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斋集 (陈文蔚)

本条目记叙的是“克斋集 (陈文蔚)”,如您想了解这个条目/字/词的其他意思,可参见“克斋集”。
克斋集
作者:陈文蔚 南宋

提要 编辑

《克斋集》十七卷,宋.陈文蔚撰。文蔚字才卿,上饶人,尝举进士。端平二年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裨治道,诏补迪功郎,命本州取其书以进。今《类编》已佚,其文集亦不传,故《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俱未著录。明初其郡人张时泰及其裔孙良鉴始掇拾成编,即此本也。文蔚始因同里余大雅以师事朱子,见于所撰〈余正叔墓碣〉中。与朱子往复书甚多,皆以工夫精进相规切。而〈祭朱先生文〉有云“丁巳之冬,戊午之春,招之使来,授业诸孙。因获终岁,待教谆谆。”则又尝馆于朱子家者,故得朱子指授最详。其所纪朱子语录皆戊申已后所闻,见于池录第四,今亦编入《朱子语类》中。其学以躬行实践为本,故是集诗虽不工,而文章则淳厚精确,不愧有道之言。讲义九条剖析义利之辨尤谆谆切至,于学者深为有益云。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克斋集原序 编辑

宋.陈克斋先生,名文蔚,字才卿,信州之上饶人。少事朱子,自号“克斋”,隐居不仕,以孝行修于家。全集若干卷,皆论学之言也。张生时泰始刻之于乡,千里致书乞余为序。余按信州,朱、陆两先生友教之国,遗风馀言多有传者。两先生异同,学者难言之。今观其所为求放心与躬行力践之学,俱未尝有异,其稍异者读书穷理之说耳。朱子天姿异敏,故得肆其力于事物见闻之间,中材以下,守其师说,苦于繁迂,而或至于附会离析,则教之专力从事于吾心,固易简之功也。予夙未知克斋之遗,今幸得其书而读之,顾亦缺有间矣,是不宜轻论,论其大略。以求仁为本,以省私慎意为事,以学问思辨、先致其知,可谓卓然信蹈而亦不流于蔓支者也。同方友教,若余正叔、徐子融、徐子颜、吴伯丰诸子书不尽传,学问磨砻要可想见,彼亦各遭其势而然也。迨正学稍衰,而毅然以求道自名者亦不多见,则知因一时之师友,而能成同国之风俗,可不勉哉。今天下榛芜,予所见吴、越之间,文章淫淫,盖斯人之陷没久矣。窃以为非得三四豪杰之士讲明学术,以收返人心,则鬼蜮交作,而天下事弥不可为。江右去理学之旧未遥,其道宜先正。余曩者待罪四年,尝欲遍求其先儒之集,辑为全书,书繁不能竟。信有叶生震亨者曾为余任之,生亦颇笃志于学,今闻其不幸死矣,所望者张生辈数人耳。张生顾能于文淫道芜之时,而表章儒书于漫漶遗缺之后,予益滋喜也。斯可不为圣贤之徒欤?乃为序。崇祯癸未夏五吴郡后学侯峒曾书于长水之二思堂。

目录 编辑

 

本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