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與建國
作者:陈独秀
1938年4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政论
 1938年4月25日 《政论》旬刊第一卷第九期 署名:陈独秀

  近來新發現“抗戰建國”這一名詞,可以說是有深思遠慮的了。惟解釋各有不同,有人說抗戰勝利後再來建國,有人說一面抗戰,一面建國,我認為這兩說都是完全對。抗戰就是建國事業之一,並且中國已建國數千年,即以民國而論,二十七年前的辛亥革命,就已經是建立一個近代國家之開端。倘以建國作建設工業解,那便誠然非抗戰勝利後談不到,無論是內戰或對外戰爭,都是破壞經濟的,尤其是對外戰爭,海口被封鎖,交通被破壞,機器原料之輸入都很困難。原有的工業基礎都很難維持,民族工業之大規模的發展,更是夢話了。

  為了要明白建國即建立近代國家之整個概念,以及戰後會出現一個什麽形態的國家,我們首先必須明白我們現今處在全世界歷史發展的什麽時代。自從十五六世紀一直到今天,本是資產階級性的民主革命時代,法西斯特運動,乃是這一整時代的大流將轉變為另一時代之暫時的逆流。這一逆流象征著前一時代行將完結,另一新時代快要到來,在前此五六百年整個民主革命時代,各國所完成之主要的民主任務是:

  民族的國家獨立與統一,

  立憲政治之確立,

  民族工業之發展,

  農民解放。

  在這一時代的各民族,必須完成這些民主任務,才能夠摧毀舊的封建經濟與政治,開展新的較高的生產力和新的政治制度,以成功所謂近代國家,即多多少少民主制的國家。

  為什麽要國家獨立與統一?因為非脫離國外非民主的壓迫和國內的分裂,一切經濟政治都不能自由發展。為什麽要確立憲法政治?因為非如此不能確定政府的權限,保障人民的權利,使全國人民的智力和道德能夠普遍的發展,以增加整個國家的力量。為什麽要發展工業?因為非如此不能增高國家物質的力量和提高人民生活與文化,以減殺整個民族文化方面的落後性。為什麽要解放農民?因為非如此不能根本摧毀封建的社會勢力,繁榮本國工業的國內市場,這便是我們建國的整個概念。

  在歷史上各民族完成這些民主任務的動力,並非先天的限定是那一階級,英國是資產階級完成的,法國是小資產階級聯合工人完成的,德國和意大利是資產階級聯合地主貴族完成的,俄國是無產階級聯合農民完成的。各國所完成的民主任務雖有程度上的不同,而無根本上的差別,即在落後的東方如日本明治維新以來,也完成了某些民主任務,所以她也勉強算是一個近代國家。

  中國辛亥革命,也是企圖步武歐美,建立一個近代國家;雖然成立了民國,產生了憲法與國會,民族工業也開始萌芽,然以國外及國內巨大的阻力,所謂民主革命任務,並未真實的完成,因此乃有一九二五——一九二七的第二次革命和此次抗日戰爭。辛亥革命、北伐戰爭,都是建國運動,並且是建立近代國家之主要的基本的運動,即民族的國家獨立與統一。

  處在全世界歷史發展之民主革命時代行將完結而東方猶未完結的中國,民主任務不完成,即建立近代國家的根本問題不曾解決,在國內外任何事變中,這些國家根本問題都會很自然的提到全國人民的面前,成為革命的酵母。

  目前的抗日戰爭,是建國事業中之主要的基本的事業,除開國際因素外,單就國內社會勢力而言,誰能夠有實力有決心來領導這一戰爭,完成國家獨立(即收回以前所有喪失的主權)與統一,並且能夠解決農民何題,誰便能夠安然掌握政權,建設他素所主張的政治形態和工業制度: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生產制度及財產關系,都截然不能混合並行,社會政策並不是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仍然是資本主義,因此在這一建設時期,政權黨只能自行其是,除非在野黨斷然言行一致的放棄其階級立場,是不能像在對外戰爭中和階級性不同的黨派合作的,這時階級性不同的政黨,只有站在在野的反對派地位。

  如果國內各種社會勢力都不能夠完成民主任務,來建立一個近代國家,那末中國受外力牽制和國內紛亂的局面,只有延長至國際巨大變動法西斯特崩隴新時代到來之時。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42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