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六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一百六十六卷目錄
欒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以邑為氏 同名異實〉
廖用賢尚友錄〈欒姓〉
欒姓部列傳
周
欒賓 欒成
欒枝 欒京廬
欒盾 欒書
欒弗忌 欒鍼
欒黶 欒魴
欒盈 欒樂
欒施 欒寧
漢
欒布 欒賁
欒大
後漢
欒巴 欒賀
晉
欒肇
後魏
欒文博
唐
欒濛
宋
欒崇吉 欒源
欒沂 欒副
元
欒汝翼 欒鳳
明
欒世英 欒榮
欒鳳 欒栥
欒惲 欒繼祖
欒檠 欒尚約
欒惠 欒巨金
欒誥
檀姓部彙考
鄭樵通志〈以邑為氏〉
檀姓部列傳
周
檀伯達 檀弓
檀子
後漢
檀 檀彬
晉
檀贇 檀憑之
宋
檀韶 檀祗
檀道濟 檀弘宗
檀和之 檀道鸞
南齊
檀超 檀珪
北魏
檀翥
宋
檀固 檀敷禮
檀明德
明
檀郁 檀凱
檀昭 檀周
檀瑋 檀車
檀武臣 檀良翰
檀日茂 檀觀
檀世仁
檀姓部藝文
檀氏譜系記 明劉廷鑾
氏族典第一百六十六卷
欒姓部彙考
编辑《鄭樵通志》
编辑
以邑為氏〈晉邑〉
编辑欒氏、姬姓。晉靖侯孫欒賓食邑,趙州平棘西北十六 里古欒城,是其地,以邑為氏。欒氏世為晉卿。又齊有 欒氏。姜姓,齊惠公之後惠公子堅,字子欒,是以字為 氏者。漢有欒布,又有尚書欒巴,望出西河魏郡,宋朝
登科有欒副同名異實
编辑欒氏有二:晉欒賓之後,姬姓也,以邑為氏。齊子欒之 後,姜姓也,以字為氏。
《廖用賢尚友錄》
编辑
欒姓
编辑欒,西河徵音。
欒姓部列傳
编辑周
欒賓
编辑按《左傳》「惠之二十四年,晉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孫 欒賓傅之。」
欒成
编辑按《國語》:武公伐翼,殺哀侯,止欒共子曰:「苟無死,吾以 子見天子,令子為上卿,制晉國之政。」辭曰:「成聞之,民 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 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 則致死焉。報生以死,報賜以力,人之道也。臣敢以私 利廢人之道,君何以訓矣?且君知成之從也,未知其 待於曲沃也。從君而貳,君焉用之?」遂鬥而死。
欒枝
编辑按《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晉蒐于被廬,作三軍,使郤縠 將中軍,郤溱佐之;使孤偃將上軍,讓于狐毛而佐之; 命趙衰為卿,讓于欒枝、先軫。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 之。荀林父御戎,魏犨為右。」
欒京廬
编辑按《左傳》:宣公十七年春,晉侯使郤克徵會于齊。齊頃 公帷,婦人使觀之。郤子登,婦人笑于房。獻子怒,出而 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獻子先歸,使欒京廬待命 于齊,曰:「不得齊事,無復命矣。」
欒盾
编辑按《左傳文公十二年》冬,「秦伯伐晉,取羈馬,晉人禦之。 趙盾將中軍,荀林父佐之。郤缺將上軍,臾駢佐之。欒 盾將下軍,胥甲佐之。范無恤御戎以從秦師于河曲。」
欒書
编辑按《春秋臣傳》書,晉卿也,字伯是,曰:欒武子。父曰盾。成 公六年,楚伐鄭,書救之。晉眾欲戰,知莊子、范文子、韓 獻子曰:「不可。」或謂武子曰:「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 子為大政,將酌於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 者三人而已,欲戰者可謂眾矣。」武子曰:「『善鈞從眾』。夫 善,眾之主也,從之不亦可乎?從之果有功。君子曰:『從 善如流』」,宜哉!《詩》云:「豈弟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 人,斯有功績矣。九年,書伐鄭,鄭人使伯蠲行成,晉人 殺之,非禮也。兵交,使在其間可也。明年,復伐鄭,鄭子 罕賂以襄鍾,乃歸鄭伯。
欒弗忌
编辑按《左傳成公十五年》:晉三郤害伯宗譖而殺之,及欒 弗忌,伯州犁奔楚。韓獻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 地之紀也,而驟絕之,不亡何待!」
欒鍼
编辑按《左傳》,成公十六年,晉侯伐鄭。鄭人聞有晉師,使告 于楚。楚子救鄭。六月,晉、楚遇于鄢陵。步毅御晉厲公, 欒鍼為右;彭名御楚共王,潘黨為右。石首御鄭成公, 唐苟為右。欒范以其族夾公行,陷於淖。欒書將載晉 侯,鍼曰:「書退,國有大任,焉得專之?且侵官,冒也;失官, 慢也;離局,姦也。有三罪焉,不可犯也。」乃掀公以出于 淖。
欒黶
编辑按《左傳襄公十年》:諸侯伐鄭,鄭及晉平。楚子囊救鄭。 十一月,諸侯之師還鄭而南至于陽陵,楚師不退。知 武子欲退,曰:「今我逃楚,楚必驕,驕則可與戰矣。」欒黶 曰:「逃楚,晉之恥也。合諸侯以益恥,不如死,我將獨進 師。」遂進。己亥,與楚師夾潁而軍。子矯曰:「諸侯既有成 行,必不戰矣。從之將退,不從亦退。退楚必圍我,猶將 退也。不如從楚,亦以退之。」宵,涉潁,與楚人盟。欒黶欲 伐鄭,荀罃不可。丁未,諸侯之師還侵鄭北鄙而歸,楚 人亦還。
欒魴
编辑按《左傳。襄公十九年》:「晉欒魴帥師,從衛孫文子伐齊。」
欒盈
编辑按《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欒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懷子。 范鞅以其亡也,怨欒氏,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 相能。桓子卒,欒祁與其老州賓通,幾亡室矣。懷子患 之。祁懼其討也,愬諸宣子曰:「盈將為亂,以范氏為死 桓主而專政矣。曰:『吾父逐鞅也,不怒而以寵報之。又 與吾同官而專之,吾父死而益富;死吾父而專于國, 有死而已,吾蔑從之矣。其謀如是,懼害于主,吾不敢 不言』。」范鞅為之徵。懷子好施,士多歸之。宣子畏其多 士也,信之。懷子為下卿。宣子使城著而遂逐之。秋,欒盈出奔楚。
欒樂
编辑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四月,欒盈帥曲沃之甲,因魏 獻子以晝入絳。范宣子奉公以如固宮,欒氏乘公門。 宣子謂鞅曰:「矢及君屋,死之!」鞅用劎以帥卒。欒氏退, 攝車從之。遇欒樂曰:「樂免之死,將設女于天。」樂射之, 不中。又注:則乘槐本而覆,或以戟鉤之,斷肘而死。欒 魴傷欒盈,奔曲沃,晉人圍之。
欒施
编辑按《左傳昭公十年》:齊惠、欒、高氏皆耆酒,信內多怨,彊 于陳、鮑氏而惡之。夏,有告陳桓子曰:「子旗、子良將攻 陳、鮑,亦告鮑氏。桓子授甲而如鮑氏,遭子良醉而騁, 遂見文子,則亦授甲矣。使視二子,則皆將飲酒。桓子 曰:『彼雖不信,聞我授甲,則必逐我。及其飲酒也,先伐 諸,陳、鮑方睦』。遂伐欒、高氏。子良曰:『先得公陳、鮑焉往』?」 遂伐虎門。五月庚辰,戰于稷。欒高敗,又敗諸莊。國人 追之,又敗諸鹿門。欒施、高彊來奔。
欒寧
编辑按《左傳哀公十五年》:「衛孔圉取太子蒯。聵之姊生悝。 孔氏之豎渾良夫長而美,孔文子卒,通於內。太子在 戚,孔姬使之焉,太子與之盟。閏月,良夫與太子入舍 于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羅御如孔氏。 孔氏之老欒寧問之,稱姻妾,以告,遂入,迫孔悝于廁, 強盟之,遂劫以登臺。欒寧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 季子召獲駕乘車,行爵,食炙奉。衛侯輒來奔。
漢
编辑欒布
编辑按《史記欒布傳》:「布,梁人。始梁王彭越為家人時,嘗與 布游,窮困,賃傭於齊,為酒人保。數歲,彭越去之巨野 中為盜,而布為人所略,賣為奴於燕,為其家主報仇, 燕將臧荼舉以為都尉。臧荼後為燕王,以布為將。及 臧荼反,漢擊燕,擄布。梁王彭越聞之,迺言上請贖布 以為梁大夫。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 族,梟彭越頭於雒陽。下詔曰:「有敢收視者,輒捕之。」布 從齊還,奏事彭越頭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聞。上召 布罵曰:「若與彭越反邪?趣亨之。」方提、趣湯。布顧曰:「願 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於彭城,敗滎陽、 成皋間,項王所以遂不能西徙,以彭王居梁地,與漢 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彭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 而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天下已定,彭 王剖符受封,亦欲傳之萬世。今陛下一徵兵於梁,彭 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反形未見,以苛小案誅 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 死,請就亨。」於是上乃釋布罪,拜為都尉。孝文時為燕 相,至將軍。吳軍反時,以軍功封俞侯,復為燕相。燕齊 之閒皆為欒布立社,號曰「欒公社。」景帝中五年薨。
欒賁
编辑按《史記欒布傳》:「布子賁為太常,犧牲不如,令國除。」
欒大
编辑按《史記武帝本紀》:文成死,樂成侯上書言欒大。欒大, 膠東宮人,故嘗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 方。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后母,聞文成已死,欲自媚於 上,乃遣欒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天子見欒大,大悅。 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大言 曰:「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為臣賤,不 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予方。臣數言康王,康 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 之藥可得,僊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 惡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 我何愛乎?」於是上使先驗小方鬥旗,旗自相觸擊。是 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 月餘,得四金印,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 道將軍印,封為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又以衛長公主 妻之,齎金萬斤,更名其邑曰當利公主。天子親如五 利之第,使者存問所給,連屬於道,自大主將相以下, 皆置酒其家,獻遺之。於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 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 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 天神也。於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 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其後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 云大見數月,佩六印,貴振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 不搤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五利將軍》使不敢 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言 「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上乃誅五利。
後漢
编辑欒巴
编辑按《後漢書欒巴傳》:「巴字叔元,魏郡內黃人也。好道。順 帝世,以宦者給事掖庭,補黃門令。性質直,學覽經典, 雖在中官,不與諸常侍交接。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 擢拜郎中,四遷桂陽太守,政事明察。視事七年,以病
乞骸骨。荊州刺史李固薦巴治跡,徵拜議郎,守光祿大夫。使徐州還,再遷豫章太守。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貲產以祈禱。巴素有道術,能役鬼神,乃悉毀 壞房祀,翦理姦巫,於是妖異自消,百姓安之。遷沛相, 所在有績。徵拜尚書。會帝崩,營起憲陵,陵左右或有 小人墳冢,主者欲有所侵毀,巴連上書苦諫。時梁太 后臨朝,詔詰巴,坐下獄抵罪禁錮還家二十餘年。靈 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輔政,徵拜議郎。蕃、武 被誅,巴以其黨復讁永昌太守,辭病不行,上書極諫, 理陳、竇之冤。帝怒,下詔切責,收付廷尉,巴自殺。
欒賀
编辑按《後漢書欒巴傳》:「巴子賀,官至雲中太守。」
晉
编辑欒肇
编辑按《尚友錄》,「肇撰《論語駁》三卷,《釋疑》十卷,任尚書令。」
後魏
编辑欒文博
编辑按《尚友錄》:「文博,長安宿儒,有門徒數千人。」
唐
编辑欒濛
编辑按:《姓氏急就篇》,唐有欒濛。
宋
编辑欒崇吉
编辑按《宋史欒崇吉傳》:「崇吉字世昌,開封封丘人。少為吏 部令史,調補臨淄主簿。會令坐贓貶,即命崇吉代之, 復以書判優等,改舒州團練判官。未行,留為中書刑 房堂後官,改太子右贊善大夫,出掌揚州榷務。未幾, 遷殿中丞,復為堂後官,兼提點五房公事。崇吉明習 文法,清白勤事。至道初,擢度支員外郎、度支副使,俄」 加祠部郎中。真宗時累擢為江南轉運使。代還,判刑 部兼鼓司、登聞院。後遷司農少卿、知洪州,以疾徙濠 州。遷衛尉少卿,以將作監致仕,卒。
欒源
编辑按《宋史欒崇吉傳》:「崇吉子源,虞部員外郎。」
欒沂
编辑按:《宋史欒崇吉傳》:「崇吉子沂,殿中丞。」
欒副
编辑按《萬姓統譜》:「副,魏郡人,登科。」
元
编辑欒汝翼
编辑按《萬姓統譜》:「汝翼,大德間知博興州,持己廉潔,勤于 撫字,興學敷教,民多化之。」
欒鳳
编辑按《揚州府志》:「鳳,高郵人,任諸暨知縣。方國珍叛,總制 謝再興潛約襲城,執鳳不屈,與妻王素英俱被害。」
明
编辑欒世英
编辑按《萬姓統譜》:「世英,潁州人。洪武初入仕,歷任不怠,官 至四川布政使。」
欒榮
编辑按《萬姓統譜》:「榮由舉人,洪武間任左春坊中允,陞思 明府知府。」
欒鳳
编辑按《溧水縣志》:「鳳,洪武丁卯舉人,任經歷。」
欒栥
编辑按《郯城縣志》,「栥埠社人,永樂乙酉科舉人。」
欒惲
编辑按《齊河縣志》:「惲,明永樂甲午舉人,歷任通政使。在兵 諫時,與尚書忠肅于公協力同心,經營籌畫,卒成回 輿之功。」
欒繼祖
编辑按《齊河縣志》:「繼祖,明通政使惲孫,由祖蔭官詹事府 通事舍人。」
欒檠
编辑按《萬姓統譜》:「檠字景光,登州衛指揮。嘉靖中陞都指 揮僉事,掌山東都司事。」
欒尚約
编辑按《萬姓統譜》:「尚約,山東人。嘉靖庚戌進士,任御史。」
欒惠
编辑按《浙江通志》:「惠,字子仁,西安人。師王陽明。母患瘋疾 十三年,飲食搔摩,必躬必親。居喪廬墓三載,朝夕奠 祭,築墳塋,同妻吳氏抱石運土。服闋,甘泉貽書請往 為南胄六堂學長,竟辭。時龍游水北地方梗化,郡守 林公申監司,請往其地布行鄉約。嚴州郡守陳公亦 敦請敷行鄉約,四方學者雲集。」
欒巨金
编辑按《登州府志》:「巨金,登州衛指揮,管團操左營。壬申城 陷,率兵奮勇巷戰死。贈都指揮,世襲立祠。」
欒誥
编辑按《益都縣志》:「誥,幼穎俊,喜讀書,更能強記。性端慤,不 趨時,閒居肆志,絕意功名,登山臨水,搖膝吟詠,以此 自樂
檀姓部彙考
编辑鄭樵《通志》。
以邑為氏〈齊邑〉
编辑檀氏《姓纂》云:「姜姓,齊公族,有食瑕丘檀城,因以為氏。」 然瑕丘,魯地也,或齊之公族奔于魯者,受邑乎檀也。 《禮記》「魯有檀弓」,是其裔也。又周卿士檀伯達,六國時 齊有檀子,望出清河、平盧、高平。
檀姓部列傳
编辑周
檀伯達
编辑按《漢書古今人表》:「檀伯達。」〈注〉《武王》臣。
檀弓
编辑按《禮記檀弓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孫 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趨而就子服 伯子於門。石曰:『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 『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 王,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猶行古之道 也』。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否,立孫』。」
檀子
编辑按《史記田敬仲世家》:「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於 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 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 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 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 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肸子者,使 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 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 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 里,豈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慚,不懌而去。
後漢
编辑檀
编辑按:《後漢書》,檀傳。字文有,山陽瑕丘人也。少為諸 生,家貧而志清,不受鄉里施惠。舉孝廉,連辟公府,皆 不就。立精舍教授,遠方至者常數百人。桓帝時,博士 徵,不就。靈帝即位,太尉黃瓊舉方正,對策合時宜,再 遷議郎,補蒙令。以郡守非其人,棄官去。家無產業,子 孫同衣而出。年八十,卒于家。
檀彬
编辑按《漢書黨錮傳序》:「張儉、檀彬、褚鳳、張肅、薛蘭、馮禧、魏 元、徐乾為八俊。」
晉
编辑檀贇
编辑按《萬姓統譜》:「贇,明帝時為兗州刺史,石勒寇兗州,贇 力戰死之。」
檀憑之
编辑按《晉書檀憑之傳》:「憑之,字慶子,高平人也。少有志力, 閨門雝肅,為世所稱。從兄子韶兄弟五人,皆稚弱而 孤,憑之撫養若己所生。初為會稽王驃騎行參軍,轉 桓脩長流參軍,領東莞太守,加寧遠將軍。與劉裕有 州閭之舊,又數同東討,情好甚密。義旗之建,憑之與 劉毅俱以私艱墨絰而赴。雖才望居毅之後,而官次」 及,威聲過之,故裕以為建武將軍。裕將義舉也,嘗與 何無忌、魏詠之同會憑之所。會善相者晉陵韋叟見 憑之,大驚曰:「卿有急兵之厄,其候不過三四日耳。且 深藏以避之,不可輕出。」及桓元將皇甫敷之至羅落 橋也,憑之與裕各領一隊而戰,軍敗,為敷軍所害。贈 冀州刺史。義熙初,追封曲阿縣公,邑三千戶。
宋
编辑檀韶
编辑按《宋書檀韶傳》,「韶字令孫,高平金鄉人也。世居京口。 高祖建義,韶及弟祗、道濟等從平京城,行參高祖建 武將軍事。都邑既平,為鎮軍將軍,加寧遠將軍、東海 太守,進號建武將軍,遷龍驤將軍、秦郡太守,北陳留 內史。以平桓元功,封巴丘縣侯,復參車騎將軍事,加 龍驤將軍,遷騎將中軍諮議參軍,加寧朔將軍。從征」 廣固,領北琅邪太守,進號寧朔將軍、琅邪內史。從討 盧循於左里,又有戰功,更封宜陽縣侯,食邑七百戶, 降先封一等為伯,賜祗子臻。義熙七年,進號輔國將 軍。丁母憂,起為冠軍將軍,復為琅邪內史、淮南太守, 鎮姑熟。尋進號左將軍,領本州大中正。十二年,遷督 江州豫州之西陽新蔡二郡諸軍事、江州刺史。有罪 免官。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增八百戶。韶嗜酒貪橫,所 莅無績。永初二年卒。贈安南將軍,加散騎常侍。子緒 嗣。緒卒,無子,國除。
檀祗
编辑按《宋書檀祗傳》,「祗字恭叔,高平金鄉人,左將軍韶第 二弟也。少為孫無終輔國參軍,隨無終東征孫恩,屢 有戰功。復為王誕龍驤參軍。從高祖克京城,參建武 軍事。京邑既平,參鎮軍事,加振武將軍,隸振武大將軍。道規追討桓元,遣祗征溳沔亡命,平之,除龍驤將 軍、秦郡太守、北陳留內史,武陵內史。庾悅疾病,以祗」 代悅,加寧朔將軍,封西昌縣侯。五年,入為中書侍郎。 盧循逼京邑,加輔國將軍,領兵屯西明門外。八年,遷 右衛將軍,出為輔國將軍、宣城內史,即本號督江北 淮南軍郡事、青州刺史、廣陵相。進號「征鹵將軍,加節。」 十年,亡命司馬國璠兄弟自北徐州界聚眾過淮,祗 降號建武將軍。十一年,進號右衛將軍。十四年,宋國 初建,為宋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卒,贈撫軍將軍,諡 曰「威侯。」子獻嗣。元熙中卒,無子,祗次子朗紹封。朗卒, 子宣明嗣。宣明卒,子逸嗣。齊受禪,國除。
檀道濟
编辑按《宋書檀道濟傳》,「道濟,高平金鄉人,左將軍韶少弟 也。少孤,居喪備禮。奉姊事兄,以和謹致稱。高祖創義, 道濟從入京城,參高祖建武軍事,除輔國參軍、南陽 太守。以建義勳,封吳興縣五等侯。盧循寇逆,以道濟 為揚武將軍、天門太守討平。又從劉道規討桓謙、荀 林等。遷安遠護軍、武陵內史,復為太尉參軍,拜中書」 侍郎,轉寧朔將軍,參太尉軍事。以前後功,封作唐縣 男,補太尉主簿諮議參軍,豫章公世子。為征鹵將軍, 鎮京口,道濟為司馬臨淮太守。又為世子西中郎司 馬、梁國內史,復為世子征鹵將軍司馬,加冠軍將軍。 義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濟為前鋒。長安既平,以 為琅邪內史。世子當鎮江陵,復以道濟為西中郎司 馬、持節、南蠻校尉,又加征鹵將軍,遷宋國侍中,領世 子中庶子、兗州大中正。高祖受命,轉護軍,加散騎常 侍,領石頭戍事。以佐命功,改封永修縣公,徙為丹陽 尹。高祖不豫,出監南徐兗之江北淮南諸郡軍事、鎮 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景平元年,魏圍東陽城,加道濟 使持節、監征討諸軍事,救東陽,還鎮廣陵。徐羨之廢 廬陵王義真,道濟入領軍府。太祖即位,進號「征北將 軍,加散騎常侍,進封武陵郡公」,固辭。又增督青州徐 州之淮陽下邳琅邪東莞五郡諸軍事。及討謝晦,事 平,遷都督江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新蔡晉熙四郡 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元嘉 八年,魏逼滑臺,加道濟都督征討諸軍事,率眾北討。 進位司空,持節、常侍,還鎮尋陽。道濟立功前朝,威名 甚重,諸子又有才氣,朝廷疑畏之。太祖寢疾累年,彭 城王義康慮道濟不可復制,十二年,召道濟入朝,收 付廷尉。及其子給事黃門侍郎植、司徒從事中郎粲、 太子舍人隰、征北主簿承伯、祕書郎遵等八人,並于 廷尉伏誅。又至尋陽,收道濟子夷、邕、演誅之,邕子孺 乃被宥。世祖世為奉朝請。
檀弘宗
编辑按《南齊書檀超傳》,「超祖弘宗,宋南琅邪太守。」
檀和之
编辑按《萬姓統譜》:「和之,金鄉人,孝建中為豫州刺史。和之 先歷始興太守、交州刺史,所在有威名,盜賊屏跡。」
檀道鸞
编辑按《南史檀超傳》:「超叔父道鸞,字萬安,位國子博士,永 嘉太守,有文學,撰《續晉陽秋》二十卷。」
南齊
编辑檀超
编辑按《南齊書檀超傳》:「超字悅祖,高平金鄉人。少好文學, 放誕任氣,解褐州西曹,舉秀才。孝建初,坐事徙梁州, 板宣威府參軍。孝武聞超有文章,敕還直東宮,除驃 騎參軍、寧蠻主簿、鎮北諮議。超累佐蕃職,不得志,轉 尚書度支郎、車騎功曹、桂陽內史。入為殿中郎,兼中 書郎、零陵內史,征北驃騎記室、國子博士,兼左丞。超」 嗜酒,好言詠,舉止和靡,自比晉郗超為高平二超謂 人曰:「猶覺我為優也。」太祖賞愛之。遷驍騎將軍、常侍、 司徒右長史。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超與驃騎記室 江淹掌史職。史功未就,卒官。
檀珪
编辑按《萬姓統譜》:「珪字伯玉,道濟從孫,王僧虔以為參軍。」
北魏
编辑檀翥
编辑按《尚友錄》:「翥字鳳翔,十歲喪父,志清介,幼孤寒,不與 鄰人來往。好讀書,能屬文,又精於琴。年十九,以名家 子仕北魏,為中書舍人。」
宋
编辑檀固
编辑按《萬姓統譜》:固,建德人。登第後,嘗上書極言朝政缺 失,且言:「朝廷罷呂大防、蘇轍、范純仁而用章惇、曾肇、 蔡卞,去三賢而進三凶,此天下治亂之由也。」書奏報 罷。及蔡京用事,遂不復用。
檀敷禮
编辑按,《萬姓統譜》:「黃山谷在荊州,有帖與檀敷禮覓硯。」
檀明德
编辑按《萬姓統譜》:「明德,奉義人,知雷州。」
===明===
檀郁
编辑按《安慶府志》:「郁,字子復,一字道清。家貧少孤,母汪守 節,郁事母甚謹。母疾,郁侍湯藥不解帶。母卒,居喪哀 毀踰禮,廬墓三年。正統丁卯,知縣李寬以狀聞,詔表 其門。」
檀凱
编辑按《池州府志》:「凱字伯和,號舉齋,建德縣人。登進士,授 思州府通判。創設郡治,撫綏苗寨,人皆感化。歷陞應 天府治中、府丞,益勵廉節。旋致仕。先是以舉人選入 中祕,預修《永樂大典》。又嘗疏論王振,聲名赫奕。」
檀昭
编辑按《廣東通志》:「昭,靈山人,監生。有勇略。景泰間,盜起,昭 編鄉勇禦賊,與賊二十餘戰,前後馘賊六百有奇。後 廣西龍山賊數萬流劫入境,攻陷城邑,部下畏不敵, 先遁,昭戰死之。」
檀周
编辑按《萬姓統譜》:「周橫州人,正德中任河源縣丞。」
檀瑋
编辑按《萬姓統譜》:「瑋,潯陽人,嘉靖中任訓導。」
檀車
编辑按《莆田縣志》:「車,隆慶丁卯三捷武舉,任興化衛右所 百戶。」
檀武臣
编辑按《池州府志》:「武臣號思吾,建德人。喜讀書。登武進士, 歷官北京神樞營參將。以艱於嗣續,拂衣歸。里居數 十年,跨驢攜酒,縱遊山水以自樂。賙恤貧困,歿無餘 資。」
檀良翰
编辑按《池州府志》:「良翰,字少中,建德人。由舉人兩任邑令, 遷京判,調左府經歷。居官清肅,愛民如子。同時有膴 仕者,終身不屑一面。至今傳其梗概,凜若秋霜。」
檀日茂
编辑按《池州府志》:「日茂,字仲培,建德廩生。深明理學,動必 古處,以數奇不售,晚設皋比,多所造就。兄弟早逝,撫 諸姪如己子,鄉人稱之。」
檀觀
编辑按《池州府志》:「觀,建德人,起家重慶府永川令,廉能愛 民,課最當遷,民乞留之。又三年當遷,民復叩閽乞留。 又三年,擢雲南按察司僉事,遂告歸。」
檀世仁
编辑按《池州府志》:「世仁,字良貴,貴池人。為縣學生。因母多 病,不事經史,專檢醫書,調護跪禱,一意養親。母卒,居 喪哀苦,奉父不離左右。至其居鄉處友尢,能動守繩 墨。」
檀姓部藝文
编辑《檀氏譜系說》明·劉廷鑾
编辑
《貴池檀氏譜》稱「珪之子十人,其名以子為行:曰子思, 遷新安歙孝弟鄉;曰子明,遷姑蘇德孝鄉;曰子文,遷 饒州鄱孝鄉;曰子和,遷池陽興孝鄉,為參知政事。夫 人三吳陳田,葬石馬山雲峰之丘;曰子忠,遷宣城遂 孝鄉;曰子勝,遷寧波遠孝鄉;曰子恭,遷安慶人孝鄉; 曰子全,遷湖州樂孝鄉;曰子受,遷杭州全孝鄉;曰子」 敬居興孝鄉,稽古者謂參知政事,非宋齊官名。又池 陽、寧波、安慶,六朝時無此郡名,豈前人傳說未詳,而 以意逆之耶?所遷之鄉必以孝名,果若是其合耶?抑 以敘譜者為之耶?今居深潭者,子和之後也,號深檀; 居碧潭者,子敬之後也,號碧檀。相距五六里許,深檀 貧,碧檀富,深檀丁少,碧檀族繁。於是子和之後詬,子 敬之後,為以養子。《傳》云:「古譜在深檀,古塚在碧檀。」深 檀亦有荒丘,然累累不可稽。從興孝鄉而分為崇義 鄉莊村之檀者,族亦眾。從興孝鄉而分為建德之檀 者,自宋以來,簪紱嘗不絕。又從建德而分為東流之 檀矣。《深檀古譜》之外,有《司空道濟像》,卷軸漶滅不可 信。又溯檀所自出,群指為太公望像,寶而傳之。夫檀 以國為氏,周武王時,檀伯達出于姜姓,裔于神農。《地 志》「瑕丘檀城,古灌檀也。」瑕丘在兗州有檀鄉,或作「壇。」 雖與太公望同姓,未可系為姜、呂本支。其譜在珪以 後,傳至宋元,家牒井井。在司空以前,則荒忽失真,于 司空父子昆弟,茫然不為紀列,且系珪為司空之子 云。至若宋人序贊,粉飾厭觀間,古譜所本無,而子姓 從新安鈔補者,皆偽也。珪以後有官學士者,去珪五 世,世當陳、隋之間,事實無所據,惟墟墓尚存,製度宏 麗。今偃匿草土,幾犁為田,或謂其為賜葬者,亦謬。吾 悲夫!司空一門之顯赫,而檀氏子孫不之知,司空同 堂之熾昌,而檀氏子孫不之問。特皇皇汲汲于子和、 子敬之傳,慮有盜而冒之者。嗚呼,失其本原矣。鑾故 為圖其系,著其官爵于左方,疑者闕焉,蒙史氏之舊 文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