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补编

二十五史补编
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
1936年

刊行缘起 编辑

我国历代的史书,既然有了本纪,又有专传跟类传。本纪记着年月,差不多是一条时代的索子;专传跟类传记载各种人物,给人群的活动照一个相,这两部分互相辅佐,公用才见得显著。可是社会各方面的进展跟变化,千头万绪,好比一团乱丝,如果没有另外的方法把它梳理,读史的人就不能够把握那些事象,得到个明确的概念。所以纪传以外,又定下了表、谱、书、志的体裁。

然而历代的史书里头,表、谱、书、志未必齐备,那原有这些门类的若干史,又往往因为当时作者的疏忽以及后世传刻的错误,引起读者的憾惜。历来的史学家弥补这种缺失,做了许多的工作。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类:一是补作的工作,像钱文子作补汉书兵志,郝懿行作补宋书食货志等就是;二是校正的工作,像王元启作史记月表正讹,汪远孙作汉书地理志校本等就是;三是考订的工作,像梁玉绳作汉书古今人表考,姚振宗作隋书经籍志考证等就是。

这三类的书籍大多分散在各种丛书里头,很少单行的本子。谁要阅读,只有去搜求丛书,如果没有充裕的财力跟时间,这个愿望就难以达到。又有一部分还只是稿本,并没有刻过,那就即使有了充裕的财力跟时间,也很不容易又遇见的机会。我们常常这么想,如果把这三类的书籍,分散在丛书里头的以及还只是稿本的汇集在一起,加到全史里头去,在读史的人实在是极大的便利。我们的能力虽然薄弱,我们应该对文化界尽这一点责任。

这个补编里头包含着天文、地理、兵、邢、食货等各方面的材料。谁要研究文化史的任何题目,这里给他预备着充实的库藏。关于经籍源流的材料,这个补编里头尤其丰富,把所收的艺文志、经籍志合起来计算,比较八史经籍志多到两倍。我们猜想,研究目录学的人更将欢喜这个钜大的结集。

姚振宗所著隋书经籍志考证等七种,称为快阁师石山房丛书,在目录学方面的价值,梁任公先生曾经竭力表章过,但是适园丛书所刻入的仅有两种,浙江图书馆所排印的也还不到一半,文化界没有窥见全豹,一向引为憾事,现在我们在补编里头发表这一部极大的名著。汪士铎的南北史补志由淮南书局刊行只有十四卷,实在是一部分罢了,现在我们访求到他的未刊稿十三卷,收在补编里头,除尚缺南北史艺文志三卷外,就是完璧了。万斯同的历代史表旧刻本跟广雅刻本都没有完全,他的遗稿藏在鄞县冯氏,现在承冯氏借给我们收印,计有未刊稿一十七种。对于关心文化的人,这些应该是值得兴奋的消息。

在确定这个目录以前,我们曾经跟南北的史学家、目录学家通信商榷。他们对于我们的志愿竭力赞许,对于补编的完成尤其抱着热烈的期望,来信跟我们斟酌体例的,向我们提示意见的,每一位先生总有三四通。他们的好意使我们永远感激,仅仅道一声谢,那是太虚浮了;也使我们非常安心,因为这个目录不再是少数人的私见,而是许多专门学者的公意了。

历来的史学家还做过许多旁的工作,有的关于纪传的补订,有的关于一般的考证,这类的专著跟札记也非常多,因为属于表、谱、书、志的范围以外,且待将来再打算结集。甚么事情都一样,既然认清了目标,只能一步一步地做去。

开明书店编辑所

编辑

凡例 编辑

一 本编所收一以表志为限,凡增补、注释、考订、校勘诸作,不问往哲遗籍,时贤近著,知见所及,靡不甄采。良以学贵博综,无取专己。职在广罗,弗嫌标榜也。

一 凡表志诸籍之头迄分明,自成体系者,无论单行、丛刊,或一书之附录如玉海附刻之汉书艺文志考证,水经注图附刻之汉志志疑,辽文存附刻之辽艺文志等,一律收采。其有附丽全帙,首尾难析者,如沈钦韩、周寿昌、王先谦诸家之于汉书等,虽各具表志之品目,实自为专书之一部,势难割裂,祇得舍㫋。

一 全书编次,悉依列史前后为序,区分若干部。毎一部分,先表后志,以类相从。著录诸书,亦略诠作者时代之次,藉成条贯。其有专述偏方割据之玫制更革及域外诸族之动态者,则别置各部之末,以清眉,如练恕之西秦百官表及沈维贤之两汉匈奴表与晋五胡表等是。

一 本编序次既以列史各具统系为准望,则分别部居自宜体段分明,鲜涉牵掍。除徐文笵之东晋南北朝舆地表及钱大昕之辽金元史朔闰考等无繇割截,祇得就其偏重之倾向,量为配置外;他如万斯同之历代史表及谢锺英之三国大事表等,胥依部类分隶,不相杂厕,仍于析出之主籍或先见者备录原刊序目,俾存厥初。间附小疏短说,以著更易之故。

一 所收诸籍中,其有全录旧史原文而别缀论述或校记者,如汪越之读史记十表等,则依夏燮之校汉书八表例,祇载缀语,刊去旧文,二十五史全书具在,无烦緟出,徒占篇幅也。

一 本编辑集之初,除一部分稿本,纵横钩乙,不能影印外,馀拟悉用照相锌版缩印。但细核各本,有板刻漫潓,模胡不清者,如章宗源之隋书经籍志考证,吕吴调阳之汉书地理志详释等是;校刻欠精,纰缪待勘者,如包刻吴卓信之汉书地理志补注等是;号称精善之汪远孙、钱坫、全祖望诸本汉志,亦时有误字。有格式冘杂,字体过小,不合本编缩摄之标准者,如广雅本东晋南北朝舆地表等是;有本为铅印石印不能再缩复制者,如顾怀三之补后汉书艺文志及丁锡田之后汉郡国令长考补等是;甚有纸色过旧,黯淡不任照相者,既无他本可以抽代,自不能任其沿误,终滋遗憾。因定一律改用排版,原本大字,用五号;细书用六号。均直行,不夹注,植字既极疏朗,行款亦复画一矣。其有征引显谬或漫患缺脱之处,亦得随时发本勘补之。

一 版本之选择:凡传刻多者,取初刻本。刻本有异同或卷帙有多寡者,取善本或足本。其有后贤订补之作,刊行时已包有先辈原著者,如谢锺英之于洪亮吉、杨守敬之于吴增仅等,则迳取后来之本,仍冠原著姓氏,庶篇幅约省,而渊源不昧。其刊本与稿本显有异同者,则两本参校不嫌复出,如万斯同之南唐将相大臣年表等六种是。

一 表之为用旁行斜上,利在经纬分明,纵横可通。然亦有性质相同而体式不一者,有分别项目本无一定标准者,有因横格太多分截转行而反使系统惑乱者,亦有本无纵横关系而漫为塡格者,杂殽杂纷错,先后异辙。至于空格辽阔,费纸幅,抑又其次。因就有衡直关系之世系表,如周明泰之三国世系表等,有分合关系之舆地表,如吴增仅之三国郡县表等,仍用原式。其他如本无纵横分合关系之大事表、职官表及以封爵传袭为主之世表等,则悉依诸以敦熊氏后汉书年表校补之例,改用直行提书。其有劳行枝出之文,必注前后关连之迹,务使体系不乱,而经纬仍极分明。区区之意,览者谅之。

一 校勘主旨,惟在求是。偶有不安,必资比对。异字歧义,择善而从,其有必须说明者,亦别附校记或跋语于书后,藉示矜慎。但同人知能有限,阙失必多,何敢以扫叶自艾,尚望方闻达人不吝教益,俾于緟版时得以借手更正,学术幸甚,同人幸甚。

总目 编辑

史记部分 编辑

汉书部分 编辑

后汉书部分 编辑

三国志部分 编辑

晋书部分 编辑

宋书部分 编辑

南齐书部分 编辑

梁书部分 编辑

陈书部分 编辑

魏书部分 编辑

北齐书部分 编辑

周书部分 编辑

隋书部分 编辑

南北史部分 编辑

两唐书部分 编辑

两五代史部分 编辑

宋史部分 编辑

辽史部分 编辑

金史部分 编辑

元史部分 编辑

宋辽金元四史部分 编辑

明史部分 编辑

附录 编辑

  • 增补史目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