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燕日記/歷覽諸處

往還日記 赴燕日記
歷覽諸處
主見諸事

鳳凰城

编辑

在栅門西三十里。以甓爲城。城之厚殆過五六間。入門如窟。層門樓丹雘細窓。工制奇巧。閭巷市廛。皆紋窓雕戶。輒用金碧。自栅以內。雖村舍殘戶。皆用彩梲。有將軍檢栅門開闔。平城方正。人家稠密。

遼東城

编辑

在靑石嶺西八十里。山氣到盡於此。過此以往。眼界滉瀁。若大千世界。都在面前。行野中七百餘里。然後始見山脉。方城一所。周以深濠。有四門。門樓之制。與鳳凰一㨾。貫城而行。不得詳窺。而市廛館庫。皆層欞畫甍。販貨塡城。閭閻室屋。皆重門曲階。怪石花卉之屬。無處無之。儘覺我東巨室。曾草草村舍之不若矣。郛郭之制。內外俱削。幷築女墻。城上可馳五六馬。北面有土墩。齊城連袤。可以俯瞰城內。

關帝庙

编辑

凡自入栅以來。家家有之。村村有之。而遼東庙爲最云。庙在遼東城西門外。時値重修之役。皆以蘆簟。裹束神像。其正殿方營改建。神像巋然出露。嵬崔爲數三餘丈。左右廊廡。制作奇巧。塑像俱極壯大宏麗。

白塔

编辑

在遼東城西門外。關帝庙之北數里地。築以甓甕石灰。八面層浮圖。第二層一面闊爲五間。通八面計之則周爲四十間。論其地。臺下層則周可八十餘間。凡數十層。而自第三層至于上層。皆作附椽。椽頭皆懸風鈴。從下及顚。層層八角。種種懸鈴。最上頭覆以鐵鑄葫蘆。層層八面。鏤以佛神像。高可三十丈。峩然遠望。唐尉遲敬德所建云。而宏壯極矣。塔北數十武。有法堂一所。中有三大金佛及諸神塑像。而其間屛椅等具。雕繪琢鏤。奇巧精緻。殊極玩好。而門閉不得。只從窓隙窺之。寺名藏貝殿云。白塔正當佛堂南面。自此以往。種種有塔。而遼東者最雄壯云耳。

瀋陽

编辑

卽奉天府也。所謂盛京省也。有將軍等六七衙門。周以方城。城無睥睨。四門起三層樓。南門外未五里有渾河。河上有白塔。遠望如覆瓮狀。距燕爲一千五百里。有行闕。周遭朱欄。守卒嚴把不得近。只從外面望之。彩甍層層。制度奇詭。城與遼東不啻倍之。而富麗又相萬焉。城內通衢。設四達層樓門。甓築四竦。鑿門四面。門上作樓。懸鼓或鍾。如是者凡不知幾所。市井之奢麗。車馬之騈闐。誠一大都會也。自栅門至瀋陽四百餘里。我人之登白頭山望者。云山下西南坪。迷離一朶烟氣者。卽是盛京也。

願堂寺

编辑

在瀋陽西門外三里所。佛殿正堂爲三十五間。安三大金佛。左右前後坐者立者龕者露者大者小者。不知幾箇佛身。器什帷幔等具。精巧華奢。右有二層樓。皆安千百佛像。鼓樓碑閣。重門複廡。周繞羅絡。不計其詳。我東寺刹。亦多巨大有名者。而制作之煇煌奇絶。未有若此者也。寺北十里所。皆是園陵。山麓間彩瓦層閣。頭頭露出於樹木蔚密之中。道中可以望見矣。寺名寶勝寺。

北鎭庙

编辑

在廣寧郡城西三里。乃淸朝所建毉巫閭山神祠也。門外立石門五間。藻梲奇巧。穹窿高大。卽所謂牌樓也。正門彩樓幾間。左右翼廊彩樓幾間。又門幾間。左右廊幾間。庭中左右對立層樓。一懸鼓一懸鐘。東西對立碑閣。閣制六隅。黃瓦層閣。又門幾間。翼廊幾間。始有殿。殿中設儀仗而已。位牌金字書皇帝万万歲。庭列六石碑。皆康煕乾隆詩與筆。又門幾間。廊幾間。又門幾間。廊幾間。又有正殿坐一塑像。珠旒袍笏。踞榻而坐。前有文武像侍立左右。像極壯大。工制巧緻。森儼可觀。羅列成班。不可勝記。正面床卓。陳果品數行。燭臺花罇漆燈香爐帷幔氆氌等具。極其華侈。又殿後門幾間廊幾間。更有一殿安二座神像。夫妻幷榻。凡內外殿宇一㨾大小。而金碧之照耀。令人奪目。庭畔牆曲大小碑記。不可盡計。西有補天石。廟中又有松樹。蓋渡江後初見者也。東有万壽寺。又有行宮。門鎖不得入。

桃花洞

编辑

在北鎭庙北十五里。野行幾百里。始也入山。過一村。依山籬落。桃杏成林。野外閑曠幽絶之地。雞犬亦得物外之趣。可愛也。到山中陡絶而上。層山木石之間。往往作佛宇。小亭小閣。隙地依壁而在。有一石壁穹然如庵。其下爲六七間。坐十餘佛。面佛座後偃壁六七丈高闊。遊塵堆積。去來人攀援而上。披塵題名者。太半是我東人。最上峯頭築甓如瓮。見之若烽燧臺。蓄小石佛無數。又其側如蜂窠燕棲者種種有之。皆是彌勒羅漢之所。從下望之。着在岩隙。

寧遠城

编辑

中石牌樓。宏大可觀。是祖大受 (註:疑誤書壽字為受) 記勳處。石材高長。雕琢奇巧。植四石柱。上作樑楣。層層附椽。禽獅等類。刻鏤工緻。爲諸牌樓之雄。凡有大勳業名節者。皆作牌樓以旌之。或石或木。比比有之。寧遠城內。大小凡兩所矣。

姜女庙

编辑

在山海關外二十八里。海上隴頭。前後堂有男女像。庭有數碑。字刓不能詳覽。而大較貞女孟姜。姓許氏。序居長故稱孟姜。其夫卽范郞。秦時築城之役。以徭丁赴。經歲不還。許乃万里覓夫而來。來知夫死。遂殊焉。後人立祠而表其節。庙額以金字書芳流遼西四大字。庙東有望夫石。石上多有題詠刻鐫。許之塚尙在不遠之地云。

山海關

编辑

是長城門也。城自西北來。東迤入海。築于水中十里。望見可悉。而關以南至海。間間崩頹。踰踐無禁。又有中城。城樓西面。扁以天下第一城。中城西門東面虹楣。刻祥藹搏桑四字。

華表柱

编辑

無人或知。行過楡關。路中南望。山上有石柱。望之可數十丈。距路數十里。亭亭特立。試問這箇是華表柱麽。或曰是或曰非。不可强認。而吾乃臆斷曰。古傳云柱在遼東。故今非之者曰。此距遼東已千里而遙。則遼東之柱。必不在此矣。吾則曰。不然。今吾所過遼東。果遼東然自天下視之。則自山海關以外便遼界。而爲天下之東。故勿問遼西遼陽遼東。通謂之遼東。則古所云柱在遼東者。乃天下之言也。今所云柱必在遼東城云者。東人之言也。烏可東人膠株之見。違越乎古來大邦之傳說乎。非烽臺也。非浮圖也。一株特立丁丁。竦直高絶。峯頭揷天而在。又無層節。上下如一直。箇是柱也。世以遼東之白塔爲華表柱。蓋以柱在遼東云云故也。而塔與柱。制㨾懸殊。塔是浮屠也。佛家所以藏舍利骨者也。圓者如瓮。層者如竹節。下大上纖。必在乎古今佛舍傍近平地。是余稔知者。所謂柱者一石直上。無上無下。均適無節。而又在高峰絶頂。則以遼東之層浮圖謂柱者。是固陋已深。又況遼塔是尉遲敬德所築。則不必與論。而遼東之說。又不難卞。雖以見今遼東以之。故謂遼東卽是云爾。然而長城起自蜀西。延袤万餘里。止于遼東海上云。今長城盡頭。距今遼東城又尙千餘里。則古人之以關以外千里內。通稱遼東。亦可知矣。就中不無一端可疑者。今日過楡關到撫寧縣。遙望山頭石柱。臆斷以爲眞箇華表柱。又是遼陽郡在其下。則遼陽之鶴。丁寧襯符。而行到百里所。北望有一石又在山頭。大小制㨾。與昨日所觀無參差。到此而不覺笑倒。華表雙柱。考訂無說。不知那中箇是丁令威之柱歟。秦呂立石東海上昫界中。爲秦東門者。無或這箇耶。作門也則勢將對立。而之北之南。謂其一而爲華表歟。抑別有他柱歟。華表柱之說。亦出乎先後時歟。不可强遂其說。

夷齊庙

编辑

在永平府北三十里灤河之上有童山。是首陽山云。山北有孤竹城。周墻作方城。西門楣上刻孤竹城。又其下有賢人舊里四大字。庙額淸節庙。正門左右立大石碑。左書忠臣孝子。右八分書到今稱聖。外垣左右書百代淸風。中門金額淸風可挹。北墻橫書古今師範。南墻橫書天地綱常。內門有層樓。正堂安夷齊塑像。珠旒龍衮。比肩而坐。他無儀仗。只有香爐燭臺等設。壁有乾隆詩數首。石刻揭壁。東北有佛堂。東有行宮。制不宏敝。而複道層樓。周繞相連。窓扉皆用色色異木。雕刻奇巧。窓戶每兩隻合附。用琉璃隔其中間。而制度甚輕緻。楣闥皆用木刻。或作風牧丹竹蔓葡萄雜花等。細精百端。壁畫皆用眞刻。設彩花辦。枝葉皆用五色玉石。根蔓之屬。專用檀枕樺杻絳眞之材。宛是眞面。工力太費。而侈麗已極矣。行宮內室。有平間木炕。凡宮中繪畫者。無非刻物附着。而到處折斷破開無完。大抵蝙蝠蜂蝶之屬。異花奇實之類。摘之可作兒少玩弄之資。故都歸我人竊取。如是而尙許遊觀。可知彼人之寬厚。而瀋幸之時則修改如新云。

獨樂寺

编辑

在薊州城中。二層大樓。屹然遠望。金額書觀音之閣。末有太白二字。而實非太白所書云。中有立佛。高可十餘丈。頭上又戴十面。軆制壯大。佛宇制作。亦宏麗可觀。其左右前後佛像神像。不可殫錄。後面門有鐵鑄將軍。又後面有法堂。列坐幾面佛。堂後有鐵鑄長明燈。高至二尋。又其後有法堂。有幾箇金佛及諸神像。其側一間有臥佛。黃金大佛。伸脚曲肱而寢。自腰以下覆以被。見極怪訝。其外廊廡之中。曰佛曰神。又不知其數。門外左右。對立塑將軍。巨獰壯大。卽一大觀。其傍左右宮室深邃。是行宮不翅他行宮之比。而門閉不許入。獨樂寺以臥佛之故。亦稱臥佛寺。而寺中有翎筩眼京買賣者。用之有效。

盤山

编辑

在三河縣北四十里。老巘疊嶂。岩石累累蒼黑。遠望如樹木。山有上中下三盤。寺刹城堞。樓臺宮室。園陵閭閻。爲燕京佐貳。粉墻逶迤。浮圖隱映。下有李愿盤谷云。

通州江

编辑

卽白河也。江遶通州東城。北走爲燕都通溝。達于西山。舟楫幷通。自東南浦帆檣束立。首尾三十餘里。延綿森立。不知其幾万艘。或來或去。或繫或泛。滿江舟楫。眞水市大都會也。船制亦不類我俗。船材不知何木。而皆以石灰塗縫。外施油漆。上面板。蓋有啓閉。而中可以寢處。大船則作三層樓于舟中。始入船門。有金字額及柱聯。門內有室。間間隔障。排以椅牀。四面設複牕。又其內有外炕。置寢具等屬。又其內有內炕。又其內則廚間庫間。其上層則皆府庫也。下腹則開開板隔。井井若樻藏。皆貯雜用。內外舟飾。粧點奇絶。紗窓琉璃。錦幕繡壁。雕繪沈檀。交窓浮欄。極其奢華。船外邊幅。用異木雕刻。或作風牧丹。或用鋈金粧刻鐵紐。竹纜彩帆繡幡。或揭數檣。大者至數十間。婦女物畜皆載焉。漕舶之解載者。以木綿布作囊盛米。從江南到泊出米車云。運入通運門。備通州粮餉之實。

東嶽廟

编辑

在燕京東城朝陽門外。有東西南三面牌樓。高大華鮮。覆以綠瓦。正大門內左右立二層碑閣。覆以黃瓦。正堂有大塑像神。神座前設花甁香爐燭臺等具。制極大。皆鍍金細刻鏤。又有鐵燈。盃長幾丈。圍一拱有半。灌以漆油。焰無滅時。左右廊廡共八十六室。各設冥府鬼司奇形怪狀。各色塑像。凡一室八九軀。間間揭朱板。榜書某司某府。門前各置鐵香爐。羅列成行。遠觀若行軍前排之狀。正堂後面。又有中堂。堂與神像。與前堂相伯仲。東西廡共十六室。又後面周圍二層長閣共三十六間。上下室中。各有玉女道君等神像。上層中央室。奉玉帝位。香爐燭墓花罇等器什。間間排置。凡內外堂廡。皆設錦幄彩氆氌。琉璃龕中小小神像花卉禽獸假山層燈。極其華侈。室宇之周遭宏麗。殆無其比。而其刱設工力。恰費累鉅萬百。蓋奉神崇佛之節。不計其費。極殫人力。中國之財。專耗於神與佛矣。庙之東西附舍。逶迤屈曲。門門轉深。殆千餘間矣。

燕京

编辑

在通州西南五十里。順天府是也。金元明淸皆都之。築以甓城。四方均直。門有三層樓。皆黃瓦。城上置城廊。百步一廊。守卒居之。非限滿則無以下城。設梯鎖門。出入有制。都城之南。有重方城。內外相連如日字之制。而外城稍廣。城有十二門。外城亦如之。城之內有中城。朱墻而黃瓦。中城之內。亦有閭閻市廛。中城之中。又有宮城。城制與原城一㨾。而特無城上廊。城外東西北三面。繞以長廊。面墻而在。軍兵器械糧草皆在其中。凡兵馬入處守衛。無倉卒呼召之弊。廊之外鑿以深溝。非橋梁門路則飛鳥之所不能度。養兵其中。死守而已。亦無緩急徵發。規模甚便矣。宮城內四隅有鐘鼓樓。四層八角黃瓦閣子也。東西正門。乃東華門西華門也。正北門乃神武門也。神武之對門景山也。神武外正北街左右有長廊。亦是軍衛也。太和殿正殿也。天子之大堂也。三等白玉階。每一層皆至一丈有半。刻以牧丹。三重玉欄。欄用刻龍。中階中央作龍陛。一石之大。長過三丈。廣過一丈。而刻以九龍。是庭砌間正路也。階上左右有銅龜銅鵷鷺。階上下列置大香爐數十坐。庭南畔立品鐵。中和殿卽太和之後堂。差小而方。保和殿卽中和之後堂也。皆周三層欄陛。與太和無差。太和之大。不計爲幾楹。太和中和之門。有東西門。乃左翼門右翼門也。東北西北之門。乃中左門中右門也。東西月廊。周繞均適。不知爲幾間。而東有軆仁閣。西有弘義閣。庭中布以大甓而側以植之。正門卽太和門。門有欄陛。太和門之東西挾門。卽左昭德右貞度也。其外正門。卽午門端門天安門大淸門也。天淸門外設石栅欄擁正路。方六七十步。欄外是正陽門。間未二百步。正陽門是都城正南門。門必有重城。仍作四門。外重門則閉而不開。惟天子之行啓之。外城之正南門是永定門。而自太和至永定爲七門。而正陽之重門。不在其數。正陽之左有崇文門。正陽之右有宣武門。東直西直德勝諸門。是都城之東北西正門也。朝陽門是下東門也。正闕左翼門之外。東北有錫慶門。是東華門以內。而內殿春宮皆在其間。而雕墻彩甍。隱面露角。不可窺測。墻下庭曲。間間有鐵大瓮。貯水而置。凡不知幾千百。太廟亦在宮城之內端門外。東邊有門。揭云太庙街門。其內甚邃。而門庭堂廡。繩直準平。無絲髮之差歪焉。

覺生寺

编辑

在德勝門外 都城北門 西北十里。法堂有立佛。僧徒具袈裟。日日誦經于佛前。數十輩搖金鈴。繞佛榻而行。每一周。以念珠識之。以幾巡爲數限。巡罷頂禮凡幾度。皆有誦呪。禮罷有法僧登榻而坐。榻在佛榻正後。衆僧以經進講。法僧別以一冊拈其章句。各各命章而授之。衆僧分就其坐而講讀。日廻原有定時。時至而不會者有罰云。寺僧皆誦經。無一乞丐俗比丘。寺中後面有層樓。遠望聳空。乃鍾閣也。懸鐘甚大。經周尺十七尺。高三丈。表裡密書佛經。鐘面及字畫。極爲精細。凡百鑄鐘。無此倫比。以是之故。俗稱大鐘寺。東人常談也。寺後有竹林奇花。

海甸

编辑

在都城西北三十里。自海甸折而西行。是西山云。圓明園在海甸之東。石路周墻蔓延。縱橫于柳林菀密之中。離宮別館皆在其中。蓋自通州以西燕京以北首尾七十餘里。皆依山平臨之地。可以遊觀之所。非此莫可。而自古燕都帝王之所娛心怡神者。必不出乎這間。遊騁弋獵之場。淸暑賞雪之所。靡所不用其極詭極奇。則凡樓觀陂池木石魚鳥。儘是絶等玩好。其紆廻遼邁幽深陡絶之地。不可踵及。只以昆明一池,涵虛一亭。可以歷略其範圍。而西山一曲。露頭藏面。隱映燦燁。奇奇詭詭者。亦不在歷觀可悉也。自海甸西行過宮墻幾里。多有寺刹。盡是禁內。不得入門。又過牌樓所幾罨秀澄明等門。有文昌閣四層彩閣。閣在昆明池東北岸上。從池東長堰而行。堤外有水田種稻。池東南堤上柳林如織。柳外映發天光。不知峰巒之嶂遮。西南而望則長林無邊。廣漠來風。池南堤上。有石欄圍住。內有金牛。向東北擧頭而臥。俗云水過牛背。燕運當盡。牛背有篆銘。又其南有廓如亭。亭凡二十四楹。八面彩亭。時當伏暑。而不勝風凜。亭北正當石橋。卽所謂十七橋也。蓋昆明一池。周可十餘里。中作假山爲島嶼。島南成橋。接于南岸。橋作虹霓水門十七間。故俗呼十七橋。石橋廣三間。長七十間。橋左右作石欄周包。池中造山。一連不絶。自池邊循橋作欄。巡島而還。終于池邊。于石欄之長。不知爲幾百間矣。造山築以石甓。中空作窟。上有大亭子。層階危檻。皆用白玉。刻以龍獅花草之狀。綵緻璀璨。亭南扁涵虛堂。北扁洞庭留賞。亭之下。西有波月樓。東有雲香閣。皆寺觀也。又有龍王祠。南庭樹木陰滿。可以避暑。坐于涵虛堂北望。儘是無限瑰觀。而北京之勝。此可以第一矣。凡池外西北。都是畫中。臨水者依山者。皆四五層彩閣。奇形詭制。無所不有。樓臺亭榭。不一其規。方者圓者。半月形磬曲狀。尖者圭者長者平者。三面八角之制。或藏頭林曲。出面岩側。凡池西北十餘里內外。隱隱入矚。不知作何㨾。而水中照耀。眩晃靡定。鏡面澄碧。游魚可數。一漁夫棹小艇。垂竿而行。菡萏盛開。香風津津。西南浦漵。蘆葦極目。如癡如醉。坐而忘起。恨不與東方諸益。談暢賦詩于此矣。涵虛所望。不過豹文一斑。而猶且如是。其外未窺者。都在默會也。

万佛寺

编辑

在都城西北宮城正北門。卽神武門。而其對門卽北上門。門內卽景山。或萬壽山。是造山云。城址平然。無可高峻登望之所。而万壽山巋然高出。四方遠望。其下有宮殿寺觀。樹木鬱鬱。山顚最上頭。縹緲層閣。聞是鐘閣云。其次左右有方閣。又其次有左右圓閣。瓦色各殊。制㨾不類。望之可異。万壽越見西方。又有造山。蔓延樹密。上有大層塔。兀然撑立。其中似有大刹。又轉而西行。有別宮圜城。東昭景門。南衍祥門。衍祥之前。有長橋殆百間。左右琢白石爲欄。橋東西頭皆作牌樓。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故泛稱此橋曰玉蝀橋。此皆東人臆稱。而十七橋玉蝀橋。似別有名稱。而不得聞矣。又折而北。是万佛寺。寺有二樓。西曰萬佛樓。東曰千佛樓。西樓是三層大樓。下層有大金佛幾坐。前後左右。羅列大小佛。四壁作假山形。間間有穴龕。累累如蜂窠。中各有小佛。一室中佛面不翅千百。中層上層每每如是。殆不止於萬佛也。從室中層梯而上。至上層外欄。正俯城中。樓前東西。各有長層樓。其方圓亭閣。皆充佛身。門神庭爐等具。擧皆壯大。堂裡之設。華侈奇怪。不可殫狀。東樓之制。與西樓一㨾。中有立佛一軀。乃千手千首極獰大。若獨樂寺之觀音。卽兒孫也。千首千眼之說。曾未知其必然。而今乃歷詳。第以一邊數其臂數。蓋以衆臂連附于肩。正類摺扇開張之形。列數爲五十箇。側看爲十重。則分明是五百臂也。東西如之。則幷元臂端的爲一千單二手也。手各持花葉禽獸之屬。頭面則初有元首。八面極大。自以上則層層有面。計其一週。殆過數十面。累累積面。次次漸小。不知爲幾層。最上頭安金佛數三箇。其大如拳。都計不減滿千其首也。又有千足。各踏怪鬼魅。有壓背鎭腹叫啼之狀。緣梯轉上。層層周欄。間間有佛。多有琉璃佛龕。如層塔之狀。大佛小佛。又不知其幾數也。其左右閣及神門等。正與萬佛樓一般。而千佛万佛。是一對雙設也。千佛寺門外。有方閣一座。穹然而大。閣中作假山一朵。高不及十尋。緣檻而登。皆作層路。周繞而上。上有佛龕。所謂極樂世界也。一坐假山。都是木石爲之。假樹假花重重疊疊之中。仰頭俯面。跛者倚者笑者怒者。凡不知幾箇羅漢。不覺失笑而亦供一賞也。凡此中萬佛千佛。都是戲劇之設。而瑰觀種種如此。冗費未知何爲而張大設也。

五龍亭

编辑

在萬佛寺之南。亭前是大池。長闊累千步。南望虹橋臥波。東南池上有層樓五六十間。西南池上亭閣參差。臨水彩楹。上下照映。繞池皆周以石欄。池面皆礱磨白石築之。五亭在池上北堤。龍澤亭當中而在。圓閣而大。楹內仍作坐椅。周匝如欄。東曰滋香亭澄祥亭。西曰湧瑞亭浮翠亭。左右四亭。次次退後。爲龍澤之翼護。池邊四面。石欄屈折。溝道逶迤。綠瀲翠渚。彌望平蕪。彩榭軒敞。照耀水中。荷渠盛開。香風銷暑。燕城之勝。此爲第一也。

弘仁寺

编辑

在五龍亭西里許。別無瑰觀。

仁壽寺

编辑

在弘仁之西。墻幾相連。法堂室道。作田字之制。有大金佛身分九宮而坐。宮每四達。間間四壁。作佛窠小小。一堂中佛像又過万餘。不覺呵呵。其外僧廡神廨。不暇踵及。門內橋下。有深溝。散之以餌。有色鮒魚浮集水面。魚色各殊。或紅或白。靑黃紫綠。斑者點者。凡十餘色種。不知幾萬頭。水中盡沸。政類粃糠蕩水矣。

隆福寺

编辑

在東四牌樓之北。都城東北隅。卽大場市也。先看獸禽花草。次看列肆。飮食衣服寶具珮玩錦飾假物刑假儡傀之屬。無物不有。而其泉貨之類。無所見矣。繞法堂四面階砌。廊室內外。都是開肆。不過瑣細雜物。而遊戲技呈之夫。亦在此衒業。至一所。見鋪大床如曬穀者。乃人之齒牙也。數席地排布者殆十斗。意者以抽人病齒索錢爲業者。而生人骨亦入藥料。則幷置賣於此耶。

雍和宮

编辑

在都城內東北隅北城下。有乾隆金鑄像。後大堂是法輪殿。有蒙古僧數百。誦經會食。聲如蛙吹而雄大。食物乃寬片粉。雜以羊羹。各呑一小木鉢。僧皆赤黃衣。躶躬被袈裟。兩臂赤露。又以連幅赤布。周身而蒙之。頭戴松絡。彷彿東僧所用。而制㨾歪長。倒豎而戴。簷垂上指。見頗不類。解而帖之則正似黍莖掃帚。又後堂卽三層大閣。立佛極壯大。鍍以赤黃金。與千佛樓之千首佛相伯仲矣。大抵雍和是寺觀也。門內永巷。周遭深邃。屋制曲折甚奇絶。而無慮累百間矣。

太學

编辑

在雍和宮西三四十步之地。其制別無異同於我國泮宮。而自大成門至大成殿。皆作層玉欄。室宇之宏完極精。泮宮之十倍矣。門內左右各置石鼓五箇。石面剝泐。字畫盡脫。間間有完字可見。門外又有新造石鼓十箇。門內西邊在者。一鼓仰置作臼。外無字痕。意者中間散失。爲民間舂具而然也。外門內植無數石碑。卽經一科而豎一碑。榜目刻于碑面。他無設科之規。只有子午卯酉式年科。卽我國式年例。

辟雍

编辑

在太學西墻外。廊廡四周。正北面有堂宇。立大碑二十。刻以經文說解。右有博士廳。左有繩愆廳。似有觥撻之法。右廡三十三間。左廡三十三間。每一間立大碑三箇式。共左右爲一百九十八碑。皆鐫易詩書論孟三禮春秋。而庸學則無之。而北堂正壁。大刻大學章句。左右及北堂。共碑爲二百八十箇。是乾隆創置。經文說解。卽乾隆所製也。崇文之治。彬彬可歎。中央有環水作圜橋。中有方殿。有御座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