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005

卷四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
卷五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卷六

开城府下 编辑

祠庙 编辑

松岳山祠 编辑

上有五宇:一曰城隍,二曰大王,三曰国师,四曰姑女,五曰府女,俱未知何神。

八仙宫 编辑

松岳顶。

李穑诗:石路萦回到上头,八仙宫观俯神州。

龙首山祠 编辑

毅宗朝,咸有一不信鬼神,尽焚诸山神无异迹者,至龙首山神祠,试灵无验,焚之。是夜王梦,有神求救者,翌日命攸司复构其祠。

陵寝 编辑

高丽世祖陵 编辑

昌陵。在礼成江永安城

太祖陵 编辑

显陵。在松岳山西巴只洞南。

成任诗:朝出郭门西,行渡普通溪。偶入显陵里,山路成高低。祖古陵寝,石上大字题。象设半埋没,荒草何萋萋?夜有狐狸聚,昼多乌鹊啼。三国昔鼎峙,地丑德又齐。干戈日糜烂,风尘千里迷。王提三尺剑,民望如云霓。三韩归统合,搏鸭又操鸡。人知奠枕乐,一家谁相挤?大惠及百世,厥功无与侪。一朝箓已讫,往事令人凄。守陵数户在,寂寞无轮蹄。我来三叹息,羸马迎风嘶。陵丁踵我至,带来数樵儿。我向陵丁说,遗泽在蒸黎。谨守苟少慢,致祸难噬脐。年年禁樵采,无俾及耕犁。

惠宗陵 编辑

顺陵。在炭岘门景德寺北。俗称皱王陵

定宗陵 编辑

安陵。在南小门外。

光宗陵 编辑

宪陵。在松岳山北麓狄逾岘

景宗陵 编辑

荣陵。在进凤山下。

成宗陵 编辑

康陵。在南郊

穆宗陵 编辑

义陵。在城东。

显宗陵 编辑

宣陵。在松岳西麓。

德宗陵 编辑

肃陵。在北郊

靖宗陵 编辑

周陵。在北郊

文宗陵 编辑

景陵。在佛日寺南麓。

顺宗陵 编辑

成陵。在进凤山壤阳岘

戴宗陵 编辑

泰陵。在海安寺下。

宣宗陵 编辑

仁陵。在城东。

献宗陵 编辑

隐陵。在城东。

睿宗陵 编辑

裕陵。在城南。

仁宗陵 编辑

长陵。在城西碧串洞

毅宗陵 编辑

毅宗庆州遇弑,蒿葬于其地。明宗四年,赵位宠起兵,声言李义方弑君不葬之罪。故五年发丧,迁葬于城东。号禧陵

神宗陵 编辑

阳陵。在城南。

康宗陵 编辑

厚陵

元宗陵 编辑

歆陵。在府北十五里。

忠烈王陵 编辑

庆陵。在府西十二里。

忠宣王陵 编辑

德陵。在府西十二里。

忠肃王陵 编辑

毅陵

忠惠王陵 编辑

四年遣大卿朵赤等执王而去,流揭阳,未至,明年薨于岳阳县。其年六月丧至自,遂葬于此。号永陵

忠穆王陵 编辑

明陵。在府西十二里。

忠定王陵 编辑

聪陵。在城南。

恭愍王陵 编辑

玄陵

鲁国大长公主陵 编辑

恭愍王之妃。号正陵。俱在城西凤鸣山中。

李穑诗:正陵岁时马蹄集,玄陵岁时人迹绝。苍苍松树拥双坟,殿角风琴洒飞雪。当时重屡回处,词客讴吟肠欲裂。居僧玩世莞尔笑,笑指浮云自生灭。朝锺暮鼓杂呗,毕竟那能为吾决?满朝皆是前朝人,谁向酒池寻旧辙?山崖卧碑刻已毕,深惭贱名冠前列。感恩怀古鼻孔酸,天地一身何孑孑?

古迹 编辑

康忠旧居 编辑

初,作帝建娶龙女,将七宝而还。女曰:“父有杨杖与豚,胜七宝,盍亦请之?”作帝建请还七宝,愿得杨杖与豚。翁曰:“此二物,吾之神通。然君有请,敢不从?”乃与其豚。居永安城一年,豚不入牢,乃语之曰:“若此地不可居,吾将随汝所之。”诘朝豚至松岳南麓而卧,遂营新第,即康忠旧居也。

永安城 编辑

开城县西江上有土城,名曰永安。按世系,康忠永安村女为妻。康忠作帝建将西入,至海中,娶龙女,还到昌陵窟前江岸。白州正朝刘相晞等曰:“作帝建娶西海龙女,乃大庆也。”率四州,江华江阴乔桐三县人,为筑永安城,营宫室焉。后移松岳,往来永安城而居者,十馀年[1]。龙女生世祖世祖尝梦见一美妇,约为室家。后往永安城,遇一女惟肖,遂与为婚,称梦夫人,即太祖威肃王后

种穄之田 编辑

世祖又营第于旧第之南。道诜见之,曰:“种穄之田,何种麻耶?” 言讫而去。梦夫人闻而告之,世祖倒屣追及,一见如旧识。遂共登鹄岭,究山水之脉,曰:“此地脉自白头山水母木干来,落马头明堂。君又水命,宜从水之大数作宇,六六为三十六区,则符应天地之大数,明年必生圣子,宜名曰‘王建’。”因作实封,题其外云“谨奉书百拜献书于未来统合三韩之主大原君子足下。”时唐僖宗乾符三年四月也。世祖从其言,筑室以居,是月夫人有娠,生太祖

勃御椠城 编辑

高丽世祖松岳郡沙粲,归于弓裔大喜,拜金城太守。世祖因说曰:“大王若欲王朝鲜肃慎卞韩之地,莫如先兴松岳之地。”即使太祖筑勃御椠城,仍为城主,即今归仁门,俗号菩提椠门。时太祖年二十。后铁圆移都松岳,居三年,还都于铁圆

温鞋陵 编辑

广明寺北。俗传龙女还西海不返,只葬所遗之鞋,因称温鞋陵

政丞院 编辑

金傅来降,太祖封为政丞,以长女乐浪公主妻之,赐宫东一区为宅。后称为政丞院

马岩影殿 编辑

成均馆前。恭愍王鲁国公主大营影殿于此,穷极奢丽。今有遗址。

九斋学堂 编辑

古基在紫霞洞

高丽显宗以后,干戈才息,未遑文教。文宪公崔冲收召后进,教诲不倦,学徒坌集。遂分九斋曰乐圣大中诚明敬业造道率性进德大和待聘,谓之侍中崔公徒,凡应举者必诣徒中学焉。及没后,凡赴举者亦皆隶名九斋籍中,谓之文宪公徒。又有儒臣立徒者十一:弘文公徒,侍中郑倍杰,一称熊川徒;匡宪公徒,参政卢朝;南山徒,祭酒金尚宾;西园徒,仆射金无滞文忠公徒,侍郞殷鼎良慎公徒,平章金义珍,一云郞中朴明保贞敬公徒,平章黄莹忠平公徒,柳监贞宪公徒,侍中文正侍郞徒,徐硕;龟山徒,未知为何人。世称十二徒,冲徒为盛。东方学校之兴,盖由冲始,时谓海东孔子

延庆宫 编辑

松岳山下。术家谓明堂之地。其正殿曰乾德宫,或称大观。南门曰广化、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仁宗朝,为李资谦所焚,恭愍王时,又经红贼之乱,不复收建。今称本大阙,其阙庭谓之球庭。

正阳宫 编辑

显宗上阳宫正阳

明福宫 编辑

景宗黄州院明福

丽正宫 编辑

文宗太一于是宫,以禳火灾。

安寿宫 编辑

睿宗延平宫安寿

崇德宫 编辑

睿宗长庆宫崇德

福源宫 编辑

睿宗毅宗尝亲醮于是宫。

兴盛宫 编辑

宣宗旧宅。

元禧宫 编辑

宣宗兴庆院元禧

保宁宫 编辑

宣宗崇庆宫保宁

寿德宫 编辑

毅宗所建,有殿曰天宁

馆北宫 编辑

毅宗尝夺民家,增加修饰,作窟室筑台,饰以金玉,穷极奢丽。与宦者白善渊王光就置酒,召李公升,纵飮唱和,公升有句云“功名富贵,尽驱花下之三杯”。后见斥,人以为诗谶。

星北洞别宫 编辑

本侍中金敦时私第,毅宗以为宫。

安昌宫 编辑

本侍中王忠第,毅宗以为宫。

静和宫 编辑

本参政金正纯第,毅宗以为宫。

连昌宫 编辑

本平章庾黔弼之第,毅宗以为宫。

庆明宫 编辑

毅宗郑𫍯第为宫,阴阳家以谓“犬举头吠主之势,不宜临御”,王不从。

堤上宫 编辑

大明宫 编辑

仁宗顺天馆大明宫,尝饯使于是。

昌乐宫 编辑

明宗崔忠献所逼,幽于是宫。

和平宫 编辑

明宗所御。

景禧宫 编辑

寿昌宫 编辑

西小门内。自延庆宫焚燹后,王皆御是宫,我太祖亦即位于是。今颓废,为开城府仓廪。

新增许琛诗:扶苏王气欲沈沦,仲父潜谋巧夺。尚有童心穷逸乐,岂知天意属真人?无情鸟语珠栏晓,满目苔斑玉座春。莫向前朝耆旧说,摩挲铜狄会霑巾。

义昌宫 编辑

德慈宫 编辑

忠宣王率百官,奉笺上尊号于大上王。王衣紫袍,上王衣黄袍,受贺,时称三韩盛事。

玄德宫 编辑

延德宫 编辑

李资谦犯阙,仁宗出御延德。

景灵殿 编辑

高丽奉安祖宗睟容。

含庆殿 编辑

向福

观乐殿 编辑

八关、燃灯时所御。

长生殿 编辑

光宗尝宴群臣于是殿。

详政殿 编辑

成宗所御,穆宗时灾。

元和殿 编辑

思贤殿 编辑

成宗日南至,尝御是殿,受群臣朝。

天成殿 编辑

穆宗朝,震殿鸱吻。

长春殿 编辑

乾化殿 编辑

穆宗有疾,设祈祷道场。

祥和殿 编辑

初号雍和殿

天福殿 编辑

或设道场,或宴群臣,或迎使。

宣德殿 编辑

纯福殿 编辑

万宝殿 编辑

仁宗玄德殿万宝

肃和殿 编辑

仁宗正阳殿肃和

天宁殿 编辑

毅宗宴近臣。

延康殿 编辑

初号中和殿

崇文殿 编辑

大明堂

和平殿 编辑

寿昌宫

明仁殿 编辑

宽仁殿 编辑

重华殿 编辑

八角殿 编辑

在花园中。恭愍王立二层八角殿,周植花卉,以为燕游之所。

尹绍宗诗:季年花石赏,终古鼎湖情。仙露泣华草,天香留玉英。兰台春色薄,桂殿夕阳明。恨不养松柏,玄穹谁柱倾?

新增许琛《花园》诗:血射无成便自嗔,到头兵气绕钩陈。聚车未必能遮道,横槊空劳枉杀人。运去君臣同掩涕,恶浮天地不容身。苍皇一罢繁华梦,废苑残花寂寞春。

满月台 编辑

延庆宫。即正殿前阶也。

新增许琛诗:操鸡搏鸭已雄飞,一炬宫旧业微。天下董公元自健,辇前嵇绍竟何归?假威不恤窥神器,蹈尾方知触骇机。未待百年悲麦秀,君王当日亦霑衣。

安琛诗:五百年前迹已尘,松山苍翠几回新?苔封辇路樵成迳,雨洒球庭草自春。后殿笙歌今寂寞,东池舟楫久沈沦。悠悠往事凭谁问?台上唯馀月一轮。

清䜩阁 编辑

睿宗郑克恭等为清䜩阁学士,讲论经史,宠遇无比。

高丽金缘记:王以聪明渊懿、笃实辉光之德,崇尚儒术,乐慕风。故于大内之侧、延英书殿之北、慈和之南,别创宝文清燕二阁,一以奉圣皇帝御制、诏敕、书画,揭为训则,必拜稽肃容,然后仰观之;一以集已来古今文书,日与老师宿儒讨论,敷畅先王之道。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不出一堂之上,而三纲五常之教,性命道德之理,充溢乎四履之间。

越今年丁酉夏四月甲戌有二日,特召守太傅、尚书令、带方公臣,守太傅、尚书令、大原公臣,守太保、齐安侯臣,守太保、通义侯臣,守太保、乐浪侯臣景庸[2],门下侍郞臣资谦、臣,中书侍郞臣仲璋、参知政事臣、守司空臣至和枢密院使臣、知枢密院事臣字之、同知枢密院事臣安仁等置酒高会于清燕阁。乃从容谓曰:“予顾德不类,赖天降康,庙社储祉,金革偃于三边,文轨同于中。凡立政造事,大小云为,罔不资禀。崇宁大观以来,施设注措之方,其于文阁、经筵,求访儒雅,遵宣和之制也;深堂密席,迎见辅臣,法大清之宴也。虽礼有丰杀,而优贤尚能之意,则其致一也。今入朝进贡使资谅赍桂香御酒、龙凤茗团、珍菓、宝皿来归,嘉与卿等乐斯盛美。”臣僚惶骇恐惧,退伏阶陛,辞以固陋,不敢干盛礼。王趣令就坐,温颜以待之,备物以享之。其供帐之设,器皿之列,觞豆之实,菓核之品,则六尚之名珍,四方之美味,无一不俱。复有上国玻瓈、玛瑙、翡翠、犀兕瑰奇玩用之物,交错于案上;埙篪、椌楬、琴瑟、锺磬安乐雅正之声,合奏于堂下。王执爵,命近臣监劝,曰:“君臣交际,惟以至诚。其各尽量,不辞而飮。”左右再拜,告旨而卒爵,或献或酬,和乐孔皆。

及觞酒九行,且令退息,续有中贵人,押赐袭衣、宝带,以将其厚意焉。既而复召,促席而坐,使飮食举措各自便,或开怀以言笑,或纵目以观览。栏楯之外,叠石成山;庭除之际,引水为沼。崷崒万状,清渟四澈,洞庭、吴会幽胜之趣生,而终宴无惮暑之意。尽醉剧飮,夜艾而罢。于是搢绅士大夫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以慈俭为宝而无肆溢之行,衣不御文绣,器不用雕镂,犹虑一夫之不得所,一事之不合度,日焦劳恻怛于宵旰之中。至于燕群臣嘉宾,则发内府之宝藏,倾上国之异恩,而穷日之力,以火继之,犹不以为侈。其尊贤重礼、好善忘势之心,实可谓高出百王之上矣。”

臣尝闻昔鲁公用天子礼乐,以化成风俗。故于泮宫,则先生君子与之为乐,其诗曰:“侯戾止,在泮飮酒。既飮旨酒,永锡难老。”燕于路寝,则大夫庶士与之相宜,其诗曰:“燕喜,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今吾君奉天子恩意,以宠待臣邻,故公卿大夫怀《天保》报上之意,言语法从赋《我有嘉宾》之诗,瞽师歌工作君臣相悦之乐,懽欣交通,礼仪卒度。当斯时也,人灵之和气,天地之休应,上下之施报,风俗之化原,皆出于飮食衎衎、载色载笑之间,岂止“永锡难老”、“既多受祉”而已耶?必当亿万斯年享大平之福,而对扬天子永永无疆之休。臣愚且拙,遭逢万幸,代匮宰府。不以臣之不材,特有书事之命,辞不获已,谨拜手稽首而强为记。

威凤楼 编辑

高丽太祖至自百济,御是楼,受文武百官朝贺。

仪凤楼 编辑

初名神凤,后改是名。即延庆宫大楼也。凡祀大庙,燃灯大会,设八关会,皆御此楼,揭鸡竿大赦,或饭僧数万,或赐中外大酺。

纱楼 编辑

肃宗御楼,赋《重光殿玉瑰花》诗,召词臣和进。

睿宗御楼,召文臣五十六人刻烛赋《牡丹》诗六韵,注簿安宝麟为第一。时康日用以能诗鸣,王伫观其作。烛将尽,日用才得一联“头白醉翁看殿后,眼明儒老倚栏边”,袖其稿,伏御沟中。王命小黄门取视,嗟赏不已,曰:“此古人所谓‘臼头花钿满面,不如西施半妆’。”慰谕而遣之。

宜春楼 编辑

后改韶辉楼

凉楼 编辑

忠烈王每御楼,观击球。

观祥楼 编辑

初号望云楼

阳和楼 编辑

长源亭侧。

睿宗诗:西出都门胜地隅,万重宫阙枕江湖。芳菲野色斜帘幕,浩渺烟波送舳舻。昨日文章争唱和,今朝歌吹作欢娱。诗中未尽千般景,数幅鲛绡命出图。

郭舆和曰:象阙西南百里隅,法宫高起籍江湖。鳌擎金翠云中阁,人在沧浪月下舻。物睹尽倾千载德,河清长应万年娱。谁能用意烟波事,好把丹青入画图?

延福亭 编辑

古基在今东大门山台岩下。

毅宗闻城东沙川龙渊寺南有石壁数仞,削立临川,曰虎岩,流水渟滀,树木蓊蔚,命内侍李唐柱等构亭其侧,名曰延福,奇花异草,列植四隅。以水浅不可舟,筑堤为湖,日泛舟酣宴,彻夜不止。群臣皆大醉,插花倒载而还,或沈醉忘归,卫士甚怨,卒致郑仲夫之难。

高丽任奎诗:谁劝君臣入醉乡?不知祸自在肃墙。酣歌未阕琼楼上,腥血交流辇道傍。炀帝汴河秋冷落,明皇蜀道雨凄凉。当时此恨无人识,满目溪山泪数行。

李奎报诗:忆昔明皇游幸日,龙舟锦缆傍[3]江湖。劝欢仙妓回眸笑,被酒词臣倒腋扶。自古穷奢难远驭,几人怀旧发长吁?颓不见沧涛拍,复道浑成碧草芜。罗绮飘将云共散,笙歌换作鸟相呼。个中殷鉴分明在,莫遣遗基扫地无。

赏春亭 编辑

延庆宫后园。文宗宣宗睿宗皆有赏花诗。

李詹诗:日夕和风至,花木含妍姿。登临极远目,雅致良在玆。同游二三子,各自能歌诗。放意天地表,浩然忘所之。彷徨感前古,此亭空遗基。盛美今不见,致此何人斯?兴衰亦偶尔,伤春易生悲。

玉烛亭、山呼亭 编辑

俱在延庆宫后苑。

李奎报云:山呼亭有牡丹盛开,赋者多至百人。

万寿亭 编辑

寿昌宫北园。宦者尹彦文聚怪石,筑假山,构小亭,以黄绫被壁,穷极奢侈,号曰万寿

太平亭 编辑

毅宗阙东,坏民家五十馀区作是亭,命太子书额。傍植名花、异果、奇丽、珍玩之物,布列左右,亭南凿池,作观澜亭,北构养怡亭,皆盖以青瓦,又磨玉石,筑欢喜美成二台,聚怪石作仙山,引远水为飞泉,穷极奢丽。

圆丘 编辑

会宾门外。高丽郊祀之地。

大庙 编辑

高丽大庙古基。在花园东。

九曜堂 编辑

高丽醮星处。

李齐贤诗:溪水潺潺石迳斜,寂寥谁似道人家?庭前卧树春无叶,尽日山蜂咽草花。

○梦破虚窗月半斜,隔林锺鼓认僧家。无端五夜东风恶,南涧朝来几片花?

昭格殿 编辑

宫城北麓有古基。

社稷坛 编辑

古基在佛恩寺西洞。

开城废县 编辑

在城西二十五里。

姜邯赞第、李穑第、韩修第、安裕第 编辑

俱在良酝洞

李齐贤第 编辑

水铁洞

崔莹第 编辑

梨岘

郑梦周第 编辑

在花园北。

都评议使司 编辑

今称合坐司。在花园东。

郑道传记: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丙午,殿下命臣道传曰:“都评议使,实余相臣左右寡躬者也。当政之始而使司厅适成,尔宜记其颠末,明示后来。”

道传拜手稽首而言曰:国家置门下府掌理典,三司掌钱谷,密直掌军旅。各司其职,有大事,则会三司以议之,谓之都评议使司。因事置罢,盖《周礼》官联之遗意也。近来使司专总众职,常置不罢,其职任礼秩固已重于百寮矣。而无定,至是新作署宇。门下赞成事臣禹仁烈、评理臣偰长寿、臣金南得、政堂文学臣金凑、同知密直司事臣柳和、签书密直司事臣李恬慈惠府尹臣兪光祐实董其役焉。凡削材塼瓦,皆役雇直之徒,而督勤工,经营于旬月之间,民不知劳。其嵬然而据于中者曰使司厅,翼然而拱于左右者曰首领官厅,首领官即古卿士之职也。承以廊庑,缭以垣墙,以至庖厨府藏,无不周完矣。

殿下始以门下侍中臣沈德符、守门下侍中臣我太祖御讳为判事,三司则判事臣王安德以下、门下则赞成事臣郑梦周以下为同判事,密直则判事臣[4]士安以下为使,正其名称,使司之任益重矣。以他官带同平章事者得为宰相,即其制也。臣道传亦滥以庸疏,同判使司,而命臣以记文,臣不敏,何足以言哉?《语》曰:“能近取譬”,臣请即此厅而言之。堂宇,譬则君也;梁栋,譬则相也;基,譬则民也。基当[5]全厚,梁栋当安,然后堂宇得以固致矣。梁栋上以承其宇,下以藉其基,犹宰相奉君父而[6]民庶也。《书》曰“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此之谓也。入此厅者视其宇,思所以奉吾君;视其基,思所以厚吾民;视其梁栋,思所以称吾职可也。古之善相天子者,有若;其在列国,有若叔向公孙侨,皆名相也。虽有天子、列国之殊,所以顺天时遂民生,奉君上理庶官,则其职一也。

不可尚已,以谋,以断,叔向以直,公孙侨以惠。盖非谋事不集,非断事不成,非直民不服,非惠民不怀。若数子者,亦善职矣。然有所未尽也,必若先儒真西山之论相业,曰格君,曰正己,曰知人,曰处事,然后可也。夫格君者,亦自正而已。身既正矣,须有知人之明、处事之才,乃可济也。幸今国祚重兴,明良相遇,上以诚待下,下以诚事上,此东方一盛际也。为相臣者宜各自勉,以副登庸之意,则使司之设,其庶几矣。于是乎记。

法王寺 编辑

古基在延庆宫东。

贤圣寺 编辑

古基在炭岘门内。

崇教寺 编辑

南部欢喜坊,今有长竿趺石。

李奎报在崇教寺,会者十馀人。及酒酣,琴瑟交作,奎报使坐客唱韵,走笔曰:斗城南角苍岩根,金龙铁凤飞凌云。初来落日半西轩,叫鹤呼鸦空自闻。主人接遇一何勤?匡山远老引陶君。笑谈足使冰叟温,十月[7]气为春[8]。地炉试近榾柮火,骆驼高坐空闲话。醉中风味莫如我,坐客啁啾知者寡。我言人生若电过,富贵荣华花易谢。少年一去又可奈,要须酩酊飞羽斝。君看七贵与五侯,数穷未免九原游。假令去者或更留,万岁千年如一秋。古今人事秋云浮,白日西没水东流。人间迫束南冠囚,飞鸟在笼鱼在钩。我言未终客起舞,有如风前摧玉树。直把朱弦信手抚,细声切切为私语。多生缘重各相遇,又恐明朝散如雨。东方曼倩今已逝,淳于先生又何处?二君继出伎俩多,相将握手同婆娑[9]。吾师大度如江河,许容尔辈同其波。我今赋命[10]蹉跎?借[11]戏譃聊酣歌。平生欢笑莫过此,东方欲曙奈乐何?

归法寺 编辑

古基在炭岘门外。

崔冲每岁暑月,借此寺之僧房为夏课,择徒中及第学优未官者为教导,授以九经三史。间或先进来过,刻烛赋诗,榜其次第,唱名以入,设小酌。童冠列左右,奉樽俎,进退有仪,长幼有序,相与酬唱。及日暮,皆作洛生咏以罢,观者莫不嘉叹。

李奎报《在江都忆旧京》诗:故国荒凉忍可思,不如忘却故憨痴。唯馀一段关情处,归法川边踞送卮。

龙兴寺 编辑

古基在归法寺侧。

白贲华诗:石障岩[12]不假妆,草烟苔露自然香。白云溪暗猿声歇,片月松高鹤梦长。已与陶潜远,不须山简到襄阳。夜阑樽尽斗杓落,醉札多情数行。

妙莲寺 编辑

古基在三岘里

李齐贤撰重兴碑:京城之镇曰崧,其东冈南迤,岐而西折,微伏而丰起,又分而南为三岘。远而望之,若龙蟠焉;近而视之,若凤峙焉。据龙之腹,附凤之膺,有佛者之宫,曰妙莲寺。我忠烈王齐国大长公主尊信佛氏,谓入佛之道,《法华经》最邃;畅经之义,《天台疏》悉备。卜胜地立精舍,翻经以求其道,讲疏以硏其义,将以祝釐于天子,邀福于宗祏者也。堂构于至元二十年之秋,明年之夏而落成。开山者,[13]子庵老宿洪恕,实惟其人。洎圆慧国师主盟结社,而恕又副之,三传而至无畏国师,学者益臻。自忠烈王既尝重席于圆慧,摄斋于无畏,而忠宣王尤重其礼,凡所以光护院门,禅教列刹莫敢望焉。前乎无畏者,曰、曰;后乎无畏者,曰、曰、曰、曰、曰;及今堂头曰,皆以释林之选,相继而维持。锺鱼、香火,无替于始,而栋宇之挠倾,盖瓦级砖之腐且缺,盖历六十年之久,势之必至者也。顺庵旋公圆慧之嫡嗣,无畏之犹子,天子锡号三藏,命驻燕都之大延圣寺

至元丙子,降香东归,从容言于忠肃曰:“妙莲之为寺,忠烈忠宣之祇园也。其真容故在殿下,葺而新之,奉先之孝,孰此为大?”王闻而有感,遂舍金宝器数百万,归诸常住。其徒莫不相劝,或惎以谋,或奋其力。维寝、维堂、维厨、维廊,挠者缮,倾者立,腐者易,缺者补。侈像设之仪,赡斋厨之费,益树青松,绕以崇墉。旋公善大字,乃金书佛殿额,揭之檐间,光争日星。则又莫不相庆,以为能事毕矣,宜刻石示后,合辞请[14]于朝,王命臣某为文。窃维刱之之难,不如守之之难;守之之难,又不如兴复之为难也。玆寺也,忠宣弘忠烈之愿而忠肃修之,无畏袭圆慧之迹而旋公起之,《诗》所谓“维其有之,是以似之”者,其在玆乎?彼国若家若[15]子若孙,能无忘祖考之业,敝将修之,踣将起之,亦如玆寺之为,虽至百世而不陨可也,顾不休哉?某幼从先东庵,进退于无畏之门,旋公又辱与之游,况吾君有命,曷敢以鄙拙辞?

其铭曰:五之邦,惟圣斯作。思济生灵,应病而药。末宣妙法,显实于权。灵山一会,开卷俨然。彼郁者阿,有侐精舍。两致德人,载扬慈化。道无通塞,器有成亏。匪贤且智,畴克定之?允也顺庵,一言感主。述志先王,赐金秘府。乃营乃葺,美哉焕轮。溪山云月,虽旧惟新。饫以醍醐,熏以薝葍。福我皇元,爰及宗国。

○前人《石池灶记》:三藏顺庵法师奉天子之诏,祝釐于枫岳之佛祠,因游寒松之亭,其上有石池灶焉。讯之土人,盖昔人所以供茗飮者,而不知其作于何代。师自念曰:“幼时尝于妙莲寺,见二石草中,想其形制,岂此物耶?”及归,物色而求,果得之。其一,方刳之如斗,为圆其中如臼,所以贮泉水也,下有窍如口,启以泄其浑,塞以畜其清也。其一则有二凹,圆者,所以厝火;椭者,所以涤器,亦为窍差大,以通凹之圆者,所以来风也。合而名之,所谓妙莲寺也。于是命十夫转置之宇下,邀宾客列坐其次,挹白雪之泉,煮黄金之芽。因谓益斋曰:“昔崔靖安公尝为双明耆老会,其地于今寺之北冈,去寺数百步而近,此其当时物欤。牧庵无畏国师锡玆寺,有若三庵日尝往来,一经品题,价必三倍,乃为榛秽所掩没。自双明迨今几二百年,始为吾一出,而效用于前,请为记以慰其不遇,而庆余之能得也。”

切惟双明之会,有李学士眉叟,凡一草木之微,苟可以资谈笑,皆载之诗文。今考其集中,未见一语及此,何耶?其后亦未闻好事如崔太尉兄弟者来家于此。石之为池灶,其在双明之前,而与夫寒松亭者,未知孰为先后也。盖其晦而不遇也久矣,岂独于三庵?其于眉叟,亦未之遇也。然而晦于几三百年之前,现于一朝,虽眉叟三庵之未遇,而有师之遇,若有所谓数者存乎其间,物之与人常相为其名焉。之剑,待而著称固也;二子之鉴识,为千载所服膺,亦以夫二物也。

师,伐冰华胄也,虽圆其颅,而素富贵者也。今为天子之使,一国之主敬爱之如师友,顾乃与骚人墨客逍遥乎风月之场,其襟度可见矣。将使后之不及见者闻其名而知其心之二石也,岂亦欤?

云岩寺 编辑

旧名光岩。在舞仙峯下。即恭愍王玄陵斋宫也。今废。有李穑碑铭。

金克己诗:偸闲思出游,晓起蜡芒屦。西峯费幽寻,十里松下路。馆在何许,先闻锺一杵。探幽不记远,更蹑烟萝去。忽见溪上阁,迎人出林莽。并涯穿翠洞,行遍水穷处。何年侧布金,幻出空王宇?睟相跏宝台,煌煌博迦聚。侵天室利花,满地多罗树。僧房算几区,缭绕分高下。丛丛香火窟,石磴抱岩户。认得明公庐,阶前望猛虎。明公支远徒,觉路早飞步。吴山振锡行,楚水弄杯渡。往年栖此岩,无住是真住。日日开经筵,冥搜十二部。雷电飞舌端,魔军便颠仆。学徒争问道,云合未容数。应机悉成就,三草匀一雨。我来亦何幸?青眼烦一顾。列坐败蒲上,从容同笑语。语久鹤归巢,苍苍林壑暮。寒灯上萝龛,鹊篆添夕炷。群嚣各收声,境寂空万虑。夜深倒闲榻,吟待窗送曙。残更下莲叶,忽报呼粥鼓。欻起整冠巾,朝暾红半吐。

李仁老[16]诗:昨夜山梅一枝发,山中老僧不知折。使君年少正多情,走傍寒丛问消息。恨无仙人双玉箫,吹破人间远离别。到山三日不登山,无柰东风却凄切。明朝上马入红尘,谁赏堂前一帘月?

李穑歌:光岩照天千丈馀,参差金碧鸣锺鱼。群臣沥血奉三宝,上祝玄陵生净居。买来中原一片石,镌功永示齐黄舆。谁知名实巧相称,制文文学书签书?他年堕泪且不问,洞壑寂寂人稀疏。司天台臣卜地日,同穴密语宣传初。当时臣穑忝提点,十有五载长欷歔。石可烂兮山可崩,泪眼不枯如尾闾。

真观寺 编辑

古基在龙首山麓。

开国寺 编辑

在府东五里。

李齐贤重修记:恭惟我太祖既一三韩,有利家邦,事无不举。谓释氏可以赞理道,化暴逆,不氓其徒,俾阐其教。凡立塔庙,必相夫山川阴阳逆顺之势,要有以损益压胜者,然后为之,非如梁氏畏慕罪福,[17]于佛也。

都城东南隅,其门曰保定。其路自杨广全罗庆尚江陵四道而来都城者,与夫都城之之四道者,憧憧然罔昼夜不息。有川焉,城中之水,涧溪沟浍,近远细大,咸会而东。每夏秋之交,雨潦既集,崩奔汪濊,若三军之行,吁可畏也!有山焉,根于鹄峯,逦迤而来,若𫖯而起,若鹜而止,犹龙虎之变动而气势之雄也。世号斯地为三钳,岂以是哉?

清泰十八年,太祖用术家之言,作寺其间,以处方袍之学律乘者,名之曰开国寺。时征役甫定,万事草创,募卒伍为工徒,破戈楯充结构,所以示偃兵息民之意也。火于壬辰,莫为重新,僧寮佛宇无以庇风雨,戒坛墟矣,讲肆芜矣,日月以损,几至于无矣。然而物不可以恒瘁,得时而荣;道不可以终否,待人而兴。故我南山宗师木轩丘公以辨才义解[18],惟振起颓纲是任。一日集众而告曰:“吾侪寓迹王土,不桑不稼,衣足以御寒暑,食足以度朝暮,吾君之赐,吾相之施,亦已至矣。今国家非曩日之比,必欲使例旧修吾庐,难矣。且夫藩缺而责补于邻,非义也;田莠而望耘于人,非智也。”众闻而喩其意,扼腕从臾,牒宗门诸刹,科征役徒。夷窊崇,剔菑翳,绳墨曲直,筵几宽狭,栋而桷之,垩而雘之。峙峻殿于上方,引修庑于两傍,楼两庑之端而轩焉,廊两楼之间而门焉。其西则学徒之舍、监师之堂,曰厨曰库,各有攸位。约而周,俭而固,酌既往,计可久,增损而适宜者也。

至治癸亥迄泰定乙丑,三秋而毕功,作庆会以落厥成,见闻者莫不嗟赏焉。于是其徒之老图所以不朽,踵余门求记甚勤。余惟近世浮图之流有所经为,必假势于权豪之家,毒民病国,徒务亟成,而不知种福为敛怨也。木轩大师则不然,言发于诚,众乐为用,不糜国秋毫之财,不藉民食顷之力,其所树立如是,是可书也。而玆寺之始刱,太祖盖欲以利乎家邦,非如梁氏之为者,亦不可使来者不察,故粗叙梗槪云。若夫律乘之为道,其抑非趣善,犹之政而有咎繇之刑,期于无刑而已。微辞奥义,则余未尝学,不敢强为言。

李奎报诗:寻僧散步树阴中,遇胜留连曲沼东。点水蜻蜓绡翼绿,浴波㶉鷘绣毛红。仙人掌重莲承露,宫女腰轻柳带风。出戏游鱼休避去,蹲池不必是渔翁。

补国寺 编辑

两刹在丽正宫东西。

高丽李元纮诗:身闲游胜地,策杖驭冷然。渡水从衣湿,巡山任履穿。岩深藤走鼠,树密叶藏蝉。兴尽归僧榻,聊同一味禅。

青云寺 编辑

补国寺侧。

卞季良诗:老树当庭宇,清溪隔寺门。僧闲多野趣,地静息尘喧。煮茗宜深酌,将诗好细论。蕴真多自惬,日夕欲忘言。

奉严寺 编辑

高丽崔惟清诗:春尽山花扫地无,绿林高下鸟相呼。故知杨柳风流在,飞絮时来绕座隅。

海安寺 编辑

俱在凤鸣山高丽安祖宗真于此。明宗时,武臣等议曰:“毅宗仇武人,不宜安真于武方。”遂请以城东吴弥院,改号宣孝寺移安,以海安为重房愿堂。

日月寺 编辑

松岳山麓。高丽太祖五年创寺于宫城西北。文宗巡城,置酒寺西冈。肃宗与后妃、太子幸寺,欲登后冈,置酒为乐,御史谏以时旱,王乃止。

仁老诗:岩前有石大如屋,石下流泉落琴筑。筑堤不放玉波流,晓镜无尘林影绿。藓书四字标仙府,云锁烟封神物护。子晋吹笙去不还,鸟啼花落青山暮。

大安寺 编辑

天磨山

李奎报诗:路接巉岩绝壁前,晴云蓬渤涌如烟。[19]泉遇石徘徊去,走葛缘松委曲缠。僧院寂寥闲世界,洞门宽广[20]别神仙。何人乞与霞浆飮,为洗红尘旧骨膻?

观静寺 编辑

帝释山

李奎报诗:飞禽影落澄潭底,归声喧绿树间。过却前山疑有寺,前山过了又前山。

慈孝寺 编辑

洪彦博诗:白藕花开翠荇长,柳阴秋水满池塘。莫言今日空归去,随喜吾师一瓣香。

景福寺 编辑

李奎报诗:蜻蜓点过清沟上,蜥蝪逃藏碧山中。山路何须僧导去?磬声敲处认鸯宫。

乾元寺 编辑

金克己诗:青云堕天石,紫金铺地沙。何年移佛国,此境起僧家?风撼贝多叶,露浓薝卜花。北峯千朵直,南涧一条斜。法雨湔心垢,慈云长道芽。临分诗几轴?纸上墨翻鸦。

宇幽闲俗驾稀,山光水色染人衣。柳桥得友莺双啭,松坞寻巢鹤独归。佛境迥将人境隔,野情长与世情违。天游已占无心地,未必忘缘更息机。

高丽蔡琏诗:路经山花千万重,红露潸然满行屐。天林杪跨楼台,风静床头乱书籍。修篁萧瑟响疏松,环佩琤琮碎寒石。居僧应笑数往来,二十无名一缝掖。

东山斋 编辑

在城东。

睿王尝从北门率黄门数十人,自称宗室列侯,访东山斋。处士郭舆适留城中不返,上徘徊数四,制《何处难忘酒》一篇,题壁而还。词曰:何处难忘酒?寻真不遇回。书窗明返照,玉篆掩残灰。方丈无人守,仙扉尽日开。园莺啼老树,庭鹤睡苍苔。道味谁同话?先生去不来。深思生感慨,回首重徘徊。把笔留题壁,攀栏懒下台。助吟多态度,触处绝尘埃。暑气蠲林下,薰风入殿隈。此时无一盏,烦虑涤何哉?

舆和云:何处难忘酒?虚经宝辇回。朱门追小宴,丹灶落寒灰。乡飮通宵罢,天门待晓开。杖还蓬岛迳,屐惹洛城苔。树下青童语,人间玉帝来。鳌宫多寂寞,龙驭故徘徊。有意仍抽笔,无人独上台。未能瞻日月,却恨向尘埃。搔首立阶下,含愁倚石隈。此时无一盏,岂慰寸心哉?

卵山古城 编辑

在府西二十三里。土筑。周四千四百十尺,高三十尺。今半颓落。

名宦 编辑

高丽 郑地 编辑

开城府事。

本朝李行 编辑

为留后。

权湛 编辑

为副留后。

朴元桂 编辑

为少尹。

闵霁、南智、姜硕德、李季疄、奇虔 编辑

俱为留后。

李恕长、金良璥、李芮、金之庆、金永濡 编辑

俱为留守。有惠政。

人物 编辑

高丽王希顺 编辑

太祖三韩,为功臣。

王珪 编辑

太祖从弟宁海公万岁七世孙。年七岁为东宫学友。初授军器主簿,官至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王世庆 编辑

希顺八世孙。毅宗朝登第,累历左正言、中书舍人,升谏议吏部侍郞。

高令臣 编辑

小孤力学,善属文。登第,累进右谏议大夫。论议慷慨,无所屈挠。历吏、礼部尚书,官至检校司空、参知政事。谥良敬

金晙 编辑

少英锐好学。擢魁科,官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谥贞慎

本朝高居正 编辑

令臣之后。官至副留后。

高若海 编辑

官至开城府留守。谥贞惠。为人倜傥,抗论直言,不与时俯仰。

孝子 编辑

本朝金龟孙 编辑

私家奴也。幼时母殁,既长,哀慕作主,朝暮祭之。父娶后妻以居,寒温甘旨,奉之以诚。父患肿甚苦,龟孙吮其痈,得愈。后父殁,庐于墓侧,每朝夕奠罢,谒继母,审视馔具,还其庐。如是三年不辍。事闻,旌闾复户。

新增闵伯和 编辑

孝行夙著,尝为成庙心丧三年。母殁,庐于墓侧,躬执奠馔,泣血终丧,未尝启齿,时年七十四。今上十年旌闾。

姜千年 编辑

母得恶疾,断指和酒以进,病愈。后病复发,亦如之,病永愈。及殁,庐于墓侧,不食菜果盐酱,每朝夕奠讫,必省父而还。事闻旌闾。

题咏 编辑

迁遗井邑市荒凉 编辑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诗:云云,莽苍盈眸过客伤。园苑有花蜂酿蜜,殿台无主兔为乡。行商枉道从新郭,坐贾移居慕旧坊。此是昔时王氏业,檀君逝久几更张。

神嵩深处故宫迁 编辑

大明玄极应制诗:云云,景物凄凉思惘然。满目江山云漠漠,几家城郭草芊芊。秋风乌噪颓垣树,夜雨䵷鸣废井泉。矫首中天红日近,清光赫赫照无边。

秘记犹传九百年 编辑

大明溥洽应制诗:云云,前人已去后人迁。三京白日来狐兔,五部青春醉管弦。木落神嵩寒泣雨,草深名苑晩生烟。圣朝恩宥宽如海,懽动东夷得幸全。

王氏作东藩 编辑

权近诗:云云,维持五百年。衰微终失道,兴废实关天。惨淡城犹是,繁华国已迁。我来增叹息,乔木带寒烟。

都城兴废几英雄 编辑

李詹诗:往事悠悠付太空,云云。瑞云重拥康安殿,春草罗生延庆宫。玉辇何时营此地?金枝万世庇[21]吾东。桃花欲见君王面,雨露年年一样红。

人物南迁市井空 编辑

李孟畇诗:五百年来王气终,操鸡抟鸭竟何功?英雄一去山河在[22],云云。上苑莺花[23]微雨后,诸陵草树夕阳中。秋风客恨知多少,往事悠悠水自东。

玄菟都督初开府 编辑

祁顺诗:松岳山高插碧天,晩云飞杂万家烟。云云,已历人间五百年。

一朵松峦高入天 编辑

徐居正祁顺诗:云云,荒城落日锁寒烟。伤心莫问前朝事,云物浑非全盛年。

临津路出平如掌 编辑

前人诗:故国繁华思黯然,王孙游眺兴相牵。云云,松岳人跻去似天。胜地名区频驻马,坏垣深树属啼鹃。相逢父老宜先问,语及朝鲜徙鼎年。

球庭日落埋红树 编辑

前人诗:忆昔扶苏快一登,百年憾慨为谁增?云云,辇路春深长碧藤。老屋无人阴是鬼,诸陵有烧秃于僧。长湍不洗前朝恨,须借樽前酒似渑。

五冠山色入云齐 编辑

前人诗:云云,[24]日寻僧几緉鞋?古寺荒凉三丈笏,土桥零落一丸泥。王郞高调吹箫凤,孝子馀风刻木鸡。明月西楼应忆我,落花流水使人迷。

汉宫驼泣魂应黯 编辑

前人诗:《麦秀》诗成曲未终,浮云往事转头空。云云,蜀国鹃啼泪尚红。天地已归三尺定,山河谁借一丸封?凭君莫[25]前朝事,如今尽向东。

城郭犹存人不[26] 编辑

李承召诗:松都王气已销沈,接地烟云草树深。云云,山川如昨客登临。遗台寂寞花无主,古殿荒虚竹有林。马上悠悠千古意,满城斜照急秋砧。

新都已卜迁殷鼎 编辑

前人诗:世事悠悠俯仰中,黑金青木摠成空。云云,旧国相传有沛宫鹄岭浮岚寒漠漠,齐陵佳气郁葱葱。百年兴废山河在,付与沧浪一钓[27]翁。

穄田草合连云碧 编辑

前人诗:画角声哀晩照红,《黍离》何处馆娃宫?云云,龙井波寒与海通。木落花园悲往事,歌残后殿想遗风。闲寻紫洞仙游地,仙[28]鹤犹疑月下逢。

当日笙歌无限意 编辑

前人诗:延福亭前水自流,毅陵遗迹想悠悠。衣冠尽化为鱼鳖,宗祏几危若赘旒。云云,至今泉石有馀羞。九原萧瑟埋黄叶,尽是英雄土一丘[29]

朴渊崖下看飞泉 编辑

前人诗:信马行吟兴欲颠,直从山后到山前。圣居山尽峯如髻,甲串潮回水似天。孝子宅前寻古井,云云。[30],只有伽蓝万古传。

潇洒山川活画开 编辑

金九容诗:烟横岚嫩隐楼台,云云。初日上云光照耀,晴云低地影徘徊。东驰西走衣冠盛,万户千门紫翠堆。王国几多豪杰士,可怜谁展济时材。

前八景李齐贤诗鹄岭春晴 编辑

八仙宫住翠微峯,缥缈烟霞几万重。一夜长风吹雨过,海龙擎出玉芙蓉。

龙山秋晩 编辑

去年龙岫菊花时,与客携壶上翠微。一迳松风吹帽落,满衣红叶醉扶归。

紫洞寻僧 编辑

石泉激激风生腋,松雾霏霏翠滴巾。未用山僧勤挽袖,野花啼鸟解留人。

青郊送客 编辑

小溪深处柳飞绵,细雨晴时草似烟。客去客留俱不碍,一樽相对好山川。

熊川禊飮 编辑

沙头酒尽欲斜晖,濯足清流看鸟飞。此意自佳谁领取?门吾与舞雩归。

龙野寻春 编辑

偶到溪边藉碧芜,春禽好事劝提壶。起来欲觅花开处,度水幽香近却无。

南浦烟蓑 编辑

一湾蒲苇雨萧萧,隔岸人家更寂寥。渔罢呼儿收绿网,刺船归趁晩来潮。

西江月艇 编辑

江寒夜静得鱼迟,独倚篷窗卷钓丝。满目青山一船月,风流未必载西施

后八景 编辑

前人诗。

紫洞寻僧 编辑

傍石过清浅,穿林上翠微。逢人何更问僧扉?午梵出烟霏,草露霑芒屦,松花点葛衣。鬓丝禅榻坐忘机,山鸟谩催归。

○老喜身犹健,闲知兴更添。芒鞋竹杖度千岩,迎送有苍髯。坐久云归岫,谈馀月挂檐。但教沽酒引陶潜,来往意何厌?

青郊送客 编辑

芳草城东路,疏松野外坡。春风是处别离多,祖帐簇鸣珂。村暖鸡呼屋,沙晴燕掠波。临分立马更婆娑,一曲渭城歌。

○野寺松花落,晴川柳絮飞。临风白马紫金鞿,欲去惜芳菲。聚散今犹古,功名梦也非?青山不语暗相讥,谁见二疏归?

北山烟雨 编辑

万壑烟光动,千林雨气通。五冠西畔九龙东,水墨古屏风。岩树浓凝翠,溪花乱泛红。断虹残照有无中,一鸟没长空。

○澹澹青空远,亭亭碧𪩘重。忽惊雷雨送飞龙,欲洗玉芙蓉。稍认岩间寺,都迷壑底松。良工吮笔未形容,疑是九疑峯

西江风雪 编辑

过海风凄紧,连云雪杳茫。落花飘絮满江乡,偸放一春狂。渔市[31]门早,征帆入浦忙。酒楼何处咽丝篁,愁杀孟襄阳

○雪压江边屋,风鸣浦口樯。时登草阁挂南窗,云海杳茫茫。斫脍银丝细,开樽绿蚁香。高歌一曲礼成江,肠断贺头纲。

白岳晴云 编辑

菖杏春风后,茅茨野水头。晴云弄色霭林丘,雨意未能休。京县民无赋,郊田岁有秋。明朝去学种瓜侯,身事寄菟裘。

○晓过青郊驿,春游白岳山。提壶劝酒语关关,一听一开颜。村舍疏林外,田畦乱水间。郊原雨足信风还,羡杀岭云闲。

黄桥晩照 编辑

隐见溪流转,纵横野陇分。隔林人语远堪闻,村迳绿如裙。鸢集蜈山树,鸦投鹄岭云。来牛去马更纷纷,城郭日初曛。

○旷望苽田路,嵯峨柳院楼。夕阳行路却回头,红树五陵秋。城郭遗基壮,干戈往事悠。村家童子不知愁,横笛倒骑牛。

长湍石壁 编辑

插水云根耸,横空黛壁开。鱼龙吹浪转隅隈,百里绿徘徊。月浸玻瓈色,花分锦绣堆。画船载酒管弦催,一日绕千回。

○瘦骨千年立,苍根百里盘。横张侧展绿波间,一带玉孱颜。猎骑何曾顾?渔郞只漫看。诗人强欲状天悭,赢得鬓毛斑。

朴渊瀑布 编辑

日照群峯秀,云蒸一洞深。人言玉辇昔登临,盘石在潭心。白练飞千尺,青铜彻万寻。月明笙鹤下遥岑,吹送水龙吟。

○绝壁开嵌窦,长川挂半天。跳珠喷玉几千年,爽气白如烟。岂学燃犀客?唯期驻鹤仙。淋衣暑汗似流泉,到此欲装绵。

附录 编辑

  1. 《高丽史ㆍ高丽世系》记载为“三十馀年”。
  2. 《东文选ㆍ清燕阁记》记载为“门下侍郞臣玮”。
  3. 《东国李相国集ㆍ过延福亭》“旁”原作“髣”。
  4. 《高丽国新作都评议使司厅记》旧本“金”原作“全”。
  5. 《高丽国新作都评议使司厅记》旧本“基当”原作“堂基”。
  6. 《东文选ㆍ高丽国新作都评议使司厅记》旧本“厚”原作“抚”。
  7. 《东国李相国集ㆍ飮通师所寓崇教寺方丈……兼自押傍韵》“之”原作“天”。
  8. 《东国李相国集ㆍ飮通师所寓崇教寺方丈……兼自押傍韵》“曛”原作“醺”。
  9. 《东国李相国集ㆍ飮通师所寓崇教寺方丈……兼自押傍韵》“同婆娑”原作“来僧家”。
  10. 《东国李相国集ㆍ飮通师所寓崇教寺方丈……兼自押傍韵》“何”原作“恨”。
  11. 《东国李相国集ㆍ飮通师所寓崇教寺方丈……兼自押傍韵》“如”原作“汝”。
  12. 《南阳诗集ㆍ夏日与李翰林春卿……次其韵》旧本“扉”原作“屏”。
  13. 《东文选ㆍ妙莲寺重兴碑》“师”原作“狮”。
  14. 《东文选ㆍ妙莲寺重兴碑》“辞请”原作“请辞”。
  15. “若”不见于《东文选ㆍ妙莲寺重兴碑》。
  16. 《东文选ㆍ书云岩寺》记载为“陈澕”。
  17. 《东文选ㆍ重修开国律寺记》“求”原作“媚”。
  18. 《东文选ㆍ重修开国律寺记》续有“赐号定慧妙圆慈行大师”之句。
  19. 《东国李相国集ㆍ游大安寺留题》“池”原作“流”。
  20. 《东国李相国集ㆍ游大安寺留题》“广”原作“旷”。
  21. 《双梅堂箧藏集ㆍ故宫怀古》“庇”原作“托”。
  22. 《东文选ㆍ松京怀古》“山河在”原作“豪华尽”。
  23. 《东文选ㆍ松京怀古》“莺花”原作“烟霞”。
  24. 《四佳集ㆍ松京怀古送永川卿》“日”原作“少”。
  25. 《四佳集ㆍ次韵洪南阳松京怀古》“问”原作“说”。
  26. 《三滩集ㆍ再赋》“古”原作“是”。
  27. 《三滩集ㆍ再赋》“沧浪一钓”原作“渔樵作主”。
  28. 《三滩集ㆍ再赋》“仙”原作“笙”。
  29. 《三滩集ㆍ再赋》“丘”原作“抔”。
  30. 《三滩集ㆍ再赋》“诃”原作“阿”。
  31. 《益斋乱稿ㆍ松都八景》“关”原作“开”。