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敬軒集
卷八
作者:李旲
1836年
卷九

雜著 编辑

鶴石小會小序 编辑

琴樽錯座。怳然蘭亭修禊。圖書滿架。恰似西園雅集。雙鶴盤旋在庭。老石崚嶒當戶。此樓之以鶴石名者果得矣。

倣古詩小序 编辑

高秋轉覺牢騷。淸宵易爲怊悵。思君不見。庭月徘徊。詩云蒼葭白露。所懷伊人。畫出來此夜景光。

聽羌笛小序 编辑

何處一聲羌笛。正値秋夜明月。悽切落梅之曲。聲聲戛雲。寥亮出塞之聲。曲曲催霜。孤客最先驚耳。征婦不覺斷膓。

晩香軒十景 编辑

陽欄春曉 编辑

春爲四時之首而其氣氤氳。曉爲一日之始而其象淸明。春曉者。盖兼氤氳淸明者也。迨此時憑斯欄。藹然若有所發。充然若有所得。吾心吾氣。自有不可名者存矣。

花陰彤霞 编辑

賞花之法。太近則沒趣。太遠則無色。必於若近若遠處觀之。然後彤霞生焉。彤霞者。花之精英蒸上者也。

羅帷香風 编辑

香不必馥郁。風不必披拂。每於羅帷微褰處。若有聞若不聞然者香風也。韋蘇州詩曰燕寢凝淸香。可謂深知此境。

隔簾翠華 编辑

畫山必以渲染出色。觀畫尤於燈下出色。盖以其若遠若近若顯若隱。有難言之妙也。山之下翠華。猶畫之渲染。隔簾之觀。又何如燈下觀。

夢倚秋雲 编辑

雲於四時各異態。春雲太濃。夏雲太重。冬雲太冷。惟於秋最淸澹可愛。悠然一望。便覺襟懷踈曠。然雲之幻。譬則夢也。尤當於夢倚樓上望之。

庭梧月白 编辑

月之明。何樹無影。而必愛梧月者。以梧之無俗韵也。賞是月。合與韵人共之。更以雅詩幽琴配之。乃爲不辜此景。

山扉聽鍾 编辑

詩人發省。賢師悟道。皆在聽鍾之時。鍾有何妙。能令人如是。每於山扉之夜無寐澄慮。忽聞蒲牢之響。此心君有感焉。未知其發省耶。悟道耶。

松壇烹茶 编辑

古人著茶經。凡形色臭味飮具煮法。靡不評品。而獨於烹茶之境無及焉。豈未盡於茶中趣耶。今於松壇烹之。可補茶經之闕。

竹篋道書 编辑

書有尊丌。書有庋閣。或封之金櫃。或藏之石室。此書之置諸竹篋奚取歟。豈竹之虗。猶道之虗。竹之醫俗。猶道之超塵耶。當與知道者言之。

雪窓寒燈 编辑

四望皎如。一炷熒然。玆非雪窓寒燈耶。自外望之。可想其燈下有床。床上有書。定是左太冲招隱操。林處士梅花詩。

酉山庵八景 编辑

山窓彤旭 编辑

早起山齋。彤旭透窓。宛然有天下文明。萬物咸覩之象。盛矣哉。日之明也。易曰納約自牖。又曰大人者與日月合其明。

竹簾花陰 编辑

宮日方午。花陰滿簾。纈纈乎其成紋。郁郁乎其聞香。此乃夢中情緖耶。抑畫中境界耶。

杏庭子䂓 编辑

何來子䂓。鳴在杏庭。未知爲惜春耶愛花耶。鶯之鳴。凡時鳥之鳴。未必有心而自鳴其鳴。子䂓之鳴。亦當如是聽。

松翠步鶴 编辑

爾爲丁令威乎。爾爲徐佐卿乎。何不翺翔乎靑田玄都之間。而步此松翠之下乎。忽聞戛然一鳴。若有警我者然。

北岳雲煙 编辑

凡山之精神意態。必以雲煙餙之。雲與煙非山也者。而抑山之所不能無。亦所不能無者也。北岳固神秀。而若非雲煙。何能朝暮萬象。令人應接不暇。

空山閒鍾 编辑

鍾無閒忙之異。而在聽者之如何。空山半夜。聞鍾聲時動。便覺此心虗曠。鍾未撞時。閒固在爾。

萬峯臘雪 编辑

朱紫陽石廩詩曰家家有廩高如許。大好人間快活年。余於萬峯之雪亦云。若其淸境絶致。此間不可無我吟。

緗帷寒燭 编辑

下帷讀書。燭光靑熒。試問此帷之外。幾處殘燈。照却讀書人也。紙窓竹屋裏。想一倍今夜寒。

田舍八景 编辑

窓對翠嶽 编辑

家在山中。盡日無塵事相攪。惟有嶽色當窓。偃蹇如高人韵士。唐人詩曰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眞是道得此境。

簾捲水田 编辑

看山色望月色。皆宜下簾。惟野色不宜下簾。有非田家本色也。時雨初降。農人四散。捲簾一望。覺眞意悠然。

臨畒觀饁 编辑

嘗讀豳雅周頌。善畫出饁畒光景。殆若身履其地。今臨畒觀饁。又若置身於豳雅周頌之中。始知詩不可不學。農不可不明。

前塘睡鷗 编辑

春雨濛濛。塘水微暖。皎然若一點兩點雪。睡鷗也。問爾那得箇淸如許閑如許。無機心如許。白頭翁殆果於忘世。

滿野黃雲 编辑

靑雲高白雲閒彤雲瑞。皆不若黃雲之爲可餐爲可飽也。黃者其雲之正色歟。

秋風歸鴈 编辑

枕上聞鴈聲嘹唳。令人有涔陽洞庭之思。秋天碧秋月皎。秋風瑟瑟。太半是此聲助之。

登塲乘屋 编辑

䂓地爲田。不過數畒。中田爲廬。不過數間。依然有井田遺法。秋禾登塲。夜綯乘屋。隱然有七月篇遺意。若推而廣之。何異三代盛時。

書幔寒螢 编辑

螢非識字者。而在書幔則近乎雅。可入於詩。可入於畫。斯固奇矣。杜老詩曰案頭讀書螢。螢其讀書者耶。謂人之照螢而讀書耶。

詠物四十九首 编辑

编辑

相鶴不在其羽毛骨格。必於意想超然處求之爲妙。惟意想不可言傳。不可畫得。以月傳神。以琴發韵。庶乎其得之。

鸚鵡 编辑

禰正平以鸚鵡賦著稱。而讀之殊無瑰奇炫曜之語。以爲此鳥之傳神。令人不能無感。豈其靈心慧性。有非言語形容者耶。恨其能言而不能詩。無以使渠自賦。

石榴花 编辑

凡花各擅一時之芳。桃李於春。菊於秋梅於冬。惟石榴擅於夏者也。所可恨者。氣太焰色太頳粧太冶。少窈窕閒雅之態耳。

辛夷花 编辑

辛夷花其色與香。無足以動人者。而較梅則差晩。比杏則已早。爲能先占春光。故每爲詩人之寵賞。識時務者當以先着爲高。

月桂 编辑

聞月中桂子。𨓏𨓏落下人間。月桂是其種歟。特取其排月開花而托名於桂耶。觀此花以知旬朔。則雖謂之蓂莢可也。

梅花 编辑

林處士以梅爲妻。傳爲千古雅談。此殆玷褻仙娥也。放翁詩曰欲與梅爲友。常憂不稱渠。從今斷火食。飮水讀仙書。斯言得之友之云乎。豈可以妻之哉。

编辑

詠物中惟竹最難。猶石之難諧於律也。有一字麤俗氣則竹不受。有一字脂粉態則竹不受。必如文洋州之傳神。偃仰屈伸。盡君之態然後乃得耳。

编辑

古人以誠臣烈士譬於松。稱其歲寒後凋。然必待歲寒而知後凋則晩矣。須於百花爭姸。羣芳競秀之時。知其有忠臣烈士之節可也。

海棠花 编辑

海棠卽花中之絶豔。所少者踈澹都雅之態耳。須於月下或雨中賞之。如虢國夫人淡掃蛾眉之時。

棕櫚 编辑

木之有文。或病癭而成。或因腐而見。或爲人工之雕鎪。惟棕櫚有自然之文。而其文不著。若將闇然而章。可貴也已。

梧桐 编辑

陶徵君以松爲無絃琴。此以非琴喩琴者也。曷若以琴寓琴之爲妙哉。琴之全身。梧桐是已。每於風來時撫之。是爲余無絃琴。

百日紅 编辑

百日紅花中之大年也。譬諸美人。如海上麻姑坐閱蓬壺三淺。但願顔色差覺老醜耳願一作顧

芭蕉 编辑

芭蕉無骨而若有骨然。無韻而若有韻然。宜於月宜於雨。宜於夏宜於秋。宜琴宜鶴宜酒宜詩。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蕉。

假桃 编辑

東施未必醜而效西施之顰。故人皆捧腹。假桃固自嬋姸而有效顰之嫌。吾恐園中八姨妹見而捧腹。

假蘭 编辑

屈大夫曰蘭之不可恃兮。羗無實而容長。使蘭有知。當千古以爲耻。此豈眞貶蘭哉。特爲其似蘭而非蘭者發耳。

珊瑚 编辑

似玉而無縝錯之文。似石而無嚴冷之氣。似珠而無光彩之爍。似樹而無花葉之繁。望之若一炷紅燭。闇然生光。不見珊瑚者。可以見此。

文王鼎 编辑

後文王幾千載。得其遺鼎而寓目焉。亦足以思其所嗜。思其所嗜。庶乎若淸廟之愀見。顧安得舜之畊耒湯之浴盤。以配此鼎。

编辑

四友中惟硯似有道者。其體也有定。其用也不窮。其德重其功潤。涵之爲光輝。發之爲文章。君子以。彌綸天下。

竹筆筒 编辑

旣封之管城。又環以竹林。毛穎於是乎專享淸福。

萬壽香 编辑

見此香。令人有後天難老之思。上以祝無疆之寶曆。願推其餘。躋斯民於壽域。

编辑

琴之道絶已久矣。今若按譜而協之。劃撥而求之。何以得不傳之妙哉。琴之韵在山海。琴之質在梧桐。琴之神在不鼓琴。

编辑

冊者載書之質也。捨冊而求書。書將焉寄。捨書而求冊。冊將安用。是猶氣之與理形之與性。一之則不可。二之則不是。知此則知讀書。

编辑

筆貴中書而不遭其人。則雖善筆無以盡其能。是故有中書之人然後。有中書之筆。

编辑

墨氏之道。雖磨頂放踵。利天下爲之。其孫世守其道。其利亦可謂博哉。矧乎墨名而儒行者。吾必與之遊焉。

竹筆架 编辑

中書君何愛竹之甚也。自管城受封以來。不離於竹。以竹爲筒。卽君之別舘。以竹爲架。是君之高㙜。眞所謂不可居無竹。

竹如意 编辑

如意之爲物。未必雅而以竹爲之故。堪入詩品。物之幸不幸。類如是夫。若其形製之古奇。覽詩者可以知之。

编辑

韓愈號之曰楮先生。薛稷官之曰白州刺史。可謂榮矣而有未盡焉。其操也潔。其性也韌。其德也可卷而懷。斯可謂善頌。

竹水缸 编辑

竹與水性相近而脗然相合。可謂奇遇矣。飮此水。便覺徹肺澄爽。不知金莖露爲何如耳。

砂筆洗 编辑

受硯之滓而不以爲累。解筆之滯而不以爲功。殆近有道者歟。雖不能並列於四友。爲四友者。不可捨此。

玻璃燈 编辑

自遠而望。有燈無隔。如中秋霽夕。碧天無滓。秪見一輪明月。不知銀海之爲之隔也。

燭㙜 编辑

燭本自明而非燭㙜之與其明也。無㙜則燭無所施。如理本自明而非氣之與其明也。無氣則理無所着。

花草鏡 编辑

或謂月中無桂當益明。又或謂桂是月之魄。此其所以爲明。二說俱未必是。今觀此鏡有花草。不害其明。無花草未必添明。

千里鏡 编辑

鏡有千里之明。而地有十里之阻。安能廓而拓之。使匝域之山川。皆爲鏡中之界。匝域之民。皆爲鏡中之人也。

自鳴鍾 编辑

有不得不運之機。故能自運。有不得不鳴之理。故能自鳴。推而大之。天地一自鳴鍾也。推而小之。春鳥秋蟲。亦皆一自鳴鍾也。莫不各有不得不運之機。不得不鳴之理。

茶罐 编辑

蟹眼升則其鳴也細。魚眼升則其鳴也急。聞其鳴而可以知茶候矣。童子記之。一聽於罐。

茶鍾 编辑

茶鍾於茶具中。最雅潔貴重。不近火不受滓。用則不離於手。捨則必薦於床。客至則未嘗不在座。與文房四友相周旋。合喚渠爲茶博士。

茶壺 编辑

陶先生其嗜茶者歟。無時不啜茶。啜未嘗不飽。但腹量差狹。如盧玉川七椀喫不得也。

编辑

古人以酒之淸者譬聖人。若品茶於聖則殆淸似夷而不隘。和似惠而不流者歟。

编辑

毛氏之不在中山。不封管城者。聚族而居。別其名曰氊。氊能令人便於坐卧。有禦寒祛濕之功。毛氏之利盖大矣。

编辑

親於我者莫如床。凡飮食起居。莫不與床周旋。人之作事。若無愧於床可也。詩云尙不愧于屋漏。屋漏猶覺差遠。

编辑

簾宜落照宜明月宜遠山宜澹烟。宜雨宜雲宜花宜柳。凡隔簾之景。非畫而似畫。非夢而似夢。盖得其形外之神也。

编辑

帷之設。宜於寒而不宜於暑。宜於夜而不宜於晝。每天氣薄寒。夜意方闌。下帷讀書。信有名士韻致。

编辑

一車之製。衆妙畢備。猶一人之身。衆理咸具。是故君子觀於車。用以爲學。用以行道。用以經濟天下。

编辑

驢者雅與詩人韻士相宜。每見古畫圖。山邊水涯。斷橋微逕。着一樹梅花。必着一騎驢客。此豈孟浩然耶。

烏巾 编辑

烏巾山野之服而其製不同。每見古畫中。有着折一角者。人必指爲郭處士。有着劣半寸者。人必認爲程先生。此在人不在巾。

靑袍 编辑

杜拾遺着靑袍。人到今稱之。是靑袍不爲人出色。人爲靑袍出色也。自古及今。靑袍者何限。獨稱杜老何哉。

組帶 编辑

組帶不知倣自何代。而品製頗近古。在奢儉之間。以其織成也。故有文理。以其練絲也。故能柔韌。亦可尙也。詩云垂帶悸兮。豈謂此歟。

織鞋 编辑

古詩曰足下絲履五文章。又有曰細軟靑絲履。絲履卽今之織鞋耶。此鞋有積累之工。有製樸之巧。一經品題。雖名於後世可也。

编辑

傳曰君子之德風。詩曰穆如淸風。有君子之德。而又能穆如者。其惟扇乎。

雲深處四景 编辑

花塢香風 编辑

一間小亭。却在百花園裡。紅霞纈眼。香飈襲衣。怳疑浣溪上草堂。正似樂窩中春風。

松石淸流 编辑

蒼松白石。月到淸流。心目俱爽。景光絶奇。若使王摩詰在此。應必題明月松間照淸泉石上流之句於雲裏壁面也。

山庭皓月 编辑

淸宵無寐。攬衣徘徊。林光寂無四隣。月影浩濶如海。誰知山間小庭。有此不夜景色。

緗簾映雪 编辑

萬樹瓊葩。一苑生白。仙鶴不辨羽衣。玉龍生動鱗甲。如可逢山陰舟訪時。則宜灞橋驢行。

酉山菴。拈唐人韻。 编辑

山樓如磬。蒼松四圍。境與室靜。焚香默坐。看唐人集四五板。題古體詩三數句。自不覺暝色生箔。星露在衣。

梅花初月樓秋夜 编辑

月上十二瓊欄。霜凄兩三塞鴻。玉簾不動。井梧生影。與宮僚評詩文。命紫衣點香茶。卽一閑中韻事。

科誥 编辑

王若曰。公明聽予誥。昔先王用人。惟科乃揚才。廣良策乃弘文。欽天奉時。惟公卿士興。乃登賢公哲卿。監古世臣。惟玆乃享。公毋私予。亦不敢私于人。

訓士 编辑

公曰。嗟哉予告汝士人。科賢良。乃先王盛典。王亦不敢私于人。策乃士。制義敎廸。弘其文。汝惟賴文師提學。學古人書。監先民有事。俾輔我后王之德。

士言 编辑

士曰。惟諾誥訓明朕心。策乃士。惟其深文。公其公哉。公亦不敢私于人。士乃勤于科。乂贊王盛德。公其私哉。公私于野。野賢人耆儒士乃興。畢至于王朝。

題缺 编辑

爲汝一初立身。余贈一言。一立朝事君。不可不讀書。讀書所以明理也。余雖日煩機務。或有暇時。下帷讀書。雖在公堂靜寂之中。看了書冊。此不可不存心於四部之間矣。汝早登科甲。應無多讀。或有公退之餘休暇之日。讀書不廢。則可以明於理。古人云宰相須用讀書人。暗於理而豈有事君道耶。二謹言。書云惟口起羞。古人云口是禍福之門。言出于口則不能拾之。豈不愼且戒哉。三修飭。不染汚濁。不趍浮雜。余看世人多有言勝實少。都是浮張。大學誠意之工。豈有是理乎。其言雖出外書。佛經云意根難制。且有心不染汚濁。如蓮花之凈。是謂切言矣。四戒色。血氣方壯之時。難制者色慾。古人云世人不識枕頭之刀劒。一沈其中。平生未成完人。論語巧言令色云自古聖人。猶戒色界上。况今世凡人乎。立朝之人。好色過者。功名有害。人家貴男。多致傷病。豈不愼哉。是故應知余非愛汝。豈有此申申之言乎。汝須持佩不忘。庶或補益於身也。古人云補中益氣之方。不如一格言。是爲汝一初愛汝。作補中益氣散一劑送之矣。餘多話懷。都留不備。靜夜無寐之時。看此小草則必有覺處也。

自警 编辑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嗚呼。君上一念之善。千里應之如響。一念之不善。亦若斯。可不愼哉。一粒一絲。匪民何生。古昔先王。所以克勤于民。克儉于家。乃惟今子孫之享此福者。自勤儉積德累仁之始。余小子其或少忽。欽若昊天。敬授民時。故扁堂額曰務本堂。本者民也。何以養民而安。曰自奉以薄。歸厚於民。此所謂儉也。古人云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宜勉哉。

務本節儉。敬天勤民。法先王嘉謨。

題缺 编辑

彼雅着衣。全應北方。烏眼㓒喙。黑鳥烏足。其性狂妄。其慾甚多。飛飛一聲。人人惡之。我獨顧憐。可取其三。直言不欺。諫官之風。忠哉麗朝。孝子哺養。汝能禽獸。難得人事。是以拈得諸禽爲長。

周易當從本義乎程傳乎。傳則元亨利貞。釋以四德。朱義則大亨而利於貞。余則曰孔子不如朱子而釋之非耶。然則彖之大哉乾元。亦稱大哉乾大耶。雖不能臆說於其間。愚見以從程傳爲宜。而明儒之諸論。多從程傳。東坡易傳。亦以四德解之。則不可不一番講定。故仰質高覽。

畫可於山水而當絶奇處。畫亦不得。詩宜於風月而逢極亮夜。詩不敢出。當求見絶奇處。眼代以畫。欲幻極亮景。詩索於空。人能棲此山水間。享是風月佳。可謂純是仙人。絶無塵俗。是無係念於人世。只爲憑天分付而已。

花木之悅於目者色也。只悅其幻色而未見其眞色。當求眞色去看空空。世人之看花。輒喜聞香稱奇。豈非可笑乎。

梅勝於菊。水仙勝於菖花。繡毬勝於牧丹。木芙蓉勝於荷花。取其小品。合以論之。總不如蘭。蘭可比於王者。可於山人。可於閨士。故古人著蘭易。盖取其如君子之性也。

十日看書。便生厭意。是謂小魔。心堅如金剛杵。割欲如七寶刀。則能破此魔。東坡羅漢贊云摧伏魔軍。不戰而勝。謂此也。

世味如嚼蠟。年光似跳丸。畢竟至竗之界。在於山水幽靜之間。身無享此之福。別搆小齋於亂竹叢林之中。灌花種魚。盡讀異書。亦足謂退一步法。自周易當從以下六條。庚寅春。

畫可於山水。當其眞絶處。筆不得摸。詩宜於風月。方到極淸時。舌不能轉。

介石室筆談庚寅夏 编辑

笠翁一家言。泛看似然。弄談有切要喫緊處。專爲慨世寓意之語。如聲色詞曲種植饌品頤養演習等部。非特爲慨寓深。有可戒可法之格言了。

世俗專尙浮文。漸爲淆薄。深有所歎。爲今日急務。回風俗於淳朴。用此之道。當讀經學。至於衣服飮食居處器玩。亦致質素。一切奢華輕麗。須當急急除去了。

人君使臣之道有四焉。禮謙誠保。臣事君之道亦有四焉。敬直義實。可謂堯舜爲君。禹益爲臣。無過於此。爲人君爲人臣者。當深察之。

御衆之道。要在於寬。而亦不可不嚴。不嚴無以見憚。不寬無以卛服。能寬而嚴嚴而寬。可謂時中之道了。

人皆曰自得之工。無如學得。自得之工。亦不可廢。何謂。一日之間。一刻之頃。或生善心。或生惡念。善心卽天命本然之性。惡念人慾之蔽聦明者。人能斥其惡念。存其善心而養之。兼以學之。此自得而益學也。然心經近思錄。非求於外。而在吾方寸之中。此所謂古鏡重磨也。

樂之竗專在於審聲。審聲最難。故世無知音者。吾東有洪湛軒德保可與樂。

琴卽唐琴七絃。而今世之人。但玄琴爲眞琴。東國所謂琴書極可笑。當聞博識君子。不覺呵呵。

鐵琴極焦殺。不宜君子之邦。世俗漸喜聽此。此琴之出。古樂漸無。以極西方之音。彈日出之國。金克木之理。其合哉。

柱聯 编辑

政暇登樓翺翔。舜殿琴風。詠歸鉤簾徘徊。魯壇杏月。

编辑

題殿柱褒賢能。用人無私。勅官司嚴黜陟。御世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