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陶隱集
卷五
作者:李崇仁 卞季良
1406年

草屋子 编辑

草屋子鷄林之士族也。少孤力學,年十九,中進士科,學日益進。歲辛亥,牧隱先生知貢擧,褒然興於鄕。及會試,擢高第,入藝文、春秋爲屬官,同僚服其才。不十年,敭歷華要,爲部使者於西海,名聲藉甚。自門下舍人,陞右司議,將大建白,適有他除不果,士論頗惜之。草屋爲人,慷慨不群,善吟詩,樂與士君子游。其最厚者,京山李陶隱也。

壬寅秋,陶隱京山金海金海首露王之墟也。低徊留,久之渡黃山江,遂之鷄林。於是草屋陶隱周覽半月城,想像新羅氏之所以歷一千年之久,相與賦詩以弔之。上佛國寺之東峯,望扶桑;游感應寺,窺龍穴。登利見臺,舟至大王嵒,亦東海之奇觀也。

草屋嘗曰:「吾世儒素,所居欲以庇吾一身耳,何侈麗爲哉。」構草屋以居,人亦高其志,而稱之曰草屋子草屋金氏,名震陽,字子靜

陶隱贊曰:陶唐氏、大禹氏,天下之大聖也。一則茅茨不翦,一則卑宮室,所以昭其儉也。雖學者,猶知欽慕焉,草屋其聞陶唐大禹之遺風而興起者歟。不然,將與隆中之龍,頡頑於千載之下者歟。彼堂高數仞,朱甍于楹,以自誇雄,而鬼已瞰其室者,獨何人哉?獨何人哉。

明極卷後 编辑

浮屠明極者以其號求言於方之內之外,若幻菴翁之偈、韓山子詩若銘,所以暢明極之旨盡矣。雖然,吾嘗聞有曰明命者,有曰明德者,未聞有明極也。蓋浮屠氏之說,而字義偶與吾所聞者同也。

由吾之說而推極之,則民彝物則,煥然昭著,其效至有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者矣。師於所謂明極,將何如也?無亦有一段靈怪炫燿人天,而吾之昏未足以知之乎?師歸問幻菴翁而有得焉,幸有以開發吾也。

裵烈婦 编辑

烈婦姓裵氏,名某,京山人,父前進士中善。旣笄,歸士族李東郊,善治內事。

歲庚申秋七月,賊逼京山,闔境擾攘,無敢禦者。時東郊合浦帥幕未還,賊騎突入烈婦所居里。烈婦抱乳兒走,賊追之及江。江水方漲,烈婦度不能脫,置乳兒岸上,走入江。賊持滿注矢擬之,曰:「而來免而死。」烈婦顧見賊罵曰:「何不速殺我。我豈汚賊者耶?」賊發矢中肩,再發再中,遂歿於江中。賊退,家人求得其屍葬之。體覆使趙公上其事,旌表里門云。

陶隱子曰:人有恒言曰:「爲臣盡臣道,爲子盡子道,爲婦盡婦道。」至於臨大難,鮮克踐之。一婦人,而其視死如歸,罵賊之言,雖古忠烈士,蔑以加焉。余嘗南遊,過所耶江,迺烈婦死節之地。灘水悲鳴,林木蕭瑟,令人毛髮豎起。嗚呼烈哉!

僕之文辭,固不足觀。然烈婦一死,大關名敎,不可使無聞焉。他日中原之士知東方有此烈婦,當自景淵始,幸識之。景淵,姓,名河南開封人。邂逅於萊州之公館,臨別,錄《烈婦傳》而去。予題其錄本之後如上云。

大夫士廟祭議 编辑

古者天子祭七廟,初受命之王爲太祖,其廟居中,東三昭、西三穆,凡六廟。東西之南二廟,爲禰爲祖;東西之中二廟,爲高爲曾,此之謂四親廟。東西之北二廟,祭高祖之父與高祖之祖,爲二祧廟。親廟四、祧廟二,合之爲三昭、三穆。其有功德之王,親盡廟當毀,則別立一廟於昭穆北廟之北,謂之宗。百世不毀,與太祖同,文世室武世室是也。合太祖、二宗、三昭、三穆,則謂之九廟,此天子之制也。

若諸侯則始封之君爲太廟,高、曾、祖、禰爲四親廟,是曰二昭、二穆。無二祧,亦無有功德之宗。故其祫祭也,但有時祫而無大祫。時祫者,遷二昭、二穆之主,合祭于太廟也。大祫者,三昭、三穆、二宗之外,凡廟之已毀者,皆得合食於太祖之廟也。

大夫三廟,初爲大夫者居中,曰太廟,一昭、一穆則祖禰也。上士二廟,惟祖與禰,無太廟也;中士、下士一廟,惟禰廟而已,無祖廟也。庶人無廟,祭父於其寢而已。中士、下士之常祭,但得祭禰,若欲祭祖,則於禰廟祭之;上士欲祭高、曾,則於祖廟中祭之;大夫欲祭祖以上,則於太廟祭之。

古者惟天子、諸侯有主,大夫、士無主,祭則設席以依神而已。伊川所制之禮,大夫、士皆有主,皆得祭及高祖,僭諸侯之禮也。至若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則僭天子禘、祫之禮矣。故朱子初亦依伊川禮,擧此二祭,後覺其僭,遂不復祭。後世旣無封建,則斟酌古今之宜。三品以上,得如古之諸侯,祭及四世,但旣無封國,則不當有主。六品以上如大夫禮,七品如上士禮,八品、九品如中士、下士禮,如此庶幾近之。

朱子所謂二主者,此言繼禰之宗子,載其考妣二主以行爾。所謂「二主常相依,則精神不分」者,言其考妣之精神常與神主相依,不別立祠板之類也。「干祫及其高祖」者,干謂由下而達于上也。高祖本無廟,若或立功於國,君寵錫之,則得合祭四代,上及高祖。大夫則祭於其太廟,上士則祭於其祖廟,中、下士則祭於禰廟。以上姑擧其大槪,不及詳悉也。

或曰:「禮隨時制宜,有損有益。大夫、士有主,自伊川所定禮始,亦無害於義。但是有廟者有主,其無廟者,其主埋於墓所,若欲追祭,則設席依神而祭於其主者之廟。況如今廟制皆非古,則只當且因循伊川所定之禮行之。」

先大夫人行狀 编辑

大夫人姓金氏,先世鷄林彥陽人也。門下平章諱就礪,相忠憲王金山,功在社稷,卒諡威烈公威烈生門下平章諡翊戴公翊戴生都僉議評理諡文愼公,於大夫人爲曾王父。文愼生選部典書諱,爲王父;典書生判少府寺事諱敬德,爲考。少府娶大儒崔文憲公十二世孫獻部典書諱仲濡之女,以天歷戊辰十二月初七日,生大夫人。

八歲,崔夫人歿;十八,歸吾李氏;明年,少府公歿。大夫人性至孝,傷考妣不幸早下世,每見人具慶,必嘆羡涕泣焉。吾王父平壤公享年七十二,王母宣夫人享年七十二,患病歷數月。大夫人手自湯藥,至奉溲器,晝夜罔懈。及卒,大小斂皆親之,哭幾毀,鄕黨稱焉。

恒言敎吾兄弟曰:「蒙哥!汝旣作書生,當力學不倦;普漢!汝業武,射御當善。然必戒其妄害物命。」又曰:「衣服取其暖體耳,不尙華侈;飮食取其無飢耳,不尙珍異。汝輩識之。」蒙哥崇仁小字;普漢崇文小字。平居,紡績箴線之勞,未嘗蹔釋。鷄初鳴,盥櫛而坐,誦《金剛般若經》、《華嚴ㆍ行願品》爲日程焉。

年五十又四,歲在辛酉正月,患泄痢,二十八日甲寅卒。以大人命,越翌月丙辰,葬于城東柏山之南原。

子男二人,長崇仁,今爲判典校寺事、藝文館提學、知製敎;次崇文,興威衛大謢軍。女三人,長適前禮儀判書遂安李恬,次適左副代言廉廷秀,皆先歿。次適司憲糾正金淛。孫男五人,次點,軍器錄事。次開次騫次雍次适。女三人,長適成均進士韓天童,餘幼。

崇仁謹錄。

鄕僧止菴寫余陋眞,因作讚 编辑

狀貌卑柔,婦人之儔;章句雕刻,童子之學。若擬諸達可之卓越、子虛之縝密、天民之精敏、仲臨之俊逸、可遠之溫雅、宗之之諧博,所謂碔砆之與美玉也。雖然,托迹於東國,喜談於中原,或擯瘴海之濱,而無所加慼;或游巖廊之上,而無所加欣。惟其惕然而自修,庶幾不欺於心君乎。

金可行詩藁後 编辑

《三百篇》爲詩家宗祖,聖人嘗論之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又曰:「詩三百,一言蔽之,曰思無邪。」此論詩之至也。詩道之變極,而論者往往不本於情性,惟一句一字之工拙是求,余之病此久矣。

鷄林金可行以其所作詩藁見示,造語雅馴,寄興深遠,忠君愛親尊師親友,有關於世敎者十之八九。予讀之悚然斂袵曰:「有是哉有是哉!」嗚呼!詩不可以僞爲也。氓之蚩蚩不能掩淫泆之情,孟德短歌不能掩篡奪之謀。曾謂詩之發不本於情性乎。

可行游予門十年于玆,固樂其爲人。詩迺餘事也,而又如此,積於中形諸外,信哉!余於可行,寧不益加愛重乎。雖然,可行豈自足哉?其於學問,知進而不知止焉者也。予故引聖人之論詩者題其卷。嗚呼!學問之功,卒至於思無邪,則詩不足論也,可行勖之哉!

千峯詩稿後 编辑

自余遭放逐爲東西南北之人,人率掉臂去,戒勿相親,而浮屠往往有相見訪者,有相書問者:於星山敬蘭,於長興學南省敏,於西原尙衡,於中原卍雨斯近,蓋皆遺外聲利而逃空虛者也。

從余旅寓月餘,一日出其所作詩一秩見示。淸而不至於苦,拙而不至於野,腴而不至於膩,讀之愈久,而愈不知倦焉。世傳九僧集,予嘗竊窺其梗槪,之所得,豈肯多讓乎彼哉。雖然,詩之工拙,不足以論吾也。

之於予,非有族黨之好也,鄕里之舊也,濡沫相資之恩也。而相從於患難之中,略無畏忌,是其所得又當在於詩之外。而後之觀之詩者,苟徒曰「詩僧而已」,則爲未知者也。余故倂著其爲人者云。千峯幻菴之高弟也。

洪武龍集庚午仲冬下澣,辛亥初科解原題。

忠原判官李君及字說 编辑

忠原州判李君,嘗爲成均生,以《春秋》義著名儕輩間。余屢得其文而讀之,則論事析理,警茦精當,善於治經者矣。相遇於忠原,政譽靄然。每公務之暇,必來存問,久之語余曰:「先生字我。」朋友字之蓋禮也,余其敢辭。

聖人修《春秋》,一字謹嚴,其書及何。子公羊子曰:「及猶汲汲也。」夫君子之汲汲於義,猶小人之汲汲於利也。義利者,之所由分,而天下國家之治亂存亡繫焉。孟子首發明之,以析利國之問,所以遏人欲存天理也。南軒張氏之學,尤嚴於義利之辨,以爲「義者,無所爲而爲者也」。此一言發前賢所未發,晦菴先生深有取焉。余請以公義爲字何如?君治《春秋》,故用公羊子之說以塞命,尙勖之哉。

洪武庚午易復之月旣望,京山李崇仁書。

進重刊陳澔《集說禮記》箋 编辑

臣翊言:臣聞五經皆垂世立敎之大典,而禮之用爲急。古先帝王,莫不由之以興至理。伏以云云。以神聖之資,復祖宗之統,夙興夜寐,礪精求理。原臣碩輔同寅協恭,凡所制作動法禮經,游學之士亦欲傳習。顧惟善本,世不多有。頃臣受命南來,臣金子粹閔安仁體國家美意,以陳澔《集說》一部,囑臣刊行。移文尙州,俾之鋟梓,牧使臣李復始等董事惟謹,閱五月而功告成。

臣竊觀經文,有曰:「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敎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班朝理軍,莅官行法,非禮,嚴威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大哉言乎!聖人所以爲萬世敎可謂盡矣。然則是經豈可一日離於心目哉?

雖然,臣又觀「毋不敬」三字爲一經之冠。此乃之敬明、之溫恭、之祗德、之聖敬日躋、文王之小心翼翼,聖人相傳之心法也。自古以來,社稷之安危,生靈之休戚,君子小人之進退消長,天命人心之去就離合,實係乎君心敬與不敬暫焉之頃矣。伏望云云。潛心聖經,機務之決一於敬,燕間之居一於敬,盛德理功,無愧古先。臣不勝至願云云。

賀朝廷平定雲南,發遣梁王家屬,安置濟州 编辑

大《春秋》之一統,運啓中邦,整雷霆之六師,威加南極。捷音遠播,喜氣旁騰。竊以《虞書》載有苗之征,《漢史》記交趾之擊,蓋其執迷而干紀,故乃聲罪而致誅。

蕞爾雲南,濱於海徼,妄謂險遠之足恃,敢肆跳梁而不共。爰出睿謀,偉矣萬全之擧;克平獷俗,赫然一怒而安。息馬投戈,超今邁古。中賀玆蓋重華協德,光武同符。告厥成功,混車書寰宇之內;屈此群醜,置俘虜海島之中,是宜氛侵之消,益慰神人之望。

伏念幸逢昭代,欣聞凱歌,攝政釐東,雖阻駿奔之列,陳詩美上,聊申燕賀之誠。

賀登極表 编辑

繼天立極,端膺曆數之歸;守位曰仁,允協神人之望。翊戴伊始,謳歌悉均。欽惟道合彌綸,功存耆定。惟大統之入纘,帝業重興;誕明詔之遠頒,皇猷益煥,爰副累朝之付托,聿觀萬化之更張。伏念猥襲世封,叨分省寄。風雲際會,恨莫陪於來;天地久長,願恒申於祝。

賀冊皇太后表 编辑

至仁永錫,帝德聿新;縟禮告成,母儀增重。事關宗社,喜溢臣隣。竊以蒼姬炎漢以來,宮闈建號;仲任明德之盛,簡冊聯書。爰擧彌文,適當興運。欽惟聰明邁,勇智躋,有要道始於親,化行俗美;撥亂世反之正,近悅遠來。承慈訓以怡愉,獻徽稱之烜赫。伏念猥將庸品,早襲舊封,竊法《羲經》,受王母之介福;願賡雅,拜天子之萬年。

賀郊祀改元表 编辑

聖人升中,肇擧明禋之禮;昊天有命,聿更寶曆之端。和氣旁流,懽聲競沸。欽惟秉心寅畏,撫運亨嘉。若帝之初,藁秸、陶匏斯潔;與民伊始,典章文物惟新,屬煕事之告成,宜多方之展賀。伏念猥將庸品,幸際昌辰,班雖阻於奉璋,未參晉接;誠則殫於薦等,罙切呼。

賀正表 编辑

正頒黃曆,大一統於《春秋》;仗簇彤庭,享四方之圖貢。神人愷懌,宗社又安。欽惟剛健粹精,聰明睿智。仁民愛物,帝澤洽於懷柔;議禮考文,天心著於謨訓,令辰方屆,諸福畢臻。伏念猥以沖資,叨逢煕運,椒盤獻頌,雖未參於盛儀;海屋添籌,敢恒祝於多壽。

賀正表 编辑

正月建寅,寶曆載新於大統;聖人恭己,袗衣端御於法宮,協氣旁流,懽聲競沸。欽惟財成天地,參竝神明。發揮《道德》之經,以觀其妙;從事精一之學,允執厥中,令誕布於始和,祥茂膺於騈集。伏念幸逢煕旦,猥攝弊封,百辟齊班,阻參庭之會;萬年上壽,願同嵩岳之呼。

冬至表 编辑

《麟史》書春,黃鍾應一陽之復;鷄人唱曉,丹扆受四方之朝。瑞藹觚稜,臚傳閶闔。恭惟云云。明哲作則,中正有臨。心篤化工之生成,無偏無黨;禮勤慈闈之奉養,不怨不忘。適當道長之辰,丕擁朋來之慶。伏念云云。承乏攬轡,阻參綴班,映日卿雲,睇蓬萊之五色;齊天壽算,效嵩岳之三呼。

八關表 编辑

丙鹿應千之景命,雖舊惟新;儀鳳關八之朝章,匪今斯古。寶坐高拱,輿情擧欣。恭惟云云。盛德在躬,至仁育物。廣矣大矣,實元亨利貞之俱全;禮云樂云,非玉帛、鍾鼓之徒備。神人交暢,福祿來崇。伏念云云。猥以庸資,叨逢煕旦,湖山地迥,阻參肅穆之班;象魏雲開,願上康寧之祝。

賀節日表 编辑

帝出乎震,祥茂膺於誕彌;天命用申,運光啓於亨、泰。縟禮載擧,懽心悉均。欽惟聖神武文,聰明睿智。功成治定,制度監三代之隆;仁漸義摩,聲敎曁四海之遠。與天地而長久,同日月之照臨。伏念幸遘昌辰,權承遺業,稱玉觴而爲壽,雖阻周行;效金鑑之獻書,恒申祝。

陳情表 编辑

仁以御衆,在施澤而旁流;忠於事上,當瀝誠而上達。敢將狂僭,庸瀆高明。切念小邦,自從先父,獲際天開之運,恪守弊封;常馳星拱之心,深蒙睿渥。而臣遭多艱於弱歲,思無忝於前人,率籲臣民,誓勤節義。

洪武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差陪臣崔源,齎表、奏,告訃音及請諡告襲,經由定遼衛,前赴京師。又於洪武八年二月內,欽依聖旨,起取耽羅馬匹數內,差陪臣孫用珍,管押馬五十匹。五月內,差陪臣全甫,管押馬一百匹,送納定遼衛。俱未回還,罔知端末,私切憂勤。

伏望憐臣攝事於侯邦,諒臣盡忠於帝室。灼知情緖,明降德音,則臣謹當倍輸任土之誠,恒祝後天之壽。

請承襲表 编辑

建邦樹屛,帝命斯彰;繼世襲封,臣隣攸慶。玆當再瀆,尤切三思。伏念猥以幼沖,適丁憂恤,粤從先考,權國事者數年。顒望上恩,對天威於咫尺,措躬無地,惟簡在心。伏望施字小之仁,降纘考之命,而令庸品獲被耿光。則臣謹當永觀苗裔之存,願爲輔;恭祝康寧之嚮,恒效疇。

請諡表 编辑

丕視功載,雖舊不遺,永言孝思,惟親是顯。玆殫悃愊,庸瀆高明。竊以禮莫重於示終,德莫加於懷遠。此帝王之懿範,而古今之恒規。先臣某於洪武七年薨逝之後,累次上表請諡,未蒙明降。歲律悲於九更,天聰敢於再瀆。伏望特頒恤典,以慰貞魂。則臣謹當率先考以移忠,與東人而祝壽。

請承襲表 编辑

錫命推恩,仰惟聖君之典;踐位行禮,實爲孝子之心。敢此籲呼,冞增惶懼。臣聞詩歌纘考,宣王所以待韓侯;傳稱揚名,仲尼所以語曾子。以斯爲美,從古粲然。恭惟體舞干,師弛罟。分茅胙土,措天下於泰山;斂福錫民,躋一世於壽域,遂致多方之面內,而無匹夫之向隅。如臣者方在弱齡,卽喪嚴父,對影海曲,哀吾生之曷歸;翹首雲霄,望兪音之益切。伏望憐臣移孝爲忠之至願,諒臣以小事大之微誠。特霈洪私,俾承先業,謹當之屛之翰,永保封,曰壽曰康,恒申祝。

謝恩表 编辑

聖澤旁施,卑情上達,撫躬知感,擧國騰歡。竊念幸遭聖明之朝,庸謹歲時之禮,顧所稟之愚魯,而輒罹於愆尤,畏天之威,無地可措。何圖睿鑑,灼見危悰,旣容菲薄之儀,又貸稽遲之責?示訓謨之明著,通朝聘之往來,喜與愧幷,涕隨言出。玆蓋至仁柔遠,大智燭幽,察臣無他之心,許臣自新之路。遂令遐裔,得荷洪私,臣敢不修侯度而益虔,祝皇齡於罔極?

謝恩表 编辑

睿恩覃及,無間華夷,聖訓誕頒,曲全終始。對揚惟謹,感激實深。伏念學未知方,才非經國,猥承誨諭,以啓愚蒙。守舊則許以儀章,遂生則戒以釁隙,懷柔至此,古昔所稀。玆蓋乃聖乃神,允文允武,謂四海之兼濟,當一視而同仁。特遣星軺,俾宣天語,臣謹當永銘心而無斁,勤述職以益虔。

請衣冠表 编辑

聖人之制,惟在大同;臣子之情,必期上達。敢伸再三之瀆,庶冀萬一之從。竊惟小邦,爰自先父,欽承命服,益仰華風。顧舊制猶未悉更,於愚心寧不知愧。冒進封章之奏,顒望寵錫之加。伏望擴兼容之量,推一視之仁,遂使夷裔之民,得爲冠帶之俗。謹當服之無斁,載賡安吉之歌,奉以周旋,恭上康寧之祝。

賀正箋 编辑

道長三陽,布大和而育物;位尊貳極,陳縟禮以盈庭,喜氣交騰,頌聲旁遠。恭惟性敦忠孝,德著溫文。主器承祧,式端天下之本;尊師重傅,克遵聖人之謨,新正甫回,景命益固。伏以猥將庸質,權襲弊封,載賡輝潤之歌,恒貢康寧之祝。

賀正牋四六句則遺失 编辑

寅回斗柄,泰道方開;春度玉墀,朝儀斯備。恭惟對時育萬物,心常篤於體元;成歲釐百工,禮聿嚴於告朔。伏念臚傳閶闔,縱未參於筍班;夢想鈞天,聊竊效於椒頌。

賀冬至牋 编辑

氣吹律管,一陽載回,禮展宮庭,四方稱賀。凡爲動植,孰不懽榮?恭惟齊聖廣淵,聰明睿智,雲行雨施,生成體天地之心;日就月將,精一傳帝王之學。鼎當道長之旦,益擁川至之休。伏念猥以庸資,幸叨優寄,開閶闔而拜冕,雖阻班行;望蓬萊以書雲,聊欣慶瑞。

賀親祀大廟牋 编辑

大業再興,稽古彌文斯爲盛;精禋肇擧,尊祖敬宗何以加?均慶神人,增光簡策。功高反正,理本無爲,致美冠冕之儀,告虔粢盛之薦。於此於彼,求諸陰陽之孔明;則著則存,僾乎容聲之如在。四方咸賀,萬福騈臻。猥以庸資,幸叨重寄。受釐宣室,雖阻駿奔之班;祝聖封,冞殫虎拜之懇。

請冠服表 编辑

議禮制度,大開華夏之文明;慕義向風,庶變要、荒之卑陋。敢攄愚抱,庸瀆聰聞。竊觀聖人之興,必有一代之法。上衣下裳之制,蓋取象於乾坤;冔、冕之名,皆因時而損益,以新耳目之習,而致風俗之同。欽惟云云。挺神武之資,撫亨嘉之運。文物備矣,聿超三代之隆;德敎霈然,覃及四方之廣。

雖許小邦之從本俗,旣賜法服以及陪臣,豈容其餘,尙襲其舊?在盛世之典,固無所虧;但遠人之心,深以爲嫌。伏望憐臣以小事大,許臣用夏變夷,遂降綸音,俾從華製。臣謹當終始惟一,益殫補衮之誠,億萬斯年,永被垂衣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