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都市计划/初稿/第三章

地理

编辑

大上海区域之概况

编辑

本计划之大上海区域,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域之一部,包括江苏之南、浙江之东,其界线为北面及东面均沿长江出口,南面滨海,西面从横泾南行经昆山及滨湖地带而至乍浦,面积总六五三八平方千米.以其在全国经济地理上之重要,特为说明如次。

大江东流,江阴以下,以冲积作用、海水逸田而成湖泊,本区湖沼,亦为此种遗迹。本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错,遍地分布,一舟可达。黄浦江横贯其中,造成上海市东方大港之地位;苏州河直通苏州,接连运河水道,与内河货运打成一片,铁路有京沪、沪杭两路。公路除京沪、沪杭两干道外,尚有其他支线分布联系。是以交通便利,为全国冠。本区附近区域,雨量充足,土壤肥沃,自昔为渔米富庶之乡,桑蚕棉花,亦极重要,常熟苏州,为江苏产米之中心。南通及上海附近,棉产丰富,江南农家,虽以种稻为主,但冬季亦种小麦与蔬菜,至太湖区域,又为国内最重要之蚕桑地域也。

上海市地理上之位置

编辑

上海市面对太平洋,扼长江入海之咽喉。在交通方面,四通八达,为全国运输之枢纽,长江为世界通航最大河流之一,其流域面积,达二百万平方千米,包括人口二亿以上,几及全国人口之半。本市以地理上之优越,全域之精华,供其取用,进出货物,供其吞吐,其为重要,成因有自,非偶然也。本市位置在北纬三十一度十五分,东经一二一度九分,跨黄浦江与长江合流要点,因浦江横贯而有浦东、浦西之别。城市之地,沿江约八海里。本市居我国东海岸线之中心,与西欧、东美之航程相等,而天然状况,适使成一深水港。即以长江口之高潮而言,亦恒在深度九公尺以上也。黄浦江在长江之右岸,自江口至张家塘共长三十九公里,岸线距离自三三〇公尺至八八五公尺,最低潮时亦有三〇五公尺之宽。但以七、三一公尺(二十四英尺)之深水航道计算,其江面平均宽度,仅及二六〇公尺。

浦水含泥滓,大汛时估百万分之五百,以河流冲积关系,航行水道须予经常疏浚,方能维持需要深度。

本市每年平均温度为摄氏表十五、一二度,以七月份为最高,平均三六、八一度;以一月份为最低,平均零下六、八一度,全年最高温度,达三九、四〇度,最低温度为零下十二、一度。

本市附近雨量,平均每年为一一四二公厘。雨季从六月至九月,期内雨量约占全数百分之五十。

本市风向,由四月至八月为东南;由九月至三月,风向移动,从东北以至西北。故长年平均计算,应为在北与东、北东之间。本市亦偶受飓风中心之袭击但幸次数不多,平均每隔十年一次,否则损失不堪设想,因本市飓风过境之最高速率,每小时为一〇七公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