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记 (四库全书本)

吴地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一
  吴地记       地理类七古迹之属提要
  等谨按吴地记一卷附后集一卷旧本题唐陆广微撰宋史艺文志作一卷与今本合书中称周敬王六年丁亥至今唐乾符三年庚申凡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则广微当为僖宗时人然书中虎疁一条称唐讳虎钱氏讳镠改为浒墅考五代史吴越世家乾符二年董昌始表钱镠为偏将光启三年始拜镠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景福二年⿰𠂎⿱一丰 -- 拜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乾宁元年始加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年始封镠为彭城郡王天祜元年封吴王至朱温篡立始封镠为吴越王安得于乾符三年以董昌一偏将能使人讳其嫌名且乾符三年亦安得预称吴越至钱俶于宋太平兴国三年始纳土入朝当其有国之时苏州正其所隶岂敢斥之曰钱氏尤显为宋人之词则此书不出广微更无疑义王士祯香祖笔记尝摘其语儿亭冯驩宅公孙挺陈开疆顾冶子墓三条又摘其琴高宅一条于地理事实皆为舛缪又按乾符三年岁在丙申实非庚申上距周敬王丁亥仅一千三百九十年实非一千八百九十五年于年数亦复差悮观其卷末称纂成图书以俟后来者添修而此本无图前列吴长洲嘉兴昆山常熟华亭海盐七县而后列吴县长洲县事为多殆原书散佚后人采缀成编又窜入他说以足卷帙故讹异若是耶以今世所行别无善刻故姑仍吴琯此本录之以存梗槩而附订其抵牾如右又吴地记后集一卷盖续广微之书者不著撰人名氏前有题词称自唐王郢叛乱市邑废毁或传记无闻或废兴不一仅采摘县录据图经选其确实者列于传后所记建置年号止于祥符元年疑北宋人作旧本附录今姑并存备考焉乾隆四十五年七月㳟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吴地记        唐 陆广微 撰
  按史记及吴越春秋自禹治水已后分定九州禹贡扬州之域吴国四至东亘沧溟西连荆郢南括越表北临大江盖吴国之本界也今郡在京师东南三千一百九十里当磨蝎斗牛之位列婺女星之分野从秦始皇并吞六国之后至汉顺帝永建四年有山阴县人殷重献䇿于帝请分江置两浙诏司空王袭封从钱唐江中分向东为会稽郡向西为吴郡至陈朝贞眀元年改为吴州隋文帝开皇九年改郡邑至横山东新立城郭一云隋开皇十三年却为苏州武德七年移新州却复旧址升为望管县七乡一百九十四戸一十四万三本作二千二当作三百六十一 税茶盐酒等钱六十九万二千八百八十五贯七十六文
  吴县九万九千九百六十三贯七十三本无三字文长洲县九万八千五百七十六贯五百七十六文嘉兴县一十七万八千七十六贯一百二十文昆山县一十万九千五百三贯七百三十八文常熟县九万七百五十贯七百七十四本无四字文华亭县七万二千一百八十二贯四百三十一文海盐县四万六千五百八十一贯五十八文
  续添
  吴江县三万六千二百六十九贯一百文
  使司割隶酱菜钱一十万七千七百二十贯二百四作二十六作八
  留苏州军事酱菜衣粮等钱一十七万八千三百四十九贯九十八文当作九百二文
  团练使军资等三十本无十字万六当作七千八百三十贯文送纳本无纳字上都
  地名甄胃水名通波城号阖闾台曰姑苏隩壤千里是号全吴昔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历生子昌有圣瑞太王有疾泰伯仲雍以入山采药乃奔吴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让季历子昌立是为西伯即文王也吴人义泰伯归之为王泰伯三让弟仲雍仲雍立号勾吴所居地名卒葬梅里又名畨丽今横山而仲雍立仲雍生季简季简生释达释逹生固章固章卒其后至夀梦始别筑城为宫室于平门西北二里自泰伯至寿梦十九世寿梦生四子长诸樊次馀祭次馀昧次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札让不可乃立诸樊诸樊卒吴人固立札札弃室而畊之野乃止封札延陵季子而馀祭立四年吴使季子行聘诸国馀祭卒授弟季子让逃去馀昧之子曰僚立为诸樊之子公子光所弑在位十三年僚好炙鱼非专诸炙不食诸樊之子光潜以百金令专诸进鱼上僚置匕首于炙鱼中刺僚死子光篡立是为阖闾王又令刺客要离袖剑杀吴公子庆忌即王僚子也季子历三年囘闻僚被杀乃匍匐往其坟号哭于是子光谢过于季子季子曰茍先君无废祀民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哀死事生以待天命耳
  阖闾城周敬王六年伍子胥筑大城周回四十二里三十步小城八里二百六十步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吴都赋云通门二八水道六衢是也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不开东门者为绝越之故也
  阊门亦号破楚门吴伐楚大军从此门出陆机诗曰阊门势嵳峩飞阁跨通波又孔子登山望东吴阊门叹曰吴门有白气如练今置曵练坊及望舒坊因此胥门本伍子胥宅因名石碑见存出太湖等道水陆二路今陆废门南三里有储城越疑作吴王贮粮处十五里有鱼城越王养鱼处门西五里有越来溪
  盘门古作蟠门尝刻木作蟠龙以此镇越又云水陆相半㳂洄屈曲故名盘门又云吴大帝蟠龙故名门内有武烈大帝庙在祀典东北二里有后汉破虏将军孙坚坟又有讨虏将军孙䇿坟
  蛇门南面有陆无水春申君造以御越军在已地以属蛇因号蛇门前汉梅福字子贞为南昌尉避王莽乱政称得仙弃妻子易姓名有人见福隐市卒即此门也匠门又名干将门东南水陆二路今陆路废出海道通大莱㳂松江下沪渎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材五山之精合五金之英使童女三百人祭炉神鼓槖金银不销铁汁不下其妻莫邪曰铁汁不下宁有计干将曰先师欧冶铸剑之颕不销亲铄耳以 成物 可女人聘炉神当得之莫耶闻语投入炉中铁汁出遂成二剑雄号干将作龟文雌号莫耶鳗文馀铸得三千并号文剑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时时悲鸣忆其
  雄也门南三里有葑门赤门有赤栏将军坟在虵门东陆无水道故名赤门东南角又有鲂𫚈门吴曾鲂𫚈见因号并非八门之数也娄门本号疁门东南秦时有古疁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东南二里有汉吴郡太守朱梁坟本名赵避后汉和帝讳改为梁今吴郡朱氏皆梁之后塘北有顾三老坟见存
  齐门北通毗陵昔齐景公女聘吴太子终累阖闾长子夫差兄也齐女丧夫每思家国因号齐门后葬常熟海隅山东南岭与仲雍固章等坟相近葬毕化白龙冲天而去今号为母塜坟门东二里有庐江太守关臻坟平门北面有水陆通毗陵子胥平齐大军从此门出故号平门东北三里有殷贤臣申公巫咸坟亦号巫门西北二里有吴偏将军孙武坟西北三里有酱醋城汉刘濞筑东北三里有颍川太守陆宏坟
  吴县在望下秦始皇二十六年置汉王莽改秦德县陈贞明元年后主复为吴县隋开皇九年越国公杨素移郡及县于横山东五里今复移城内管乡三十戸三万五千三百六十一坊三十
  吴公子庆忌坟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今呼庆坟
  步隲坟在县东北三里隲仕吴为骠骑将军代陆逊为丞相有石碑见存临顿桥西南
  周瑜坟在县东二里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仕吴大将军南郡太守美姿貌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及孙权称号谓公卿曰非周公瑾不帝矣瑜少精思音乐虽三爵之后乐有阙误必知之则囘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顾野王坟在横山东平陆地遗言不起坟野王字休伦仕陈武帝为门下侍郎博综群书广搜经籍撰梁瑞应图七十卷御览三百六十卷宫人各念一卷常随驾行内人谓之著脚御览
  姑苏台在吴县西南三十五里阖闾造经营九年始成其台高三百丈望见三百里外作九曲路以登之射台在吴县横山安平里
  鸭城在吴县东南二十里匠门外沙里中城东五里有豨坟是吴王畜猪之所东二里有豆园吴王养马处又有鸡陂阖闾置豆园在陂东
  织里今织里桥在丽娃乡俗呼失履桥利娃乡讹也澹台湖在吴县东南十里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宅陷为湖湖侧有坟
  夏驾湖寿梦盛夏乘驾纳凉之处凿湖池置苑囿故今有苑桥之名
  蔡经宅在吴县西北五十步经后汉人有道术錬大丹服菖蒲得仙今蔡仙乡即其隐处也
  冯驩宅在吴县东北二里五十步驩平原君门下客今有弹铗巷其坟在侧石碑见存
  长洲县望在郡下贞观七年分吴县界以苑为名地名茂苑水名仙山乡东一百里有秦时古疁王莽改为娄县北三里有角溪广八里深四丈西入太湖北四十二里有湖广四里深三丈县北二十七里有岑陂夏驾陂马的陂吴囤古有此管坊三十乡三十戸二万三千七百华池在长洲县大云乡安昌里
  华林园在长洲县华林桥
  南宫城在长洲县干将乡长乐里
  嘉兴县本号长水县在郡南一百四十三里周敬王十年置在谷口湖秦始皇二十六年重移改由拳县景龙二年嘉禾野生改嘉禾县吴赤乌年避吴王太子名改嘉兴县前有晋妓钱唐苏小小墓东五里有天心池二里有会稽太守朱买臣坟西五百步有晋兵部尚书徐恬宅舍为灵光寺县北三十里有隽里池是吴越战敌处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逹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越绝书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二十五里有长谷亭入华亭县西北行七十里有震泽今升县望管乡五十戸一万七千五十四
  昆山县在郡东七十里地名全吴水名新阳贞观十三年分在吴县东置县南一百九十步有晋将军袁山松城隆安二年筑时为吴郡太守以御孙恩军在沪渎池滨半毁江中山松能楷书梁武帝评其书云山松书如深山道者见人便欲缩退卒赠司空将军葬横山东二里会昌四年升县管乡二十四戸一万三千九百八十一
  常熟县在郡北一百里晋建安二年分吴县海虞置本号海虞县至唐贞观九年改常熟县北一百九十步有孔子弟子言偃宅中有圣井阔三尺深十丈傍有盟即坛也盟北百步有浣纱石可方四丈县北二里有海虞山仲雍固章并葬山东岭上阖闾三子长曰终累婚齐女蚤亡亦葬此山山有二洞穴穴侧有石坛周回六十丈山东二里有石室太公吕望避纣之处山西北三里有越王句践庙郭西二里有夫差庙拆姑苏台造管乡二十四戸一万三千八百二十
  华亭县在郡东一百六十里地名云间水名谷水天宝五年置盖晋元假陆逊宅造池亭华丽故名有陆逊陆机陆瑁三坟在东南二十五里横山中有鹤鸣鹤唳玄鹤管乡二十二戸一万二千七百八十
  海盐县在郡东南二百二十里地名殷水水名福见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陷为柘湖又改武元县湖为当湖隆安五年改东武洲移在故邑上咸康七年改御越复号海盐县陈贞明元年割属盐官广德七年隶归嘉兴景龙二年重置先天二年开元五年刺史张廷珪奏请重置县东十一里有晋穆公何皇后宅十五里有公孙挺陈开疆顾冶子三坟俱事齐景公勇烈有功于景公为晏子以桃二颗令言功三人同日而死葬于此县东南三十里有秦柱山有五百童女避秦始皇难于此后并得仙县西五里有会稽山是陆华兄弟寻金牛之处管乡一十五戸一万三千二百会昌四年升为县虎丘山避唐太祖讳改为武丘又名海涌山在吴县西北九里二百步阖闾葬此山中发五郡之人作冢铜椁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史记云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冢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吴越春秋云阖闾葬虎丘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吴王宝剑其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及悮中于石遗迹尚存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扲今虎疁唐讳虎钱氏讳疁改为浒墅剑无复获乃陷成池古号剑池池傍有石可坐千人号千人石其山本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之别墅咸和二年舎山为东西二寺立祠于山寺侧有贞娘墓吴国之佳丽也行客才子多题诗墓上有举子镡铢作诗一绝其后人稍稍息笔
  花山在吴县西三十里其山蓊郁幽邃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花因名山东二里有胥葬亭吴王阖闾置亭东二里有馆娃宫吴人呼西施作娃夫差置今灵岩山是也晋太尉陆玩舎宅置寺宫傍有石鼓大三十围吴志云其鼓有兵则鸣晋隆安二年贼孙恩作乱鼓鸣山上有池旱亦不涸中有莼甚美夏食之则去热吴中以为佳品
  支硎山在吴县西十五里晋支遁字道林尝隐于此山后得道乘白马升云而去山中有寺号曰报恩梁武帝置
  岝㟧山在吴县西十二里吴王僚葬此山中有寺号思益梁天监二年
  馀杭山又名四飞山在吴县西三十里有汉豫章太守陆烈坟东二里有汉山阴县令陆寂坟山有白土如玉甚光润吴中每年取以充贡号曰石脂亦曰白垩白磰东三里有夫差义子坟十八所
  横山又名据湖山在吴县西南十六里中有朱植坟及晋门下侍郎陆云公坟
  鸡笼山在吴县西三十里以形似鸡笼因名晋太康二年司空陆玩葬此山掘地得石鳯飞去今鳯凰墩是也陆玩字君瑶为左仆射苏峻之难与兄𣋌随帝在石头城以𣋌玩吴民之望不敢加逼迁既登公辅尝叹息谓宾客曰我为三公是天下无人其谦抑若是疾薨以佐命之勲特置七十家守坟子纳字祖言讷玩之弟子纳误也清操绝俗不改素业为吴兴守至郡不受俸禄征讨大都督谢安诣讷殊无供办茶果清谈而退终尚书令亦葬此山
  昇犹山在吴县西二十里吴太宰嚭所葬嚭楚伯州犁之孙楚诛伯州犂奔吴吴以为大夫䜛佞夫差而诛子胥后句践㓕吴诛嚭以其不忠也
  女坟湖在吴县西北六里越绝书曰夫差小女字幼玉见父无道轻士重色其国必危遂愿与书生韩重为偶不果结怨而死夫差思痛之金棺铜椁葬阊门外其女化形而歌曰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既高飞罗当奈何志欲从君䜛言孔多悲怨成疾殁身黄坡又赵𣋌吴越春秋云阖闾有女哀怨王先食蒸鱼乃自杀王痛之厚葬于阊门外其女化为白鹤舞于吴市千万人随观之后陷成湖今号女坟湖流杯亭在女坟湖西二百步阖闾三月三日泛舟游赏之处
  太湖按汉书志云尔雅十薮曰吴越之间有具区郭璞云今吴县西南太湖即震泽也中有包山去县一百三十里其山高七十丈周回四百里下有洞庭穴濳行水底无所不通号为地脉又有大小二雷山按越绝书曰太湖周回三万六千顷亦曰五湖虞翻云太湖有五道之别故谓之五湖国语曰吴越战于五湖在笠泽一湖耳张勃吴录云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里以五湖为名周处风土记曰舜渔泽之所也扬州记曰太湖一名震泽一名洞庭今湖中包山有石穴其深莫知其极即十大洞天之苐九林屋洞天也洞庭山记曰洞庭有二穴东南入洞幽邃莫测昔阖闾使令威丈人寻洞秉烛昼夜而行继七十日不穷而返启王曰初入洞口狭隘伛偻而入约数里忽遇一石室可高二丈常垂津液内有石床枕砚石几上有素书三卷持囘上于阖闾不识乃请孔子辩之孔子曰此夏禹之书并神仙之事言大道也王又令再入经二十日却返云不似前也唯上闻风水波涛又有异虫挠人扑火石燕蝙蝠大如鸟前去不得丈人姓毛名苌号曰毛公今洞庭有毛公宅石室并坛存焉
  松江一名松陵又名笠泽   越伐吴御之笠泽其江之源连接太湖一江东南流五十里入小湖一江东北二百六十里入于海一江西南流入震泽此三江之口也咸仲云松容也容裔之貌尚书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是也晋张翰仕齐王冏在京师见秋风起思松江鲈鱼鲙遂命驾东归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卒葬横山东五里
  唐曹恭王庙在松江恭王太宗第十四子调露元年则天皇后出为苏州刺史
  百口桥后汉郡人顾训家有百口五世同居乡人效之共议近宅造百口桥以彰孝义也
  乘鱼桥在交让渎郡人丁法海与琴高友善高世不仕共营东皋之田时岁大稔二人共行田畔忽见一大鲤鱼长可丈馀一角两足双翼舞于高田法海试上鱼背静然不动良久遂下请高登鱼背乃举翼飞腾冲天而去
  琴高宅在交让渎法海寺西五十步法海寺济阳丁法海舎宅所置法海盖丁令威之裔殿浮图下有令威炼丹井也
  皋桥在吴县北三里有五十步汉议郎皋伯通字奉卿所居因名伯通卒葬胥门西二百步号伯通墩高士梁鸿隐居伯通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举桉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舎于家鸿濳闭门著书十馀篇疾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君葬子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乃卒伯通等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伯鸾清高冝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都亭桥寿梦于此置都驿招四方贤客基址见存炭渚桥吴时海渚通源后沙涨为陆基址见存
  定跨桥阖闾于行苑内置游赏之处基址见存
  重玄寺梁卫尉卿陆僧瓉天监二年旦暮见住宅有瑞云重重复之遂奏请舎宅为重云寺台省误写为重玄时赐大梁广德重玄寺
  乾元寺晋高士戴颙舎宅置乾元初苏州节度采访使郑桂清书额奉敕依年号为乾元寺
  通玄寺吴大帝孙权吴夫人舎宅置晋建兴二年郡东南二百六十里有沪渎渔人夜见海上光眀照水彻天眀日睹二石神像浮水上众言曰水神也以三牲日祝迎之像背身泛流而去时郡有信士朱应及东陵寺尼率众香花钟磬入海迎之载入郡城像至通玄寺前诸寺竞争数百人牵拽不动众议玄像应居此寺言毕数人舁试像乃轻举便登宝殿神验屡彰光眀七日七夜不绝梁简文帝制石佛碑曰有迦叶佛维卫佛梵字刻于像背唐东宫长史陆柬之书碑载初九年则天皇后遣使送珊瑚镜一面钵一副宣赐供养兼改通玄寺为重云寺开元五年兼赐金鱼字额旧通玄寺移盐官县东四十里鲍郎市其后像失一躯后人造一躯以并之龙光寺梁天监二年金紫光禄大夫 舎宅置陆柬之书额
  永定寺梁天监三年苏州刺史吴郡顾彦先舎宅置陆鸿渐书额
  宴圣寺梁天监三年司徒沈长史吴郡张融舎宅置右卫翊陆彦远书额
  禅房寺宋建武元年苏州刺史张岱舎宅置吴郡陆曾书额
  流水寺吴郡陆襄舎宅置三殿三楼高僧清闲建吴郡县令田业伯叶书额
  唐慈寺宋建武元年高士将军舎宅置
  朱明寺晋隆安二年郡人朱明孝义立身而家大富与弟同居弟妻言树坏欲弃兄异居明知弟意乃以金帛馀榖尽给与弟唯留空宅忽一夕狂风骤雨悉吹财帛还归明宅弟与妻羞见乡里自尽明乃舎宅为寺号朱明寺
  般若台晋穆侯何曾置内有水池石桥铜像一躯高一丈六尺高士戴颙建唐景龙二年有神光现数日不歇奉敕改神景寺东北有般若桥因寺而名
  崇福寺梁天监三年武帝置周朝废之宝应元年重置龙兴寺则天皇后置御书额八方开元五年再兴此寺刺史张廷珪模勒御书于碑
  慈悲寺齐永明二年吴人薛昙舎宅置宋周昙卒遗言迁其灵柩于殿下
  陆卿寺梁庄舎宅置
  崇善玉芝二观并天监二年
  右馆八所
  全吴   通波   龙门   临顿
  升羽带城桥二百步乌鹊在郡南高桥江风渇马港是 夷亭养鱼之亭
  右坊三十六所
  通波   三让   水浮   阖闾
  坤维   馆娃   调啁   平权
  金风   南宫   通关   盍簪
  吴越   白贲   南记   长干
  望馆   曵练   苌楚   处暑
  常县   白华   即次   甘节
  吴渝   洊雷   义和   噬嗑
  嘉鱼   陋烛
  已上三十坊在吴县
  迁善   旌孝   儒教   绣衣
  太玄   黄鹂   玉铉   布德
  立义   孙君   青阳   建善
  从义   迎春   载耜   开水
  丽泽   释菜   和令   夷则
  南政   仲吕   必大   豸冠
  八貂   同仁   天宫   布农
  冨春   循陔
  已上三十坊在长洲县
  周太王三子长曰泰伯次曰仲雍次曰季历季历贤而生圣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三让于季历焉周与吴皆后稷之後姓姫氏吴国泰伯在位四十九年无子弟仲雍立
  周繇王在位三十七年子熊遂立之
  熊遂在位四十九年子早轸立之
  早轸在位五十九年子𣢾吾立之
  □吾在位三十八年子 兄夷处立之
  夷处在位三十九年侄璧羽立之
  壁羽在位三十六年子齐玄立之
  齐玄在位五十年子柯卢立之
  柯卢在位二十七年弟柯转立之
  柯转在位二十四年子娇夷立之
  娇夷在位二十四年侄鸱夷立之
  鸱夷在位三十年子界嗣立之
  界嗣在位三十五年子知济立之
  知济在位二十七年子诸樊立之
  馀济在位十七年弟馀昧立之
  馀昧在位二十一年子僚立之
  子僚在位十三年堂弟子光立之
  子光在位二十年子光诸樊之子杀僚篡位号阖闾子夫差立之
  夫差在位二十三年为越王句践所杀国㓕
  已上计二十五王治国总六百二十四年
  罗城作亚字形周敬王六年丁亥造至今唐乾符三年丙申凡一千八百九十五年其城南北长十二里东西九里城中有大河三横四直苏州名标十望地号六雄七县八门皆通水陆郡郭三百馀巷吴长二县古坊六十虹桥三百有馀地广人繁民多殷富古踪灵迹实异事后因王郢叛乱罗城乃以重修今姑纂成图画以俟后来者添修矣

  吴地记

  钦定四库全书
  吴地记后集
  前记皆书传所载虽略而具典自唐王郢叛乱市邑废毁刺史张抟重修罗城并古今所创诸县乡坊庙山茔坟墓桥梁寺观圣贤灵迹或传记无闻或废兴不一今采摘县录据图经选其确实者列于卷后
  吴江县梁开平三年钱氏奏请于松江置嘉兴海盐二县晋天福四年置为秀州
  平江军太平兴国二年钱氏改号
  永昌北仓在子城西北六里五十步
  西仓在子城西一百八十步
  茭草场在子城西三里
  商税务在子城西三里一百八十步
  茶盐务在子城河西五步
  都酒务在子城南二十步
  崇节宫在子城东三里二十步
  水军第一指挥在州西六里二十步
  水军第二指挥在州北六里二十步
  牢城在州西南二里二步
  清务指挥在州西南二里二步
  宣毅第十九指挥在州西南三里二十步
  吴县城地名姑苏水名震泽境东西一百五里南北一百五十里
  长洲县境东西一百十一里南北九十里
  昆山县境东西二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五十里
  常熟县境东西九十里南北一百里
  吴江县境东西一百八十里南北一百五十里
  吴县二十二都
  吴门   利娃   永安   履仁
  鳯凰   灵岩   横山   太平
  吴苑   至德   胥台   南宫
  西华   洞庭   长寿   蔡仙
  姑苏   震泽   长山   遵礼
  长洲县十九都
  上元   乐安   鳯池   清波
  道义   大云   东吴   武丘
  吴宫   陈公   苏台   金鹅
  习义   依仁   儒教   尹山
  彭华旧名徐杭 益地   东吴   下乡
  昆山县十四都
  朱塘   积善   金吴   㳌水
  永安   武元   安亭   临江
  湖川   春申   惠安   醋塘
  新安   王乐
  常熟县十二都
  积善   开元   太平   感化
  南砂   崇素   端委   归政
  双鳯   思政   郭行   升平
  吴江县五乡
  源澄   震泽   感化   久咏
  范隅
  社坛并风伯雨师坛并在吴县西南五里
  吴县洞庭镇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
  社下镇在西八里
  木渎镇在县西南二十七里
  神景宫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太湖中唐乾符二年置洞庭宫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唐开成二年
  上真宫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唐至德二年
  洞庭华严院在县西南七十里梁天监二年
  洞庭弥勒院在县西南一百里唐乾符二年
  洞庭小湖院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梁大同二年置洞庭兴福院在县西南七十里唐乾符元年
  洞庭上方院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唐会昌六年置林屋洞天在洞庭西山幽邃竒绝乃真仙出洞府据仙经人间三十六洞天其知者十林屋第九洞天也今皆羽客居之好道之士常所游览时有遇焉
  洞庭水月院在县西南一百里梁天监四年
  四无量寺在县西七十里唐大中元年
  天平寺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唐宝历二年置
  昭眀寺在县西五十里古名昭王寺梁天监二年昭眀太子置
  楞伽寺在县西南二里梁天监二年
  光福寺在县西北七十里梁天监二年
  天宫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梁天监二年
  宝华寺在县西南三十里梁天监二年置旧名宝林院含面和尚住持以锡卓地为井祥符中改智显院眀因院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晋天福九年置后改为荐福院
  宝积院在县西南二十里隋大业四年置为塔院翠峰院在县西南七十里唐咸通十六年置
  景德寺在县西北一里三十步晋咸和二年献穆公王珣弟珉舎宅建
  雍熙寺在县北十步梁天监二年置旧名流水法水等寺后于雍熙中失火烧毁遂改今名
  瑞光寺在县西南四里开宝九年置旧名普济院西竺寺在县西南一里六十七步唐大中八年处州人马厚舎宅为马禅寺晋天福八年钱氏改保寿院祥符中改今额
  桥梁一十九所
  乐桥   饮马   孙老   渡僧
  升平   白显   太平   市曹
  三太尉  黄牛坊  憩桥   小市
  张广   普济   泰伯庙  杉渎
  西馆   金师堂
  续添桥梁
  吉利   成家   渡子   龙兴寺
  积善   三板   马禅寺  白磰
  剪金   过军   雍熙寺后 丝行
  吴县东  吴县西  乌盆   艇船
  皋桥   朱明寺  鱼行   女冠子院开元寺  梅家   查家   乌鹊
  盘门里庙 雁门   朱勔宅前 景德寺
  蒋侍𭅺  卢提刑  陆侍郎  雍熙寺西长洲县大元元贞元年董总管移于平桥北衙东府前吴县亦然旧址立夫子堂
  天庆观在县西南一百五十步唐开元中置为开元观至道中改玉清道观大中祥符二年改今额大元元贞元年改玄妙观
  报恩寺在县西北一里半吴赤乌二年置后废周显德二年重置
  寿宁万岁院在县东一里半唐咸通二年改为般若院天宫院在县东北五十步唐景福元年置为武平院祥符中改今额
  眀觉禅院在县东南一里半唐大中五年
  镇国院后废梁乾化四年钱氏置大中祥符二年改今额
  灵鹫院在县北三百步梁乾化三年钱氏改为永光院祥符改今额
  广化寺在县西梁贞明二年钱氏置为崇吴院祥符二年改今额
  万寿禅院在县东南一里半梁为安国禅院唐长寿二年改为长寿院乾祐元年重修祥符三年改今额大中祥符尼寺在县西北一里半梁天监二年置后废梁龙德二年复置为福田寺传法尼寺在县西一里唐大中五年置后废梁乾化六年重置为禅兴寺祥符二年改今额
  宁国尼寺在县西南一里五十步 建隆二年置为永安院祥符二年改今额
  仁王寺在县东南一里唐天福四年奏置为安吴院祥符二年改今额
  永福尼院在县南一百六十步唐咸通年置
  资寿尼禅院在县东南三百步晋天福三年
  妙严尼禅院在县西五十步太平兴国元年
  半塘法华院在县西北七里十步东晋时置
  续添桥梁
  顾家   蒋家   乘鱼   大郎
  子城   后长洲县东     天宫寺
  张香   徐鲤鱼  南仓   广化寺后
  阮桥   承天寺后寺前    竹隔
  船舫   北寺东  篠桥   板桥
  徐贵子  宁国寺  茭荐   通利
  乐安   禅兴寺  仰家   天庆观
  红炉子  百口   蒋军   李师堂
  周太保  张马步  鹅鸭   宝积寺
  草鞋   灵鹫寺  周通   华家
  华桥   程桥   望信   吴王
  金母   阎桥   黄土塔  带城
  马津   草桥   醋坊   临顿
  州前平桥 至道   新桥   甫桥
  昆山县 景德寺在县西南二百五十步晋咸和二年置旧名宝马寺景德二年改今额
  慧聚寺在县西北三里梁天监十年置初慧向法师居石室忽神人见前请助千工建寺是夜风雨㬥作如出声诘旦视山已成阶陛矣后寺不日而成唐大中七年重修内有弥勒阁殿柱四壁有张僧繇画龙髣髴存焉
  慧严禅院在县东三百步梁开平三年置为崑福禅院贞明五年重修本朝  年改今额
  能仁禅院在县东三十五里唐天祐二年置后长兴三年改德义院祥符中改今额
  方泰寺在县东七十里唐大中三年置后废天福三年
  南祥禅院在县东一百十里唐开成四年置后废光化二年重置
  新安尼寺在县东二百步梁天监二年置唐会昌五年废大中七年重建
  桥梁十四所
  望江   钉行   茶行   庙堂
  鱼行   秦迪   半道   镇东
  西板   昆山寺  绍法巷  酒坊
  县前   平桥
  常熟县 乾元观在县西一里虞山南岭下梁天监五年置天师张裕于此山修道白日上升遂于观立碑东灵寺在县西一里唐圣历二年置旧名十兴寺元在吴县界神龙元年改今额仍移于今所
  慧日禅寺在县西九十步本常熟平禅院祥符元年改今额
  天宁尼寺在县西北一里梁天监二年
  齐乐尼寺在县西二百步梁大同二年
  顶山禅院在县西北十六里虞山北岭下梁大同二年
  延福禅院在县西十三里虞山南岭下梁大同三年置兴福寺在县西九里虞山北岭下梁大同三年置胜法寺在县东三十五里唐乾元年置为离宅寺晋开运末改境宁寺祥符元年改今额
  桥梁五所
  言偃   信义   文学    仙
  通泰
  吴江县应天禅院在县西南里唐乾符二年置报恩禅院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唐大中元年
  兴宝寺在县城内晋天福七年
  宁境禅院在县南一百里晋开运二年
  法喜寺在县东十八里后唐长兴元年置晋开运三年重修
  桥梁十所
  双鳯   醋坊   县桥   世水
  马却   通津   富基   八尺
  同德   彻浦









  吴地记后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