蓋由皓始蕭渤吉州人皇祐閒以殿中丞知南雄州

  精敏過人不撓於劇儂寇報至亟築斗城備之民得安堵連希覺籍未詳崇寕中知南雄州

  伐石築陂引水灌田民感其惠呼爲連陂云黄樞南豐人慶元中爲南雄司法叅軍峝寇犯

  州樞督餽餉因畫䇿破之賊憤甚率萬衆空巢至官軍敗樞罵賊死事聞贈通直郎趙善偰

  籍未詳嘉定中知南雄州與其子汝振禦峝寇俱死程琳臨川人寶慶進士性剛果多智慮調

  南雄州法曹紹定中盜鐵鑿猛虎倡亂琳戎服與摧鋒將李繼協謀鼓勇擒二酋以功辟保昌令卒

  民肖像於忠孝祠曾逢龍寕都人景炎初為新㑹令趙溍遣就熊飛禦元軍於南雄力戰

  師潰乃正衣冠自縊死︹元︺張摶霄襄陽人至順中為南雄路總管廉介寛平觀民務農

  時𣙜鹽多攘利卒不奉檄議賦茶亦不聽官軍掠取民木輒抑之雄民建碑頌焉劉中孚

  吉水人至正十四年為南雄推官嘗辨富民徐氏通盜之誣釋三十人湖寇圍城急長官强之降曰

  吾頭可㫁不可降也城卒賴以完︹明︺葉景龍麗水人洪武初知南雄府築陂河塘村引

  凌水灌田五千餘畝民號葉公陂鄭述莆田人正統中知南雄府修凌陂溉田五千餘畝復

  業者三百餘家憫庾關役夫久困以𣙜鹽羨餘代民僱役闔邑賴之劉實安福人天順閒知南

  雄府持廉秉公有中貴出其地銜實抗已誣奏之逮下詔獄實上章自理帝知其誣將釋之而實己

  死郡人立祠祀之陳翰英諸暨人成化中南雄同知韓雍論其破流賊功第一攝郡省一

  切夫役焚始興盤坑紗帽石伏莽之患頓息流民聞風皆復業廖輊崇仁人嘉靖中知保昌縣

  性剛介霍韜起吏部侍郎所至長吏跪迎輕獨長揖㑹南海令缺尚書汪鋐難其人韜曰無踰廖輕

  者遂調任能負所舉云

 ︹本朝︺鄭龍光平湖人順治六年知南雄府以一僮二僕自隨繩牀布被多補綴痕客入其室

  無敢以私請者嘗省荒過五斗嶺遇虎衆欲還龍光叱曰知府以民事入山虎曷為來驅之虎果遁

  陸世楷平湖人順治十三年知南雄府捐俸建天峯書院置田畝供俎豆令諸生肄業其閒

  南雄人士至今猶思念之潘名世仁和人順治初知保昌縣愛民如子律己以廉時軍需孔

  亟李成棟檄民輸布千疋名世抗辭力爭成棟怒坐以他事戮之籍其貲無長物百姓莫不流涕

  楊楙武强人康熙五十二年知南雄府有廉惠聲建凌江書院置膏火田士之貧者給以錢米

  一時文風丕振去後民立祠祀之

 ︹人物︺︹漢︺梅鋗越之後越亡更姓梅至南海臺嶺家罵民因呼為梅嶺秦末鋗引衆歸呉芮從

  沛公攻降析酈入武關以功多封臺以南十萬户為臺侯︹南北朝︺︹陳︺譚瑱始興人陳

  初從侯安都破留異於桃枝嶺拜假節雲旗將軍異投陳寶應於閩復帥舟師討之俘寶應并擒異

  送都擢本郡太守︹隋︺麥鐵杖始興人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開皇中除車騎将軍從

  楊素北征突厥每戰先登進柱國遼東之役請為前鋒力戰死時虎賁郎將錢士雄孟金義並死之

  鐡杖贈光祿大夫宿國公諡武烈麥孟才字智棱鐵杖子果烈有父風官虎賁郎將江都

  之難與虎牙郎錢傑糾合恩舊欲於顯福宫邀擊宇文化及事洩為化及所害傑士雄子也︹五

  代︺︹南漢︺楊洞潛字昭元始興人劉隱薦試大理評事清海建武節度判官因為畫䇿

  取湖南容管諸州及劉巖繼立表為節度副使御史中丞巖建國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一切制度

  皆出其規畫︹宋︺鄧酢字賓禮始興人紹興初詣闕上書召試授官進攻守三畧上嘉納之

   後知䖍州䖍化縣夏秋二賦自為書與民吏不及門而集䖍卒據城猖獗諸邑洶洶獨䖍化有備帥

   府以聞詔攝郡事即督兵攻城克之厯官至廣西運判劇賊凌鐵嘯聚並海以西皆震酢奉命討之

   縛其二渠以獻釋脅從者萬八千人卒贈奉直大夫直秘閣胡銓為銘其墓梁滿保昌人嘉

   定二年江西峝賊犯境滿率鄉民禦於柯水⿰土㓜 -- 坳戰死居民立祠祀之邱必明保昌人咸淳中

   進士官韶州簽判德祐二年元兵逼梅嶺熊飛戰敗城陷必明被執不屈為所殺︹元︺麥文

   貴保昌人以博學薦厯集賢學士與修宋遼金三史︹明︺陳德文字文石保昌人洪武

   十九年舉文學厯按察使使西域居十二年采風作詩比歸進之成祖擢僉都御史後修西域志多

   據其言又以隨征迤北功進右僉都御史蔡愈濟字汝忠保昌人永樂舉人厯蒼梧旴𣅿教

   諭擢監察御史按河南陜西甘肅所至克振風紀奸貪屏跡嘗條陳鈔法諸事皆見施行奉命讞獄

   南都推情訊鞫多所平反士論韙之馮學明保昌人宣徳中以貢入大學厯工部主事禮部

   郎中正統十四年扈征陣亂六軍從臣皆南奔有鄉人謀與同歸謝曰君辱臣死將安之乎遂陷於

   蕭守中字必常保昌人永樂舉人授户部主事覈餉鳳陽諸衛留守司餽百金力拒之

   厯南吏刑二部郎中景泰中出守黎平千户姜洪誣砦民通苗守中力雪其𡨚全活甚衆王文

   欽字宗堯保昌人宏治舉人授松陽知縣時劉瑾當權賄賂公行文欽以質直忤上官罷歸瑾復

   坐以他事罰米三百石輸邊貧不能辦郡守王啟代輸之陳界字徳輝始興人嘉靖初督學魏

   校以行取士甚重之由庠貢於禮部逮謁選有姻宗訖致書冡宰辭以三不可既為長洲縣丞以部

   運入京宰相私人諷以州判可得昇却之比復任移病竟歸道陞石埭知縣終不赴譚太初

   字宗元始興人嘉靖進士選工部主事出為江西副使力振風紀遷廣西右叅政有賑飢㓛隆慶初

   累官户部侍郎督倉場貴戚大臣侵民産躬親按閲多斥還之民後拜南京户部尚書引病歸家居

   讀書里人罕識其面卒諡莊懿陳王政保昌人任貴州都司都事天啟中安邦彦之亂困守

  危城死於陴閒巡撫李橒奏贈通判

 ︹本朝︺葉增保昌諸生順治丙戍流寇圍烏逕村父逢焜為賊所得增入賊巢求以身代賊不允

  遂抱父大哭賊並殺之逢焜門人黄自升以救逢焜父子亦被殺譚宗祥保昌人明季田

  荒糧虛宗祥捐貲開墾康熙丙戌丁巳流寇竊發里人避居土圍宗祥散給貲粟戸口賴以安全遇

  榖貴輒平糶貧乏者悉周之人懷其徳肖像以祀劉里堯南雄增生弟理培貢生八世同

  居一門八十餘人理堯治家衣食必均理培教誨子弟皆循謹孝及嘉慶中 旌

 ︹流寓︺︹唐︺李處𫎇天寶間官廣東得代行至南雄適祿山擾亂長安因寓本州望梅鄉大衝

  村尋︹宋︺趙子崧字伯山燕懿王五世孫崇寕進士宣和間官宗正少卿除徴猷閣直

  學士靖康末降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紹興二年復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貶所朱敦

  儒河南人紹興中避亂客南雄州張浚奏赴軍前計議弗起

 ︹列女︺︹宋︺李科妻謝氏保昌人紹興五年䖍盜入村有欲犯之者謝唾其面曰可碎萬

  段不汝徇也盜怒殺之羅氏李氏保昌人並逸其夫族宋末盜掠其村二婦相約義不

  受辱一投水一赴火死︹明︺鄒永泰妻謝氏保昌人生子忠未幾永泰疾篤語婦

  曰吾家貧安可以老親幼子累汝謝泣曰養老撫幼妾職也忍見鄒氏兒為人奴隸乎夫卒蠶織以

  奉舅姑喪葬盡禮教其子為儒金華宋濂為立傳同邑李貴崇妻蕭氏年十七貴崇客死撫孤守節

  家貧無倚晝夜紡績子稍長遣從師學郡以事聞詔旌其門鍾鼎妻鄧氏始興人天

  順中廣西流賊掠其家鄧紿賊曰我有白金藏他所與爾共取賊信之同至井旁遽抱幼子投井賊

  怒下石擊之後七日出其屍貌如生同邑張綸妻羅氏弟絃妻沈氏羅年十七沈年二十歸夫家兩

  年而綸與絃相繼卒俱無子舅姑憐其少欲嫁之二婦以死誓均守志不渝羅年七十五沈年六十

  七乃終嘉靖中以狀聞詔旌雙節又楊某妻何氏亡其夫名年二十守節至九十二卒鄧成章妻梁

  氏楊玉琮妻何氏杜詩妻黄氏徐學偉妻何氏梁紅妻何氏弟繪妻林氏陳禹道妻何氏何德高妻

  賴氏均以節孝聞汪佺妻屈氏保昌人年二十六佺卒家貧子幼奉孀姑蕭氏以孝

  成化十一年旌湛若水有詩紀其事黄錫妾鄧氏始興人年二十崇禎辛未

  寇入城被執鄧給賊曰汝既𫉬我何相逼為及暮托以浴遂入室易衣自經同時有袁大和妻何氏

  城破墜井死黄金耀妻邱氏始興人崇禎中流賊肆掠與其夫共攜子逃至南塘

  賊追急揮淚别夫曰君可抱兒疾走妾終於此矣遂赴水死黄銘女名超秀始興人崇禎

  末流賊入境超秀年十五與其嫂郭氏閤户自經死周茂才妻汪氏保昌人為流賊

  所掠厲聲罵賊奪刀自剄同邑歐陽應泮妻彭氏彭睦妻林氏汪溢妻李氏裴文遜妻周氏歐陽起

  瑚妻彭氏李濬妻張氏王應聖妻戴氏何泮妻周氏金建谿妻陳氏均夫亡守節

 ︹本朝︺朱壽朋妻羅氏保昌人順治五年遭賊掠與夫慟訣行至凌江赴水死同時有

  廖招姐甘起元妻蔡氏及女敬姐譚沂妻温氏尹勲猷妻陶氏梁映霄妻温氏均遇賊不屈自盡

  郭凌漢母盧氏妻盧氏始興人流賊劫寨被圍姑婦同聲罵賊赴火自焚

  王四靈妻李氏始興人夫死不食矢以身殉家人防之稍懈投繯死陳儀妻

  鄒氏保昌人夫亡守節康熙四十二年 旌同邑何良璧妻歐氏四十八年 旌蔡子

  瑗妻邱氏保昌人夫亡守節雍正七年 旌同邑葉炳然妻郭氏鄧鏊妻劉氏譚熙洽妻

  朱氏郭鏗妻何氏賴體元妻董氏烈婦甘作棟妻張氏均雍正年閒 旌陳自樹妻徐

  氏始興人夫亡守節辟纑以事翁姑壽七十五卒同邑賴修妻朱氏均雍正十二年 旌

  日章妻蕭氏始興人夫亡守節乾隆三十八年旌同邑烈婦林觀養妻劉氏陳士元

  妻李氏鍾松養妻湯氏范朝古妻劉氏蕭良才妻謝氏均乾隆年間 旌郭有樹妻葉

  氏南雄人夫亡守節嘉慶二十五年 旌

 ︹仙釋︺︹晉︺葛句容人嘗棲坽瓏巖煉丹弟子黄野人隨之洪既仙去留丹柱石間野人得一

  粒服之爲地行仙謝公始興人不知何許人常在一山修行丹成不知所去人因呼此山爲

  謝公山明舊志謝公山在縣南三十里最高根盤十餘里與白牛山相對昔有謝姓者辟穀其閒後

  仙去故名︹宋︺善清保昌人姓何八歲出家得法於黄龍草堂建炎中羣盜環繞山谷曰必見

  黄龍長老善清出因與款語随機開諭盜悔悟釋所掠老幼數千人

 ︹土産︺絹九域志南雄州貢明統志府出蒸紗布蕉布單竹寰字記南雄州土産練爲

  蔴可以爲布嫩石寰宇記南雄州出嫩石可爲鍋釡石墨明統志出始興縣南五里

  小溪中長短巨細似墨楊慎丹鉛錄始興縣小溪中産石墨婦女取以畫眉名畫眉石

  志南雄府産鍾乳石斛

大清一統志

 連州直隸州在廣東省治北七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四百四十五里東至

  韶州府乳源英徳兩縣夾界二百四十里西至連山㕔界五十里南至廣州府清遠縣並肇慶府廣

  寕縣夾界三百二十里北至湖南桂陽州臨武縣界一百二十五里東南至英德縣界二百六十里

  西南至連山廳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湖南郴州宜章縣界一百十里西北至湖南永州府江華縣

  界一百四十里本州境東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五里東至陽山縣界一百四十里西

  至連山廳界五十里南至陽山縣界二十五里北至臨武縣界一百里東南至陽山縣界四十里西

  南至連山廳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宜章縣界一百十里西北至江華縣界九十里自州治至 京

  師七千四百二十五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荆州之域春秋戰國屬楚秦為長沙

  郡地漢置桂陽縣屬桂陽郡後漢因之三國呉甘

  露元年分屬始興郡晉因之宋泰始六年置宋安

  郡泰豫元年郡廢屬廣興郡齊屬始興郡梁天監

  六年置陽山郡隋平陳罷郡為連州大業初改州

  為熙平郡唐武徳四年復曰連州天寶元年改為

  連山郡乾元元年復曰連州屬嶺南道舊唐書地理志屬江

  南西五代初屬楚後屬南漢宋亦曰連州連山郡

  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七年升連州路總管府屬

  湖南道十九年仍為連州屬廣東道又升桂陽縣

  為州屬湖南道後隸廣東道明洪武二年併桂陽

  州入連州尋廢十四年復置連州屬廣州府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升直隸州領縣二陽山連山嘉慶二

  十一年升連山縣為直隸廳今領縣一

  陽山縣在州東南二百里東西距一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十里東至韶州府英德縣界

  七十五里西至連山廳界一百里南至廣州府清遠肇慶府廣寕兩縣夾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本州

  並韶州府乳源縣夾界八十里東南至英德縣界六十里西南至廣西梧州府懷集縣界一百三十

  里東北至英德縣界八十里西北至本州界六十里秦南越陽山關地漢置陽山陰山二縣屬桂陽

  郡後漢省陽山入陰山三國呉孫皓復置陽山縣改屬始興郡晉及宋齊因之梁屬陽山郡惰屬熙

  平郡唐屬連州五代及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屬桂陽州明洪武二年改屬韶州府十四年屬廣

  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五年改連州為直隸州縣屬焉

 ︹形勢︺陸有邱陵之險水有江流悍激横波之石廉利

  侔於劍㦸韓愈送區冊序山秀而宣靈液滲漉原鮮而膴

  卉物柔澤林富桂檜土宜陶旊石侔琅玕水孕金

  碧荒服之善部炎裔之涼墟劉禹錫刺史廳壁記

 ︹風俗︺溪山鍾美風俗醇厚南方佳部朱葆石路記

 ︹城池︺連州城内城周五百四十八丈門三劉宋元徽閒土築明洪武二十八年甃石 本朝

  順治十五年康熙二十四年雍正十一年乾隆六年重修外城周五百七十三丈門四水門六三

  面臨湟水東北遶池明天順中土築 本朝康熙四十年甃石雍正十年十一年乾隆三十四年

  慶二十年重修陽山縣城周四百丈門四池長三百二十丈明天順七年建嘉靖二十四

  年重建 本朝順治九年康熙十三年四十二年重修

 ︹學校︺連州學在州治南宋端平元年建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 本朝順治十二年修康熙

  十年六十年乾隆二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十名陽山縣學在縣治東岡宋崇寕間建

  至元二年遷於縣西四角塘明洪武十四年建舊所 本朝順治十一年重建康熙二十年

  雍正二年嘉慶二年二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南軒書院在州城内雍正五年建

  星江書院在州峯圓堡乾隆十七年建西溪書院在州東坡觀乾隆三十二

  桂香書院在陽山縣東舊名陽溪書院康熙四十九年建乾隆二十年更名培風書

  嘉慶九年改今名 按舊志載天衢書院在連州城北靜福山五代時郡人黄損讀書處丞相書

  院在州城西宋張浚嘗寓此尊韓書院在陽山縣東祀唐韓愈今並廢謹附記

 ︹户口︺人丁無原額雍正五年編審人丁二萬四千一百三十九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二十九萬八千

   五百名口又屯民男婦三千一百九十六名口

  ︹田賦︺田地山塘共五千七百九十七頃七十二畝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一萬二千五百六十九兩

   五錢五分七釐遇閏加徴銀六百三兩七錢二分米二千八百五十石六斗四升八合四勺屯田共

   一百三十二頃六十六畝六分有奇額徴屯米一千六百八十二石一升一合四勺

  ︹山川︺順山在州東唐劉禹錫記邑東之望曰順山由順山以降無名而相依者以萬數迴環鬱

   遶曡高爭秀西北朝拱於九疑乃州之第一山也明統志巾山在州東五里一名翠巾峯平地湧起

   高百餘丈崔嵬冠於羣峯其木多楠柘之屬舊志巾山即順山也下有甘泉寶華山

   東南四里常生雲霞又三里有南岡山捍蔽水口白羅山在州南四里峭拔壁立青白相

    間一名挂榜山又南有文筆山貞女山在州南水經注匯水厯峡南謂之貞女峡峡西岸高

   巖名貞女山山下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狀如女子故名貞女峽古來相傳有數女取螺於此遇風雨

   晝晦忽化為石隋書地理志桂陽縣有貞女山輿地紀勝貞女峽在桂陽縣南十五里通志楞伽峽

   在州東南十五里雙崖壁立垂石飛瀑傾注深潭下有貞女石即貞女峡也宋葉適有鑿楞伽峽記

   崑湖山在州西十五里輿地紀勝在州西北二十五里有水流出桂溪入合江水州志謂之

   天際嶺高千丈周百里接連山縣界蒼崖峭壁森然羅列下有二水夾山而流春夏暴漲匯聚成湖

   曰崑白鶴山在州西四十里高五十丈石峯四面如掌明統志世傳有陳真人煉丹於

   此後騎白鶴上昇因名桂陽山在州西北唐書地理志桂陽縣有桂林山本靈山天寶八

   載改名九域志桂陽縣有桂陽山州志在州西北五十里北有石洞廣三百二十歩狀如堂宇藤蘿

   垂蔽若帷幕奇石錯列如龜羊内有神廟鄉人禱祠輒應山下有泉東流入韶方山在州西北

   隋書地理志桂陽縣有方山輿地紀勝與九疑山對高下相𩔖舊志在州西北九十五里東南有水

   流過盧峒達湟水靜福山在州北寰宇記在桂陽縣北五十里梁有廖沖者家於此山先

  天二年飛昇刺史蔣防仰慕高風刻石為碑輿地紀勝又謂之靜禪山州志三峯尖秀高一百三十

  丈峯巒環抱松檜葱鬱唐杜光庭以為七十二福地之一山後有虎跑泉又北八里有廖仙岩周二

  里有梯級可上巔有石穴軒豁玲瓏儼如臺閣前有煉丹池四時不竭芙蓉山在州北六

  十里五峯列峙状如芙蓉相近有桄榔山上多桄榔故名鄧公山在州北輿地紀勝在桂陽

  縣北七十里昔太守鄧約葬子於此舊志在城西北四十里其狀如蟹一名騰空山葢别一山也

  北山在州東北一里怪石周遭其陽有燕喜亨唐韓愈有記寶源山在陽山縣東三

  十里産石黑鉛居民嘗採取之明時禁不復採鍾唐山在陽山縣東五十里俗傳有鍾

  唐二人學道於此因名銅沙山在陽山縣西南輿地紀勝在陽山縣西南七十里産銅

  馬丁山在陽山縣西南一百三十里接懷集縣界陽巖山在陽山縣西九域志陽山

  縣有陽巖山輿地紀勝在縣西十二里日出先照此山故名舊志兩峯上聳亦名丫髻山大東

   山在陽山縣西北五十里當連州之東故名賢令山在陽山縣北二里以唐韓愈得名一

   名牧民山岡巒横列中峯聳立曰金峯東有游息洞又東有朝陽洞石崖山在陽山縣東北

   二里上有石壁如屏牽船嶺在州南輿地紀勝在州南五十里東有古路長二里上有白石

   一雙鄉人呼為雙女神梅花嶺在州西二十里其上舊多梅花黄蘖嶺在州西北

   接湖南藍山縣界盧溪水出此合望峯在州西南十五里翹然高起狀如老人傴僂踞坐在

   右數小峯環而仰之俗呼為白面峯圭峯在州西北十里高百丈衆山環遶惟此峯端立儼如

   冠峯在州北五十里高聳冠於羣峯其下有水流三十餘里為蛟龍江龜峯

   山縣東二十五里香岡在陽山縣東十里上多蕙草明月岡在陽山縣南六十五

   里有白石圓如璧月夜有光其前為七星岡以七岡相連故名秀巖在州西北五里平地突兀

   形如負龜周二里許上有懸石如滴翠乳一名大雲巖眼水巖在州西北四十五里可容

   數人上有石竇晴則日光透射其下溪水出焉穿石巖在州北五里兩峯對峙中有巖洞可

   容數百人相近有觀音岩在水口四面俱石山腰爲巖仙人巖在州東北里許一名寒居

   洞下有流杯池石龍巖在陽山縣南十里中有二石龍儼然天成石鐘巖在陽山縣

   西四十五里一名龍巖有東西二洞龍涎峡在州南五里有水泉發源九陂流二十里忽隱

   不見乃自峽面山腰吐一小乳噴流而出一名龍頭峽同官峽在州南二十里接陽山縣

   界俗呼爲晾紗峽轉一曲爲同官口口有洞曰玲然洞洞中有廣厦數閒韓愈有遊同官峽詩 按

   韓愈同官峽詩今集中作同冠峽三峽在陽山縣東少南七十里接英德縣界春水漲時舟

   人待之經旬不能上下鍾乳穴在州境及陽山縣境通典連州有乳穴三十二陽山縣有

   乳穴十九唐柳宗元記石鍾乳餌之㝡者也楚越之山多産焉於連者獨名於世匯水

   桂水又名盧水源出州西北東南流經陽山縣南㑹洭水又東南流入韶州府英德縣界史記南越

   尉佗傳元鼎五年秋衛尉路博德為伏波將軍出桂陽下匯水徐廣曰匯一作湟漢書地理志桂陽

   匯水南至四㑹入鬱林過郡二行九百里水經注匯水出桂陽縣西北上驛山盧聚為盧溪水東南

   流經桂陽縣故城謂之匯水又東南流出桂陽南厯峽南出謂之貞女峽又合洭水又東南入陽山

   縣界輿地紀勝盧水北出黄蘖嶺通志盧溪在州西雙溪西北二十里源出於藍山流合朱岡水又

   合高良水厯楞伽峽南出注於龍潭是為洭水州志有葉溪在州西北八十里下盧村亦曰盧溪源

   出藍山縣界繞州西而下曰湟水洭水一名陽溪自湖南郴州宜章縣流入州界合匯水東

   南流經陽山縣南又東南入韶州府英德縣界水經注洭水又東南入陽山縣右合漣水口又東南

   流與斟水合又東南左合翁水陽山縣志陽溪自州界龍湫潭南合同官水下龍宫灘至縣治繞城

   南而東合通儒青蓮二水穿三峽而東至含洸其龍宫灘在縣西十五里奉化水一名湟水

   亦名黄水在州城北寰宇記桂陽縣有奉化水輔國水上下盧水高良水同官水五水合為一江從

   縣東北流至州城下輿地紀勝奉化水源自宜章黄莽山輔國水源自藍山華陽龍岡坑界山合流

   南至州城通志湟水出郴州南黄岑山又名黄水南流至連州合匯水州志奉化水在城北六十里

   即星子司水又有潭源水在州北八十里源出猺山潭源洞螺村水在州北五十里源出本州山泉

   羊蹄水在州北三十里源出長合山黄嬌水在州東北五十里源自浦下鄉皆西入盧水九陂

   水在州南三十里源出文筆山北流二十里而洑至龍涎峡入匯水高良水在州西州

   志源出連山縣上葉山東徑辰溪為大穫水又長徑水亦出上葉山至採陂合流又西入湟水

   峒水在州西北九十里又眼水在州西北六十里源自山泉又石馬瀧水源自西嶺又保安水

   在州西北四十五里源自田萊邱俱流入盧溪通儒水在陽山縣南源出馬丁龍川諸山東

   北流合魚水入湟曰通儒水口在縣東一十五里安樂水在陽山縣西三十二里源出安

   樂山三處垂流東流四十里入湟水斟水在陽山縣北水經注斟水導源近出東岩下穴口若

   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而注洭水輿地紀勝引湘水記云斟溪西通江水其穴若井一名

   湘穴通志斟水在縣東二里源出東岩南流四里為湘泉俗亦謂之桃江又有兩溪水源出東北乳

   源縣流至縣東北蓮塘合斟水入湟海陽湖在州東文獻通考桂陽有海陽湖輿地紀勝在

   縣東北二里唐大厯初道州刺史元結到此修創林洞通小舟遊泛五溪在州西寰宇記在桂

   陽縣西有滄浪水崑湖水横溪白水葉腐溪水相思白水合為一江州志在城西二十里合方山眼

   水崑湖水上葉辰溪𫉬水為一流入盧水龍湫潭在州南十五里潭内有三穴甚深而寒水

   源出穴中懸流飛瀑經久不竭又龍潭在州西五里上下盧水交注於此雙女潭在陽山縣

   南五十里縣志俗傳有二貞女溺此每晴霽有雙鯉見則雨雨久雙鯉見則晴上有瀑布生焉

   湯有二一在州南六十里平地湧出西入湟水一在陽山縣西三十里湟溪之南泉出穴中四時

   皆熱可以已疥潮泉在州南十五里輿地紀勝在桂陽縣南有山泉從山出每二月以後至初

  秋則每日丑時水湧至申時止八月以後至初春從申時湧流至丑時止濂泉在州東北順山

  下州志宋周敦頤嘗遊此又育德泉源出䢴峯山西流至企嶺分爲二一至舊桂陽治西厯長街出

  天澤橋一經嘉魚石過唐王廟出通莊橋皆入湟

 ︹古蹟︺桂陽故城即今州治漢置縣屬桂陽郡武帝本元鼎四年討南越伏波將軍路慱

  徳屯桂陽待使者五年遂出桂陽下湟水是也三國呉改屬始興郡以其舊屬桂陽故謂之小桂晉

  書陶侃執劉沈於小桂梁書王琳自廣州入援江陵將兵自小桂嶺北下皆即此隋大業初爲熙平

  郡治唐爲連州治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升縣爲州明初省陽山故城在今陽山縣東

  漢置縣爲侯國屬桂陽郡漢書王子侯表陽山侯宗長沙孝王子初元元年封是也宋書州郡志陽

  山本漢舊縣後漢曰陰山屬桂陽呉始興郡無此縣當是晉後立水經注洭水南經陽山縣故城西

  又經陽山縣南故含洭縣之桃鄉孫皓分立爲縣與宋志異唐屬連州元和志在州東南一百四十

   七里本南越置關之邑漢破南越以為縣後漢省晉重置在洭水南神龍元年移於洭水北即今治

   縣志陽山鎮在縣南二里即漢故縣 按水經注陰山縣東北有陽山故城即長沙王子宗之邑此

   是漢縣無疑其在洭水南者當是孫呉所立晉因之不改若元和志所云移於洭水北者定為今理

   蓋縣治凡三易矣岡溪廢縣在州西北宗書州郡志泰始六年立岡溪縣泰豫元年

   陰山廢縣在陽山縣北後漢置屬桂陽郡呉屬湘東郡齊時廢水經注洣水又西北過陰

   山縣南本陽山縣也縣東北猶有陽山故城即長沙孝王子宗之邑言其勢王故塹山堙谷改曰陰

   雙溪閣在州西南雙溪上宋紹興間州守王大寶建張浚有銘致一堂

   東宋歐陽獻可讀書之所張栻有賦濯纓堂在州西北舊湟川驛宋張浚謫居與子姪讀書

   處有列秀亭在州學東南宋張栻書額燕喜亭在州北山下唐王仲舒為連州

   司户叅軍時建韓愈有記釣魚臺在陽山縣東半里塔溪之右有石磯縣志唐韓愈送區冊

  序與之蔭嘉木坐石磯投竿而釣陶然以樂宋嘉定初簿尉始作臺磯上

 ︹關隘︺雞籠關在州西石泉鋪西七里路通連山廳湟谿關在州西北史記尉佗檄告

  湟谿關絶道自守蓋在今州西北湟水上唐書地理志陽山縣有故秦湟溪關恐誤陽山關

  在陽山縣西北史記尉佗檄陽山關曰盜兵且至急絶道聚兵自守元和志故關在縣西北四十里

  茂溪口當騎田嶺路通志陽山關在縣北七十里朱岡巡司在州西北一百里東坡觀

  洪武二年置於州西北一百里朱岡 本朝雍正十一年移駐仍舊名七鞏墟巡司

  在陽山縣南明洪武二年置星子墟巡司在州東北 本朝嘉慶二十一年移駐此改今名

  潭堡巡司在陽山縣西北淇潭堡明洪武二年西岸巡司在州西北正統四年移駐陽

  山縣青蓮水口仍舊名 本朝雍正十年名青蓮乾隆二十八年復移駐此改今名青龍

  鎮在陽山縣東九域志縣有桐臺青龍二鎮縣志青龍鎮在縣東三十五里桐臺鎮在縣南十里

   舊置桐臺驛於此元末廢連州所在州治西明洪武二十八年建隸清遠衛東營

   東三里又南營在州南二里其北為中營西營在州西一里北營在州北七里又石蔗營在州南二

   十八里馬嶺營在州南三十里沙坊營在州西三十里皆官營也又流沙營在州東十五里界灘營

   在州東三十里竹水營在州南五十里金坑口營在州西南十五里唐沖營在州西四十里皆鄉民

   高灘營在陽山縣西北六十里接連山廳界係八排三坑SKchar2出入之路明成化中置後

   廢 本朝順治十五年復置三江城在州境高良峝周二百八十丈 本朝康熙四十三

   銀場有二一在州南同官峡一在陽山縣西北九域志桂陽縣有同官一銀場陽山縣有

   銅坑一銀場陽山縣志有銀坑二一在縣西北同官場大寶嶺一在元魚場赤岩宋元符崇寕閒歲

   上貢銀六千八百餘兩明永樂四年星子墟在州東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年置巡檢司

    本朝嘉慶二十一年移於陽山縣七鞏墟以州判駐此

 ︹津梁︺通莊橋在州城内大街又通匯橋在州城南門内宋刺史鄧魯建湖光橋

  城北唐元結自舂陵來遊鑿湖瀦水作橋於其上登橋一覽湖光如練因名武安橋

  山縣西南三十五里又七拱橋在縣西南通儒鄉

 ︹隄堰︺龍腹陂在州龍口村相傳東漢有袁氏兄弟三人築堰塘在州三樂鄉又力本

  陂在朱岡上里洞溉田千頃水障在陽山縣通楚門外明萬厯三年築長百餘丈以䕶城垣

   本朝康熙中修

 ︹陵墓︺︹唐︺劉瞻墓在州東翠峯寺東︹南唐︺孟賓于墓在州北靜福山虎頭

  ︹南漢︺黄損墓在州西北高良梅花嶺︹宋︺邵煜墓在州東諌議灣︹明︺

  曾象乾墓在州東巾峯山下

 ︹祠廟︺昭忠祠在州城東門 本嘉慶八年五賢祠在州學内宋端平中郡守

  劉元長建祀唐韓愈劉禹錫宋朱子及張浚張栻劉相祠在州城東北祀唐劉瞻

  文公祠在陽山縣東釣臺上茨太守廟在州城内育德泉南祀南漢桂陽太守茨

  郭將軍廟在州城外後街北祀漢偏將軍郭孚孚曾從路博德征南越後人於駐兵

  處立廟祀之

 ︹寺觀︺光孝寺在州城内城隍廟西劉宋時建連州寺在州南二十里唐建香積

  寺在陽山縣北浦下鄉宋紹興元年延真觀在州西白鶴山陳真人煉丹處唐永昌時

  清虚觀在州東北靜福山梁廖沖居此修煉邦人因以為觀宋乾興中賜號靈祐真君

  中有御書閣

 ︹名宦︺︹唐︺韓愈鄧州南陽人德宗時上疏極論宫市貶陽山令遺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

  王仲舒祁縣人徳宗時由吏部郎貶連州司户在官如在家政暇闢地為燕喜亭昌黎

  韓愈爲記劉禹錫中山人元和中刺連州先是州人未有成進士者禹錫在州日以文章自

  適後大中中劉瞻始登進士文物漸盛人以爲禹錫振起之力爲多蔣防興州人寶厯中刺連

  州有惠政嘗疏楞伽峡水民甚便之︹宋︺董樞真定元氏人開寶三年大舉伐劉鋹令知連州

  兼行營招撫使嶺南平賜錢三百萬林概福清人知連州康定初上封事請行唐府兵法又請

  備蠻籍士民爲兵購猺人使守禦周敦頤道州營道人爲郴之桂陽令治績大著

  大寶潮州人建炎初知連州代還言連英循惠新恩六州居民纔數百非懋遷之地月輸免行

  錢宜蠲減高宗善之乃命廣西諸司具減疏聞李華建安人嘉定中爲連州司法楞伽峡壅水

  逆行爲患數歳華力任疏鑿三載功訖去任日聞有遷學之議猶留錢五十萬助役︹明︺侯禮

  臨桂人洪武中以國子生拜江西僉事左遷連州判官㑹猺獞劫掠經年禮至賊巢諭以禍福賊率

  衆向化末幾復據高良鄉禮再招徠之悉爲編氓秩滿陞本州知州殷貴無錫人成化中知陽

  山縣地窮僻少文貴為講律令俾知趨避大書為善最樂田字鏤板給之有兄弟爭田者開諭之感

  泣而去獄中置響板約曰冤未達者擊之多所平反卒於官民罷市巷哭陳九疇曹州人正

  德二年以刑部主事出知陽山縣勤於民事嘗積榖至一萬五千石以備賑貸後值歲饑存活者甚

  徐美邵武人隆慶二年知連州一夕微行有二婦張燈相謂曰是油如徐使君清明旦召

  詰之婦曰闔境皆為此言也賊酋陳龍周肆掠相戒不入連境美日皆吾赤子也往招之賊遂服

  趙文禎馬平人隆慶中知陽山縣時白芒老鴉稍佗三坑猺人為患文禎設方畧平定之又

  親往撫餘峝猺皆感悟願入民籍名其地為永化鄉又以春夏水漲湟水不能容屢有潰溢乃於城

  西築䕶城水障民至今利之

 ︹本朝︺屠洪基嘉興人順治八年知陽山縣馬寶難作死之潘元音華陽人乾隆五

  十四年知陽山縣作養人材嚴懲𥨸匪當時有夜不閉户之謡陳九敘福建人乾隆五十九

  年知陽山縣清慎明決振興學校甫半載調任去士民感頌弗衰

 ︹人物︺︹南北朝︺︹宋︺鄧魯字子約世居桂陽韶陂里性至孝四歲父戍邊泣别如成人元

  徽中舉秀才為郡小吏以上民閒藏書遣至京師詔補本郡太守多政績齊永明中贈司徒︹唐︺

  區澤字伯仁連州人少以學行重鄉閭州近荆衡民多流徙澤招集至門擇智勇者與貲經商

  編為什伍鄉里藉以捍衛隋大業中改州為熙平郡拜澤為郡守高祖代隋澤舉郡歸附荆粤得免

  於兵天下既定閉户謝事不受官爵士論高之李玊珪連州人少以義勇聞天寶之末與何

  昌期同應募赴義後為郭子儀部將子儀愛其膽力嘗置左右平安史復兩京與有力焉劉瞻

  字幾之桂陽人舉進士累遷至中書舍人出為河東節度使咸通十一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同昌公主薨懿宗捕太醫韓宗紹等送詔獄瞻上疏固爭帝大怒路巖韋保衡復譖之貶驩

  州司户叅軍天下謂瞻鯁直特為䜛擠舉以為冤僖宗立復中書侍郎平章事瞻為人廉約所得俸

  以餘濟親舊之窶困者家不留儲無第舍四方獻饋不及門行已始終完潔︹五代︺︹南唐︺

  孟賓于字國儀連州人少聰慧力學不倦晉天福九年進士能詩李若虚觀察沅湘大見稱

  賞陳堯佐亦謂五代以來詩人所不逮云︹楚︺石文德連州人好學博覽嘗讀後漢書摘其

  瑕疵數百條爲之辨駮識者謂史通不能過也素不善草隸詩律一日得晉帖及殷璠詩選摹倣久

  之遂迥出儔輩楚王名其鄉曰儒林︹南漢︺黄損字益之連州人梁龍德進士仕南漢官至

  尚書左僕射有桂香集行世與宋齊邱桑惟翰善每論天下事二人自以爲不及︹宋︺邵煜

  字日華桂陽人七歲能詩太平興國進士累官諫議大夫知廣州有惠政以循吏稱歐陽獻

  可字晉叔連州人領鄉薦嘗作見山臺記張浚亟稱之州苦上供銀額上書州郡乞奉蠲除人咸

  蔡齊基字夢得連州人著周易述解嘉定八年爲瓊州司錄時吕祖謙門人趙善譚進

  其書於樓鑰由是知名︹明︺李邦字直之連州人嘉靖進士知上虞縣有異政厯户科

  都給事中條陳時務指摘奸邪人多其直厯官太常少卿馬象乾本姓曾字體艮連州人萬

  厯進士由庶吉士厯官都察院僉都御史時東廠擅權象乾抗疏論之竟伏罪天下稱快後致仕卒

 ︹本朝︺莫之倣字節之陽山人順治八年馬寶之難之倣出穀助兵食城賴以全九年九月象

  寇復攻城之倣率義勇登陴助守城陷巷戰力竭被執不屈觸石死

 ︹流寓︺︹宋︺張浚綿竹人紹興十六年彗星出西方浚極論時事秦檜大怒令臺諫論浚以特進

  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宫居連州二十年

 ︹列女︺︹宋︺周渭妻莫氏名筌連州人州隸長沙馬氏與南漢相持渭為南漢俘𫉬後脱

  身北走筌年二十餘家貧二子幼父母欲嫁之筌泣不從紡績碓舂以給朝夕二子皆畢婚後渭官

  侍御累遷廣東西路計度轉運使因訪舊室復相見人皆異之︹明︺邵守琪妻楊氏

  連州人年十九夫死竭力養舅姑撫子誠中永樂庚子鄉試有司以聞旌之同州陳才惠妻嚴氏年

  十六夫死遺腹生一子父欲奪其志誓不從鄧曰惠妻黎氏年十七夫死守節終身又歐氏錦桂許

  字賈繼保未婚夫死即奔柩前誓守終身鄰婦勸之輒翦髮斷指以拒紡績絲枲自給年八十卒

  鄧惟明妻熊氏連州人嘉靖辛酉冬流賊寇境熊氏隨妯娌同舟避之舟為賊𫉬諸

  人皆就執熊抱其幼女赴水死又同州鄧氏夫姓名亡考隆慶辛未大龍水賊寇境被擄不受辱投

  陳張科妻鄧氏陽山人年二十七而寡食貧守子三鳳成立娶婦唐氏古五月

  而三鳳死唐年十七姑婦苦節終身

 ︹本朝︺陳子晉妻莫氏連州人夫亡守節事祖姑及姑盡孝順治四年土寇將臨城父

  母以舟迎之遠避莫抱幼子付其弟曰此陳氏一綫也弟善保之吾有二老姑在義不容去城破投

  井死同時有劉烜妻江氏投井死莫矜妻李氏名子秀不屈被殺陳歩鄉妻李氏名蘭玉為賊所執

  自沈於海嚴聖訓妻鄧氏連州人順治八年土寇掠鄉鄧誓不受辱𢹂二女潛匿山

  中忍飢不出而死廖錫封妻邱氏連州人夫亡守節雍正九年 旌同州何潤龍

  妻黄氏歐志泰妻何氏均雍正年閒 旌陳友韓妻黄氏陽山人夫亡守節雍正十

  年 旌同邑唐徳墉妻李氏歐陽衍修妻唐氏均雍正年間 旌葉常茂妻呉氏

  連州人夫亡守節乾隆二年 旌同州呉秉諤妻馬氏黄如鉉妻石氏梁燫妻曽氏廖永吉妻張氏

  李茂清妻唐氏呉武中妻石氏鄧林松妻唐氏均乾隆年間 旌

 ︹仙釋︺︹唐︺元慧嘗居連州寺韓愈重其戒操贈之以詩時吏部員外郎王仲舒貶連州司户叅

  軍甚愛敬之日與之遊稱為慧師

 ︹土産︺銀唐書地理志桂陽有銀明統志連州出宋史地理志陽山有銅坑唐書地理

  志桂陽陽山有鐵明統志連州出丹砂唐書地理志連州土貢唐書地理志連州土

  貢白紵細布宋史地理志連州土貢官桂鍾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