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一百四十七至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四十六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一百四十七至一百四十九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一百五十至一百五十一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52.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52.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52.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52.djvu/5

寕武府表                 

                     

大清一统志

 寕武府在山西省治北少西三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七里东至朔平

  府朔州界二十五里西至太原府岢岚州界一百二十五里南至代州崞县界七里北至水泉营边

  墙界二百七十里东南至崞县界九十五里西南至忻州静乐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朔平府平

  鲁县界二百里西北至保德州河曲县界一百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九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参井分野实沈之次

︹建置沿革︺春秋楼烦地战国属赵汉雁门郡楼烦县

  地后汉末废后魏置神武太平二郡属朔州北齐

  并神武郡入太平周废隋为马邑楼烦雁门三郡

  地唐末置寕武军通鉴唐乾符五年李克用进击寕武注云寕武军在岚州东北

 百里后废太平兴国五年置寕化军领寕化县金大

 定二十二年升为寕化州仍领寕化县元初并废

  入管州明景泰元年置寕武关属代州崞县

 本朝雍正三年改置寕武府隶山西省领县四

 寕武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二十四里东至朔平府朔州界二十五里西至太

  原府岢岚州界一百二十五里南至代州崞县界七里北至神池县界十七里东南至崞县界八十

 五里西南至崞县界一百里东北至朔州界三十五里西北至五寨县界九十里汉楼烦县地后魏

  置太平郡领太平太清永寕三县属朔州周废隋为雁门郡崞县楼烦郡静乐县地唐末置寕武军

  后废宋太平兴国五年置寕化县为寕化军治崇寕三年县废为镇金大定二十年复置县为寕化

  州治元废明初置寕化所 本朝雍正三年升为县为寕武府治偏关县在府西北一百

  八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朔平府平鲁县界一百里西至保德州河曲

  县界二十里南至五寨县界六十里北至边墙八十里东南至神池县界六十里西南至河曲县界

  二十里东北至边墙一百里西北至边墙一百里汉置美稷县属西河郡后汉末省五代北汉置偏

  头砦宋属火山军辽置寕边州镇西军属西南招讨司金正隆三年置寕边县为州治元州县俱省

  改偏头砦为偏头关明初属镇西卫成化二年偏关所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为县属寕武府

  神池县在府北三十里东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里东至寕武县界二十五里西

  至五寨县界九十里南至寕武县界十五里北至偏关县界九十里东南至寕武县界五里西南至

  五寨县界五十里东北至朔平府朔州界六十里西北至偏关县界九十里汉置楼烦县属雁门郡

  后汉末废后魏置神武郡属朔州北齐并郡入太平后周改置神武县隋因之属马邑郡唐省入善

  阳辽重熙九年复置并置武州属西京道金省县入州元属大同路明废入代州崞县嘉靖十八年

  建神池堡 本朝雍正三年升为县属寕武府五寨县在府西一百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

  距一百里东至神池县界三十里西至太原府岢岚州界二十里南至寕武县界三十里北至偏关

  县界七十里东南至寕武县界三十五里西南至岢岚州界四十里东北至神池县界五十里西北

  至保德州河曲县界七十里汉汾阳县地建安以后为新兴郡地后魏为秀容神武二郡地隋唐以

  后为朔州地宋熙寕初置寕远砦后为辽所取置寕远县属朔州寻废入神武县金复置属武州元

  省明为岢岚州地嘉靖十六年建五寨堡属镇西卫 本朝雍正三年升为县属寕武府

 ︹形势︺倚山傍河背高南下东倚台山之胜西含汾水

  之源六盘踞其前黄花枕其后层峦合抱鸟道纡

  𮞉寕武关志

 ︹风俗︺境临边塞耕凿少而弦诵稀俗尚刚直儇巧不

  作亦有朴实遗风寕武关志

 ︹城池︺寕武府城周七里有奇门四明成化初土筑万历中甃砖 本朝乾隆三十三年

   寕武县附郭偏关县城周五里有奇门三明洪武中因旧土城改筑宣德天顺成化嘉

  靖中相继展筑万历中甃砖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增修神池县城周五里有奇门三西

  门外有池明成化中土筑嘉靖中展筑万历中甃砖 本朝初增修五寨县城周四里门

  三明成化中土筑嘉靖中展筑万历中甃砖 本朝雍正十年

 ︹学校︺寕武府学在府治西北 本朝雍正九年建入学额数十五名寕武县学

  在县治东明寕武所学嘉靖中建 本朝初增修入学额数八名偏关县学在县治东

  北明偏关所学宏治中建 本朝顺治康熙中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神池县学

  治北 本朝雍正九年建入学额数八名五寨县学在县治中街 本雍正九年建入

  学额数八名鹤鸣书院在府治内 本乾隆四年清涟书院在五寨县

   本朝乾隆十五年建芦秀书院在五寨县 本朝嘉庆十一年

 ︹户口︺原额人丁一万六千九百二十二今滋生男妇共二十三万八千六百九十二名口计三万二

  百一十九户

 ︹田赋︺四地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九顷九十七亩八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八千二百九两四钱一

  分八釐粮二万二千五百八十九石七斗五升有奇

 ︹山川︺凤凰山在寕武县南七里府志凤凰山去郡城七里接六盘岭跨代州崞县界

  华山在寕武县南六十里山下有水西南流入汾水黄嵬山在寕武县南跨代州崞县

  芦芽山在寕武县西南一名芦芽尖山见寰宇记新志在县西南九十里周百馀里跨

  神池五寨静乐岢岚诸州县界 按通志芦芽山一名大峪山引水经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东南

  山下北俗谓之大峪山云云此山跨诸州县皆非汉中陵县地固不待辨又云一名太古牢山引辽

  史耶律颇的使宋求天池之地诏萧迂鲁统军屯太古牢山以备之为证亦非考辽史道宗猎于太

  古牢山问颇的边事乃令使宋求之今考寕武宋寕化军地也五寨偏关火山军地也熙寕后割地

  入辽乃以寕武东北境为边塞芦芽山在其南不下百里辽安能越境而猎乎𥨸疑太古牢山自当

  在辽西京道界内不应牵合此山也管涔山在寕武县西南山海经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

  东其首枕汾名曰管涔山汾水出焉水经注阚骃曰汾水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异名其山重

  阜修岩有草无木新志在县西南六十里跨五寨静乐二县界楼子山在寕武县西南管涔

  诸峯之一也上有神祠祠下汾水源所出有古碑曰汾源𤫊沼岢岚山在寕武县西南接五

  寨县及岢岚州界神林山在寕武县西南府志北接芦芽西连荷叶坪东通州湖口林木

  棋盘山在寕武县西南六十里上有石坪清真山在寕武县西五十里高八

  里山形似屏上有水帘泉石门山在寕武县西五十里林溪山在寕武县西七十里

  跨五寨县界虎头山在寕武县西七十五里高峻难陟盛夏常有积雪华盖山

  在寕武县北府志华盖山郡北倚郭山也俯瞰城阴一峯特秀形若华盖明时筑护城墩楼于上

  翠屏山在寕武县北接朔平府朔州界一名翠峯山东灵山在寕武县北明统志

  金初萧融为武州刺史建台亭于其上禅房山在寕武县东北二十五里东连雁门山府

  志山有洞石佛龛其中九龙山在偏关县城外周环九峯双凤山在偏关县东七

  里通志两峯对峙形似双凤下有二泉名凤眼马鞍山在偏关县东七十里以形似名通志

  嘉靖四十三年俺荅由马鞍山入老营堡㳺击梁平守备祁谟御之伏发七百馀人胥没

  窠山在偏关县东七十五里马家山在偏关县东八十里有朝阳洞府志朝阳洞中

  有阴阳二穴阴穴烛以炬可窥其底阳穴深不可极近穴如闻风雨声好汉山在偏关县

  东一百里接朔平府平鲁县界南堡山在偏关县东百里府志土山戴石所谓确也上有五

  霸子山在偏关县东南三十里旧志金完颜宗翰尝遣罗索筑城于其西南以御夏人

   罗索旧作娄室今改正龙霸山在偏关县南四十里高七里周十五里明灯山

  在偏关县北五十里府志高百馀丈崖峡中衔大铁盏或言昔现佛灯光照山谷常胜山

  在偏关县北六十里白龙殿山在偏关县东北五里山环峯绕下有石洞崖水滴沼祷雨

  骆驼山在偏关县东北七十里相传明李文忠北征尝憩兵于此下有骆驼洞深数里

  中有蝶大如箕了角山在偏关县东北一百里接朔平府平鲁县界石炭窑山

  在神池县西南十五里产石炭旗山在神池县西南三十里周二十里跨五寨县界虎北

  山在神池县西南四十里跨寕武五寨二县界府志参差斜曲状似縿斿洪佛山

  池县西南六十里芦芽之支峯也府志山有石庙旱时往祈有神蛾施水于瓶内火燎炙取之下山辄雨

  铁𬬻山在神池县西五里通志相传尉迟敬徳造铠甲于此五连山在神池县西十

  里通志由县城迤西屡起屡伏凤凰山在神池县西二十五里府志山中有红黄小鸟每雪

  霁则飞翔争鸣 按此山与寕武县南接六盘岭之山同名实两山也辘轳窑山

  池县西七十里山半有洞登者系辘轳而上洞广大可容万人磨石山在神池县西北八十

  里周十五里山境清幽南山在五寨县南五里镇口山在五寨县南十里通志有

  河由口出古为神武川地雪山在五寨县南二十五里有东西二山接岢岚州界见寰宇记

  长城山在五寨县南三十里殿平山在五寨县南四十里神武川水经其下

  叶坪山在五寨县西南四十里接岢岚州界府志荷叶坪高千馀丈终岁积冰雪四面崇峻

  其顶平坦形类荷叶可容万马或传宋将杨业曾于此练兵有将台遗址马蹄山在五寨县

  东北三十五里楼烦岭在寕武县南七里接崞县界省志作六番崞县志作六盘府志六盘

   岭盘行六折而上崞志之名得实矣 按六番义犹六盘而云楼烦则当是其本号耳三名音皆颇

   近传讹以此石湖岭在寕武县南通志明嘉靖二十年副总兵丁璋战殁于此分水

   岭在寕武县西南十里灰河出此黄花岭在寕武县北跨神池县界长二十里一名摩天

   岭府志上有墩台敌楼吴泉岭在偏关县东七十里高百馀仭府志虽当炎暑凉风凛然

   下有柏杨岭在偏关县东百里昔多二树故名北石梯岭在偏关县北十

   里高三里许磴道盘旋山脉连滑石涧老牛湾二堡韩光岭在偏关县东北一里通志北汉

   建偏头砦辽置武寕县旧址胥存温岭在神池县东北五里北峯岩在偏关县西北

   五十里高数百仞下临黄河有石洞数十处通志相𫝊僧北峯栖此染峪在寕武县东十五里

   山色如染山半有洞下有泉水甚甘通志涧产虾寕武关志所谓染谷流虾也囘春谷

   武县西百里府志谷中周广数里巨石盘旋峭壁千仞四时如春近正月时蛰虫皆振众草巳绿

   仙人洞在寕武县西三十里有大石门少石门洞侧有悬岩香𬬻峯环山皆生香草

   洞在偏关县南三十五里迤西村洞中怪石错峙入二里许闻水声不复能前矣万佛洞

   在五寨县东北芦芽山明僧福登居此神宗赐号真来佛子为造万佛铁塔凿万佛石洞神工备具

   昭君坞在偏关县西北二十里相传王昭君过此看花台在五寨县东南四十里芦

   芽山上通志上多异卉葳㽔播飏骇绿糅红又有北峯台北岳台统谓之芦芽三台汾水

   武县西南六十里管涔山下水经注汾水源出管涔山南麓又南与东西温谿合又南迳代城

   芽水源出寕武县西南芦芽山中东流至坝门口入汾灰河在寕武县西源出汾水岭

   北流经阳方营入朔平府朔州界古马邑川水也亦称恢河关河在偏关县南门外旧志源

   出县东五眼井堡西流入黄河府志官河即关河自朔州流入县境其源有三远者出朔州狐狸沟

   鸭子坪近者出老营堡东鸦儿崖下最近者出县中马站堡西沙窊寺万泉汇流迳城南绕而西北

  至关河隘口入黄河后多淤塞惟沙窊诸泉涌流 按五眼井马站二堡毗连河源盖出于其间非

  歧误黄河在偏关县西二十里自塞外南流入又南流入保德州河曲县界河之西岸即

  𫎇古兴隆河在神池县西本名义井河 本朝康熙三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西

  征驻跸于此河水骤溢以饮牛马槖驼俱足翼日如故因名兴隆河大㵎河在神池县西西

  流入保德州河曲县界达沐河源出神池县北辛窑衬山麓涌泉其水澄澈冬月常温岸

  草不枯西南流入五寨县界与南山水合清涟河在五寨县北源出县东南西北流迳县城

  北入河曲县界即沙泉河之上流天池在寕武县西南六十里管涔山上水经注有大池在

  燕京山上世谓之天池其水澄渟镜净潭而不流池中无片草及其风萚所沦辄有小鸟翠色投渊

  衔出其水阳旱不耗阴霖不溢莫能测其渊深相传昔有人乘车池侧遇风飘入水后获其轮于桑

  乾泉故知二水潜通流注池东隔阜有一石池方可五六十步清深镜洁不吴大池元和郡县志池

  周八里后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鱼七头于此池后于桑干河得之今池侧有祠谓之天池祠寰宇记

  池俗名祁连汭 按水经注云桑乾泉即溹涫水耆老云其水潜承燕京山之大池云云则天池乃

  桑干河源之最远者神池在神池县治西门外环城西南冬夏不涸一名西海子明刘养志文

  昌祠记寕武北距黄花岭皆崇岭叠嶂鸟道虬盘逾岭而下自巅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一浤出

  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胥不生名曰神池弥涟池源出五寨县东南荷叶坪东或

  云弥勒池水深丈馀广盈数丈澄空见底㳘光若金故又谓之金莲池酿泉在寕武县南里

  许瀵出土阜上可酿酒故名秋泉在寕武县东北通志谓之古泉山麓甃石一浤澄澈春夏

  渐涸立秋日始盛七月后水与阶平取之不竭白龙泉在五寨县南三十里其味甘美冬温

  夏凉西流入岢岚河马园嘴沟在偏关县南三十里源出龙眼泉会樊家墕沟火头沟入

  大泉沟在偏关县北七十里府志地有涌泉每雨泉溢会红水沟流入关河青羊

  渠在神池县东北汇诸山谷之水流入朔州灰河

 ︹古迹︺寕化旧城在寕武县西南宋置寕化军及寕化县文献通考本岚州地刘崇置固军

  太平兴国四年徙军城稍南改为寕化县五年置寕化军属河东路宋史地理志寕化军寕化县熙

  寕三年县废元祐元年复置崇寕三年复为镇金史地理志大定二十二年升寕化军为州元史地

  理志太祖十六年寕化州并入管州新志明洪武三年置寕化所 本朝雍正三年并入寕武县旧

  城在县西南一百里太平旧城在寕武县东北后魏置太平郡领太平太清永寕三县属

  朔州北齐并神武郡入后周废寰宇记朔州有太平城后魏穆帝所理冀州图云城东西南北各十

  里内有统万所送大釡二口各受二百石旧志今名太平村寕边旧城在偏关县东本

  名唐隆镇五代时北汉置偏头砦辽置安边州镇西军属西南招讨司不领县金正隆三年增置寕

  边县为州治元省其地半入武州半入东胜州旧志即今之安边河墩神武旧城

  池县东北后魏置神武郡属朔州领尖山殊颓二县北齐并入太平郡后周并二县为神武县隋属

  马邑郡唐初省入鄯阳贞元中朱邪执宜居定襄神武川之新城即此辽重熙九年置武州号宣威

  军属西京道兼置神武县为州治宋宣和五年人以武州归宋六年筑固疆堡寻复入金省神武

  县入州仍曰武州属西京路元至元二年寕边州之半属武州仍隶大同路明初省古长

  城在寕武县东南楼子山上有古长城遗迹府志明正德中兵备张凤羾立石山下曰紫塞长城

  或疑为六国时赵所筑之旧伏伐城在寕武县西南元和志在静乐县北八十里隋楼烦

  郡所遮虏城在五寨县西北四十里通鉴唐乾符五年李克用陷遮虏军进击寕武及

  岢岚军注云遮虏军在洪谷东北亦曰遮虏坪汾阳宫在寕武县西南管涔山上隋书炀帝

  大业四年起汾阳宫元和志宫在静乐县北一百二十里托逻台在寕武县西北一名

  陀罗台亦曰槖莲台两镇三关志云今阳方口河西高山谓之槖莲台 按北魏既灭赫连氏迁其

  子孙散处雁门代北依山谷以居故其地有赫连台此云槖莲或转为托逻为陀罗皆音近而讹

 ︹关隘︺寕武关在寕武县西南据雁门偏头两关之中明初为军屯景泰元年筑城北临云朔

  西带偏保最为要冲之地 按隋书炀帝纪大业三年北巡入楼烦关元和志在静乐县北一百五

  十里今寕武关当即古楼烦关也通边关在偏关县东北六十里明成化闲筑东起老营

  堡之了角墩西抵老牛湾南折黄河岸抵河曲石梯隘口袤二百四十馀里 按此即所谓偏头关

  县所由以得名也视远隘在偏关县东北一百里乃五眼井堡边隘去堡西一十五里戍

  楼远眺下有石洞名视远洞寕化所巡司在寕武县西一百里明洪武初筑所城方

  二里馀高三仞建门楼三隶山西都司嘉靖十九年改隶寕武领石𭐏榆会川湖大峪屯四堡马头

  山吴家沟小横沟牛心三坌定河葱园杨房子房石佛细窑灰窑石家贺家屯一十四寨 本朝雍

  正三年设巡司于所城内老营堡巡司在偏关县东八十里本朝雍正四年置 按

  老营堡北去边墙一里明成化初筑堡城方五里高三仭建门楼三领贾家五眼井马站永兴四堡

  最为扼要之地 本朝顺治初并设参将防守大河堡在寕武县东二里阳方口

  堡在寕武县东二十五里明嘉靖十八年巡抚陈讲筑九边辑略寕武关之阳方口极冲敌窥东

  西二路必由此入近移总戎于此以为适中之地三关志阳方口晋边第一要地又五花营堡在县

  朔安堡在寕武县东南二十里明嘉靖十四年筑又燕儿水堡在县东南四十里西沟

  口堡在县东南四十五里雕窠梁堡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安文堡在寕武县西一里明正德

  中建于西山巅以扼险护城又三马营堡在县西六十里大水口堡在寕武县北三十五

  马站堡在偏关县东四十里东至老营所四十里明正德中筑周四里高三丈五尺地

  界偏老水泉三路之冲又贾家堡在县东一百里西至老营所二十里明嘉靖中筑周一里有奇

  永兴堡在偏关县东南四十里明正德中筑周一里有奇楼沟堡在偏关县南四

  十里明隆庆初筑周不及一里滑石㵎堡在偏关县北六十里东至边墙三里北至边墙

  一里明宣德九年隆庆三年修周一百八十丈堡前有滑石㵎老牛湾堡在偏关县

  北八十里北至边墙一里明崇祯九年筑周一百二十丈东接滑石涧西临黄河当西北之冲

  垛山堡在偏关县北少东六十里北至边墙五里明宏治中筑周三百八十四丈五尺堡突

  出崇山直望三十馀里为沿边传烽之首水泉营堡在偏关县东北六十里北至边墙二

  里明宣德九年筑广三里一百七十步其营在堡城东 本朝初设游击防守乾隆二十八年改设

  红门口堡在偏关县东北八十馀里东西俱至边墙口近水泉营乃厂沟也明宣德

  九年以沟通塞外建敌台桥洞一座外设边墙一道壕堑品窖三层万历中增左右砖台以备侦望

  五眼井堡在偏关县东北一百里北至边墙三里崇祯十年筑周百丈为外边内边之

  黄花岭堡在神池县南十三里义井堡在神池县西四十里八角堡

  在神池县西北六十里明宏治中筑周四里有奇城楼八座故名旧志神池堡与老营堡均系要地

  而八角堡介于其间势成鼎足诚据险扼塞之北得胜堡在神池县北五十五里又利民

  堡在县北六十里北出荍麦川口为朔州井坪孔道明成化中筑周三里有奇又干柴沟堡在县北

  九十里边墙外三岔堡在五寨县北六十里明嘉靖中筑东达神池西达岢岚北达偏关当

  三路之冲故名石湖水口在寕武县东二十里明翁万达疏自石湖岭起西至野猪沟止

  为垣七里增敌台二十八自野猪沟起东至石湖岭止为垣六里有奇增敌台九十二通计水口三

  又自石湖岭起东至雕窠梁小西沟止为垣六里有奇增敌台八十六通计水口十一水门

  沟口在偏关县北七十里滑石涧东上有敌楼下有涌泉向称险隘相近有蚕虎口驴皮

  窑口在偏关县东北六十五里两崖石山迳道平衍为边冲要地窖儿墕在偏关县

  东北八十里又塌崖沟在县东北八十五里皆偏头东北要道靳家窊在寕武县东南四十

  里又金家嘴在县东南八十里

 ︹津梁︺巩西桥在偏关县西一里明嘉靖中建上有飞楼环眺山河为关西胜境广济

  桥在偏关县西迤东五里为府省通衢明嘉靖中建二道河桥在五寨县东三里久

  圯 本朝康熙中重建镇口山大桥在五寨县东南五里店坪山桥

  寨县南四十里深沟峭壁赖以涉险河儿桥在五寨县西北三里官庄桥在五寨县

  东北六十里唐家会渡在偏关县西七十里通陜西界

 ︹陵墓︺︹明︺周遇吉墓在寕武县东南一里许有明刘玉瓒碑万世德墓

  关县界内

 ︹祠庙︺忠武祠在寕武县城内有新旧二祠祀明总兵周遇吉及其夫人刘氏天池神

  祠在寕武县南二十里燕京山通志隋开皇间建唐志有天池祠宋史载辽人求天池庙地河东

  帅厐籍访于都监郭逵逵以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宋土辽人愧服忠义祠在寕武县西一

  里安文堡内祀明总兵丁璋游击周宇总兵李涞芦岳神祠在寕武县北九十里芦芽

  山通志由阳曲西北至偏关保德群山以芦芽为宗故尊之曰岳而立祠焉弥涟池神

  祠在五寨县南六十里芦芽山通志水最灵异故祀之台骀庙在寕武县东南寕化旧城

  南二十馀里定河村乡人至今祀之 按台骀汾神也郡有汾源故祠之通志作昌安公庙非是

  李牧庙在偏关县东八十里老营堡

 ︹寺观︺铁佛寺在偏关县城内通志世传唐开元时有自来铁佛一尊至罗汉坪而止土人建

  清涟寺在五寨县东南六十里清涟河上华严寺在五寨县南六十里芦芽

  山明万历中重修相近有紫峯秀峯小天㵎乾元诸寺又乾元寺左有西照庵明嘉靖间释月空建

  又于老营堡建圆对庵印造大藏经二部分贮二庵经堂寺在五寨县北一百里元至元间

  

 ︹名宦︺︹宋︺刘永锡中山人咸平中知寕化军制手炮以献诏边塞造之以充用 按府自汉

  以来乃雁门诸郡之边鄙耳辽宋以后始专置军城故远代名宦人物著称颇少今志名宦自宋始

  人物自金始欲以核实未敢夸多也杨延昭太原人咸平中为寕边军部署率兵抵辽境破

  古城俘馘甚众赵滋开封人仁宗时管勾河东经略司公事建言代州寕化军有地万顷皆肥

  美可募人田作教战射为堡砦人以为利何灌祥符人知寕化军治声著闻︹金︺康公

  弼宛平人为寕远令县中陨霜杀禾漕司督赋急系之狱公弼上书朝廷乃释之因免县中租赋

  县人为立生祠郭秀为武州军判官兴定三年元兵下武州秀死之玖住金宗室为武州

  刺史唐古博克逊军事判官贞祐二年十一月元兵取玖住子侄抵城下谓之曰不速降且杀之玖

  住曰以死报国遑恤家为无何城破力战死唐古博克逊亦不屈死焉 玖住旧作九住唐古博克

   逊旧作唐括孛果速今改正︹明︺林忠会州人以武弁起家累官后军右都督正统十二年

   以本官镇守偏头关综理周密号令严明又以关城狭隘不足容众乃增筑之屹为巨镇威名甚盛

   套部望风远去滕渊祥符人正统间以岚县典史戍偏头关草宿枕戈与士卒同甘苦及满去

   惟琴书而已陈经正德间以太原左卫指挥佥事任寕武守备值边警战死敕赐昭勇将军

   立祠春秋祀之孙吴初名国宝其先当涂人后家于老营嘉靖中以武略登进士任广武守备

   时以斩级功赐名吴累迁都督佥事为协守老营副总兵官吴以老营地当绝塞屡经大敌乃大修

   城垣守御之具毕备且请建立学校训练之暇则以讲艺敌屡入⿰扌⿳丆⺝⿱冖友-- 扰多所斩𫉬秦可大

   人隆庆中山西行太仆寺卿备兵寕武有政绩李采菲河间人万历闲山西行太仆寺卿兼

   整饬寕武兵备道逾年以外艰归百姓遮道泣留陈昌祚福建长乐人万历中偏关兵备

   道有清廉誉安辑兵民尤加意学校所部咸德之李修吉同州人万历中以户部主事出

  理寕武粮储度支明允宿弊一清又条议时宦四事皆经国要务疏上深见采纳王允懋

  霸州人寕武兵备副使李自成既陷太原遣使说降允懋斩之与周遇吉固守城陷自刎死妻杨氏

  投井殉之吴𬭎贵州人太原中路同知与周遇吉守关城城陷死之高日晄保德人寕

  武关游击同周遇吉拒贼力战死之

 ︹本朝︺金光祥奉天人顺治五年任寕武兵备佥事道姜瓖之乱寕武兵应之光祥自缢死后

  赠光禄寺少卿祀忠烈祠李吉寕武副将姜瓖之乱部下遍从贼执使降吉力斥之投缳死

  张国缨京卫人偏关参将姜瓖变作时巳告病得请闻变不去官出战被杀时寕武营把总

  邱登戎亦死之诏恤其家祀忠烈祠

 ︹人物︺︹金︺虞仲文字质夫寕远人第进士累任州县以廉能称举贤良方正对策优等擢起

  居𭅺史馆修撰三迁主太常少卿宰相荐文行第一权知制诰天会间累官翰林侍读学士卒谥文

  ︹明︺万世德字伯修偏关人隆庆进士授南阳知县历元城宝坻皆以能名生有膂力

  知兵法善骑射历西寕兵备佥事遇敌入边每战皆捷时出塞捣其巢穴累迁右布政使倭奴犯朝

  鲜以佥都御史经理朝鲜大败倭兵持命总督蓟辽在任宽大简静以息兵安人为务卒于官

  文寕武人万历进士知汉中府矿贼俞士干聚众数千肆为劫夺文设䇿招之使充牙兵未一载

  杀人如故大以计擒之一日殱焉刘举寕武人以世袭百户积功官河保营参将流贼入境

  时举已擢右卫副总兵需代者或劝疾趋右卫以避其锋举慨然曰吾家世为将种志在灭贼报国

  敢托辞避事以负初心乎召麾下励以大义咸为感奋迎战于土沟贼众大至举众寡不敌突陈死

  贾三光字孟明偏关人客寕武周遇吉所李自成围城遇吉促之行三光曰公为君死

  吾敢不为公死乎贼陷自尽又寕化张学李霖俱殉节死

 ︹本朝︺韩万善字复初偏关诸生母杨性严少有拂即加笞扑卧病十馀年万善朝夕奉事无

  少懈比卒常恸曰求母扑责不可得矣学使旌之赵玉字小河偏关人盐贾万某之客姜瓖

  之变万欲从逆玉力谏不听涕泣继之卒不听遂走郊外古庙中自缢死怀中自书一纸曰吾妻贤

  子孝无可死缘主人祸将作故先期死盖以尸谏也万讫不悟遂罹祸弓大成字乐天偏

  关人姜瓖之乱其党攻围老营堡堡将罗他出求援大成登城呼曰堡小无兵愿降但昏夜难辨俟

  黎明启门贼信之屯城外已潜发大炮撃贼多死罗亦引兵还贼众大溃堡获全罗给守备札固辞

  张化枢偏关人顺治初以明经为右卫训导姜瓖之乱守官多遁化枢独诣明伦堂再

  拜自杨光祖寕武人少从军历官江西南昌水师游撃有平抚州功进兵驻南丰讨贼

  贼知其单弱以数万众来攻城陷光祖率兵巷战夺门出走间道竞为贼所杀武扬偏关人四

  世同居人以百计量才授任家无闲言弟名能守其教又王家宾亦四世同居以义称

 ︹列女︺︹明︺潘政妻施氏寕化所人夫亡守节子姓四世同居施亲为抚育嘉靖闲旌表

  任桐妾王氏偏关人桐亡请于桐妻郝氏曰家贫无养守节不能改适不可不若殉夫

  地下相持大恸同缢棺侧郝绳㫁坠地复苏王即死时年二十九

 ︹本朝︺万钺妻孙氏偏关人年十九夫亡守节四十年姜瓖之变殉难焚死王翊

  鼎妻宋氏偏关人镇西指挥使宋兴女姜瓖之变夫随父投河死宋日夜号泣绝饮食遂

  自缢时年十九毛宏吉妻屈氏偏关人宏吉为营兵调防吴越行月馀复调妻子偕

  往屈泣曰妇人无夫独行数千里即见夫面能保其为完人乎不若以一死谢之遂自缢又营兵赵

  自旺妻胡氏奉调南行与屈氏同日缢死高㨒妻史氏偏关人年二十一夫亡姑怜其

  少且贫谕改适史绝粒自誓姑慰而抚之织絍奉养忧劳早卒郭命宏妻李氏

  人家贫动遵礼法一日出扫墓遇强暴李拒不从遂被害康熙五十年 旌薛文耀妻

  顾氏文耀偏关人顾江寕人年二十三夫卒都门顾携子至京负骸归里事舅姑尽力营葬六

  棺夫从弟文熙暨侄女二人俱失怙恃抚字如已出雍正七年 旌岳林光妻乔氏

  五寨人年二十八夫故夜卧不解衣常佩利刃以防不测又李朝杜妻贾氏年二十九夫故无子置

  木主于寝室晨夕侍侧每事必告而后行男子年逾十岁不通言语并守节三十馀年雍正八年

  王廷柱妻祁氏寕武人守正被𢦤同县烈妇高有珍妻田氏杨有林妻赵氏节

  妇李如柏妻郭氏吕先声妻张氏张忠妻宋氏杨瑞麟妻李氏刘永清妻张氏张致中妻王氏潘世

  林妻巩氏吴毓琦妻王氏阎维屏妻范氏赵锐妻张氏俱乾隆年间 旌白英奇妻张

  氏偏关人守正𬒳笺同县烈妇杨正妻黄氏节妇万中遴妻张氏俱乾隆年闲 旌宫音

  声妻周氏神池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李祥文妻韩氏俱乾隆年闲 旌彭德普

  妻周氏五寨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贾秉干妻武氏李尧弼妻李氏俱乾隆年闲 旌

  校妻冯氏寕武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王好古妻刘氏巩冕妻刘氏刘应元妻赵氏俱嘉

  庆年间 旌杨靖远妻安氏偏关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乔作栋妻华氏徐宪妻

  岳氏于飞腾妻王氏李敏中妻景氏俱嘉庆年闲 旌吴茂祥妻杨氏神池人义

  烈可嘉同县节妇贾盛德妻宫氏张经正妻勾氏张适妻宫氏黄开元妻金氏俱嘉庆年闲 旌

 ︹土产︺毯寕武县出府志寕武所独有故名寕武毯石鸡出山中府志似鸡而小赤喙褐衣

  按宋史地理志寕化军贡绢今府境绝无蚕丝不复有此产矣附记于此




                纂修官冯芝恭纂

                总纂官臣顾 莼 许应藻恭覆辑

                校对官侯树屏恭校

朔平府表                 

                     

大清一统志

 朔平府在山西省北六百七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五百十五里东至大同府大同

  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至边墙七十里南至寕武府寕武县界二百九十五里北至察哈尔镶蓝旗

  游牧地二百二十里东南至大同府山阴县界二百七十里西南至寕武府偏关县界一百四十里

  东北至大同府丰镇厅界二百六十里西北至和杯格尔厅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九百

  六十

︹分野︺天文昴毕分野大梁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冀州之域周并州地战国属赵秦为

  雁门郡地汉置雁门郡后汉建武二十七年改为

  定襄郡建安末废后魏天平二年置善无郡北齐

   省隋为马邑郡地唐以后为朔州地辽置顺义军

   金属西京路元改属大同路明洪武二十五年

   定边卫后裁永乐七年设大同右卫正统间以玉

   林卫并入名右玉林卫

  本朝初改右玉卫雍正三年置朔平府隶山西省领

   厅一州一县四

   右玉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左云县界六十五里西至平鲁

   县界六十五里南至朔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杀虎口边墙二十里东南至大同府怀仁县界一百

   六十里西南至平鲁县界九十五里东北至边墙二十里西北至边墙三十里汉置善无县为雁门

   郡治后汉为定襄郡治建安末郡县俱废后魏复置善无县兼置善无郡北齐省隋唐以后为朔州

  地明洪武中置定边卫于此永乐七年改置大同右卫正统十四年改名右玉林卫 本朝初名右

  王卫雍正三年为县为朔平府治寕远厅在府北边墙外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

  北距二百一十里东至大同府丰镇厅界一百六十里西至和林格尔厅界六十里南至和林格尔

  界七十里北至察哈尔镶蓝旗游牧地一百四十里 本朝初为太仆寺牧厂雍正三年隶直隶宣

  化府张家口理事厅管理十二年改属山西省设寕朔卫并怀远所乾隆十五年裁卫所改设寕远

  厅属朔平府移旧驻左云县之理事通判驻此左云县在府东南七十五里东西距一百十

  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至大同府大同县界九十五里西至右玉县界十五里南至大同府怀仁县

  界七十里北至边墙四十里东南至怀仁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平鲁县界五十里东北至边墙九十

  里西北至右玉县界四十里汉置武州县属雁门郡后汉末废后魏复置曰武周县属代郡北齐省

  唐为定边军地明洪武二十五年设镇朔卫后裁永乐七年改设大同左卫正统十四年移云川卫

   并入名左云川卫 本朝初名左云卫雍正三年升为县属朔平府平鲁县在府西南一百

   十五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右玉县界三十里西至边墙三十里南至朔州界七十

   里北至右玉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朔州界三十里西南至寕武府偏关县界四十里东北至左云县

   界二十里西北至边墙五十里汉置中陵县属雁门郡后汉属定襄郡建安末省后魏为善无县地

   隋唐以后为朔州地明正统三年置平鲁卫于大同城内嘉靖中移此 本朝因之雍正三年升为

   县属朔平府朔州在府南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大

   同府山阴县界八十五里西至寕武府神池县界六十里南至寕武府寕武县界六十里北至右玉

   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代州界八十里西南至神池县界九十里东北至大同府怀仁县界二百

   十里西北至寕武府偏关县界一百三十里战国时赵地秦置马邑县汉属雁门郡后汉末废晋复

   置仍属雁门郡永嘉五年地入于代后魏孝昌后侨置朔州及大安广寕二郡北齐置北朔州及广

  安郡又置招远县为郡治隋开皇初郡废置总管府大业初州府俱废改县曰善阳置代郡寻改为

  马邑郡唐武德四年复曰朔州开元五年分置马邑县属之天宝元年复曰马邑郡乾元初仍为朔

  州属河东道建中初移州治马邑县寻复故天佑末改置振武军于此五代晋天福初割入契丹辽

  升为顺义军节度属西京道宋宣和五年复归于宋改曰朔寕府属云中路寻入于金仍为朔州属

  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初省州治鄯阳县入州属大同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属朔平府嘉

  庆元年并马邑县入州

 ︹形势︺东接恒山西距黄河雁门峙其前桑干绕其后

  

 ︹风俗︺节用勤农士务淳实

 ︹城池︺朔平府城周九里有竒门四池广三丈明洪武中土筑万历初甃砖 本朝康熙中

  增修雍正七年修 右玉县附郭左云县城周十里有竒门三池深二丈明洪武中土

  筑正统间甃砖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重修平鲁县城周六里有竒门三池广二丈明

  成化中土筑万历中甃砖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朔州城周七里门四池广十二丈元至

  正末因旧址土筑明洪武中甃砖本朝顺治中修乾隆十二年重修

 ︹学校︺朔平府学在府城东门内本卫学明嘉靖中建 本朝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

  玉县学在县城内鼓楼东本卫学明成化初建在鼓楼西万历中徙今所 本朝康熙六十

  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左云县学在县城内鼓楼西本卫学明成化中建在南城隅万

  历中徙今所 本朝重修入学额数八名平鲁县学在县治东本卫学明嘉靖中建 本

  雍正二年入学额数八名朔州学在州治西北明洪武中建成化中重建 本朝顺治

  十五年修入学额数十五名马邑乡学本县学元至元中建本朝康熙中修嘉庆元

  年改为郷学入学额数八名华林书院在府城内东南隅 本乾隆二十七年

  宝凤书院在左云县城内 本乾隆二十七年朔州书院在朔州城内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建

 ︹户口︺原额人丁二万六百五十八今滋生男妇共五十三万六十六名口计十一万二千七百八十

  

 ︹田赋︺田地二万六千八百三十七顷四亩有竒额徴地丁正杂银二万八千三百九十一两五钱四

  分六釐粮一千五百四十石五斗有竒

 ︹山川︺杨铁山在右玉县西南二十里边家山在右玉县西南二十一里玉林

  山在右玉县西二十里东团山在右玉县西三十里圣山在右玉县西三十里

  青山在右玉县西五十里黄土山在右玉县西五十里黄家山在右王县西北

   平桓山在右玉县西北三十五里雕岭山在左云县东六十里焦山

   雪县东南三十四里顶有石塔龙王堂山在左云县西三十里黑龙山在左云县

   北边墙外崇岩𮟏壑易于藏伏小青山在平鲁县西三十里了角山在平鲁县西四

   十五里南接乃河堡界吕梁山在平鲁县西边墙外水经注善无水西流历吕梁山

   公山在平鲁县西北四十里磨儿山在平鲁县西北五十里山形险峻周环如磨古

   用武之地昔单于把秃王与汉兵转战数日于此今建庙傍有碧峯古洞幽邃人莫敢入西平

   山在平鲁县西北五十里西去火水口堡一里七介山在平鲁县西北魏书世祖纪大

   延五年蠕蠕犯塞遂至七介山栲栳山在平鲁县西北明纪事本景泰元年大同总兵郭

   登败寇于栲栳山吴二山在平鲁县北威远城西十五里红山在平鲁县北三十里

   土石皆红大南山在平鲁县北威远城南三十里又小南山在威远城西三十里尖山

  在平鲁县北威远城西四十里五代史唐庄宗纪同光三年九月射雁于尖山句注山

  州东南接代州界元和志在鄯阳县东八十里神武尖山在朔州东南六十里即武州山

  之别翠屏山在朔州西南七十里一名西山晋太元十二年慕容垂击刘显显奔马邑

  西山即此山东连石碣谷北接马𩦲山西至陀罗台南通寕武府盘踞二百馀里州志山有石洞洞

  有石佛盛夏翠色曜目寒气逼人阴崖有积雪蒋山在朔州西南八十里黑垛山

  州西北二十里高三百馀丈特出郡山之表三塔嵬山在朔州西北二十五里周五十

  里山半有泉旱祷辄应另山在朔州西北六十里元姬山在朔州北三十里寰宇记

  后魏道武侍人李善讴死葬此山宝峯山在朔州北四十里玉屏山在朔州北

  六十弹子山在朔州北八十里苗家山在朔州东北三十里石径﨑仄仅通

  契吴山在朔州东北五十里东与洪涛山相接马头山在朔州马邑乡南二

  十五里山形似马紫金山在朔州马邑乡南五十里周三十八里形势险峻笔架

  山在朔州马邑乡南五十里雷山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洪涛山在朔州马邑乡

  西北十里桑干水出焉县志山有七泉涌出俗名洪涛泉盘石岭在右玉县东四十里

  土岭在右玉县东南十五里忙牛岭在右玉县西二十里长安岭在右玉县

  北二十五里焦家岭在左云县西北三十里又啼窟岭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达速

  岭在平鲁县西北北史齐文宣纪天保五年二月巡达速岭亲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

  阳岭在平鲁县西北边墙外通鉴唐贞观四年靖帅骁骑三千自马邑进屯恶阳岭胡三省

  注恶阳岭在定襄古城南双化岭在朔州西三十里有石道东西盘踞一百馀里岭下有古

  寺又门家岭亦在州西三十里西华岭在朔州西五十里盛暑尚寒又鞍子岭在州西六十

  里形如马鞍太和岭在朔州马邑乡东南六十里金史地理志鄯阳县有太和岭元史成

  宗纪大德四年幸上都置西京太和岭屯田旧志明初傅友德克大同巡太和岭西北至宣德府嘉

  靖十九年吉囊由白泉口至太和岭松子岭在朔州马邑乡西南通鉴唐武德六年突厥攻

  马邑总管刘世让至松子岭不敢进还保崞城石香炉峯在平鲁县北威远城西十里高

  二十四丈滴水崖在平鲁县东北威远城东南十里高九十六丈陈家峪在朔州南

  宋史潘美传雍熙三年美拔寰朔云应等州内徙其民辽兵奄至战于陈家谷口小峪

  州西三十里秋冬常暖草木不变沃水在右玉县东北边墙外水经注中陵水又北分为二

  水一水东北流谓之沃水又东迳沃阳县故城南又东北迳沃阳城东又东合可不埿水又东迳参

  合县南又东合灾豆浑水又东北流注盐池树頺水在平鲁县西北边墙外源出右玉县

  北边墙外西南流入黄河今名乌蓝木楞河水经注树頺水西南流合中陵川水又西南流合诰升

  袁水又西南分为二水左水南出谓之太罗河右水西迳昆新城自城西南流注于河庵曷

  下水在平鲁县西北边墙外俗称羊圈海辽史天祚帝纪保大四年帝率诸军出夹山南下武

  州遇金人战于奄遏下水大同府志奄遏下水在府西北二百里水潮无常纳大小𣶈大汇小汇

  四海及银海水诸细流合而入黄河南大河在右玉县南二十里源出平鲁县南东北流入

  右玉县南界东南流合兔毛河入左云县界又有南小河在县南关流入南大河兔毛河

  在右玉县西源出平鲁县南绕流府城西分为二一会南河东流经云阳堡东五十五里入左云县

  西北一北流迳杀虎堡出口外西流入乌蓝木楞河古名中陵川水水经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东

  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山东北流迳中陵县故城东北又西北合贷敢山水又西北流迳善无县故

  城西又西北会吐文水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谓之沃水一水西北合诰升袁河又西南合树

  萧官人河在右玉县西二十里王石匠河在右玉县西四十五里

  家河在左云县北源出县西南东北流径城北又东流入大同府怀仁县界为十里河即古武

  周川水水经注武周川水出县西南山下二源翼导俱发一山东北流合成一川北流迳武周县故

  西黄河在平鲁县西边墙外自湖滩河所南流至县西界又南入寕武府偏关县界水经注

  河水又南树頺水注之又南太罗水注之又左得湳水口元和志河水在鄯阳县西三百里元史世

  祖纪至元元年十二月命选善水者一人沿黄河计水程达东胜可通漕运汤旗河

  鲁县西北三十里金河在平鲁县西北边墙外一名金川北史蠕蠕传齐天保五年文宣帝

  帅轻骑于金川下邀击蠕蠕通典金河上承紫河水南流入大河郡国志云云中郡有紫河镇界内

  有金河水其泥色紫故云金河通鉴隋大业三年车驾发榆林历云中溯金河胡三省注单于都䕶

  府秦汉云中郡地治金河县县有金河紫河在平鲁县西北边墙外一名紫塞河隋书地理

  志定襄郡大利县有紫河通典胜州榆林县有紫塞河自马邑郡善阳县界流入通鉴隋大业三年

  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文献通考朔州善阳县紫河发源于此沧头河在平鲁县北威

   远城南又有姚赵二河在县北三十里俱流入沧头河鄯河在朔州东东流至马邑乡入桑

   黄水河源出朔州东南东北流迳马邑乡又东北流入大同府山阴县界即古治水一

   名湿水一名灅水汉书地理志雁门郡阴馆县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百

   里水经注湿水出于累头山泉发于山侧㳂坡历涧东北流出山迳阴馆县故城西又东北流左会

   桑干水通鉴注治水出累头山当时亦有累水之名郦道元所谓湿水即灅水也金史地理志马邑

   县有灅水按治水乃湿水溹涫水乃桑干水二水各出而合流或以治水即桑干误沙楞河

   在朔州东南三十里朝夕有潮水流经贾家庄引水灌田东入灰河灰河在朔州西南自寕武

   府寕武县北流入又北至马邑故县南入桑干河即古马邑川水经注马邑川水出马邑西俗谓之

   磨川东迳马邑故城南东流入桑干水七里河在朔州北七里源出洪涛山流经酸刺村

   东南入灰河屽𡼏河在朔州北十里源出州西北石槽村平地涌泉成池东流迳城北东

   南入灰河腊河在朔州北二十里洪涛山之阳南流合屽𡼏河注灰河通鉴唐武德六年苑君

   璋寇马邑李高千御之战于腊河谷破之泥河在朔州北东流入马邑故县界入桑干河

   干河源出朔州东北流经马邑乡南又东入大同府山阴县界水经注阴馆县西北上平洪源

   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耆老云其水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天池自源东南流右会马

   邑川又东南流水南有故城南北临河又东南右合湿水元和志桑干河在马邑县东三十里寰宇

   记源出马邑县北山下旧志桑干水自静乐县天池伏流至洪涛山下汇为七源曰上源曰玉泉曰

   三泉曰司马泊曰金龙池曰小卢曰小蒲合为一流是为桑干河之源牛川在右玉县北边

   墙外魏书太祖纪登国元年大会于牛川野马川在右玉县北边墙外明洪武初蓝玉出山

   西败王保保于此盐池在左云县东北边墙外汉书地理志雁门郡沃阳县盐泽在东北水

   经注盐池西南去沃阳故城六十五里池水𪷁渟东西三十里南北二十里金龙池

  州马邑乡西北十里明统志在洪涛山下其水渊深莫测唐初有一马从池中出朝则奔腾郊坡夜

  则复投水中尉迟敬德𭣣之遂以金龙名池弥泽在朔州西南魏书太祖纪登国二年帝亲

  征刘显于马邑南追至弥泽大破之九十九泉在右玉县北边墙外黑山上魏书太祖纪

  天赐三年登武要北原观九十九泉三泉在朔州东南六十里有泉三所深不可测合流而东

  北为黄水河入马邑乡界南泉在朔州南五里杨泉在朔州西南九十里寰宇记冀州图

  云后魏太和中文明皇太后幸杨泉钓得鲤鱼一双皆长三尺以黄金为锁穿腮放池内后皆长五

  尺其一浮为五色虹而去一在池至孝昌元年月行台元渊北伐顿此决池取鱼鳞甲非常渊杀

  之得金二觔八两渊来年为葛荣所杀泥河泉在朔州西五里其水东流汇为西湖南入

  小蒲泉在朔州马邑乡西北五里泉水渊深源出不竭蒲苇茂盛又黄道泉在州西北

  八里即司马泊也其深莫测大水泺在左云县北边墙外元史太祖纪六年帝自将南伐

  败金将定薜于野狐岭取大水泺东井在朔州东南又南井在州南门内西井在西门内御

  井在北门内诸井皆苦涩独四井水味清甘居人取汲

 ︹古迹︺善无故城在右玉县南汉置县为雁门郡治后汉为定襄郡治灵帝末废后魏复置

  魏书太祖皇始元年大蒐于定襄之虎山因东幸善无北陂太宗永兴五年南巡次定襄之洛城东

  逾七岭山田于善无川地形志天平二年于县置善无郡旧志北齐时郡县俱废武州故

  城在左云县南汉置武州县晋省后魏复置曰武周隋省通鉴唐武德七年突厥寇代州之武州

  城胡三省注武州县汉属雁门郡后魏属代郡隋废入朔州云内县 按今代州又有武州城盖后

  魏所置之武州非武周县马邑故城今朔州治秦筑晋太康地记秦建此城辄崩不成有

  马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以筑城遂名马邑汉置马邑县属雁门郡高祖六年匈奴围韩王信于

  马邑信降匈奴武帝时使马邑人聂翁壹与匈奴交易阳诱单于单于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

   三十馀万马邑傍尉史知汉课具告单于单于乃引兵还后汉永和五年中郎将张耽等败南匈奴

   于马邑晋永嘉五年刘琨以马邑等五县地与拓跋猗卢遂入于魏水经注马邑川水东迳马邑县

   故城南盖汉旧县也后魏孝昌后侨置朔州于此领大安广寕等郡北齐置招远县为北朔州及广

   安郡治隋大业初改曰善阳县为马邑郡治唐曰鄯阳县元和志鄯阳县本汉马邑县旧志明初始

   省鄯阳县入州今州城外西北隅有古城即古马邑城寰州故城在朔州东马邑乡西

   关灰河南岸五代史职方考寰州唐明宗置通鉴注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以兴唐军置寰州领寰清

   一县属应州彰国节度辽史地理志寰州统和中为宋将潘美所破废入应州又圣宗纪统和四年

   三月寰州刺史赵彦章以城叛附于宋六月耶律色钦奏复寰州七月耶律色钦入寰州 耶律色

   钦旧作耶律斜轸今改正中陵废县在平鲁县北汉置属雁门郡后汉属定襄郡建安末

   省水经注中陵县故城俗谓之北右突城阚骃曰善无县南七十五里有中陵县马邑废

  县在朔州东四十五里汉马邑县地隋善阳县地唐贞观中置大同军开元五年于军城置马邑

  县属朔州建中中尝为川治旋复属朔州五代梁唐因之晋天福初入于辽金贞祐二年升为固州

  元复为马邑县仍属朔州明属大同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属朔平府嘉庆元年并入朔州

  阴馆废县在朔州东南汉书地理志雁门郡阴馆县本楼烦乡景帝后三年置县后汉自

  善无县移雁门郡来治后废魏书地形志原平县有阴馆城水经注湿水迳阴馆县故城西寰宇记

  阴馆城今名下馆城旧志在朔州东南八十里长安废县在朔州界北齐置县隋书地理

  志马邑郡领开阳县旧曰长安开皇十九年改曰开阳唐曰常安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朔州兼

  领常安县其年省入善阳县定边废卫在右玉县西明洪武二十六年置永乐七年

  置大同右卫十四年又移玉林卫于此 本朝顺治七年因改曰右玉卫雍正三年置右玉县旧志

  右卫分边三十二里有黒嘴子口孤悬西北实为要冲镇朔废卫今左云县治明洪武

   二十六年置永乐七年改置大同左卫正统十四年又移云川卫于此 本朝顺治七年因改曰左

   雪卫雍正三年升为县旧志左卫旧分边十四里有竒又黑龙王墩水泉儿墩为最冲边外威安海

   子寇巢也嘉靖三十七年设备兵使者于此分堡十四分边一百二十四里东起安卤西至铁山堡

   为大同中路长城东接大同府北境亘左云右玉平鲁三县北西沿黄河接寕武府偏关县

   界北史齐文宣帝纪天保七年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八年又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

   拔东至乌纥戍凡四百馀里隋书高祖纪开皇六年修筑长城盖因齐之旧崔豹古今注秦汉所筑

   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辽史地理志天德军有秦长城唐长城旧志明成化二十一年总督余子

   俊筑长城起大同中路至偏头关界六百里嘉靖二十五年筑长城三百馀里二十六年筑长城自

   了角山以东至阳和靖鲁堡旧长城悉增修大同军城在朔州东即马邑故县治唐书

   地理志大同军本大武军调露二年曰神武军天授二年曰平狄军大足元年复更名元和志开元

  五年分鄯阳县于川东三十里大同军城内置马邑县通鉴注大同军去太原八百馀里开元五年

  置大同军以戍边在代州北新城在朔州西南史记秦本纪庄襄王三年𫎇骜攻赵新城括

  地志新城一名小平城在善阳县西南四十七里通典北齐置朔州于故郡西南新城一名新平城

  后移马邑寰宇记北齐天保六年于今州南四十七里新城置朔州八年徙马邑即今城镇威

  城在朔州西南宋置戍于此与辽分界处梁郡城在朔州西北寰宇记冀州图云梁郡

  城在鄯阳县北二十里即尔朱荣所居秀容川东北接恒州南接肆州西限大河北接朔州

  台在朔州东七里州志河中有洲若台洪涛巨浪不能没鲁台在朔州马邑乡城内西北

  隅相传李靖筑以观星古峯台在朔州马邑乡庄头村其台高四大中空可藏百人

  迟敬德故宅在朔州南石碣峪村遗址尚存崔斌故宅在朔州马邑乡司马

  泊门前石狮尚存故战场在朔州马邑乡南五十里相传宋杨延昭屯兵处

 ︹关隘︺下关在朔州东马邑乡东南三十五里与代州接界府志在雁门关下因名后营

  子村巡司在寕远厅东一百四十里 本乾隆四十年由东乡移驻威远堡

  巡司在右玉县南五十里明正统三年置卫筑城周四里五步高三丈五尺门四俱有月城濠

  深一丈八尺嘉靖三十九年分设威远路辖城堡五分边三十九里有竒东抵右卫西直平鲁道涂

  隔越冈阜﨑岖 本朝顺治十年废为威远城雍正七年设巡司乾隆三十年裁三十八年复设

  杀虎口巡司在右玉县北二十里 本朝雍正七年置 按杀虎口西至边墙三里北

  至边墙一里明嘉靖中筑杀虎堡城周二里相近又有杀虎新堡亦周二里分边二十里有竒形势

  最为扼要 本朝乾隆三十年设副将并都司以下各官驻守助马路巡司在左云县

  东北 本朝雍正七年置 按边防考助马路辖堡九分边自北东路之拒墙堡至中路之破虎堡

  长七十七里是为大同北西路旧志助马堡分边二十里零西至边墙二里北至边墙八里明嘉靖

  中筑堡城周二里有奇移应州参将防守 本朝因之马邑巡司在朔州东四十五里

   本朝嘉庆元年废县改置高山城在左云县东南五十里明洪武初设高山卫在大同

  府西八十里宣德初调附阳和城内天顺中又改置于此嘉靖十四年筑堡城周四里有奇 本朝

  顺治中废卫为堡设都司防守属助马路雍正八年复设巡司乾隆四十四年井坪城

  在平鲁县南六十里明成化二十一年建井坪守御所筑城周五里分辖井坪以下十城堡边墙东

  起西路界西至了角山长三十一里零内屏雁代东障朔应为西路之险万历四年移朔州参将驻

  此 本朝仍曰井坪城旧设巡司今裁大狼水寨在朔州西宋史折惟昌传惟昌自火

  山军入辽界破大狼水寨杨六郎寨在朔州马邑乡南五十里雁门关北口东山上其西

  五里为佳吉寨在太和岭北口西山上红土堡在右玉县东一十五里又黄土堡在县东

  二十五里俱明嘉靖三十七年筑各周一里有奇牛心堡在右玉县东南四十里明嘉靖

  三十七年筑周一百四十丈当右玉左云二县之中北有黒龙王等山重冈叠嶂形势险要

  城堡在右玉县南二十五里周一百九丈又大柳树堡在县南三十里周一百九十六丈俱有

  铁山堡在右玉县西南七十里明嘉靖三十八年筑周一里有奇分边十里有奇

  虎堡在右玉县西五十里东至边墙二里北至边墙三百步明嘉靖二十三年筑周二里旧志

  破虎堡分边十四里有奇内平梁镇静二处极冲马营河堡在右玉县西北十馀里明

  万历初筑周不及一里分边五里有奇内小水口最冲残狐堡在右玉县北三十里明嘉

  靖二十三年筑周一里有奇分边十五里零又马堡在残狐堡东明嘉靖二十五年筑周一里有奇

  分边十里零破鲁堡在左云县东六十里明嘉靖二十二年筑周三里有奇属𦔳马路又

  威鲁堡在县东北东至边墙三里北至边墙二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筑周二里有奇属𦔳马路

  屯堡在左云县北明隆庆三年筑周不及一里分边一里有奇堡虽临边而山险足恃实左云

  之屏安鲁堡在左云县北三十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筑周二里有奇有重城属大同西

  路 本朝属助马路旧志安鲁堡分边十一里零拒门堡在左云县东北助马路东十馀

  里明嘉靖二十四年筑周一里有奇分边十五里零又保安堡在助马路西十馀里亦明嘉靖二十

  四年筑周一里有奇分边十四里零又灭鲁堡在助马路西南二十馀里明嘉靖二十二年筑周二

  里有奇分边四里零又云冈堡在助马路南四十里有新旧二堡嘉靖中以旧堡地形卑下筑新堡

  于北崖仍存旧堡以便行旅各周一里有奇东通镇城为云西孔道又云西堡在助马路西南五十

  里明嘉靖三十七年筑周一里有奇拒墙堡在左云县东北西至边墙三里北至边墙一里

  嘉靖二十四年筑周一里有奇属大同北西路 本朝属助马路旧志拒墙堡分边十二里零

  阻虎堡在平鲁县西三十里西至边墙六里明嘉靖二十三年筑周一里有奇旧志阻虎堡

  分边八里有奇败虎堡在平鲁县西北三十里西至边墙六里明嘉靖二十三年筑周一里

   有奇旧志败虎堡分边八里有奇大水口堡在平鲁县西北四十里西至边墙二里明

   嘉靖中筑周一里有奇云石堡在平鲁县北少西七十里西至边墙二里明万历十年改

   筑周一里有奇有重城旧志云石堡分边十四里有奇威平堡在平鲁县北威远城西三

   十里明嘉靖四十五年筑周一里有奇后又筑土堡一座与此相接堡稍近腹里介威远平鲁之间

   又威虎堡在威远城西北六十里明嘉靖二十三年筑周一里有竒相近有净水瓶堡明宣德中筑

   周一里有奇祁家河堡在平鲁县东北威远城东南五十里明嘉靖四十一年筑周二

   里西藩威远东蔽左云为往来接应处东邵庄堡在朔州东二十五里又贾家庄堡安

   子村堡皆在州东罗家疃堡在朔州马邑乡东二十五里又吉家庄堡在州北沙家疃

   堡在州东北六十五里小代堡在朔州东南又东南有王东庄堡臭沟村堡

   在朔州西南五十里又马圈头堡在州西北其东北有泉武营堡乃河堡在朔州西北东

  至平鲁县井坪城四十里明嘉靖四十五年筑周一里有奇又将军会堡亦在州西北东南至井坪

  城五十里旧名白草坪明万历九年筑土城二十四年改筑周一里有奇分边十七里零暖会

  堡在朔州西北七十里明永乐二年筑周不及一里又九姑村堡在州西北九十里周一里有竒

  又西骆驼堡在州西北一百里周不及一里平番镇堡在朔州北六十里明永乐二年

  筑周不及一里又州东北有北邵庄堡兔毛河口在右玉县西北二十里最为要冲又

  西三十里有小隘口城东驿在朔州东门外广武驿在朔州马邑乡西门外

 ︹津梁︺三边桥在右玉县杀虎堡南五里本朝顺治间建康熙中修 万 泉河桥

  在右玉县北二十里兔毛河上长五丈首尾各建砖楼明万历间重修利涉桥在朔州七

  里河灰河桥在朔州马邑乡东南四十里 本朝康熙中建永济桥在朔州马

  邑乡西桑干河上 本朝康熙中建

 ︹陵墓︺︹唐︺丰王墓在朔州西北二十里黒垛山通考云唐昭宗第三子名祁天祐元年封墓

  前有石砌神道周围有濠堑遗迹︹明︺孝子吴顺墓在朔州东八里

 ︹祠庙︺苏武庙在右玉县北四十里曹学佺名胜志旧大同右卫城北有苏武庙盖奉使匈奴

  时过此后人立祠祀之桑干河神庙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洪涛山下金天会间

  鄂国公庙在朔州马邑乡西北金龙池之南祀唐尉迟敬德

 ︹寺观︺显明寺在右玉县南三十里大南山元魏时建明成化间修正德间增修崇福

  寺在朔州东门内州志唐高宗麟德二年契丹为林太师建府辽统和间以其地为僧居金天德

  二年赐名崇福寺宝峯寺在朔州西北四十里宝峯山通志明嘉靖间山现石佛二一耄

  一稚神工俱足其光如玉其响如金因建寺栖云寺在朔州马邑乡南四十里寺头村元

  龙泉寺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司马泊金龙池之西北通志一名水围寺旧有水月

  如来扁额四围皆水中构兰若曲榭廽廊雅号胜地今废玉泉观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

  玉虚宫在左云县城内通志一名鼎榆宫宫内有古榆根无缘著生大铁炉上根下火

  常不绝四时青翠谓之火鼎神榆

 ︹名宦︺︹汉︺李广成纪人以骁骑都尉历上谷云中雁门等七郡太守屡将击匈奴善抚下得士

  卒死力遇大敌持重不惊意气自如威震匈奴号为飞将军郅都大阳人景帝时为雁门太

  守匈奴素闻郅都节竟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

  伯长安人河平中定襄大姓石李群辈报怨杀追捕吏伯请愿试守期月拜定襄太守至郡请问

  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郡中益弛诸所宾礼皆名豪怀恩醉酒共

  谏伯宜颇摄录盗贼具言本谋亡匿处伯曰是所望于父师矣迺召属县长吏选精进⿰扌⿱彐𧰨 -- 掾史分部𭣣

  捕及它隐伏旬日尽得郡中震栗咸称神明︹南北朝︺︹魏︺司马楚之温人太武

  时为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在边二十馀年以清俭著闻源怀乐都人宣武初为使持节巡行

  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衔命抚导存恤有方怀朔镇将元尼须与怀有旧贪秽狼籍置酒请怀乞相

  宽贷怀曰今日之集源怀与故人饮酒之坐明日公庭始为使人检镇将罪状之处既而表劾尼须

  时百姓积年枉滞一朝见申者日百数所上事宜便于边者三十馀条皆见嘉纳娄宝

  明帝时朔州刺史时边事屡兴人多流散宝安集之残坏旧宅皆命葺构人归继路岁考为天下最

  ︹北齐︺高叡赵郡王琛子天保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抚新迁置烽戍防御有法大为兵

  民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号赵郡王泉︹隋︺源雄怀之孙开皇初迁朔州总管突

  厥来攻雄辄捕斩之为北夷所惮李充成纪人开皇中拜朔州总管甚有威名为敌所惮

  郭衍本介休人后居关中开皇中朔州总管部有恒安镇北接番境常劳转运衍选沃饶地置

  屯田岁赢栗万馀石民免转输之劳吐万绪代人开皇中突厥寇边以绪有威略徙朔州总

   管甚为北狄所惮裴肃闻喜人开皇中迁朔州总管长史有能名宇文㢸洛阳人开

   皇末朔州总管有能名王仁恭上邽人大业初领马邑太守其年始毕可汗率数万骑攻

   马邑复令二特勒将兵南过时郡兵不满三千仁恭简精锐逆击破之二特勒众溃仁恭乘之𫉬数

   千级并斩二特勒︹唐︺李靖三原人贞观中突厥部种离畔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劲

   骑三千由马邑趋恶阳岭袭破之颉利可汗遣使谢请举国内附以靖为定襄道总管往迎之靖乘

   机复袭破之颉利亡去张俭新丰人高祖起兵以俭为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方彊每有求

   取所遗书辄称诏敕遣使奉承不敢却俭独拒不受教民营田岁收谷数十万斛虽霜旱劝百姓相

   赈赡免饥殍州以完安李靖既平突厥有思结部者穷归于俭俭受而安辑之其在碛北者亲戚私

   相过省俭不禁示羁縻而已俭徙胜州后将不察遽奏思结叛朝廷议进讨时俭以母丧夺服为使

   者单骑入其部召西帅慰谕之咸匍匐归命裴行俭闻喜人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

   反单于营二十四州叛应之诏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往讨行俭用兵持重料敌制胜屡战皆

   捷突厥阿史那伏念执温傅来降馀党悉平︹金︺耶律怀义辽宗室天会中为西北路

   招讨使在西陲几十年抚御有恩及去老幼遮攀数日不得发萧仲宣辽人皇统初为顺义

   军节度使为政平易小吏不敢为奸贿赂禁绝奴婢入郡人莫识其面百姓为立祠刻石颂之

   颜永元太宗子大定六年为顺义军节度使朔州西境多盗猾吏大姓蠧狱讼瞀乱赋役永

   元剔其宿奸百姓安之富察哲琳东京路斡坦必喇明安人大定间为顺义军节度使

   西京人李安兄弟争财府县不能决按察司移富察哲琳平理月馀不问会释奠孔子庙乃引安兄

   弟与诸生齿坐会酒陈友悌数事安兄弟感悟谢日节使父母也誓不复争乃相让而归朔州多盗

   富察哲琳禁绝游食多蓄兵器因行春抚谕之盗乃衰息狱空赐锡宴钱以褒之 富察哲琳旧作

   蒲察郑留斡坦必喇明安旧作斡底必喇猛安今并改正完颜宗道上京人章宗时除西

  北路招讨使故事诸部驾马八百馀匹宗道辞不受诸部悦服边鄙以治移喇福森

  路乌楞古河明安人章宗时为顺义军节度副使部内世袭明安穆腾掠民妇女藏之窟室移喇福

  森迹得所在率众索之得妇女四十三人明安穆腾抵罪 移喇福森旧作移刺福僧乌楞古河明

  安旧作乌连苦河猛安明安穆腾旧作猛安木吞今并改正︹明︺石亨凤翔人洪武中知朔

  州劝民力穑讼至立得其情两谕解之民皆感悦后坐事免官父老争赴阙颂其治行乞留诏从之

  朱荣沂州人永乐十三年以左都督充总兵官镇大同修玉林卫之忙牛岭兔毛河赤山榆杨

  口来胜诸城敌不敢近邦曹州人宏治中知朔州清慎公直为当道重一时难决之

  狱悉委之皆能办理民以不冤张俊宣府卫人为大同游击将军宏治中以功进都指挥同知

  霍什入大同左卫大掠俊依河结营击却三万馀骑帝大喜立擢都督佥事 霍什旧作火筛今改

  崔世荣寕夏人为大同参将嘉靖四十五年入威远卫世荣以兵二百御之与子大

  朝大宾俱死樊皮岭申其学山东人万历中知朔州深悉民隐治理得宜当时称循良第一

  元之伟崇祯中为朔州兵备道闯贼入寇殉节璩宏基汉中人崇祯中大同西路

  通判闯贼陷城死之

 ︹本朝︺宋子玉奉天人顺治间大同兵备道驻朔州姜瓖之乱密与通判杨逵知州王家珍谋

  靖内患既而变猝起谋不克遂手刃爱子以死家珍亦奉天人殉节死吏目王京顺德人亦死难

  徐一范芜湖人左卫兵备道闻姜瓖变私念从子明弼知马邑县可密藉起兵驰车至城下

  而贼已围城一范遂为所杀杨逵太康人朔州通判姜瓖之乱逵谕众城守而守备张英通

  贼逵密计擒之锢于狱翼日登陴有康某者英党也怒目视逵逵立夺其刀英子复鼓噪贼党乘之

  入城遂被执诱之降怒骂不绝口贼桀杀之奏入后赠山西按察司佥事李向尧铁岭人顺

  治间助马路参将姜瓖之乱殉节死赠左都督佥事祀忠烈祠佟国仕奉天人顺治间井坪

  路参将姜瓖之乱巷战死赠副总兵祀忠烈祠

 ︹人物︺︹汉︺王霸马邑人字元伯避王莽乱弃官后从光武起兵屡著战功明帝五年追论中兴

  功臣以霸为第二十三人图形云台︹三国︺︹魏︺张辽字文远马邑人本聂壹之后以避怨

  变姓少为郡吏后归曹氏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封荡寇将军数有战功及屯合肥孙权率众十万

  围之辽先登陷阵斩二将冲垒入至权麾下权退追撃几𫉬权拜征东将军文帝立封晋阳侯︹南

  北朝︺︹齐︺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性敦直善骑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尘知马

  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以战功累官大司马封石城郡公文宣帝立封咸阳郡王进位左丞相金

  子孙皆封侯贵达一门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金尝曰我家直以立勲抱忠致富贵岂藉女也辞

  不𫉬免尝以为忧斛律光字明月金子工骑射历位太子太保河清三年周尉迟迥等攻

  洛阳战于芒山大败之迁太尉天统中袭爵咸阳三屡败周兵拜左丞相光居家严肃见子弟若君

   臣性节俭杜绝馈饷不肯预政事每会议常独后言言辄合理行兵尝为士卒先自结发从戎未尝

   失律深为邻敌慑惮后被祖珽等谮死弟羡字丰乐为都督幽州刺史善备边御敌封高城县侯羡

   历事数帝以谨直称忧合门贵盛上书推让解职诏不许进爵荆山郡王与光同死︹唐︺尉迟

   敬德名恭以字行善阳人为刘武周偏将秦王遣使谕之降引为统军从击王世充世充将单

   雄信直趣王敬德横刺雄信坠翼王出还战大败之讨刘黑闼王被围又出之破窦建德及徐圆朗

   以功授王府䕶军隐太子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将焉用之后与长孙

   无忌决策定隐巢之乱论功为第一除右武侯大将军封吴国公改封鄂国卒赠司徒并州都督谥

   ︹五代︺︹唐︺周德威字镇远马邑人勇而多智能望尘知敌数事晋王为铁林军使

   累以战功迁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祐中大败梁将王景仁于鄗邑破刘守光于幽州

   拜卢龙节度使德威虽身为大将常与士卒驰骋矢石间又务持重以挫人之锋常伺敌之隙以取

  胜胡柳陂之战庄宗不从其谋遂殁于阵明宗时赠太尉︹宋︺党进马邑人少淳谨开宝中从

  征太原有功历官至忠武节度使进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卒赠侍中︹金︺李

  完字全道马邑人登词赋进士第由澄城主簿补尚书省令史世宗选能吏八人按行天下完其

  一也累迁南京按察使卒完长于吏治所至奸恶屏迹民皆便之杨沃衍一名噶理朔州

  人贞祐初由武州刺史升岢岚节度使自奉诏即以身许国累有战功正大二年历拜陜西元帅左

  监军三峯山之败沃衍走钧州其部曲白留奴呆刘胜既降元请招沃衍大帅令胜入钧诱沃衍大

  官沃衍拔剑斫之望汴京拜且哭即自缢从死者十馀人 噶理旧作干烈今改正︹元︺崔斌

  字仲文马邑人工文学达政术中统元年授西京参议宣慰司事世祖尝召斌问为政大体今当何

  先斌以任相对帝曰汝为我举可为相者斌以安同史天泽对帝默然良久斌乞采舆言因飏言问

  群臣众皆呼万岁帝悦遂以二人并为相除斌左右司郎中每论事帝前群臣终日不决者斌以数

  言决之出莅外任咸著威惠下襄阳取潭州皆有力焉寻被召入觐会阿哈玛擅权日甚斌极言其

  奸蠧帝遣使按问之海内称快阿哈玛因诬构以罪竟为所害至大初赠太傅追封郑国公谥忠毅

   阿哈玛旧作阿合马今改正李膺完孙少孤事母以孝闻太宗时诏郡国设科选试膺弱冠

  与选遂以荐为翰林修撰终集贤学士谥文穆︹明︺孙祥大同右卫人正统进士由兵科给事

  中擢右副都御史以才干忠谠称后守备紫荆关额森入寇督战被杀 额森旧作也先今改正

  吴顺朔州卫卒父病闭结药不能通泣而䑛之又病痩尝其粪苦喜曰可无患矣果愈父思鸡

  羮遽索不得忽鸡飞堕其家遂取以供父卒顺年七十矣犹哀毁庐墓三载正统中被旌年百馀岁

  郑本公朔州人正德进士历御史请武宗慎选亲贤正位东宫不报世宗初欲加兴献

  帝皇号力言不可论救给事中刘最忤旨切责时享太庙帝不亲行极言遣代非宜报闻寻帝欲考

  兴献帝且立庙禁中偕同官屡争之不得遂伏阙哭陈系狱廷杖后终南京太仆少卿刘汉

  平鲁卫人嘉靖中以署都督佥事充大同总兵官三十九年北兵聚喜峯口将攻蓟镇汉乘其虚自

  镇河堡出塞捣其帐于灰河寻又大破之于丰州时边师积弱北兵易之驻近塞出没无所忌汉始

  再挫之诸镇亦往往乘闲出捣始稍移其帐帝悦进汉都督同知麻贵大同右卫人父禄宣

  府副总兵兄锦宣府总兵皆善战立功塞外贵由舍人积功至寕夏副总兵万历中以平布巴功迁

  延绥总兵累败套贼病归复起备倭总兵征日本事乎进右都督旋镇辽东屡振军声绰哈诸部皆

  远遁求款贵骁果善用兵以边功先后承恩赐者七予世荫者六称一时良将子承勋从子承恩皆

  以勇力闻承宗战死广安麻氏多将才人以方铁岭李氏曰东李西麻 布巴旧作哱拜绰哈旧作

  炒花今并改正何廷魁威远卫人万历进士知泾县累官辽阳副使城破率其妾高氏金氏

  投井死婢仆从死者六人赠大理卿谥忠愍与张铨高邦佐同祀京师宣武门外号山右三忠

  之麟威远卫人崇祯中知真寕县时流贼猖獗之麟练乡勇守御卒保孤城寻升九江府监纪

  同知殉节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霍 锳字中明马邑人万历进士知任

  邱县擢监察御史题豁本邑荒粮千馀石又以云中岁饥请发帑金三万两赈济出按甘肃忤魏忠

  贤夺职归崇祯初起御史督学畿辅称得人终右通政柳毓荣字含金朔州人父病侍汤

  药衣不解带者三年崇祯中任宿州卫指挥使十七年流贼陷城被执骂不绝口贼怒杀之 本朝

  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史 朝显朔州人世袭副千户闯贼陷城大骂不屈死

 ︹本朝︺麻振扬右玉卫人少有智略顺治元年以参将随豫亲王征潼关历怀庆甘肃象山副

  总兵胥有功绩后擢京口总兵军民安之霍之琯字玉官马邑人顺治进士授柳州府推官

  以缺裁改范县知县皆有治绩范人祠之擢中书舍人假归蠲金为马邑甃东城焉史成

  章朔州人幼有大志康熙中谒大同总兵康调元愿隶麾下立功补中营把总后以游击迁辰州副

  将剿红苗突入大小天星等寨生擒八人斩馘四百九十三人以奇功迁寕台总兵剿大盗陈君元

  俘其党海盗以平郭建朔州人有孝行时有叶成才者违法论斩建父凤林伯父凤山连坐

  当死建曰父生我身愿以身代遂斩建赦凤林凤山子安亦乞代父监者谓凤山年老一子不许时

  咸以为难卢时泰字靖寰朔州人书楼临贸易地有闫某𢹂五十金来醉遗于梯时泰以告

  父父曰汝藏之时泰曰儿不以五十金易平生父喜曰是吾心也翼日还之赵亨清

  人营兵刘朝选领饷归遗于路亨清拾而还之雍正八年 旌叶凰朔州人孝行著闻乾隆年

  

 ︹流寓︺︹明︺解缙吉水人谪戌河州过朔遂寓居焉与里人萧广为诗友李佐修

  人福建佥事正统六年谪戍威远卫以经学淑人孙祥郭纪辈皆受业其门王彰潮阳人刑

  部主事正统七年谪戍威远卫以春秋授徒大同士之习春秋自彰始盛邦定陶人嘉

  靖中巡抚应天御倭有功赵文华欲攘之不得构系狱谪戍朔州隆庆初起右副都御史

 ︹列女︺︹北齐︺︹斛律光女朔州人乐陵王百年妃也百年被召自知不免割带玦留与妃

  百年既斩妃把玦哀号不肯食月馀死玦犹在手拳不可开时年十四其父光自擘之乃开︹元︺

  贾贤妻刘氏朔州人年二十二夫亡子㓜守节抚孤勤女工以供祭养居五十馀年至

  正间旌表︹明︺尉章妻王氏右卫人章耕于田为部人所掠王年十八母令改适弗听

  与母绝往来异日母至门见女为邻媪办籸米斥之曰汝不吾从今自苦乃尔女不答遂投井死

  郝纪妻杨氏朔州人纪病杨默祷愿代纪卒时年二十馀每谓所亲曰计惟一死奈堂

  上二老何尽心事之生卒尽礼守节三十五年正德间旌表张太仓妻宋氏

  人夫贫且病宋佣针黹医药三年无倦容夫殁姑欲夺其志宋佯诺晚缢于室事闻诏旌其门

  天保妻倪氏朔州人年少有姿馌夫于田为恶少所逼倪以死拒归诉其事自缢

  经妻李氏右卫人年十九夫亡守节翁谨阵亡负骸归葬巡按旌其门年七十八卒

  通妻温氏平鲁卫人少寡子女俱幼依兄嫂以居兄嫂令他适温涕泣明志兄嫂终迫之

  乃抚子女泣曰我躬不阅遑恤我后遂投缳死子女亦自缢官论兄嫂如法以旌其节张调

  元妻郑氏马邑人调元父名世兵备蓟州死于难调元与兄体元奔购父尸归葬欲请恤

  典不果未几以悲愤卒郑方少艾仰天叹曰翁死忠夫死孝吾虽妇人独不能死节乎投缳饮药家

  人悉力救解之砥志四十馀年卒

 ︹本朝︺范鼎铉妻赵氏右玉卫人姜瓖之乱与夫弟范铉妻陈氏同居左云卫城破

  各抱幼女投井死数日出其尸面如生时左卫城中井尸皆满惜姓名无孝王璧妻李

  氏平鲁人年十七夫故家贫姑与母皆劝之嫁李不从姑潜许配某娶有日李闻自缢死

  世弼妻张氏朔州人夫亡子幼即自缢舅姑救之甦涕泣以谕张乃忍死侍奉翁殁力

  襄丧葬姑失明色养尤谨守节四十馀年卒董宏祥妻赵氏朔州人婚八月夫亡

   苦节逾六载有媒氏求婚赵叹曰少妇守志多不谅于人遂自尽王善教妻刘氏

   朔州人夫亡守节夫兄善绩迫之转适刘不从投井死雍正八年 旌郑之宽妻霍

   氏右玉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史旌直妻李氏王大昇妻缪氏贾怀德妻厐氏俱乾隆年间 旌

   刘秉仁妻苏氏寕远厅人守正捐躯乾隆三十九年 旌刘鸿业妻穆

   氏左云人守节抚孤事亲克孝同县节妇乔佳士妻雷氏曹稷妻夏氏张闰妻武氏张秉智妻章

   氏成珍妻白氏钱象翀妻穆氏徐大训妻张氏王朝栋妻张氏徐象乾妻李氏廖铭妻姚氏曹光岐

   妻谢氏王凤祥妻康氏常荣妻刘氏王贺氏李乔氏郭张氏关徐氏俱乾隆年间 旌周世

   悳妻赵氏平鲁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杨烈妻薛氏黒待旦妻李氏俱乾隆年间 旌

   罗经妻王氏朔州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罗汝璧妻蔚氏麻福妻黄氏蔚乃实妻蒯氏

   王士美妻霍氏刘元英妻郑氏俱乾隆年间 旌霍煜妻王氏马邑人夫亡守节同

  县节妇田喜妻郝氏陈敬典妻宫氐张琚继妻王氏武世元妻张氏张芳誉妻齐氏张星耀妻白

  氏陈璿妻蔚氏霍云庆妻田氏张建业妻李氏李茂妻李氏王相妻贾氏霍霱妻刘氏焦铎妻霍氏

  张摇妻武氏俱乾隆年间 旌梁瑜妻王氏右玉人守正捐躯同县贞女崔瞻云未婚

  妻谢氏节妇张銮妻刘氏俱嘉庆年间 旌张起福妻要氏左云人夫亡殉节同

  县节妇刘汉宗妻邢氏俱嘉庆年间 旌郑蔚氏朔州人守正捐躯同州节妇贾𥙿妻李氏

  石世名妻杨氏刘珙妻田氏马文英妻蔚氏殷爝妻蔚氏李定国妻闫氏武永琯妻李氏李如棠妻

  叶氏康训妻姜氏王士秀妻刘氏刘烜妻梁氏宣俊德妻朱氏蔚乃容妻落氏陶兴业妻李氏李堂

  妻雷氏李天桂妻刘氏李天植妻王氏又马邑乡节妇元之联妻曹氏霍𥙿谦妻胡氏符玥妻林氏

  元沛妻张氏俱嘉庆年间 旌

 ︹土产︺白雕羽府境皆有唐书地理志朔州土贡府境皆出唐书地理志朔州土贡甘

    草金史地理志朔州产铁荆枸𣏌三棱按唐书地理志朔州土贡豹尾今未闻








                      纂修官冯 芝恭 纂

                      总纂官臣顾 莼 许应藻恭覆辑

                      校对官吴思权恭 校

大清一统志

 平定州在山西省治东南二百七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五里东至直隶正

  定府井陉县界九十五里西至太原府榆次县界一百七十五里南至辽州和顺县界八十五里北

  至代州五台县界二百十里东南至正定府赞皇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榆次县界九十五里东

  北至正定府平山县界二百三十里西北至太原府阳曲县界二百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五十

  五里南北距一百四十五里东至并陉县界九十五里西至夀阳县界六十里南至辽州和顺县界

  八十五里北至盂县界六十里东南至赞皇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榆次县界九十五里东北至

  平山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北至盂县界四十里自州治至 京师八百七十里

︹分野︺天文昴毕分野大梁之次

︹建置沿革︺古并州之域春秋晋地战国属赵汉置上

  艾县属太原郡后汉属常山国建安中分上党郡

  地置乐平郡治沾县又分置乐平县属之晋因之

  后魏太平真君九年郡废并乐平县入沾县属太

  原郡孝昌二年复置郡改沾县曰乐平为郡治六

  年复置上艾后改名石艾仍属乐平郡隋开皇三

  年罢郡改属辽州十六年以乐平县为辽州治大

  业三年省辽州县俱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复置

  辽州六年州移治辽山县俱属受州贞观八年

  受州改属并州开元十一年属太原府天宝元年

  改石艾曰广阳五代因之宋太平兴国四年改曰

 平定于县置平定军属河东路金大定二年升军

 为平定州属河东北路元属冀寕路至元二年

  二县入州七年复置乐平县属州明改州属太原

  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属山西省嘉庆

  元年并乐平县入州领县二

 盂县在州西北一百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直隶正定府平山县界

  七十里西至太原府阳曲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夀阳县界四十里北至代州五台县界一百二十

  里东南至本州界四十里西南至阳曲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平山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忻

  州定襄县界八十里春秋时仇犹国后属晋战国属赵汉为上艾县地三国魏及晋因之后魏为石

   艾县地隋开皇十六年分置原仇县大业初始改盂县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于县置受州六年移

   州治夀阳以县属焉贞观八年州废属并州开元十一年属太原府五代及宋因之金兴定中升为

   盂州元亦曰盂州属冀寕路明洪武二年降州为县属太原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改属平定

   夀阳县在州西一百里东西距一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本州界四十

   五里西至太原府阳曲县界一百里南至辽州和顺县界一百里北至盂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本州

   界九十里西南至太原府榆次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本州界五十里西北至㿻县界三十五里春秋

   晋马首邑汉为榆次县东境三国魏因之晋置夀阳县属乐平郡永嘉后省隋开皇十年复置属并

   大业三年属太源郡唐武德三年属受州六年移州来治贞观八年州废十一年仍名曰夀阳属

   并州开元十一年属太原府五代及宋因之金兴定二年割属平定州元属冀寕路明属太原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改属平定州

 ︹形势︺东迫常山扼井陉之重险西驰汾曲据太原之

  上游山川环绕道路四达

 ︹风俗︺少争讼重礼义士尚文学民业耕耘

 ︹城池︺平定州城有上下二城合周九里有奇门四池深浅有差宋太平兴国中筑元初修

  下城明成化中修上城嘉靖二十年二城并修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盂县城周三里有

  奇门三池深二丈又有东关外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池深二丈明嘉靖中筑 本朝顺治四年修康

  熙二十二年重修夀阳县城周四里门三池广三丈明嘉靖间因旧土城甃砖隆庆初

  

 ︹学校︺平定州学在州城东北旧在州治东南隅宋元丰中建明洪武初徙建今所 本朝

  顺治八年修康熙五十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盂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治中建 本

  顺治十二年修康熙二十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夀阳县学在县治西北元至元

  间因宋旧址建明洪武中重建 本朝康熙十八年修五十六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二名乐平

  乡学在州东南五十里乐平废县治东南金泰和中建明天顺中拓建 本朝康熙十一年

  嘉庆元年改为乡学入学额数十二名嘉山书院在州治西旧名石楼书院明宣德中

  建与石楼山相对故名本朝乾隆十六年重建 秀 水书院在盂县 本朝乾隆二十

  二年夀阳书院在夀阳县 本朝康熙中建沾城书院在乐平乡城

  本朝乾隆十九年建 按旧志载冠山书院在州城西南元吕思诚读书于此松峯书院在乐平乡

  今并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九万七千一百五十五今滋生男妇共六十四万四百八十四名口计一十三万四

  千三百三十三户

 ︹田赋︺田地一万六百三十八顷九十四亩九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七万六千八百二十七两八

  钱六分二釐粮二千八百八石五斗二升有奇

 ︹山川︺浮化山在州东五十里一名浮山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浮山在广阳县东南三十五里

  金史地理志平定县有浮山州志称东浮化山又有西浮化山在州西八十里镜山在州东五

  十里由小涧崎岖入三里许四山环统窥天一隙圆光若镜故名承天山在州东八十五

  里即宋之承天军也山形峭拔有唐棐度韩愈题名石壁上即承天寨山半为老君洞有老君堂堂

  后崖上刻韩愈吴丹过此六字当是往镇州宣谕王庭凑时书也绵山在州东九十里一名

  紫金山周三十里泽发水出焉旧传介子推避晋文公处中有介子推庙故关山在州东九

  十里两山险隘关居其中即古井陉口药岭山在州东南三十五里下有石佛洞山巅有

  清凉晋盘山在州东南四十里北与东浮化山对峙其山盘错非一故名石楼

   山在州南十里每遇雪霁如白石屏亦名玉屏山冠山在州西南八里以高冠群山故名其

   北为嘉山与冠山角峙下有黒水泉神祠宋封为灵源公狮子山在州西二十五里一名蒲

   山有巨石数丈盘耸古松间石上有穴深尺许中产菖蒲木冬夏不竭鹊山在州西北五里

   山下有平地泉流为池明统志谓之灵应池卧虎山在州北十三里四角山

   北三十里其势四起下出三泉𫎇山在州东北十五里隋书地理志石艾县有蒙山州志在州

   东北十五里土人九日登高于此白雉山在州东北三十里周二十四里旧有晋王庙风

   土记晋主李克用与嗣昭过此𫉬白雉因名有古碑存焉黄岩山在州乐平乡东三十里周

   四十五里山石多黄故名其地乏水惟此有悬泉流入石瓮人取给焉又乐平乡东十里有蒙山其

   西十里为牛头山皋落山在州乐平乡东七十里一名乐平山隋书地理志乐平县有皋

   落山寰宇记乐平山在县东七十六里即左传东山皋落氏之地汉县因山以名县志山周四十五

  里一名灵山皋落水出焉白鹤山在州乐平乡东七十里岩下有石作双鹤相顾状

  庵山在州乐平乡东九十里周四十五里其上平旷可耕晴霁登之可眺临城赞皇诸县上有

  池冬夏不竭名洗头盆栖霞山在州乐平乡东南四十里一名犀牙山以形似也又西北

  二十里有板桥山上有古石桥石梯山在州乐平乡东南六十里有石磴峻绝如梯

  岩山在州乐平乡东南八十里一峯挺出俯瞰群山山畔有桃花洞其麓据马岭隘口接直隶

  顺德府邢台县界五代时为河东守险之地少山在州乐平乡西南二十五里山海经清漳

  水出少山淮南子谓之揭戻山水经注谓之漳山亦曰鹿谷山元和志一名河逢山在乐平县之西

  南三十里县志大黾谷在其下石马山在州乐平乡西南三十里其麓石马水出焉又西二

  十里为铁佛尖山陡泉山在州乐平乡西四十里周九十里鸣水出其东洞涡水出其西

  凤凰山在州乐平乡北八里上建神祠 本朝康熙八年修祠神泉倏涌名灵瑞泉

  霄山在盂县东六十里高入云霄名石城山山半有仙人洞又北十里为羊铃山下有羊铃谷

  柏桥山在盂县东六十馀里下有一石全无穴隙水涓涓不已相传以为水宝突头

  览山在盂县东南接直隶正定府井陉县界双鹤山在盂县南二十里危峯独出上

  有双鹤洞双鹤泉下为细水所经又东二里为庐峪山北三里为嵰沟山又东二里为绿叶脑山又

  东八里为宴龛山接本州界下有验心泉李宾山在盂县南二十里一名神福山周二十里

  唐李长者隐此因名李宾山上有神祐泉龙翻石山在盂县西南四十里相传有龙翻石

  幞头山在盂县西一百二十里接太原府阳曲县界下有天灵桥乌河北流经此入于

  重门山在盂县西北三里一名慈氏山金大定二年敕建清凉慈氏二寺故名下有白

  水泉少北为狐神山下有泠泉河盛夏则涸隆冬涌出高岭山在盂县西北五十里下有

  白龙洞危石下垂又南三里为独头山高出众山下有独头泉又西南三里为小徐峪山又南三里

  为千佛山马砦山在盂县西北五十五里一名马鞍山大小黒白石皆有明星远望如玉明

  时传有矿脉采之不得其南曰阁子崦有宋庄砦砦有朝阳洞石假山在盂县西北六十里

  又西五里为杏树山又三里为史家山牛蹄山又三里为柏木皮山又三里为郑兔坡山下皆为乌

  河所孙江山在盂县西北七墩村接定襄县界下有孙江峪南有车峪山竦岫

  山在盂县北七里一曰孤山峦翠插天与诸峯不相联属故名又县北三十里亦有孤

  仇山在盂县北八里元和志在县北三十里原仇县取此山为名上有仇犹庙俗名高神山又

  东烈女泉相传昔有烈女渴而思水扣地泉涌饮毕自缢土人立庙祀之石门山在盂县北

  二十里山半石穴如门又北二里曰王家峪上有晏安砦尤险绝五花山在盂县北二十

  五里层峦叠𪩘苦五花然亦名五花砦又名龙雾砦又东北五里为徐峪山上有兜子砦高百有馀

  丈砦半有水其形似柜盈而不溢名柜子水藏山在盂县北三十五里寰宇通志相传为程

   婴公孙杵臼藏赵孤处上有二义士祠元吕思诚有藏山神祠记 按忻州有程侯山定襄县有武

   峪山并传藏赵氏孤儿遗迹大抵皆后人傅会不足为据姑各存之以备考白鹿山

   县北三十八里隋书地理志盂县有白鹿山县志旧传有一白鹿至此山触石得泉故名百泉

   山在盂县北四十里内有石泉涌出高百馀丈周半亩馀上有石窑旁有石洞浮泉涌出清深不

   见底又有水窑石佛等泉蚕簇山在盂县北一百二十里西二里为王子峪有温泉水三穴

   浴之愈疾东流入滹沱河六岭山在盂县东北七十里一名六岭关其西有黄土窑亦名万

   花洞洞中二里许有河二道约七八里有一大河北流深不可测怪石镂刻如花因名白马

   山在盂县东北七十里山海经白马之山其阳多玉石其阴多铁及赤铜木马水出焉元和志在

   县东北六十里上有白马关后魏所置旧志在县东北八十里接直隶正定府平山县界黄毛

   山在盂县东北接直隶正定府平山县界周三十里巉岩峭拔异木森然中有百灵泉下有黄毛

  岩西三里为老蚕山下有老蚕峪又西北八里为界首山又西五里为阱眼山山穴如阱故名滹沱

  河经其下又南五里为旱魃山下有旱魃泉泉水遇旱益盛故名涡山在夀阳县南八十里

  洞涡水经其下故名一名过山以其高过群山也燕岩山在夀阳县西三十里隋书地理

  志受阳县有燕岩寰宇记岭多蛰燕故名紫岩山在夀阳县西八十里土石皆紫䍐山

  在夀阳县西九十里接太原府阳曲榆次二县界亦谓之看山层峦起伏视诸山独为雄丽

  岩山在夀阳县西北八里周五里乔松怪石历落如画上有石佛古洞下有流水三曲环映左

  尖山在夀阳县北十五里孤峯秀出一名神山后有神武村又玉泉山在县北二十里前

  有清凉泉双凤山在夀阳县北四十里两峯突起形如鳯翥上有五龙洞洞壁五色成龙形

  滴水悬珠不绝方山在夀阳县东北四十里接盂县界壁立千仭顶方一里有池周百步水旱

  不盈七里岭在州西南四十里山高七里故名又黑沙岭在州西五里鹤度岭

  在州乐平乡东九十里北有嶂石岩南连皋落山接直隶赵州临城县界黄沙岭在州乐平

  乡东接直隶正定府赞皇县界马岭在州乐平乡东南一百里旧有关接直隶顺德府邢台县

  界五代末为守险之地松子岭在州乐平乡南四十里周三十里松溪水出焉沾岭

  在州乐平乡西五十里横岭在州乐平乡西一百里山势横截漳水杀熊岭

  阳县西六十里接太原府榆次县界宋种师中殉节于此黄岭在夀阳县西北五十里岭皆黄

  试剑峯在州东二十里山形峭削如剑劈状孔子岩在州乐平乡东北九十里

  有孔子及颜曾像鸦儿峪在夀阳县东南三十里东北去盂县一百二十里亦名鸦鸣峪

  图经谷径幽𮟏昔有人迷行谷中者见鸦儿飞鸣得路因名狐妖洞在夀阳县西北五十

  里其深莫测风从洞出人不可近摩阳洞在夀阳县北六十里洞口风声如吼俗名风洞

  土人云与盂县山谷相通石门在夀阳县东北二十五里石壁如门中通流水县东北诸山涧

  之总嘉水在州东源出嘉山黑水泉东流经城东入绵蔓水南川水在州南出

  州西南七里岭下东北流至井陉县界入冶河又州南二十里有阳胜水源出州西南侯神岭东流

  至南交村入南川水 按南川水旧志云入桃水今据舆图订正浮化水在州西南出西

  浮化山南流入洞涡水一名浮泺水金史地理志平定县有浮泺水绵蔓水在州东北源发

  夀阳县东有二源一出鸦儿峪曰南芹泉一出太平峪曰北芹泉水色赤浊合流名太平河东流至

  州界曰桃水亦称桃河又东流入直隶正定府井陉县界冶河汉书地理志上艾县有绵蔓水东至

  蒲吾入滹沱水水经注绵蔓水上承桃水出乐平郡之上艾县东迳靖阳亭南北流至井陉关下注

  泽发水史记正义绵蔓水一名阜将水一名囘星水自并州流入井陉界韩信背水阵即此水也州

  志 本朝雍正二年濬渠溉田四顷有奇泽发水在州东北九十里元和志泽发水一名阜

  浆水亦名妒女泉源出广阳县东南董卓垒东其泉初出大如车轮水色青碧东北流入井陉县界

   旧志泽发水源出县东绵山妒女祠下一名毕发水突起平地下赴绝涧悬流千尺俗谓之水帘洞

   即井陉台河之上源金赵秉文有悬泉赋碑在故关隘口又故关水在州东五十里东流入故关合

   泽发水 按史记正义绵蔓水一名阜将水元和志泽发水一名阜浆水阜将阜浆二水非同名也

   盖冶河上源名阜将水而其发源则一为绵蔓一为泽发耳松溪水在州乐平乡东源出

   松子岭西流迳州境东北流至直隶正定府井陉县入冶河清漳水在州乐平乡西南四

   十里源出大黾谷南流入辽州和顺县界汉书地理志沾县大黾谷清漳水所出东北至阜城入大

   河过郡五行一千六百八十里水经注水出大要谷南流迳沾县故城东又南迳昔阳城沾水

   在州乐平乡西源出沾岭东流合鸣水小松水东北流入直隶正定府井陉县冶河鸣水出陡泉山

   亦名陡泉水与石马水合流东北入沾水小松水出松子岭东北流经乐平乡东入沾水石马水出

   石马山流至乐平乡东入鸣水又有水峪水出辽州和顺县界流迳乐平乡东南古柏岩下伏流八

  十里复出又杨赵水在白岩山北皆入沾水细水在盂县南源出县西南流经双鹤山下其

  源微细潆洄不绝东北流入滹沱今名秀水河木马水在盂县北七十里源出白马山东北

  流入滹沱明统志谓之牧马水滹沱水在盂县北九十里自代州五台县东流入又东流入

  直隶正定府平山县界通典盂县有滹沱水自雁门界来元和志滹沱水自五台县流入南去县一

  夀水在夀阳县南二里有二源俱出山峪中合流至县西南十里合黒水又有童子河源

  出曹村一名曹河流经县西南四里入夀水洞涡水在夀阳县南五十里源出乐平乡西

  陡泉山西流经夀阳县又西流入太原府榆次县界一名同过水水经注洞涡水出沾县北山其水

  西流与南谿水合又西北合黒水又西蒲水北注之魏书地形志同过水一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一

  出大廉山一出原过祠下四水合道故曰同过黑水在夀阳县西七十里水经注黒水出西山

  合三源同归一川东流南屈经受阳故城东又西南入洞渴水旧志源出县之黒水村东南流合夀

  水龙门水至县南五十里人洞涡水龙门河在县西北三十里有二源一出西可山一出西张山合

  流而南入黑水乌河在盂县西南七十里东北流入滹沱唐乌河县以此名龙花河

  在盂县北四十里兴道村东崖下潴水为潭曰兴龙泉东北流至榆𬃷关口入滹沱清泉池

  在州西五十里锁黄泉在州东南十五里又有温泉在州西五十里由丹石崖流出大清泉

  在州北瑞云观下平地突出又有龙泉在五龙祠下温泉在盂县北一百二十里泉有三穴一

  穴出盘石中尤𤍠南流入滹沱河冷泉在夀阳县南五十里西流入洞涡水又有黄龙黑龙

  金刚三泉俱在方山下郗家泊在州北五里水自半崖涌落数十丈崖西南平地有泉数

  道合流入桃水州人郗氏世居之白鹿浤在盂县西北三十五里一名白鹿泉史记赵世

  家肃侯十六年游大陵出于鹿门正义盂县西有白鹿浤出白鹿山南盖鹿门在此山水之侧也

 ︹古迹︺广阳故城在州东南元和志广阳县西至太原府二百六十里本汉上艾县后魏改

   石艾县天宝元年改为广阳县因县西南八十里广阳故城为名旧志宋太平兴国四年改置平定

   军因移今治寰宇记所云旧广阳县城在军东南三里者是也其县西南之广阳城今为广阳村

   沾县故城在州西南元和志乐平县本汉沾县晋于此置乐平郡又别置乐平县后魏太

   武省郡及县孝明帝重置乐平郡及县高齐移理沾城即今县旧志唐后又自沾城复移置晋乐平

   故县今县治即晋时县治而隋唐之故城废受州故城在州西北元和志废受州城在

   广阳县西北三十里旧名赛鱼城武德八年因故迹筑移受州治此贞观八年乌河故

   城在盂县西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并州领乌河县贞观元年省旧志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或

   曰隋末置抚城县唐武德初改名乌河仇犹故城在盂县东北半里即古仇犹国地也

   韩非子智伯欲伐仇繇道不通因铸大钟遗之仇繇除涂纳之而仇繇亡隋书地理志盂县开皇十

   六年置曰原仇大业初改焉括地志盂县外城俗名原仇亦名仇犹元和志汉故盂县城在今县西

   南阳曲县东北八十里后魏省地属石艾县隋开皇十六年分石艾县置原仇县因原仇故城为名

   即今县是也大业二年改原仇为盂县因汉旧名九域图并州有仇犹城史记樗里传作仇犹韩非

   子作仇繇吕览作夙繇又作仇犹高诱淮南子注作仇首广牧故城在寿阳县北汉广牧

   县属朔方郡在今陜西河套内后汉建安末移置陉南属新兴郡晋书地理志新兴郡领广牧县石

   勒载记刘琨遣将军姬澹讨勒琨次广牧为声援魏书地形志附化郡有广牧县后废神武

   故城在夀阳县北魏书地形志朔州孝昌中陷寄治并州界领大安广寕神武太平附化五郡

   元和志神武故城后魏神武郡也在县北三十里周废 按魏书地形志神武郡首领尖山县今有

   尖山在县北又大安郡首领狄那县今有大安镇及狄那寨在县西又广寕郡首领石门县今有石

   门在县东又太平郡首领太平县今有太平乡太平村在县东北盖一州五郡皆侨置县境不独神

   乐平故县在州南五十里后汉建安中置乐平县属乐平郡后魏太平真君九年

   入沾县属太原郡孝昌二年复名乐平为乐平郡治唐后复移治故城宋乾德初置平晋军寻罢太

   平兴国四年改属平定军金兴定四年升为皋州元𥘉仍为乐平县至元二年省入平定州七年复

   置明属平定州 本朝初因之嘉庆元年省入州东山废县在州东南隋书地理志开

   皇十六年分乐平县置东山县大业初废入昔阳城在州东南左传昭公十二年晋荀吴

   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杜预曰昔阳肥国都乐平沾县东有昔阳城元和志

   昔阳城一名夕阳城在县东五十里七国时赵置戍于此平潭城在州西北二十五里世传

   晋赵简子所筑平潭驿置于此仓角城在州乐平乡南二里一名阳濠城又有龙且城在乡

   东五十里头村之北又有库城在郷东七十里库城村之南皋牢城在盂县东三十里旧

   戍守马首城在夀阳县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晋分祁氏之田为七县韩固为马首大夫

   元和志马首城在县东南十五里县志今为马首村贺鲁城在夀阳县西北三十里一名胡

  卢城相传赵简子所筑又故燕城在县西二十五里北齐置寻废今名南烟竹村废晋州

  在夀阳县西北金史郭文振传兴定四年诏升夀阳西张寨为晋州从文振之请也县志寨在县西

  北五十里后为𫎇古所毁州亦废猎闾村在州东颜氏家训之推尝从齐王幸并州自井

  陉关入上艾县东数十里有猎闾村后百官受马粮在晋阳东百馀里元仇城侧并不识二所是何

  地博求古今皆未能晓及检字林集乃知猎闾旧是䜲馀聚元仇旧是䜱䜪亭悉属上艾涌云

  楼在州治后东北城角上创自宋初名思武楼大观四年改今名金赵秉文有诗云日楼

  在州西北十五里明统志元仁宗来自怀孟尝登其上吕思诚撰碑记知乐亭在州北五

  里郗湫上元学士欧阳原功有记又有丰乐亭在州北嘉山上夀阳古驿在夀阳县城内

  唐韩愈奉使镇州夕次夀阳驿即此

 ︹关隘︺故关在州东九十里接直隶正定府井陉县界魏书地形志石艾县有井陉关通典广阳

  县东有故关甚险固元和志井陉故关在广阳县东八十里即韩信张耳击赵时所出道今亦名土

  门明洪武十年置故关巡司今废详见直隶正定府盘石故关在州东北唐书地理志广

  阳县有盘石故关元和志在县东北七十里州志一名石门口通正定府平山县界苇泽故

  关在州东北一名娘子关接正定府井陉县界魏书地形志石艾县有苇泽关元和志苇泽故关

  在广阳县东北八十里通鉴注井陉娘子关西南即承天寨西北即平定军九域志建隆元年以娘

  子关地建承天军旧志唐乾元初置承天军于此长庆二年王庭凑以成德叛裴度将兵出承天故

  关以讨之五代梁石晋末赵王镕会晋王存朂于承天军共谋伐梁石晋末刘智远举河东兵戍承

  天军既而遣人袭溃戍兵智远复遣将克之盖承天军近太原东鄙土门路西出之冲也北汉时军

  废宋初复置明时为承天镇亦曰娘子关设兵戍嘉靖二十一年増置官兵明年筑城与故关相

  齿六岭关在盂县东北六十里白马关在盂县东北七十里通直隶正定府平山

  县界唐书地理志盂县东北有白马故关后魏置州志一名牧马关又名伏马关榆枣关

  在盂县东北一百二十里路通直隶正定府平山县界滹沱河所经也静阳镇在州乐平

  乡东南九十里又有店上寨里二镇在乡西南金史地理志乐平县有静阳镇遂成镇

  阳县西七十里安罗山中明嘉靖十三年又张净镇在县东宗艾镇解愁镇俱在县北石人

  寨在州乐平乡东七十里周二百步山峻而盘折下有大石窑可容数百人从窑门鸟道而上即

  寨址金元时避兵于此岩间有一石如两人相负故名又有安阳寨在乡东北界都村周一百五十

  三步青花寨在乡东野头村周二百七十步黑石寨在乡东孔子村周一里石龛寨在乡东南白阳

  峪口周一百五十步牛村寨在盂县东二十里有市聚通直隶正定府井陉平山二县界又

  牵牛寨在县东南通正定府获鹿县界又洪唐寨在县东北饥虎寨在夀阳县西北三十

  里俗名饿虎寨四面壁立高十丈馀广十四五亩有井深十三丈正北对峙为青龙寨相去仅数十

  步亦险绝今废西烟堡在盂县西北七十里路通忻代二州又山湖堡在县西六十里又西

  为新庄蒋村等堡又西南为郭秋堡董卓垒在州城东北魏书地形志石艾县有董卓城元

  和志在广阳县东北八十里水经注云泽发水出董卓垒东厌谷口在州东一百四十里

  通直隶正定府元氏县界又白城口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通正定府赞皇县界甘桃驿

  在州城东南甘淘口接直隶正定府井陉县界明筑城建新固关设千户所隘口置巡司今裁以驿

  丞兼平潭驿旧在州城西二十五里平潭镇今移置下城西关柏井驿

  乐平乡东北七十里其东四十馀里与故关相接本柏井镇有驿丞兼管巡司金史地理志平定县

  东有柏井镇 按柏井镇在州东五十里明嘉靖中筑为柏井堡方二里四面据河地势高二十丈

  旧属乐平今改属芹泉驿在盂县南七十里接夀阳县界洪武二年置旧属夀阳县今

  改属有驿丞兼管巡司太安驿在夀阳县西五十里太安镇即后魏太安郡地今有驿丞

  兼管巡司方山市在盂县西八十里通太原府阳曲县界又柴庄市在县北通代州五台县

  忻州定襄县界

 ︹津梁︺济川桥在州城中跨嘉水明嘉靖中建相近有利涉桥又州西十里有仙境桥皆跨嘉

  丁峪口桥在州乐平乡东明隆庆中建又乡西有司家沟桥乡北有土巷桥

  岭桥在盂县西一百二十里张净桥在夀阳县东张净镇又安定桥在县西太安镇

  迎仙桥在县北童子河上

 ︹陵墓︺︹周︺仇犹墓在盂县东三十里︹南北朝︺︹魏︺关宝容墓在州北四

  十里城冢记宝容石艾人魏冀州刺史有武定八年纪德碑︹宋︺苗训墓在盂县东三十

  高琼墓在盂县西七十里︹金︺杨云翼墓在州乐平乡南三里︹元︺吕

  允墓在州治北二里子思诚墓在侧︹明︺乔宇墓在州乐平乡南七里

 ︹祠庙︺扁鹊祠在州西三里鹊山灵应池上宋元丰八年建金元好问有记石瓮神

  祠在州西北三十馀里宋建旧志狮子山旁有石穴若井上覆以石名曰石瓮遇旱往祷举杖挑

  石石开即雨因立神祠每岁致祭韩愈祠在夀阳县东郭外唐长庆二年愈奉命宣抚镇

  州道经夀阳驿后人立祠祀焉娲皇庙在州东东西两浮化山俱有有司以春秋仲月祭于

  东浮化山明洪武初改称女娲氏之神并太昊祠徙置于此李𪟝庙在州东十里𪟝尝为

  并州都督有惠政民因庙祀之韩信庙在州东二十里试剑峯上韩信击赵曾驻兵于此后

  人立庙祀之蒲台庙在州西二十五里宋崇寕中建祀晋世子申生吕思诚庙记狮子山

  麓有石台菖蒲生其上宋时岁旱有童子置瓶蒲下以祷蒲芒凝露坠瓶中俄有灵物出崇朝雨足

  后祈祷屡应于是建祠石台下名蒲台神庙州志祠壁间画小臣献胙状宋封灵瞻公元封昭应王

  羊舌庙在夀阳县治西南四十馀步今废

 ︹寺观︺天安寺在州治下城宋熙寕中建内有双塔崇教寺在州乐平乡城内宋熙寕

  初建明洪武中并夀圣寺入焉清凉寺在盂县西慈氏山金大定初建白鹿寺

  阳县西北五十里涌泉山昭化寺在夀阳县东北四十里方山县志方山一名神福山有上

  寺下寺唐李通元建宋元祐间重建下寺政和间重建上寺万夀宫在州治下城宋宣和

  中建有徽宗御制碑

 ︹名宦︺︹晋︺曹志谯人魏陈思王植之子为乐平太守在郡上书以为宜尊儒重道请为博士置

  ︹宋︺程琳博野人敏厉深严长于政事大中祥符间知并州夀阳县吕陶成都人知

  太原夀阳县府帅唐介重之辟佥书判祝公明丽水人盂县主簿靖康间金人犯河东令

  弃官去公明摄县事率保甲入援围守逾年城陷不屈死建炎中赠承事郎︹金︺赵秉文

  滏阳人泰和三年为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旬月盗悉屏迹岁饥出粟倡赈全活甚众︹元︺保

  拜至正元年同知平定州事时春三月不雨至夏六月禾稼皆槁保拜免冠跣足祷于神明日雨

  大降秋七月复不雨祷如初雨复降 保拜旧作保保今改正︹明︺程宗道舒城人洪武三

  年知平定州建州署学校坛庙邮舍抚绥凋瘵民有起色吴原庸濠州人洪武初知夀阳县

  招集流散教之耕作设县署毁淫祠立学宫事多修举李本净昆山人永乐中知盂县仁

  慈不苛期以德化境内多生嘉禾人以为善政之应梁昱昆山人景泰中知平定州以文学政

  事并称卒于官士民深悼惜之王子玉宝坻人成化中知乐平县岁存饥民多流亡子玉缓

  赋均役悉力招徕流民归者数百家逾年增修学舍课诸生有方士民勒其政于石高光烈

  胶州人嘉靖中知平定州廉洁宽平然赋办事集吏民畏服寻调绛州去皆攀车悲号送之

  尚质肤施人万历中知夀阳县以勤俭为治邑素不谙纺绩尚质始教之民赖其利

 ︹本朝︺孔兴范曲阜人康熙十九年知盂县城西北隅濒河旧堤已圯兴范筑堤一百二十馀

  丈高十五尺厚称之庙学颓废以次告成兴范性节俭衣布衣见客在官六年宽严并济盂人怀之

 ︹人物︺︹唐︺王行敏乐平人高祖兴拜潞州刺史迁屯卫将军败窦建德于武陟武德四年

  燕赵与刘黑闼战历亭破之既而为所掩被执不屈见害︹宋︺李谦溥字德明盂人父荛晋

  天福中使辽还上言屈节外国非长䇿出为鲁山令卒官谦溥少通左氏春秋周世宗征刘崇辽州

  刺史张乙坚壁不下遣谦溥单骑说之乙以城降师还留为晋州兵马都监累立战功建隆四年

  慈州刺史兼晋隰缘边都巡检累迁济州团练使后边将失律复为晋隰缘边巡检使边民闻之喜

  争迎劳于道左云次子允正字修己累典边任有功徙知永兴军卒李允则字垂范谦溥子

  少以材略闻历知沧雄等州镇定高阳三路行营兵马都监仁宗时领康州防御使允则不事威仪

  间或步出遇民有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讼至立断善抚士卒皆得其用在河北二十馀

  年功最多段德平定军人五世同居真宗时旌表蠲其课调侯可盂人父道济任丹徒

   令生女适程珦即程颢程颐之母也可博极群书尤熟于西北形势以讨侬智高功拜武爵不就改

   文资历殿中丞事迹详程颢所作墓志铭︹金︺杨云翼字之美乐平人明昌五年进士第一

   特授应奉翰林文字累官礼部尚书正大中设益政院云翼为选首每召见赐坐而不名卒谥文献

   云翼天性雅重自律甚严与人交死生祸福不少变国家之事知无不言议论忠谠务格君心文墨

   政事皆有足传兼精天文医方与赵秉文代掌文柄时号杨赵所著书甚多耿守直

   人由进士官总帅府教授金亡不仕隐居乡里自号方山居士︹元︺杜安盂人少有谋略从世

   祖累立战玏授龙虎卫指挥使擢镇远大将军南蛮叛遣安讨之安抚以威信不战而平王构

   字嗣能父无咎自武安徙乐平遂为乐平人举孝廉为寕晋令县适有盗闻构至即以赃归主而去

   曰恐辱贤宰也累官同知衢州路总管府事构性至孝居丧庐墓六年白兔两绕墓偙诏表其门闾

   吕思诚字仲实州人泰定初进士第为景州蓚县令有善政天历时擢翰林编修文宗在奎

   章阁命取国史阅之院长贰无敢言思诚在末僚独跪阁下争曰国史纪人君善恶自古天子无亲

   阅之者遂寝官至大司农卒谥忠肃思诚气宇凝定以刚廉劲直闻弹劾不法不为势利屈三为祭

   酒一法许衡之旧诸生从化后多为名士聂珪字廷器平定人初授招抚司副使以破武仙功

   授都元帅自守令以下任贤使能各尽其长喜宾客好吟咏与元好问友善卒赠西阳郡公

   禋字从礼平定人居家孝友历中外官以名德为世推重仕至工部尚书河南总管卒李朝

   英盂人至元中进士授汾州判官有政声五世同居奉诏旌表其门︹明︺阎察平定八洪

   武中进士除礼科给事改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上甚器之转浙江布政司参议有中官使折侵察察

   击杀之太祖赦不问寻擢为左布政使王克己夀阳人母丧庐墓侧兵乱号泣不去贼感

   其孝不忍害洪武初以文学孝行辟累官吏部尚书甄拔得人尤以清介著石撰平定人以

   学行称洪武中寕王府长史及燕兵起撰在大寕辄为守御计及城破被执愤詈不屈支解死

  九畴字禹范平定人永乐进士由给事中任两淮盐运同知痛革宿弊廉声著闻寻入为刑部

  侍郎力辨疑狱巡视凤阳招流移七万户抚陜西极言边卫增戍之非任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谥清

  郭浩盂人由贡士历工部主事从英宗北狩被执不屈死赠员外郎又同县韩能为随驾

  将军兵败执金瓜杀贼甚众力竭死之贾琮夀阳人永乐举人授都督府经历从英宗驻跸

  土木战死赠奉直大夫郗䕫平定人宏治进士为礼科给事正德五年命核延绥战功刘

  瑾属其私人䕫正色拒之明日复遣中使胁诸途䕫叱使者中使曰有驾帖械公䕫叹曰予天子耳

  目臣岂从贼谋遂自经死瑾诛追复原官李岱字宗岳乐平人成化进士官南京刑科给事中

  劾权幸数人置于法迁南京光禄少卿罢岭外上供物凡病民事必绝之以忤刘瑾致仕阎玺

  夀阳人居官清廉迁河南兵备副使以忤刘瑾克官乔宇字希大乐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

  凤职方郎中皆以清节显宇成化进士武宗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宸濠反中官刘琅通贼豫伏死士

   宇索得三百人皆斩之严为警备宸濠遂不敢东上至南京诏百官戎服以朝宇不可卒如礼江彬

   矫旨宣索每裁抑之彬为稍戢论功加少保世宗初为吏部尚书铨政一清宇遇事不可无不力争

   而争大礼尤切复争召用席书张璁桂萼等忤旨夺官卒穆宗初赠少保谥庄简杨思忠

   字孝夫平定人嘉靖进士除清苑知县治行最擢给事中弹劾无所避孝烈皇后大祥欲豫祧仁宗

   祔后太庙思忠与尚书徐阶据礼力争帝摘其疏中语杖之百斥为民隆庆初起掌吏科终南京户

   部右侍郎孙继先字引甫盂人万历中由进士历御史疏请召吴中行赵用贤邹元标诸人

   又言魏学曽宋𫄸等皆海内正人当用由是诸人咸得进后以劾兵部尚书张学颜谪临清州判官

   葛凝秀平定人崇祯闲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家居李自成败归过平定欲授以官凝秀大骂

   不屈而死朱一统平定人由举人知蒲城县崇祯十六年城陷赴井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

   赐谥烈愍邦平定诸生闯贼过州偕友陈一德抵贼营诋之俱投井死后并

  入祀忠义祠耿升平定人偕妻避兵盗执之使为向导升曰吾不忍祸延乡里夫妇皆死州

  帅义而葬之赵之玺字如石乐平人父绂由进士官兵部尚书里居时遇流贼至不屈死

  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之玺为绂长子由拔贡中解元助父拒贼父死贼挟之

  入城索镪无以应刃下如雨臂且断之玺曰吾不怖死所以不偕众逸者以父柩在耳汝能留一椽

  勿烬吾瞑矣贼太息曰何不蚤言使吾辈几杀孝子遂舍去巡按上于朝有才嫓班马行法闵曾之

  语后历官参政鼎革时死节燕京入 本朝始归葬焉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本朝︺武全文字藏夫本州人顺治四年以进士知崇信县度汭水疏渠溉田民甚赖之迁衡

  永郴守道亦有惠政张景星宇伯显本州人明季拔贡生为保定府通判未任时子青云于

  州南拾遗金四百两景星曰必公帑也已而官吏来寻帑景星诣州报金在出付之赵曰爌

  乐平人为人孝谨饶才略顺治初以进士知博野县邑多盗曰爌设科条洞中机宜期月盗靖狱空

  后官江南颍道赈饥有纪民𫉬甦王缵先字接武盂人性孝谨十岁从父遇贼贼执父缵

  先扪怀曰金在是释吾父父逸去探怀中止二铜锁贼怒欲杀之己而义之𫉬免尝见盗其园果者

  引身避之故家女鬻为婢典衣赎还之年九十三卒于孙多登科甲人以为盛德之报云朱时

  亨本州人孝行著闻同州孝子耿丹俱乾隆年间 旌赵德忭盂人孝德著闻同县孝子

  举人张拱鹿俱乾隆年间 旌祁继昌夀阳人孝行著闻乾隆年间 旌张宗文

  本州人任湖南永州府同知以政绩称嘉庆二年入祀乡贤祠刘鏸本州生员孝行著闻嘉庆

  六年 旌又同州义夫孙𥙿嘉庆十八年 旌石维崲盂人孝行著闻同县孝子张作式张

  作仪贾景璋孙书田俱嘉庆年间 旌

 ︹流寓︺︹金︺王无咎武安人为昭义军节度副使金亡不仕徙乐平以山水自娱

 ︹列女︺︹唐︺张暌妻赵氏盂人会昌中暌戍边十年赵绣𮞉文诗诣阙献之睽得归︹宋︺

   程珦妻侯氏盂人幼聪悟过人好读史而不为词章年十九归河南程珦相敬如宾虽

   小事必禀命生二子颢颐才数岁行而踣必责以徐步尝食絮羮亦呵止虽使令辈不得以恶言加

   之其教子如此︹元︺郝义妻张氏平定人年二十夫亡子弥月舅殁日灌畦蚕织以奉

   姑尝畜一牝羊孳息不胜计人谓节孝所感至正中旌表王履谦妻齐氏平定人履

   谦为河东廉访副使寇掠州境齐与二妇萧氏吕氏及一女避赵庄石岩寇围急俱投崖死后旌表

   耿承祖妻康氏平定人承祖为太常太祝山东盗起剽掠平定康携幼子避盂阳石

   洞中盗迫之遂以幼子付婢投井死至正中旌表︹明︺黄鉴妻靳氏平定人嘉靖中

   北部入寇𫉬勒欲污之不屈贼剖腹视胎以去时其同宗有嫔于荆氏者有通名张氏子者俱义不

   受辱同时遇害郝麒妻任氏盂人嘉靖中与麒弟麟妻侯氏俱被寇掠任至龙池投渊

   死侯至河村先掷幼儿崖下跃身从之人称郝氏双烈阎洪范妻季氏夀阳人嘉

  靖中北寇至被掠季肆骂不辱死之蔡芳妻尚氏平定人与姑避寇于王德寨寇攻寨

  急俱投崖死又王伫妻某氏为闯卒所逼掣刀杀贼即自刎死潘云翼妾石氏

  十馀岁鬻于潘潘导以学遂通书史后纳为妾闯贼陷太原云翼被拘拷掠家人悉逃石垢而服男

  子服乞食奉潘潘死石仰天哀恸亦死

 ︹本朝︺潘一鸣妻刘氏本州人年二十夫卒遗娠生男抚之成立历五十有馀年顺治

   甄 大冶妻葛氏本州人夫亡守节抚子昭成进士康熙年间 旌

  綦隆妻常氏乐平人綦隆以生员从击贼战殁常亲往购尸哭几毙苦节四十馀年训

  子有张氏夀阳人适李某年未笄偶归母家纺绩墙下恶少逼污被白刃不从母至乃解

  招其夫告以故送之门诀曰妾不辱君遂自缢同县刘世辅妻李氏年十七于归阅十月夫卒求殉

  姑防甚至半载后得间自缢张禄妻姚氏本州人守正捐躯同州烈妇王立经妻李

  氐夫失名池氏王氏节妇王宪武妻郝氏白成懿妻延氏李璧书妻张氏张灏妻刘氏景棉远妻葛

  氏赵宜妻赵氏王良臣妻张氏杜秉仁妻潘氏王学士妻朱氏李正春妻张氏苗瑾妻刘氏杨锦妻

  刘氏张元新妻霍氏梁钰妻朱氏刘立诚妻杜氏郭秀妻张氏史廷秀妻张氏王丕基妻杨氏贾绶

  妻王氏卢登祚妻刘氏石耐妻李氏朱光继妻张氏黄玉亮妻丁氏刘大学妻曹氏黄振基妻窦氏

  李文标妻宋氏窦淇妻薛氏潘时夏妻张氏李福妻郭氏陈世璘妻张氏张成连妻杜氏荆如桂妻

  李氏姚成德妻石氏王克勤妻朱氏耿逊志妻尚氏窦克崇妻朱氏张志道妻赵氏杨升秀妻王氏

  霍尽美妻李氏李奇芳妻周氏赵鑮妻郝氏郭祺妻孟氏商廷辅妻郗氏魏元亨妻杨氏俱乾隆年

   王 端大妻窦氏乐平人守正被戕同县烈妇胡秉旺妻黄氏赵夀昌妻李

  氏节妇毛宏化妻刘氏宋训通妻李氏闫宏中妻刘氏张克谦妻李氏马从龙妻毛氏李明初妻赵

  氏赵其勉妻宋氏赵明妻李氏翟云翔妻刘氏乔会同妻赵氏俱乾隆年间 旌荣旺妻

   田氏盂人守正捐躯同县节妇王德显妻石氏刘向智妻王氏厐绍贵妻赵氏栗春旺妻李氏

   郑国灿妻赵氏张燿继妻白氏张作相妻韩氏高璿妻张氏俱乾隆年间 旌李文明妻

   王氏夀阳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张苗妻李氏赵如梅妻高氏王通妻胡氏傅龙妻王氏傅㺬

   妻陈氏荣志士妻刘氏王廷凤妻李氏王述义妻王氏钮遂性妻李氏王朝美妻郭氏张敷治妻韩

   氏陈宗衍妻丁氏郝见龙妻苗氏陈元佐妻王氏陈万锺妻武氏韩万春妻孙氏尚应通妻聂氏俱

   乾隆年间 旌李鸣玉妾王氏本州人守正捐躯同州烈妇韩某妻张氏苗昌霖妻

   郝氏和锐妻赵氏节妇董喜兴妻王氏潘美珠妻黄氏史秉忠妻周氏高步蟾继妻郝氏李富书妻

   石氏石山屏妻商氐王蔚文妻张氏李绶继妻任氏石丈贵妻高氏李鸣仪妻赵氏又乐平乡节妇

   李安仁继妻董氏李池继妻张氏冀来复妻宋氏秦立藩妻宋氏陈凤来妻李氏李承祚妻季氏俱

   嘉庆年间 旌赵凡受妻周氏盂人守正捐躯同县贞女史璘聘妻张氏节妇刘铎

  妾孙氏聂青云妻张氏张朝琮妻于氏张作藩妾任氏俱嘉庆年间 旌王蕴功妻郝

  氏夀阳人夫亡守节嘉庆二十五年 旌

 ︹仙释︺︹唐︺李通元号长者开元中自沧州来盂县日食十枣一柏叶小饼掩室著论无虚时

  后至冠盖村逢一虎驯伏又至神福山得一龛居之拔去一松化为一潭僭旸之岁祈求必应每制

  作心穷元奥至夕辄出白光以代灯烛著论既毕化于龛中年九十有六︹元︺普惠州人号洞

  云住夀圣寺能诗有戒行与中书左丞吕思诚为方外友吕尝作洞云歌赠之及吕北上惠贻诗曰

  君王若问榆关郡地瘦民贫山水多后徙狮子山石岩下年九十八化︹明︺让大师

  空相𫝊陜右人筮仕长史后弃官云游得佛法于五台山达观禅师遂栖狮子窟与憨山海印妙峯

  辈五十三人为净友达观示寂乃卓锡方山之昭化院戒行精严尝贮粟于掌鸟雀驯集掌上就食

  后无疾跏趺而逝

 ︹土产︺铁本州出有冶矾石本州出有窑瓷器本州出有窑盂县

  炭夀阳







                   纂修官冯 芝恭 纂

                   总纂官臣顾 莼 许应藻恭覆辑

                   校对官杨景曾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