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310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十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十一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十卷目錄

 小學部彙考六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小學

  焦竑經籍志小學

 小學部總論

  宋歐陽修崇文總目敘釋小學類

  洪邁容齋四筆小學不講

  性理大全小學

  明薛瑄文集小學

  吳夢祥文集語錄

 小學部紀事

經籍典第三百十卷

小學部彙考六

编辑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编辑

小學

编辑

《韻譜》一部。

吳棫患《字學訛誤》作「此。」 朱文公據其說以協《三百篇》之音。

《女學 字義》詳講 卷。

陳淳著,門人陳沂等嘗錄其語,號《筠谷所聞》《籟山所聞》《金山所聞》,皆淳書也。

《北溪字義辯正》 卷。

戴亨著

《淳化法帖刊誤》二卷。

邵武黃伯思校

《史學蒙求箋註》 卷。

建安鄭儀孫著

《蒙訓》《小學紺珠》。 《小學諷詠》。 《補著》《急就章 卷》。

王應麟著

《告蒙 卷》。

虞復著

童子習 卷。

朱逢吉著

事偶語韻 卷

凌緯著

《學訓》 卷。

王洪具著

《小學題辭》 卷。

林起宗著

《六書內外篇》 卷。

季守鏞著

《書學指南》 卷。

唐懷德著

《說文俗解》 卷。

吾衍著

《書義矜式》 卷。

王克耘著。克耘,吉水人,舉進士,同知永新軍。

《語童蒙說》 卷。

餘干柴中行著

《書學纂要》 卷。

袁德年著

墨林考 「《爾雅六義 正始》之音」 閫學 卷

俱王柏著

《九書辯》 卷。

牟楷著

《增註禮部監韻》 卷。

毛晃著。晃,江山人。宋時閉門著書,留意字學,增註《禮部監韻》傳世。

《韻類》: 卷

周弁著

《小學詳斷》 卷,

蔣健著。健,武進人,入元不仕。平生多所著述,一以義理為主,小學詳斷,發明旨趣為多。

《訓兒錄》 卷。

曹淇著

《韻會》 卷。

黃公紹著。公紹字直翁,號在輯,卲武人,大昌之子。

《韻海》 卷。

鄭介夫著。介夫,開化人,號鐵柱。性剛直敢言。至大間,嘗獻策於朝,頗行其言。仕終金谿縣丞。

《華夏同音 卷》。

杜本字伯原。所編《五聲韻》,自大小篆、分隸、真、草及外番書、蒙古新字,靡不收錄。所著又有《六書通編》。

《小學闕疑》 卷

韓準字公衡,沛縣人。登進士第。

《六書統》 《六書析源》 《書學正韻》 卷

俱楊桓著。桓,兗州人。成宗時,官至祕書少監,又奉敕撰《儀表錄》《曆日序》。

《字綜》二卷。

浦江柳貫著。貫善楷法,工篆籀。京兆杜公本謂其「妙處不減李陽冰。」 所著又有《文集》若干卷,《金石竹帛遺文》若干卷。

《竹山上人集韻》 卷。

括蒼劉氏曰:「余初來杭時,識竹山上人於祥符戒壇寺。因語及聲音之學,而出其所為書,則集凡天下之音聲,比其開發收閉之類,而各使相從。凡有聲而無字者,咸切而註之。審音以知字,因母以識子,如指其掌也。」 上人為歌詩,清越有理。

《韻原》六十卷。

東陽貞節處士《蔣元著》。

《讀書工程》 卷。

慶元程端禮著國子監頒示郡邑校刊,為學者式。

《纂韻錄》 卷。

黃玠著。玠字伯成,定海人。震之曾孫。卜築嘉興弁山,號「弁山小隱。」 與趙文敏、黃文獻相友善。

《書史會要》七卷。

宋景濂曰:「天台陶九成宗儀自清年精究六書之法,備知字文相生之意,乃辯析古文、篆籀,分隸行書諸家異同,并載其人而附見焉。先之以帝王,次之以名臣,又次之以才士大夫。起自三皇,迄於國朝,凡名一善者,悉具錄之。其事核,其論確而有徵。皆遍採史傳及前修所著書,不復以其義參乎其間也。」 史以記事,此書記歷代之善書者,故名《書史》。

《小學口義》 卷。

《龍溪》黃樵仲著,預子也。

《小學入門》 卷。

南昌熊凱著

《小學標題·駁論》 卷:

蕭㪺著所著又有《三禮說》《九州志》《勤齋文集》。

《小學日記切要故事》 卷。

虞詔纂集

《韻會定正》 卷。

前太常博士孫吾與著。洪武二十三年刊。

《洪武正韻》 卷。

洪武八年,命學士樂韶鳳等校正。

《古今書苑》 卷。

王世貞著。世貞,太倉人。

《直音篇》 卷。

正統間,嘉定章道常本《正韻》編習,又著《韻學集成》。

《六書精蘊》 卷。

魏校著校崑山人

《轉註音略》 《古音叢目》 《古音獵要》 《古音復字》 《古音駢字》 《古音附錄》 《墨池瑣錄》 《書品 詞品》

「《六書索隱 》《六書練證 》。《古文韻語 》。《古韻詩略》。《說文先訓 》。」 《韻藻 》卷

俱楊用修著

《篆書考正辯偽》 卷。

寧海王《方塘仲芳著》。

《韻府群玉》 卷。

陰幼遇集

《韻府群玉掇遺》 卷。

華亭錢全袞著

《字系》 卷。

浦陽柳貫著

《小學辨惑》 卷。

僉事陳祚著。祚,吳縣人。

《小學集解》 卷。

《常熟副都御史》吳訥著。

《小學旁註》 卷。

休寧學士朱升著

《焦竑經籍志》

编辑

小學

编辑

《三蒼》三卷。郭璞撰。

《蒼頡訓詁》二卷。杜林注。

《埤蒼》三卷。張揖。

《三蒼訓詁》三卷。張揖。

《廣蒼》一卷。樊恭。

《急就章》一卷。史游。

《急就章》二卷。《崔浩注》。

《急就章》一卷。《顏之推注》。

《急就章》三卷。《豆盧氏》撰。

《急就章》一卷。顏師古注。

《吳章》二卷。陸機:

《在昔篇》一卷。《班固》。

《太甲篇》一卷。班固「《凡將篇》一卷。」《司馬相如》。

《黃初篇》一卷。

《小學篇》一卷。晉「下邳內史王義。」

《少學篇》九卷。《楊方》。

《始學》一卷。

《勸學》一卷。《蔡邕》。

《幼學篇》一卷。朱嗣卿:

《始學篇》十二卷。項峻。

《小學篇》一卷。《王羲之》:

《發蒙記》一卷。晉束晳 《啟蒙記》三卷。晉·顧愷之

《啟蒙記》三卷。顧愷之:

《詁幼文》三卷。《顏延之》:

《廣詁幼》三卷。荀楷。

《幼學》二卷。朱育:

《千字文》一卷。蕭子雲:

《次韻千字文》一卷。《梁·周興嗣》

《演千字文》五卷。

《古今字詁》三卷。張揖。

《雜字指》一卷。後漢·《郭顯卿》

《字指》二卷。晉·《李彤》

《小學總錄》二卷。

《古今字圖·雜錄》:卷。曹憲。

《說文》二十卷。漢許慎纂,唐李陽冰刊定。

《說文》十五卷。宋徐鉉刊定。

《說文解字繫傳》三十八卷。徐鍇:

《補說文字解》三十卷。僧曇域。

《說文音隱》四卷。

《說文韻譜》十卷。徐鍇:

《說文字源》一卷。唐·《李騰集》

《說文補義》十二卷。包希曾:

梁有《演說文》。卷。

吾衍《說文續解》。卷。

《字林》七卷。晉·呂忱

《字林音義》五卷。宋:吳恭

《古今字書》十卷。

《字書》十卷。

《字統》二十一卷。楊承慶:

《玉篇》三十一卷。《顧野王》。

《像文玉篇》三十卷。唐·釋隱力

《玉篇解疑》三十卷。趙利正:

《類篇》四十五卷。司馬光等。

《字類敘評》三卷。侯洪伯:

《要字苑》一卷。《謝康樂》:

《括字苑》十三卷。馮幹。

《要用字苑》一卷。葛洪。

《常用字訓》一卷。《殷仲堪》。

《字屬篇》一卷。賈魴。

《要用雜字》三卷。鄒里。

周才《字錄》。卷。

曹產《字苑》。卷。

《文字要記》三卷。《王義》。

《解文字》七卷。《周成》。

《文字集略》六卷。《梁·阮孝緒》

《字宗》三卷。《薛立》。

《文字譜》一卷。

《釋文》十卷。江邃。

《御覽》。字府。卷。

庾元威字府。卷。

《文字志》三卷。王愔:

《文字要說》一卷。王氏。

《難字要》三卷。

「《覽』字知源》三卷。

《字源偏旁小說》三卷。《東林生解》。

《字旨篇》一卷。郭訓。

《桂苑珠叢》一百卷。《諸葛穎》:

《桂林珠叢略要》二十卷。

《俗語難字》一卷。隋·王劭

《雜字要》三卷。《隋·李少通》

《雜字書》八卷。僧正度。

《文字整疑》一卷。

《正名》一卷。

《纂文》三卷。《何承天》:

《纂要》六卷。《顏延之》:

《文字釋疑》一卷。

《今字辨疑》三卷。李少通:

宋世良《字略》一卷。

《文字指歸》四卷。

《字海》一百卷。唐·《武后》

《干祿字書》一卷。《顏元孫》:

《廣干祿字書》一卷。婁機《佩觿》三卷。《郭忠恕》。

《稽正辨訛》一卷。

《龍龕手鑑》四卷。《燕·僧智光》

《文字釋訓》三十卷。《梁,僧寶誌》:

李行中字源。卷。

《開元文字音義》三十卷。唐·明皇

張有「《復古編》二卷。」

《學古編》二卷。吾衍:

偏傍小說。卷。《林罕》。

倪鏜《六書類釋》。卷。

汪藻《古今雅俗字》。卷。

許謙《假借論》一卷。

《六書正譌》四卷。周琦 《經典分毫正字》一卷。唐·歐陽融

王球:「《嘯堂集古錄》二卷」

《六書本義》十二卷。趙撝《謙》。

《聲音文字通》十二卷。趙撝《謙》。

《六書故》三十三卷。戴侗:

《字潫博義》二十六卷。

《六書統》二十卷。《楊桓》。

《六書㴑原》十二卷。楊桓 「《從古正文》六卷。」黃諫:

《六書精蘊》六卷。魏校:

《六書索隱》五卷。楊慎:

《六書練證》五卷。楊慎:

《六書總要》五卷。吳元滿:

《諧聲指南》一卷。吳元滿:

《六書略》五卷。鄭樵:

《古俗字略》七卷。陳士元:

同文備考。卷。王應電。

《音書考源》一卷。

《聲韻》四十一卷。周研。

《聲類》十卷。魏·李登

《韻集》十卷。

《韻集》六卷。晉:《呂靜》

《四聲韻林》二十八卷。張諒。

《韻集》八卷。《段弘》。

《群玉典韻》五卷。《段弘》。

《文章音韻》二卷。《王該》。

《韻略》一卷。《陽休》之,

《修續音韻決疑》十四卷。李概。

《纂韻抄》十卷。

《四聲指歸》一卷。劉善經。

《四聲》一卷。《沈約》。

《四聲韻略》十三卷。《夏侯詠》:

《韻篇》十三卷。趙氏。

《音譜》四卷。李概。

《韻英》三卷。釋靜洪。

《切韻》五卷。陸慈。

《音韻》二十卷。《蕭鈞》。

《唐韻》五卷。孫愐:

《韻銓》十五卷。唐《武元之》。

《韻英》五卷。《明皇》。

《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顏真卿》:

《切韻》十卷。唐·李舟

《切韻指掌圖》一卷。《司馬光》:

《五音類聚篇海》十五卷。金·《韓孝彥》

《貫珠集》八卷。

《玉鑰匙門灋》一卷, 「《辨體補修》《加字切韻》」五卷唐·僧猷請幫助識別此字。 《唐廣韻》五卷。張參。

《唐切韻》五卷。

《李韻要略》一卷。《李邕》。

《雍熙廣韻》一百卷。宋勾中正等詳定。

《集韻》十卷。丁度等修。

《禮部疑韻》二十卷。

《宋朝重修廣韻》五卷。陳彭年:

《五音廣韻》五卷。吳鉉:

《景祐韻》五卷。

《五聲韻諳》五卷。《張有》。

《五書韻總》:闕三字卷。高衍孫。

《禮部韻略》五卷。王洙等修。

《書學正韻》三十六卷。《楊桓》。

《雜文字音》七卷。《王延》。

《押韻釋疑》五卷。《歐陽德弘》。

《正字韻綱》四卷。宋·魏溫甫

《書林韻會》一百卷。蜀孟㫤 「《古今韻會舉要》三十卷。」黃公紹:

《韻譜》三卷。宋:《楊俊》

《韻會定正》四卷。元孫,吾與!

《辨嫌音》一卷。陽休之《異字同音》一卷。

《證俗音》三卷。張推。

《證俗音略》一卷。《顏愍楚》:

《器用名目韻》五卷。薛尚功。

《韻補》五卷。吳栻:

《轉注古音略》五卷。楊慎:

《古音餘》五卷。楊慎:

《古音附錄》五卷。楊慎:

《古音叢目》五卷。楊慎:

《古音獵要》五卷。楊慎:

《古音略例》一卷。楊慎:

《古文韻語》二卷。楊慎:

《奇字韻》五卷。楊慎:

《韻林原訓》二卷。楊慎:

《五音切韻樞》三卷。柳曜。

《切韻指元論》三卷。《王宗論》。

《切韻指元疏》五卷。僧鑑言:

《歸字圖》一卷。劉守錫。

《三十六字母圖》一卷。僧守溫。

《四聲等第圖》一卷。僧宗彥。

《定清濁韻》一卷。僧行慶。

《音訣》八卷。《郭逸》。

《古文官書》一卷。衛恆:

《古文奇字》二卷。郭顯《卿》:

《汗簡》八卷。《郭忠恕》。

《纂古》一卷。《崔希裕》。

《尚書古字》一卷。

李商隱《古字略》一卷。

裴光遠《集綴古文》一卷。

趙婉章《古字略》一卷。

《張揖集古文》一卷。

《義雲章》一卷。

《禹碑》一卷。

《石鼓文》一卷。

鄭樵注「《石鼓文》一卷。」

王應麟《注石鼓文》一卷。

蘇軾注《石鼓文》一卷。

《嶧山碑》一卷。

《秦望山碑》一卷。

《天發神讖碑》一卷。

《碧落碑》一卷。

《詛楚文》一卷。

《張平子碑》一卷。

《古文字訓》二卷。

《集古四聲韻》五卷。夏,竦。

《廣古四聲韻》五卷。趙克繼。

《古篆分韻》二十五卷。

《籀史》二卷。翟耆《年》:

《隸釋》二十七卷。洪适:

《隸續》十卷。洪适:

《隸纂》十卷。洪适:

薛尚功「《鐘鼎款識》二十卷。」

薛尚功「《廣鐘鼎韻》七卷。」

薛尚功《象形奇字》一卷。

《鐘鼎篆韻》三卷。《王楚》。

楊銁「《鐘鼎篆韻》五卷, 《古篆禮部韻》五卷」釋守隆。

吾衍《周秦刻石釋音》一卷。

吾衍《鐘鼎韻》一卷。

《宣和博古圖》三十卷。

呂大臨「《考古圖》十卷。」

趙明誠「《金石錄》三十卷。」

《四體書勢》一卷。晉:衛恆

《雜體書》九卷。釋正度。

《古今篆隸雜字體》一卷。《蕭子政》。

《漢隸字源》六卷。

《隸釋》十卷。劉球:

《古今篆隸訓詁名錄》一卷。

《古今字圖雜錄》一卷。隋·曹憲

楊黼《篆隸宗源》二卷。

《聖章草》一卷。《蔡邕》。

《飛龍篇篆草勢合》三卷。崔瑗。

《法書目錄》六卷。虞龢。

《五十二體書》一卷。蕭子雲:

《書品》一卷。《庾肩吾》。

《筆墨法》一卷。《顏之推》:

《麤紙筆墨疏》一卷。

《書後品》一卷。李嗣真。

《書譜》一卷。徐浩:

《古蹟記》一卷。徐浩:

《書斷》三卷。張懷瓘《書則》一卷。《張景元》:

《書指論》一卷。《褚長文》:

《法書要錄》十卷。《張彥遠》。

裴行儉《草書雜體》一卷。

王氏《八體書範》四卷。王方慶:

《書祖》一卷。張懷瓘:

《書法藥石論》一卷。張懷瓘:

《六體論》一卷。張懷瓘:

《御製評書》一卷。唐·太宗

有《唐名書評》一卷。

《臨書關要》一卷。僧應之。

《字學要錄》一卷。

《授筆法》一卷。

《古文篆隸體書記》二卷。

《辨字圖》一卷。

《敘書》四卷。

《懷素傳》一卷。《陸羽》:

《書禁經》一卷。

《傳授記》一卷。

《纂髓》六卷。鄭惇方:

《飛白書錄》一卷。

《金壺記》三卷。僧適之:

《隸書決疑賦》一卷。

《書品》十卷。

王逸少《筆勢圖》一卷。

《續書評》一卷。《呂總》。

《法書》一卷。蔡希綜。

《古今書人優劣評》一卷。《梁武帝》。

《述書賦》三卷。竇永撰。竇泉注。

《古來能書人名》一卷。《王僧虔》:

《隸書正字賦》一卷。石《懷德》:

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一卷。

《蔡氏口訣》一卷。

《書隱法》一卷。

《墨藪》五卷。

《古今書灋苑》十卷。宋周越 《書評》一卷。

《筆體論》一卷。虞世南:

《筆法要訣》一卷。李陽冰篆。

《筆法》一卷。羊欣:

《筆經》一卷。

《海嶽書史》一卷。《米芾》。

《書法鉤元》四卷。《蘇子啟》:

《書譜》一卷。《孫過庭》:

《續書譜》一卷。姜夔:

《寶章待訪錄》一卷。《米芾》。

《翰墨志》一卷。宋高宗:

《字學新書》一卷。劉惟《志》:

《東觀餘論》十卷。黃伯思:

《廣川書跋》十卷。董逌:

《書學會編》四卷。

《寶真齋灋書贊》六十卷。岳珂 《灋帖譜系雜說》二卷。曹士冕 「《灋帖釋文》十卷。」石蒼舒 「《灋帖釋文》十卷。」劉次莊。

右書

《九章算術》二卷。徐岳《甄鸞重述》。

《算術》十六卷。杜忠。

《算術》二十六卷。許商。

《綴術》六卷。祖《沖之》:

《九章算術》十卷。劉徽。

《九九算術》二卷。《楊淑》。

《九章別術》二卷。徐岳《甄鸞》。

《算經》二十九卷。岳鸞:

《九章六曹算經》一卷。劉徽。

《九章重差圖》一卷。劉徽。

《九章重差》一卷。劉向。

《九章算術》九卷。徐岳。

《九章算經》九卷。《甄鸞》。

《九章雜算文》一卷。劉祐。

《九章算術注》九卷。《李淳風》。

《算經》三卷。謝察微:

《緝古算術》四卷。王孝通:

《五經算術》二卷。《甄鸞注》。

《九章推圖經法》一卷。《張峻》。

《算經要用百法》一卷。徐岳。

《孫子算經》二卷。

《趙𢾺算經》一卷, 《夏侯陽算經》一卷

張丘建《算經》二卷。

又三卷。李淳風
考證
《數術記遺》一卷。徐岳。

《五經算術》二卷。《李淳風注》。

《算經易義》一卷。《張續》:

張去斤《算疏》一卷。

《黃鍾算法》三十八卷。

《算律呂法》一卷。

《眾家算陰陽法》一卷。

董泉《三等數》一卷。

《五曹算經》五卷。《甄鸞》。

又五卷。韓延、《夏侯陽》。

韓延《夏侯陽算經》一卷。

《九經術疏》九卷。宋泉之。

《海島算經》一卷。劉徽。

又一卷。《李淳風》。

《七經算術通義》七卷。陰景愉。

《周髀算經》二卷。《李淳風》。

《五曹孫子等算經》二十卷。《李淳風》。

《算經表序》一卷。

《一位算法》二卷。江本。

《得一算經》七卷。陳從運:

《心機算術括》一卷。

《龍受益算法》二卷。

《周易軌限算》一卷。

《新易一法算軌九例要訣》一卷。龍受益。

《乘除算例》一卷。

《法算細歷》一卷。

《量田要例算法》一卷。

《潁陽書》三卷。《邢和璞》:

《求一指蒙元要》一卷。李紹穀。

《周髀算經音義》一卷。李籍。

《求一算法九例》一卷。

《謝經算術》三卷。

《九章算經音義》一卷。李籍。

《算法斆古集》二卷。賈憲、 楊輝《九章》一卷

《算術百顆珠》一卷。

《算法透簾草》一卷。

《通原算法》二卷。

《數學九章》,九卷。宋秦《九韶》。

《測圖海鏡》十二卷。元:李冶

《益古衍段》三卷。李冶。

《勾股等六論》一卷。唐順之:

《婆羅門算法》三卷。

《婆羅門陰陽算歷》一卷。

《婆羅門算經》三卷。

右數

《少儀外傳》二卷。呂祖謙:

《童蒙訓》一卷。呂祖謙:

弟子職《五書》一卷。張時舉:

《蒙訓》四十四卷。王應麟:

《小學紺珠》十卷。王應麟:

《小學》四卷。朱熹:

《小學集說》六卷。程愈。

《小學集成》十卷。

《小學通義》十卷。

《小學注疏》十卷。四十三圖附

《小學資講》十二卷。夏煦。

《小學纂疏》四卷。元·李成己

《小學纂釋》十卷。吳懋談。

《小學句讀》六卷。陳選:

《小學章句》四卷。《王雲鳳》:

《古文小學》九卷。《湛若水》:

《小學啟蒙》十卷。

《養正群書》一卷。元:熊大年

《養蒙大訓》十二卷。熊大年:

《六藝綱目》一卷。《舒天民》:

《發蒙宏綱》二卷。徐橐。

《童子習》一卷。朱以貞:

《蒙求》三卷。唐子瀚:

《蒙》求《補》。八卷。徐子光:

《事類蒙求》九卷。黎獻。

《名物蒙求》一卷。方逢辰:

《續蒙求》八卷。宋《舒津》

《左氏蒙求》三卷。宋·王舜俞

《兩漢蒙求》十卷。劉班。

《十七史蒙求》二卷。《王令》:

《宋蒙求》二卷。《范鎮》:

《南北史蒙求》十卷。

《班左誨蒙》三卷。程俱。

《家塾蒙求》二十五卷。孫應符:

《宗室蒙求》三卷。孫應符《幼學須知》五卷。孫應符:

右近世蒙書

古者,八歲入小學,習六甲四方與書數之藝,成童而 授之經迨,其大成也,知類通達,靡所不晰,而小學始 基之矣。《爾雅》津涉九流,標正名物,講藝者莫不先之, 於是有訓故之學。文字之興,隨世轉易,譌舛日繁,三 蒼之說始志字法,而《說文》興焉,於是有偏傍之學。五 聲異律,清濁相生。孫炎、沈約始作字音,於是有音韻 之學。保氏以數學教子弟,而登之重差、《夕桀》、勾股,與 之章並傳,而鄉三物備焉,於是有算數之學。蓋古昔 六藝,乘其虛明,肄之以適用,而精神心術之微寓焉 矣。古學久廢,世儒采拾經籍格言,作為小學,以補亡 夫。昔人所嘆,謂數可陳而義難知,今之所患,在義可 知而數難陳。孰知不得其數,則影響空疏,而所謂義 者可知已。顧世所顯行,不能略也。今悉次於篇,以備 《小學》。

小學部總論

编辑

宋歐陽修崇文總目敘釋

编辑

小學類

编辑

古者教學之法,八歲而入小學,以習六甲四方書數 之藝,至於成童而後授經。儒者究極天地人神事物 之理,無所不通,故其學有次第而後大成焉。《爾雅》出 於漢世,正名命物,講說者資之,於是有訓詁之學。文 字之興,隨世轉移,易務趨便省久後乃或亡其本。三 蒼之說始志字法,而許慎作《說文》,於是有偏傍之學。 五聲異律,清濁相生。而孫炎始作《字音》,於是有音韻 之學,篆隸古文,為體各異。秦漢以來,學者務極其能, 於是有字書之學。先儒之立學,其初為法,未始不詳 而明,而後世猶或訛失,故雖小學不可闕焉。

洪邁容齋四筆

编辑

小學不講

编辑

古人八歲入小學,教之六書。《周官》保氏之職,實掌斯 事。厥後浸廢。蕭何著法,太史試學童,諷書九千字乃 得為史,以六體試之。吏人上書,字或不正,輒有舉劾。 劉子政父子校中祕書,自史籀以下凡十家,序為小 學,次於六藝之末。許叔重收集篆籀古文諸家之學, 就隸為訓注,謂之《說文》。蔡伯喈以經義分散,傳記交 「亂,訛偽相蒙。請刊定《五經》,備體刻石,立於太學門外, 謂之石經。」後有呂忱又集《說文》之所漏略,著《字林》五 篇以補之。唐制,國子監置書學博士,立《說文》《石經》《字 林》之學,舉其文義,歲登下之,而考功、禮部課試貢,許 以所習為通,人苟趨便,不求當否。大曆十年,司業張 參纂成《五經文字》,以類相從。至開成中,翰林待詔唐 元度又加《九經字樣》,補參之所不載。晉開運末,祭酒 田敏合二者為一編,並以考正俗體訛謬。今之世不 復詳考,雖士大夫作字,亦不能悉如古法矣。《韓子》曰: 「凡為文辭,宜略識字。」又云:「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 安有不識字而能書?」蓋所謂識字者,如上所云也。予 悉張氏、田氏之書,擇今人所共昧者漫載於此,以訓 子孫。本字從木,一在其下,今為大十者非。「休」字,象人 息於木,陰加點者非。美。從羊從大,今從火者非。請幫助識別此字。字 古者以車戰,故軍從勹。下車後相承作軍,義無所取。 看字從手,凡視物不審,則以手遮目看之。作看者非 揚州,取輕揚之義。從木者非梁,從木,作粱者非乾有 干虔二音,為字一體,今俗分別作。請幫助識別此字。字音虔,而乾音 干者非。尊從酋,下寸,作尊者非。奠從酋從丌,作奠者 非。夷從弓,從大,作夷者訛。耆從旨,作老,下目者訛。漆, 泰黍黎下並從水,相承省作小,今從小從小者訛。泱、 沖、況、涼、盜並從水作。請幫助識別此字。者訛。「饑飢」二字,上「饑」字穀不 熟,下「飢」字則餓也,今多誤用。至於果,芻韭之加草,岡 加山,攜之作「㩦」,「鉏」作「鋤」,「惡」作「惡」,「霸」作「伯」,「筍」作筍,頾須 加髟,或從「水」,「祕」從「禾」,「簡」作「蕳」,「寶」從爾,趨從「多」,「衡」,「合」從 角從大,而從魚,啟從又及弋,肇從文,徹從去,麤作請幫助識別此字。 《蟲作》虫,墮許反。俗作隳,又以為惰。憣作幡。怪為恠,關 為。請幫助識別此字。炙從夕,閒從日,茲合從二元而作,茲升作。請幫助識別此字。「輩 從北」,妬從戶,姦為姦。請幫助識別此字。從毒吝作《𠫤。冤》上加點鄰作 《鄰牟》。從午互作。請幫助識別此字。《舌從》千,蓋作蓋,京作。請幫助識別此字。皎從日,次 從。請幫助識別此字。鼓從皮,潛譖,僭從替,出作《二山》。請幫助識別此字。從與游,於以 「方為才,皁為皂」,請幫助識別此字。《為曷匹》,為疋收作。請幫助識別此字。敘作敘,臥臣 從人而以人為卜,改從戊己之「己」而以為請幫助識別此字。凡作「凡」 如是者皆非也。

性理大全

编辑

小學

编辑

程子曰:「古人雖胎教與保傅之教,猶勝今日庠序、鄉 黨之教。古人自幼學,耳目游處,所見皆善,至長而不 見異物,故易以成就。」

古之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大學》之法,以豫為 先。若為之不豫,及乎稍長,意慮偏好生于內,眾口辨 言鑠于外,欲其純全,不可得已善養子者,當其嬰孩,鞠之使得所養,全其和氣,乃至 長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惡有當,故養正者聖人也。 朱子曰:「自入小學時,已自知許多事了。至入大學時, 只要做此工夫。今人全未曾知此。古人只去心上理 會,至去治天下,皆自心中流出。今人只去事上理會, 古人《小學》中禮、樂、射、御、書數都學了。及長只理會窮 理致知工夫,而今自小失了,要補實難。但須莊敬誠 實,立其基本,逐事逐物,理會道理。待此通透,意誠心 正了,就切身處理會,旋去理會禮樂射御書數。 小學卻未當」得敬,敬已是包得小學,敬是徹上徹下 工夫,雖做得聖人田地,也只放下這敬不得。如堯舜 也始終是一箇敬。

嘗訓其子曰:「起居坐立,務要端莊,不可傾倚,恐至昏 怠;出入步趨,務要凝重,不可票輕,以害德性。以謙遜 自牧,以和敬待人。凡事切須謹飭。無故不須出入,少 說閒話,恐廢光陰;勿觀雜書,恐分精力。早晚頻自點 檢所習之業。每旬休日,將一旬內書溫習數過,勿令 心少有放佚,則自然漸近道理,講習易明矣。」

古人于小學存養已熟,根基已深厚,到《大學》只就上 面點化些精彩。古人自能食能言,便已教了一歲有 一歲工夫。到二十時,聖賢資質已自有二三分。《大學》 只出治光彩,如今失了《小學》工夫,只得教人「且把敬 為主,收斂身心,方下工夫。」

後生初學,且看《小學》之書,那是做人底樣子。

東萊呂氏曰:「教小兒當以何為先?」曰:「先教以恭謹、不 輕忽、不躐等,讀書乃餘事。今之有資質者,父兄便教 以科舉之文,不容不躐等,皆因父兄無識見,至有以 得一第便為成材者。」

後生學問,且須理會《曲禮》《少儀》《儀禮》等,學灑掃應對 進退之事,及先理會《爾雅》訓詁等文字,然後可以語 「下學而上達」,自此脫然有得,自然度越諸子也。不如 此,是躐等犯分陵邑,終不能成。「孰先傳焉?孰後倦焉?」 不可不察也。

西山真氏曰:「小學之書,先載胎教之法,而後以《內則》 之文繼之。此言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于善則善,感 于惡則惡也。合《列女傳》與《內則》二篇觀之,則小學之 教略備矣。」

薛瑄文集

编辑

小學

编辑

朱子《小學》一書,理與事而已。內篇之立教、明倫、敬身, 《通論》言其理也。《稽古》之「立教、明倫、敬身」,《通論》實之以 事也。外篇「嘉言」之廣,立教、明倫、敬身,又以理言也。善 言之實,立教、明倫、敬身,又實之以事也。然理精也,本 也;事粗也、末也。本末精粗,一以貫之,其小學之書乎? 舍《小學》《四書》《五經》、宋諸儒性理之書不讀而先讀他 書,猶惡睹泰山而喜丘垤也。藐乎,吾見其小矣。

吳夢祥文集

编辑

語錄

编辑

須用循序熟讀《小學》《四書》本文,令一一成誦,然後讀 《五經》本文,亦須爛熟成誦,庶幾逐漸有入。此箇工夫, 須要打疊歲月方成,苟欲早栽樹,夜遮蔭,則非吾所 知也。

小學部紀事

编辑

《宋史道學朱熹傳》:「所著有《小學書》行於世。」按小學部紀事惟載

朱子《小學》,餘俱見《字學典》,悉不採錄。

《馮去非傳》:「父椅,家居授徒,注小學等書。」

《金史忠義完顏陳和尚傳》:「太原王渥,文章論議與雷 淵、李獻能相上下。陳和尚天資高明,雅好文史,自居 禁衛,日人以秀才目之。渥授以《孝經》《小學》《論語》《春秋 左氏傳》,略通其義。」

《元史吳澄傳》:「至大元年,召為國子監丞。先是,許文正 公衡為祭酒,始以朱子《小學》等書授弟子,久之,漸失 其舊。澄至,旦燃燭堂上,諸生以次受業。日昃,退燕居 之室,執經問難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反覆訓誘 之。」

《歐陽元傳》:「幼岐嶷,母李氏親授《孝經》《論語》《小學》諸書, 八歲能成誦。」

《儒學傳》:「蕭㪺制行甚高,真履實踐,其教人必自小學 始。」所著有《小學標題駁論》行於世。

韓擇,字從善,奉元人。其教學者,雖中歲以後,亦必使 自《小學》等書始。或疑為陵節勤苦,則曰:「人不知學,白 首童心」,且童蒙所當知,而皓首不知,可乎?

熊朋來宋咸淳甲戌登士第,隱處州里間,生徒受學 者常百數十人,取朱子《小學》書提其要領以示之,學 者家傳,其書幾遍天下。

《明外史黃潤玉傳》:「潤玉以《小學》《四書》諸經註家或遺 或誤,乃撰書補注。」

《儒林傳》:劉觀嘗云:「《小學》一書,雖老不可離。」

鄭伉往師吳與弼,與弼曰:「此間工夫非旦夕可竟,慮誤子生平。」伉曰:「此心放逸已久,求先生復之,敢欲速 乎?」乃授《小學》,日體驗於身心,然後得聞四子六籍之 要。

蔡元偉授羅田教諭,遷德安知縣。每退食,取《小學近 思錄》諸書默識體驗,即升堂,亦袖以出。曰:「非敢忘之, 誠慮心官少放,行事過差,以此當嚴師耳。」

徐師曾字伯魯。登嘉靖癸丑進士,銳意窮經,撰《小學 史斷》,行於世。

賀欽,字克恭。成化二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欽學不 務博涉,專讀《四書》《小學》,期於反身實踐。謂「為學不必 求之高遠,在主敬以收放心而已。」

呂柟字仲木,別號涇野,學者稱「涇野先生。」所著有《小 學》等書。

《溧陽縣志》:「史敬武,字彥剛,元末抱道僻處,以小學書 教其子。子名制凶,負大力。壬辰之亂,團義勇,捍鄉族。 孫仲和兄弟三人相友愛,作宜樂堂以居,皆前人小 學之教也。」

《黟縣志》:程文明資性醇厚,六歲出繼於叔,家貧力作, 好諸子小學,叔氏奇之。生平言動,一以小學為法,嘗 戒人曰:「細行不謹,終累大德。」晚與弟庠生文運白首 相對,極天倫之樂。年九十有五卒,遺命以小學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